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大豆膳食纤维粉编制说明.doc
实训项目四 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

实训项目四大豆膳食纤维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加工技术,能够利用大豆膳食纤维制备出一种功能食品。
2.实验原理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道酶所消化的非淀粉类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低聚糖、木质素、树胶和蜡脂类物质。
它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类。
膳食纤维的来源比较广泛,其中大豆膳食纤维就是一种优质的天然膳食纤维。
大豆皮含有60%左右的粗纤维,是一种丰富的膳食纤维资源。
大豆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借助化学法和酶法进行分离。
大豆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调节胃肠功能及胰岛素水平等功效;在面制品中能增强面粉结构特性,有效改善面包烘焙效果,广泛用于食品、糕点、饮料、糖果和医药、保健品生产领域。
3.实验方法3.1工艺流程豆渣→胶体磨→脱脂→脱腥→脱色→抽滤→漂洗→脱水→干燥→粉碎→包装→成品3.2工艺要点(1)大豆粉碎至100目,按1:15加水混匀,用胶体磨均质处理备用。
(2)豆渣脱脂:方法一,NaOH皂化,加入5 %的NaOH,水浴加热至40 ℃,保温4h;方法二,加入0.05%(干基)碱性脂肪酶水解,调节pH8.5-9.0,水浴加热至30 ℃,保温5h。
(3)豆渣脱腥:大豆经浸泡、磨浆和分离后,本身所固有的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醛酮醇大多数留存在豆渣中,因而使豆渣发出豆腥味。
可采用加碱脱腥(加入0.85%NaOH,煮沸30min)或真空脱腥(80°C,30kPa)的方法去除。
(4)H2O2脱色:料液中加入5% H2O2水浴加热至55 ℃,保温5h。
(5)真空抽滤后,按1:15加水漂洗2-3次,将大豆纤维充分水洗接近中性。
(6)干燥和粉碎将水洗至中性的大豆纤维放在80℃的条件下的真空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大豆纤维再经粉碎机粉碎至150-200目。
实训项目五植物多糖饮料的加工1.实验目的结合饮料加工工艺学的原理,设计一款添加植物多糖的饮品。
熟悉饮料的加工流程。
2.实验原理枸杞子是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而枸杞多糖是枸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可以有选择性地增强T 细胞抗癌的功能;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T淋巴细胞活力,促进白介素的生成,增强单核细胞的免疫活力;可拮抗自由基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有抗衰老之效。
燕麦麸皮编制说明(1).docx.docx

《燕麦麸皮》团体标准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本标准由臻方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提出并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制定。
主要起草单位有臻方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姬浍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侨蔻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有方草、吴盼盼、薛慧静、王筱萌。
1.2目的意义在我国,裸燕麦及其加工产品在近几年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国内2018年燕麦消费量已经近100万吨。
同时,每年进口燕麦呈递增趋势,2018年我国进口燕麦38.9万吨,近3年呈每年增加10万吨的趋势增长。
近年来,在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燕麦的健康食品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燕麦麸皮是燕麦种子含有的多层表皮,包括外层的果皮、种皮、糊粉层和亚糊粉层,它是燕麦含有膳食纤维最多的部分,燕麦中95%以上的水溶性纤维分布在除去胚乳后的燕麦麸皮。
燕麦麸皮含有的营养成分膳食纤维,包括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已有研究表明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β-葡聚糖是已知的降血脂的有效成分,还具有调节血糖、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病、抗皮肤过敏、控制体重等功能,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对便秘现象有预防和调节作用,有助于肠道健康。
近年来燕麦麸皮产品进入燕麦市场,作为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素的一种纯天然食品,迅速成为了较受现代人欢迎的食物之一,当前我国尚无关于燕麦麸皮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企业缺少理论依据,不能科学反应产品质量信息。
由臻方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提出并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燕麦麸皮》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的制定将有效约束燕麦麸皮生产及经营企业,保证产品品质,规范市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3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我国燕麦的种植历史悠久,早于世界其它国家,大约在三千年前已有栽培。
燕麦先从我国内蒙传入欧州然后到北美洲。
全球燕麦主产地区在欧盟、澳大利亚等地。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发布澳新食品标准法典Standard 2.1.1《谷物和谷物制品》,定义了一系列由谷物制成的产品,没有提及关于燕麦麸皮。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的制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面负责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的制修订工作,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组。
由全国粮油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及油脂技术工作组、武汉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共同负责,为此专门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并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大豆蛋白粉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相关试验的研究。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为:(一)查询资料本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大豆蛋白粉的科技文献,如大豆蛋白粉的原料、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大豆蛋白粉国内外相关标准、大豆蛋白粉检测方法等,并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总结。
同时对大豆蛋白粉的生产、销售等市场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粉的生产一般是以大豆(或食用大豆粕)为原料,经过清选除杂、脱皮、脱脂、脱溶(溶剂法脱脂)、粉碎、筛分等加工过程实现的。
目前,国际上的脱脂大豆粉和相关大豆蛋白制品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等制品,并根据制品具体的质量指标冠以对应的商品名称;国内的大豆脱脂豆粉,无论是部分脱脂豆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的脱脂豆粉,多数生产企业喜欢在上述产品中加上“蛋白”二字以“大豆蛋白粉”的名称在商业流通中增加“卖点”效益。
大豆蛋白粉尚无国际标准,国内只有与大豆蛋白粉有一定关系的国家标准,如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等。
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包含蛋白质含量由50%到90%以上的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三大类产品,对于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量最大中国,缺乏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标准,主要是为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依据的标准。
标准文本-河南食品安全标准信息服务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河南省鑫海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挽辉。
