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龙薯28号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龙薯28号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龙薯28号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陈根辉;郭其茂;林子龙;黄艳霞【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龙薯28号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可提高龙薯28号的平均蔓长、单株分枝数及薯块干物率,能极显著提高鲜薯、薯干、淀粉产量;覆盖透明地膜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每667 m2鲜薯产量为2385.80 kg、薯干产量938.67 kg、淀粉产量662.08 kg、经济效益为2851.60元.【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地膜覆盖;龙薯28号;产量;透明膜;黑膜;黑白膜【作者】陈根辉;郭其茂;林子龙;黄艳霞【作者单位】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龙岩 364000;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龙岩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甘薯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1]。

龙薯28号(国品鉴甘薯2015004)是由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具有蒸煮食味优、薯形美观、商品薯率高、耐贮藏等优点[2]。

地膜覆盖种植模式在我国多种作物生产上已经普遍推广。

对甘薯地膜覆盖的种植模式、生理生化和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研究[3-7],但对龙岩市甘薯早季地膜覆盖种植模式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龙岩市早季甘薯龙薯28号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早季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龙薯28号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与材料试验设在龙岩市大池镇西洋村,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排灌良好,前作为水稻,冬季种紫云英作为绿肥。

试验甘薯品种为龙薯28号,由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种苗。

试验所用地膜厚度均为0.01 mm,其中透明膜和黑膜宽度为1 200 mm,黑白相间膜宽度为900 mm。

地膜覆盖栽培对夏薯‘龙薯24号’增产因素的探讨

地膜覆盖栽培对夏薯‘龙薯24号’增产因素的探讨
Sciences, 2013, 28 (4): 324— 329.
地 膜 覆盖 栽 培对 夏 薯
‘龙 薯
24 旱‘了

产 +曲
-■日
因素
的探

梁 金 平
(福 建 省 龙 岩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福 建 龙 岩 364000)
摘 要 :以 甘 薯 ‘龙 薯 24号 ’为 试 验 材 料 ,采 用 随 机 区 组 设 计 ,研 究 地 膜 覆 盖 栽 培 对 夏 薯 产 量 和 品 质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覆 膜 可显 著 提 高 夏 薯产 量 。 覆膜 栽 培 2年 平 均 鲜 薯 产 量 为 55.13 t·hm~ ,比 CK 增 产 22.9 ;覆 膜 栽 培 两 年 平 均 薯 干产 量 为 15.92 t·hm-。, 比 CK 增 产 20.0 ,差 异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覆 膜 栽 培 收获 期 甘 薯块 根 干
the plastic sheet—m ulching could prom oted the sw eet potato yield w ere believed to include: (a) the weight pre plant
of the tuberous roots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the T/R radio during early and mid growing stages was
中 图分 类 号 :S 316
文 献标 识 码 :A
Plastic Sheet—m ulching for Yield Im provem ent of Sum m er Sweet Potato,Longshu 2 4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农田表面铺设合适的塑料薄膜,以达到保温保湿、增温升温、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等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从而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围绕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

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农作物生长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适宜的土壤温度有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成熟。

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的日均温度,延长温度季节和提高温度日数,从而缩短农作物生长期,增强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使作物生育早熟、增产增收。

实验证明,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较空地显著增加,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湿润度,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蒸发量减少,保湿作用明显,可以减少作物对水分的蒸发损失,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

通过实验证明,地膜覆盖条件下农作物的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

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实验证明,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地膜覆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推广和应用。

希望有关部门和农民朋友能够重视地膜覆盖技术,大力推广和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注:此篇文章仅为虚构内容,仅供参考。

】。

数字化赋能甘薯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及高质量发展分析

数字化赋能甘薯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及高质量发展分析

近年来,招远市甘薯产业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战略和数字化应用赋能理念的推动下,甘薯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品种结构也得到了优化,更推进了优质、高效田间管理与种植技术应用。

本文结合招远市优良的自然条件,在数字化赋能下,对甘薯种植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助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供参考。

一、数字化赋能甘薯种植技术1、甘薯选种(1)通过大数据信息或平台科学选种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的丘陵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源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土壤主要为砂硼钙(酥石渣)土质,适合甘薯种植。

除了结合产地环境、土壤墒情等客观因素,还要结合商品薯市场前景、价格、交易方式、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风险评估、视域范围内播种面积比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确定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逆性强、薯型好、芽眼少的品种。

