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ppt课件

11
12
13
15
16
17
18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 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 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 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 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 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 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 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 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 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 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 列关键技术。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 做准备工作。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它 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 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8
长征三号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是 我国目前承担高轨道发射任 务的运载火箭,目前有“长 征三号”、“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乙”、“长征三 号丙”等型号。
9
长征四号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和极轨道 的发射任务。目前有“长征 四号甲”、“长征四号乙”、 “长征四号丙”等型号。火箭 神舟飞船系列 将来(奔月·未来空间站)
2
中国航天发展记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 究院成立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
中国航天发展的奋斗史弘扬航天精神的重要支撑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共同推进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
加强航天精神传承与弘扬
开展航天精神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宣传航天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和认同。
建设航天文化
将航天精神融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形成崇尚航天、热爱航天、支持航天的 文化氛围。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将航天事业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 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THANKS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长征 一号”成功发射,奠定了中国航 天事业的基础。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展示了中国在核技术领域 的实力。
探索阶段
01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
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03
1981年,中国首次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提高了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
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团结一心的精神可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精 神可以激发人们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让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发展中 来。
05 未来展望
继续推进航天事业发展
1 2
3
深化航天技术研发
加大投入,加强航天技术的基础研究,推动航天技术的持续 创新。
拓展航天应用领域
02
1975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实现了卫星回收的重要突破。
04
1987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搭 载三颗卫星进入太空,创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迹
。
突破阶段
中国航天发展史PPT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
我国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 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
突破和掌握了 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18点37分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组成“神九”飞行乘组,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神九天宫手控对接成功 对接口误差不超1毫米
景海鹏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三入太空的人
在经历33天的太空遨游后,于11月18号返回地球
舱内录音首次曝光,景海鹏:爽不爽?陈冬:爽!
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进入到“嫦娥工程”二期阶段 在此之后,中国2017年还将启动“嫦娥工程”三期行动 中国航天领军人叶培建表示: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 且很有可能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杨利伟成为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
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成功进行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1960年2月
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
1
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航天发展史弘扬精神砥砺航天的伟大时刻

04
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深空探测计划
火星探测
太阳系外天体探测
计划在未来10年内实现火星着陆和巡 视,开展火星地质、大气和环境探测 ,深化对火星的了解。
计划探测太阳系外行星、恒星等天体 ,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拓展人类对 宇宙的认识。
小行星探测
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研究其物理性 质、化学成分和演化历史,为人类未 来太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勇攀高峰的精神
总结词
勇攀高峰是中国航天精神的重要品质,它代表着不断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
详细描述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无数次的探索和挑战。从地球到太空,从无 人到载人,每一次的突破都离不开航天人的勇敢和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励着 航天人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畏惧,为实现航天梦不断追求卓越。
中国航天发展史弘扬精神砥砺航天的伟大时刻
目录 Contents
• 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涵 • 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 • 中国航天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01
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早期的航天探索
01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展 航天技术的研究。
02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 一颗人造卫星,激发了中国航天 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中国开始积 极探索自己的航天发展之路。
中国的第一次卫星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 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标 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人造卫星时代。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 在航天技术上的突破,也激发了全国 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研制了一系列通信卫星,为 国内外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远程
教育、应急通信等服务。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 盖全球,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 、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已 有多颗遥感卫星在轨运行,为国 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 划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卫星遥感数
火箭技术
运载火箭系列
中国已建立完善的运载火箭系列,包 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和 长征五号等,能够满足不同发射需求 。
火箭性能提升
火箭回收技术
中国正在研究火箭回收技术,以实现 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的重复使用,进 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应性 ,同时降低发射成本。
天宫空间站建设
总结词
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 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
VS
详细描述
天宫空间站建设始于2011年,经过多个 舱段的发射和组装,最终形成了中国自己 的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具有先进的科研设 备和功能,为航天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 工作环境,同时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阶段(1965-1975年)
总结词
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详细描述
这一阶段,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发展阶段(1975-2000年)
总结词
踏上星途中国航天发 展简史
目录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中国航天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了自己的航天计划,以满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航天强国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了自己的航天计划。
1956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航天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
此后,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火箭研究和发射计划。
1958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功。
196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卫星研究和发射计划。
1964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了许多卫星,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
199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载人航天计划。
200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并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了多次载人飞船,包括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等。
除了载人航天计划,中国还在探月、探火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并成功地将探测器着陆在月球上。
2019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并成功
地将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
总的来说,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航天强国之一。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自己的航天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探索做出更大的贡献。
太空之梦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天宫一号
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 后续建立更大的空间站奠 定了基础。
天宫二号
进一步扩大了空间站的应 用范围,并进行了多项科 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天宫空间站
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将开 展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技术 验证,推动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
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
航天员的选拔
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身体和心 理素质优秀的人才,经过严格的 体检和考核后成为航天员。
深空探测将推动中国航天技术 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人类探索 宇宙的边界提供更多机会。
航天技术的民用化与产业化
航天技术的民用化与产业化是中 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
向。
中国计划将航天技术应用于通讯 、导航、气象观测等领域,以提 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航天技术的产业化将促进中国经 济的持续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
载人航天的新技术应用
空间站建设
中国已成功发射天宫空间站,实 现了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 为长期驻留太空的科研工作奠定
了基础。
载人登月计划
中国正积极推进载人登月计划,计 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人类首次登陆 月球,为深空探测和太空开发打下 坚实基础。
火星探测任务
中国已成功实施火星探测任务,通 过火星车对火星表面进行科学考察 ,为人类探索火星积累了宝贵经验 。
05
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
参与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
中国航天员参与了国际空间站的多项科学研究,为人类对太空的 认知做出了贡献。
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航天与国际空间站成员国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 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
联合飞行任务
中国航天员曾参加国际空间站的联合飞行任务,与国际宇航员共同 执行任务,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国航天史发展情况

