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4 梅花魂

教学要求:

1.会认“葬、腮”等12个生字,会读“梅花魂、缕缕幽芳”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3.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12个生字,会读“梅花魂、缕缕幽芳”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在我国,梅花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和作家陈慧瑛一起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梅花魂)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理解课文题目。

(1)你能说说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指的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看到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怎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往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点出外祖父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中的爱国情怀。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 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事,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句子时会情不自禁地落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他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地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2.从哪件事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十分爱惜?(从“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他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来)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

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适时让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并朗读、感悟与梅花有关的古诗,引导学生在吟咏古诗时加深对梅花的认识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就很容易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并学习梅花的品格,深入体会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3.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感悟。(板书:引起下文)

二爱梅赞梅

1.珍爱梅花。

(1)小组交流:课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对墨梅图的珍

爱)(板书: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外祖父的语言表现出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外祖父的行动表现出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4)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5)交流过渡:“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赞美梅花。

(1)小组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答作者心中的疑问?(赠送墨梅图)(板书:赠送墨梅图)

(2)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有哪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具有梅花的品格)

②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也是谁的秉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③从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外祖父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赞美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④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中你感受到什么?(这句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勉励外孙女保持

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三读“三哭”,悟真情

1.一哭。(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读诗词落泪)

(2)你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一句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表达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二哭。(学习第4~11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难归而痛哭)

(2)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外祖父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三哭。(学习第14、15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14、15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送梅花手绢)

(2)你感受到了什么?(思乡却不能回国的痛苦,使外祖父仿佛老了许多)

(3)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还有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心)

(4)指导朗读:读出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板书:照应开头)

2.再读这段话,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外祖父爱国思乡的几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板书:眷恋祖国)

3.女生朗读课文的开头,男生接读课文的结尾。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本文以“梅花”为线索,开头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五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收集并朗读与思乡、爱国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和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到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外祖父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难归而痛哭、赠送墨梅图、送梅花手绢这五件事,使我们感受到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到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4* 梅花魂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中国诗词的无限魅力,领悟梅花的品格,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 们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语言运用:抓住描写外祖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 习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思维能力: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贞不屈的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都祖国的无限眷恋。 审美创造: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前解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感知,以读代讲。默读后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 件事?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注课文描写的五件事:1.教诗词落泪;2.珍爱墨梅图;3.难归而痛哭;4.赠予墨梅图; 5.送梅花手绢。 关注外祖父的三次落泪:第一次是读诗词时流泪,外祖父心中涌动的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后两次都是因不能回国,内心痛楚而流泪。三次流泪,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对故 土的思念和热爱。 关注课文题目的含义:“梅花魂”中的“魂”既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又是外祖父漂泊海外,坚守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教学目标】 1.认识“腮、虬”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 1.教师导入新课:梅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有关梅花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你能想起哪些呢? 预设1: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预设2: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他们为什么要歌颂梅花呢?梅花具有哪些品质呢?(出示课件3)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读完课题后,试着理解课题。“魂”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3)“魂”的几种解释,那么你认为“梅花魂”的“魂”应该是哪种解释最恰当?“梅花魂”是什么意思? 预设:“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指像梅花一样的精神。 (设计意图:以描写梅花的诗句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梅花在文人笔下常常是某种精神的象征,有助于学生理解题目“梅花魂”的意思。) 二、了解作者,知道背景 1.让我们就走进作家陈慧瑛的文章,去探索梅花有哪些精神。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陈慧瑛。谁能给大家读一读作者介绍。(出示课件4) 2.介绍作者家庭背景。(出示课件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五件事,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但是班级学生还未形成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质疑能力等急需提升,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区级公开课《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文章以倒叙的写法,“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开篇点题,由“梅花”联想到了有深切爱国情结的祖父。从而展开了五件事:外祖父教“我”读诗词、“我”弄脏墨梅图祖父生气、祖父自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梅花手绢,五件事与开篇紧紧相扣,突出了“梅花魂”(梅花的品质)和祖父的炙热深刻的爱国热忱。让学生通过时间不同、蕴意相同的五件事,体会祖父对祖国深刻的眷念之情,从而产生浓厚的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五件事,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理解祖父深沉炙热的爱国情是教学的难点。以祖父的言行,理解祖父爱国很简单,但是祖父爱国热情的深厚、炽烈,学生却不易理解得那么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最后的延伸活动为突破,创设良好的学习感悟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情感感悟的热情和动力,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本课讲了几件事。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体会华侨老人深厚炙热眷恋祖国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情怀。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资源:网络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板书重点问题) 2.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本课的课题是“梅花魂”,乍一读,是写植物的文章,但是梅花却有“魂”,学生会对此产生兴趣和疑问,课题极具探究价值。而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 二、读课文,感悟情感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帕;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学会了解课文的结构、梳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本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所以让学生自己梳理出讲了几件事,就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出来。也教给学生梳理归纳课文内容的方法,就是要找出课文中最主要讲的事。) 2.文中哪件事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随机学习) 读诗落泪珍爱梅图 (设计意图:这两件事讲的是梅花的“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同时,将五件事分成两部分,让学生明白,大的段落里还可以有小的意思段,可以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分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4 梅花魂 教学要求: 1.会认“葬、腮”等12个生字,会读“梅花魂、缕缕幽芳”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3.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12个生字,会读“梅花魂、缕缕幽芳”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在我国,梅花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和作家陈慧瑛一起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梅花魂)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理解课文题目。 (1)你能说说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指的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看到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怎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往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点出外祖父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中的爱国情怀。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 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事,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句子时会情不自禁地落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他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地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2.从哪件事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十分爱惜?(从“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他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来)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