(2)脱毒薯种甘薯又名红薯,多无性繁殖,招远市甘薯产量高,口感好,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

但由于甘薯受病毒侵害、栽培技术和自身生长特性的影响,一些地区产量不高。

因此,通过推广脱毒甘薯栽培,使用脱毒苗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这是当前最有效的增产措施。

可选用健壮无病虫,大小适中的脱毒种薯,常见品种有:烟薯25、西瓜红、遗字138、薯26、龙薯9、紫罗兰、苏薯8、红香蕉等,因当地土质与气候关系,适合高产栽培。

因此,在选种时,薯种应具有萌芽性好、出苗快、薯苗健壮、生长势强、高抗性优势。

2、甘薯精准播种-机械点播(1)智能一体化播种-GL660甘薯播种机将“无人驾驶”智能终端传感器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方向盘上的电机上,通过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控制设备的行进路线,一次性完成起垄、播种、施肥、铺设滴灌带、覆膜工序。

工作效率:4-8亩/小时(80-100亩/天);行数:6行;行距:75-90cm;播深:10-15cm;株距范围:25-30cm;播种深度:10-15cm;空株率:≤1.7%。

几种抗旱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几种抗旱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第9期几种抗旱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赵庆云a ,杨秀莲b ,杨燕c ,谢世清c(云南农业大学,a.植物保护学院;b.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c.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明650201)摘要:通过进行甘薯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增施肥料等抗旱栽培,对甘薯地上部性状、地下部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甘薯地膜覆盖、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具有很好的抗旱、增产效果;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甘薯产量,但抗旱效果不明显。

生产上可采用地膜覆盖、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来增强甘薯的抗旱保水能力,从而提高甘薯产量。

关键词:甘薯;抗旱栽培;生长发育;产量中图分类号:S531.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9-2001-02Effects of Cultivation Measures of Drought Resistance on the Growth andYield of Sweet PotatoZHAO Qing-yun a ,YANG Xiu-lian b ,YANG Yan c ,XIE Shi-qing c(a.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b.College of Basic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Abstract :Through drought-relief measures of the plastic film mulching,straw mulching,increasing fertiliz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ot traits,root traits and yield of sweet potato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straw mulching had good drought resistance and high anic fertilizer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sweet potato,but the effect of drought propagation was not obvious.The model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straw mulching ofsweet potato can be used to improv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water retention ability to improve the yield.Key words :sweet potato;drought resistant cultivation;growth and development;yield第53卷第9期2014年5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53No.9May.,2014收稿日期:2013-12-1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40B00);云南省现代种业发展专项作者简介:赵庆云(1969-),男,云南嵩明人,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薯类作物栽培生理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电话)132********(电子信箱)ynauzqy@;通讯作者,谢世清(1963-),教授,主要从事薯类作物栽培生理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电子信箱)notexie@。

高淀粉甘薯品种绵南薯10号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高淀粉甘薯品种绵南薯10号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为 了探 索甘 薯 高产 栽 培 技 术 , 以不覆
分解 , 加速 了营养物 质 的积 累 和转化 , 有利 于甘 薯对
土壤水 肥 的吸 收 - , 。
膜 作为 对照 , 调查 和分析 了可降 解膜 、 不降解 膜和 黑
膜 对甘 薯地 上部 生 长发 育、 地 下 部 产 量形 成 以及 干
作者简介 : 丁凡, 农 艺师, 主要从事甘薯育种与栽培技术研 究 余金龙 为通信作者 , 研究 员, 主要 从事甘 薯育种与栽培技
术研 究
供试材料为我院与南充市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
联合 选 育 的 淀 粉 型 品 种 绵 南 薯 1 0号 。 该 品 种 于 2 0 1 3年通 过 四川省 甘薯新 品种 审定 。
基金项 目: 国家甘 薯产 业技术体 系综合试验站专项资金 资助 ( C A R S 一 1 1 - C 一 2 2 ) ; 四 川省 “ 十 二 五 ”农 作 物 育 种 攻 关 项 目 ( 2 0 1 1 N Z 0 0 9 8 — 4 )
在甘 薯 栽 培上 , 前 人 对 黑膜 和 降解 膜 研 究 的较 多 , 但 是对 不 降解 膜研 究 的较少 , 本研 究 通过 对
率的影 响 。结果表 明 , 覆 膜 能使 甘 薯地 上 部 充 分 形
成, 延缓 甘薯 生 长点 过 早 的 向地 下部 转 移 ; 覆膜后 , 甘 薯单 株 结薯 数增 加 了 1 . 0~1 . 8个 , 鲜 薯 增 产 9 . 5 2 % ~l 3 . 1 9 %, 覆 盖 不 降 解膜 比对 照 显 著增 产 , 覆 盖 不 降 解膜 和 黑膜 比对 照极 显 著 增产 , 3种 覆 膜 处理 间鲜薯 差异 不显 著 。其 中以覆盖 不 降解膜产 量

