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虚拟化的完美融合

合集下载

1959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发表了一篇关于共享使用

1959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发表了一篇关于共享使用

1959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发表了一篇关于共享使用1959年,克里斯托弗发表了一篇学术报告,名为“大型高速计算机中的时间共享”,他在文中提出累虚拟化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也被认为是虚拟化技术的最早论述。

可以说虚拟化作为一个概念被正式提出即是从此时开始的。

IBM公司在1965年发布的IBM7044,是最早在商业系统上实现虚拟化,它允许用户在一台主机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让用户尽可能充分利用昂贵的大型机资源。

随后虚拟化一直只在大型机上应用,而在pc服务器的X86平台上进展缓慢。

1999年,VMware在X86平台上推出了可以流畅运行的商业虚拟化软件。

随后,虚拟化技术在X86平台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CPU进入多核时代之后。

从2006年到现在,可以说进入了虚拟化技术的爆发期,诸多厂商涌现。

如:微软从2003年收购connectix获得虚拟化技术并很快推出virtualserver免费版到2008年年底推出的Hyper-V。

纵观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它始终如一的目标就是实现对IT资源的充分利用。

服务器虚拟化--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这就是服务器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属于我们个人的桌面系统。

桌面虚拟化依赖于服务器虚拟化,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进行服务器虚拟化,生成大量的独立的桌面操作系统(虚拟机或者虚拟桌面),同时根据专有的虚拟桌面协议发送给终端设备。

用户终端通过以太网登陆到虚拟主机上,只需要记住用户名和密码及网关信息,既可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访问自己桌面系统,从而实现单机多用户。

超融合+云桌面底层融合架构的建设与研究

超融合+云桌面底层融合架构的建设与研究

超融合+云桌面底层融合架构的建设与研究作者:薛燕娜杨文军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11期摘要:为应对各场景应用中大量终端、服务器的使用需求,解决各场景中硬件的重复建设,造成计算、人力、投入等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资源的“孤岛”问题,提出了基于结合超融合技术+云桌面方案进行融合底层的架构方式,组成超大集群,将云桌面、超融合软硬资产全部池化,从而实现资产复用和共享。

该架构具有统一管理控制、卓越的并发I/O处理和资源协调能力,同时简化IT运维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数据安全性和访问的灵活性。

关键词:超融合;云桌面; 终端; 集群;池化中图分类号:TP308;TP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1-0072-030 引言高校中根据教学、实训、移动办公等应用需求分别创建了超融合、云桌面两大独立平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量、存储和多种教学场景等数据量会逐渐增多,占用的硬件资源、存储资源和I/O处理会明显提高,需要对超融合、云桌面两平台分别进行软硬件资源的持续扩容,因两大平台相互独立,无法实现软硬资源的相互共享,这样就造成场景的重复建设,提高建设成本、降低运维效率。

所以本文结合两大平台使用情况及问题,提出了将超融合、云桌面进行底层融合的技术架构,两平台用同一底座,组成超大集群,软硬资源全部池化、相互共享、资产复用和统一集中管理等,实现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及管理效率。

1 超融合+云桌面相关技术1.1 超融合架构超融合架构[1]是集成计算资源和存储设备的信息基础架构。

在这样的架构环境中,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但具备了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和传统的三层架构相比,超融合架构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高可靠、高可用、灵活扩展、管理维护简单、绿色环保等优势。

超融合技术架构[2]主要组件有三大部分: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如图1所示。

工业控制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应用有哪些

工业控制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应用有哪些

工业控制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应用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工业时代,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虚拟化技术作为一项关键的信息技术手段,正逐渐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工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变革和优势。

虚拟化技术是一种将物理资源(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等)抽象化和池化,以创建多个独立的虚拟环境的技术。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服务器虚拟化是常见的应用之一。

工业控制系统通常需要运行各种服务器,如监控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可以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可以独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硬件成本,还便于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

例如,当某台虚拟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将其迁移到其他物理服务器上,减少系统停机时间,保障工业生产的连续性。

