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卒中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9例分析

合集下载

脑梗误诊死亡赔偿案例

脑梗误诊死亡赔偿案例

脑梗误诊死亡赔偿案例近年来,脑梗误诊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案例揭示了医疗系统中的问题和瑕疵,也引起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赔偿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讨论真实的脑梗误诊死亡赔偿案例,探讨该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案例一:李女士因突发头痛入院李女士,48岁,因突发剧烈头痛而被送往当地医院急诊。

医生对其进行了外科检查,排除了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并给予了镇痛药物。

然而,她的头痛仍然没有缓解,伴随着恶心和呕吐症状。

经过多次咨询,医生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三天后,李女士突然昏迷,被紧急送往大医院。

医生立即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显示她患有严重的脑梗塞。

然而,治疗已经太迟,李女士最终在重症监护室内去世。

案例分析及问题定位:在这个案例中,李女士因头痛入院,但医生未能对其进行适当的神经系统检查,导致脑梗误诊,最终结果是致命的。

这个案例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医生的误诊,二是医疗系统的问题。

首先,医生的误诊可能是由于医生的经验不足、认知偏差或医疗资源的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在面对患者头痛等症状时,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脑梗的可能性。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医生可能忽视了这些重要检查,仅仅通过外科检查就做出了排除颅内出血的判断,从而误导了最终的诊断结果。

其次,医疗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医院资源的匮乏、医生工作负担过重以及医患沟通不畅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类似的误诊发生。

在这个案例中,医生可能受到时间和工作压力的限制,没有能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关注和诊疗。

解决方案:为了避免类似误诊案例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首先,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接受系统和全面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种疾病的警惕性和诊断技能。

此外,加强医患沟通,尤其是对病情解释和预后方面的交流,有助于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病情和需求。

其次,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改善医疗系统的重要方面。

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CT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与脑出血患者各50例,以脑肿瘤卒中患者建立研究组,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建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头颅CT,对比分析临床诊断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CT扫描表现出边界清晰且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出血病灶,其中23例患者为结节肿块型出血,27例患者有肿瘤征象出现,在CT值上低于血肿的团块状、结节状的软组织影;29例明确诊断,21例误诊单纯性的脑出血,CT诊断率58%。

患者的出血量、脑灌注的参数BF、BV以及PS上,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检测中,头颅CT检查是一种主要的方法,应用CT检查便捷、快速,同时对于脑出血CT检查的表现更特异。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脑出血;CT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36-01在临床上,脑出血是由于患者的脑实质内的血管发生破裂出血、压迫到脑组织而出现的一类脑血管疾病[1]。

该病患者通常出血量极大,且死亡率高,70%以上生存者都存在有不同程度功能性的障碍[2]。

因此,脑出血对社会与患者家庭都带来了不少负担。

而脑肿瘤卒中,通常是指患者的脑肿瘤在生长的过程所发生的一种出血现状,其相对出血量较少,仅伴有相对轻微的症状,其临床表现基本与单纯性的脑出血相似,因此多误诊为单纯性的脑出血[3]。

在相关研究当中表明,脑肿瘤卒中或脑出血现象一旦超过颅内的代偿容积而没有及时进行干预,则会形成严重恶性循环并影响到预后。

而当今影像学在不断突破,CT检查因其具有快速性、无创伤性以及能对患者脑出血的具体部位进行定位等相关的特点,在临床当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现研究脑肿瘤卒中与高血压脑出血CT鉴别诊断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中的50例建立研究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2~79岁,平均(53.74±6.37)岁,选取同期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建立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1~76岁,平均(54.12±7.26)岁。