板栗红薯济薯26黑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板栗红薯,济薯26,济薯26地膜覆盖,板栗红薯高产栽培,板栗香味地瓜,薯形纺锤形

板栗红薯济薯26黑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板栗红薯,济薯26,济薯26地膜覆盖,板栗红薯高产栽培,板栗香味地瓜,薯形纺锤形

板栗红薯济薯26黑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板栗红薯,济薯26,济薯26地膜覆盖,板栗红薯高产栽培,板栗香味地瓜,薯形纺锤形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XX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板栗香地瓜济薯26该品种结薯集中整齐,薯块光滑漂亮,商品性好。

可溶性糖含量高,食味优板栗香味,耐贮性好,适合优质鲜食甘薯产业化开发。

薯形纺锤,红皮黄肉,肉色均匀,萌芽性较好。

中蔓,分枝数10个左右,茎蔓较细,叶片心形,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年叶绿色,叶脉紫色,茎蔓绿色带紫斑;抗蔓割病,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感黑斑病。

适宜在北方薯区的丘陵或平原旱地推广种植。

板栗红薯济薯26黑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济薯26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王庆美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选育的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高抗根腐病、蔓割病、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适应性广等特点。

该品种品质好、皮红肉黄,收获即食风味佳,浓郁的板栗香味,适合烘烤和蒸煮。

薯形纺锤形,结薯整齐集中,商品率高达95%,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XX年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试种,单产达2765.3千克,销售价格同比红香蕉高0.2元/千克,每亩收益2800多元。

XX年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试验示范面积,并开展济薯26黑色地膜覆盖高产栽培试验,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育壮苗为培育壮苗,在鲁南以及鲁西南一带多采取阳畦育苗方式,阳畦造价低易管理。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三年以上未种植过甘薯或其他薯芋类作物的地块建造阳畦。

阳畦东西向,后墙高50 ~ 80厘米,阳畦宽4 ~ 5米为宜,长度依据种植面积而定,一般年份每亩甘薯需要1米2苗床,苗床土厚度不低于20厘米,由耕层土壤加入腐熟有机肥或木质素菌肥混合而成,每平方米苗床需腐熟有机肥50克或木质素菌肥100 ~ 150克,掺均拌匀即可。

种薯消毒,排种前严格筛选种薯,选择具有济薯26品种特征,无病斑、无冻害、无伤口,非茎线虫为害的地块收获的甘薯作为种薯,育苗前采用8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 ~ 600倍液与1.8%阿维菌素乳油1500 ~ 2000倍液浸种10分钟,晾干后再排种,每平方米苗床排种20 ~25千克。

