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一、近现代中国画艺术(一)海上画派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繁荣,在此云集的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但居主流地位的则是“海派”群体。
“海派”画家善于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绘民间奇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物是“海上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后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颐、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1、任颐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陈洪绶,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晚年吸收华喦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他的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他的代表作品有《蕉荫纳凉图》、《酸寒尉像》、《紫藤翠鸟图》等。
他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结合,雅俗共赏反映了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2、吴昌硕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他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牡丹、松树、荷花、水仙等。
他的作品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接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
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中国花鸟画发展简史

中国花鸟画发展简史花鸟画作为对自然的写照和生命的关照,其宗旨是注重表述人的心灵世界,体现人的内在生命。
写生和传神是对花鸟的生命和精神的明确追求。
从自然界的生命到艺术的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互相区别而有互相联系的过程,而花鸟画正是把花鸟形象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了艺术生命,并使它升华进而得到永恒。
纵观中国绘画发展史,花鸟画的演变和发展,几乎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
在漫长的中国艺术史中,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图案纹样中就出现过鱼虫鸟兽及各式花叶纹样。
殷商的甲骨文上出现了鸟的画法,到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玉石雕刻上,有了龙凤、饕餮、鱼蝉等相对复杂的图案。
从战国到魏晋,动植物的图案形象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装饰,例如战国出土的帛画《龙凤人物图》中的龙凤栩栩如生。
漆器中的鸟兽蛇纹样,墓室壁画中龙虎朱雀、祥瑞珍奇等图案。
石窟壁画中莲花蔓草,纹饰已经很精美,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更有《射鸟》、《斗虎》等生动形象。
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名家星光璀璨,仍以人物画家居多,花鸟画没有独立的审美精神,处于从属地位,但当时很多名家兼工花鸟,传说中张僧繇画鹰、鹞如生,致使鸠、鸽看见惊飞而去。
这时期的墓室壁画《集安高句丽墓》已出现树鸟的描绘,其中莲花、鸟的出现是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初具面貌的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美的自觉,和古希腊时代有相似之处,艺术理论极为重要。
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宗炳的“畅神”、“澄怀味象”都影响很大。
六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成为后来绘画思想指导原则。
这些绘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促进了绘画创作的发展。
《集安高句丽墓》墓室壁画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花鸟画独立成科,昭示着花鸟画独立的生命审美价值的出现。
这一时期花鸟画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工笔画方面。
当时画家们十分重视写生和观察,能抓住花鸟瞬间变化的生动形象,追求“似”与“真”,把“妙得其真”当作艺术的最高境界。
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风格演变。
以下是绘画艺术的一些关键发展阶段:1.史前时期:绘画艺术的最早形式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洞穴壁画,如法国拉斯科洞穴(约1.5万年前)和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约4万年前)的壁画。
这些作品通常描绘动物、狩猎场景和日常生活。
2.古埃及: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30年,古埃及的绘画艺术主要是壁画和壁画浮雕,通常描绘宗教场景、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
这些作品的特点是线条严谨,形式主义。
3.古希腊罗马:公元前800年至公元500年,古希腊罗马的绘画艺术以壁画和陶器绘画为主,开始出现透视、光影和人体解剖学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以追求理想美和自然主义风格为特征。
4.中世纪时期:公元500年至1400年,基督教成为欧洲绘画艺术的主题,主要表现为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
这些作品通常描绘圣经故事、圣人传记和宗教场景,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
5.文艺复兴:从14世纪到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绘画艺术的重大变化。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开始重视人体解剖、透视和光影,并在作品中融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美学。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以追求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为特征。
6.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绘画艺术走向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以对动态、戏剧性和装1.1.以强调装饰为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艺术家有卡拉瓦乔、伦勃朗和鲁本斯,他们的作品以强烈的对比、运动和戏剧性著称。
洛可可时期的绘画以清淡、淡雅、装饰性为主,代表艺术家有弗拉戈纳尔和沃图。