小学五年级《梅花魂》教案

《梅花魂》教案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梅花魂》一文的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经历,表现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情。课题“梅花魂”中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严寒、凌寒怒放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坚守爱国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教学目标: 1、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有感情的通读全文。 3、理解本文的蕴含的爱国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学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春天百花盛开,繁花似锦,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花,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花,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是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花。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 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师:梅花她有魂吗?我怀着不解读了它。被她所讲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慎重地、用心地学它。齐读课题。 生:梅花魂。 师:请你们带着预习的感受再读题目。 (生读体会语感) 生:梅花----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4 梅花魂(教案)

4*梅花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梅花的图片,谈话导入。 导语: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在百花凋零的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会让作家陈慧瑛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让我们来读一读她讲的故事——《梅花魂》。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梅花魂) 预设: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魂”的四种解释:①指灵魂。②指精神或情绪。③特指崇高的精神。④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 明确:“梅花魂”中的“魂”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思想。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陈慧瑛祖籍福建厦门,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日报》编辑、厦门市作协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归来的啼鹃》《一花一世界》等。 写作背景作者陈慧瑛在《梅花魂》的创作体会中说:“千古以来,我国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这自然是以物喻人,赞誉人世间的高风亮节。因此,我写《梅花魂》,出发点是对我的充满爱国情怀、至死不渝的外祖父的深切思念。但在我的心里,梅花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世世代代永不泯灭的芬芳,是全世界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正气。歌颂梅花魂,就是弘扬中华英风、炎黄正气!”

2.学生听音频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气。注意标记自己读不懂的地方。 朗读提示: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深沉、凝重、热烈而饱含情感的,语气是亲切、悠远的,语调是舒缓、坚实、激昂的,语速稍慢。尤其是外祖父的语言,读训斥的话时,语气要重一些;读赞梅花的话时,语调是深情的,语气是亲切的。 3.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小组内交流学习。 4.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教师出示识字卡) 葬zàn ɡ身 腮s āi 边 虬qiú枝 玷diàn 污 郑zhèn ɡ重 秉bǐnɡ 性 凉 飕sōu 飕sōu 码mǎ头 撩liáo 乱 手绢juàn 华侨qiáo 眷juàn 恋 ◆多音字示例:“撩”读“li áo ”时,意为“挑弄,引逗”,如“撩逗”;读“li āo ”时,意为“提,掀起”,如“撩起”。 ◆同音字示例:侨(华侨)——桥(桥梁)——乔(乔装)——荞(荞麦) ◆形近字示例:玷(玷污)——站(站岗)——沾(沾湿)——粘(粘贴)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颇负盛名] 相当有名。 [玷污] 弄脏;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 [顶天立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5.学生各自练读,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朗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探究:课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展现外祖父爱惜梅花、思念祖国的? 明确:课文通过以下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悄然落泪(读诗词落泪);②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珍爱墨梅图);③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哭起来(思祖国伤怀);④离别前送“我”墨梅图,并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赠送墨梅图);⑤送“我们”上船,并赠“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赠送梅花绢)。 (2)师生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课梅花魂(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4、梅花魂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3.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梅花的品性,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原因,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同学们,说起梅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那么,通过以前的学习,梅花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师小结: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歌颂梅花。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本课课题以后,你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师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汇报。 (①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②“我”因弄脏墨梅图引得外祖父大发脾气。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我”。⑤船快开时,又递给“我”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并仔细体会诗句的感情。 (2)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国他乡,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4《梅花魂》优质教案

