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湿地珍稀鸟类价值与特征评估
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1. 概述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是在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指导下,对水生野生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和保护的重要名录。
它涵盖了各类水生野生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等,对于保护和保育北京市水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 鱼类在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鱼类是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包括了一些珍稀的淡水鱼类,如黄颡鱼、裂腹鱼等。
这些鱼类在北京市的水域中生活着,它们对于维护水生生态平衡、保持水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这些鱼类的二级保护,能够有效地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减少人为捕捞和破坏,促进它们的自然繁衍。
3. 两栖动物除了鱼类,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两栖动物。
例如树蛙、蝾螈等。
这些两栖动物在北京市的湿地和水域中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对于控制害虫、传播花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这些两栖动物的保护,不仅能够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还能够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平衡。
4. 甲壳类动物甲壳类动物也是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重要部分。
北京市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栖息着一些重要的甲壳类动物,如螃蟹、河蚌等。
这些甲壳类动物既能够净化水质,又是水域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对它们的保护,能够维护水生环境的整体稳定,保障水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深切理解和支持北京市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二级保护工作。
水生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资源,让它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繁衍。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中。
总结在本文中,我对北京市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探讨。
通过对鱼类、两栖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的介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名录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让它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和谐共生。
黑脸琵鹭在北京的记录

黑脸琵鹭在北京的记录黑脸琵鹭在北京的记录黑脸琵鹭是一种稀有的候鸟,其栖息地分布于亚热带至热带地区的湿地。
它是一种形态独特的鸟类,身体呈黑色,面部则呈白色,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黑脸琵鹭的数量逐渐减少,成为了一种濒危物种。
然而,近年来,这种珍稀的鸟类在北京城的湿地中重新出现,为我们揭示了生态保护的成功之处。
北京市位于华北地区,拥有广阔的湿地资源。
由于城市化的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了保护范畴。
在北京的湿地保护区里,我们幸运地发现了少量的黑脸琵鹭栖息地。
黑脸琵鹭的栖息地选择非常严苛,一般选择低洼的湿地或者沼泽地带。
它们喜欢静谧的环境,并且对于湿地的水质要求较高。
在北京的湿地保护区中,以珠江潭、雅宝湖等为代表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修复,为黑脸琵鹭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
据记录,黑脸琵鹭每年3月底至4月初开始迁徙至北京湿地。
它们以洁白的羽毛,卷曲的长嘴以及灵活的步态独特的形态,成为湿地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美丽的鸟儿飞越千里,来到北京的湿地进行繁殖和觅食。
北京的湿地在这个季节变得热闹非凡,鸟儿们在水草丛中寻找食物,展开了一幕幕生命的闪耀。
黑脸琵鹭是肉食性鸟类,主要以鱼类、甲壳类动物和昆虫作为食物。
在湿地中,它们以巧妙的捕食技巧,迅速锁定猎物,并用锋利的嘴巴一口吞下。
这些鸟儿在湿地中充满活力,也为其他鸟类提供了一种生态平衡。
尽管黑脸琵鹭在北京的湿地中已经重新出现,但是它们依然面临着很多的威胁。
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以及水体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对它们的生存带来了危险。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维护湿地的生态平衡。
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黑脸琵鹭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湿地保护工作。
