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球的制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聚合物微球 PPT资料(正式版)

• 乳液液滴界面自组装 ( 4 ) 由于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和体积排斥作用,聚合物微球的分散乳液能够长时间得到稳定存在;
(3) 另外,相比于完全实心的聚合物微球,中空结构的微球密度低,可使材料实现轻量化目的。
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乳液液滴模板法,它可以用来制备 早期涂料工业中主要是以TiO2作为白色颜料提高涂料的遮光性,主要是利用TiO2微粒较高的折光率,但是TiO2含量过高时,会发生团
中空型聚合物微球
中空型聚合物微球是内其外部的聚合物壳层与内部的空腔折光指数有所差异, 因此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可用作优质的聚合物系遮盖 剂。 (2) 微球内部的空腔可以封装水、有机溶剂等多种小分子化 合物,以及其他功能性化合物,因而可以对药物、香料等 实现包埋和控制性释放作用,达到缓释的效果。 (3) 另外,相比于完全实心的聚合物微球,中空结构的微球 密度低,可使材料实现轻量化目的。
20世纪80年代初,Okubo提出“粒子设计”的概念。 ( 4 ) 由于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和体积排斥作用,聚合物微球的分散乳液能够长时间得到稳定存在; 另外,对改善涂料的耐污性、耐擦洗性和提高涂料的保色性有很好的效果。 中空聚合物微球在涂料中的应用
碱溶胀乳液聚合法
• 首先是合成一个包含可离子化的核的核壳结构乳胶微球, 然后在碱存在下将核壳微球加热到超过聚合物壳的软化点, 碱中和核聚合物在微球内部形成聚电解质。随后由于渗透 扩散使水吸收进入内部,导致微球扩张而形成中空。
乳液液滴模板法
(3) 另外,相比于完全实心的聚合物微球,中空结构的微球密度低,可使材料实现轻量化目的。 遮光性是涂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 乳液液滴模板法是以乳液液滴为微反应器,利用界面化学 (1) 其外部的聚合物壳层与内部的空腔折光指数有所差异,因此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可用作优质的聚合物系遮盖剂。 反应制备各种中空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对于用反相乳液液 ( 4 ) 由于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和体积排斥作用,聚合物微球的分散乳液能够长时间得到稳定存在; 滴制备中空材料,可直接将包含油性单体的油相 和水配 早期涂料工业中主要是以TiO2作为白色颜料提高涂料的遮光性,主要是利用TiO2微粒较高的折光率,但是TiO2含量过高时,会发生团
(3) 另外,相比于完全实心的聚合物微球,中空结构的微球密度低,可使材料实现轻量化目的。
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乳液液滴模板法,它可以用来制备 早期涂料工业中主要是以TiO2作为白色颜料提高涂料的遮光性,主要是利用TiO2微粒较高的折光率,但是TiO2含量过高时,会发生团
中空型聚合物微球
中空型聚合物微球是内其外部的聚合物壳层与内部的空腔折光指数有所差异, 因此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可用作优质的聚合物系遮盖 剂。 (2) 微球内部的空腔可以封装水、有机溶剂等多种小分子化 合物,以及其他功能性化合物,因而可以对药物、香料等 实现包埋和控制性释放作用,达到缓释的效果。 (3) 另外,相比于完全实心的聚合物微球,中空结构的微球 密度低,可使材料实现轻量化目的。
20世纪80年代初,Okubo提出“粒子设计”的概念。 ( 4 ) 由于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和体积排斥作用,聚合物微球的分散乳液能够长时间得到稳定存在; 另外,对改善涂料的耐污性、耐擦洗性和提高涂料的保色性有很好的效果。 中空聚合物微球在涂料中的应用
碱溶胀乳液聚合法
• 首先是合成一个包含可离子化的核的核壳结构乳胶微球, 然后在碱存在下将核壳微球加热到超过聚合物壳的软化点, 碱中和核聚合物在微球内部形成聚电解质。随后由于渗透 扩散使水吸收进入内部,导致微球扩张而形成中空。
乳液液滴模板法
