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方法

合集下载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讲课PPT课件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讲课PPT课件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需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 症。
激光治疗原理:利用激光能量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促进其修复和再生。
激光治疗方法:局部麻醉后,将激光光束照射到病变部位,根据病变程度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激 光参数。
激光治疗效果:大多数患者经过激光治疗后,视网膜脱离得到控制,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激光治疗注意事项: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确保适应症和禁忌症得到严格控制;治 疗过程中需保持眼球静止,避免过度用眼和剧烈运动;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
手术目的:修复视网膜,恢复 视力
手术时机:尽早进行,避免病 情恶化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巩膜扣带 术、玻璃体切除术等
治疗方法:采用巩膜扣带术,将视网膜固定在巩膜上,促进其复位 手术过程:手术历时约1小时,出血少,恢复较快 治疗效果: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反馈: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疾病史:有无其他眼部疾病、全身疾病等 症状表现:有无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 预防保健措施: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眼部受伤等
症状: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 诊断方法: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超声波检查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眼底病变进行鉴别 并发症: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
视力下降:脉络膜脱 离型视网膜脱离会导 致视力逐渐下降,严 重时可导致失明。
视野缺损:患者视野可 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 表现为视野范围缩小或 眼前出现遮挡感。
术后护理:定期复查,遵循医 嘱,保持眼部卫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进行治疗。 激光治疗:使用激光光凝封闭裂孔,预防视网膜进一步脱离。 冷冻治疗:使用冷冻技术封闭裂孔,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视网膜脱离护理查房

视网膜脱离护理查房
眼球壁
外层-巩膜
瓷白色、坚韧 分为:表层、实质层和棕黑层 视乳头处:外2/3移行于视神
经鞘膜,内1/3较薄形成筛板 肌肉附着点处最薄约0.3mm 视神经周围巩膜最厚约1.0mm
眼球
眼球壁
中层(葡萄膜)
也称血管膜、色素膜,含有丰富 的血管和色素,具有营养、遮光 和调节屈光的作用。由前向为虹 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者可遮挡视乳头,甚至呈漏斗状完全脱离。在原发性视网 膜脱离中90%以上可发现裂孔。
治疗
原则:封闭裂孔,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方法:外垫压术:可采用凝固合并放出视网膜下液法, 光凝或电凝法,巩膜外加压术及环扎术方法。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复杂的视网膜脱离选择玻 璃体内气体或硅油充填术等)
等。 5、必要时遵医嘱用镇痛药。 (二)睡眠形态紊乱的护理措施(同前)
(三)舒适度的改变的护理措施
1、手术后帮助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并协助患者保持该体 位;向其说明体位在术后的重要性,保持该体位对其预后的 有利影响,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取俯卧位时,提供小枕垫于前额区域或提供自行 设计的俯卧位头垫器,协助起支撑作用,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体位: 术前使裂孔处于最低位 术后使裂孔处于最高位(手术后体位和头位要根据眼底情况和裂
孔位置来确定,原则是应使裂孔处于最高位置,体位取俯卧位,全麻 患者要在麻醉完全清醒后取俯卧位。根据裂孔位置选择头位,如黄斑 裂孔可取面朝下与地面平行的头位;如裂孔位置位于鼻侧或颞侧,可 选择头偏左或偏右侧卧位,也可换坐姿头向左或向右偏斜,使裂孔处 于高位;裂孔在下方的患者要保持头低垂,面部向下的体位。可取俯 卧位,胸腹部垫高,达到头部低垂的要求。也可跨坐在低背的椅子上, 胸部俯卧在椅背上使头垂下。)

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常规

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常规

视网膜脱离手术护理常规一、概述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

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及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表现】裂孔形成是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特征。

病人视力突然受到影响,初发时有“飞蚊症”或眼前飘浮物,某一方位有“闪光”感。

如脱离累及黄斑区,视力明显减退且视物变形。

【特殊检查】散瞳后,用间接检眼镜、巩膜压迫或用三面镜仔细检查,多可找到视网膜裂孔。

裂孔最多见于颜上象限。

【治疗要点】治疗目的是封闭裂孔、促进视网膜复位,防止玻璃体动荡和减少玻璃体条带对视网膜的牵引。

手术方式有光凝、电凝或冷凝、巩膜外垫压术、巩膜环扎术,复杂病例选择玻璃体手术、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充填术等。

二、术前护理1、按眼部手术术前护理。

2、体位与活动(1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及转动眼球,必要时包盖双眼,限制眼球活动,防止脱离范围扩大。

(2)根据视网膜脱离部位协助病人取正确卧位,使视网膜脱离处位于最低位,如裂孔在视网膜下方取半坐卧位,裂孔在视网膜上方取低枕平卧位,裂孔在鼻侧时头偏向裂孔侧,裂孔在后极部取仰卧位。