他们提升了湿地的水质,增加了湿地面积,规范了湿地利用,严禁捕猎和破坏湿地的行为。
同时,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黑脸琵鹭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青草沙水库湿地主要保护对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草沙水库湿地主要保护对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青草沙水库湿地位于XX省XX市,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自然湿地之一。
它拥有广阔的湖泊和湿地,被茂密的青草所覆盖,因此得名为青草沙水库湿地。
这片湿地地处于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周围环绕着群山峻岭和蓝天碧水,景色十分优美。
青草沙水库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
它被誉为“自然的宝库”,拥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在这片湿地中,可以找到各种珍稀濒危的鸟类、昆虫以及多种湿地植物。
这里不仅是许多候鸟的迁徙途径和栖息地,还是一些珍稀兽类的栖息地。
湿地内的水质清澈且富含氧气,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青草沙水库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威胁。
水库的建设、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旅游开发等活动都给湿地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保护青草沙水库湿地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只有保护好这片湿地,才能保护众多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就青草沙水库湿地的地理位置和特征以及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详细介绍,并强调保护青草沙水库湿地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本文还将重点探讨青草沙水库湿地的主要保护对象,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这片湿地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通过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够为青草沙水库湿地的保护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描述: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青草沙水库湿地的地理位置和特征,以及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青草沙水库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并明确了湿地的主要保护对象。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逐步了解青草沙水库湿地的整体情况,从地理位置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最后了解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对象。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助于读者系统地了解青草沙水库湿地,并对其保护和管理起到引导作用。
湿地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要点思考

湿地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管理要点思考摘要:保护鸟类多样性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些年,我国多地都在加大力度开展湿度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工作。
本文运用调查法、文献法等对湿地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威胁因素展开分析,并就湿地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保护管理要点及对策进行探究论述,提出几项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威胁因素;保护管理湿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与多重价值。
湿地位于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之间,是许多水禽、鸟类的栖息地。
除了是大多数水禽与鸟类的生存乐园外,湿地还有“地球之肾”之称。
湿地有十分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调节地球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1】下面结合实际,对湿地保护区及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保护管理问题做具体分析。
1湿地保护区简要分析对于什么是湿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但目前普遍认为湿地至少具有以下三种特征之一:一是土地上至少周期性生长着优势的水生植物;二是基质中不透水的水成土壤占优势;三是基质非土壤,在生长季节的某些时候被水所饱和或被水所覆盖。
湿地属于一种特殊的地域单元,具有陆地与水生环境过渡性质。
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生境资源丰富,适合大多数鸟类与水禽繁衍生息。