(3) 另外,相比于完全实心的聚合物微球,中空结构的微球密度低,可使材料实现轻量化目的。 遮光性是涂料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 乳液液滴模板法是以乳液液滴为微反应器,利用界面化学 (1) 其外部的聚合物壳层与内部的空腔折光指数有所差异,因此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可用作优质的聚合物系遮盖剂。 反应制备各种中空聚合物微球的方法。对于用反相乳液液 ( 4 ) 由于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范德华力作用和体积排斥作用,聚合物微球的分散乳液能够长时间得到稳定存在; 滴制备中空材料,可直接将包含油性单体的油相 和水配 早期涂料工业中主要是以TiO2作为白色颜料提高涂料的遮光性,主要是利用TiO2微粒较高的折光率,但是TiO2含量过高时,会发生团
微球PPT参考幻灯片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matrix type)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
微球(microsphere)。
2020/2/27
6
微囊和微球 微粒(microparticles) 1m –250m 微米级
微囊 (microcapsule) 微球(microspheres)
2020/2/27
23
二、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喷雾干燥法
将药物与白蛋白溶液经喷嘴喷入干燥器内,同时送 入干燥室的干燥的热空气流是雾滴中的水分尽快迅 速蒸发,干燥即得微球。经热变性处理,可得缓释 微球。
2020/2/27
24
乳化—化学交联固化法
1 乳滴形成
白蛋白水溶液分散于另一与其不相溶的油相,
加适量乳化剂,形成W/O型分散体。
球和速尿2Eudragit 微球的体外释药均符合 Higuchi′s 方程。
2020/2/27
16
零级释放速率方程
• 如果微球作为药物储库,在释放过程中微球内的浓度几 乎恒定,可以用式(3) 表示:
• 式(3) 中Qn 为微球含药量, S 为微球的释药面积, n 为微球扩散厚度,Cm 为微球内的药物浓度, C 为时间t 时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浓度,当Cm > C 时,则等式右边 各参数均为常数,用K 表示,积分得:Q = Kt
生物降解微球:蛋白质(明胶、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
糖类(淀粉、葡聚糖、壳聚糖等)、合成聚合物类等为载体 基质制得的微球。
生物不可降解微球:乙基纤维素、聚酰胺、聚苯乙烯等为
载体材料制得的微球
2020/2/27
19
微球的制备
明胶微球的制备 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淀粉微球的制备 聚酯微球的制备 影响微球粒径的因素
微球(microsphere)。
2020/2/27
6
微囊和微球 微粒(microparticles) 1m –250m 微米级
微囊 (microcapsule) 微球(microspheres)
2020/2/27
23
二、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喷雾干燥法
将药物与白蛋白溶液经喷嘴喷入干燥器内,同时送 入干燥室的干燥的热空气流是雾滴中的水分尽快迅 速蒸发,干燥即得微球。经热变性处理,可得缓释 微球。
2020/2/27
24
乳化—化学交联固化法
1 乳滴形成
白蛋白水溶液分散于另一与其不相溶的油相,
加适量乳化剂,形成W/O型分散体。
球和速尿2Eudragit 微球的体外释药均符合 Higuchi′s 方程。
2020/2/27
16
零级释放速率方程
• 如果微球作为药物储库,在释放过程中微球内的浓度几 乎恒定,可以用式(3) 表示:
• 式(3) 中Qn 为微球含药量, S 为微球的释药面积, n 为微球扩散厚度,Cm 为微球内的药物浓度, C 为时间t 时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浓度,当Cm > C 时,则等式右边 各参数均为常数,用K 表示,积分得:Q = Kt
生物降解微球:蛋白质(明胶、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
糖类(淀粉、葡聚糖、壳聚糖等)、合成聚合物类等为载体 基质制得的微球。
生物不可降解微球:乙基纤维素、聚酰胺、聚苯乙烯等为
载体材料制得的微球
2020/2/27
19
微球的制备
明胶微球的制备 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淀粉微球的制备 聚酯微球的制备 影响微球粒径的因素
微球与微囊ppt课件

(2)囊材
• 药物分散或被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而形成的 微粒分散体系 。
微球
微球与微囊的区别?