2.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从19世纪早期到19世纪中期,绘画艺术开始出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自然的力量,代表艺术家有德拉克洛瓦、戈雅和特纳。
现实主义侧重于描绘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代表艺术家有库尔贝、米勒、达盖尔。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傅抱石《丽人行》
此幅创作于1944的《丽人行》,是傅抱石人物画中少有的宏幅长卷 之一,亦是其代表力作。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丽人行》。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罗中立《父亲》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油
画作品《父亲》。这张作品想必同 学们在中学时也见到过,那么请你 谈谈你的感受吧。说不定很多同学 谈到的准是这位农民父亲让人感动 的脸。罗中立这幅《父亲》的原型 是一位守粪农民。巨大的画幅和超 级写实手法描绘的“父亲”脸上的皱纹 当时震撼了全国人民。的确,多少 人在这幅画前端详着这位农民父亲 时思绪万千、热泪滚滚,产生出深 深的遗憾、惭愧与负疚之感。该作 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以纪 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 画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 的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我国 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
人
物
物
龙
御
凤
龙
帛
帛
画
画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三、秦汉时期美术 ➢ 绘画在秦汉时期已从先秦的装饰功能中摆脱出来,
发展成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
武中国氏美祠术史画发像展历石程 荆轲刺秦王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观念在沿袭前代强调社会功
用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艺术的内在因素。
女中国史美箴术史图发(展历部程 分) 顾恺之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一、史前时期美术 ➢ 史前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殿堂地
画、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
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二、夏商周时期美术
➢ 在原始社会解体之后,中国建立了夏王朝,进入奴 隶制社会。美术较原始社会有着重大发展和进步。在 美术创作中,幻想性的神异形象占有较大比重,直接 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的作品开始以新的姿态出现。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经历了从原始萌芽到成熟辉煌的漫长过程,以下是简要的历史脉络:
1. 原始岩画时期:中国绘画的最早痕迹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岩画,如西北地区的刻凿岩画以动物为主,西南地区的涂饰岩画则偏重于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生活的直观描绘和朴素的审美情感。
2. 战国帛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最早的绢帛绘画,如楚墓出土的帛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中国绘画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线条造型基础。
3. 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汉代国画逐渐丰富多样,佛教传入后佛像画得到发展。
到了三国及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人物画,还包括了宗教主题,以及初期山水画的萌芽。
同时,画家顾恺之等人的创作实践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如他的《洛神赋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 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繁荣阶段,山水画在展子虔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独立画种,《游春图》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
唐代绘画百花齐放,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达到高峰,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等大师,并且开始了文人画的初步探索。
5. 宋元明清: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抒情并举,山水画意境深远,花鸟画细致入微,人物画力求形神兼备。
元代文人画崛起,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表达,赵孟頫、黄公望等名家涌现。
明代“浙派”、“吴门画派”相继出现,清代“四王”继续发扬传统文人画风,并在晚清受到西方绘画影响而产生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色和艺术家个人的独特风采。
如何理解西方绘画发展史

如何理解西方绘画发展史?西方美术史史前时代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奴隶社会时代进入奴隶社会,那些文明古国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
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
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封建社会时代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
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
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
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中国画发展史ppt课件

扬州八怪
• 汪士慎 《画梅题记》
• 郑板桥
《竹石图》
• 高翔
《长江万里图》
• 金农 《墨梅图》、《月花图》
• 李鳝
卖画扬州,师继黄公望
• 黄慎 《题林逋驯鹤图》、《渔父图》
• 李方膺 《梅花楼诗草》
• 罗聘 《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 32
墨梅图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3
富春山居图 (元朝画家黄公望作品)
台北后半部 分:纵33厘 米,横636.9 厘米
大陆前半部 分:纵31.8 厘米,横 51.4厘米
34
近现代国画大家:齐白石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 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 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 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 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41