出血性脑梗死CT与临床分析30例

出血性脑梗死CT与临床分析30例

HI 较 高 的发 生 率 : 有 本组 3 O例 HI
4 平均 1 . { 其 中 1~ 7例 ) 5H, 3 5 I, 7 H( ,
7~1 日 (3例 ) 1 4 1 ,5~2 日( 1 5例 ) 2 ,2~
占同 期 本 科 收 治 的 25 例 脑 梗 死 的 0
1% 。以前 认 为 Ⅲ 少 见 , 2 占脑 梗 死 的
脑 梗 死 易 导 致 H : 组 1 在 活 动 I本 7例
的 低 密 度 影 内 , T值 比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约 C
时发 病 , 1 此 7例 在 临床上 均诊 断 为脑栓 塞, 占全组病例 的 7 %。此 1 1 7例 资料 还
显 示 : 心 源 性 脑 栓 塞 中 , 心 病 明 显 高 在 冠
出血 性 脑 梗 死 C T与 临 床 分 析 3 0例
动脉供血 区。C T特点 : 出血 都在 脑梗 死
何 艳 秋 160 3 30吉 林 省 东 丰 县 医 院
d i 1 . 9 9 j sn 1 0 —6 4 . 0 0 o: 0 3 6 / .i . 0 7 s 1 x 2 1
2 7.1 0 8
梗死 区血 流再 灌 区。① 栓 子突 然 阻塞 动 脉, 不但致供 血 区急性 缺血 , 且常 引起 而 血管痉挛 , 缺血 范 围更 加 扩大 , 使 当血管 痉挛减轻或栓 子分解碎裂 , 栓子移向动脉
远 端 或 溶 解 , 塞 的 血 管 再 通 , 缺 血 受 阻 因
例 。②血肿型 6例 , 示低密度影 内有 局限
例 。本 组 3 O例 中 ,0例 有 较 明 显 占 位 , 1 并 有 中线 结 构 移 位 。3 0例 进 行 了 C T跟 踪 随访 , 察 到 出 m 基 本 吸 收 的 时 间 为 观

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脑卒中的17例临床分析

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所致脑卒中的17例临床分析


c l i n i c a l a na l y s i s 0 f 1 7 c a s e s o f t he s t r o ke
WANG L e pi n g Z HANG F e n g Z HU ̄a n h o n g
D e p a r t m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I n t e r n a l , J i a x i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U n i v e r — s i t y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J i a x i n g 3 1 4 0 0 0 , C h i n a
y e a r o f s u c h c a s e s a n d a t o t a l o f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f o r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t i s a i ms t o s u mma r i z e t h e l e s s o n s l e a r n e d , r e d u c e mi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i mp r o v e d i a g n o s i s . Amo n g t h e s e 5 e a s e s mi s d i a g n o s e d a s mu l t i p l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 c t u a l l y n e u r o s y p h i l i s ,mu l t i p l e s c l e r o s i s ,p a r a l y s i s h y p o g l y c e mi a ;9 e a s e s mi s d i a g n o s e d a s h y p e te r n s i v e 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I n f a c t ,l u n g c a n c e r b r a i n me t a s t a s e s ,c e r e b r a l v e n o u s t h r o mb o s i s ;3 c a s e s mi s d i a g n o s e d a s s u b a r a c h n o i d