• 一个在裸奔 →微球
• 微球从内到外成分都一样,没有包裹; • 微囊是有囊包裹的,囊内有药物,囊可被消化 道分解。
微囊化目的
• • • • • • • ①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与口味 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③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④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与应用与贮存 ⑤减少复方药物的的配伍变化 ⑥可制备缓释或控释制剂 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 作用 • ⑧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裹
微囊化技术研究
• 1980年前主要应用粒径为5μ m~2mm的小丸 →第一代产品 • 1980年后发展了粒径为0.01~10μ m的小丸 →第二代产品
• 近年来主要是纳米级胶体粒子的靶向制剂,即具有 特异的吸收和作用部位的制剂 → 第三代产品
二、微囊和微球的载体材料
• 三类————
• 1。天然高分子囊材
5、液中干燥法
• 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中的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 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为乳化-溶剂挥发 法 • 例: • 水中干燥法 EC溶于CH2CL2+布洛芬→含有表面 活性剂水中→升温40 0C→过滤洗涤 • 油中干燥法 将丙烯酸树脂溶于丙酮中+布洛芬→ 液体石蜡中→升温35 0C搅拌→过滤洗涤
微球与微囊
一、概述
高分子微球和微囊是近年来尤其受到重 视的精细化学产品,这是因为高分子微 球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 到所有领域,从低价位的涂料到高附加 值的液晶显示器间隔材料、电子器件粘 结剂、生物分离用层析填料、包埋药物 的微囊等。高附加值的微球、微囊产品 对粒径均一性和制备重复性要求非常高, 否则不能满足应用要求。
药剂学--微型包囊ppt课件

•混合 •微囊化
A药微囊化+B药微囊化+…+附加剂
• 注意: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囊心物过少,
•
则生成无囊心物的空囊。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二、囊材(coating material)
用于包裹囊心物所需的材料称为囊材。 对囊材的一般要求:
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度;③无毒、无刺激; 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 ⑤有一定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裹囊芯物;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性等。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单凝聚法的工艺流程
•?
• 加量为总体 积的3倍
•胶联 剂
•凝聚 剂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单凝聚法: 3、成囊条件
•透明区
•⑴凝聚系统的组成 • • 用三元相图来寻找成囊 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范围。
• 明胶10% • 硫酸钠10%
• 水80%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3、合成高分子囊材
(1) 生物不降解囊材 ①不受pH值影响:聚酰胺、硅橡胶等。 ②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 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
(2)可生物降解囊材 聚碳酸酯、聚氨基酸、 聚乳酸(PLA)、 聚羟基乙酸(PGA)、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特点:无毒、成膜性好、化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PPT文档演模板
药剂学课件--微型包囊课件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⑴羧甲基纤维素钠: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 配比 CMC-Na(1-5g/L):明胶(30g/L) = 2 :1
乳液聚合聚苯乙烯微球-ppt

3.2.1 红外光谱(FT-IR)测试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采用美国Nicolet仪器公司Nicolet8700型傅里叶变 换红外光谱仪测试,用KBr压片法进行测试。取1-2mg干燥后的微球粉末,
加入0.1-0.2gKBr中研磨均匀,压片,于红外光谱仪上扫描即得到其谱图。
3.2.2 粒径及形貌测试
直接取少量乳液加入50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0分钟后,进样测试。 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粒径和形貌进行观察。用滴管取几滴微球 乳液加入含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分散30分钟后,吸取一滴滴在干 净的小玻璃片上,在真空烘箱中将水分烘干,用导电胶将玻璃片粘在样品台 上,喷金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S-4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微球的 形貌,测试加速电压为20kV。
三:实验部分
3.1 实验步骤
乳液法制 备聚苯乙 烯微球
3.2 表征和测量 3.3 微球粒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破乳剂的初步选择分析
3.1 实验步骤
