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妇科腹腔镜手术1276例临床分析

时 , 现 膀 胱损 伤 , 口长 2c 转 开 腹 行 膀 胱 修 补 术 , 后 留 发 破 m, 术 置 尿 管 1 0d痊 愈 。 发 生手 术 并 发 症 l 例 (. 7 ) 近 期 并 发 1 O 8 , 症 9 , 中皮 下 气 肿 5 , 作 特 殊 治 疗 , d后好 转 ; 壁 皮 例 其 例 未 7 腹 下 淤 血 3例 , 后 给 予 热 敷 、 疗 好 转 ; 术 理 宫颈 残 端 感 染 盆 腔 积 脓
关键 词 : 腹腔 镜 ; 科 外 科 手 术 ; 妇 临床 分 析
d i1 . 9 9 j i n 1 7 - 3 8 2 1 . 9 0 8 o :0 3 6 /. s . 6 18 4 . 0 1 0 . l s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8 4 ( 0 1 0 — 8 60 1 7 — 3 8 2 1 ) 90 7 2
o e a in 6 c s sc n e t d t a a o o . e a e a eo e a i g t s( 4 2 ± 2 . 3 r i t ea e a e b o d l s s2 p r to . a e o v r e O l p r t my Th v r g p r t i wa 5 . 0 n me 5 3 ) n,h v r g lo o swa 0 mL a
12 方法 .
所 有 病 例 均 在 气 管 插 管 联 合 静 脉 全 身 麻 醉 下 进
裂 后 寻 找 断 头 中转 开 腹 ; 2例 为 子 宫 肌 瘤 伴 内膜 异 位 囊 肿 盆 腔 粘连手 术困难 中转开腹 ; 1例 膀 胱 损 伤 , 患 者 曾有 剖 宫 产 及 因 腹 部 手 术 史 , 腔 粘 连 严 重 , 中打 开 膀 胱 反 折 腹 膜 下 推 膀 胱 盆 术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析

对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 患者预后 的评价 , 国 内 是 外 临 床 学 者 关 注 的 焦 点 , 是 评 价 腹 腔 镜 在 子 宫 颈 癌 手 术 中 也 运 用 的 关 键 。本 组研 究 腹 腔镜 手术 组 1 术 后 1 盆 侧 壁 复 例 年 发 , 放 射 治 疗 后 无 瘤 存 活 至 今 。其 余 病 例 目前 尚未 发 现 复 行
表 2 两组 术 后 情 况 比较
计 学 意 义 (P < O 0 ) .5 。
3 讨 论
子 宫 颈 癌 是 临 床 最 常 见 的妇 科 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传 统 的 其
治 疗 方 法 是 开 腹 手 术 , 手 术 对 病 人 创 伤 大 、 复 慢 、 响 生 但 恢 影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R7 7 3
过 去 因 技 术 和 设 备 条 件 的 限 制 , 通 过 腹 腔 镜 手 术 的 小 要
切 口完成 根 治性 子 宫 切 除 和 盆 腔 淋 巴 结 清 除 具 有 相 当 大 的 难 度 。因 此 , 性 肿 瘤 一 直被 列 为 妇科 腹 腔 镜 手 术 的 禁 忌 证 。 恶 随着 手 术 器 械 的 改 进 、 术 的进 步 , 腔 镜 越 来 越 多 地 用 于 技 腹
0 5)。 .0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 腔镜组 2 . 腹 O例 均 顺 利 完 成 腹 腔 镜 下 根 治 性
2 2 两 组 手 术 后 情 况 : 表 2 . 见 。
2 3 术 后 病 理 检 查 结 果 : 后 病 理 检 查 组 织 学 分 类 和 病 理 . 术
子宫 切 除 和盆 腔淋 巴 结 清 扫 术 , 年 轻 患 者 保 留 正 常 的 单 5例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术中转开腹72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术中转开腹7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中转开腹的临床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28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72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中转开腹率为3.14%。
中转开腹的原因依次为:盆腹腔粘连46例(63.88%)、术中操作困难或并发症16例(22.22%)、恶性肿瘤6例(8.33%)。
有下腹部手术史和开展腹腔镜初期中转开腹率较高。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为盆腹腔粘连。
术前根据腹腔镜技术操作水平,选择合适的病例可以降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率。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盆腹腔粘连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52本院2000~2010年共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2286例,其中72例中转开腹,现对其临床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0~2010年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2286例,患者平均年龄26.6岁(8~70岁)。
