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观察

合集下载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观察
观察 组总有
年1 月—2 0 1 3年 1 0月 收治的疱 疹性 口腔炎的患儿 1 6 4例 ,随机分 为观察组 7 5例和对 照组 8 9例 。观 察组 给予单 磷酸
阿糖腺苷 治疗 ,对照组给予利 巴韦林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 的退热 时间 、疱疹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 。结 果
效率 ( 9 4 . 6 % )高于对照组 ( 7 7 . 5 %) ,疱疹 消退 时间及退热时 间短 于对 照组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4 , J L 疱疹性 口腔炎 的疗效确 切。
神分裂症 ,改善认知损 害与 阴性症 状 ,其 疗效持 平 或优 于氯
氮平 。 本研究结果 显示 ,观 察组 患者 总有效率 高于 对 照组 ,治 疗前 、治疗 I 、6个月后两组患 者 P A N S S评分 比较 ,无显著差
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 J ] .中 国新 药杂 志 , 2 0 1 2 ,9 ( 1 4 ) :1 6 3 9
Cl i ni c al e fe c t of v i d ar a bi ne mo no pho s phat e i n t he t r e at me nt of c hi l dr e n wi t h ve s i c ul a r s t o m at i t i s FAN Hu a —pi n g 1 3
s i c u l a r s t o ma t i t i s .M e t h o d s I n Ma t e r n l a a n d C h i l d He a l t h Ho s p i t l a o f Ya n t a i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2 t o Oc t o b e r 2 0 1 3, 1 4 6 c h i l d r e n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

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47例,对照组47例。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静滴+溶菌酶肠溶片口服,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以及疱疹消退时间。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退热时间以及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确切,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康复新液;单磷酸阿糖腺苷;溶菌酶;临床效果Effect observation of kangfuxin solution combined with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nd lysozym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rpes stomatitis[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kangfuxin solution combined with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nd lysozym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rpes stomatitis.Methods 94 cases of herpes stomat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cases: the study group (47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47 cases).All children were given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plus lysozyme enteric-coated tablets orally, and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kangfuxin solution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icacy, antipyretic time and herpes resolu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5.7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78.7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ntipyretic time and herpes resolu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kangfuxin solution combined with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nd lysozym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rpes stomatitis.【key words 】: infantile herpes stomatitis;Rehabilitation new fluid;Adenosine monophosphate;Lysozyme;Clinical effect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占儿童口腔黏膜病的首位,是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发病率高,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春夏多见,具有传染性,常在集体托幼机构流行,通过飞沫传播,一般有10 d左右潜伏期。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口腔疱疹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口腔疱疹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口腔疱疹疗效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和胸腺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进而对于口腔疱疹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单纯疱疹Ⅰ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完成病毒抑制与处理的同时还可以对于相关的口腔微创表现有着修复作用,大大地缓解患儿的病痛,实现抑制病毒、缓解病痛、改善症状的重要疗效。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笔者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通过理论梳理、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对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口腔疱疹疗效进行研究与观察,进而呈现在患儿的面前,以期待能够推动医院研究的发展。

标签:单磷酸阿糖腺苷;胸腺肽;口腔疱疹;疗效观察在临床医学领域,小儿口腔疱疹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所感染引发的一种常见口腔疾病,并且对于致患者群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并且其常见的临床现象多是表现在颊粘膜、口唇、牙龈以及部分皮肤等人体部位出现充血、起泡、溃疡等。

口腔疱疹有些时候还多见于口唇周围的皮肤组织,并且容易引发圆形滤泡,而后也会因为滤泡的破裂而导致口腔周围的溃疡现象存在,甚至于一些溃疡病灶影响到舌部和软腭组织[1]。

当口腔疱疹形成之时,患儿多出现疼痛症状,并且有着流涎的临床表现,也有会伴有口唇部淋巴结肿大,而体温作为疾病产生的重要标志也会使患儿产生发热症状,危重患者则会出现脱水症状。

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胸腺肽作为一种免疫力提升药物,进而二者对于口腔疱疹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单纯疱疹Ⅰ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完成病毒抑制与处理的同时还可以对于相关的口腔微创表现有着修复作用,大大地缓解患儿的病痛,实现抑制病毒、缓解病痛、改善症状的重要疗效。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笔者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将通过理论梳理、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对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胸腺肽治疗口腔疱疹疗效进行研究与观察,进而呈现在患儿的面前,以期待能够推动医院研究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先后截取了2012年6月~2014年6月作为研究的整个时间节点,并且将整个研究阶段医院儿科门诊所接诊的口腔疱疹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52例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的相关标准对于口腔疱疹的诊断标准与诊断症状。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剖析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联合运用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的具体效果。

方法:本研究随机采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医治的被诊断为疱疹性口腔炎的患者共计100例,参照治疗方案差异将以上患儿随机划分成两组,其一命名为对照组(组内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其二命名为观察组(组内患儿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有效率两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更为理想,两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借助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患儿能够使其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同时有助于大幅度提升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疱疹性口腔炎是一种常发于儿童的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感染疱疹病毒。