0 2 0 1
03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乳液转移至烧杯中,边 搅拌边滴加50%氯化锂水溶液10ml,使 乳液破乳,将破乳后的乳液在布氏漏斗中 用微孔滤膜减压抽滤,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 醇交替洗涤、抽滤,重复3 次,将产品置 于真空烘箱内60℃干燥24 h,得到纯净 的白色粉末状微球
3.2.2 微球的FT-IR谱图分析
聚合物微球的红外光谱如图3-2 所 示,3025cm-1处是苯环上C-H 的伸缩振 动峰;2922 cm-1、2848 cm-1处分别是 饱和CH 和CH2 上C-H的伸缩振动峰; 1601 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492 cm-1处为苯环上C-H 的面内弯曲振动峰 ,1451 cm-1处为苯环上C-H 的面外弯曲 振动峰; 698 cm-1、756 cm-1处为单取 代苯环上C-H 的面外弯曲振动峰。 以上分析可知,此红外光谱图符合 聚苯乙烯的结构特征,证明我们成功的 制得了预期的产品。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采用美国Nicolet仪器公司Nicolet8700型傅里叶变 换红外光谱仪测试,用KBr压片法进行测试。取1-2mg干燥后的微球粉末,
加入0.1-0.2gKBr中研磨均匀,压片,于红外光谱仪上扫描即得到其谱图。
3.2.2 粒径及形貌测试
直接取少量乳液加入500ml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10分钟后,进样测试。 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粒径和形貌进行观察。用滴管取几滴微球 乳液加入含5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分散30分钟后,吸取一滴滴在干 净的小玻璃片上,在真空烘箱中将水分烘干,用导电胶将玻璃片粘在样品台 上,喷金后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S-47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微球的 形貌,测试加速电压为20kV。
三:实验部分
3.1 实验步骤
乳液法制 备聚苯乙 烯微球
3.2 表征和测量 3.3 微球粒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破乳剂的初步选择分析
3.1 实验步骤
0 2 0 1
03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乳液转移至烧杯中,边 搅拌边滴加50%氯化锂水溶液10ml,使 乳液破乳,将破乳后的乳液在布氏漏斗中 用微孔滤膜减压抽滤,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 醇交替洗涤、抽滤,重复3 次,将产品置 于真空烘箱内60℃干燥24 h,得到纯净 的白色粉末状微球
3.2.2 微球的FT-IR谱图分析
聚合物微球的红外光谱如图3-2 所 示,3025cm-1处是苯环上C-H 的伸缩振 动峰;2922 cm-1、2848 cm-1处分别是 饱和CH 和CH2 上C-H的伸缩振动峰; 1601 cm-1处为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492 cm-1处为苯环上C-H 的面内弯曲振动峰 ,1451 cm-1处为苯环上C-H 的面外弯曲 振动峰; 698 cm-1、756 cm-1处为单取 代苯环上C-H 的面外弯曲振动峰。 以上分析可知,此红外光谱图符合 聚苯乙烯的结构特征,证明我们成功的 制得了预期的产品。
微球的制备

7.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贮存
如油类、香料、脂溶性维生素&
8.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如胰岛、血红蛋白&在体内生物活性高而具 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粒径5微米-2毫米的微囊
& 20世纪80年代——1-10微米的微粒 第三代——靶向性微球
微球
微球microspheres
含义:指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 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
微球多数产品为灭菌的冻干流通性粉末& 微球是一种微小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物& 大小在1-300微米;甚至更大& 微球和微囊统称微粒microparticles
分类: 按载体材料生物学特点 1.生物降解微球 白蛋白微球、淀粉微球、明胶微球等 此类微球可口服、注射、栓塞给药& 2.非生物降解微球 聚丙烯酰胺微球、乙基纤维素微球、离子交换树脂
3.甲基纤维素MC—用于成球材料的用量1030g/L;亦可与明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 烯吡咯烷酮PVP等用作复合成球材料&
4.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丙二醇、甘油; 可溶于乙醇;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 不适宜&
3.合成高分子材料
1.聚酰胺—尼龙;由二元酸和二胺类;或氨基 酸经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制得的结晶型颗 粒&对大多数化学物质稳定;在体内不分解; 不吸收;常用作动脉栓塞或口服给药&
微球& 多仅供口服给药&
按靶向性分类
1.普通注射微球
经静脉或腹腔注射后粒径在2微米以下的微 粒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达到肝、脾等部 位&
粒径在7-12微米的可被肺摄取;主要浓集于 肺&
如油类、香料、脂溶性维生素&
8.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如胰岛、血红蛋白&在体内生物活性高而具 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粒径5微米-2毫米的微囊
& 20世纪80年代——1-10微米的微粒 第三代——靶向性微球
微球
微球microspheres