术前b超检查均提示盆腔包块,其中26例提示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但仅有6例拟诊卵巢囊肿蒂扭转。
无手术史2050例。
有下腹部手术史236例,其中剖宫产术34例,异位妊娠手术152例,附件手术38例,阑尾切除术12例。
腹腔镜置镜孔选择:根据囊肿大小选取穿刺孔,囊肿小者选择脐孔或脐缘上切口,囊肿较大时在脐孔与剑突连线上距囊肿最高处5cm作纵形切口。
手术方法:采用olympus腹腔镜操作系统,腹腔注入co2,形成人工气腹并维持腹腔压力在12~14mmhg。
置入腹腔镜,探查盆腹腔,视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疑恶性者取腹腔冲冼液行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术后转归:术后均按开腹常规处理,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均如期痊愈出院。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或u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妇科腹腔镜手术1035例临床分析

126 子宫肌瘤 ..
本组 4 0例行子 宫肌 瘤剥 出 , 行次 全 9例
镜 的放 大作 用 , 视野 更加 开 阔而 清 晰, 查更 加 仔细 、 使 探 充 分, 更利 于发 现细小的病灶 , 一并 处理 。因此 , 腔镜手术 治 腹 疗异位妊娠是首选 的治疗 方法 J 。我们 的体 会是 , 对有生 育 要求且输卵 管未破 裂 者 、 块较 小 者可 行 输卵 管 切开 去胎 包
21 4 子宫肌 瘤 有生育要 求或要求 保 留子宫 时行肌瘤 剔 .. 除术 。我们 的体会是 , 在开展初期一定要选 择肌瘤生长 部位
较好 , 肌瘤 直径 ≤8c 数量不超 过 2—3个 , m, 手术 操作 相对
[ ]H rk—i nP S br , k e ,t 1Fns ai a 6 ak i r ,j egJ Mai nJ e a. ii nt nl Se o n h o
完好状态 。随着腹腔镜 设备 的改进 , 术技术 的提 高 , 术 手 手
讨 中。我们 的体会 是 , 前应详 细询 问病史 , 全身 及妇 术 进行
科检查 、 超声检查及必要 的肿瘤 标志 物检测 , 格选择 良性 严
肿瘤 。本组 1例卵巢 肿瘤快 速冰冻 切片病 理为 恶性后 中转 开腹, 术前未能诊断。文献[ ] 5 报道选择 卵巢 肿瘤 为囊 性 、 活 动、 囊壁光滑 、 直径 ≤1 m者进行较 为安全 。对于 卵巢浆液 0c 性囊 腺瘤 、 巧克力 囊肿 、 单纯性囊 肿 、 卵巢冠囊 肿 , 因其囊壁 薄 , 吸囊液 后体 积 明显缩 小 , 抽 易于 取 出, 即使囊 肿直 径在 1 2 m 0— 0c 手术也可顺利进行 。本组 2例 巨大囊肿 在腹腔镜
宫颈残端 出血 , 是因为子宫血管 处理不 当所致 , 见于初学 者 ,
妇科腹腔镜手术180例临床分析

o c my , S 1 aocpc u rcri l ytrco ) T ( pr so i ttl ytrct ) A met ) L H( prs i spaevc s etmy ,L H 1 a —ocpc oa h s e o o a o ah e a e o my ,L VH (aaocpcl s se a ia yt rc my 1 rso i l as tdvgn s—eet )weepr r e rueiepo l . eut:7 ae r p a y i h o r efm df tr rbe R sl 1 3csswe o o n ms s e
[ 摘要 ]目的 :总结妇科腹 腔镜 手术 的临床应 用价 值。方 法 :回顾 分 析我 院 1 0例 腹腔 镜 手术 的经 验, 8 异 位妊娠 术式 为输 卵 管切开取胚术 、 卵管切除 术 ; 巢囊肿 手术采 用囊肿剥 除术 、 输 卵 患侧附件 切除术 ; 宫手 子
术 采用肌 瘤剔除 术、 宫次 全切除 术、 宫全 切术及 腹腔 镜辅助 阴式子 宫切 除术 。结 果 :腹腔 镜手术 成功 率 子 子 9 .1 中转 开腹 率 3 8 %, 6 1 %, .9 并发症 发生率 0 5 %, .6 为盆 腔血 肿 1例 。 结论 : 据循 序 渐进 的 熟练操 作技 根 术。 以进 行相应 手术 。 可获满意 治疗 效果并可 望安全 有效 的开展妇科 腹腔 镜手术 。
C i rn si l n at nt u e Hu h t0 0 2 hn hl es pt dHel Is td , h o 10 0C ia) d Ho o a h i
[ b t c] jc v : oe poetev leo prso i o eai n tetet n fg n clgcds A s at Obet e T x l h a fl aocpc prt n i h rame to y eo i i r i r u a o o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68例分析

号,测量记号到线左端的长度(单位:cm表示)。
1.4观察指标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测量各组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术后7d内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等)的发生率。
