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栽培技术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白芨是收敛止血类常用药,别称连及草、甘根、白给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块茎入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亦可盆栽或点缀花台、花境、庭院等作为观赏植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芨的栽培技术吧!白芨的育苗方法1、分株: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但繁殖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2、播种:白芨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

3、组培:白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通常是在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待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从而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白芨的种植条件1、土壤:白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宜选疏松肥厚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

2、温度:白芨喜温暖,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

3、光照:白芨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

4、水分:白芨喜阴湿的环境,怕涝,也不耐旱,需常浇水保湿。

白芨的种植方法1、土壤选择:白芨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和腐殖质壤土,喜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

2、整地作畦:白芨种植地翻耕20厘米以上,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混匀,栽植前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3、中耕除草:白芨苗出齐后在5~6月份生长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因此要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4、适时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通常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5、灌溉排水:白芨喜阴湿环境,因此要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但白芨又怕涝,大雨时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栽培技术白芨是一种药用植物,已有着很长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白芨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如肺炎、咳嗽、哮喘、头痛等。

白芨的栽培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下将详细介绍白芨的栽培技术。

第一部分:土地选择白芨是一种生长在极端环境下的草药,适应性很强。

由于生长过程不需要光照,而且其根系呈筋状,白芨能够在不同的土地上生存。

选择土地时,需选择营养丰富,排水良好,不积水的土地。

土层要深厚,透气性好,能够吸收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有利于白芨的生长。

第二部分:栽培方式1.墙壁舒展法一般采用墙壁舒展法进行栽培。

在适当的角度上安装水泥或地球杆,沿着地面挖起一条方形的小溪。

小溪中种植白芨,将白芨种植在泥土里,然后将其放到小溪里。

等待白芨扎根后,随着地势的缓慢上升,用木板将其打扁,使白芨叶子向外舒展。

最后,人工为白芨施肥,控制灌溉量和灌溉周期。

2.挖沟波浪形挖沟波浪形,与墙壁舒展法不同,采用波浪形丛泊种方式。

栽培的时候在波浪形沟壑内种植白芨,每个种植坑的距离相同,以便于对植株进行定期喷洒肥料和调整。

半年后,发芽率就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大小相同,有助于提高白芨生长的基本品质。

第三部分:日常管理1.浇水在白芨种子发芽期间,保持盆土湿润是必要的;一般来说,每天都浇一次水,避免过度干燥。

在横生叶的植株生长期,每次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在靠近收获时期,为了促进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要适度提高浇水量,但不要过湿。

2.施肥白芨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所以对于各种肥料的需求量也很大。

一般在初春、夏季和秋季进行施肥,在春天和夏天主要是有机肥、温室肥和高磷、高钾肥。

在秋天和冬天,可施用在原问题区域中盛行的西红柿肥。

施肥区域要约为植株的周围,不要让肥料直接触及到植株。

3.病虫防治白芨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虫害侵扰,如蚜虫、螨虫和蚜虫等。

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极其安全有效的有机农药进行浸泡和喷洒。

也可以使用生物制品进行喷洒,如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虫害,可以采用农药进行处理。

白芨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白芨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白芨是指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别名白及、甘根、白给、朱兰、紫兰等,属多年生草本濒危珍稀中药材,性微寒,味苦、甘,具有化瘀止血、补肺生肌的功效,属止血类药,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

白芨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特种涂料、纺织印染和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被列入贫困地区国家扶贫优选项目,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近几年,广德县邱村镇白芨种植发展较快,效益较高,面积近400hm 2。

其中,安徽润华生态林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林下白芨种植基地200hm 2、白芨种苗繁育基地60hm 2,可年出圃优质白芨驯化苗4000万株、白芨籽播苗5000万株。

本文结合科技下乡和技术咨询服务实践,将白芨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1.1形态特征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cm ;块茎肉质,白色,具有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花期4—5月;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果期7—8月;种子细小,多数[1]。

另外,还有一种白芨花为黄白色、叶为条状披针形,即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白芨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1.2生长特性白芨生命力非常旺盛,生存温度为-10~40℃,喜温暖、湿润、阴凉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泥土、腐殖质壤土,常野生于丘陵、低山溪谷边及荫蔽的草丛中或者林下湿地。

白芨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适合林下种植。

温度在15~25℃时白芨生长最迅速,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秋、冬季会倒苗进入半休眠状态,春季重新长出更多的芽头。

