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2012404010117

周凤凌

课堂与语言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综观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消化知识、操练实践的时间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

这种状况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造成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为此,倡议开展“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旨在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增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以课前自主预习,课上情景导入,课中互助交流,课外拓展展示为方向。制定学习目标。有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学习意识的学习主体,借助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示范与评价,以互惠的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这样的教学模式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通过伙伴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以学生为本,确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品德养成的课堂教学方略。这是一种能动的学习,自信的学习。对教师而言,它又是一种增效的教学,减压的教学。它打破了平均主义的授课方式,打破了以听为主的学生惰性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它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习激情,在充

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氛围中,通过活动、竞争、实践等合作方式,顺利达到英语知识传授和德育思想渗透的和谐统一。

人类创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进行人际沟通,传播人类文明与进步,传承科学创造与发明。其实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目前世界尚存的2000多种语言中。汉语的使用人口最多,英语的影响面最大,实属世界上最活的两种语言。究其发展规律。人们不难发现:语言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求生存,在变化中才能求发展。

作为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翻译,也难免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翻译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成人英语的学习须符合成人的特点和客观实际,在教与学中应以阅读为主。

一、问题的提出阅读(reading)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受到学习者和教师的重视。

尤其在成人英语的教与学中,阅读常常被当作语言输入(input)的主要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成人学习者既可以创设一个好的语言环境,从学过的知识中体验新的意义,还可以充分理解原文、提取所需信息并融合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见识之中,以此来达到正确输出的目的。然而,近年来,由于英语交际法的盛行,即使在成人英语的课堂,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应突破以阅读为主的原则,在教学中片面追求交际和互动,忽视了成人理解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较差的特点,从而放弃了阅读这一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以至于他们在说、写、译时句式单调、漏洞百出,语法和词汇及

其表达处处摆脱不了汉语的影响,严重妨碍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本文依据输入理论来探讨阅读不仅是一种语言输入的手段,而且是成人英语学习者从视觉通道到视觉中枢获得信息的心理认知过程,还是一个语言吸收(intake)和输出的过程。在我国现行的条件之下,成人英语的学习须符合成人的特点和客观实际,在教与学中应以阅读为主。

二、输入理论和成人阅读的关系输入(input)是指二语学习者所接触的目标语材料。

它的定义是: something such as energy, money orinformation that is put into a system, organization or ma-chine so that it can operate.这个定义说明,输入首先是把“信息”输入“系统”,经过“系统”加工,然后再“应用”。信息是指口头和书面信息材料,而系统就是“人的大脑”,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吸收”和加工,然后“输出”和“应用”。

在我国,成人学生几乎没有“妈妈的话”(mother-ese)、“保姆的话”(CT)和“外国人的话”(FT)等语言输入的自然环境,因此,仅仅依靠听和说根本无法学习语言。更何况他们普遍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语音语调早已固化(fossilization),并且母语干扰严重,但他们阅历较丰富,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判断力、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正是成人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吸收”,然后“应用”于听、说、写、译等输出的最好切入点。

1. Krashen的输入假说关于输入理论,很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最具代表性的是Krashan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Krashen 强调人类只通过理解信息和接受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习得语言。

他认为:要使语言习得得以发生,有必要让学习者理解的输入语言包含稍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项目,即i+1。学习者利用情境提示理解这些语言,最后语言能力自然产生而无需直接传授。因此,理想的输入有四个特征:

1)可理解性,即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语言无用;

2)趣味和关联性,即输入的语言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有关;

3)非语法程序安排,即按语法程序安排教学是不必要的;

4)有足够的输入量,即输入量要大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能力。他同时指出,学习者自身创造性构建程序的操作也可能提供新的语言形式,创造性构建程序是学习者依据已习得的规则构建新的语言形式的程序。如果i与i+1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i+1就可以成为预备习得的规则。

Krashen还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主要而直接的因素,情感因素只起阻碍或促进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另一方面,情感过滤假说的意义在于不仅要提供可理解输入,而且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很低的环境。Krashen用了九条证据来证明其假说,其中第五条认为可理解性输入越多,对第二语言的运用越好。也就是说,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由于大量阅读的缘故,纯粹的二语环境如果不被学习者所理解,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毫无用处。第七条认为,教学法的成功与可理解性输入密切相关。他发现以听、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明显好于传统的以说为主的教学法,这是因为听和读不仅提供可理解的听的输入,还提供可理解的书面文字的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