《梅花魂》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题目。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1.认识“葬、腮”等12个生字,会给它们组词。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的题目。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花吗?你喜欢什么花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 2.有一个人很珍爱梅花,想不想知道她和梅花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走进课文,来看一看这个和梅花有关的故事,看看梅花寄托了她怎样的情感…… 3.课题解疑: (1)你觉得哪个字要重读? 预设:魂。 (2)“魂”是什么意思呢? (3)梅花有魂吗?让我们走进故事里去寻找它的“魂”! 二、初读感知 (一)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文本信息)

葬腮虬玷郑秉飕码撩绢侨眷 要求:把字读一读,给字注音,试着组词,比一比谁组词最正确。 教师指导个别读音。 2.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和同桌互相指读生词吧! 三、感知理解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句子: 同学们。梅花是一种有气节的花,它凌寒独放,清香如故。为很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梅花的诗词吧! (1)预设: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预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预设: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二)整体感知。 1.从这些诗词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梅花? 预设: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用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其中,梅的文化寓意是“探波傲雪,高洁志士”。 2.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这篇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知分别说出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 4《梅花魂》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4* 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学情分析】 对五年级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与外祖父有关的具体事例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外祖父挚爱梅花中感受外祖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二是准确理解文中提到的外祖父教外孙女的几首诗词,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王维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作者写眼前景物,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教学设计

4、梅花魂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难点 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揭题导入,赏梅花 (出示梅花的图片)看到梅花,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呢?(“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哦——大家想到的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但是,我们今天却不是要学习这首诗,而是要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梅花的魂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知梅花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3.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

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同学们,我们读这几个小故事,都能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4)用朗读的方式;(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的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喜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 ①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③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齐读。 五、拓展深化,学梅花 1.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的情形,请找出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4梅花魂》优秀设计

4、梅花魂 教材分析: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开头,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怀念。通过五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跃然纸上。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比较喜欢抢答问题,课堂活跃,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习本文。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搜索有关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质有所了解,以便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2.课文以“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开头,引起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在学习本文时,注意引导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读思乡的诗词会落泪;有的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作者弄脏了墨梅图而发脾气等,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 4.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5.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感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2.理解题目的意思,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教学重点: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意思,懂得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与梅花有关的诗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赏梅花 1.大家见过梅花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梅花图片)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梅花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诗人王冕等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句盛赞它。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知梅花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3.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同学们,我们读这几个小故事,都能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1)联系上下文;(2)抓重点词句;

教学大赛一等奖《梅花魂》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

《梅花魂》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部编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记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并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全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的坚韧与高尚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开展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在风雪中凌寒独放,傲霜斗雪的风姿。学生吟诵咏梅的有关诗句。 (1)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4)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紧扣“魂”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名师选编教案设计说课稿(六篇)

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一) 教材简析 《梅花魂》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略读课文。作者是是归国华侨陈慧瑛,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尾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虬、玷”等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3.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写的外祖父的几件事,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题目,了解梅花的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了解作者 1.“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元代王冕写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大家想读吗? 2.课件出示《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思考:你心目中的梅花是怎样的? 4.出示寒梅傲雪图。 5.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6.板书课文题目:梅花魂,齐读课文题目。 7.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陈慧瑛,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作有《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等,发表诗文3000 余篇。 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和同学你对题目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讲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898590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包括无数海外游子无比崇尚的精神。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作者介绍: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多音字: 抹:mā抹布 mǒ涂抹 mò抹墙 折:zhé折扣 zhē折腾 shé折本 近义词: 偶尔——偶然爱惜——珍惜 训斥——斥责清白——洁白 慈祥——和蔼郑重——庄重 欺凌——欺负眷恋——留恋 反义词: 漂泊——定居偶尔——经常 训斥——表扬清白——污浊 慈祥——严厉郑重——轻率 理解词语: 【冷艳】耐寒而美丽(多形容花)。 【幽芳】形容香味清淡而芬芳。 【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文坛】指文学界。 【颇负盛名】形容名气很大。盛名:很大的名望。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说课稿【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说课稿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课文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华侨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中心突出;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围绕本文特点及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确立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生字,读写、积累新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主要事件。 4.理解梅花品格及梅花魂的含义,体会华侨老人爱梅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梅花的品格及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2.理解华侨老人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深刻爱国感情。 四、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寒梅傲雪的图片,在《红梅赞》的歌声中(配歌词)教师语言导入:梅花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样优美的诗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正字正音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爱惜这幅墨梅图?生抓住:惟独、分外、碰不得、训罢……抹净。这些词句体会。当交流到奇怪的原因是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部编版五语文下册4《梅花魂》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语文知识能力目标 (1)熟记课文生字,生词。(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出他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在这里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魂,分外,抹净低头折节,然后分别让他们标出魂,分,抹,折的音 魂(hun)分(fen)外抹(ma)净低头折(zhe)节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说导语设计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标题“魂”又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