小量脑出血误诊为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小量脑出血误诊为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
CT 检查前均诊断为脑梗塞, 诊断依据为无头疼, 呕吐及意识 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和脑膜刺激征, 肢体瘫痪较轻, 上述表现与 经典脑出血临床表现相差较大, 所以造成首诊误诊, 入院后均经 头颅 C T 确诊。 1. 6 治疗情况及预后
本组 40 例患者首诊为脑梗死, 3 2 例按脑梗死治疗, 误治占8 0%, 其中 1 7 例治疗后无变化, 8 例按脑梗死治疗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减 轻, 7 例治疗后病情加重, 7 例症状加重病例表现为头痛 3 例, 呕吐 2 例, 烦躁 2 例, 主要治疗方法为 2 3 例使用血塞通注射液, 9 例使用脉 络宁注射液, 8 例病人给予中性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为降颅压、护脑 治疗。40 例经头颅 CT 确诊后均做作内科治疗, 予以卧床休息, 保 持情绪稳定, 大小便通畅, 控制血压, 积极处理脑水肿, 防止并发
头颅 CT 对小量脑出血有特殊诊断价值, 为治疗提供确切证 据, 它不仅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 有无破入脑室荷蛛网膜下腔, 还 可显示有无脑室受压或 / 和中线结构移位情况, 对提供治疗方案 及判断预后等均有帮助。因此只要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 在有条 件的医院应尽快作头颅 C T 检查明确诊断, CT 检查前, 应按卒中 给予中性治疗, 尽量避免抗凝及强烈扩管等不利的治疗, CT 结果 明确后及时治疗, 按脑出血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如 C T 显示脑室 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或血肿周围有低密度影存在, 说明脑水肿存 在, 治疗上需用快速降颅压药, 2 0 %甘露醇针 2 5 0 mL 每 6 ~8 小时 或 1 2 h 1 次静滴, 有心功能不全者可加用速尿治疗, 血压根据病情 适当调整, 避免血压剧降引起脑缺血, 本病愈后良好。 参考 文献 [1] 全 国第 四届脑 血管病 学习 会议. 脑卒 中临床 疗效评 定标准 [ J ] .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6例临床分析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6例临床分析

・ 37 ・
治疗组在治疗 1 h后 , 患者 的呼吸次数减少 , 气 促 现 象 有 所改善 ; 治疗 3 h 后, 患者神智逐渐清醒 , 气 促 现 象 明显 改 善 。 动 脉 血 气 分 析情 况 : 动脉 血 氧 分 压 明显 增 加 ,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显 著下降 , 血p H值明显改 善 ; 治疗 2 4 h后 动 脉 血 气 分 析 情 况 : 动脉血氧分压( P a O 2 ) 仍处 于较 高 水 平 , 二 氧 化 碳 分压 ( P a C O z ) 和血 p H 改 善 不 明 显 且 相 对 稳 定 。对 照 组 在 治 疗 3 h后 动 脉
2 01 2, 3 ( 1 4 ) : 8 4 — 8 5 .
[ 3 ] 中华 医学 会 呼 吸病 学 分 会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学 组 .慢 性 阻 塞 性肺疾病诊治 指南 [ J ] .中 华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 2 0 0 9 , 2 5 ( 8 ) :

肺 性脑 病 又 称 肺 心 脑 综 合 征 , 是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 C O P D ) 患者严重并发症 , 处 理不 好 , 容 易导 致生命 危 险, 发 生率 3 O , 病死率 达 3 O ~5 O L 4 ] 。据 我 国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发现, 年龄 4 O岁 以 上 的 人 为 此 病 的 多 发 群 体 , 老 年 患 者 是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的高 发 人 群 。 其 临 床 表 现 为 不 同 程 度 的 意 识 障碍 , 轻者嗜睡 , 重 者 昏迷 , 这 些 症 状 主 要 因 缺 氧 及 碳 酸 血 症 较 高 引起 的 , 通过对 C 0 P D患 者 的动 脉 血 气 分 析 可 以 发 现 血液 C Oz 浓度升高 、 血 p H 值降 低 ,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主 要 的症 状 是 呼 吸 困难 及 气 短 。 综上所述 , 通过无创通气的治疗可 以减少患者血 液 C 0 z