湿地还有天然水库之称,能够防洪防涝,调节与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研究表明,湿地具有增温调湿的气候调节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活动强度相对较弱,且土壤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比较缓慢,这造成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固定碳的作用较强。
湿地自由水面积大,所以水蒸气蒸发量与水汽蒸腾量也较大,大量的水蒸气蒸发与水汽蒸腾运动带动湿地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从而使局部地区的气候得到调节与改善【2】。
湿地还具有强大的污染净化功能,能够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湿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与植物的生命运动能够吸收、降解、分解或转化水体中的部分污染物,进而让水体环境得到改善与净化。
两座湿地对珍稀鸟类的保护有何意义?

两座湿地对珍稀鸟类的保护有何意义?一、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湿地是许多珍稀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湿地的水域、湖泊、河流和沼泽等环境条件,提供了鸟类繁殖、觅食和栖息所需的丰富资源。
1. 栖息地:湿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例如,草地湖泊适合浅水禽类生活,河流湿地则适合水鸟栖息。
湿地的植被和水生生物提供了鸟类筑巢、遮蔽和栖息的场所,保护湿地可以有效维护鸟类的栖息地。
2. 繁殖场所:湿地为珍稀鸟类提供了安全和合适的繁殖场所。
湿地的湖泊、池塘和潮间带等地形为鸟类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水中的芦苇丛和水草成为鸟类筑巢和孵化的理想场所。
保护湿地有助于维持鸟类的繁衍生息,保护物种多样性。
二、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湿地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湿地能够完美地满足珍稀鸟类的需求,同时也为其他许多物种提供了食物、栖息地和保护。
1. 水质净化:湿地是自然的水质净化器,能够过滤和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湿地可以吸收、分解和沉淀水中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使水质得到净化,为水生生物提供清洁的生存环境,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2. 生态稳定:保护湿地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湿地中的珍稀鸟类也可以起到指示剂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鸟类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当湿地受到破坏或污染时,鸟类群体数量和种类会发生明显变化。
保护湿地中的珍稀鸟类有助于监测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推动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保护湿地中的珍稀鸟类不仅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益,还对推动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旅游:湿地中的珍稀鸟类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吸引了大量的观鸟爱好者和生态旅游者。
鸟类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促进人们对珍稀鸟类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从而带动湿地的保护。
2. 科学研究:湿地中的珍稀鸟类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通过对鸟类栖息地的研究和观察,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生物多样性分析与思考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生物多样性分析与思考张㊀恒(北京市园林绿化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北京市林业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ꎬ北京100102)[摘㊀要]㊀该文通过2021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ꎬ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ꎬ结果表明:①野猪㊁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ꎬ整体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ꎻ②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较高ꎻ③建议减少人类的干扰ꎬ杜绝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ꎬ从而打造良好的城市名片ꎮ[关键词]㊀十三陵林场管理处ꎻ生物多样性ꎻ兽类ꎻ鸟类中图分类号:S7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048-06BiodiversityAnalysisandReflectionontheManagementOfficeoftheMingTombsForestFarminBeijingZhangHeng(BeijingLandscapePlanningandResourceMonitoringCenter(BeijingForestryCarbonSinkandInternationalCooperationAffairsCenter)ꎬBeijing100102ꎬChina)Abstract:ThisarticleconductedabiodiversitysurveyattheManagementOfficeoftheMingTombsForestFarmin2021ꎬandanalyzedthesurvey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at:①wildboarꎬrocksquirrelꎬandAsianbadgerarethedominantanimalspeciesintheMan ̄agementOfficeoftheMingTombsForestFarmꎬandthereisstillsignificantroomforimprovementinoverallbiodiversityꎻ②Therich ̄nessofbirdspeciesishigherinnaturalandwellrestoredmixedforestsandbroad-leavedforestsꎻ③Itisrecommendedtoreducehumaninterferenceandpreventthedestructionofwildlifehabitatsꎬinordertocreateagoodcitynamecard.Keywords:ManagementofficeoftheMingtombsforestfarmꎻbiodiversityꎻbeastsꎻbirds城市周边生物多样性现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ꎮ由于较强的人为干扰ꎬ这些浅山区域的生境状态与深山或天然林的差别迥异ꎮ人工绿化和植树造林虽然提升了森林覆盖度ꎬ但容易成为 空林 ꎮ«生物科学»杂志在1992年发表题为 空林 的论文ꎬ指出现有很多森林虽然植被覆盖度较高㊁看似繁茂ꎬ但生境承载量极低㊁难以维持野生动物的生存ꎮ目前ꎬ我国较多人工林都存在这一问题ꎬ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物种和森林结构的单一ꎬ导致无法建立自持的㊁完整的生态网络ꎬ无法提供有效的生态功能ꎮ想要改变 空林 现象ꎬ需要改善植被结构㊁调整群落构成㊁降低人为干扰ꎬ从而提高生境质量㊁逐步修复食物链的完整性ꎬ带来生态系统的稳定ꎮ这对森林管理措施和管理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ꎮ而栖息地修复的前提之一ꎬ是摸清城市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1-2]ꎮ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作为北京市周边浅山区的代表ꎬ有较高的调查和保护价值ꎮ在2021年5月-12月ꎬ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展开生物多样性调查ꎬ主要调查林场管理处范围内大中型兽类及鸟类的种类及分布ꎬ调查以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㊁栖息地的改造和成效评估为基础ꎬ为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ꎬ近自然森林经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ꎮ1㊀调查方法1.1㊀林场概况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位于昌平区境内ꎬ属燕山山系低山丘陵区ꎮ范围内不仅有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沟崖自然风景区㊁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30多处旅游景点ꎬ是首都的名胜旅游区和重点防火区ꎮ该区域属季风气候ꎬ平均海拔400mꎮ林场范围内最高峰为沟崖中峰顶ꎬ海拔954.2m[3]ꎮ1.2㊀样地设置调查涉及十三陵林场辖区的6个分场ꎮ基于2019年第九次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实地考察ꎬ在每个分场挑选1~3块生境质量较高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调查样地ꎮ最终ꎬ选择样地10块ꎬ主要植被类型包括天然混交林㊁阔叶林ꎬ人工混交林㊁阔叶林ꎬ人工纯针叶林㊁杂木林和灌丛等ꎬ平均海拔46~550mꎬ平均年龄16~60年ꎬ面积在0.7~3.2km2之间ꎮ随后在选定的10块样地内ꎬ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红外相机调查以及鸟类的样线调查ꎮ1.3㊀数据采集1.3.1红外相机调查兽类和地栖鸟类调查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ꎮ收稿日期:2023-09-04相机布设位点选择野生兽类出现概率最高的位置ꎬ如开阔的兽道㊁山梁㊁溪边等ꎮ相机固定在树干上ꎬ距离地面30~100cmꎬ相机型号为猎科ꎮ每3~4个月检查一次ꎬ更换电池及储存卡ꎬ随后对拍摄数据进行物种识别[4-6]ꎮ1.3.2㊀鸟类样线调查林鸟调查采用样线法ꎮ在每块样地中规划长度约为3km的调查样线ꎮ调查人员以沿样线行走ꎬ并记录沿途观测或听到的鸟种以及其探测次数ꎮ每隔500m作为一个区间采样点ꎬ停留5minꎬ记录采样点半径50m范围内出现或飞过的鸟种ꎮ调查时间为上午7am至10am或下午4pm至6pmꎬ在春夏迁徙季(5~7月)和秋冬迁徙季(9~10月)分别调查1次ꎮ1.4㊀数据分析1.4.1㊀红外相机数据分析(1)物种鉴定及物种累计曲线红外相机获取的有效数据中ꎬ选取有动物出现的照片及视频ꎬ依据«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第二版)»[7]及«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8]ꎬ对数据进行分类及鉴定ꎮ以2021年8月1日为数据起始日期ꎬ根据每个(可识别的)兽类及地栖鸟类物种首次拍摄到的日期ꎬ绘制物种累积曲线ꎮ(2)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根据物种鉴定结果ꎬ计算物种(包括兽类㊁地栖鸟类㊁人类和家畜)在十三陵林场ꎬ以及各分场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AbundanceIndexꎬRAI)ꎮRAI的计算公式如下:RAI=Ai/Nˑ100即100个相机日内某一物种i的独立拍摄数量(Ai)ꎬN为相机工作天数ꎮ独立拍摄的定义为:①连续拍摄中ꎬ照片(或视频)中为同一物种或者不同物种的不同个体ꎻ②连续拍摄中ꎬ虽为同一物种同一个体ꎬ但是两次连续拍照之间时间相隔30min以上ꎻ③同一物种㊁非连续拍摄ꎮ对比不同样地兽类群落及物种相对多度的差异ꎮ单台红外相机持续工作24h定义为1个有效相机日ꎮ红外相机拍摄的目标鸟种为地栖鸟类ꎬ但也会记录到其它林鸟ꎮ在计算RAI时ꎬ将除雉鸡外的所有林鸟的独立有效探测累积ꎬ并计算林鸟RAIꎮ(3)物种多样性指数根据RAI计算结果ꎬ计算6个分场的兽类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Di ̄versityIndexꎬH')ꎮ随后对比各分场的物种丰富度(Speciesrichness)㊁相对多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差异ꎬ识别十三陵林场内具有高保护价值的区域ꎮH'的计算公式如下:H'=-ðpiln(pi)其中ꎬpi代表某一物种i的占比ꎬ即该物种RAI占所有物种RAI之和的比例ꎮ(4)物种日活动节律运用Overlap包(Rversion4.1.1)分析物种(包括兽类㊁地栖鸟类㊁林鸟㊁人类和家畜)的日活动节律ꎮ1.4.2㊀鸟类样线数据分析(1)物种鉴定及丰富度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8]ꎬ对样线法观测到的鸟类进行鉴定并统计十三陵林场管理处鸟类物种丰富度ꎬ对比不同栖息地类型中的鸟类物种丰富度ꎮ此外ꎬ结合红外相机调查以及随机观察数据ꎬ统计各分场的鸟类物种丰富度ꎮ(2)观测次数根据样线调查记录ꎬ统计每个物种的观测次数(即多度)ꎬ识别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内最优势的10种鸟类ꎮ以分场为单位ꎬ计算鸟类的观测总次数ꎬ以及鸟种数量ꎻ由于每个分场分配的样线数量不同ꎬ因此计算每个分场每条样线每次调查的平均鸟类观测次数(即次均观测次数)ꎬ以及平均鸟种数量(即次均鸟种丰富度)ꎬ从而对比各分场鸟类多样性的差异ꎮ次均观测次数的计算公式为:次均观测次数=观测总次数/ð(样线x调查次数)2㊀调查结果2.1㊀获得数据2.2.1㊀红外相机2021年5月至12月之间ꎬ共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45个位点安装红外相机ꎬ覆盖海拔范围120~636mꎮ累计工作日6396dꎬ共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探测2061次ꎬ其中兽类1367次(占66.3%)ꎬ鸟类694次(占33.7%)ꎮ图1㊀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红外相机调查兽类及地栖鸟类物种累计曲线2.1.2㊀样线鸟调调查期间ꎬ分别在2021年春夏迁徙季(5~7月)以及秋冬迁徙季(9~10月)完成10个样地10条样线的鸟类调查ꎮ样线调查共观测到鸟类物种979次ꎬ其中ꎬ春夏迁徙季578次㊁秋冬迁徙季401次ꎮ2.1.3㊀物种累积曲线红外相机调查共记录到可识别的兽类及地栖鸟类物种14种ꎬ隶属6目11科14属ꎮ记录到全部14个物种所需耗时为59dꎬ因此物种累计速度约1个物种4.21d(图1)ꎮ2.2㊀兽类2.2.1㊀识别物种红外相机调查共记录到可识别的兽类物种13种ꎬ隶属5目10科13属ꎮ其中ꎬ食肉目动物占4科6种㊁偶蹄目3科3种ꎬ包括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豹猫ꎬ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㊁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中华斑羚ꎬ以及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猪獾ꎮ分场方面ꎬ沟崖记录到野生兽类11种ꎬ长陵和南口记录到野生兽类10种ꎬ牛蹄岭记录到9种ꎬ蟒山8种ꎬ龙山0种ꎮ2.2.2㊀相对多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2021年5-12月期间ꎬ十三陵林场兽类RAI总计21.37ꎮ其中ꎬ野猪的RAI最高(8.49)㊁岩松鼠排名第二(3.83)㊁亚洲狗獾第三(3.38)ꎮ国家级保护动物中ꎬ豹猫的RAI列位第四(1.28)ꎬ而中华斑羚仅拍到4次㊁RAI=0.06ꎮ蒙古兔㊁欧亚红松鼠㊁猪獾和东北刺猬的探测次数在10~50次之间ꎬRAI<1ꎻ而中华斑羚㊁黄鼬㊁狍和黄鼬的探测次数均<10次ꎬRAI<0.1(表2)ꎮ表2㊀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兽类探测次数及相对多度指数目物种林场总计有效探测次数(次)RAI长陵沟崖龙山蟒山南口牛蹄岭RAIRAIRAIRAIRAIRAI食肉目豹猫821.282.921.050.000.191.860.43花面狸721.130.891.800.000.561.181.16貉651.022.160.060.000.191.521.38黄鼬60.090.190.060.000.090.000.07亚洲狗獾2163.383.691.550.003.983.215.14猪獾200.310.001.120.000.000.340.00偶蹄目狍60.090.000.310.000.000.170.00中华斑羚40.060.000.190.000.000.170.00野猪5438.497.574.400.0010.827.6013.84劳亚食虫目东北刺猬110.170.640.060.000.000.000.00兔形目蒙古兔410.642.420.000.000.000.170.14啮齿目欧亚红松鼠310.480.830.000.001.390.000.22岩松鼠2383.7210.040.500.000.561.524.13鸡形目雉鸡2453.837.761.430.000.836.593.77㊀㊀分场方面ꎬ长陵的兽类RAI最高(32.10)ꎬ牛蹄岭排名第二(26.96)ꎬ其它分场的排名依次为蟒山(18.50)㊁南口(17.74)和沟崖(11.48)ꎬ龙山分场未拍摄到任何野生兽类ꎮ除龙山外ꎬ野猪㊁豹猫㊁亚洲狗獾㊁花面狸㊁貉和岩松鼠在其它5个分场均有记录ꎮ除长陵外ꎬ野猪的RAI在各分场均排名第一ꎬ其中牛蹄岭的野猪RAI最高(13.84)ꎻ除沟崖和长陵外ꎬ亚洲狗獾的RAI在各分场均排名第二ꎮ长陵RAI最高的物种为岩松鼠(10.04)㊁其次为野猪(7.57)ꎮ沟崖分场RAI排名第二的物种为花面狸(1.80)ꎮ国家级保护动物中ꎬ豹猫在长陵的RAI最高(2.92)㊁在蟒山最低(0.19)ꎬ而中华斑羚仅在沟崖和南口有探测(RAI分别为0.19和0.17)ꎮ此外ꎬ有蹄类动物狍也仅在沟崖和南口有探测(RAI分别为0.31和0.17)ꎮ2021年5月-12月期间ꎬ十三陵林场的兽类H 