含义:指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 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
微球多数产品为灭菌的冻干流通性粉末& 微球是一种微小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物& 大小在1-300微米;甚至更大& 微球和微囊统称微粒microparticles
分类: 按载体材料生物学特点 1.生物降解微球 白蛋白微球、淀粉微球、明胶微球等 此类微球可口服、注射、栓塞给药& 2.非生物降解微球 聚丙烯酰胺微球、乙基纤维素微球、离子交换树脂
3.甲基纤维素MC—用于成球材料的用量1030g/L;亦可与明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 烯吡咯烷酮PVP等用作复合成球材料&
4.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丙二醇、甘油; 可溶于乙醇;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 不适宜&
3.合成高分子材料
1.聚酰胺—尼龙;由二元酸和二胺类;或氨基 酸经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制得的结晶型颗 粒&对大多数化学物质稳定;在体内不分解; 不吸收;常用作动脉栓塞或口服给药&
微球& 多仅供口服给药&
按靶向性分类
1.普通注射微球
经静脉或腹腔注射后粒径在2微米以下的微 粒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达到肝、脾等部 位&
粒径在7-12微米的可被肺摄取;主要浓集于 肺&
微囊微球脂质体制备技术257页课件

29
1. 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是在高 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 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的方法。 (1) 基本原理: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 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可以是强亲水 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 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简称 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 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 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 (microcapsule)。
•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matrix type)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微球 (microsphere)。
32
▪ (2) 工艺:以明胶为囊材的工艺流程如下:
33
▪
例如复方左炔诺孕酮单凝聚微囊,将左炔诺
孕酮(LNG)与雌二醇(E2)混匀,加到明胶溶液中
混悬均匀,以硫酸钠溶液为凝聚剂制成微囊,再
加入稀释剂,即硫酸钠溶液,稀释液体积为凝聚
囊系统总体积的3倍(稀释液浓度要适宜,防粘
连成团或溶解),稀释温度为15℃ ,最后加交联
30
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 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 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囊。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 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 使微囊很快消失。
微囊形状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 察)。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使之成为 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测定; ▪ 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
心物; ▪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
1. 单凝聚法(simple coacervation)
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是在高 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 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的方法。 (1) 基本原理:如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 溶液中,然后加入凝聚剂(可以是强亲水 性电解质硫酸钠或硫酸铵的水溶液,或 强亲水性的非电解质如乙醇或丙酮),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 简称 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 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 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胶囊,简称微囊 (microcapsule)。
•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matrix type)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微球 (microsphere)。
32
▪ (2) 工艺:以明胶为囊材的工艺流程如下:
33
▪
例如复方左炔诺孕酮单凝聚微囊,将左炔诺
孕酮(LNG)与雌二醇(E2)混匀,加到明胶溶液中