其次,存储虚拟化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生产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质量检测数据等。

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分散的存储设备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存储池,实现对存储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灵活分配。

同时,通过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例如,采用存储快照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快速创建数据的备份副本,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

再者,网络虚拟化技术也逐渐融入工业控制系统。

传统的工业网络架构较为复杂,管理难度大。

网络虚拟化可以将物理网络资源虚拟化为多个逻辑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配置和隔离。

例如,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可以将不同部门或生产线的网络进行隔离,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

同时,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智能控制和优化,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工业控制系统的虚拟化应用中,桌面虚拟化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工业控制现场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桌面虚拟化可以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操作环境,减少因个人电脑配置差异和软件版本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Word文档如何实现与云服务的无缝集成

Word文档如何实现与云服务的无缝集成

Word文档如何实现与云服务的无缝集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云服务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Word 文档作为最常用的办公文档之一,与云服务的无缝集成能够为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那么,Word 文档究竟如何实现与云服务的无缝集成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云服务。

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常见的云服务提供商有微软的 OneDrive、谷歌的 Google Drive、百度网盘等等。

要实现 Word 文档与云服务的无缝集成,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云服务平台。

不同的云服务平台在功能、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如果您主要使用微软的 Office 套件,那么微软的OneDrive 可能是最佳选择,因为它与 Office 套件的集成度非常高。

而如果您更倾向于使用谷歌的服务,那么 Google Drive 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选择好云服务平台后,接下来需要在您的设备上安装相应的客户端软件或者应用程序。

这些客户端通常可以在云服务提供商的官方网站上下载。

安装完成后,您需要使用您的账号登录到云服务平台。

登录成功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将 Word 文档与云服务进行集成了。

以微软的 OneDrive 为例,在 Word 软件中,您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或“另存为”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 OneDrive 作为保存位置。

这样,您编辑的 Word 文档就会自动上传到 OneDrive 云端,实现了文档的实时备份和同步。

除了手动保存,很多云服务还支持自动同步功能。

您只需要在设置中开启自动同步选项,当您对 Word 文档进行编辑和修改时,更改会自动同步到云服务中,确保您在任何设备上都能访问到最新的版本。

此外,云服务还提供了版本控制功能。

这意味着如果您不小心对文档进行了错误的修改,或者想要回滚到之前的某个版本,都可以轻松实现。

高校网络攻防仿真教学平台设计

高校网络攻防仿真教学平台设计

图 2 SSH 服务设置 设置 SSH 服务开机自启动:update-rc.d ssh enable 这样 不用每次重启都开启 SSH 功能。 3.3.2 Kali 实现与本地网络桥接 与 Root 权限的方式登入 Kali,在终端通过 ipconfig/ip address show 指令查看 IP 配置,在桥接的过程需要对 IP 地址进 行静态配置,在 VMware 中编辑—虚拟网络编辑器—桥接至本 地网络;再在 VMware 中选择 Kali 虚拟机—edit connections— ethnet—ipv4 setting 进行静态 IP 配置,IP 需与桥接网在同一 网段。
2021 年 2 月 10 日 第5卷 第3期
DOI:10.19850/ki.2096-4706.2021.03.008
现代信息科技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eb.2021 Vol.5 No.3
高校网络攻防仿真教学平台设计
陈楠
(南昌交通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3.1 网络攻防仿真平台拓扑 攻防仿真平台拓扑如图 1 所示,共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 在 VMware 虚拟机上安装 Kali Linux 系统,Kali 通过 eNSP 上的云部件进行桥接,再在 eNSP 上搭建企业或园区网络系 统及靶机,通过 Kali 对靶机模拟实施各种攻击,在攻击侧 可以通过 Kali 自带的工具 Wireshark 进行数据分析,在靶机 侧也可以通过 eNSP 上关联的 Wireshark 软件进行被攻击后 的数据检测。
关键词:Kali;Linux;eNSP;攻防;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1)03-0028-04

