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族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地风格特征

合集下载

非遗传承之安徽花鼓灯音乐文化价值的探索

非遗传承之安徽花鼓灯音乐文化价值的探索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06-19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 弘扬传统文化ꎬ探寻非遗魅力 颍上花鼓灯的音乐文化价值研究(2022AH052562)ꎮ作者简介:张畅(1987-)ꎬ女ꎬ汉族ꎬ安徽阜阳人ꎬ讲师ꎬ硕士ꎬ研究方为音乐表演ꎮ非遗传承之安徽花鼓灯音乐文化价值的探索张㊀畅(阜阳职业技术学院ꎬ安徽阜阳236000)[摘㊀要]㊀花鼓灯艺术是安徽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ꎬ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ꎬ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ꎮ而花鼓灯音乐是花鼓灯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其颇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和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赢得了广泛赞誉ꎮ该文以安徽颍上花鼓灯为例ꎬ分析其音乐特征和文化价值ꎬ探讨花鼓灯音乐未来发展愿景与实现路径ꎬ旨在促进安徽花鼓灯艺术发展ꎬ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道靓丽风景ꎮ[关键词]㊀安徽ꎻ花鼓灯音乐ꎻ文化价值ꎻ非遗传承中图分类号:J618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209-04ExplorationoftheCulturalValueofAnhuiFlowerDrumLanternMusicintheInheritance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ZhangChang(Fu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ꎬFuyang236000ꎬAnhuiꎬChina)Abstract:TheartofflowerdrumlanternsisanimportantrepresentativeofAnhuifolkcultureandapreciousheritageoftraditionalChi ̄nesecultureꎬwithhighculturalandartisticvalue.Andflowerdrumlanternmusicisanimportantcomponentofflowerdrumlanternartperformanceꎬanditscharmingperformancestyleanduniqueperformanceformhavewonwidespreadpraise.ThisarticletakesAnhuiYingshangFlowerDrumLanternasanexampletoanalyzeitsmusicalcharacteristicsandculturalvalueꎬexplorethefuturedevelopmentvisionandimplementationpathofFlowerDrumLanternmusicꎬaiming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AnhuiFlowerDrumLanternartandmakeitabeautifulsceneryinChineseculture.Keywords:Anhuiꎻflowerdrumlanternmusicꎻculturalvaluesꎻinheritance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0㊀引言2014年ꎬ安徽花鼓灯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ꎬ安徽花鼓灯艺术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传承ꎬ同时也为世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优秀民间艺术提供了更好机会ꎮ安徽花鼓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赢得了广泛赞誉ꎮ在众多传统民间音乐中ꎬ颍上花鼓灯音乐独树一帜ꎬ其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ꎬ传承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和风格ꎬ是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ꎮ但是ꎬ由于受新兴文化和外来文化等众多因素影响ꎬ许多人对于花鼓灯的兴趣和了解程度相对较低ꎬ导致颍上花鼓灯音乐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很大挑战ꎮ因此ꎬ加强对花鼓灯音乐文化价值的探索意义重大ꎮ1㊀安徽花鼓灯艺术及其音乐1.1㊀花鼓灯艺术花鼓灯是安徽民间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ꎬ起源于明代ꎬ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ꎬ它是一种集民俗㊁戏剧㊁舞蹈㊁音乐和手工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ꎬ代表了安徽地方文化的精华[1]ꎮ花鼓灯的主要演员分为花鼓和灯彩两部分ꎬ花鼓是舞蹈演员ꎬ扮演各种角色ꎬ而灯彩则是负责灯彩表演的人ꎮ花鼓灯舞蹈动作矫健有力ꎬ表情丰富多彩ꎬ灯彩则运用各种灯光ꎬ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各种文化形象和历史故事ꎮ安徽花鼓灯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ꎬ而且也具有舞台效果好㊁观赏性强的特点ꎬ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ꎮ因此ꎬ安徽花鼓灯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ꎬ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种珍品ꎮ1.2㊀花鼓灯音乐花鼓灯音乐是花鼓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是花鼓灯表演的伴奏音乐ꎮ花鼓灯的音乐包括器乐和人声ꎬ通常由锣㊁鼓㊁板㊁钹和竹笛等乐器组成ꎮ音乐旋律优美㊁悠扬ꎬ节奏明快㊁跳跃ꎬ能够很好地配合舞蹈和灯彩的表演ꎬ营造出热闹欢快的氛围ꎬ增加观众的欣赏体验ꎮ花鼓灯音乐有很强的地方特色ꎬ一般来说ꎬ每90