调味面制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味面制品的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按比例加入生活饮用水、食用盐、白砂糖、可可粉、大豆膳食纤维粉、谷氨酸钠、单,双甘油脂肪酸酯、辣椒红、姜黄素、红曲红、红曲黄、栀子蓝、乳酸、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柠檬酸钠、抗坏血酸、蔗糖脂肪酸酯、三聚磷酸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三氯蔗糖、复配膨松剂(焦磷酸二氢二钠、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钙、碳酸钙、柠檬酸、食用玉米淀粉)、甘油(丙三醇)中的几种,经挤压膨化后制成面坯,再加入大豆油、菜籽油、谷氨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芝麻、青豆、花生仁、黄豆、香辛料(辣椒、花椒、八角、孜然、桂皮、大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三氯蔗糖、食品用香精、白砂糖、5'-呈味核苷酸二钠、姜黄素、辣椒红、红曲红、红曲黄、栀子蓝中的几种进行调味,经包装(抽真空或非抽真空)、装箱加工而成的调味面制品。
2 要求2.1原辅料质量要求2.1.1小麦粉应符合GB/T 1355的规定。
2.1.2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2.1.3食用盐应符合GB/T 5461和GB 2721的规定。
2.1.4白砂糖应符合GB/T 317和GB 13104的规定。
2.1.5大豆膳食纤维粉应符合 GB/T 22494 的规定。
2.1.6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应符合 GB 1886.65 的规定。
2.1.7辣椒红应符合GB 1886.34的规定。
2.1.8三氯蔗糖应符合GB22255的规定。
2.1.9甘油(丙三醇)应符合GB 29950的规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征求意__见稿)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基本情况本标准于2016年立项(项目编号spaq-2016-116),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16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2017年5月27日召开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国内多家医院临床营养专家、国家食药总局专家受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此次修订旨在解决原《通则》中部分产品技术指标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并建议分别对肝病病人用、肌肉衰减综合症病人用等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技术要求开展研究,提出分项制定系列特定疾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思路,以解决这类特医食品研发无据可依的现状。
2017年12月初,召开专家研讨会,秘书处和修订工作组组织邀请提出意见的主要单位和行业代表、临床和营养学专家、国家食药总局专家对修订意见进行进一步讨论,进一步细化产品的配方技术要求,形成初稿并征求行业意见;2020年4月21日,召开特医食品行业交流会议,对特医食品的分类重新进行梳理;2020年4月27日,召开项目专家研讨会,对收集的分类意见进行研讨;4月30日,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食品审评中心的领导与专家,研讨确定特医食品的分类;2020年7月31日,召开非全营养配方食品行业交流会,研讨这一类别的国内外市场应用情况及相关的技术指标;2020年8月5日,邀请总局审评中心、医院临床营养专家召开研讨会共同专项研讨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分类;2021年6月24日,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总局审评中心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对特医食品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特别是特医食品分类与监管等进行研讨,达成统一意见;2021年10月17日,召开监管部门与临床营养、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专家的研讨会,形成第一次行业意见征求稿;2022年4月14日,召开第一次行业意见征求会;2022年9月2日,起草组内部组织标准文稿研讨,再次形成草案。
关于编制膳食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膳食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高级工程师:高建关于编制膳食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商品燃料油,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主管部门 (1)1.1.6项目投资规模 (2)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3)1.1.9项目建设期限 (3)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4)1.5研究范围 (5)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1.7综合评价 (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2.1项目提出背景 (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2.3.1促进我国膳食纤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2.4.1政策可行性 (10)2.4.2市场可行性 (10)2.4.3技术可行性 (11)2.4.4管理可行性 (11)2.4.5财务可行性 (11)2.5膳食纤维项目发展概况 (12)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2)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2.5.4膳食纤维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2.6分析结论 (13)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3.1市场调查 (15)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3.1.4替代产品调查 (16)3.1.5产品价格调查 (16)3.1.6国外市场调查 (17)3.2市场预测 (17)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3.2.3价格预测 (18)3.3市场推销战略 (18)3.3.1推销方式 (19)3.3.2推销措施 (19)3.3.3促销价格制度 (19)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3.4.1产品方案 (20)3.4.2建设规模 (20)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3.6市场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4.1地理位置选择 (22)4.2区域投资环境 (23)4.2.1区域地理位置 (23)4.2.2区域概况 (23)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4.2.5区域资源概况 (24)4.2.6区域经济建设 (25)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4.3.1基础设施建设 (25)4.3.2产业发展概况 (26)4.3.3园区发展方向 (27)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5.1总图布置原则 (29)5.2土建方案 (29)5.2.1总体规划方案 (29)5.2.2土建工程方案 (30)5.3主要建设内容 (3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2)5.4.1给排水 (32)5.4.2供电 (33)5.5道路设计 (35)5.6总图运输方案 (36)5.7土地利用情况 (3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第六章产品方案 (38)6.1产品方案 (38)6.2产品性能优势 (38)6.3产品执行标准 (38)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8)6.5产品工艺流程 (39)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9)6.5.2产品工艺流程 (39)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9)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40)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40)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40)6.8仓储方案 (40)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1)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1)7.2主要设备选型 (41)7.2.1设备选型原则 (42)7.2.2主要设备明细 (43)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4.1项目能耗分析 (45)8.4.2国家能耗指标 (4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7)8.5.3节水措施 (47)8.5.4建筑节能 (48)8.5.5企业节能管理 (49)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6)9.5绿化方案 (56)9.6消防措施 (56)9.6.1设计依据 (56)9.6.2防范措施 (57)9.6.3消防管理 (5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9)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0)10.1 编制依据 (60)10.2概况 (60)10.3 劳动安全 (60)10.3.1工程消防 (60)10.3.2防火防爆设计 (6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1)10.3.5抗震设防措施 (62)10.4劳动卫生 (62)10.4.1工业卫生设施 (6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3)10.4.3个人卫生 (63)10.4.4照明 (63)10.4.5噪声 (63)10.4.6防烫伤 (63)10.4.7个人防护 (64)10.4.8安全教育 (6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5)11.1组织机构 (6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5)11.3人力资源管理 (66)11.4劳动定员 (66)11.5福利待遇 (6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8)12.2 建设工期 (68)12.3实施进度安排 (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依据 (69)13.2建设投资估算 (69)13.3流动资金估算 (70)13.4资金筹措 (70)13.5项目投资总额 (70)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3)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4)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4)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4)14.1.2产品成本 (75)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6)14.2财务评价 (76)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6)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7)14.2.3不确定性分析 (77)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0)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2)15.1项目风险因素 (82)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2)15.1.2技术风险 (82)15.1.3市场风险 (82)15.1.4资金管理风险 (83)15.2风险规避对策 (83)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3)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3)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3)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4)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5)16.1招标管理 (85)16.2招标依据 (85)16.3招标范围 (85)16.4招标方式 (86)16.5招标程序 (86)16.6评标程序 (87)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7)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7)16.9合同备案 (87)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9)17.1结论 (89)17.2建议 (89)附表 (9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90)附表2 总成本表 (9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2)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3)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7)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1)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2)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4)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6)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8) (112)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复合调味酱》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复合调味酱》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本公司生产的复合调味酱系以番茄酱、番茄粉、黑胡椒粉、腌制辣椒、辣椒粉、辣椒、盐水辣椒、酿造酱、豆瓣酱、腐乳酱、大蒜中的两种以上(含两种)调味料和水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糖、食用盐、酱油、味精、食醋、豆腐乳、豆豉、香辛料、水解植物蛋白、食用植物油、食用动物油脂、食用淀粉、食用酒精、食用香精香料、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大豆膳食纤维、三氯蔗糖、柠檬酸、乳酸、冰醋酸、DL-苹果酸或L-苹果酸、黄原胶、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焦糖色(普通法)、D-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E、L-丙氨酸,氨基乙酸、辣椒油树脂,经原辅料预处理或不处理、调配、熬煮或不熬煮、冷却或不冷却、灌装、杀菌或不杀菌、冷却或不冷却工序制成的半固态复合调味酱。
根据产品是否添加油脂分为含油型复合调味酱和非油型复合调味酱;根据产品主要原料是否添加酿造酱、豆瓣酱、腐乳酱中的一种或多种分为发酵型复合调味酱和非发酵型复合调味酱;根据应用不同分为即食复合调味酱和非即食复合调味酱。
为了保障产品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特制订本企业标准,作为生产、检验及交货的依据。
本标准于2022年3月15日首次发布,本次鉴于产品配方修订进行第一次修订。
二、制定过程本次标准修订工作从2022年05月初着手开展,由郑为洪、郭志华、林亚琼组成编制小组进行编写。
经过资料收集、分析对比、实验验证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于2022年05月25日完成初稿编制,复经征求部分专家的意见后进行了部分修改,于2022年05月30日完成公示稿。
三、制定原则和依据1、本标准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2、本标准中技术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和GB 31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并结合本产品实际进行制定。
冲调谷物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冲调谷物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冲调谷物粉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方便杂粮粉(糙米粉、大麦胚芽粉、小米粉、燕麦粉、黑麦粉、荞麦粉)、小麦粉中的数种为主要原料,添加大豆粉、果蔬粉(不含苹果粉、山楂粉)、大豆膳食纤维粉、黑芝麻中的数种,经熟制、粉碎、配料、混合、包装等主要工艺加工制成的直接冲调或冲调加热后食用的冲调谷物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标标志GB/T1355小麦粉GB27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80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5009.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5009.1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GB5009.20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11761芝麻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22494大豆膳食纤维粉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LS/T3302方便杂粮粉NY/T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分类根据产品配方不同分为不同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