出血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血 管破 裂 出血 , 而形 成 出 血 梗死 , 为 血 液 的 突然 恢 复 , 从 因 可
态下发病 , 1 0例在 活动 中发病。从脑梗死发病至发 现出血性
脑 梗 死 的时 间为 : 7天 l , 2~ 2例 8~l 4天 2 4例 ,5天 以上 7 l
例。脑梗死时表现为 : 意识 障碍 l , 0例 不完 全性失 语 9例 , 头痛 l , 6例 眩晕 、 呕吐 1 , 3例 偏盲 1 , 8例 偏瘫 4 0例 , 身感 偏
位效应。经治疗后恢 复期 复查 C T提示 :4例 出血部 位显示 3 低密度影 , 围无水肿带 , 周 基本 吸收 ; 5例血肿 吸收好转 ; 2例 经手术清除血肿后好转 ; 2例血肿较 原来扩大 。 根据头颅 C T表现 , 分为 4型 : 1 出血性梗死 I型 , () 即沿 着梗死灶边缘小 的斑 点状密度增 高。( ) 2 出血性梗 死 Ⅱ型 , 梗死 区内较大的融合 的斑点状影 , 占位效应 。( ) 无 3 脑实质 血肿 I , 型 血肿块不超过梗死 区的 3 % , 0 伴有轻度 占位效应 。 () 4 脑实质血肿 Ⅱ型 , 高密度 的血肿块 超过梗 死 区的 3 % , 0 伴有明显 占位效应。本组属 出血性 梗死 I 1 , 型 6例 Ⅱ型 2 3
血 性脑梗死时 原有症 状 加重 , 中意识 障碍 加重 1 其 5例 , 偏
瘫、 偏盲、 眩晕、 呕吐或 共济失调 加剧者 3 1例 , 头痛加 剧 、 出
现 局 限 性抽 搐 者 8例 。 13 C . T检 查 大脑 中动脉 分布 区大面积 梗死 2 0例 , 发 多 性梗死 l 0例 , 脑 半 球 大 面积 梗 死 3例 。 出血 灶 表 现 为 不 小 均 匀 斑 片或 点 状 出 血 3 例 , 一 血 肿 1 1 单 2例 , 中 血 块 超 过 其 梗 死 区 3 % 6 ,2例 出 血 灶 周 围有 不 同 程 度 水 肿 , 有 占 0 例 3 并

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张力【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与MRI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3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病理检查分为急性期患者10例、亚急性期患者18例、慢性期患者8例.通过头颅CT检查有32例患者确诊,2例误诊;MRI检查30例患者确诊,1例误诊.MRI检出率稍高于头颅CT,但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中4例患者治愈、28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昏迷、另外2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颅CT和MRI 检查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两种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36【总页数】2页(P117-118)【关键词】老年出血性脑梗死;CT;MRI;诊断;临床效果【作者】张力【作者单位】绥中县医院神经内科,辽宁葫芦岛1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出血性脑梗死是在脑梗死基础上继发的病症,脑梗死患者由于血压升高、治疗后过早活动、血管再通等因素会造成梗死区域的脑组织形成血肿或直接出血[1],对患者的预后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死亡。

老年人生理各项功能对比年轻人出现很大的退化,发生出血性脑梗死之后的危险性更大[2]。

因此,及早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非常重要。

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辅助手段有头颅CT以及MRI,两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本文对3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头颅CT 与MRI对于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总结方法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偏瘫24例、肢体感觉障碍15例、语言功能障碍11例、头痛、恶心等颅内压上升表现的患者有14例;其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为61岁、最大为87岁,平均为(69.32±7.36)岁;36例中有血肿型16例、非血肿型20例;其中9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19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4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4例合并心房颤动,所有患者均通过血管造影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9例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脑肿瘤卒中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及两者之间的些内在联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等。

结果9例病例均为急性起病,其头颅CT 改变与出血性脑梗死表现相似。

结论脑肿瘤卒中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不典型,临床上容易误诊。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出血性脑梗死;误诊
脑肿瘤卒中是颅内肿瘤导致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具有颅内病灶、典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诊断并不困难。

但有些脑肿瘤卒中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与出血性脑梗死相似,容易被误诊而影响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中,9例被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9例脑肿瘤卒中,其中颅内多发性肿瘤4例,单发性肿瘤5例;年龄为46~8 3岁,平均年龄63.25岁;就诊时间为发病1d~5d。

1.2 临床表现:发病当时有头痛6例,偏侧肢体麻木无力5例,恶心呕吐5例,意识障碍至昏迷3例,失语3例,追问病史既往有肺癌术后1例,发病前有头痛史2月~3年6例,有癫痫发病史1~3年2例,有肢体麻木无力2月~4年4例。