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个地方的花鼓灯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ꎮ颍上花鼓鼓声清脆㊁节奏明快㊁变化多端和情感丰富ꎬ而且还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欢快的节奏ꎻ怀远花鼓音乐特点是旋律优美动听ꎬ节奏鲜明ꎬ音乐性强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ꎻ安徽其他地方的花鼓音乐也有其各自特点ꎬ比如ꎬ六安花鼓节奏舒缓稳定㊁合肥花鼓旋律优美而深情[2]ꎮ总之ꎬ花鼓灯音乐与舞蹈㊁灯彩相互配合ꎬ共同演绎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式ꎬ成为了安徽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ꎮ2㊀安徽花鼓灯音乐文化价值分析2.1㊀颍上花鼓灯音乐的主要特征(1)以打击乐器为主ꎮ颍上花鼓灯的音乐主要是由鼓㊁锣和钹等打击乐器组成ꎬ这些乐器的音响效果和节奏感非常强ꎬ能够很好地配合舞台表演ꎬ增强演出的气氛和效果ꎮ(2)音乐旋律简单㊁明快ꎮ花鼓灯音乐旋律通常简单明快ꎬ旋律上的变化不是很多ꎬ但是节奏感很强ꎬ很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和喜爱ꎮ(3)音乐和表演紧密配合ꎮ音乐旋律和节奏都是为表演服务ꎬ颍上花鼓灯的音乐和表演密不可分ꎬ能够很好地配合表演形式和内容ꎬ使得演出整体效果良好ꎮ(4)音乐气氛营造强烈ꎮ花鼓灯音乐是颍上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ꎬ通常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庆典中演奏ꎬ比如ꎬ中秋节㊁春节㊁元宵节和婚礼等[3]ꎮ其音乐往往通过加强节奏或者使用不同的乐器组合来更好地表达出节目的气氛和意义ꎬ能很好地引导观众情绪ꎬ使整个演出更加生动㊁有趣ꎮ2.2㊀颍上花鼓灯音乐的文化价值2.2.1㊀传承民间音乐文化颍上花鼓灯音乐历史悠久ꎬ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ꎬ是颍上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花鼓灯表演者身着华丽的戏服ꎬ手持花鼓ꎬ配合着灯笼的照耀ꎬ演绎出一幅幅生动的故事情节ꎮ音乐方面ꎬ则以二胡㊁笛子和锣鼓等传统乐器为主ꎬ节奏优美ꎬ旋律悠扬[4]ꎮ颍上花鼓灯音乐不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ꎬ更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ꎮ比如ꎬ«拜年»中表演者在灯笼和花鼓伴奏下祝福观众新年快乐ꎻ«龙凤呈祥»通过花鼓灯艺术形式展现出中国传统的龙凤文化ꎬ表达幸福安康ꎮ2.2.2㊀反映社会历史文化第一ꎬ颍上花鼓灯音乐旋律优美㊁流畅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ꎬ展现了当地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ꎮ第二ꎬ花鼓灯音乐中的乐曲内容主题多样ꎬ既有神话传说㊁民间故事和历史朝代等古老的文化元素ꎬ也有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容ꎮ第三ꎬ颍上花鼓灯音乐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ꎮ比如ꎬ其音乐中常出现 淳朴敦厚㊁勤劳勇敢㊁团结友爱㊁尊重自然 的主题ꎬ反映了当地人民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ꎮ因此ꎬ通过对颍上花鼓灯音乐的研究和欣赏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颍上地区的社会历史㊁文化背景和民间艺术传统ꎬ同时也能够感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ꎮ2.2.3㊀富有地方特色文化首先ꎬ颍上花鼓灯音乐的乐器和演出形式都具有地方特色ꎮ花鼓灯乐队的花鼓㊁板㊁锣㊁钹和笛子等主要乐器都是手工制作ꎬ体现了地方特色和传统工艺特点ꎮ同时ꎬ演出形式兼具唱㊁念㊁说㊁打㊁吹和拉等形式ꎬ表现出当地人民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ꎮ其次ꎬ颍上花鼓灯音乐题材和内容反映了当地特色ꎮ花鼓灯曲目多达200余首ꎬ每首曲目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ꎬ展现出当地人民对祖先文化的传承和对生活的热爱[5]ꎮ最后ꎬ颍上花鼓灯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ꎮ比如ꎬ其音乐中常出现的地方戏曲唱腔ꎬ再比如ꎬ宣传当地习俗的 三朝五鼓 和表现农村生活的 放羊调 ꎬ都反映了颍上县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ꎮ此外ꎬ颍上花鼓灯的音乐在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歌曲创作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ꎬ详细情况(表1)ꎮ表1㊀不同历史时期颍上花鼓灯音乐歌曲主要代表作历史时期歌曲名称主题思想明朝«金蛇狂舞»㊁«翻山越岭»展现社会流行文化ꎬ体现宗教㊁武术元素清朝«八义图»㊁«草船借箭»注重表达情感ꎬ体现智慧㊁勇气与团结精神民国«孟姜女»㊁«哭牛村»侧重社会变革ꎬ体现忠贞不渝㊁家国情怀新中国«黄河船夫曲»㊁«夜深沉»现实主义与生活写照ꎬ体现劳动文化㊁崇拜自然2.2.4㊀展现艺术审美价值花鼓灯是我国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ꎬ其音乐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ꎬ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ꎮ花鼓灯音乐以节奏为主ꎬ旋律与节奏相融合ꎬ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与动感ꎬ使人身临其境ꎮ花鼓灯音乐与唱腔紧密结合ꎬ音乐节奏和腔调的抑扬顿挫㊁高低起伏相适应ꎬ使观众更易于理解表演内容ꎬ同时又给人以美感享受[6]ꎮ花鼓灯音乐不仅包括012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ꎬ还融合了少数民族音乐㊁外来文化音乐等多元元素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点ꎮ花鼓灯音乐深受人文情感的影响ꎬ通过音乐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受ꎬ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思考ꎮ由此可见ꎬ颍上花鼓灯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