1.5统计学分析疼痛评分结果,以(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方差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7d内肺部并发症应用S PSS10.0统计软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得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跨肋骨缝合组各时间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关胸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m)2.3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跨肋骨缝合组术后7d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等)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关胸组(P<0.05)。
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 67,P<0.05),(见表2)。
表2术后第7天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3讨论胸外科手术创伤大,并且一般在全身麻醉状况下进行,对呼吸功能影响明显,术后切口疼痛,患者不能及时下床活动,惧怕深呼吸及咳嗽。
常难以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易致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严重者可能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窒息而危及生命。
尚若手术后伤口疼痛减轻,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有效地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大多数并发症明显减少。
尽管创伤性手术带来不可避免的术后疼痛;随着医学技术进步,目前临床开胸术后采用肌内注射或口服止痛药、置镇痛泵,并越来越广泛地被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接受和认可,但其药物配方尤其是麻醉镇痛镇静药的副作用[2],使患者术后早期较多处于卧床状态,难以积极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同时麻醉镇痛药的时间短,易成瘾的问题时有发生。
这就给临床医生提出要尽量减少手术创伤的问题。
我们通过观察跨肋骨缝合关胸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肺部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关胸组。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果 。 现 报告 如 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讨 论
率 。②化疗 : 术后化疗 的 目的是控制潜在 的微 小转移灶 , 依靠 以化疗 为主有 效地全 身性 药物疗法 , 消灭残存 的肿 瘤细胞 。因 为人们认 识到乳癌不仅是一种局部病 变 , 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常用 C F方 案化 A
剔除术为微创 手术 , 有创 伤 小、 院 时 具 住 间短、 术后恢 复 快等优 点 , 开腹 手术 剔 除
肌 瘤 多 、 应 证 广 。 临床 医生 应 根 据 自己 适 的 经验 和 适 应 证 选 择 恰 当 术 式 。
术 中情况 : 腹腔 镜 组 8 6例 中 ,3例 8 成功施行 了腹 腔镜 手术 , 中转开腹 手 3例
药 6周期 , 术后 病理腋 下淋 巴结转移 >3 个结合放疗 。雌激素受体 阳性 , 口服三苯
氧 胺 片 , 服 3—5年 。 连
结 果
的处理 , 能有 效地 预 防局部 复发和 转移 ,
重视 术 后 综 合 治 疗 科 可提 高远 期 疗 效 。
复发的重要 治疗 步骤 。根治 性放 疗 的范
经、 胸背 神 经及 肩胛 下 血 管。 冲洗 创 面
摘 要 目的 : 讨 改 良乳 腺 癌 根 治 术 的 探
后 , 用 4 %蒸 馏 水 冲洗 浸 泡创 面 约 5 再 5 分钟 , 吸净 , 下及 胸 壁各 放置 引 流管 1 腋 根, 间断缝合 皮肤 , 口, 切 腋下 加压包 扎 ,
讨
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肿瘤128例临床分析

【 关键词 】 腹腔镜手术 ; 良性卵巢肿瘤 ; 微刨 【 中图分类号 】 R68 R773 ; 3.1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 7 (080 - 4 - 63 5520 )4 37 2 6 0 0
腹腔镜手术具 有创伤 小 、 手术 效果好 、 术后 疼痛 少 、 复 其剥除 。畸胎瘤剥 除后 , 恢 一般 出血不多 , 可在 冲洗后 电凝止血 ,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中9 其 8例采用 卵巢肿 瘤剔除术 ,0例采用 附件 切除术 。结 果 3