混悬均匀,以硫酸钠溶液为凝聚剂制成微囊,再
加入稀释剂,即硫酸钠溶液,稀释液体积为凝聚
囊系统总体积的3倍(稀释液浓度要适宜,防粘
连成团或溶解),稀释温度为15℃ ,最后加交联
30
由于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 结合,使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 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出而凝聚形成微囊。
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除促进凝 聚的条件(如加水稀释),就可发生解凝聚, 使微囊很快消失。
微囊形状满意为止(可用显微镜观 察)。最后再采取措施加以交联,使之成为 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囊。
测定; ▪ ⑤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
心物; ▪ ⑥具有符合要求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溶解
最详细的微球与微囊课件

复凝聚法(Complex Coacervation)
本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 分子囊材交联且与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流程
溶剂-非溶剂法 (Solvent-nonsolvent Method)
本法是在囊材溶液中加入一种囊材非溶剂,使 其溶解度降低引起相分离,将药物包裹成囊或 成球的方法
制备过程中影响微球微囊粒径分布的因素有: ➢ 药物浓度 ➢ 囊材的用量 ➢ 搅拌速度 ➢ 制备温度 ➢ 囊心物的大小、制备方法、附加剂的浓度、乳化功率
与时间、分散相的种类等
微球与微囊中药物的释放
药物在微粒中的分散状态主要分为以 下三种情况: ➢ 溶解在微粒中;
➢ 以结晶状态均匀镶嵌分散在微粒中; ➢ 镶嵌或者吸附在微粒表层
质量评价
形态、粒度及其分布
通过对微粒形态的检测,可以了解微粒的外观形态 及其结构,有利于制剂质量的控制。通常可采用光 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投射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
微粒的粒径及其分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传统 的粒径检查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近年来,粒径 及其分布多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
载药量(Drug Loading)
系指将两种或以上不相溶的亲水性单体或 亲脂性单体分别溶解在分散相和连续相中, 由于引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在囊心物 的界面处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在囊心物的 表层周围形成半透性囊膜,从而制备微囊的 方法。
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微球、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是微球制剂一项十分重要的 质量指标,它对微球体外和体内的释药模型、释药速度、 含量均匀度、降解时限、通针性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液中干燥法(In-liquid Drying)
➢ 本法系指先把囊材溶液作为分散相分散于不溶 性溶剂中形成乳状液,然后从乳状液中除去分 散相中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或微球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如尿激酶、红霉素、胰岛素等
7.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贮存
如油类、香料、脂溶性维生素。
ppt课件
11
8.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如胰岛、血红蛋白。在体内生物活性高而具 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ppt课件
12
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粒径5微米-2毫米的微囊。 20世纪80年代——1-10微米的微粒 第三代——靶向性微球
ppt课件
22
2.)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在强酸中不溶解,可溶于PH>6的水溶液, 分子中含游离羧基,可单独使用,或与明胶 配合使用。
3.)甲基纤维素(MC)—用于成球材料的 用量10-30g/L,亦可与明胶、羧甲基纤维 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用作复合成 球材料。
ppt课件
最为常用,稳定、无毒,成球性好。
1.)明胶——动物皮骨中的胶原的部分水解 产物,不溶于冷水,能溶于热水、冷却后成 凝胶,最为常用的成球材料之一,可口服或 注射。Fra bibliotekppt课件
19
2.)阿拉伯胶—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用 量为20—100g/L
3.)海藻酸盐—多糖类化合物,稀碱从褐藻 中提取,可溶于不同温度水中,常用海藻酸 钠,由于加热可使其断键,破坏其粘度,故 采用膜过滤除菌。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分类: 按载体材料生物学特点 1.生物降解微球 白蛋白微球、淀粉微球、明胶微球等 此类微球可口服、注射、栓塞给药。 2.非生物降解微球 聚丙烯酰胺微球、乙基纤维素微球、离子交换树脂
微球。 多仅供口服给药。
ppt课件
6
按靶向性分类
ppt课件
9
2.缓释与控释性
属长效制剂,减少给药次数,消除药物峰谷 现象。
3.栓塞性
微球直接经动脉管导入,阻塞在肿瘤血管, 断绝养分,抑杀癌细胞,为双重抗肿瘤制剂。
4.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ppt课件