ꎬ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演进ꎮ3㊀花鼓灯音乐的发展愿景与实现路径安徽颍上花鼓灯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ꎮ未来应致力于推动颍上花鼓灯音乐的创新与发展ꎬ让更多人了解㊁喜爱㊁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ꎮ3.1㊀加强文化教育ꎬ提高文化自觉加强文化教育ꎬ培养青年人的文化自觉ꎬ使其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ꎬ尊重传统文化ꎬ加强对花鼓灯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ꎮ通过开展文化活动㊁举办文化讲座和制作文化宣传片等形式ꎬ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颍上花鼓灯音乐的历史和内涵ꎬ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ꎮ同时要加大花鼓灯音乐的传承和推广ꎬ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花鼓灯音乐作品ꎬ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和关注ꎬ鼓励各种形式的演出和表演ꎬ激发大众对花鼓灯音乐的兴趣和热爱ꎬ增强文化自信心[7]ꎮ增加花鼓灯音乐的宣传力度ꎬ向社会推介花鼓灯音乐的历史㊁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ꎮ3.2㊀继承创新ꎬ保护传统文化推动花鼓灯音乐发展ꎬ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纯洁性和原汁原味性ꎬ让后人了解到传统花鼓灯音乐的原貌ꎮ同时ꎬ也要注重创新ꎬ让颍上花鼓灯音乐更加符合现代文化和审美需求ꎮ在保留传统花鼓灯音乐的同时ꎬ可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ꎬ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外国朋友了解和认识花鼓灯音乐ꎮ创新花鼓灯音乐的表现形式ꎬ在传统花鼓灯音乐中注入现代元素ꎬ让花鼓灯音乐更贴近现代社会ꎮ比如ꎬ可将花鼓灯音乐融入到舞台剧㊁电影和动画等艺术形式中ꎬ使其更具现代感[8]ꎮ另外ꎬ加强花鼓灯音乐的保护和管理ꎬ通过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规定ꎬ提高社会对花鼓灯音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ꎬ确保花鼓灯音乐得到保护ꎬ不受破坏和侵犯ꎮ3.3㊀注重人才培养ꎬ推进非遗传承首先ꎬ注重颍上花鼓灯音乐人才的培养ꎬ让更多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传承和发扬花鼓灯这一非遗传统文化ꎮ其次ꎬ构建花鼓灯音乐的培训机构和文化交流平台ꎬ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花鼓灯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来ꎮ最后ꎬ建立优秀的师承传承机制ꎬ让传统花鼓灯音乐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扬[9]ꎮ通过举办培训班㊁组织比赛等形式ꎬ为更多有志于传承和发展颍上花鼓灯音乐的人提供学习机会ꎬ进而促进非遗传承ꎮ3.4㊀推动产业发展ꎬ促进经济增长当下花鼓灯发展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市场营销手段ꎬ扩大颍上花鼓灯音乐的影响力ꎬ开拓文化旅游市场ꎬ使其形成旅游品牌效应ꎬ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ꎬ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增长点[10]ꎮ同时ꎬ由于颍上花鼓灯的制作和表演ꎬ涉及到服装㊁音乐㊁灯光和舞蹈等多个行业ꎬ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ꎮ因此ꎬ通过发展颍上花鼓灯音乐文化等系列产业ꎬ进一步推动花鼓灯产业发展ꎬ促进当地经济增长ꎮ4㊀结语安徽花鼓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ꎬ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ꎬ更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价值ꎮ颍上花鼓灯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ꎬ对于丰富我国文化㊁传承民间文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ꎮ未来ꎬ安徽颍上花鼓灯音乐的发展需要加强文化教育㊁保护传统文化㊁注重人才培养和推动产业发展等ꎮ通过各种措施的协同推进ꎬ使颍上花鼓灯音乐更好地为国家文化事业和地方文化经济做出贡献ꎮ参考文献[1]刘哲轩.新媒体技术下的 非遗 传统舞蹈的发展 以安徽花鼓灯为例[J].戏剧之家ꎬ2023(8):114-116. [2]孙超.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分析[J].当代音乐ꎬ2021(4):72-74.[3]马维纳.安徽花鼓灯民间音乐艺术形态研究 以钢琴曲«花鼓»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ꎬ2021ꎬ40(3):112-115. [4]欧槐顺.浅析安徽花鼓灯艺术中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黄河之声ꎬ2021(14):118-119.[5]贺倩.浅析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ꎬ2022(10):26-27. [6]李玉煜. 非遗 语境下安徽花鼓灯人才现状分析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ꎬ2020ꎬ36(6):75-77. [7]陈菁.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保护途径[J].艺术百家ꎬ2021ꎬ27(6):201-203.[8]吴尚.非遗视角下安徽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ꎬ2021(1):57-59.[9]王贝贝.浅谈安徽花鼓灯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及面临的几个问题[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ꎬ2021.[10]张成香.颍上花鼓灯的调查与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ꎬ2020.112。

