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语文阅读活动中的重要心理要素,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要素。
【关键词】阅读 思维 培养 小学教育是一个学生的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言语: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在这个时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思维的规律 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没有感知过,这些抽象的概念如果得不到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那都是无法顺利理解的,即使教师反复解释说明,学生背得再熟,也难以形成准确的表象,怎么办呢?只能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出发,逐步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如我在教学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满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学习初步理解诗的内容基础上,安排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要画上什么呢? 生:画上竹林,桃花。 师:要画上大片的竹林和桃树吗?请说出理由。 生:不用,因为诗中说“三两枝”、“竹外”意思是说在一丛竹林中伸出了满枝桃花。
生:还要画春江、鸭子。 师:画什么样的鸭子?为什么这样画? 生:画正在戏水的鸭子。因为鸭子最先知道水暖和了,它们又可以在水里嬉戏了。
生:要画满地的蒌蒿和短短的芦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蒌蒿满地芦芽短”。 生:还要画河豚。 生:不画河豚。 师:噢?两种意见哪种对呢?(学生议论纷纷),要讲出理由来。 生:要画河豚,不然怎么说明“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不要画河豚,因为河豚和鱼一样生活在水里,我们看不到呀! 师:请大家注意,河豚每到春天来的时候都是逆江而上产卵,这是它的习性,诗的作者苏轼也了解这一点。写河豚是因为通过它告诉我们春的到来,是作者的想象,所以这个画面要留在大脑中,而不是画在我们的画上。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听、说、读、练的全过程,通过思维训练带动语言训练。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1)提问导读。
例如教《十三岁的际遇》时,开始进行这样的谈话:什么是际遇?(生:机遇,时运……)课题中十三岁的际遇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
发现疑点是学生读书的起步阶段,引疑之后,教师要相机疏导,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
(2)辨析词语。
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换成另一个词表达,让学生分析、比较,激发其思考的兴趣。
如《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有一句: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
学生知道这里的“透”是喘一下气的意思;“占卜他们的命运”是指询问米价。
我进一步追问学生,如果把“透”换成“喘”,把“占卜他们的命运”换成“询问米价”,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辨析,学生明白原句反映了农民丰收后心中很不踏实,是捏着一把汗去问米价的,所以“气也不透一口”像“占卜”一样,关注他们的凶吉祸福。
(3)创设情境。
努力把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环境变成可以感知的直观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蔚蓝的王国》一课时,通过画面、音乐、语言的描述方式把那种优美的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眼看、耳听、口诵、心思,学生陶醉在屠格涅夫营造的蔚蓝梦幻的意境之中,展开联想,激发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的典型人物的言行来创设情景,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以激发其求知欲。
(4)分析综合。
对一些基础知识,应采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基本思维过程进行教学。
如教《天上的街市》一课,讲事物和联想时,我边提问边板书,“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里的第一个明星,第二个街灯是诗人看到的吗?(板书:联想)这些联想是看到什么才产生的?(板书:事物)诗中用来联想的词是什么?(板书:好像)教师通过这些具体内容,讲清了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什么是联想,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以及事物加联想的作用和常见的形式。
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探讨了阅读与不同思维能力之间的紧密联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这些能力,教育者可以采用一系列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术成功,还有助于他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
因此,本文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维能力培养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初中英语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取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提供教育者和家长一些有关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实用建议。
一、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关系1.1 阅读与批判性思维阅读英语文本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分析和评估文本内容,学生可以培养判断、比较和推理的能力[1]。
他们需要理解文本中的信息,识别作者的观点和论据,然后判断其合理性。
这种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1.2 阅读与创造性思维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小说、诗歌或新闻报道时,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创意。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文学设备如隐喻、比喻和象征的运用,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1.3 阅读与问题解决能力阅读文本时,学生常常会面临理解、推断和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种思维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解决文本中的问题,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知识,收集新信息,然后综合分析和判断。
这种能力对于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策略2.1 选择合适的文本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育者需要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本。
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摘要】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创造性思维,并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阅读和思考。