八骏图
42
范曾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
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
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
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
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
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
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
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
35
齐白石作品赏析
36
37
张大千
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 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 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 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 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 (she)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 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 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 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中国人物画发展史

《北京风俗图》 局部
陈师曾
• 30年代,徐悲鸿等画家将西洋画技法融入中国画, 使人物画创作出现转机,在画法上融入西洋画素描 手法,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又适当吸收光影法 描写人物面部,大大发展了中国画人物画技法。
《九方皋》
徐悲鸿
工笔人物临摹作品
岩 彩 人 物 临 摹 作 品
《万树园赐宴图》 郎世宁
• 清末,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 地国家,人民在屈辱中 不断觉醒,具有一种反 抗的精神,画坛受到时 代的影响,冲破了复古 派的束缚,出现了新的 局面。
《送炭图》 任伯年
•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化急促,与现实生活关系 最密切的人物画又逐渐兴盛起来,并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经验,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表现 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人物画到北宋末、南宋初在继承前代现实主 义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风俗画和 历史画成为主流,在题材和创作思想上突破 宗教的羁绊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生活范畴 ,扩展了视野,扩大了题材范围,注重反映 和表现下层人民和城市平民的社会生活。
• 优秀的风俗画和历史画,标志着我国封建时 代在绘画上所表现出历史性的转折和进步。
洛 神 赋 图 (局部)
女史箴图
(局部)
隋、唐、五代时期的人物画
•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 ,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由于隋唐两 代的相继全国大一统,政治开明,国力强大,版 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 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全面发 展。
。
《李白行吟图》 梁楷
元、明、清及近现代的人物画
• 元代(公元1279——公元1368年)的统一 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但统治者实行民族 歧视政策,致使大部分汉族文人士大夫在 政治上难以施展抱负,只能寄情于诗文书 画,在绘画里寄情抒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
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
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
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象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
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以形写神”,强调“传神”
和“悟对通神”,《论画》中提出“迁想妙得”等,确可算是后世中国画家所拳拳服膺
的论画最高准则。画法也惟用线条勾勒轮廓,无皴点、晕染等技巧。花鸟画则未
形成独立画科,可能带更强装饰性。绘画形式在保留前朝的壁画、漆画、画像石
和画像砖同时,出现了纸绢卷轴画,这一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画家之手,极利于收
藏和流传,也成为后世伪作的最主要形式。这就是六朝绘画所呈现的时代特色。
人物化的基本表现模式可归纳为:1、以线描为主要表现形式。2、注重衣袍表现,
利用手势来传达人物间的心理关。3、在历史故事中往往附有榜题,以文字补充说
明绘画的内容。4、具有组织大规模群像的能力。 山水表现的特征:1、尚奇石,
多透空表现,未重视山石质感的描写。2、相对于人物有白描,山水以设色为主。
3、树木表现的杂度高于山水。4、比例上人大于山。5、具有表现远方的空间意识,
虽然实际画风并不具有说服力。6、山水为神仙或理想世界,具有强烈的理想性格。
隋唐两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大唐帝国的前期阶段,版图广阔,
国力雄厚,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使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丰富多彩的绘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 题材
和风格都在进行新的探索。自南北朝兴起的描绘贵族人物肖像和生活风俗的绘画
也有较大发展,以描写山川风景为主的山水画则开始脱离稚拙而逐渐进入成熟阶
段。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唐代的绘
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
擅长宗教题材,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作为人物活动环境的山水,由于重视了比例,
较好地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初唐绘画即
显示出不寻常的成就,唐太宗在巩固政权的同时也注意文治建设,阎立德、阎立
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
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人物画在隋唐仍占主要地位。魏晋兴起的佛教画至隋唐达到
极盛,它既继承汉魏传统,又融合西域等外来绘画成就,艺术上发展更为成熟。
山水画表现自然山川大地之美的山水画在隋唐时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摆