手术中发现 卵巢恶性肿瘤 2例, 改行开腹 卵巢癌分期术 , 无围手术期并 发症 。术后随访半年 , 良性肿瘤无复发 , 例恶性 肿瘤分别随 2
访 1 半年无复发。1 年、 例术中发现多囊卵巢行打孔术 , 半年发现 同侧卵巢癌并出现扩散 。结论 术后 瘤安全 有效 , 但术前应进行全面地 评估 , 中对瘤体仔细检查 , 术 注意手术技巧 , 避免未估计到 的卵巢恶性肿瘤在手术中破裂 。
维普资讯
微创 区学 2 0 0 8年 第3卷 第4期
・
Ju a o Mi m l vs eMei n , 0 ,( ) or l f n a yI ai d ie2 8 3 4 n i l n v c 0
5 6—5 . 4 47
3 7・ 4
12 方法 腹腔镜采用史赛克公司产品 。全部实施气管插管 1 . 例破裂 。 全麻 , 刺点选择脐孔下缘及左 右下腹 相 当于麦 氏点 水平 , 穿 一 2 2 术后情 况 术 后 6~2 . 4h内下床 活动 , 门排气时 间为 肛 般无需举宫。置镜探 查 , 明确 诊断 后行 卵巢 肿瘤 剔除术 或 患 ( 64 6 4 ) , 1 .7± .2 h 术后 6h 复进食 , 恢 术后第 1天可起床 活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1月-2014年7月,本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48例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肉瘤1例,子宫颈癌19例,宫颈残端癌1例,卵巢癌2例,复发性卵巢癌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例),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48例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平均(249.29±71.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7.50±132.95)mL,盆腔淋巴结平均切除(18.61±3.06)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平均切除(4.07±1.42)枚。
2例髂外静脉损伤,1例膀胱损伤。
48例患者术后随访3~45个月,1例低分化宫颈腺鳞癌Ⅱa期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放弃治疗6个月死亡,其余47例均无复发。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安全、可行,疗效满意,但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处理手术并发症的经验。
20世纪70年代,腹腔镜技术被初步应用于妇科良性疾病的诊治中,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外妇科先驱者们开始使用腹腔镜治疗妇科癌症。
近10余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国内许多内镜专家开始将腹腔镜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在有条件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已是早期宫颈癌根治手术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首选[1]。
大量资料表明,腹腔镜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这使得腹腔镜被逐渐应用到难度更大的卵巢癌手术及复发性卵巢癌手术[2-6]。
自2011年1月-2014年7月,本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48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肉瘤1例,子宫颈癌19例,宫颈残端癌1例,卵巢癌2例,复发性卵巢癌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7月本院妇科恶性肿瘤48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肉瘤1例,子宫颈癌19例,宫颈残端癌1例,卵巢癌2例,复发性卵巢癌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例)。
48例患者年龄26~64岁,平均(49.93±7.39)岁。
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经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并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分期,Ⅰa 期18例(G2 14例,G3 4例),Ⅰb期2例(G2),Ⅱ期2例(G2),Ⅲa期1例(G1);病理类型:子宫内膜腺癌22例,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