论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徽花鼓灯

论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徽花鼓灯

论兼融南北风韵的安徽花鼓灯王媛媛(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摘要: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

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

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关键词:花鼓灯;风格特点;体态律动特征;伴奏特色;表演形式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27(2009)03-0095-02 花鼓灯是我国汉民族特有的民间文艺样式,它主要流传于安徽省淮河两岸。

因为它来自社会阶级的底层,历来不受主流文化的重视,过去虽然曾经在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但很少有专人去记录它,研究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民间艺术的花鼓灯,在当代越来越体现出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人们开始关注它、重视它,并从各个角度来研究它。

在花鼓灯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期,即解放前的花鼓灯与解放后的花鼓灯。

这两种花鼓灯虽然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

我们今天看到的花鼓灯是解放后的花鼓灯,基本上是从舞蹈的角度来说的。

指的是解放后一些专业人员对解放前的花鼓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花鼓灯。

准确的说应该叫花鼓灯舞蹈艺术。

花鼓灯表演中所塑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农村男女青年粗犷而秀丽的形象。

粗,说它的表演手法是粗线条的大笔勾勒,而不是工笔的细致描绘。

犷,是说它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毫无竭绊约束,任真情自然流露出来,而达到朴实无华的艺术效果。

花鼓灯的表演是以男女双人的对歌、对舞为主,内容主要是表现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因而充满了青春活力。

然而既是爱情生活,会带有委婉柔媚的色彩。

所以在粗犷的表演中又有温情细致的处理,从中看到秀丽和含蓄。

一、花鼓灯的风格特点(一)楚舞吴风遗韵花鼓灯的风格韵味,是在安徽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源于河南桐柏山区的淮河横贯于安徽的北部,其干流正好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界线。

