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一般系统论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对系统的研究可以说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
作为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最初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初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朗塔菲提出的,只不过它一开始被作为"机体生物学",这是生物学中的有机论概念,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
1968年,贝朗塔菲发表了一般系统论的代表著作《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
现在系统思想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思潮,日益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系统1、系统的含义及其分类系统论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界现在说法不一。
人们现在把系统论作为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横断科学来对待。
它被用作比具体学科更一般化的科学理论加以研究,但又不同于哲学。
现代系统论具有可否证性、抽象性、数理性特点。
贝塔朗菲把一般系统概念定义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
或: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钱学森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系统的属性:⑴系统的整体性:即非加和性。
系统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有统一性,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充分协调和连接,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
例如: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大于钢筋、水泥、沙石的强度之和。
②拿破仑说数量小时较多数法国人不敌少数马克留木人,数量大时较少法国人可以战胜较多数马克留木人③没有凡高弟弟凡高就出不了成果;没有赫歇尔妹妹则赫歇尔不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没有阿贝尔的老师就没有阿贝尔;没有孟母就没有孟子;没有伽罗华之母就没有伽罗华④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⑤反面例子如上网、吸毒、赌博等。
⑥"三个和尚没水吃",其原因是他们的能量消耗在内耗上。
⑵系统的相关性: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
新、老三论

系统论
• 代表人物:美籍奥 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 著作: 《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 • 贡献:贝塔朗菲在193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 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 1937年提出了 “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 的理论基础。
•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 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 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 质。 • 他用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 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 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 •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 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 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 有序性 三大基本特征。
• 代表人物:伊里亚· 普里戈金 • 著作:《确定性的终结》 • 贡献:普里戈金的早期工作在化学热力学领 域,1945年得出了最小熵产生原理, 此原理和翁萨格倒易关系一起为近平 衡态线性区热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对非平衡热力学尤其是建立耗散 结构理论方面的贡献,他荣获了1977 年诺贝尔化学奖。
• 代表人物:哈肯(Haken)(联邦德国斯图加特 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 • 著作:《协同学导论》、《高等协同学》
• 贡献:1971年哈肯提出协同的概念; 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 描述了临界点附近的行为,阐述了慢变量 支配原则和序参量概念。
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 多系统就称为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 大系统。 在某个大系统中的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 相互制约,它们的平衡结构,而且由旧的结构 转变为新的结构,则有一定的规律,研究本规 律的科学就是协同论。 其目的是建立种用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复杂系 统的概念和方法。协同论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 大量的类比和严谨的 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 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组成 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的结果。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功能和目的性
大多数系统的活动或行为可以完成一定的 功能,但不一定所有系统都有目的,例如太阳 系或某些生物系统。一个水桶具有储水的功能, 但它没有思维,本身没有目的。动物的行为有 一定的目的性,但主要就是为了笕食存活。人 类具有思想,行为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可见较 为高级的系统才有目的性。人造系统或复合系 统都是根据系统的目的来设定其功能的。
复合系统——既包含人造系统又包含自然系统。系 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大多复合系统。
第十三页,共40页。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开放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都有交换。有活力有生 命的系统如:商业系统、生产系统或生态系统,都是 开放系统。只有开放系统才有可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 开放系统通过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统 本身的调节作用,使系统达到某一稳定状态。但并不 是说开放系统都是进化的。
封闭系统: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有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如密闭罐中的物体。
孤立系统:则没有任何交换。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 退化系统。
第十四页,共40页。
按系统的规模分:小型系统、中型系统、大型 系统和巨型系统。
按学科领域分: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 系统。
按状态划分:有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还有 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 衡系统等等。
第三十一页,共40页。
控 制 论 应 用 |
导 弹 技 术
第三十二页,共40页。
三、信息论
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 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 诞生的标志。申农为解决通讯 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把发 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 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发 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 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 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系统理论

教学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教育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几个要素: 教学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教育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几个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条件等 该系统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 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条件等,该系统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才。