其临床症状有头痛、高热、口腔黏膜出现针状疱疹等。

年幼者患儿的口腔症状和全身反应比年长者更为明显。

为了迅速遏制患儿病情恶化,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必须在确诊患儿病情后,立即采取抗病毒措施,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支持性治疗[1]。

本研究收集100例我院收治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展开研究,剖析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联合运用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的具体效果,详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采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医治的被诊断为疱疹性口腔炎的患者共计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将以上患儿随机划分成两组,其一命名为对照组(组内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其二命名为观察组(组内患儿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治疗方案)。

对照组内,男患儿共计27例,女患儿共计23例,年龄分布区间2~7岁,年龄平均值(4.06±1.28)岁。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效果评价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研 究 在 医 院 伦 理 委 员会 的 审 查 与 监 督 下 展
注: 相 比于 对 照 组 , a : P < 0 . 0 5
开, 抽选2 0 1 3 年l 1 月~ 2 0 1 5 年1 1 月 在我 院 接受 治疗 的疱疹
性 口腔炎患儿 8 2 例, 参照《 实用儿科学》 的相关诊 断标准 J , 患儿均有持续发热 、 精神萎靡 、 疱疹等症状 , 疱 疹的位置 在 口 周、 唇内 、 舌及下腭等 口腔黏膜位 置; 将其他原因所 致疱疹 , 严重 肝 、 肾功能不全 , 对所用药 品过 敏等不宜纳 入的患儿剔
注: 相 比于 对 照 组 , b : P < O . 0 5
2 . 3 用药安全性
3 讨 论
两 组 均 未 见 明 显 严 重 不 良反应 。
合做好 口腔护理 , 在患儿 每次进食后要 为患儿清洁 口腔 , 若 患儿不存在感染则不适用抗 生素 ;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 以利 巴韦林治 疗 , 1 0 m g ・ k g - ・ d 静 脉滴 注 , 研 究 组则应 用单 磷酸
阿 糖腺 苷 治疗 , 1 0 ag r ・ k s - ・ d 静 脉滴 注。 持续 治 疗 5 d 后, 以
A, J L 疱疹性 口腔炎在儿科临床十分常见 与多发 , 是一种 病 毒感染性 疾病 , 临床表 现有持续 高热 、 唇 内、 舌 以及 软腭

等 口腔 黏膜 出现单个或成簇 小疱疹 , 且伴有溃疡 , 对 患儿的 健康 影 响颇大 J 。 常规治疗有 退热 、 补充 维生素 、 抗病 毒治 疗如利 巴韦林等 , 但经大量 临床试验 发现其收效并不理想 , 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较久 , 无法迅速缓解患儿的痛苦。 利 巴韦林是一种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 剂 , 能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金飞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摘要】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62例。

甲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和抗病毒液联合方案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种用药方式的疗效。

结果 在治疗情况方面,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甲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能让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退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7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6.08.019.02疱疹性口腔炎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该病多发于1-3岁幼儿群体中。

患儿发病后会出现发热、流涎等症状,且该病容易感染传播,会造成局部流行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身心健康[1]。

为了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康复新联合方案在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中的效果,我院选取124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62例。

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流涎、口腔疼痛等临床症状。

医护人员提前将研究内容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家属愿意配合临床操作,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甲组男38例(61.29%),女24例(38.71%);年龄6~71个月,平均年龄为(37.5±10.2)个月。

乙组男39例(62.90%),女23例(37.10%);年龄7~72个月,平均年龄(37.8±10.5)个月。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研究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研究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为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提供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

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无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应用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更加的显著,其不仅能够确保患者各项症状快速消退,还能够免于患者受到不良反应的折磨,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磷酸阿糖腺苷;康复新液;疱疹性口腔炎近年来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发病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主要是因为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患儿在各种条件下接触到飞沫、唾液及疱疹液,同时也可以接触到存在病菌的毛绒物、器具等,病菌便可通过呼吸道、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组织直接进入体内。

当前对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就是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1]。

本次研究主要将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应用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中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整个研究过程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儿科的60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患儿家属同意被纳入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血液病、先天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等[2]。

随机将患儿分成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在2-6岁之间,平均年龄(4±1.2)岁,病程3-9d,平均病程(6±3.5)d;参照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在4-6岁之间,平均年龄(5±2.8)岁,病程3-11d,平均病程(7±3.8)d。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观察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观察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效果。

方法:样本资料选自于2013年09月-2015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92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选入46例。

前者采取利巴韦林治疗,后者则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以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退热时间与疱疹消失时间等,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5.7%,比较于对照组的76.1%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短(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利于病程缩短,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单磷酸阿糖腺苷在儿科医学领域,疱疹性口腔炎十分常见于多发,尤其是6个月-6岁的儿童,是一个高发的年龄段。