论安徽花鼓灯的舞蹈表演艺术特征

论安徽花鼓灯的舞蹈表演艺术特征

论安徽花鼓灯的舞蹈表演艺术特征作者:张淳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6期摘要:安徽花鼓灯融合歌、舞、乐表演于一身,是淮河两岸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基于此,有必要对其艺术特征做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以此来促进其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依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安徽花鼓灯在舞蹈、锣鼓、灯歌和道具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做出了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阐释。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舞蹈;艺术特征花鼓灯是以安徽省为中心在淮河流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东方芭蕾”的美誉,更在2006年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鼓灯在表演过程中融合了歌、舞、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我国汉族民间舞蹈艺术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民间艺术,花鼓灯充满着高度的生命力,其以欢快的舞蹈、奔放的锣鼓、热烈的灯歌和有趣的道具为主要表现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一、安徽花鼓灯舞蹈介绍花鼓灯艺术有着自然、淳朴、洒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当地群众中有着很高的欢迎度,特别是其舞蹈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表演舞蹈的玩灯人以民间艺人为主,他们在完成劳作之后常常约上几个好友,在田间地头靠锣鼓演奏来娱乐身心,逐渐发展成有了班子的锣鼓团队,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花鼓灯表演体系。

通常一个花鼓灯表演班子由“鼓架子”(男花鼓灯演员)、“兰花”(女花鼓灯演员)、锣鼓团队和伞把子组成,其舞蹈动作均来源于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

安徽花鼓灯现分为怀远、凤台、颍上三大流派,从艺术角度上来看,这三个流派分别存在以下特征:1.怀远县花鼓灯舞蹈强调技巧性表演,注重动作变化,舞蹈表现形态洒脱舒展、轻盈矫健、样式繁多;2.凤台县花鼓灯舞蹈强调舞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情节叙述,注重道具运用,尤其善于利用舞蹈在角色间通过传情达意的方式来交流情感;3.颍上县花鼓灯舞蹈强调舞蹈节奏,其动作姿态严谨、形式固定、表现的有力而质朴,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十分到位。

二、安徽花鼓灯舞蹈艺术特征分析(一)安徽花鼓灯舞蹈动作的艺术特征舞蹈在花鼓灯表演中有着重要地位,按其独立性和组合性其可以分为个人单项动作、两人配合动作和多人配合动作等。

舞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初探——以安徽花鼓灯素材课为例

舞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初探——以安徽花鼓灯素材课为例

舞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初探——以安徽花鼓灯素材课为例引言:舞蹈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对于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舞蹈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素材课在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批判思维和创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安徽花鼓灯素材课为例,通过对该课程的初步探索,探讨舞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价值和实施方法。

一、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点安徽花鼓灯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于世。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于将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既注重舞蹈动作的表达,又借助灯光、音乐等元素进行全方位的艺术呈现。

二、安徽花鼓灯素材课的教学内容安徽花鼓灯素材课旨在通过学习安徽花鼓灯的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故事情节等元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安徽花鼓灯的历史和传承、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学习、音乐节奏的感受和运用、戏曲故事情节的解读以及创作实践等方面。

三、安徽花鼓灯素材课的教学目标安徽花鼓灯素材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安徽花鼓灯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的准确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故事情节的解读和再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四、安徽花鼓灯素材课的教学方法安徽花鼓灯素材课的教学方法应以"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为原则。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艺术赏析、实践探究、创作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开展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安徽花鼓灯的表演视频、研读相关文献以及参观实地演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安徽花鼓灯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模仿、学习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感受其中的艺术内涵和表达方式。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对安徽花鼓灯的元素和风格进行重新组合和创新,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

五、安徽花鼓灯素材课的实施效果通过对安徽花鼓灯素材课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舞蹈创作能力。

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

安徽花鼓灯优质基因的传承与保护
安徽花鼓灯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和展览,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国际间的花鼓灯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安徽花鼓灯在国际艺术节和赛事中屡获殊荣,提高了国际知名度。 通过国际交流,安徽花鼓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影响力与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演出市场萎缩: 传统演出市场 的萎缩,影响 花鼓灯的传承
和保护。
保护措施不足: 当前保护措施 不够完善,难 以满足花鼓灯 传承和发展的
需求。
04
安徽花鼓灯的保护措施
章节副标题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花鼓灯传承提供支持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花鼓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花鼓灯的保护,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对花鼓灯传承人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鼓励其开展传承活动
间舞蹈。
发展历程:安徽 花鼓灯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有着不 同的表现形式和 风格特点,不断 吸收各种艺术元 素,逐渐完善和
发展。
传承方式:安徽 花鼓灯的传承方 式主要是口传身 授,通过老一辈 艺人的言传身教, 将技艺传承给下
一代。
保护措施:为了 保护和传承安徽 花鼓灯这一非物 质文化遗产,政 府和社会各界采 取了多项措施, 如建立传承基地、 组织演出活动等。
添加标题
推广花鼓灯文化:通过举办花鼓灯艺术节、巡回 演出等方式,提高花鼓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 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添加标题
培养年轻传承人: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培训班等 方式,鼓励年轻人学习花鼓灯表演技艺,为传承事 业注入新鲜血液。
添加标题
加强国际交流:与国际文化组织、艺术机构开展合 作,将花鼓灯推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安徽花鼓灯舞蹈——宋代“舞队”的遗承