一、基本概念 二、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三、系统方法
一、基本概念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一定结构)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一定结构)的要素组成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二、系统科学的三个基本原理 反馈原理: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目的; 反馈原理: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目的; 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地控制, 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 能的。 能的。 有序原理: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 有序原理:只有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 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系统开放 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 即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必要条件; 涨落” 即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必要条件;“涨落”指对系统 稳定状态的偏离,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 稳定状态的偏离,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而系统只有远离 平衡态,才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平衡态,才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整体原理: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没有整 整体原理: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体联系,没有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 体联系,没有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一低频系 统作为整体有内部结构和系统的“边界”组成, 统作为整体有内部结构和系统的“边界”组成,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 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 “E整”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E部”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 构珠功能的总和“ 公式表示为: ∑E部 ∑E联 构珠功能的总和“∑E联”。公式表示为: E整= ∑E部+ ∑E联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信息技术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它们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本文将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信息技术这四个主题展开讨论,深入探究它们的核心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应用情况。
一、系统论1. 系统论的概念系统论是研究“系统”概念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系统是由一组相互作用和相互通联的部件组成的整体,它具有统一的特性和功能。
系统论研究系统的结构、性质、规律和行为规律,并提出了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的基本原理。
系统论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和处理。
2. 系统论的发展历程系统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提出了“整体”的概念并强调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在20世纪初,系统论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克劳德·香农、诺伯特·韦纳等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1948年,《论数学与通信》一文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诺伯特·韦纳、罗斯·阿什比等提出了控制论。
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
3. 系统论的应用系统论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在工程技术中,系统论被应用于系统建模、系统仿真、系统优化等方面,为复杂工程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管理科学领域,系统论被应用于组织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管理系统。
在计算机科学中,系统论被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网络系统、智能系统等方面,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
二、信息论1. 信息论的概念信息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信息论的核心概念是“信息”,它是一种用于传达知识和理解的信号,具有一定的内在特性。
信息论研究信息的度量、编码、压缩、传输、保护等问题,为信息处理和通信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2. 信息论的发展历程信息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数学家克劳德·香农提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9
2)、白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已经知道得很清楚 的系统; 3)、灰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的认识若明若暗的 系统。
③、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划分,可划分为: 1)、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无差异的系统; 2)、近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能 使线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3)、远离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差异明显从而使非线 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综合分析后的结论是:第三方案最能确保在短期内最 经济地完成阿波罗计划的全部目标。所以,决定采取第三 方案。结果,在1969年7月16日通过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 终于成功地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如期完成考查任务 后于7月24日返回地面。
13
二、控制论方法
从方法论上看,控制论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 大致有如下三条。
(2)、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②、动态原则 ③、最优化原则 ④、模型化原则
11
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5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了20世纪60年代末实现 人员登月计划,同时成立了阿波罗计划办公室。办公室根据 指定目标收集大量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已经论证,作出方 案比较,最后为实现登月宇宙飞行提出三个备选方案,给决 策者选择。
1、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来刻画系统的行为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在 控制论中被概括为“出入”, x1 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 X(t) x2
输入;系统对环境作用的 响应称之为“输出”,系统的
xm
系统
y1 y2
Y(t)
yn
输出集合及其变化,实际上是系统的行为。控制论就是用一
组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函数来描述或刻画系统的行为
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一、控制论:1、控制论的概念:控制论是一门研究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其研究的核心是构建能够实现所期望的系统行为的有效控制系统。
它涉及到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生物机器人技术、算法设计和信息处理等诸多领域。
2、控制论的研究历史:控制论的研究始于1940年的美国科学家Warren S.McCulIock。
他受到俄国科学家A.A.Andronov和B.V.Kufedulov杂志论文的启发,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将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统一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控制论。