3、饮食护理术日进少量饮食,避免术中牵拉眼球导致呕吐。

4、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一切可致视网膜震动的因素,如咳嗽、便秘。

5、术前用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前1小时用托品酰胺、新福林散疃。

6、心理护理因人而异作好解释,强调术后特殊体位和适当固定头部对玻璃体注气、注硅油等手术的重要性。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潜在的并发症:眼压升高。

(二)护理措施1、按眼部手术术后护理。

2、卧位与休息(1)卧床休息,保持头部少活动,避免低头、持重及头部震动。

(2)协助病人取正确卧位,一般手术当日向术眼对侧卧或平卧,次日可坐起,术后2天可自行入厕,病情许可下床活动时,应循序渐进,防晕倒。

(3)注气或注硅术后均需俯卧位,直至气体完全吸收,开始应保持严格俯卧位,2周后可适当采用间隙俯卧位,坐、卧交替的体位,适当活动肢体。

加强巡视,指导保持正确的体位。

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

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

查 的基础 上 运 用 彩 色 多 普 勒 血 流 发 现 : 论 是 部 无 分性 视 网膜 脱 离 , 是 完 全性 视 网膜 脱 离 的 视 网 还
后视神经暗区内视网膜 中央动脉以及分支血流信
号( 行 P 取样 , 并 W 观察 收缩 期 最 大 流 速 、 阻力 指 数 ) 。
膜上均可不 同程度显示点状或条状血流信 号, 并
差异 不大 。
3 讨 论
视 网膜 脱离 是 由于 各 种原 因 引起 视 网膜 内孔
浙江临床医学 2 1 年 3 00 月第 l 2卷第 3 期

3 07 ・
层 与视 网膜 色 素 上 皮 层 间分 离 的 病 理 改 变 , 而 然 单 纯靠 二维 超 声 诊 断 容 易 误 诊 , 与 以 下 病 变 鉴 应 别 :1 脉 络 膜 脱 离 : 由于 周 边 部 脉 络 膜 毛 细 血 () 是
视 网膜脱 离 诊 断 率 有 明显 提 高 , 临 床 治疗 提 供 为 有 利依 据 。
特征 :1 部分性脱离 : () ①原发性 : 患眼玻璃体( 鼻 侧 或颞侧 ) 区 出现强 回声 光 带 , 端 与视 乳 头相 暗 一
连, 另一端 与锯 齿缘 或 球 壁相 连 , 眼球 转 动垂 直 随 于 眼球壁 运动 , 凹面 向上 。② 继 发 性 : 患侧 眼球 玻
超 声扫查 的 检 查 , 对
脱 离和完 全 性 脱 离 ; 据 脱 离 时 间 的长 短 可 区别 根 陈 旧性视 网膜 脱 离 。本组 视 网膜 脱 离 7 5例 , 中 其 部 分性脱 离 4 7例 、 全性脱 离 2 。二维声 像 图 完 8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 资料 . 20 06年 2月 至 20 09年 2月 来 本

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二)身体情况 1.早期症状 初发时有“飞蚊症”、眼 前闪光感和眼前黑影飘动、变性的玻 璃体和视网膜形成粘连,当眼球运动 时,玻璃体振荡激惹视网膜,病人有 眼前闪光感。
2.视力减退
如果黄斑区受到影响则有中 央视力明显减退。 3.视野缺损 相当于视网膜脱离区的视野 缺损。 4.眼压 早期脱离面积不大时,眼压正常 或稍偏低,以后眼压随脱离范围的扩大 而下降。 5.眼底检查 脱离的视网膜失去正常的红 色反光而成灰白色隆起,大范围的视网 膜脱离区呈波浪状起伏不平。严重者, 视网膜表面增殖,可见固定皱褶。

3.病情观察:玻璃体注气的种类包括空气、 惰性气体,惰性气体有膨胀功能,术后可 能引起眼压升高、眼痛等症状;硅油填充 术后眼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有前房硅油颗粒、 硅油乳化、周边虹膜前粘连、瞳孔阻滞及 硅油毒性导致的小梁网损伤,使得前房流 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行巩膜环扎术的 病人也会引起明显的眼痛。因此,要严密 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眼痛,听取病人主诉, 评估病人眼压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早期症状初发时有飞蚊症眼前闪光感和眼前黑影飘动变性的玻璃体和视网膜形成粘连当眼球运动时玻璃体振荡激惹视网膜时玻璃体振荡激惹视网膜病人有眼前闪光感
概述
一.定义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
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 二.分类 (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① 牵拉性 视网膜脱离②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2.体位护理:玻璃体注气或注油病人为帮助 视网膜复位和防止晶状体混浊应低头或给 予恰当体位,使裂孔处于最高位,待气体 吸收后行正常卧位。应告知病人和家属保 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即有利于视网膜复 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 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病人有 无因特殊体位引起的不适,及时给予指导。 护士应指导患者定时变换体位,轮流保持 俯卧位、面向下坐位和面向下步行位,辅 以额、颈、肩、胸、腰垫,使患者能较舒 适、长时间地保持头低位,尽量减少原单 一俯卧位引起的不适。原则上每2小时变换 1次,防止压疮的发生。