安徽花鼓灯舞蹈——宋代“舞队”的遗承

安徽花鼓灯舞蹈——宋代“舞队”的遗承安徽花鼓灯,又称花鼓灯戏,是安徽省民间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其中的花鼓灯舞蹈是花鼓灯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鼓灯舞蹈起源于宋代,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

宋代是花鼓灯舞蹈的起源时期。

当时,花鼓灯被用于庙会祭祀活动,为表达人们的喜庆与祈福之意。

花鼓灯舞蹈是舞者们在花鼓灯的伴奏下进行的舞蹈表演,极具节奏感和韵律美。

花鼓是指戏曲角色演唱时所用的打击乐器,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节奏感,能够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而灯则是戏曲表演中的道具之一,用于照明舞台和增加视觉效果。

花鼓和灯的结合,使得舞蹈更加鲜艳动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鼓灯舞蹈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明朝时期,花鼓灯舞蹈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戏曲艺术形式,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追捧。

清朝时期,花鼓灯舞蹈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戏曲形式相辅相成。

在这个时期,花鼓灯舞蹈的表演形式和技巧不断丰富,舞者们的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戏曲艺术的转型,花鼓灯舞蹈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在文化保护政策的引导下,花鼓灯舞蹈得以一定程度的传承和弘扬,但是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改变,花鼓灯舞蹈的传统观众面临着老龄化和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如何创新和提升花鼓灯舞蹈的艺术魅力,培养新的观众群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传承和弘扬花鼓灯舞蹈,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需要加强对花鼓灯舞蹈的研究和保护,挖掘和整理更多的原始资料和历史文献,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解读。

需要加强对花鼓灯舞蹈的传承和培训,培养更多的舞者和传习人才,为舞蹈的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还需注重创新和发展,结合现代舞台技术和艺术手段,不断提升花鼓灯舞蹈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安徽花鼓灯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之比较我国有56 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与民族底蕴, 可谓是千奇百态。

舞蹈更是如此, 他们有各自的风格特征, 如不同的动律特征、不同的装扮、不同的肢体感觉……等等。

舞蹈在我们的生活中, 表达着人类的各种情感, 民间舞蹈就是反映人们的生活、劳动以及心里因素的源泉。

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使人想去深入了解并且掌握他们每个民族的舞蹈信息。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 历史延续时间最长, 流传范围最广, 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 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 最具有民族特色, 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

任何一个民族的人们, 当听到或看到他们最熟悉的音乐、舞步时,都会情不自禁产生兴奋情绪, 并传达给身体各部位、各关节, 随着舞律的变化, 身体便自然舞动起来。

这就是这个群体审美意识的一种本能的具体表现。

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 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 如不同地区舞蹈, 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 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 而上身动作较小; 有的民族舞蹈, 上身动作较为丰富, 而下身动作较少;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 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

一、民族舞蹈风格特征的比较(藏族舞蹈和傣族舞蹈)每个民族舞蹈都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所谓“地域有别, 文化各异”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地域有别, 舞韵各异”。

他们所处的地域、环境的不同,正因为文化间的差异而导致各有各的感觉、韵律和风格。

民间舞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因素: 劳动、节日、喜庆、悲哀等等。

学习民间舞的一般会从藏舞开始学起, 因为它易掌握。

记得我刚接触舞蹈是在中专, 我学的第一个民族舞种就是藏族舞蹈。

安徽花鼓灯 鼓乡情韵。赏析

安徽花鼓灯 鼓乡情韵。赏析

安徽花鼓灯鼓乡情韵。

赏析花鼓灯最早源于夏代,最迟源于宋代。

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流传于怀远、凤台、凤阳等地的农村,源于农村的劳动生活,反映出“系鼓互歌”调剂秧田劳作一天的风土习俗,它有舞,有歌,有锣鼓伴奏,也有情节简单的小戏,因此又被称作为“玩灯”。

