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函数的概念时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2.1 函数的概念 课件(人教A必修1)

1.2.1 函数的概念 课件(人教A必修1)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解:要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
x+1≥0, (1)由 解得 x≥-1 且 x≠2, x-2≠0,
所以函数定义域为{x|x≥-1 且 x≠2}.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x+3≠0, (2) -x≥0, x+4≥0,
且 x≠-3,
x≠-3, 即 x≤0, x≥-4,
1 x≥0 |x| (4)f(x)= ,g(x)= . x -1x<0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解 】 (1)f(x)的定义 域为 R,g(x)的 定义域为 {x|x≠2}. 由于定义域不同, f(x)与 g(x)不是相等 故 函数. (2)f(x)的定义域为 R,g(x)的定义域为 R,即定义 域相同. 由于 f(x)与 g(x)解析式不相同,则 f(x)与 g(x)不是 相等函数. (3)g(x)= x2=|x|=f(x),是相等函数.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 【解】 (1)∵f(x)= , 1+x 1 1 ∴f(2)= = ; 1+2 3 ∵g(x)=x2+2, ∴g(2)=22+2=6 1 1 (2)f(g(2))=f(6)= = 1+6 7
1 (3)f(x)= 的定义域为{x|x≠-1}, x+1 ∴值域是(-∞,0)∪(0,+∞) g(x)=x2+2 的定义域为 R,最小值为 2. ∴值域是[2,+∞)
集合与函数概念
变式训练
1.判断下列对应关系f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 B的一个函数:
(1)A = {1,2,3} , B = {7,8,9} , f(1) = f(2) = 7 ,
f(3)=8; (2)A=Z,B={-1,1},n为奇数时, f(n)=-1,n为偶数时,f(n)=1; (3)A=B={1,2,3},f(x)=2x-1.

3.1.1函数的概念 课件(共23张PPT)

3.1.1函数的概念 课件(共23张PPT)
3
十 八 世 纪
伯努利称其为变量与常量的组合 欧拉认为其是某些变量依赖另一些变量的变化
4
十 九 世 纪
柯西,傅里叶,狄利克雷提出“对应关系”,也就是我们 初中学习到的函数的定义
5
一.知识回顾
初中学习的函数概念是什么?
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 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则称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2
例题六:已知函数 f (x) x 3 1
x2
(1)求该函数的定义域 (2)求当x=-3时该函数的值
答案:1.{x|x≥-3且x≠-2}
2.f (-3)= -1
23
例题五:
(1){x|x≤-3}用区间表示为
答案: (1)(-∞,-3]
(2)数集{x|x>5}用区间表示为
(2)(5,+∞)
(3)数集{x|1<x≤7}用区间表示为
(3)(1,7]
(4)数集{x|x<-2或x≥6}用区间表示为 (4)(-∞,-2)∪[6,+∞)
21
注意:
1.区间是集合 2.区间的左端点必须小于右端点 3.区间中的元素都是实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以-∞或+∞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
值域也就随之确定了.如果两个函数的 这两个
完全相同就称
15
例题三:判断下列各组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1) f ( x) x 与g(x)= x 2;
(2)f ( x) x与g( x) 3 x3 ; (3) f ( x) x 1 x 1与g( x) x2 1; (4) f ( x) x2 2 x 1与g(t) t 2 2t 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函数的概念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1函数的概念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A.11
B.12
C.13
D.10
【答案】C
【解析】f[f(1)]=f(3)=9+3+1=13.
4.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y=x-1 和 y=xx2+-11
B.y=x0 和 y=1
C.f(x)=x2 和 g(x)=(x+1)2
D.f(x)=
xx2和 g(x)=
x x2
【答案】D
【答案】B 【解析】根据函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定义)可知,B不 正确.
2.函数 f(x)= xx--21的定义域为(
)
A.[1,2)∪(2,+∞) B.(1,+∞)
C.[1,2)
D.[1,+∞)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xx--21≠≥00,,
即 x≥1 且 x≠2.
3.已知f(x)=x2+x+1,则f[f(1)]的值是( )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 哦~
2.(1)y=x+x+120; (2)y= 2x+3- 21-x+1x. 【解析】(1)由于 00 无意义,故 x+1≠0,即 x≠-1. 又 x+2>0,x>-2,所以 x>-2 且 x≠-1. 所以函数 y=x+x+120的定义域为{x|x>-2 且 x≠-1}.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x+3;(2)f(x)=x+1 1; (3)y= x-1+ 1-x;(4)y=xx2+-11. 【解题探究】求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求使函数有意义的那 些自变量 x 的取值集合.
【解析】(1)函数 y=2x+3 的定义域为{x|x∈R}. (2)要使函数有意义,即分式有意义,则 x+1≠0,x≠-1.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1}. (3)要使函数有意义,则1x--1x≥≥00,, 即xx≥≤11,, 所以 x=1, 从而函数的定义域为{x|x=1}. (4)因为当 x2-1≠0,即 x≠±1 时,xx2+-11有意义,所以原函 数的定义域是{x|x≠±1}.