多样性指数为1.81ꎮ分场方面ꎬ长陵最高(1.87)ꎬ沟崖列位第二(1.79)ꎬ南口第三(1.72)ꎬ牛蹄岭和蟒山分别排名四㊁五(H 分别为1.39和1.18)ꎬ龙山的多样性指数为0ꎮ通过RAI值可以表明ꎬ通过红外相机的拍摄ꎬRAI值与种群的数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9]ꎮ2.2.3㊀日活动节律日活动节律的分析表明ꎬ食肉目动物豹猫㊁貉㊁花面狸㊁猪獾和亚洲狗獾以及东北刺猬为夜行性动物ꎬ啮齿目动物岩松鼠和欧亚红松鼠为昼行性动物ꎬ蒙古兔和三种偶蹄类目动物(即野猪㊁中华斑羚和狍)呈现一定的晨昏活动特征(图3)ꎮ而黄鼬在全天均有活动(图3)ꎮ2.3㊀鸟类2.3.1㊀识别物种本次调查共记录鸟类11目34科94种ꎬ占北京市鸟类的18.5%ꎻ样线调查记录到鸟类7目26科73种(春夏迁徙季58种㊁秋冬迁徙季62种)ꎬ占北京市鸟类的14.4%ꎮ鸟类组成中ꎬ留鸟30种(31.9%)㊁夏候鸟27种(28.7%)㊁冬候鸟12种(12.8%)㊁旅鸟30种(31.9%)㊁迷鸟1种(1.1%)ꎬ有7种分别属于两种居留类型ꎬ繁殖鸟类(留鸟和夏候鸟)占记录鸟种数量的60.6%ꎮ图3㊀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野生兽类日活动节律㊀㊀栖息地方面ꎬ按照植被组成将10条样线归类为3种类型ꎬ分别是天然混交或阔叶林㊁人工混交或杂木林ꎬ以及人工杂木或针叶林ꎮ其中ꎬ天然混交或阔叶林的生境质量最高㊁人工混交或杂木林的生境质量排名第二㊁人工杂木或针叶林的生境质量最低ꎮ三种栖息地类型中ꎬ次生混交林中的鸟类物种最多(50种)ꎬ人工混交或杂木林次之(46种)ꎬ人工杂木或针叶林的物种最少(44种)ꎮ此外ꎬ红外相机识别出鸟类37种(长陵23种㊁沟崖12种㊁龙山2种㊁蟒山6种㊁南口8种㊁牛蹄岭10种)ꎮ2.3.2㊀观测次数样线调查结果表明ꎬ蟒山分场的鸟类观测总数最高(336次)㊁长陵排名第五(102次)㊁南口最低(82次)ꎻ在蟒山记录到的鸟种总数也最高(48种)㊁长陵最低(26种)(表4)ꎮ计算次均鸟类观测次数和次均鸟种数量发现ꎬ龙山的次均观测次数最高(80.5)㊁牛蹄岭第二(71.5)㊁长陵最低(34.0)ꎻ牛蹄岭的次均鸟种数量最高(27.5)㊁龙山第二(26.0)㊁长陵最低(14.3)(表4)ꎮ在红外相机获得的694次鸟类独立有效探测中ꎬ长陵286次㊁沟崖57次㊁龙山4次㊁蟒山29次㊁南口49次㊁牛蹄岭269次ꎮ表4㊀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样线法鸟类调查采样力度及结果分场采样力度(次)观测次数(次)次均观测计数(次)物种数量(种)次均物种数量(种)长陵310234.02614.3沟崖415538.84017.5龙山216180.52826.0蟒山633656.04923.8南口28241.03018.0牛蹄岭214371.54127.5㊀㊀采样力度=ð(样线x调查次数)ꎬ观测计数=鸟类的观测总数ꎬ次均观测次数=观测总数/ð(样线x调查次数)ꎮ样线调查结果表明ꎬ北红尾鸲的观测次数最高(72次)㊁远东山雀次之(63次)ꎬ排名在3~10位的鸟种依次为山噪鹛㊁暗绿绣眼鸟㊁山鹛㊁麻雀㊁喜鹊㊁金翅雀㊁红嘴蓝鹊和大嘴乌鸦(图5)ꎮ红外相机探测结果表明ꎬ雉鸡的拍摄率最高(218次)㊁红嘴蓝鹊次之(156次)㊁灰喜鹊排名第三(60次)ꎬ随后排名依次为大嘴乌鸦(33次)㊁喜鹊(27次)㊁山斑鸠(15次)和北红尾鸲(10次)ꎬ其它物种拍摄次数均<10次ꎮ图3㊀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样线法鸟类调查观测次数最高的10种鸟类2.3.3㊀日活动节律红外相机数据表明ꎬ雉鸡为晨昏型动物ꎬ其活动高峰出现在清晨7点和傍晚5点左右ꎬ而其它小型林鸟在白天的活动更为频繁ꎬ活动高峰出现在正午12点左右ꎮ2.4㊀两栖和爬行类在2021年5月~12月期间ꎬ林场内共记录到爬行类动物1目3科7种ꎬ以及两栖类动物1目1科1种ꎮ这些物种中ꎬ蛇亚目和无尾目物种每次记录均为1个个体ꎬ蜥蜴亚目物种每次记录或有多个个体ꎮ在本次调查中ꎬ沟崖分场是两栖和爬行类物种记录的主要地点ꎬ长陵分场也有较多条随机观察记录ꎬ而蟒山㊁龙山和南口没有观察记录ꎮ2.5㊀昆虫在2021年7月和9月ꎬ分别完成沟崖和南口分场的昆虫灯诱调查ꎬ诱捕从晚上9点开始ꎬ时长约3hꎮ统计表明ꎬ南口灯诱记录到鳞翅目昆虫52种ꎬ以及除鳞翅目外的其它昆虫30余种ꎮ2.6㊀人为干扰监测期间ꎬ红外相机共获得人类及家畜独立有效监测927次ꎬ其中人类767次ꎬ高于任何一种野生动物的相对多度ꎻ家畜独立有效探测160次ꎬRAI=2.50ꎮ人类活动形式包括旅游㊁砍柴㊁施工和其它ꎬ畜种包括家猫和家狗ꎮ分场方面ꎬ龙山的人类活动最为频繁ꎬ牛蹄岭次之ꎬ长陵排名第四ꎬ沟崖和南口的人类活动强度最低ꎮ3㊀讨论3.1㊀兽类分布现状在2021年5月-12月半年的红外相机监测中ꎬ十三陵林场记录到野生兽类13种ꎬ隶属5目10科13属ꎬ包括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豹猫和中华斑羚)ꎬIUCN红色名录易危物种2种(中华斑羚和猪獾)ꎮ调查结果表明ꎬ野猪㊁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ꎬ这三个物种对人为干扰的容忍度高㊁对栖息地的要求低ꎬ豹猫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分布较广ꎬ每个分场都有探测ꎮ有蹄类动物中ꎬ对栖息地质量的要求较高㊁对人为干扰也较为敏感的狍和中华斑羚的独立有效探测均小于10次ꎮ根据以上结果ꎬ可以判断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的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ꎮ分场对比发现ꎬ龙山分场的由于接近昌平城区人为干扰较大ꎬ该分场未探测到任何野生兽类ꎻ相比之下ꎬ沟崖分场的兽类物种丰富度最高ꎮ长陵分场的兽类物种丰富度排名第2ꎬ除猪獾㊁狍和中华斑羚外ꎬ其他10种兽类均有探测ꎮ长陵的兽类相对多度在6个分场中排名第1ꎬ除了物种较丰富的原因外ꎬ岩松鼠极高的探测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长陵的野生动物相对多度ꎮ此外ꎬ长陵的兽类多样性指数在6个分场中也排名第一ꎬ反映出该区域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以及物种之间较高的均匀度ꎮ3.2㊀鸟类分布现状十三陵林场管理处鸟类调查结果表明ꎬ春夏迁徙季的鸟类数目更大ꎬ但物种数量较少ꎻ而秋冬迁徙季鸟类的遇见率略低ꎬ但物种丰富度更高ꎮ为获得十三陵林场管理处更全面㊁准确的鸟类群落数据ꎬ建议今后持续开展鸟类调查ꎬ覆盖四季ꎮ分场对比发现ꎬ长陵分场样线调查记录到的鸟类观测总数排名第5ꎬ鸟种总数㊁次均观测次数ꎬ以及次均鸟种数量均最低ꎮ然而红外相机结果表明ꎬ长陵记录到的鸟种丰富度以及多度在6个分场中排名