1例子宫肉瘤按FIGO 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为Ⅰc期,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9例子宫颈癌患者术前均经宫颈活检确诊,并按FIGO 2009年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分期,Ⅰa2期1例(G1),Ⅰb1期8例(G2 6例,G3 2例),Ⅰb2期1例(G3),Ⅱa期8例(G1 3例,G2 3例,G3 2例),Ⅱb期1例(G2);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15例,腺癌4例;1例Ⅰb2期、5例Ⅱa期和1例Ⅱb期子宫颈癌术前行3个疗程先期化疗(紫杉醇+卡铂方案)。
1例宫颈残端癌Ⅰb1期(G2)为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6年。
2例卵巢癌中1例因子宫腺肌病拟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卵巢病变,冰冻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另1例术前腹水细胞学检查见腺癌细胞,术后病理提示1例大网膜可见癌种植,2例淋巴结均有癌转移,术后均诊断双卵巢腺癌Ⅲc期(G3)。
1例复发性卵巢癌为右卵巢透明细胞癌Ⅱc期肿瘤细胞减灭术后,TC化疗8程,停化疗11个月生化复发,停化疗14个月影像学复发,PET/CT提示肠道表面、腹膜后、髂血管区多发复发灶。
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术前诊断子宫内膜腺癌Ⅲ期,因诊刮术后下肢血栓形成,外院予先期化疗PA方案2程,本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结合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术后诊断:左卵巢浆液性腺癌Ⅲc期及中分化子宫内膜腺癌Ⅰa期。
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均有者5例。
有下腹部手术史3例(剖宫产手术2例,附件手术1例)。
1例子宫颈癌Ⅱb期患者因子宫多发肌瘤,子宫为大子宫(孕15周大小)。
1.2 手术方式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7例及1例Ⅰc期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另16例子宫内膜癌及19例子宫颈癌和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均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其中4例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保留双侧卵巢并悬吊。
1例残余宫颈癌Ⅰb1期患者行残余宫颈、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2例卵巢癌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网膜、阑尾切除。
1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术中见盆腔侧腹膜、双侧结肠侧沟、肠系膜、肠管表面多个粟粒样复发灶,双侧髂血管均可见条索状复发灶,右侧髂外血管间复发灶约3.0 cm×0.5 cm,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1.3 手术方法在脐孔处(卵巢癌患者取脐孔上方2 cm)行10 mm切口,10 mm trocar穿刺置入腹腔镜,注入CO2气体建立气腹,腹内压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侧下腹部置入第2、3个5 mm trocar,右侧下腹部麦氏点置入第4个5 mm trocar。
探查盆腔及膀胱、肠管、肠系膜、阑尾、肝、胆、脾、胃、横膈表面,温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收集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
腹腔镜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步骤:(1)近盆壁凝切圆韧带,打开阔韧带前叶至膀胱返折处,从圆韧带切口沿腰大肌打开后腹膜至髂总血管水平,牵拉后腹膜内侧,暴露输尿管,看清输尿管走形后,高位凝切骨盆漏斗韧带,需保留卵巢者离断卵巢固有韧带;(2)打开髂总、髂外、髂内血管鞘,依次清扫髂总、髂外、腹股沟深淋巴结,寻找闭孔神经,依次清扫髂内和闭孔淋巴结;(3)打开子宫膀胱返折腹膜,分离膀胱宫颈间隙,下推膀胱;(4)分离膀胱和直肠侧窝;(5)在髂内动脉前干处游离并凝切子宫动脉,在其内侧打开“隧道”,游离输尿管至进入膀胱处;(6)双极电凝子宫主韧带、骶韧带,离断子宫主韧带、骶韧带3 cm以上;(7)离断阴道旁组织及阴道上段3 cm以上,经阴道取出子宫及清除的淋巴结;(8)镜下缝合阴道残端。
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打开腹主动脉前腹膜,显露出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表面的淋巴组织,将右侧输尿管推向外侧,切除腹主动脉上方及下腔静脉表面的淋巴组织,向上至肠系膜下动脉的水平切断,再切除腹主动脉左侧及后方淋巴结,下腔静脉右侧及后方淋巴结,到肠系膜下动脉水平切断。
大网膜切除:钳夹横结肠处大网膜,上提,辨清胃、横结肠、大网膜和胃血管弓,沿着胃大弯用超声刀切除大网膜前叶,两侧分别达脾曲和肝曲,遇有大的血管用双极电凝止血。