人教版必修1数学课件1.2.1 函数的概念精选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1数学课件1.2.1 函数的概念精选ppt课件

(1)判断一个集合 A 到集合 B 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的 方法:①A,B 必须都是非空数集;②A 中任意一个数在 B 中 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
[注意] A 中元素无剩余,B 中元素允许有剩余. (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 x”与“有唯一确定的 y”说明函 数中两变量 x,y 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 能是“一对多”.
符号 (-∞,+∞) _[_a_,__+__∞__) (_a_,__+__∞_) (_-__∞_,__a_] (_-__∞_,__a_)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函 数 值 域 中 的 每 一 个 数 都 有 定 义 域 中 的 数 与 之 对 应.(√ )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 × ) (3)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值域也就确定了.( √ ) (4)若函数的定义域只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 素.( √ ) (5)区间表示数集,数集一定能用区间表示.( × ) (6)数集{x|x<-3},其区间表示为(-∞,-3).( √ )
2.函数 y= 1-x+ x的定义域为( D )
A.{x|x≤1}
B.{x|x≥0}
C.{x|x≥1,或 x≤0} D.{x|0≤x≤1}
3.已知 f(x)=x2+1,则 f(f(-1))=( D )
A.2
B.3
C.4
D.5
4.已知 f(x)=2x1+1,x∈{0,1,2},则函数 f(x)的值函数符号,f 表示对应关系,f(x)表示 x 对应的函 数值,绝对不能理解为 f 与 x 的乘积.在不同的函数中 f 的具 体含义不同,对应关系可以是解析式、图象、表格等(下节讲函 数这三种表示).函数除了可用符号 f(x)表示外,还可用 g(x), F(x)等表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2)f(x)与f(a)的区别与联系:f(a)表示当x=a时,函数f(x)的 值,是一个常量;而f(x)是自变量x的函数,一般情况下, 它是一个变量.f(a)是f(x)的一个特殊值,如一次函数f(x)= 3x+4,当x=8时,f(8)=3×8+4=28是一个常数.
• 2.同一个函数:
•如果两个函数定义的域
以是两个不同的函数.
• (二)基本知能小试
• 1.判断正误:
• (1)任何两个集合之间都可以建立函数关系.
()
• (2)函数的定义域必须是数集,值域可以为其他集合.
()
• (3)根据函数的定义,定义域中的任何一个x可以对应着
值域中不同的y.
()
2.• 若 (f4(x))在=x函2-数x的+1定,则义f中(3),=_集___合__B__是. 函数的值域.
(2)f(x)与f(a)有何区别与联系?
• 提示:(1)这种看法不对.
•符号y=f(x)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应理解为x是 自变量,它是关系所施加的对象;f是对应关系,它可以是 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 述;y是自变量的函数,当x允许取某一具体值时,相应的y 值为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y=f(x)仅仅是函数符号, 不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 外,还常用g(x),F(x),G(x)等来表示函数.
• [答案] (1)B (2)C
• [方法技巧] • 1.判断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的2个条件
• (1)A,B必须是非空数集.
• (2)A 中 任 意 一 元 素 在 B 中 有 且 只 有 一 个 元 素 与 之 对 应.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是函数关系, “一对多”的不是函数关系. • 2.根据图形判断对应是否为函数的方法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一:1.2.1 函数的概念 课件 (共16张PPT)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一:1.2.1 函数的概念 课件 (共16张PPT)