10
5.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易氧化的胡萝卜素、 对水敏感的阿司匹林、易挥发的挥发油、樟 脑混合物。
在制备过程中将磁性微粒包入其中,用二度 空间磁场在体外定位,使其具有靶向性。
ppt课件
8
4.生物靶向微球制剂 微球经表面修饰具有生物靶向性。 特点: 1.靶向性
微球在体内特异性分布,使药物在所需要部 位释药,提高药物有效浓度,降低药物毒性 和不良反应,应用于肿瘤化疗极为有利。
ppt课件
13
典型药物 1.多肽微球注射剂 亮丙瑞林——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 类似物,活性为LHRH15倍 其微球注射剂缓释时间可达1个月 由日本武田化学制药公司开发。
ppt课件
14
2.免疫微球注射剂
传统免疫手段——一定时间内,多次注射加 强,使人体获得尽可能高的抗体水平。
1.普通注射微球
经静脉或腹腔注射后粒径在2微米以下的微 粒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达到肝、脾等部 位。
粒径在7-12微米的可被肺摄取,主要浓集 于肺。
ppt课件
7
2.栓塞性微球
注射大于12微米的微球,可滞留于肿瘤部位 的血管内发挥作用,提高药物浓度,增强药 物作用时间。
3.磁性微球
4.)白蛋白—动物血液中分离提取,变性后 无抗原性,比较理想的微球载体材料。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淀粉—常用玉米淀粉,杂质少,色泽好,价 格低廉,因不溶于水,故淀粉微球常用作动 脉栓塞微球来暂时性阻塞小动脉血管。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纤维素衍生物
1.)羧甲基纤维素盐—CMC-Na属阴离子高 分子电解质,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材料, CMC-Na遇水溶胀,体积可增大10倍,可 单独做成球材料。
ppt课件
17
3.按生物降解性 1).可生物降解的成球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多可生物降解,如白蛋白、
淀粉、明胶等
一部分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丙烯葡 聚糖。
2.)生物不可降解的成球材料 一些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乙基纤维素。
ppt课件
18
主要成球材料
1.天然高分子材料
24
ppt课件
25
3.)聚酯类—迄今研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 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它们基本都 是羧基酸或其内酯的聚合物。常用的羧基酸 是乳酸和羟基乙酸。
聚乳酸-研究最多的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之一, 它经FDA批准用于医用手术用线,及注射用 微球,微囊,埋植剂的材料。
聚羟基乙酸—可生物降解,无毒大多用于外 科手术用线。
23
4.)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丙二醇、甘油, 可溶于乙醇,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 物不适宜。
3.合成高分子材料
1.)聚酰胺—尼龙,由二元酸和二胺类,或 氨基酸经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制得的结晶 型颗粒。对大多数化学物质稳定,在体内不 分解,不吸收,常用作动脉栓塞或口服给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制备方法:
包埋法:在制备过程中将药物分散于基质中, 再形成微球。
吸附法:先制备具有网孔的微球,再加入药 物溶液中得含药微球。
制备要点:制备过程通常先用乳化法把药物 分散成小滴(粒)即形成W/O或O/W的乳 浊液再形成微球。
采用免疫微球注射——一次注射,抗原在体 内连续释放数周甚至数月,产生持续的高抗 体水平。
ppt课件
15
3.壳聚糖微球
壳聚糖具有比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分解产物 无毒性,有促进伤口愈合,凝血,直接抑制 癌细胞等作用,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的各种 药物微球制剂进展较快。
ppt课件
16
成球材料: 1.按材料来源分类: 天然的、半合成的、合成的。 2.按溶解性 1).水溶性材料 白蛋白 明胶等 2).水不溶性材料 淀粉 乙基纤维素
微球
ppt课件
1
微球(microspheres)
含义:指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 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
微球多数产品为灭菌的冻干流通性粉末。 微球是一种微小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物。 大小在1-300微米,甚至更大。 微球和微囊统称微粒(microparticles)
ppt课件
7.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贮存
如油类、香料、脂溶性维生素。
ppt课件
11
8.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如胰岛、血红蛋白。在体内生物活性高而具 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ppt课件
12
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粒径5微米-2毫米的微囊。 20世纪80年代——1-10微米的微粒 第三代——靶向性微球
ppt课件
22
2.)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在强酸中不溶解,可溶于PH>6的水溶液, 分子中含游离羧基,可单独使用,或与明胶 配合使用。
3.)甲基纤维素(MC)—用于成球材料的 用量10-30g/L,亦可与明胶、羧甲基纤维 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用作复合成 球材料。
ppt课件
最为常用,稳定、无毒,成球性好。