第一ꎮ这一差异可能的原因有二:首先ꎬ鸟类样线调查覆盖长陵分场的两块生境质量差异较大的区域ꎬ一块样地的植被类型为恢复较好的混交林ꎬ林下植被丰富ꎬ因此鸟类丰富度较高ꎬ另一块的植被类型为质量较差的杂木林和灌丛㊁无大型乔木ꎬ因此鸟类丰富度极低ꎻ其次ꎬ布设的一台红外相机位于天然水坑旁ꎬ因此记录到了前来饮水的丰富鸟类物种ꎮ溪流山崖等特殊环境中ꎬ还记录到一些特有鸟种ꎬ仅在沟崖的溪流附近分布的紫啸鸫ꎬ仅在南口次生混交林崖壁上观察到的蓝矶鸫ꎬ仅在长陵混交林中分布的领雀嘴鹎等ꎮ其中ꎬ领雀嘴鹎为南方常见鸟ꎬ但近年来有北扩的现象ꎬ今年北京地区有(包括十三陵周边区域在内的)多次记录ꎮ龙山和蟒山的调查结果表明ꎬ城市边缘或浅山区的漏斗形山包或水源附近的区域ꎬ是众多鸟类迁徙㊁歇息的必经之路ꎬ因此也有较高的保护价值ꎮ3.3㊀人为干扰龙山分区由于接近昌平城区ꎬ人类活动较为频繁ꎬ人为干扰最强ꎬ而南口和沟崖的干扰最低ꎮ为恢复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的生物多样性ꎬ特别是食物链的完整性和种群的稳定ꎬ建议控制人类的干扰ꎬ杜绝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ꎬ从而打造良好的城市名片ꎮ4㊀结论与建议本次调查记录到兽类5目10科13属㊁鸟类11目34科94种ꎬ以及两爬类1目3科7种ꎬ较充分地掌握了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范围内大中型兽类及鸟类的种类及分布ꎮ此外ꎬ结合人为干扰强度和植被类型ꎬ识别出了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㊁具有高保护价值的区域ꎬ为栖息地改造和成效评估提供了建议ꎮ兽类多样性受到人为干扰和植被类型的影响明显ꎮ长陵㊁沟崖㊁南口分场ꎬ距离城区远㊁人为干扰水平低ꎬ植被构成更为 天然 ꎬ因此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范围内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区域ꎮ恢复兽类群落和食物链完整的关键是降低人为干扰ꎬ同时也需要提高森林质量ꎬ需要增加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ꎮ溪流山崖等特殊环境中ꎬ还记录到一些特有鸟种ꎬ仅在沟崖的溪流附近分布的紫啸鸫ꎬ仅鸟类多样性受到植被类型和鸟类生活习性的影响明显ꎮ比如龙山㊁蟒山记录到的迁徙鸟种和对人为干扰容忍度较高的鸟种数量较高ꎬ牛蹄岭㊁沟崖记录到的林下活动的鸟类物种丰富ꎮ而长陵整体上的鸟类多样性较差ꎮ另外ꎬ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最高ꎮ因此保护栖息地的异质性是恢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ꎮ继续坚持近自然的森林经营理念ꎬ科学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ꎬ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ꎬ促进各种植物的良性生产和更替ꎻ逐步降低侧柏纯林比重ꎬ引入阔叶林ꎬ改善林地土壤状况ꎬ优化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ꎮ补植的树种选择主要围绕乡土树种展开ꎬ辅以外来树种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10]ꎮ参考文献[1]LaguardiaAꎬKamlerJFꎬLiSꎬetal.Thecurrentdistribu ̄tionandstatusofleopardsPantherapardusinChina[J].Oryxꎬ2017ꎬ51(1):153-159.[2]ERIKSTOKSTAO.TheEmptyForest[J].Scienceꎬ2014ꎬ345(25):396-399.[3]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8-2022)[S].北京ꎬ2018.[4]肖治术ꎬ李欣海ꎬ王学志ꎬ等.探讨我国森林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规范[J].生物多样性ꎬ2014ꎬ22(6):704-711. [5]张履冰ꎬ崔绍朋ꎬ黄元骏ꎬ等.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问题与限制[J].生物多样性ꎬ2014ꎬ22(6):696-703.[6]章书声ꎬ鲍毅新ꎬ王艳妮ꎬ等.不同相机布放模式在巧旧山兽类资源监测中的比较[J].生态学杂志ꎬ2012ꎬ31(8)2016-2022.[7]蒋志刚ꎬ马勇ꎬ吴毅ꎬ等.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J].Biodi ̄versityScienceꎬ2015ꎬ23(3):351-364.[8]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7.[9]李晟ꎬ王大军ꎬ肖治术ꎬ等.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应用与前景[J].生物多样性ꎬ2014ꎬ22(6):685-695.[10]石艳丽ꎬ刘兆军.通沟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和经营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ꎬ2008ꎬ40(1):36-37.。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湿地,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宛如大地的“肾脏”,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准确评估并非易事,它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和指标。
湿地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
湿地为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等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
例如,一些候鸟依赖湿地作为迁徙途中的停歇地和补给站。