3 两个函数相同:当且仅当三要素相同。
例1 y= x 3 + 2 x 是函数吗?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非空的数集
例2 y=± x 是函数吗?
——对于函数定义域中每一个x,值域中都有 唯一确定的y和它对应。(不是函数)
练习:下列图形哪个可以表示函数的图象?
y
0x
A
y
0x
B
y
0x
C
四、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
想 f(1)表示什么意思? 一 想 f(1)与f(x)有什么区别?
一般地,f(a)表示当x=a时的函数值,是一个常量。 f(x)表示自变量x的函数,一般情况下是变量。 14
例:已知函数f(x)=3x2-5x+2.求f(0),f(a)和 f(a+1)
想一想 f[f(0)]等于多少?
练习:f(x)=|x+1|,则f(-1) +f(1)等于多少?
六、小结
1 函数的概念
2 定义域的求法 3 对函数符号y=f(x)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一、复习回顾
初中时学过函数的概念,它是怎样叙述的?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 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 其中x叫做 自变量,y是函数值。
想一想
y=1(x∈R)是函数吗?
Go to 13
研究函数y 1 x
为了研究的方便,取几组特殊的x值和对应的y值
当x=1时,y=1
当x=2时,y
1 2
当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时,y 1
3
A
B
y1
x
1
1
1
2
2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的概念_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1函数的的概念_ppt课件

题型三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x+ +112- 1-x; (2)y= 2x+5+x- 1 1; (3)y= x2-1+ 1-x2; (4)y=1+ 1 1x.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 x 的取值必须满
足x1+ -1x≠ ≥00 ,即xx≠ ≤- 1 1 , 所以函数定义域为{x|x≤1 且 x≠-1}. (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
解析:y=f(x)与y=f(t)定义域,对应关系都相同,故①正确;f(x)
=1,x∈R,而g(x)=x0,x≠0,故不是同一函数;y=x,x∈[0,1],与
=x2,x∈[0,1]的定义域、值域都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函数.
答案:B
3.函数 y= x3+-12x0 的定义域是________.
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 需满足x3+ -12≠ x>00 ,即 x<32且 x≠-1. 答案:(-∞,-1)∪-1,32
(3)由x|x+ |-1x≠≠00 ,得|xx≠ |≠-x 1 , ∴x<0 且 x≠-1, ∴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x<0 且 x≠-1}.
误区解密 因求函数定义域忽视对二次项 系数的讨论而出错
【例 4】 已知函数 y=k2x22+ kx3-kx8+1的定义域为 R,求实数 k 的值.
x≠0 1+1x≠0
,即 xx≠ +
0 1≠
0
.
即 x≠0 且 x≠-1,
∴原函数定义域为{x|x≠0 且 x≠-1}.
点评:求函数定义域的原则:(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根 式的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3)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等.
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x2-36x+2;

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s=x 十y;
⑥A={x|—1≤x≤1,x∈R},B={0}, 对应关系f:x→
y=0.
A.①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②③⑤
【思维·引】
1.在x 轴上区间[0,2]内作与x 轴垂直的直线,此直线 与函数的图象恰有一个公共点.
2.先看集合A,B 是否为非空数集,再判断非空数集A 中任取一个数,在非空数集 B 中是否有唯一的数与之 对应.
②求f(g(a)): 已 知f(x) 与 g(x), 求 f(g(a)) 的值应遵 循由里往外的原则.
(2)关注点:用来替换解析式中x 的 数a 必须是函数定 义域内的值,否则函数无意义.
习练 ·破
1.若f(x)=ax²—√2,a 为正实数,且f(f(√2))=—√2, 则 a=
2.设f(x)=2x²+2,
函数的定义,所以A 不是函数.B.由 |x—1|+√y²-1=
0得, |x—1|=0,√y²-1=0, 所以x=1,y=±1, 所以