1.)明胶——动物皮骨中的胶原的部分水解 产物,不溶于冷水,能溶于热水、冷却后成 凝胶,最为常用的成球材料之一,可口服或 注射。Fra bibliotekppt课件
19
2.)阿拉伯胶—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用 量为20—100g/L
3.)海藻酸盐—多糖类化合物,稀碱从褐藻 中提取,可溶于不同温度水中,常用海藻酸 钠,由于加热可使其断键,破坏其粘度,故 采用膜过滤除菌。
2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分类: 按载体材料生物学特点 1.生物降解微球 白蛋白微球、淀粉微球、明胶微球等 此类微球可口服、注射、栓塞给药。 2.非生物降解微球 聚丙烯酰胺微球、乙基纤维素微球、离子交换树脂
微球。 多仅供口服给药。
ppt课件
6
按靶向性分类
ppt课件
9
2.缓释与控释性
属长效制剂,减少给药次数,消除药物峰谷 现象。
3.栓塞性
微球直接经动脉管导入,阻塞在肿瘤血管, 断绝养分,抑杀癌细胞,为双重抗肿瘤制剂。
4.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ppt课件
10
5.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易氧化的胡萝卜素、 对水敏感的阿司匹林、易挥发的挥发油、樟 脑混合物。
在制备过程中将磁性微粒包入其中,用二度 空间磁场在体外定位,使其具有靶向性。
ppt课件
8
4.生物靶向微球制剂 微球经表面修饰具有生物靶向性。 特点: 1.靶向性
微球在体内特异性分布,使药物在所需要部 位释药,提高药物有效浓度,降低药物毒性 和不良反应,应用于肿瘤化疗极为有利。
ppt课件
13
典型药物 1.多肽微球注射剂 亮丙瑞林——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 类似物,活性为LHRH15倍 其微球注射剂缓释时间可达1个月 由日本武田化学制药公司开发。
ppt课件
14
2.免疫微球注射剂
传统免疫手段——一定时间内,多次注射加 强,使人体获得尽可能高的抗体水平。
1.普通注射微球
经静脉或腹腔注射后粒径在2微米以下的微 粒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达到肝、脾等部 位。
粒径在7-12微米的可被肺摄取,主要浓集 于肺。
ppt课件
7
2.栓塞性微球
注射大于12微米的微球,可滞留于肿瘤部位 的血管内发挥作用,提高药物浓度,增强药 物作用时间。
3.磁性微球
4.)白蛋白—动物血液中分离提取,变性后 无抗原性,比较理想的微球载体材料。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淀粉—常用玉米淀粉,杂质少,色泽好,价 格低廉,因不溶于水,故淀粉微球常用作动 脉栓塞微球来暂时性阻塞小动脉血管。
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纤维素衍生物
1.)羧甲基纤维素盐—CMC-Na属阴离子高 分子电解质,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材料, CMC-Na遇水溶胀,体积可增大10倍,可 单独做成球材料。
ppt课件
17
3.按生物降解性 1).可生物降解的成球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多可生物降解,如白蛋白、
淀粉、明胶等
一部分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丙烯葡 聚糖。
2.)生物不可降解的成球材料 一些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乙基纤维素。
ppt课件
18
主要成球材料
1.天然高分子材料
24
ppt课件
25
3.)聚酯类—迄今研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 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它们基本都 是羧基酸或其内酯的聚合物。常用的羧基酸 是乳酸和羟基乙酸。
聚乳酸-研究最多的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之一, 它经FDA批准用于医用手术用线,及注射用 微球,微囊,埋植剂的材料。
聚羟基乙酸—可生物降解,无毒大多用于外 科手术用线。
23
4.)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丙二醇、甘油, 可溶于乙醇,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 物不适宜。
3.合成高分子材料
1.)聚酰胺—尼龙,由二元酸和二胺类,或 氨基酸经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制得的结晶 型颗粒。对大多数化学物质稳定,在体内不 分解,不吸收,常用作动脉栓塞或口服给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制备方法:
包埋法:在制备过程中将药物分散于基质中, 再形成微球。
吸附法:先制备具有网孔的微球,再加入药 物溶液中得含药微球。
制备要点:制备过程通常先用乳化法把药物 分散成小滴(粒)即形成W/O或O/W的乳 浊液再形成微球。
采用免疫微球注射——一次注射,抗原在体 内连续释放数周甚至数月,产生持续的高抗 体水平。
ppt课件
15
3.壳聚糖微球
壳聚糖具有比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分解产物 无毒性,有促进伤口愈合,凝血,直接抑制 癌细胞等作用,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的各种 药物微球制剂进展较快。
ppt课件
16
成球材料: 1.按材料来源分类: 天然的、半合成的、合成的。 2.按溶解性 1).水溶性材料 白蛋白 明胶等 2).水不溶性材料 淀粉 乙基纤维素
微球
ppt课件
1
微球(microspheres)
含义:指药物分散或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 基质中而形成的微粒分散体系。
微球多数产品为灭菌的冻干流通性粉末。 微球是一种微小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物。 大小在1-300微米,甚至更大。 微球和微囊统称微粒(microparticles)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