我国制造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制造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现状与展望

必然途径,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也是充分发挥资源有效
主要客观原因有: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整体信息水平仍
配置,生产工序优化、实现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8]。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工业互联、智能制造、
5G 应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
然比较滞后,人才不足,市场不成熟,发展不平衡、企业自
设。经过 4 年多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从概念框架走向落
化;部分产品结构复杂、精度高、BOM 物料众多且多层次。
地深耕,由建设培育转向推广应用,逐渐成为行业和区域数
字化转型赋能信息平台发展的主攻方向[9]。近几年,国家出台
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政策如表 1 所示。
表1
部门
国务院
工信部
工信部
工信部
工信部
工信部
[10]
级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决定性作用 。工业互联网也被明
确定义为将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往数字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
年呈现明显的向下趋势,不难看出经济的增速放缓;与此同
驱动力,是加速 5G 应用开发、万物互联、智能制造的强劲引
时,国内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用工成本近 10 年在持续增加,
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正走上成熟化、更深更远的发展,将成
和科技变革大趋势,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制造业融
合,推动制造业朝着更高端、更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已
成为全球工业强国的普遍共识。我国虽然在工业互联网的推
广应用和制造业方面有着产业体系、技术、人才、资本、数
据等突出优势,但仍不可否认,推动制造业加速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发展目前仍存在较多困境。
(1) 制造业本身客观因素受限
长远眼光,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工

桌面虚拟化与NAS的完美融1合

桌面虚拟化与NAS的完美融1合

桌面虚拟化和NAS的融合方案众所周知,桌面虚拟化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运维的功效,不仅数据安全性可靠,还大大降低了传统PC机投入的成本。

而且从节能能效方面也比传统PC也有很大的优越性。

但是随着桌面虚拟化市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育、医疗,呼叫中心、政府军队等单位企业也逐渐在引入桌面虚拟化的解决方案。

但同时也有一些担忧,比如所有的终端数据都集中存储在服务器上,如果服务器一旦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导致整个终端设备用户全部都不能使用,这样会给单位或者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比如还有一些终端用户因为出差异地需要对自己文件的临时下载编辑以实现达到异地办公的效果。

在这些点上,桌面虚拟化都是所不能达到的。

如今无论是工作生活都已经离不开“数据”了!工作文档、生活照片、精心收藏的音乐电影等都是不可丢失的宝贵资源,而同时拥有多台电脑、手机、平板的朋友比比皆是,分散各处的文件除了难管理外也容易损坏。

怎样统一管理好自己的文件,保证资料安全同时又可以方便在各处使用和分享正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

如果说桌面虚拟化的出现给本地办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革新改变。

那么NAS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桌面虚拟化在移动办公和服务器数据安全所表现出的薄弱态势。

那么什么是NAS呢?NAS的全称叫做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意思是网络附加存储,人们常叫做网络存储器。

它和常见的移动硬盘不同在于NAS 是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不是使用USB数据线。

然而更大的区别是,NAS 还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因为实际上它就是一台专门用于提供存储服务的电脑或者说是服务器。

一般家用或中小企业使用的消费级NAS 产品的体积都很小巧,提供了一个或多个硬盘位,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安装不同数量和容量的硬盘。

(当然商用大型机柜式的也有)发展至今,NAS 的操作系统已经有很多种,而且也非常成熟了,提供的功能远远不只是存储数据那么简单了。

你除了可以使用它们来打造属于你个人或团队共同使用的私有云存储之外,还能用来搭建各种服务,如架设网站,实现自动备份/同步文件,脱离电脑进行BT 电驴下载,打造强大的电影音乐资源共享中心等等。

私有云数据中心统一基础架构

私有云数据中心统一基础架构

网络安全 /应用交付
Security Manager
SAN/存储
Ether Channel 10GE 10GE Ether Channel
D at a C e nt er In fr a st ru ct ur e
Security
Cisco ASA 5500/IPS 4200 McAfee Move
Network
Cisco Nexus 1000V Cisco Nexus 5000 Cisco Nexus 7000 Cisco MDS
统一计算 FCoE DC网络 DCE
Cisco UCS Manager