将离断的大网膜前叶下拉,暴露横结肠,在横结肠中部距横结肠约0.5 cm处用超声刀向大网膜后叶切开一切口,钳夹切口处大网膜,暴露切口和横结肠用超声刀沿着横结肠逐步切断大网膜后叶,两侧分别达肝曲和脾曲。
阑尾切除:用双极电凝钳电凝阑尾系膜动脉,剪断,7号丝线结扎阑尾根部,于阑尾根部外侧1 cm处的盲肠壁上用3-0可吸收线荷包缝合,暂不拉紧,用双极钳电凝阑尾切除部位,剪断,拉紧荷包线打结。
1.4 观察指标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包括有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淋巴结切除数量和术后随访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 结果2.1 手术成功率48例妇科恶性肿瘤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100%。
2.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120~370min,平均(249.29±71.83)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L,平均(237.50±132.95)mL。
1例宫颈癌Ⅰb1期患者因盆腔广泛粘连手术时间370 min;1例卵巢癌患者因左侧髂外静脉周围淋巴结多发肿大粘连,手术时间360 min,术中出血800 mL。
2.3 手术并发症髂外静脉损伤2例,1例卵巢癌和1例宫颈鳞癌Ⅱa期患者清除髂外静脉淋巴结时髂外静脉破裂,均在腹腔镜下顺利修补。
1例宫颈癌Ⅰb1期患者膀胱与宫颈左侧粘连致密,术后“膀胱阴道瘘”行修补术。
无肠道损伤、神经损伤及穿刺孔肿瘤转移。
2.4 淋巴结切除数量48例中除1例复发性卵巢癌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外,其余47例切除盆腔淋巴结15~28枚,平均(18.61±3.06)枚,39例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切除1~9枚,平均(4.07±1.42)枚,47例中9例淋巴结转移阳性。
2.5 术后随访48例患者术后随访3~45个月,1例低分化宫颈腺鳞癌Ⅱa期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放弃治疗6个月死亡,其余47例无复发。
3 讨论3.1 腹腔镜下卵巢癌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迄今的临床资料显示,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而腹腔镜下的卵巢癌手术一直是争议的热点。
自Reich等[7]在1990年首次报道应用腹腔镜治疗Ⅰ期卵巢癌之后,一些内镜专家开始将腹腔镜应用于卵巢癌的手术,很长一段时间,许多学者都认为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卵巢癌的手术治疗,但缺乏与开腹手术比较术后复发率、并发症、死亡率及优越性等大规模的研究,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8]。
目前资料显示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的分期手术和再分期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9-14],但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处理手术并发症的经验。
而对于复发性卵巢癌及晚期卵巢癌,因研究病例数较少,缺乏与开腹手术大样本的对比,随访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探讨[15-16]。
3.2 腹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技巧(1)腹部穿刺孔选择:选择四孔法,脐孔处10 mm trocar穿刺置入腹腔镜,右侧下腹部麦氏点置入5 mm trocar,左侧下腹部2个5 mm trocar根据不同手术范围而位置不同,以更利于手术操作者视野暴露和操作而定。
本组2例卵巢癌患者选择在脐孔上方2 cm置入腹腔镜。
Koo 等[13]行腹腔镜下卵巢癌分期手术时将第4个12 mm trocar选择在耻骨联合上3 cm,切除大网膜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时将腹腔镜移动到此孔利于视野暴露和操作,而Schreuder也同样将第4个10 mm trocar 选择在耻骨和脐之间行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术[17]。
(2)广泛性子宫切除:将子宫动脉在髂内动脉起始部切断,这样处理子宫动脉解剖清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损伤输尿管。
(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一定要打开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鞘膜,清晰显露血管,不能“雾里看花”,否则更会误伤大血管和分支;在下腔静脉表面分离时,因静脉壁薄,钝性分离容易撕裂分支血管的汇入端或腔静脉,引发血肿或破裂;肠系膜下动脉水平有垂直于下腔静脉的小分支,术中注意不要损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