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中毒血_尿标本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辉凤
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及治疗进展史晓峰1,张玥2,王勇强1(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000;2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摘要:目的 百草枯中毒发病急,吸收快,致死率高,且无特异性解毒药。
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可能主要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DNA和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凋亡、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等途径对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
目前,除常用基础治疗外,还可采用血液净化、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应激药物、百草枯抗体、吡非尼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中医药在百草枯中毒治疗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对于发生晚期肺纤维化的患者,肺移植为理论上惟一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机制;治疗进展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5.02.040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02-0099-03通信作者:王勇强 急性百草枯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农药中毒之一[1]。
百草枯是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畜具有强毒性,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多系统毒性反应[2]。
百草枯目前尚无特异性解药,仍采取洗胃、导泻、灌肠、补液、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方法,国内外均无统一的急性百草枯中毒诊疗方案或指南。
现就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1 百草枯的体内代谢特点1.1 吸收 百草枯中毒途径主要为口服,在胃肠刷状缘通过载体介导的转运系统吸收,生物利用度在14.6%左右[3]。
空腹口服后2h血药浓度即达峰值,主要在空肠吸收。
经6~12h后,毒物大部分进入血液并分布至全身,24h后血药浓度明显下降,进入组织,其中以肺脏和肾脏浓度最高,肝脏次之,心脏最低,肺组织内百草枯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0~90倍[4]。
这主要因为在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Clara细胞膜上存在多胺摄取系统,百草枯与多胺化学结构类似,可与其竞争通过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多胺摄取途径而选择性地在肺内蓄积[5]。
短评:百草枯中毒怎样做血液净化?

短评:百草枯中毒怎样做血液净化?田英平【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3(26)10【摘要】关于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paraquatpoosoning,PQP)方面,虽然血液透析(HD)、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血液灌流(HP)以及血浆置换等方法分别有成功救治的报道,尤其是HP的成功资料最为突出。
但是否具备循证医学证据,还有待更多临床资料的积累和分析。
这些年,我们不断地摸索PQP的各种治疗方法,我个人认为,治疗PQP的三大基石是血液净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及早排除毒物的有效措施。
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成功救治率一直徘徊在50%~60%。
血液净化清除血液中的毒物,首先要了解毒物的毒代动力学。
而我们对百草枯的毒代动力学的理解基本来源于动物实验,或者是根据已有的临床资料进行的推测,并未完全搞清楚。
【总页数】1页(P6-6)【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急性百草枯中毒;毒代动力学;循证医学证据;治疗方法;临床资料;免疫抑制剂;解毒物【作者】田英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5【相关文献】1.中毒剂量及血液净化方式与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的关系 [J], 黄杨;尹文;瞿丽娟;崔锐红;余厚友;王玉同;郝璐2.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J], 郑小云3.连二亚硫酸钠法尿百草枯半定量检测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J], 马为民;张欣;潘秀刚4.强化血液灌流联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在百草枯中毒血液净化疗法中的应用 [J], 陈南成;黄安恒;黄伟光5.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血百草枯浓度及预后的影响 [J], 谢婷;杨雪婷;宋孟龙;王建东;周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草枯中毒诊治进展

百草枯中毒诊治进展
胡志辉;魏宝强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2(028)002
【摘要】@@ 百草枯(Paraquat,PQ),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由英国卜内门化学公司研发,相对分子质量186.3,白色结晶,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300℃左右分解,在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迅速水解,在水溶液、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分解.具有触杀作用和一定内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使其枯死,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常用剂型为20%的墨绿色水溶制剂,1962年开始作为农药应用于农业,1964年爱尔兰报道了第1例百草枯中毒事件,此后自服及误服中毒报道逐渐增多.生产或使用不当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吸入及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一般认为口服20%原液10~
20mL即可致死,口服20%原液者病死率高达60%~80%[1].国外报道百草枯中毒死亡率为33%~78%[2].
【总页数】2页(P151-152)
【作者】胡志辉;魏宝强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康华医院,广东东莞523080;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滁州2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1
【相关文献】
1.百草枯中毒后检验数值变化及中毒机制研究进展 [J], 张和平;薛克俭;林国跃
2.免疫抑制剂在急性百草枯中毒中的具体应用--《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13)》解读 [J], 宫玉;田英平
3.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研究进展 [J], 杨志洲
4.百草枯急性中毒的诊治进展 [J], 卢中秋;贺晓艳
5.百草枯中毒的诊治进展 [J], 张芮嘉; 关晓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百草枯水平的研究进展

2 流 动 相
靠减少剩余百 草枯在 胃肠道 的吸收 ] 、用体外 的方法清 除血 液 中的百草枯 、利尿 及维持重 要 的生命 功能 。百草枯 中毒
的致命性 目前依据剂量 ,血浆 中药 物水平以及与死亡率相关 的 几个 指数来预 测 ,简单的说 如果摄取后 4 h ,百草枯血 药水
C l i n i c a l P r o g n o s i s
一 q i n ,Z H A N G H o n g—W e l 1 . ,C A O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P h a r m a c y ,t h e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A f i f l i a t e d t o
s t u d y f o p a r a q u a t p o i s o n i n g a p p i l e a t i o n s .
【 Ke y w o r d s 】 H i s h p e f r o r ma n c e i l q u i d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P a r a q u a t ;B l o d o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P r o g n o s i s 百草枯 ( p a r a q u a t ,P Q)又名对草快 、杀草快 ,是 目前全 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 。由于它能被土壤 中的自然成分 降解 ,它 的标准应用不会带来风险。虽然百草枯为 中等毒性农 药 ,但对人畜有很 强毒性 ,口服百 草枯会造 成严重 的临床症 状 。一般 口服 5 0  ̄ g / n d ,2 d内会 因普 遍器 官 衰竭 而死 亡 ,
白细胞计数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1月下第20卷第33期·综述及个案报道·白细胞计数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许钰唯 陈安宝△ 廖睿 刘志文 张伟(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1)【摘要】急性百草枯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进展迅速,尚无特效解毒剂的特点,致死率可达5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农药中毒类疾病[1]。
现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在APP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白细胞;急性;百草枯;中毒【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6-5249(2022)33-0184-03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进展迅速,尚无特效解毒剂的特点,致死率可达5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农药中毒类疾病[1]。
准确判断APP的预后能帮助临床医生对APP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尽早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
相关研究证实,机体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聚集、浸润、活化,是APP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重要原因,PQ对机体的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使血液中白细胞大量增加,不仅可以反应APP的严重程度,也对疾病的发展、转归起重要作用[2]。
1 白细胞与APP预后的关系PQ在人体内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可刺激机体释放如IL-6、TNF-α等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诱导白细胞在器官内聚集,同时,PQ产生的氧自由基加重细胞损伤,也可吸引白细胞等炎性细胞聚集,使血液中白细胞大量增加。
Feng等[2]发现,APP患者死亡组WBC中位数(19.22±10.87×109/L)较存活组(8.75±5.05×109/ L)明显升高,当WBC超过11.78×109/L时,PQ患者的90 d存活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