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应该被鼓励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解决问题能力、重要性、关键性、作用、方法、策略、鼓励、阅读、发展、提升、促进1. 引言1.1 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英语阅读教学在学生的语言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英语阅读,学生可以扩展他们的词汇量,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和材料,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英语阅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新颖的解决方案。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英语阅读正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性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is crucial in preparing them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 By engaging with a variety of texts,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deas, and arguments, which in turn, help them develop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information critically. Additionally, reading allows students to think creatively by imagining new possibilities, making connections between ideas, and coming up with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problems.2. 正文2.1 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四个层面

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关系密切。
一方面,阅读材料包含大量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理解、分析、鉴赏文本的过程中必然包含大量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阅读教学能够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产生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缺少系统训练与培养,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很多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不够重视,对《课标》、教材解读不到位,阅读课堂只注重对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把重点放在语言点讲解上,忽略了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分析、评价。
其次,由于思维品质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抓手,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此外,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组织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活动设计缺少思维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二、思维品质培养的四个层面《课标》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并将思维品质水平划分为三个素养级别,按照辨识与分类、分析与推断、概括与建构、批判*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新课标下主题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1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从辨识与分类、分析与推断、概括与建构和批判与创新四个层面,设计和实施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层次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语言现象,比较文本异同;分析内在联系,推断深层含义;归纳文本意义,建构语篇概念;实施批判性阅读,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深度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四个层面*葛余健与创新四个层面做了具体的内容描述。
如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内容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内容太简单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太复杂也会使学生失去耐心。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易于接受和辨认直观的事物。
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启发学生横向和纵向思维。
如:在教学U4I can play basketball(story time) ,学生对Sports的话题感兴趣,老师通过体育明星姚明入手,激发了孩自学习的兴趣,其实更应该着手于身边的学生,了解他们“W hat can you/he/she…do?.这样更贴切孩子的语言环境,也更真实。
二、设计疑问导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主题导入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写出标题,让学生猜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出发,就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学生扮演角色,引入主题;放一首与主题有关的歌曲或谜语等。
内容导入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提示或暗示,这样会激起学生的想象与猜测,启发学习的愿望,使他们成为积极地阅读者。
通过设计疑问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发散思维。
同样在教学U4I can play basketball(story time)中,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根据课文图片来提问,其中有三位学生问题质量较高,和老师如初一辙:S1:Can Mike play basketball ? S2: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S3: Can Wang Bing play basketball ?这种自主提问方式,尤其在中年段,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能力。
三、想象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语篇教学时,可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同样在教学U4I can play basketball(story time)中,在解决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时,并没有立刻让学生回答,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再读课文,解决另外两个问题1. Can Liu Tao play at first(首先)?A.Yes, he can.B.No, he can’t.2. Can Liu Tao play at last(最后)?A.Yes, he can.B.No, he can’t.四、创编故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教学内容,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语言材料进行文本或情境的扩充、延伸,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浅谈阅读教学中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进 入 到 课 文 的 意 境 中去 。所 以说 我们 不 要 怕 朗 读 会 浪 费时间 . 其 实课 文 本 身 是要 靠 读 来 带 动 理 解 和 体 悟 的 。
散 文 是 需 要 品 和 悟 的 .我 们 要 尽量 把 时 间还 给 学
地体会到 。
我 们 经常 强 调 散 文 赏 析 的 重 要性 。在 考 试 中 . 也 经 常 遇 到 这 样 的 题 目。可 是 , 在 上 课 过 程 中 我们 也 常 常 会 忽 略 了 这 一 点 。有 时 候 即 使 我 们 重 视 了 . 也较难把握 。 课 堂 上 较 常 见 的散 文 赏 析 是 :请 同学 们 找 出 文 中 最 能
那 些看 得 见 的 人们 一 个 提 示 — 台 那 些 能 够 充 分利 用
到 四 位 同 学起 来说 一 说 , 往往 像 走 过 场 一 样 。学 生 习惯