FCoE
Data Center Network Manager
vPC
vPC
vPC
业务管理--RBAC--完全满足现有IT管理模式; VDC---原有IT用户或组织完全继承; 。。。
如果进一步部署云管理平台又会发生什么呢? VMware vCloud Director Cisco Intelligent Automation for Cloud (IAC)
。。。
基于 Web 的门户和编程接口将它们以完全自动化的 目录式服务形式提供给用户,可以实现云服务的计费和 资源动态申请功能,构建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云服务 平台,以实现“基础架构即服务(Iass)”。
5 技术细节互动交流
云数据中心.统一基础架构
Cloud--云 用户层:服务交付模式
用户层与业务层高度智能化与 标准化离不开统一基础架构!
Cloud DC-云数据中心
业务逻辑层:云管理平台
Unified Infrastructure-资源层:虚拟化与软件定义 统一基础架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之路:网络与虚拟化的完美融合虚拟化的概念从上世纪60年代的TDM、虚拟电路技术就开始逐步体现,发展到现在的各种技术如VLAN、VPN、虚拟设备等反映了各种各样的虚拟化。

虚拟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IT的各领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应用。

什么是网络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是让一个物理网络能够支持多个逻辑网络,虚拟化保留了网络设计中原有的层次结构、数据通道和所能提供的服务,使得最终用户的体验和独享物理网络一样,同时网络虚拟化技术还可以高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如空间、能源、设备容量等。

如公司或其数据中心在拥有一套物理基础设施时可以虚拟出很多网络可以为公司的运维部门、新兼并公司、需隔离的重要部门等同时提供服务,各虚拟网络和物理网络拥有相同的安全性。

网络虚拟化的业务驱动力:1网络虚拟化能大幅度节省企业的开销。

一般只需要一个物理网络即可满足服务要求。

2简化企业网络的运维和管理。

3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多套物理网时很难做到安全策略的统一和协调,在一套物理网上可以将安全策略下发到各虚拟网络中,各虚拟网络间是完全的逻辑隔离,一个虚拟网络上的操作、变化、故障等不会影响到其它的虚拟网络。

4提升了网络和业务的可靠性。

如在虚拟网络中可以把多台核心交换机通过虚拟化技术融合为一台,当集群中的一些小的设备故障时整个的业务系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5满足新型数据中心应用程序的要求。

如云计算、服务器集群技术、VML的vMotion 技术等新数据中心应用都要求数据中心和广域网有高性能的可扩展的虚拟化能力。

企业可以将园区和数据中心内的网络虚拟化通过虚拟化的广域网扩展到企业分布在各地的小型数据中心、灾备数据中心等,将企业网的虚拟化改造延伸到广域网,如下图。

企业网络虚拟化的关键技术元素包括网络设备的分区、虚拟化的互联互通、设备集群。

如下图。

wordend 一些网络设备的分区技术如VLAN(虚拟局域网)、VRF、逻辑路由(Logical Router)、虚拟路由(Virtual Router)如下图。

VLAN与VRF如下图。

VLAN实现在网络设备中将一些端口进行L2和L3的隔离,让不同的VLAN能同时运行在一个设备上。

交换机上相应的虚拟技术是VRF,虚拟出的多个VRF拥有各自的前向表和路由进程,如运营商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多个VRF来接入多个大客户,利用VRF技术实现一台设备为多个客户同时提供服务。

逻辑路由(Logical Router)和虚拟路由(Virtual Router)。

Logical Router主要应用在思科的CRS-1/12000上,实现的是底层的共享,不同的逻辑路由器拥有自己独立的线卡、引擎,逻辑路由器共享的是机箱,电源一些底层的东西。