主要角色有岔伞、丑鼓、兰花、鼓架子。

民间流说,“花鼓灯”中的“花”指的是兰花,是女角的称呼;“鼓”指的是鼓架子,是男角的称呼;“灯”指的是“灯歌”。

“花鼓灯”代表爱情,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乡村爱情的朴实和真挚。

花鼓灯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

花鼓灯的舞蹈动作产生于劳动又因长期扎根于民间,使其得到丰厚的营养,所以特别的纯朴、优美、富有表现力。

安徽花鼓灯的风格韵味,兼容南北文化之优秀长处,具有吴歌楚舞的风韵。

楚人有尚武、知音、细腰等习俗,花鼓灯中的动作和技艺大多是从武术中吸取营养,体现尚武精神。

而“兰花”、“三道弯”和“S”型的动态形象,则是细腰的延伸,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灵巧秀丽的风韵。

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主要体态“三道弯”又称“三掉腰”,表现为多具有“拧”、“倾”的特点。

舞姿以要不为中心轴,上半身与下半身相互形成力的反作用,跨步停留在横移的位置,呈现出“扭”的体态。

重心的着力点在前半脚掌,前脚掌半点地,呈现前倾的体态,这就是“三道弯”的典型特征。

安徽花鼓灯的基本动作♥️上肢动作:反叉腰、双分手反叉腰、斜塔、回头望月、狮子回头、二郎扛山、猴子绕花线、扁担式、打虎式、金鸡独立、野鸡式、扛包式、拜式、顶天立地、举鼎、风摆手、双背巾、遮阳扇、凤凰穿天、二妲抱桃、腰中盘带、挽扇、合开扇、凤凰单展翅,端针扁、缠头。

♥步伐:风柳步,艮步、拨泥步、双拨泥步、碎步、双环步、撤步起步、错步、簸箕步、上山步、别步、赶步转身、踩萝卜、钟摆步、颤点步、浪子踢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 专 业 舞蹈表演 年 级 2015级 姓 名 *** 论文题目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指导教师 *** 职称 讲师 成 绩

学号: 20155**** 2017年 11月 10日 目 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 1 Key words ......................................................... 1 一、花鼓灯的体态特征............................................... 2 二、 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3 (一)演出特点 ................................................. 3 (二) 服装特点 ................................................ 4 三、 花鼓灯的音乐特征.............................................. 5 四、总结........................................................... 5 参考文献........................................................... 5 1

浅析汉族民间舞蹈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学生:*** 学号:2015*** 院系:音乐与舞蹈学院 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摘 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花鼓灯的风格和特征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花鼓灯是传播于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 关键词: 花鼓灯;风格特征;民间舞蹈;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on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 drum lamp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analysis, flower drum lamp is a kind of spread in the river in province to dance as the main content of a comprehensive art form, is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forms. With song dance drama, has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art language, its simple dance movement energetic, warm, free and easy, lively performance style rich full-bodied local flavor, it originated from the music folk songs, the theme is extensive, rhythm, or high agitation or indirect tender,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powerful folk dance. Key words:flower drum lamp; Style characteristics; Folk dance;

前言 花鼓灯流传于省淮河两岸。因为它来自社会阶级的底层,历来不受主流文化的重视,过去虽然曾经在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但很少有专人去记录它,研究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民间艺术的花鼓灯,在当代越来越体现出它应有的艺术魅力。它流行于战国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方之间,兼收南北之长,形成其特有的 2