了 老 师 这 样 的做 法 , 也便 少了 赏 析 品 评 的 热情 。 因此 . 我们 不妨 改 变 一下 我们 的 做 法 . 不 要 吝 啬课
生. 把 问题 尽可 能 地 精 简 。传 统 教 学 中 , 从始 至终 都 是 老 师 在 提 问 。相 反 , 我 们 在 散 文 教 学 中要 把 大 量 时 间 留 给 学 生 提 问题 , 给学 生讨 论 的空 间 。让学 生 在 提 问 中沉 思. 让 散 文 语 言 在讨 论 中升 华 . 以 至 能 真 正成 为 学 生 自 己 的 。只 有这 样 , 我 们 才 能把 散 文 教 活 . 教透 。
山 中寻 幽 探 秘 . 收获满满。 ★ 作者 单 位 : 江 苏徐 州市 丰县 民族 中 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新课标向教育教学提出新要求: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更应主动适应时代的这种新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实施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
下面结合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和谐共创的脑力劳动过程,仅有教师的自觉的思维行动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
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首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善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择恰当的钥匙,不断抓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
怎么使这些思维“发条”动起来呢?1.妙设导语“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联系旧知,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针对《孔乙己》一文中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内涵,于漪老师这样设计了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这个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却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往内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
”这种导语设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比较的角度设计,目的单一,导向明确,富有启发性,激活了学生思维。
可以推想,学生思维的“发条”转动起来了。
2.善于启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精辟地注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要立即回答,可相机诱导,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学生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成功的阅读教学应遵循汉语言的规律。
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对话中。
亲身经历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
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的全过程,这样一来一往两个不同层次的阅读过程,实现在阅读中思维的两次飞跃,激活学生思想火花培养了
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鼓励质疑,开肩思维之门
“学起源于思,恩起源于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1、从情人手,营造质疑氛围。
农村学生普遍存在因紧张而羞于质疑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情人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有质疑的基础——敢问。
即使问得“离谱”,也要认真对待,加以鼓励。
这样,在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中,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下,学生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2、从疑人手,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学生在认真读书中,潜心思考,发展思维。
如在教《王二小》第二自然段后。
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
要王二小为他们带路,如果你是王二小,你会怎样做呢?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表达非常积极,在学习中
产生了很多疑问。
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3、合作学习,互相质疑。
在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究。
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教《称象》一文,在学习中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大象多重呢?大臣们用什么方法称象,能行吗?为什么?(造大秤——提不起;宰大象——活不成),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好在哪?(用船代替秤,用石头代替大象,既称得出,又能活得成);“曹操点点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点点头,心里怎么想?这样通过提问题引导比较,使学生不仅真正读懂课文,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注意点拨。
引导思维之路
点拨。
要抓住机会,找准切入点,相机启发,将学生的学习引人“正道”。
引导学生思维之路。
1、在学生迫切希望弄懂某一问题,处于积极思考中,一时又无法解答时,教师予以指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如在教学《狼与小羊》一文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领悟狼的凶狠,而找种种蛮不讲理的借口要吃掉小羊,小羊表现得怎样?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羊反驳的语句,然后再进行点拨:“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哪!”小羊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狼呢?学生回答:聪明的小羊在凶狠的狼面前,一点也不害怕,而是
故意有礼貌的跟它讲述自己的理由。
让学生理解小羊在狼面前是那样的勇敢、聪明,面对要被吃掉的后果,它还是有礼貌的为自己辩护。
而不逃脱。
课文通过狼的凶狠、故意找借口,蛮横无理来衬托出小羊的善良、可怜、聪明、勇敢。
这样深入分析思考问题,培养
了学生思维能力。
2、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已有领悟,但还没有成熟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组织语言,正确表达。
如教学一文,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教师问:“曹冲称象的方法好不好?有没有其他方法来称象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有的说现在称象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造一支大称,有的说让士兵站在船上,直到船沉到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士兵的重量。
这不更方便吗? 4、结合实际,促使再创造。
教学《四季的脚步》,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四季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结合自己看到的,说说还有那些景色。
有个学生说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各种果实成熟了,果园里飘着果香,柿子像灯笼,葡萄像珍珠……在说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把自已喜欢的四季景物写下来,完成了从读课文到写所见的飞跃,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展现。
阅读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强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