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白芨(学名Bletilla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药用价值1

白芨的功效与作用_白芨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白芨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图片、白芨的药用价值、白芨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中药白芨目录(可点击哦):白芨简介白芨图片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芨的药用价值白芨粉美容功效白芨的副作用*白芨简介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
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主要花期在春季,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
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白芨图片*白芨的功效与作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
1、《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2、《别录》:除白癣疥虫。
3、《药性论》: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4、《唐本草》: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5、《日华子本草》: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6、《本草图经》:治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7、李杲:止肺血。
8、《滇南本草》:治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9、《中国药植图鉴》:治矽肺。
*白芨的药用价值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2、心气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钱,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黄豆大。
每服三丸,艾醋汤送下。
3、妇女阴脱用白及、川乌药,等分为末,薄布包一钱,纳入阴道中,觉腹内热即止。
每天用一次。
4、疔疮、肿疮用白及末半钱,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药摊厚纸上贴于患处。
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钱,酒调服。
6、刀伤用白及、煅石膏,等分为末,洒伤口上。
白芨是什么:白芨,又名连及草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茎块可入药

白芨是什么:白芨,又名连及草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茎块可入药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有多种别称: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等,不同地方叫法不一。
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可入药),植株高18-60厘米。
花期集中在春季,如果气候合适四季均可开花。
白芨简介形态特征白芨,又名连及草(出自《本经》),箬兰、朱兰(出自《花镜》),紫兰、紫蕙、百笠。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初生假鳞茎为圆球装分,生长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块状假鳞茎。
块茎肥厚肉质,为连接的三角状卵形厚块,略扁平,黄白色;须根灰白色,纤细。
叶3~5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鞘状,全缘。
总状花序顶生,花3~8朵,疏生;苞片披针形,长1.5~2.5厘米;花淡紫红色或黄白色,花被片狭椭圆形,先端尖,唇瓣倒卵形,内面有5条隆起的纵线,上部3裂,中央裂片矩圆形;雄蕊与雌蕊结合为蕊柱,两侧有狭翅,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粉块4对,扁而长,蜡质;子房下位,圆柱状,扭曲。
蒴果圆柱形,长3.5厘米,直径1厘米,两端稍尖狭,具6纵肋,顶端常具花瓣枯萎后留下的痕迹;花期4~5月。
果期7~9月。
生长环境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
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分布范围白芨原产中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
主要产自贵州西南部、陕西南部、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繁殖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春季萌发新叶前掘起老株,将假鳞茎分别成几份,每份带1至2个芽,另行栽植。
中药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白芨的功效与作用白及,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
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白及的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1.《纲目》:白及,性涩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
2.《本草经疏》:白及,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
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贼风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
3.《本草经百种录》:白及,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粘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邪自退也。
白及的作用:1.止血作用:白芨能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显着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白及水浸出物对实质性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颇好。
2.保护胃粘膜:1%白及煎剂灌胃,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对麻醉犬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治疗作用。
3.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白及所含有的3个联苯类和2个双氢菲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及发癣菌有抑制作用。
4.抗癌及防癌作用:白及粘液质部分(主要是多糖成分)腹腔注射对大鼠瓦克癌(W256)、小鼠子宫颈癌(U14)、小鼠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均有抑制作用;对小鼠肝癌、肉瘤180也有抑制作用。
白及注射液对大鼠二甲氨基偶氮苯(DAB)诱发肝癌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芨内生细菌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白芨内生细菌组成及多样性分析作者:陈泽斌李冰王定康徐胜光刘佳妮余磊张永福任禛靳松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6年第02期摘要:【目的】调查白芨内生细菌种类及多样性,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白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白芨内生细菌的16S rDNA-V4变异区序列,应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物种丰度及分布的差异。
【结果】获得用于分析的有效序列和OTU数为49550/48;稀释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于饱和。
白芨内生细菌主要分布于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32.26%)、地杆菌属(Pedobacter,16.13%)、盐单胞菌属(Halomonas,16.13%)、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12.90%)、Kaistobacter属(6.45%)、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6.45%)、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6.45%)和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3.23%)8个属。
【结论】鞘脂单胞菌属、地杆菌属、盐单胞菌属和土壤杆菌属是白芨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准确反映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真实比例,在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白芨;内生细菌;多样性中图分类号: Q9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6)02-0227-070 引言【研究意义】白芨(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株高18~60 cm,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及缅甸北部(赵杰和毛晓健,2008)。
白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园林价值,药用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和志娇等,2008)。
白芨

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
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
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
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一、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
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一)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
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20 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 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
在栽种前,再浅耕1 次,然后整细耙平。
(二)种植方法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
在贵州地区,一般在9-10 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
在整好的地上开宽 1 米左右、高30 公分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 公分、窝距30 公分左右挖窝,窝深10 公分左右,窝底要平。
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 个,每窝栽种茎 3 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
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
三、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 次。
第一次在3-4 月出苗后;第二次在 6 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 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

白及的功效与作用--------------------------------------------------------------------------------【药材名】白及【英文名】Common Bletilla Pseudobulb【拉丁名】Pseudobulbus Bletillae【别名】甘根,白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乌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白及,又名:连及草,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名称考证】白及、甘根(《本经》)、白根(《吴普本草》)、白给(《别录》)、白芨(《证治准绳》)、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白乌儿头(《江苏植药志》)、地螺丝、羊角七(《湖南药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江西《草药手册》),连及草(《本经》),箬兰、朱兰(《花镜》)【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药用部位】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苦甘,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辛。
李氏:大寒。
雷公:辛,无毒。
”③《别录》:“辛,微寒,无毒。
”④李杲:“苦甘,微寒,性涩。
”入肺经。
①《纲目》:“入肺。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效分类】止血药【功效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涂。
【用药忌宜】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用药配伍】①《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
畏李核、杏人。
”②《蜀本草》:“反乌头。
”配三七,补肺生肌;配煅石膏,清热止血;配海螵蛸,收敛止血;配白部,止血止咳。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晾至湿度适宜,切片,干燥。
【资源分布】分布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白芨!