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水不容人大于山”的稚拙状态而趋向成熟。隋及唐代前期的山
水画中常穿插神仙内容及贵族游乐,多以青绿赋色,纤丽而富有装饰性。隋代展
子虔擅长“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传为他所画的《游春图》以纤美的笔
致和青绿设色,成功地画出了春山春水的深远广阔和贵族士人骑马泛舟游乐的场
景,予唐代山水画以深远影响。初唐人物画家阎立本等虽以人物画为主,但也承
绪前代山水画而有所建树。然而山水画的显著提高是在盛唐以后。李思训、李昭
道父子继展子虔之后将青绿山水画提高到新的阶段。
花鸟画在隋唐时代也已成为独立画种并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描绘动植物形
象的图像早期多见于工艺品装饰,汉代常表现祥瑞图像,魏晋以后,已有人画蝉
雀等禽鸟虫兽。隋唐时代由于贵族美术的发展,花鸟题材多流行于宫廷及上流社
会,用以装饰环境及满足精神欣赏需要,如初唐贞观时,太宗与侍绣泛舟春苑池,
见□□戏水,乃召阎立本图写;高宗时,薛稷以画鹤著称,尝创六鹤屏风样,当时
秘书省壁上就有薛稷画鹤及郎余令画凤凰,被誉为绝艺。德宗时边鸾善画折枝花
鸟,“下笔轻利,用色鲜明”,能“穷羽毛之变态,奋花卉之芳妍”,当时新罗国进
献孔雀,诏令边鸾图写其貌,翠彩生动,得婆娑之态。
壁画艺术在隋唐时达到极盛。当时宫殿、衙署、厅堂、寺观、石窟、墓室
都有壁画装饰。唐代壁画继承汉魏的传统又有巨大发展,壁画题材由图绘人物及
佛道故事扩大到表现山水、花竹、禽兽等方面,内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过前代。
我国绘画的全面发展时期是在两宋时代。北宋初期的绘画主要就是效仿南唐、
西蜀,而且在宫内设立翰林图画院。并不断完善体制,到宋徽宗宣和时,画院达
到鼎盛。一时名家都集中于宫廷,南宋赵构的绍兴画院也是人才济济。画院创作
主要以宫观道释壁画,政治题材人物画,帝后肖像画以及装点宫殿的花鸟,山水
为主,强调形似和格法,形象真实精确,用笔工细谨严,设色华丽精微,所形成
的“院体”画风为后世宫廷画楷模。
宋代职业画家的队伍也很庞大,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
层需求,使绘画的社会需求量大大增加,画家的职业化和画作的商品化也日趋明
显,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题材内容上突破了宗教题材
和贵族爱好的局限,着意表现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出现了货郎图、婴戏图、牧
放图、行旅图,以及综合性的世情风俗画。具有浓郁的世俗化情趣。画法也笔墨
多变,灵活生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影响及于画院和后世。
宋代士大夫文人多雅好书画,把它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许
多人成为收藏家、鉴赏家和画家。他们的绘画多为奇兴抒情之作。题材偏重于梅
兰竹石,象征孤洁人品,并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画法以
水墨法为主,力求洗去铅华,归真反朴,并融入书法之笔意,追求笔情墨趣,所
创花卉、山水画风奠定了文人画的基调,经后发扬光大,遂形成势不可挡的文人
画潮流。
两宋三百余年间,政局也几经动荡,北宋一统天下有盛转衰。1127年金兵入
汴梁灭北宋,赵构南渡至建康(杭州)建立南宋偏安一隅。百余年后又被元朝所
灭,社会的变化也使两宋呈现鲜明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北宋初百余
年内,主要沿袭唐、五代画风,人物画师法吴道子;花鸟画遵循黄筌体制,山水
画主要宗荆、关传统。神宗前后的北宋中期,出现较显著变化,人物画家李公麟
创“白描法”,大大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山水画以郭熙为代表,更真实细腻地描
绘大自然的微妙变化,传造化之神,花鸟画发展了水墨法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倡导文人画。北宋末至南宋初,宣和画院形成的“院体画”风行一时;人物画中的
风俗画和历史画成就突出,南宋后期山水画变革显著,“南宋四大家”创立简劲雄
健的新“院体”山水画风;花鸟画发展了水墨写意法,并形成诸多文人水墨花卉
画派,人物画中也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写意“简笔画”。
两宋花鸟已形成宫廷“院体”和文人水墨两大派条,各派系在不同时期又有
一定发展、变化,可谓“派中有派”。
宋代人物画在题材开拓方面成就突出。画法也有新创,在安排复杂情节,布
置宏阔场画,刻画真实形象;揭示内心世界,赋以深刻主题等方面也显示出高超
的表现力,故虽未形成诸多流派,对后世影响却很大。
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的没落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明王朝的建立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处于同一时期,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资本主义的萌芽缺乏肥沃的土壤,无法正常发展。社会还是在保持封建 经济与封
建文化整体结构不变的状态下向前缓慢推进。明清“八股取仕”及文字狱的推行,
还严重阻碍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美术在这段历史中,表现为一方面日趋衰落
保守流行复古,另一方面又不断酝酿变革创新,直到最后出现大变异现象。人物
画山水画创作不如唐宋元,花鸟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却有不俗的表现,雕塑艺术
与现实结合得更紧密,版画年画艺术极其繁荣。 明朝的统治者准许手工业自由经
营,使元代已有的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在江南产
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社会条件使通俗市民文艺十分发达。《水浒》、《西游记》、
《三国演义》、《西厢记》等文学名著纷纷问世,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艺术氛围,
直接影响了美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发展。小说插图成了市场销路极
好的商品,促使明代版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艺术高度。明永乐时曾派郑和7
次下南洋,对明代政治、经济,以及与南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明代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新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渗入到文人书画创作之中,形成重
个性、重独创的一代文入画家,尤其是近乎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助成了这一系统的
发展,这种倾向在明代中期最为明显。
清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也体现到美术创作之中。院体画家适应
统治阶级保守思想的要求下极力摹古,他们在继承传统方面功力深厚, 集古人之
大成,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另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画家,不受传统束缚,在与社
会压力的坚强的对抗中他们的艺术风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纵览整个清代,保
守思想仍一直笼罩画坛。
清代没有专门的宫廷画院,但宫廷绘画活动却比明代频繁,并任用欧洲画家,
为绘画技法发展起了一定作用。民间绘画承明代之风有很大进展,行会组织促进
了民间绘画的繁荣与提高, 民间年画的兴盛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