疱疹性口腔炎的发病诱因十分简单,就是单纯的疱疹病毒感染,而感染的患儿年龄越小,临床症状就会越严重,全身反应亦会越激烈[1]。

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咽部疼痛、咽部及软腭疱疹等,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

利巴韦林是临床最常用于疱疹性口腔炎治疗的药物,但经临床试验发现收效并不理想,不利于缩短病程[2]。

本次研究拟观察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收效确切。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监督下展开,样本资料选自于2013年09月-2015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92例,参照《实用儿科学》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患儿在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疱疹、精神萎靡等症状;所有患儿在入选时均经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观察
发表时间:2017-01-09T16:41:23.0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张志安
[导读] 在儿科医学领域,疱疹性口腔炎十分常见于多发,尤其是6个月-6岁的儿童,是一个高发的年龄段。

会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效果。

方法:样本资料选自于2013年09月-2015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92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选入46例。

前者采取利巴韦林治疗,后者则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以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退热时间与疱疹消失时间等,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5.7%,比较于对照组的76.1%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短(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利于病程缩短,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单磷酸阿糖腺苷
在儿科医学领域,疱疹性口腔炎十分常见于多发,尤其是6个月-6岁的儿童,是一个高发的年龄段。

疱疹性口腔炎的发病诱因十分简单,就是单纯的疱疹病毒感染,而感染的患儿年龄越小,临床症状就会越严重,全身反应亦会越激烈[1]。

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咽部疼痛、咽部及软腭疱疹等,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

利巴韦林是临床最常用于疱疹性口腔炎治疗的药物,但经临床试验发现收效并不理想,不利于缩短病程[2]。

本次研究拟观察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收效确切。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监督下展开,样本资料选自于2013年09月-2015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92例,参照《实用儿科学》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患儿在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疱疹、精神萎靡等症状;所有患儿在入选时均经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因其他因素所致疱疹,对所用药品过敏等不宜纳入的患者剔除。

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范围在1-6岁,年龄均值(3.3±1.2)岁。

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选入46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组后均接受包括退热、补充维生素等在内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使用的剂量与方法为10mg.kg-1.d-1静脉滴注;在治疗期间,要鼓励患儿多饮水、注意饮食的清淡,并配合做好口腔护理,在患儿每次进食后要为患儿清洁口腔,若患儿不存在感染则不使用抗生素。

以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退热时间与疱疹消失时间等,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

1.3评定标准[4]
疗效评估标准,其中显著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72h内高热消退、口腔疱疹显著减少;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72h内高热消退、口腔疱疹有所减少;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恶化趋势;总好转率的统计将显著好转与好转纳入其中。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 20.0软件作为统计学数据处理终端软件,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形式实施体现,其对比则运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来实施体现,计数资料的比照则运用卡方检验。

一旦P<0.05则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评估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5.7%,比较于对照组的76.1%显著更高(P<0.05)。

见表1。

2.3用药安全性
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在儿科临床十分常见,是一种对小儿健康影响颇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很简单即为病毒感染,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唇内、舌以及软腭等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且伴有溃疡,会给患儿造成诸多痛苦[5]。

现阶段,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以抗病毒为主,但经大量临床试验发现其收效并不理想,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较久,无法迅速缓解患儿的痛苦。

利巴韦林是一种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的活性,阻断其转化为鸟苷酸,这样就能抑制病毒DNA与RNA的合成,是现阶段临床最为常用的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药物[6]。

而经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利巴韦林使用后会有较多的不良反
应,长期使用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骨髓抑制。

这是因为利巴韦林除了能发挥抗病毒功效,还会对宿主细胞产生毒性效应,引发血液与肝脏功能方面的损害。

因此,临床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中使用利巴韦林较为谨慎。

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抗脱氧核糖核酸药物,其能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苷聚合酶相结合并减低其活性,从而发挥抑制病毒DNA合成的功效[7]。

而且,单磷酸阿糖腺苷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合成两种物质,分别是二磷酸阿糖腺与阿糖腺苷三磷酸,前者能对DNA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产生抑制,后者则能对细胞核病毒的DNA多聚酶产生抑制,二者协同发挥双重抑制病毒DNA复制的功效[8]。

最重要的是,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用药安全性较高。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则显著更短,由此证实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可行性。

但此次研究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分析来说,本次观察样本量较少,因而不具统计学价值。

综上所述,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利于病程缩短,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车笑非,史艳红.单磷酸阿糖腺苷结合康复新液治疗8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3):1392.
[2]胡家杰.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J].今日健康,2016,15(02):84-85.
[3]肖玲,容艳,胡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09):1355-1356.
[4]冯剑秋.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2):101-101+102.
[5]潘斌,吴月超,黄爱萍,等.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126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08):712-713.
[6]陈军红.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9):208.
[7]钮宜文,陈亚萍,王盼盼,等.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86例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9):99-100.
[8]徐鸣浩,李宜航,葛太岭,等.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68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01):142-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