风格。这里的人民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它来叙述自己对美好的憧憬,用它来讴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花鼓灯的舞蹈动作产生于劳动又因长期扎根于民间,使其得到丰厚的营养,所以显得特别纯朴、优美和富有表现力。 一、花鼓灯的体态特征 花鼓灯是一种综合的民间歌舞表演艺术,一个花鼓灯灯班子的组成必须要有玩灯人和锣鼓班子。原生形态的花鼓灯舞蹈都有角色扮演,男角俗称鼓架子,舞姿热情奔放、技艺高超;女角俗称兰花,又称蜡花,舞蹈动作细腻优美、变化多端。花鼓灯的锣鼓是花鼓灯艺术中的灵魂,其恢弘的气势主宰并贯穿着整个花鼓灯艺术,花鼓灯的锣鼓不但可以给舞蹈伴奏,又可以单独表演,其锣鼓点子容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三道弯是一种特定舞姿,特指在舞蹈动作中头、胸和腰与臀、胯和腿以逆反方向呈S形的体态。以广义上看,三道弯舞姿是世界上各国民族舞蹈最典型的姿态之一。在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三道弯的舞姿也颇为丰富,在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中,三道弯都是其典型舞姿。花鼓灯舞蹈的主要体态三道弯表现为多具有拧、倾、的特点。兰花以拧、倾、中的三道弯为特色;鼓架子在架式中的拧、倾、是整体的暂时性的偏离重心或略微前倾,不构成S型,有别于兰花的三道弯体态。 花鼓灯的三道弯,又称三掉腰。从这个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舞姿是以腰部为中心轴,上半身与下半身相互形成力的相反作用,胯部停留在横移的位置,呈现扭的体态;重心的着力点在与前半脚掌,前脚掌半点地,呈现前倾的体态,这就是三道弯的典型特征。在花鼓灯的舞蹈中,如凤凰三点头、搭凉棚、单展翅、单背巾、小二姐踢绣球、端针匾等这些亮相静止的造型都是在三道弯体态上完成的。花鼓灯舞蹈中,兰花的舞蹈动作是流动而欢畅的,同样,三道弯也随之在动作与动作之间瞬间调整与转换中,如风摆柳之后接凤凰三点头又或者,在流动的单一舞蹈动作中,三道弯始终保持在舞姿里面,如拔泥步,就是双脚移动重心时,上身交替,随着左右步伐而前后扭动,形成了连续性的S形曲线。其他诸如登山步之后接手搭凉棚风摆柳与凤凰三点头是花鼓灯舞蹈中常用的动作。在风摆柳中以扭为主要动律,上身的扭动带动右上臂横行摆动,使拿扇子的右手腕在律动下自然环绕。左手掐腰,平足部前进四个八拍。在锣鼓的伴奏下,最后一拍在风摆柳和凤凰三点头的的过渡中快速的划步,迅速的刹住脚,落在三点头的造型上, 3

体现出溜得起,刹得住的舞蹈动作特点。凤凰三点头的呼吸属于非自然型,先提气,每次回头时迅速吐气、吸气。这个舞姿的节奏感很强,每一次的的吸气都是在空拍上。登山步与手搭凉棚都是取材自生活劳动之中,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经过艺人们的加工形成了优美的舞蹈语言。登山步的动律就是体现一个梗字,双膝用力的下压,后脚掌重重踩住地面,重心就在这连续不断的左右腿的交替中轮换。二个八拍快结束时,在末拍和休止拍之间,摆成手搭凉棚的三道弯造型。呼吸型也有自然型转为非自然型,随着后退的步伐,退右腿头部转向右方,退左腿头部转向左方,上身的扭动带动着头部的转动。传神靠眼瞅,在手搭凉棚的舞姿中,由于扇子半遮面,表情藏在扇子的下面,显得兰花很娇羞而俏美。以上的舞姿都以扭、倾、拧的体态贯穿其间,在休止拍的瞬间以三道弯的体态出现,是花鼓灯成为这一个的重要特征。花鼓灯舞蹈的三道弯,作为高频典型舞畴而形成鲜明的舞蹈形态特异性,成为花鼓灯舞蹈的独特的体态特征。兰花的舞姿丰富而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在S形的体态中,展示了女性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形体身段,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 二、花鼓灯的风格特征 (一)演出特点 舞蹈是花鼓灯的主要构成部分,舞蹈中包括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大花场的集体表演的情绪舞;小花场是鼓架子和腊花的双人或三人即兴表演的有人物、情节的小舞剧,是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盘鼓则是舞蹈、武术、技巧表演相结合又具有造型艺术特征的表演。花鼓灯锣鼓是花鼓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场面锣鼓和灯场锣鼓,具有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等特点。场面锣鼓可独立存在,单独演奏;而灯场锣鼓则与花鼓灯的舞蹈和小戏表演融为一体,起伴奏和渲染情绪的作用。 花鼓灯歌唱部分统称灯歌,主要唱调有慢超牛、淮调、卫调等十余种。曲调抒情、缓慢,而舞蹈则节奏强烈、急速,因而歌的时候不舞,舞的时候不歌,灯歌唱词的基本句子形式为五句一唱段,其基本结构,最常见的铺、对比、问答和重叠;灯歌曲调跳跃多,演出现四度、五度、六度或七度音程,并使用滑音进行修饰,灯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为:无论唱句、唱段多少,都在第三句的结尾开始过门,然后再接着唱。较流行的曲子有《伞把子调》《小鼓架子调》、孟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