( 1 ) 求 f(2),f(a+3),g
—2),g(f(2)). (2)求g(f(x)).
(a)+g(0)(a≠
≠—2),
【加练·固】

(x≠—1), 求 f(0),f(1),
f(1—a)(a≠2),f(f(2)) 的值.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图形中,不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是
y
3
(
)
3
x
⑥对于由实际问题的背景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还要受 实际问题的制约.
★习练·破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y=√x- 1·√1—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作: y=f (x),xA
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 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 y=f (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
做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
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 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 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
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 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 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x
定义域{x|x≠0},值域{y|y≠0}.
函数的概念
2.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⑶二次函数f(x)=ax2+bx+c (a≠0)
在这些变化着的现象中,都存在着两个变量, 当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随之发生变化.
在初中数学中有没有学过类似的知识? 函数
函数的概念
初中函数的概念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 如果对 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那么就 说 y是 x的函数, x叫做自变量.
下面再来看一些函数的实际例子。
函数的概念
能否用集合语言来阐述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特点?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理 17.5万人 16.1万人 15.6万人 14.8万人 14.0万人 13.8万人
一个物体在490米高的位置从静止 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时间 x(s)的关系.( y=4.9x2 )
年份 人数(万人)
非空数集A
非空数集B
2018 17.5万人
2017 2016
16.1万人 15.6万人
{2013,2014 ,2015,2016,2017,2018}{17.5,16.1,15.6,14.8,14.0,13.8}
2015 14.8万人
2014 14.0万人
2013 13.8万人
一个物体在490米高的位置从静止开 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时间x(s)
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
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 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 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
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 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 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与x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
函数值的集合{ f (x) | x A}叫做函数
的值域.
函数的概念
思考:
•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 的定义域、值域各是什么?
函数的概念
2.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⑴ 一次函数f(x)=ax+b(a≠0) 定义域R,值域R.
⑵ 反比例函数f (x) k (k 0)
函数的概念
年份
22001188
22001177
22001166 2015 2015 2014 2014 2013 2013
人数(万人)
1177.5.5
1166..11
15.6 1144..88 14.0 14.0 13.8 13.8
函数的概念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函数的概念
问题1:2010—201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四川本
科招生人数情况如下: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理 17.5万人 16.1万人 15.6万人 14.8万人 14.0万人 13.8万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2013年我国在四川本科招生人数为多少? (2)哪一年的四川本科招生人数为15.6人? (3)2018年的四川招生人数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多少?
为什么?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理 17.5万人 16.1万人 15.6万人 14.8万人 14.0万人 13.8万人
一个物体在490米高的位置从静止 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时间 x(s)的关系.( y=4.9x2 )
函数的概念
在上述的每一个问题中都含有两个变 量,当一个变量的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 量的值随之惟一确定,每一个问题确定了 一个函数关系.
函数的概念
1.2.1 函数的概念
第一课时
函数的概念
清晨,SUN从东方冉冉升起;
SUN
随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地球正在逐渐变暖;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
想一想:
上述三个现象中,从数学的角度看,你认为有哪些 共同特点?
函数的概念
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随着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地球正在逐渐变暖;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
函数的概念
问题2:一物体在490米高的位置从静止开始下落, 下落的距离y(m)与下落时间x(s)之间近似地满足关 系式y=4.9x2. 若一物体下落2s,你能求出下落的距离吗?
函数的概念
问题3:某市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图:
4时的气温是多少?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
函数的概念
在上面的三个问题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
理 17.5万人 16.1万人 15.6万人 14.8万人 14.0万人 13.8万人
A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B
17.5
(1)会不会出现某个年份没
16.1 15.6
有与之对应的人数?
14.8 14.0
(2)会不会出现某个年份有
13.8 两个人数与之对应?
函数的概念
{x|0≤x≤10}
的关系.( y=4.9x2 )
{y|0≤y≤490}
{x|0≤x≤24}
{t|-2≤t≤9}
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 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 y 和它对应,
记作: f:A→B
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
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 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 的数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