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

玻璃体视网膜粘连
正常成人玻璃体与视网膜有几处粘连紧密:
玻璃体基底部(锯齿缘前2mm后2mm)
黄斑
视盘
大血管走形处(视网膜裂孔
合并玻璃体积血 的原因)
陈旧瘢痕
视网膜裂孔与视网膜脱离
小的萎缩孔大多不会引起视网膜脱离,为
无症状视网膜裂孔;
马蹄形裂孔多有玻璃体牵拉,视网膜脱离
的常见原因;
游离顶盖的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牵拉已经
变性区边缘与视网膜粘连紧密(变性区后缘 或两端发生牵拉性马蹄形裂孔的原因)

内层视网膜变薄(萎缩孔出现的原因) 内界膜消失
临床表现
需要关注的 萎缩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很低
变性区液化的玻璃体量很少,仅发生小的局限的视网膜脱离
局限脱离区外多有色素增生,限制脱离范围扩大
牵拉性视网膜裂孔:多发生于接近玻璃体基底 部或外的变性区
Prophylactic retinopexy in fellow eyes without posterior detachment is not completely successful and may cause breaks to develop at the edge of treated areas during subsequent acute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无症状眼

格子样变性
除非患者出现症状,对侧眼无视网膜脱离 历史的有晶状体眼患者出现的格子样变性,无 需预防性治疗。 随访即可。
无症状眼

无症状的视网膜裂孔
在有晶状体眼,无对侧眼视网膜脱离 历史的患者中,发现裂孔,即使为马蹄 形裂孔或玻璃体后脱离,也极少发生视 网膜脱离。 随访

中国眼科主治医师资格证考试视网膜疾病试题(附答案)

中国眼科主治医师资格证考试视网膜疾病试题(附答案)

中国眼科主治医师资格证考试视网膜疾病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视网膜脱离最好发的部位是A. 视网膜颞上象限B. 视网膜颞下象限C. 视网膜鼻上象限D. 视网膜鼻下象限答案:A2.以下哪项不是视网膜血管炎的病因A. 感染B. 自身免疫C. 药物中毒D. 视网膜色素变性答案:D3.以下哪种疾病不会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视网膜静脉阻塞C.视网膜色素变性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答案:C4.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特征性表现是A. 突发性视力下降B. 视野缺损C. 视网膜颞侧白色病变D. 视网膜中央白色渗出答案:A5.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视网膜遗传性疾病A. 视网膜色素变性B. 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 视网膜母细胞瘤D. 视网膜血管炎答案:D6.视网膜裂孔最好发的部位是A. 视网膜颞上象限B. 视网膜颞下象限C. 视网膜鼻上象限D. 视网膜鼻下象限答案:A7.以下哪种疾病不是视网膜脱离的病因A. 视网膜脉络膜炎症B. 视网膜脉络膜肿瘤C. 高度近视D. 外伤答案:B8.视网膜血管瘤最好发的部位是A. 视网膜颞上象限B. 视网膜颞下象限C. 视网膜鼻上象限D. 视网膜鼻下象限答案:C9.以下哪种疾病不是视网膜血管瘤的病因A. 遗传因素B. 胚胎发育异常C. 外伤D. 感染答案:D10.视网膜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是A. 视网膜血管扩张B. 视网膜血管迂曲C. 视网膜新生血管D. 视网膜血管瘤块答案:D11.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是A. 视网膜血管扩张B. 视网膜血管迂曲C. 视网膜新生血管D. 视网膜肿块答案:D12.以下哪种疾病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因A. 遗传因素B. 放射线暴露C. 病毒感染D. 外伤答案:C13.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特征性表现是A. 进行性视野缺损B. 视网膜色素沉着C. 视网膜血管扩张D. 视网膜血管迂曲答案:B14.以下哪种疾病不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A. 遗传因素B. 营养不良C. 感染D. 自身免疫答案:C15.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征性表现是A. 突发性视力下降B. 视野缺损C. 视网膜颞侧白色病变D. 视网膜中央白色渗出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6.视网膜血管炎的病因包括A. 感染B. 自身免疫C. 药物中毒D. 视网膜色素变性答案:ABC17.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疾病包括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 视网膜静脉阻塞C. 视网膜色素变性D.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答案:ABD18.视网膜遗传性疾病的包括A. 视网膜色素变性B. 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 视网膜母细胞瘤D. 视网膜血管炎答案:ABC19.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包括A. 视网膜脉络膜炎症B. 视网膜脉络膜肿瘤C. 高度近视D. 外伤答案:ABCD20.视网膜血管瘤的病因包括A. 遗传因素B. 胚胎发育异常C. 外伤D. 感染答案:AB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21.视网膜色素变性答案: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进行性视网膜色素沉着和视网膜杆状细胞变性为特征,表现为夜盲、进行性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电图异常。