中国航天史发展情况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中国航天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文将由中国航天的起步阶段开始,逐步介绍中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和取得的成就。
起步阶段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探索航天领域的初期阶段。
首次探索航天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958年,此时中国成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研究所。
这一时期,中国在探索火箭技术和卫星技术方面积极探索,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首次载人航天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入全新阶段是在2003年,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
当时,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航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探月计划中国的探月计划是中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07年,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个月球探测任务。
随后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为中国探月计划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空间站项目中国的空间站项目是中国航天在21世纪的重要计划之一。
2021年,中国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完成空间站的建设,为人类在太空领域的探索作出贡献。
未来展望中国航天在未来仍将继续发展,中国已经在深空探测、商业航天等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航天将继续在世界航天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作出贡献。
以上就是中国航天史的发展情况,从起步阶段到载人航天、探月计划以及空间站项目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发展,并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感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
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 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
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
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这九项第一包括: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历史回顾公元2002年3月22日凌晨,当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运载着"神舟三号" 发射升空成功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无不为之自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终归依靠科技的进步。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科技事业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现在让我们来简单的回顾一下中国航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所走过的曲折之路:公元1000年,中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枚火箭;直到公元13世纪,欧洲人才从中国人手中得到这份稀世厚礼-- 火箭术。
公元1840年,英国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当英军的火箭落在了清皇们的头上时,火箭的子孙们才恍然大悟:"火箭!中国的火箭呢?"。
中国,本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火箭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终却落得个火箭几乎要断子绝孙的下场。
多少人在着急:丢了火箭,等于丢了打狗棍!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时才能重返故乡?终于,1960年,啃白菜帮子,吃麦糊糊,却精神饱满;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
1962年3月21日,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火箭在酒泉发射场升空10秒后,一个跟头栽下来。
1966年10月27日,写了遗书又交了"最后一次"党费的"戈壁七雄"走进地下控制室;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次亮相。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此后,我国用洲际运载火箭改造而成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连续发射几十颗科学实验、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全部成功。
八十年代初,中国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日趋成熟。
1980年5月18日,我国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向太平洋海区发射成功;1982年10月中旬,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从水下发射的战略火箭准确命中目标。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人地球静止轨道集中体现了我国现代火箭技术的最新成就。
......1984年,我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通讯卫星送上了距地球3万6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的运载火箭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自亚星一号发射成功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伴随着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的运载火箭的种类逐步增多。
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二捆、长三捆相继问世,并发射国际卫星成功。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遨游太空,掀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试验史上的第一页。
2001年10月9日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上做报告时指出,随着航天三大领域的逐渐统一,我国将加强在这一高技术领域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走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推动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
2001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向世人展示了在21世纪前期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于人类的航天活动的发展前景和奋斗目标。
2001年1月10日凌晨,在西北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搭载着动物和微生物细胞组织实验样本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
宇宙飞船的升空,将是建国以来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后,中国最大的一次科学实验。
这是中国航天新世纪献给祖国母亲的一份厚礼。
2002年3月22日22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