白芨适合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区种植。

2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地白芨宜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地块种植[2]。

白芨栽培方案

白芨栽培方案

白芨栽培实验-----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一、白芨概况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

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

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

-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我国白芨目前大多还是依赖野生,野生白芨资源是有限的,越挖越少。

连年的狂采滥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野生白及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资源日益短缺。

解决白芨资源短缺的最佳办法就是人工种植.二、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

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白芨的形状特征及药用价值2、了解并掌握白芨的栽培技术及生长状况3、通过实践探索种植密度不同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二.实验材料白芨组培苗实验基地(温室大棚)各种工具(锄、皮尺)等所需N、P、K等各种肥料各种所需农药三、实验方法三种种植密度的田间对比实验1、白芨种植密度:16461株/亩行距:27cm 株距:15cm2、白芨种植密度:22223株/亩行距:20cm 株距:15cm3、白芨种植密度:19608株/亩行距:20cm 株距:17cm四、实验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白芨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白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

在种植白芨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和要点,以确保白芨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白芨的种植技术和栽培要点。

一、土壤要求白芨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6.5-7.5之间。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该避免在盐碱地、酸性土壤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种植。

如果土壤质量不好,可以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和肥料,并进行灌溉和排水处理。

二、适宜的气候条件白芨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在种植时,应该选择气温适宜、降雨充沛的季节,避免在干旱或者寒冷的季节种植。

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中,需要注意对白芨进行保湿和遮荫,以防止叶片受到烧伤。

三、繁殖方式白芨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需要选用健康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行播种。

分株繁殖则是将成熟的根茎进行分割,然后进行移栽。

在进行繁殖时,应该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四、栽培管理1.肥料施用在种植白芨时,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

在种植初期,应该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的鸡粪、牛粪等。

在生长期间,应该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白芨的生长和发育。

2.病虫害防治白芨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白粉病、叶斑病、蚜虫等。

在种植时,应该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者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同时保持通风和排水良好,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3.灌溉和排水在种植白芨时,应该注意灌溉和排水。

应该避免过度浇水或者积水,同时保证白芨的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

4.采收和贮存白芨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当根茎逐渐变黄时就可以进行采收。

采收后应该进行洗净、晾干和贮存。

白芨应该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防止霉变和质量下降。

五、结语白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种植白芨需要注意土壤、气候、繁殖方式、栽培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科学管理,以确保白芨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保护环境和健康。

栽培方法及田间管理

栽培方法及田间管理

田 间 课 堂 ・ 壁
垦 i 4 7
采 收 与 初 舷 工
1 . 采收 栽 植 后 4 年, 于 1 0 月茎 叶枯黄 时进 行采收 。此 时 , 地 下块 茎 已长成 8 ~l 2 个, 相 当拥挤 , 若 采 收 过 迟, 易导致品相不佳。采挖时 , 先 清 除 地 残 茎 枯 叶 , 然 后 用 二 齿 耙 小 心 挖 取块 茎, 并抖 去泥土 , 运回加工。 2 . 加 工 将采收 回的块 茎单个摘 下, 不 必 去须 根 , 先选留具老秆的块 茎
作 种 用 。然 后 , 剪去茎秆 , 放 入箩 筐
内, 置 清 水 中浸 泡 l 小时后 , 洗 净泥 土 , 筛去灰渣杂质即可储存。 再投入沸水 中煮 5 ~l 0 分钟 , 至块 茎内 粗 皮 与须 根 , 般 亩 采 收 鲜 品 8 0 0 ~1 0 0 0 公 斤 , 可 加 无 白心时, 捞出晒干即可 。若遇 阴雨天 干品 2 0 0 ~ 3 ( i ) 0 公 斤。干 品以个大 、 气, 可进 行烘干 处理 。最后 , 将干燥后 色 白、 半透明、 质坚实者为佳。 的白芨块 茎放入箩筐内来回撞击 , 去净 饱满、