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 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 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合适掌握冷冻量是关键 冷冻温度:-60°~-80°,压力750cm2,直视下 冷冻。
2.光凝 只作为术后补充治疗,或无RD的黄斑孔、赤道后裂孔。
复方血栓通胶囊
中国医师协会继续教育项目
(三)术中裂孔定位
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法直视下定位法,冷冻后用硬虹膜恢复器 (或金属定位杆)顶压裂孔表面之巩膜,此处巩膜出现灰白色压 迹,再用龙胆紫标记,小裂孔定裂孔中心,大马蹄孔定其后缘和 前两侧的两端,巨大裂孔多作几个标记点。脱离高的可适量放液 后再冷冻定位。
复方血栓通胶囊
中国医师协会继续教育项目
(一)症状
1. 飞蚊症 遇不明原因的玻璃体出血的患者应想到视网膜裂孔撕裂 较大血管所致,应结合眼压、超声波等检查。
2. 闪光感 变性玻璃体与视网膜形成粘连,眼球运动时玻璃体振荡 激惹视网膜引起闪光感。应注意某一方向发生闪光感,不少病例 几天或数月后发生RD。应散瞳查眼底。
裂孔的形态、大小、部位,视网膜周围纤维增生,视网膜前膜,视网膜 下机化,固定皱褶大小和部位。必须双眼充分散瞳,用间接检眼镜结合 巩膜压迫法必要时结合三面镜,彻底详查整个眼底。 眼压 <1象限的RD眼压多正常。72.5%发生低眼压,RD发生1~2周 后眼压下降到最低水平,2周后稳定在此水平,长期RD可继发青光眼, 呈高眼压状态。RD范围越广,闪光强阳性,其低眼压发生率越高。 ERG b波下降。
开放宽大漏斗D1,窄漏斗(入口≤45°为D2,闭合漏斗为D3
复方血栓通胶囊
中国医师协会继续教育项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一、RD的原因 二、RD的临床症状与检查 三、RD的鉴别诊断 四、视网膜脱离手术 五、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 六、预防性治疗 七、手术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方法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对眼睛伤害非常大的眼部疾病,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属于视网膜脱离的其中一种类型。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玻璃体内形成的机化条索牵拉视网膜所致脱离。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诊断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方式方法。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
1.可合并有裂孔,常无裂孔。

2.视网膜脱离比较局限,常常不扩及锯齿缘。

3.脱离的视网膜呈峰项状,可见条索牵引(多在脱离最高处),脱离的边缘呈扇形或牙形,一般不高。

4.多发生于下述眼病: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增殖性病变,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玻璃体内寄生虫,玻璃体内异物,眼球穿通伤,白内障摘出时玻璃体脱出等。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诊断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时能有所帮助。

天津254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视网膜脱离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而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属于视网膜脱离的其中一种类型。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玻璃体后脱离牵拉视网膜或视网膜萎缩或眼外伤引致视网膜感觉层和色素上皮层的分离。

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诊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式方法。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
1.视网膜有裂孔存在。

2.视网膜下液清亮而不能移动。

3.玻璃体内有色素颗粒或玻璃体内出血。

4.有闪光感和飞蚊症前兆症状,进行性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病史。

5.视网膜呈青灰色或灰白色隆起,呈皱纹状,血管爬行于隆起的视网膜上,呈弯曲状,时隐时现,色调暗红。

6.脱离的视网膜常有不规则的皱褶及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简称PVR),临床上根据其表现及严重程度,目前仍较常用分以下四级:
(1) A级(轻度):玻璃体混浊,有色素颗粒,下方视网膜表面色素丛集。

(2) B级(中度):视网膜内表面有皱纹,裂孔后缘卷边或边缘不规则,血管变形。

(3) C级(重度):视网膜全厚层固定皱褶(呈星状),根据皱褶所在的象限又分为:C1达一个象限,C2达二个象限,C3达三个象限。

(4) D级(极重度):全视网膜固定皱褶,视网膜呈漏斗状脱离,按照漏斗口的宽窄又再分为:
1) 宽漏斗(>45度);
2) 窄漏半(<45度);
3) 关闭漏斗(视盘不可见)。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如何诊断?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诊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时能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