优质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酸 二氢 铵及 缩 节胺 , 进叶 片 养分 向下 运输 , 促 对抑 制 茎叶 疯
长 和 薯块膨 大 有一 定 的作 用 , 时还可 采取 提蔓 、 心和 化 同 摘
学 防治 等措施 控 制茎叶 疯长 。
种薯床 可用 多菌灵 喷雾消 毒 , 随即在 种 薯上盖 7 8 m河砂 , ~ c 砂 上喷 足 水 , 用 塑 料 布覆 盖 苗床 。 严格 控 制 温度 , 前 并 要 苗
中高 含量 的膳 食纤 维 有促 进 胃肠 蠕 动 、 防便 秘 和 结肠 直 预 肠 癌 的作 用 。 同时甘 薯 以其 高产 、 耐瘠 薄及 多 用途性 而 日益 受 到人们 的喜 爱 。 目前 , 薯 市场 需求 旺盛 , 甘 售价 较高 , 种植
时早 栽 。 当地 温度 条件 适宜 的情 况 下适 期 早栽 , 延长 甘 在 可 薯 的大 田生长 期 。 具有 明 显 的增 产 效 果[ 这 样 更 能有 效 利 4 1 。 用早 春低 温时 的盖 膜效 应 , 而 有效 防止 早春 低温 。 般在 从 一源自营 养 基 础 [ 3 1 。
3 适 时移栽
根 据 当地 的 自然 气 候 条件 , 覆 盖 田的甘 薯要 做 到 适 对
薯 当作 驻 颜 美容 食 品 。 红薯 生 食 脆甜 , 代替 水 果 ; 可 熟食 甘 软 , 在 嘴 里 , 在 心 头 。 既可 作 主食 , 吃 甜 它 又可 当蔬 菜 。 、 蒸 煮、 、 , 煎 炸 吃法 众 多 , 一经 巧手 烹 饪 , 能成 为席 上佳 肴 。 红薯
可 使 头茬 苗 一次 出苗 率达 到 8 %左 右 , 0 同时 还可 使 出 苗 率
4 田间管理
经 济效 益十分 显著 , 具有 广阔的 发展 前景 。0 1 笔者 通过 21 年 地 膜 覆 盖 栽培 甘 薯 , 得 了平 均 1 4k/ 的高 产 水 平 , 取 . g株 7 现 将 优 质甘 薯地膜 覆盖 高产 栽培技 术介 绍如 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吉轩,毛堂芬,李云
*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以不覆膜为对照,利用黑膜和白膜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黑膜和白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等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

覆膜栽培不用喷洒除草剂,省工,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膜;生理特性;产量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20-02
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nycytx-16-C-1);贵州省科技厅计划项目
“贵州薯类育种及产业化研发平台建设”(黔科合院所创能[
2010]4006);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克服甘薯品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黔农科合(创新基
金)号]
”。

作者简介宋吉轩(1978-),男,土家族,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
向:甘薯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2-06-25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
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

甘薯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在23万hm 2
以上
[1]。

主要分布
在贵州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区。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各类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甘薯具有保持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提高地温、增加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优点,因此,覆膜栽培已广泛应用。

为探索更为有效的覆盖栽培技术,笔者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中性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进行了白膜、黑膜和不覆膜栽培对甘薯的影响研究,探讨适宜甘薯栽培的覆膜方式,以指导生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甘薯为食用型甘薯7-19-5,从重庆甘薯研究中心引进。

1.2
试验设计设覆盖白膜、黑膜和不覆膜3个处理,
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其中1个重复用于甘薯生长动态调查,其余3个重复进行产量和品质统计分析。

单垄单行种植,小区4.8m ˑ5.5m ,行距0.8m ,株距0.22m ,
6行/小区,每行25株,每小区150株,折算为56818株/hm 2。

覆膜处理
进行覆膜后扦插甘薯苗。

1.3试验方法自甘薯苗栽插后30d 开始,每隔10d 每处理选取5株,
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
[2]
记载。

干率参考吕长文
[3]
的测定方法进行。

对地上地
下部叶片、叶柄、茎及块根四部分分别称量鲜重,然后分别称取这四部分100g 鲜重,在烘箱下105ħ杀青15min ,然后80ħ烘干至恒重。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生育时期鲜重及干率的变化
2.1.1
茎蔓。

3种处理方式的茎蔓鲜重变化规律和叶片、叶
柄相似,在整个生育期间茎蔓鲜重最高的为黑膜处理(9月2日),为87.2g (图1);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9.8g 。

2.1.2
块根。

从图2看出,在整个生育期间,白膜和黑膜的
块根鲜重均比对照高,其中采用白膜覆盖(10月16日)

图1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茎蔓的鲜重变化
图2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的鲜重变化
高,为596.4g ;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37.5g。

图3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干率的变化
2.1.3块根、茎蔓干率。

从图3可看出,覆盖白膜的块根干
率一直在增加,
到10月16日达到最高,随后降低;黑膜和对照的变化趋势一直,均在9月2日达到最大。

黑膜在9月2日达到最高,为38.2%;最低的为空白(7月8日),为25.3%。

责任编辑冯卫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8):920-921
从图4看出,黑膜和白膜的茎蔓干率从开始均为下降趋势,对照为上升趋势。