白芨 鲜品
回后先 用清水洗 去块 茎 的培 养基 , 再 用杀蔺剂进行消毒 , 防止传播病 害 , 提高 成活 率。栽 植时 , 株 行 距可适 当 紧凑些 , 适 当遮 阴 , 可 提 高成 活率 。 种 植 的最 佳 时 期 为 2 ~3 月。 4 . 间 作 所 谓 间作 就 是 指 在 同 一 块 田地 中 同 一 生 长 季 节 内 , 分 行 或 分 带 相 问 种 植 两 种 以 上作 物 的 种 植 方 自芨 林 下 种 植 以防 伤根 。 式。 由于 白芨植株 矮小 , 生长慢 、 生长 浅 锄 , 2合 理 施 肥 冈 白 芨是 喜 肥 的 植 周期长 , 可于头两年在行 间种植青菜 、 生 长 期 每 半 个 月 可追 施 1 次 稀 薄 人 萝 卜 等 短期作 物 , 充 分 利 用 土地 资 源 物 , 增加 收 益 。 畜粪水 , 效 果较 奸 。也有相 关研 究报 道称 , 每 亩施 锌 肥 l 公斤 、 硼肥 l 公斤 、 三、 田间管 理 措 施 . O l 公斤 、 氮肥 5 公斤 , 白芨生 1 . 中耕 除草 。 白芨苗 出齐 后 , 尤 钼酸 铵 0 其存5 ~ 6 月份 白芨生长 的旺盛 期 , 杂 长 良好 , 品质较优 , 产量最高可达每亩 2 3 6公 斤 。 草 生长也很 快 , 此时应 进行 除草 。可 喷洒 “ 乙草胺 ” 抑制杂草 生长。在 5 月 3 . 适 时浇水 、白芨喜阴湿环境 , 所 早季要 初、 6月初 、 7 月初 各除草 1 次, 有利 于 以种植地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 白 涝, 所以存保湿 白芨 的 生 长 发 育 。 7 ~8 月 白芨 停 止 生 及时浇水。但白芨又十 在大雨过后 长进入休眠 期 , 但 是 要 防 止 杂 草 丛 的同时也要做好排水工作 , 防止过涝造成烂根。 生。 除草可结 合松 土进 行 , 松 土时 要 要严格排查 ,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白芨栽培技术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白芨栽培技术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白芨栽培技术(大纲)一、白芨概述1.1白芨的生物学特性1.2白芨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二、栽培环境与选址要求2.1栽培环境2.1.1气候条件2.1.2土壤条件2.2选址要求2.2.1地势与排水2.2.2光照与风向三、繁殖方法与种苗选择3.1繁殖方法3.1.1分株繁殖3.1.2种子繁殖3.2种苗选择3.2.1种苗质量标准3.2.2种苗处理与保存四、栽培管理与技术要点4.1栽培时间4.2栽培方式4.2.1地栽4.2.2栽培基质选择4.3栽植4.3.1栽植密度4.3.2栽植方法4.4田间管理4.4.1水肥管理4.4.2病虫害防治4.4.3修剪与疏苗五、采收与加工5.1采收时间与方法5.2加工与储存5.2.1加工流程5.2.2储存条件与方法六、白芨栽培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6.1经济效益分析6.2市场前景展望七、附则7.1常见问题解答7.2相关政策与法规7.3推荐阅读资料一、白芨概述白芨概述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称刀豆花、山豆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兰科白芨属。

白芨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白芨植株高约20-50厘米,叶基生,呈带状,花紫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栽培技术白芨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的山区和林地,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因此规范化种植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下是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一、土壤选择和改良具体来说,白芨适宜生长在以下土壤中:1.肥沃的土壤: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2.疏松的土壤: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伸展和氧气的供应,可以提高植物的耐旱性和抗病能力。

3.透气的土壤: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可以促进植物的呼吸,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也可以预防土壤病害的发生。

4.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排水良好可以避免水分积聚和根部缺氧,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在确定种植地点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的性质、养分含量、酸碱度等情况,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土壤改良。

具体的改良方法包括:1.施入有机肥: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常用的有机肥包括畜禽粪便、腐熟堆肥、绿肥等。

2.施入石灰:白芨喜欢生长在弱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中,如果土壤过于酸性,需要施入石灰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的适宜性。

3.施入磷酸盐:磷酸盐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如果土壤中磷酸盐含量较低,需要施入磷酸盐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

4.进行深翻和松土: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增加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根系的伸展和吸收养分。

松土可以打散土壤颗粒,增加土壤疏松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5.并进行科学的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宜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

在进行土壤改良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植物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改良方法,并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肥料过量或浪费,保证土壤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6.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变化和植物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改良策略和肥料施用方式,保持土壤健康和植物的生长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