1.3 影像学表现及辅助检查:9例病例均在入院前行头颅CT检查:见均匀的高密度血肿,血肿周围有低密度区(其中颞叶3例,额叶2例,额颞叶1例,颞顶叶2例,枕叶1例)。

入院后查头颅MRI表现为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3例,T1WI、T2WI均为高信号2例,T1WI、T2W I均为混杂信号4例;其中颅内单发病灶5例,多发病灶4例。

经过检查后考虑原发脑肿瘤3例( 手术记实为脑膜瘤1例,胶质瘤2例),发现原发肿瘤4例(其中活检证实为肺癌2例,前列腺癌1例;CT证实为肝癌1例),另2例放弃继续治疗,诊断未明确。

1.4 治疗经过:入院后经过降颅内压、改善脑代谢、支持治疗等,症状有好转4例,逐渐加重5例。

其中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放弃继续治疗。

2 讨论
脑肿瘤卒中是临床上并不少见的颅内出血的病因,脑肿瘤出血约占同期所有的颅内出血的1 ~11%,而严重的颅内出血源于肿瘤的至少占10%[1]。

易出血的颅内肿瘤有转移瘤、恶性胶质瘤、脑膜瘤、黑色素瘤、垂体腺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神经鞘瘤等。

其诊断依据为:(1)有颅内原发肿瘤或者全身肿瘤脑转
移的征象;(2)有卒中发作的临床表现;(3)CT或M RI显示颅内肿瘤或转移瘤伴脑出血的影像学改变。

根据以上的诊断标准,脑肿瘤卒中诊断并不困难,但脑肿瘤卒中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往往不典型,故临床上容易误诊。

本文中病例误诊原因主要由于: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急诊查头颅CT出血灶周围较广泛的大片低密度区,而脑肿瘤瘤体被颅内出血的高密度区所掩盖或者密度相似(图1)。

因此从其临床症状及CT影像学改变分析容易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

以上误诊病例,通过回顾病例来分析:1.应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发病以前有无相关病史;2.仔细查体,注意全身情况,以及早发现有无其他部位肿瘤转移的可能;3.部分病人发病以前即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癫痫发作或精神行为异常等;4.如病灶非脑卒中常见部位,应尽早查头颅MRI及增强,5.患者经治疗后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恶化,尽早查头颅MRI 及增强。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的误诊的发生。

从影像学角度分析:脑肿瘤卒中的CT特点是出血征象和肿瘤征象并存[2]。

CT检查显示脑瘤急性出血相当敏感,需时短,可为脑肿瘤卒中提供快速定位诊断。

如果表现为有液平的高密度病灶则诊断较易[3]。

但对于瘤体较小且被血肿掩盖或瘤体与血肿等密度,CT诊断较困难。

出血灶周围有较广泛的大片脑水肿低密度区,且灶周水肿与血肿期龄不符,但脑水肿低密度区容易被误诊为脑梗死灶。

此时灶周水肿并非血肿引起,而是肿瘤性水肿。

因此在脑肿瘤卒中CT
上容易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

脑肿瘤卒中在MRI上表现为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T1WI、T2WI均为高信号,血肿周围存在部分或全部缺失、厚度不均匀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圈,含铁血黄素沉积圈即短T2环在脑
肿瘤卒中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4](图2)。

MRI对于脑肿瘤定位和显示脑肿瘤出血优于CT,故诊断率优于CT[5]。

因此对诊断不能明确的患者,应及早查头颅MRI。

参考文献
[1]Goetting MG, Swanson SE. Massive hemorrhage into intracranial neuri nomas[J].J Surg Neurol, 1987,67(6):852-857.
[2]张明波.脑瘤卒中的早期CT诊断探讨[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4,(6):581.
[3]吴恩惠.颅内肿瘤出血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3,17,385.
[4]刘洪武,陈艳.脑肿瘤卒中的发病机制与MRI表现[J].中国CT与
MRI杂志,2005,(3) :19-21.
[5]逢涛,李存江,赵利杰.出血性瘤卒中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J].临床荟萃,200 3,18(7):391-3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