对照在7月30日达到最大,而黑膜和白膜在10月16日达到最大,其中白膜为21.8%,为3种处理中最大。

图4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茎蔓干率的变化
2.2T/R比值、日鲜重增长速率及叶面积指数从表5看出,T/R比值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最后变化不大,最大的是黑膜(7月8日),为1.87;最小的是对照(10月5日),为0.31。

日鲜重增长速率黑膜前期均比其他2种处理方式快,在9月16日、10月16日出现负增长;白膜前期变化不大,到10月5日、10月27日出现负增长;对照前期一直增长,到9月2日、10月16日出现负增长。

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不太明显,空白在7月8日达到最大,为8。

图5不同处理不同时期T/R比值、日鲜重增长速率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3小结
覆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理想、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的优点。

覆膜模式不用喷施除草剂,为生产绿色食品带来保障,又达到省工的目的。

因此,覆盖地膜将成为一种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盛家廉,邬景禹.中国甘薯品种志[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6.[3]吕长文,唐道彬,罗小敏,等.甘薯干物质测定方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3):307-308.
[4]张立明,姜成选,张学芝,等.春薯覆膜栽培的增产因素与技术[J].中国甘薯,1994(7):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15-119.
(上接第919页)
2.4苗期管理甜豌豆在幼苗期由于空地多,容易发生草荒,因此除草要除早、除小、切勿伤苗。

整个生育期需中耕除草2 3次,在越冬前将锄松的土壤培壅在根旁,以防冻害。

苗高5 6cm时,田间用腐熟水粪促黄补瘦,越冬期用腐熟水粪15000 22500kg/hm2加尿素75kg/hm2在距甜豌豆根部10cm左右处打塘穴施,后盖土。

2.5搭架引蔓当幼苗茎蔓长到30cm左右,要及时用竹竿进行搭架,架成“人”字形,竹竿插到豌豆行的外侧,每50 cm插1根,竹竿长1.8 2.0m,与竹竿行向平行拉线绳或用竹竿绑付在架上起托蔓作用。

用固定在横架上的绳子或稻草下垂引蔓栽培,使甜豌豆的蔓沿绳向上攀缘生长,并定期进行绑蔓牵引,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向上拉绳托蔓,保证甜豌豆的茎蔓在竹架内向上生长。

2.6肥水管理甜豌豆结荚期较长,一般在25d以上,并且是一边生长一边结荚,因此为保证让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匀发展,初花期追施45%复合肥300kg/hm2,采收开始后每隔1周用惠满丰或0.2%磷酸二氢钾及硼、锰、钼等微量元素根外追肥。

干旱时,要注意从沟内灌跑马水,否则会影响嫩荚的荚形和产量。

2.7病虫害防治甜豌豆的病虫防治都是在采收前,采收开始一般不进行病虫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潜叶蝇等,蚜虫用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潜叶蝇要力争将其成虫消灭在产卵前,一般于成虫始盛期若发现寄主叶有细小隧道时为第1次用药适期,每隔7 10d喷1次,连续2 3次。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白粉病用70%的甲基托希津1500 2000倍液,30%特富灵2000 3000倍液防治;锈病用15%粉锈宁1500 2000倍液防治。

防治时最好是组织专业队伍统一防治,统一供药。

2.8及时采收甜豌豆在荚果成形后开始采收,采收标准为厚度一般在0.85 1.20cm,长度5 8.5cm,甜豌豆开花后15 20d即可采收,要求豆荚无畸形、无虫孔、无病斑。

采收后用布袋或塑料桶盛装,用有孔的塑料框装运,当天采收的甜豌豆当天进行冷冻或保鲜处理。

参考文献
[1]常庆涛,王全友,余生,等.出口创汇甜豌豆奇珍76的标准化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4,12(6):44-45.
[2]谢吉先,季益芳,刘军民,等.花生大面积高产的十项技术措施[J].花生科技,2000(3):23-24.
[3]谢吉先,吴学文,管军健,等.无公害泰兴花生果栽培环境及配套技术[J].花生学报2003(S):449-452.
[4]崔再兴,李玲.豌豆的特征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J].杂粮作物,2010,30(2):154-155.
[5]赵秋,李连波.豌豆高产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10,30(3):236-237.
129
29卷8期宋吉轩等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