其次,湿地在调节气候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同时,湿地的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还能够影响局部的气温和湿度,对区域气候起到调节作用。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湿地就像一个天然的“蓄水池”。
它能够储存雨水和洪水,在干旱时期缓慢释放,起到调节河流水量、维持水资源稳定的作用。
这对于保障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以及水生生物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湿地还能够净化水质。
湿地中的植物、微生物等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能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改善。
要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市场价值法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对于那些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湿地产品,如鱼类、木材等,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计算其价值。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许多无法直接在市场上交易的生态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质净化等,就显得力不从心。
替代成本法也是常用的评估手段之一。
例如,对于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如果通过人工方式来达到相同的净化效果所需要的成本,就可以用来估算湿地在这方面的服务价值。
条件价值评估法则通过调查人们对湿地保护的支付意愿来评估湿地的非使用价值。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文化、美学等方面的价值认同。
在实际评估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湿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生态特征等因素的差异。
鸟类保护重要值的评价指标

鸟类保护重要值的评价指标鸟类是生物多样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鸟类种群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评价指标的制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鸟类保护重要值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和讨论。
一、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是评价鸟类保护重要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鸟类种群数量的增加或稳定可以反映出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另外,种群的分布范围也是评价鸟类生存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如果种群的分布范围收缩或局限于小范围内,说明其生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二、濒危程度和保护状态评价鸟类保护重要值的另一个指标是濒危程度和保护状态。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根据种群数量、分布范围、栖息地状况等因素,将鸟类分为不同的濒危等级,如极危、濒危和易危等。
评估鸟类的濒危程度有助于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政策。
三、栖息地质量和完整性栖息地质量和完整性是评价鸟类保护重要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鸟类数量下降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估栖息地质量和完整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鸟类的生存环境是否适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来改善栖息地状况。
四、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提供的生态服务。
鸟类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传播花粉和种子、调节生物多样性等,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鸟类保护重要值时,需要考虑到鸟类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和生态服务的价值。
五、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鸟类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许多鸟类在文化和宗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鸟类也是生物多样性教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鸟类,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六、保护行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评价鸟类保护重要值时,还需要考虑到保护行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保护鸟类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并确保其执行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