Virtual Router应用在思科的新一代面向数据中心的核心交换机Nexus7000上,在一台设备上最多实现四个虚拟路由,Virtual Router相比于VRF是一个深度的虚拟化技术,不同的虚拟路由之间拥有各自独立的配置、独立的管理权限、独立的进程、独立的二层三层转发表和更高的协议监测。

从管理员的角度来看,管理员可以单独登陆到各虚拟路由上,各虚拟路由上的策略变更、错误操作和故障等不会影响到其它的虚拟路由。

企业网络的需求总是和业务的需求相关,企业在做广域网的虚拟化改造时应该考虑以下的要求:提供可扩展的Layer2和Layer3业务;为虚拟化设备(如VRF-Lite)提供背靠背互联;为网络中的任何场所(campus,branch,and DC/DCI)提供无缝的互联;可扩展到至少100个分支节点;支持传输数据的加密;易于添加其它种类的业务(如QoS,Multicast,WAAS,Netflow)。

MPLS是重要的网络虚拟化技术,能为企业在IP骨干网上提供多种业务类型。

IP广域网基础设施虚拟化的两个关键手段是Layer3Segmentation三层VPN业务和Layer2 VPN/Transport二层VPN业务,三层VPN业务可提供任意点之间的互联,一些特殊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中心的特殊应用可能会要求广域网提供二层VPN业务,二层VPN业务可以使各局域网节点实现如同二层网线的互联。

MPLS通过TE和多路径技术可以最大化链路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具有很强的QoS(多级服务)能力,为企业的不同优先级应用提供灵活的部署策略。

提供IP组播业务和IPv4基础设施上的IPv6数据传播。

MPLS技术的协议栈概览如下图。

VPN Label包含VPN特征,用来区分企业网中下挂的不同部门不同业务。

LDP Label 是MPLS做转发的依据,需要做高级流量工程时则需要打上TE Label。

各标签添加后互不干扰,拥有各自独立功能。

MPLS技术从宏观上看有两种大的模式:Overlay层叠模式和Peer对接模式。

两种模式的概览如下图。

wordend什么是网络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是让一个物理网络能够支持多个逻辑网络,虚拟化保留了网络设计中原有的层次结构、数据通道和所能提供的服务,使得最终用户的体验和独享物理网络一样,同时网络虚拟化技术还可以高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如空间、能源、设备容量等。

如公司或其数据中心在拥有一套物理基础设施时可以虚拟出很多网络可以为公司的运维部门、新兼并公司、需隔离的重要部门等同时提供服务,各虚拟网络和物理网络拥有相同的安全性。

MPLS三层VPN业务概览如下图。

左边的CE(Customer Edge)客户端路由器用来和运营商的作对接,可能需要接出一根或更多的物理链路连接到运营商的机房中路由器上的相应端口,CE路由器有自己独立的路由表、转发表、路由实例。

需要在企业网中部署OSPF、EBGP、静态路由等和运营商做对接,在CE路由器和PE路由器做好动态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协议上的协商和配置后,运营商会帮助企业在全国不同的分支机构之间运行一个跨广域网的动态路由协议。

运营商中和客户做对接的是PE(Provider Edge)路由器,位于运营商网络的边缘,它既和客户的CE路由器运行IP协议,有和运营商的核心网以及P路由器进行MPLS标签的标记、分发等,不同的PE路由器之间可以通过MP-BGP协议互相传递VPN路由信息。

P路由器位于MPLS网络的核心,是一个单协议栈的路由器,无需运行BGP,也不需要了解最终客户的VPN信息。

P路由器通过MPLS标签转发数据包,在各PE路由器之间做高速的互联和数据转发。

P和PE路由器之间在运营商网络内部可能需要运行iGP路由协议。

MPLS三层VPN连接模式的一个配置实例如下图。

在PE路由器上的配置主要分成两块,VRF配置和MP-iBGP配置。

VRF上配置了VRF Green和VRF Blue连接到两个客户,两个客户路由器有不同的标签来将他们的业务区分开。

全网中的PE路由器需要做多协议的BGP(MP-iBGP)互通,以将客户路由广播到客户远端的分支机构。

前面的每个CE路由器上都只挂接了一个客户,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通过一个CE来挂接很多个客户,即需要在一个CE上运行多个VRF实例。

