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复习题

1,乔纳森·卡勒是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他在《文学理论入门》一书中对“理论”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其中之一就是“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理解,以及解构主义对你的启发。

在卡勒的体系中,“理论”的灵魂在于质疑与反思。对常识的批评,对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观点的批判,促使人们看到自己以前因为熟悉所忽略的东西,从而使人对既有的观念与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在这一反思的过程中,人们得以尝试打破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反观自身与世界而获得提高。解构主义的要态度是反对传统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把理性或理性存在者作为最高存在,作为崇拜的对象,相信世界根本上是合理性的),以及一切固有秩序,包括社会秩序、意识秩序、神学秩序、道德秩序等。因为这一切都植根于世界(或超越世界)的一个“终极存在”(如上帝、逻各斯、宇宙理性、本体)传统观念,解构主义就是要推翻这种观念。解构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体系,更像是某种理念和哲学倾向。解构主义对体系与定义本身提出了挑战。个人认为,解构主义最大的贡献在于迫使人面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思想和现象并研究其形成与发展,使人的思维得以拓展。人自身是具有局限性的,人为自己的感官、自己观察世界的方式所限,因此人对世界的“真实”和“本质”的认识与思考也是有局限的。解构主义对权威以及常识的挑战促使人们不断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新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否认绝对真理的存在,有助于帮助人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探索、思考和批判的能力,这样即使不能更加接近所谓“真理”,至少可以尽量远离谬误。把人们从常识中解放出来,人们才有可能更深程度上窥测人类世界的本来面目,了解人类自身与社会、文化、思想的建构方式。对于人来说,也许探索与反思的过程远比其可以得到的结果有价值得多,毕竟,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从过程而非结果中获得的。

2,在《文学理论入门》一书中,乔纳森·卡勒认为“文学就像杂草一样”,要定义什么是文学就和要定义什么是杂草一样难。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学的界定一直有其模糊性,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环境下不同人给文学下的定义都各不相同并很难彼此说服。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同时文学内部各体裁间的差异又是显著的,很难从中归纳出能为所有人接受的文学定义和文学特质来。“杂草”的比喻,点出了不同社会群体对文学不断变化的

标准。文学的定义与特定的时期和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乔纳森卡勒认为,与其纠缠文学的定义,不如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们是如何把某一作品界定为文学的。

3,请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对文学起决定作用,一切文学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社会生活。如巴金的《家》便是以巴金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为素材,带有自传性质,反映了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旧式父权家庭的衰落以及新旧交替中青年的命运与悲剧,是当时时代的写照。

文学对社会有着反作用,文学能够批判社会,揭示社会的本质,再现和艺术地再造社会。同时,文学作品通过影响其读者群体,可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家》一书中所描写的内容虽然与巴金自身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作者的加工与提炼,反映了不同青年的不同性格、不同选择即其造就的不同命运,以爱情的遭遇为主线,读起来真挚感人,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很受欢迎,对后来的文学作品创造也提供了参考范式。

4,请谈一谈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文学语言具有情感性的特点,要求在语言中表达作者的情感,感染读者;科学语言主要是陈述事实、说明事物、阐述观点,理想的科学语言是一种严格的“指涉性语言”,要求客观真实,排斥情感性因素的侵入;日常语言中虽然也存在大量的情感用法,但是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某种话语所产生的时间情感效果,而文学语言更注重的是作者自身情感的表现。

文学语言具有含蓄性。文学语言经常采用曲折迂回的表达法,如象征、比喻、双关、反语等,语符和语义之间不一定是直接对应关系其所表达的意思需要读者进行思考和揣摩,往往有朦胧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科学语言要求所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确,追求语符和语义之间对应的直接性和明快性;生活语言主要指向于听话者,目的在于对听话者施加影响,虽不像科学语言一样严谨,但也要求简单明白,易于理解。

文学语言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的可感觉性。与科学语言、生活语言不同,文学语言常常出现自觉地越规现象。文学语言中经常有刻意地触犯已有标注语言规则,从而使语言“陌生化”以增加感觉难度,延长感觉时间,从而使感觉本身强化,突出文学的审美功能。

5,文学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殊性?

(见上题)

6,请举例分析文学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

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文学虽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其真实性并不是叙述生活中实际发生过的事件,文学真实往往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即其具有虚构性。文学的真实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的,即文学所描述的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因此文学的真实表现为主观的、内蕴的真实,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想象与虚构的方式借以反映生活的本质或某一思想情感,所以说,文学真实与文学虚构是相辅相成的,文学的真实性恰恰是从它的虚构中体现出来的。某些看似荒诞的文学作品,如现代主义小说、戏剧,反而能够更深层更突出的反映出现代社会的真实,表现人的情感。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所叙述的故事是荒诞不经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从两个流浪汉无休止的等待中,可以看出现代人精神上的迷茫、无助、焦虑,反映了人的幻灭感和意义的缺失,无目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从而更深刻的触及到现代人的心灵和生活的本质,以荒诞的方式使人清醒。

7,请结合现实评析“艺术终结论”。

黑格尔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指的都不是艺术创作本身的终结。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是指艺术作为表达绝对精神、揭示理念的工具,其功能将被宗教与哲学所取代;丹托的艺术终结是指“艺术”的概念界定受到挑战,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化。而现实中,艺术的创作并未停止过,相反,新的作品与新的流派都有出现。究其原因,是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没有(如黑格尔所说)被取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