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白芨!白芨 BaijiBLETILLAE RHIZOMA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
相关名白及、白芨、白根、白给、紫兰、连及草、羊角七、雪如来图片产地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饮片呈不规则的薄片。
外表皮灰白色或黄白色。
切面类白色,角质样,半透明,维管束小点状,散生。
质脆。
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甘涩质黏,苦寒清泄,入肺、肝、胃经。
善收敛止血,兼益肺胃,治体内外出血,最宜肺胃损伤之咳血、吐血,以及肺痈咳吐脓血。
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敷之可愈;治烫伤、皮肤皲裂、虹裂,外用能促进创口愈合。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功效助记白芨,我想到了一个人,本来是白骨精,不是西游记连续剧的白骨精,而是《月光宝盒》里那个的白骨精。
白芨:注释:1、白晶晶:臭猴子,看我来我不用三味真火你是不会现出原型的啦,三味真火。
2、至尊宝:肿了,肿了,三味真火要停止,收敛生肌找白晶(白芨)3、【功效】止血消肿,收敛生肌。
主治病证(1)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配伍白及配三七白及微寒黏涩,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
两药相合,行止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海螵蛸白及徽寒黏涩,功能收敛止血、生肌:海螵蛸微温燥涩,功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敛疮。
中药分析以及药性 白芨

名称:白芨类别:活血化瘀药拼音:bái jī拉丁: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别名:白根、白给、白及、甘根、连及、白给、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
药用部位: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
假鳞茎块根状,白色,肥厚,有指状分歧。
茎粗壮,直立,高30-60厘米。
叶3-6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
花瓣3,唇瓣倒卵长圆形,深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状。
蒴果,圆柱状,上面,6纵棱突出。
种子细小如尘埃。
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
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
栽培要点:常用分株繁殖。
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须带顶芽。
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因种子细小,发育不全,需用培养基无菌接种,操作复杂,故罕用。
产地:白芨原产我国,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地道沿革: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用法用量:6~15g,研粉吞服3~6g。
外用适量。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禁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芨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等。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20─60厘米。
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
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芨胶质,即白芨甘露聚糖,可供药用。
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花有紫红、白、蓝、黄和粉等色,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荫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一)白芨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白芨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施有机肥10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10─120厘米的苗床备用。
2.栽种
白芨用种子组培驯化苗种植较易,也有利于大面积栽培。
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20厘米种苗1株,苗株直立,填土压实,浇透定根水,栽后苗床经常保持潮湿,
每亩用白芨种苗8000─10000株。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芨田地间杂草盖度达40%以上时,要进行人工松土、除草等间管理,即5─6月份白芨生长很旺盛时,杂草生长也很快,此时进行白芨田间人工除草。
除草结合床面松土,有利于土壤保湿。
白芨行间杂草可用小锄头进行松土除草。
用小锄头在白芨行间松土除草时要注意浅锄,免得伤及苗根。
(2)追肥。
白芨是喜肥植物,种植后前5个月,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
结合施肥进行松土除草更有利于白芨生长。
(3)灌溉和排水。
白芨喜阴,要经常保持苗地湿润,干旱时要浇水。
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田中积水伤根。
4.病虫害防治
(1)常见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为叶斑灰霉病、黑斑病、根腐病等。
①叶斑灰霉病
防治办法:清除病株残体,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及时
采取药剂防治。
轮换使用以下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800倍液、65%代
森锌可湿性粉400─500倍液喷施。
②黑斑病
黑斑病在白芨生长过程中较易发生。
防治方法: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也可在栽苗时浸苗基部10分钟。
③根腐病
预防方法: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50%百菌清800倍液喷施。
(2)常见虫害防治
①蛴螬。
金龟子的幼虫,取食白芨的幼根,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使幼苗枯萎死亡。
②金针虫。
是叩头虫的幼虫,咬食块茎。
③蝼蛄。
在地下咬食刚栽下的苗,取食嫩茎、根。
④地老虎。
幼虫食性很杂,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常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缺苗断条。
防治技术:上述几种害虫,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1500倍液灌茎处或根处。
每亩用辛硫磷50%乳油250毫升加水250千克浇灌;或者每亩用辛硫磷50%乳油250毫升拌土撒施;或者每亩用辛硫磷3% 粒剂10公斤撒后浇水。
(二)采收加工
白芨种植3─4年,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挖出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种不煮),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用火烘至全干。
去净粗
皮及须根,筛去杂质。
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品。
(三)白芨种植效益
在集约管理的条件下,白芨种植4年,每亩可采收鲜品4000斤。
目前市场上种用块茎价格是每斤80元,毛收入32万元,按现价除去种子(组培苗1.6万元)、地租(0.32万元)、管理(40个工×4年,计1.28万元)和肥料等费用(0.5万元)约计3.7万元,纯收入2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