采用Multi-VRF CE(也称VRF-Lite)技术可满足这种需求,如下图。

CE路由器到对接的PE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不需要运行MPLS协议,通过L2或逻辑手段(如802.1Q,FR/ATM VC's)实现VRF之间的相互隔离,最终实现敬爱那将运营商PE路由器上每个独立的VRF扩展到客户CE路由器上的效果。

CE到PE之间有多种路由协议可选,如BGP、RIPv2、FIGRP、static。

Multi-VRF CE的一个配置实例如下图。

需要将各VRF跟相关的接口或子接口关联,各VRF实例中可能需要运行各种的协议,如OSPF。

MPLS二层VPN业务概览如下图。

任何二层封装的数据包如以太网数据都可以通过MPLS网络传输,如图中两端的两个CE路由器通过二层的VPN实现了如同以太网线的直连,两个CE之间是二层的关系,所有的二层特征如ARP解析、组播等对它们来说都是透明的,两个CE如同在一个局域网中。

二层VPN上比较流行的部署模式有AToM(Any Transport over MPLS)和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两种。

AToM可以将以太网、帧中继、PPP、ATM等多种局域网二层技术通过MPLS技术透传到远端,VPLS提供多点服务。

MPLS二层VPN连接模式的一个配置实例如下图。

R201和R203两个PE路由器进行了Pseudo Wire(伪线)的连接,两个PE路由器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LDP信令层面和数据层面的互通,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CE路由器(R200和R204)之间的二层互通。

MPLS网络三种部署架构之一:最终用户自我部署端到端的IP/MPLS骨干网。

如下图。

这种部署架构比较适用于大型的银行、机构、电力部门等。

采用这种模式时客户只从运营商租用一些底层的链路(如光纤),用户自己采购CE、PE、P路由器来搭建MPLS网络。

用户可以完全控制MPLS搭建的网络,可自行控制如路由转发、安全策略等的配置。

但是这种部署方式对企业的要求会比较高,需要最终用户有极高的技术能力去部署设计、运行和维护网络设备,并保障服务能力。

MPLS网络三种部署架构之二:电信运营商提供IP VPN Service。

如下图。

采用这种部署架构时用户和他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只需要购置CE路由器,由运营商提供线路、带宽和IP VPN业务服务。

用户只需要把网络的运营管理职责交给电信运营商,这就大大节省了用户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成本,这种部署架构是最终用户构建大型网络时的高性价比方案,缺点是用户无法控制网络。

MPLS网络三种部署架构之三:混合模式-客户拥有核心网络,运营商提供客户各地的接入。

如下图。

混合模式下用户可以自行购买P、PE路由器构建一个比较大型的数据中心作为核心网络,将链路资源服务外包给运营商。

用户可以完全掌控核心网而把大量的连接分支机构的建设维护任务交给运营商,混合模式也需要用户有建设管理MPLS核心网的经验。

企业网、政府网在广域网上的主流技术选择是IP类型业务,在传统的L2传输网络上构建MPLS业务是很普遍的做法。

现在的企业在寻求建立在运营商IP网络基础之上的L2/L3虚拟化广域网方案,如L3上的MPLS over GRE技术、L2上的MPLS AToM over GRE技术。

L2/L3服务类型一览如下图,左半为原生的MPLS技术,右半为传统IP网络上实现的MPLS技术。

下图是一个在L2传输基础上应用MPLS技术实现企业分支机构的汇聚的例子。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企业可能投入了很多资金建设了一张覆盖范围较大的如Frame Relay二层网络,企业可能希望在不做大的改造的情况下能够享受到MPLS技术的一些优势,这可以通过在总部和分支机构配置支持MPLS技术的路由器并实现MPLS技术在二层上的层叠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