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 Jacques-Louis David雅克·路易·大卫 《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加冕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探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Jacques-Louis David

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加冕礼》

姓名:***

学号**********

目录

引言——写在论文前面 (2)

关键词 (3)

正文 (6)

附录 (7)

插图 (9)

感想 (10)

引言——写在论文前面

首先,因为从小就学习过西方绘画,也考过级,(美其名曰:青少年兴趣爱好)所以对于西方绘画也有一定的了解。(毕竟考级还是要考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因为要写论文,所以查了很多资料,想把查到的,看到的都写出来,但是出于论文的篇幅限制以及准备的时间问题,所以把我的参考文章,网页,资料等都写在摘要和附录里面,希望老师能看一下,谢谢阅读。

2016.4.24晚

关键词

雅克·路易·大卫、大卫、法国大革命艺术作品、新古典主义、大卫、《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加冕礼》、

正文

首先,介绍一下新古典主义的意识形态。

我个人比较反感那些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缺乏血肉的艺术作品,(如: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个人觉得这种作品太阴柔了,感觉那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贵族有点没事找事,艺术家卖命给贵族,委曲求全的作品。(如:《偷吻》、《门闩》等,当然你可以说我不喜欢这种小女生的作品,但是这种作品做情爱小说插画还是不错的)当然,这种艺术风格的出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而之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作品,(大多表示革命的诞生;我喜欢的题材)一方面强调要求复兴古代趣味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种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倡导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以古代美为典范,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以及对古代景物的偏爱,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

一方面,在时代背景上往往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相结合,表现出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争取人类理想胜利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可参考影视作品《悲惨世界》《法国大革命》《丹东》《马赛曲》《拿破仑》等)

艺术作品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为了时代进步的需要,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首先迫切地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而这一精神的最好代表就是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资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些古代英雄,号召人民大众为真理而献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大造资产阶级革命舆论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毕竟是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英雄为榜样的);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人物人物艺术展示,如:米开朗基罗《大卫》展示的是大卫屠龙前出浴的形象),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当然,代表人物是大卫。

应该说大卫早期的作品只是从古希腊罗马的传说和艺术中寻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艺术样式视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后来由于接触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党人,如雅各宾党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等,他在政治思想和艺术观念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这时起大卫就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艺术为反封建斗争服务,逐渐走进现实主义潮流。他说过:"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从此,大卫把艺术作为反封建的战斗武器使用,作为战士登上了画坛和政坛。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说洛可可艺术是路易十五时代为适应快要上断头台的没落贵族阶级的空虚心灵的需要,那大卫的艺术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大革命服务的。大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艺术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比启蒙思潮下的写实主义更进一步地描绘了时代的革命斗争现实,他借历史题材揭示如何建立和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与新的社会风尚的革命思想。当大革命的风暴到来时,大卫不仅仅是画家,他还作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

争。他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成为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战友,并以国民教育委员的身份从事大量的革命艺术安蒂奥什和斯塔冬尼斯活动。他公开倡导艺术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他说:"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概念的胜利而存在"。可以说,大卫在这一时期一个狂热的雅各宾党党员,以至于当得知马拉身死的两小时内就赶到马拉的房间,并决定画下《马拉之死》。虽然说,大卫是革命艺术的最好展示者,但是,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我不认为,大卫是一个杰出的革命者,反而,大卫是一个伪善,虚伪的骗子(从他后来从一个坚定的雅各宾党人成为拿破仑的宫廷御用画师可以看出来)。画中的马拉是一个善良,诚实,无私爱国,拥有最崇高人格的美男子,整个马拉的身体,虽然冰冷,但是伤口清晰,醒目,就好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裹住马拉的裹尸布,更是一个时代伟人的偶像图腾。而实际上的马拉是一个屠夫,一个为了巩固政权丧心病狂,以杀人为乐虚伪资本家,大卫就成了政权的帮凶,以至于,当所有雅各宾党人沉浸在马拉死的时候,大卫以此为背景,展示了领袖马拉的圣人形象,以巩固雅各宾的国民议会权利。而大革命之后被拿破仑所打击,大革命在某种意义的失败,公民也渐渐不买账的时候,大卫不断努力的产生出“教化民众”的作品,却也于世无补,而他自己在罗伯斯庇尔倒台的时候也被捕入狱,不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所以,他的作品开始讨巧,很轻易的就讨巧(画年轻20岁的自己,宣扬停止杀戮)。靠着这张年轻的自画像,很快被释放的大卫开始卖命给拿破仑。

以至于当拿破仑加冕时,大卫卑躬屈膝的为拿破仑化妆,展示拿破仑最美好高大的形象,将一个五尺二寸的人画成一个高大的皇帝,更有之后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侖》(1801年)、《1804年10月5日軍隊在五月廣場向皇帝宣誓》(1810年)、《拿破侖在辦公室中的像》等完全为拿破仑歌功颂德的作品,没有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信念为艺术作品的灵魂,没有了像法国大革命初期的《赫拉斯兄弟的宣誓》的灵魂,但是他在艺术作品的表现上更加的细腻,作品更具有美感,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传世之作。

说到论文的主体《拿破仑一世皇帝的加冕礼》。这是画家对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礼仪式的忠实记录(这里的忠实用的非常嘲讽,大卫是一个伪革命者,他只是一个艺术家)。身着华丽服饰的拿破仑已戴上王冠,拿破仑加冕正把小王冠给皇后带上,教皇心绪不宁地默认了这一情景。整个画面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都按身份进行精神描绘,构图宏大,场面壮观,是达维德空前的巨幅制作。它充分发挥了画家的素描造型与色彩写生才能,不仅人物、服饰、环境的质感逼真,富丽堂皇,而且整体构思统一完整,在严谨性上达到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最高境界。

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达维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 拿破仑站起来给皇后加冕),又没有使教皇难堪。

在这幅画中也有一些对现实的加工:画中国王的母亲出席了拿破仑的加冕礼,端坐于画面中央的王座之上,而事实是拿破仑的母亲出于对儿子的愤怒并未在那天露面;同时接受加冕的王后约瑟芬和为自己加冕的拿破仑本人也在画家的妙笔下变得更为苗条和高挑了。

画面光线处理的技巧十分娴熟,在一百五十个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并恰到好处地照顾到某件首饰上镶嵌的宝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从某种角度来说,作者是现代摄影师的先驱,就像他们纪录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油画上展现出的奢华场景不禁令民众浮想连翩。

作者原本打算绘制拿破仑为自己加冕的场面,但惟恐因此被视为轻蔑教皇,于是换成为约瑟芬加冕。由于画面中的人物必须让人一眼就认出来,所以花费了许多事前准备工作。作者除了数量众多的素描习作之外,也制作了教堂的模型、在其中排列某个弟子做的人偶,并且请了两位助手。他请设计歌剧舞台的人安排人物的远近关系,并请他人绘制版画的素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