20世纪50年代,控制论迅速发展,原始的线性控制理论发展为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此后出现了微分几何学和微分算术控制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控制论发展迅速,涌现出各种新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如自适应控制、计算机优化控制、人工智能控制、时变系统算法控制等。
二、信息论:1、信息论的概念:信息论是一门关于信息修饰、传输ng存储、处理和可靠性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用户以及用户和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技术,以及实现信息可靠传输的有效方法。
2、信息论的研究历史:信息论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是由美国电信学家Claude E. Shannon在发表的名为《现代电信及其技术》的论文中系统的阐述形成的,该文提出了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如信息的概念,信息熵和信息率等。
此后,由位于美国的Ralph Hartley和Peter Elias以及日本的Abe Masami等人持续优化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使之变得更加成熟完整。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信息编码理论、信息安全理论、信息认知理论等一系列信息论的应用领域。
三、系统论:1、系统论的概念:系统论是一门涉及系统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分析的科学,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管理等,它以一种集成的方法思想对整个系统进行建模理解,其有效的组织管理手段可以很好的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且系统的稳定性在大量自然界中也受到验证。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信息社会被广泛认为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的第三次伟大的科技革命与社会变革,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成为信息社会最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20世纪40年代,由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相互渗透与交融汇流,产生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广泛综合性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1、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性能、行为和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为人们认识各种系统的组成、结构、性能、行为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它是具有确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如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其围绕它运转的行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等)和卫星构成的。
同时太阳系这个"整体"又是它所属的"更大整体"--银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世界上的具体系统是纷繁复杂的,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千差万别的系统分门别类,以便分析、研究和管理,如:教育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宇航系统、通讯系统等等。
如果系统与外界或它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那么这个系统就是一个开放系统,否则就是一个封闭系统。
开放系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可能促进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使落后地区尽早走上现代化。
2、控制论Control Theory人们研究和认识系统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系统。
控制论则为人们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般方法论的指导,它是数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数理逻辑、生物科学等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科学。
控制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但是,控制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学科的形成却起始于本世纪20~30年代,而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出版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
几十年来,控制论在纵深方向得到了很大发展,已应用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和人口控制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系统的目的性行为是指外界环境的 改变对生物体的刺激对生物系统来说就是 一种信息输入,生物体对这种刺激的反应 对生物系统来说就是信息的输出。推而广 之,控制论认为任何系统要保持或达到一 定目标,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反馈行为。
返回
反馈
反馈 —— 系统输出信息返回输入端,经处 理,再对系统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
返回
信息量数学公式
申农的公式:
H(x) =ΣP(xi)h(xi)= -ΣP(xi)· log2P(xi)
其中:H(x)表示信息量, P(xi)表示某状态xi不 确定的概率, h(xi) = —log2P(xi),表示某状态xi的 不定性数量或所含的信息量。若P(xi)=1,则h(xi) =0;若P(xi)=0,则h(xi) =∞;当n=2,且 P1=P2=1/2时,H(x)=1比特。因此可见一个等几率 的二中择一的事件具有1比特的不定性或信息量。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反馈对系统的 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 自身的动态平稳(如温度、血压的稳定),或是机 器自动保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 现的。
返回
控制系统的一般结构
第一,传感器。检测比较装置。作用主要 是获得反馈。
第二,控制器。作用是用来决定应该怎样 做。 第三,执行器。作用是完成控制器下达的 决定。 第四,控制量。这是我们自动化机器所要 达到的最终目的。
按系统的规模分:小型系统、中型系统、 大型系统和巨型系统。
按学科领域分: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 维系统。 按状态划分:有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还 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 远平衡系统等等。
还有:实体系统和抽象(概念)系统;宏观 系统、微观系统。
返回
3、系统方法
系统论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 基本原则,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 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贝塔朗菲 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 Approach 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 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 表示数学方法。系统方法应用于工程产 生了系统工程。
系统划分
按组成要素的性质(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分:
自然系统 —— 原始的系统都是自然系统,如天体、 海洋、生态系统等。又如呼唤系统、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 人造系统 —— 如人造卫星、海运船只、机械设备 等。又如:交通系统、商业系统、金融系统、工 业系统、农业系统、教育系统、经济系统、文艺 系统、军事系统、社会系统等等。
返回
例
人手控制 人工控制系统 结构图
机器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 结构图
返回
控制量——受控对象
所谓受控对象是指在一个控制系统中被 控制的事物或生产过程 , 比如发电机的端电 压,火炮的角度和方向 , 锅炉气包温度等等。
在设计和分析一个控制系统时,了解控 制对象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 对象的特性不一样,其所需要的控制策略 也会大相径庭的 , 最终控制效果也大不相同。
信息论的创始 人是美贝尔电 话研究所的数 学家申农 (C.E.Shanno n1916——),
返回
一般通信系统模型
消息 消息+ 噪声 消息
信源
编码 噪声
译码
信宿
返回
信息的定义
就本体论意义而言,信息是标志事物 存在及其关系的属性。这样的描述难以将 信息定量化。
就认识论意义而言,信息是认识主体 接收到的、可以消除对事物认识不确定性 的新内容和新知识。因此申农是从根据这 一点给出了信息量的数学形式。
返回
结构与功能
⑴要素不变时,结构决定功能。如种类无数的 有机物几乎都主要是碳、氢、氧、氮组成。常 常是组成结构不同。又如电子元件不同的组合 可以形成各种家电。(反过来,结构相同,要 素不同,功能不同) ⑵结构、要素都不同则可以有相同的功能。如 人脑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在部分功能上相似。利 用这一原则,可以设计各种仿真系统。 ⑶同一结构可能有多种功能。如一付中药可能 有多种疗效。
返回
机械论的错误
贝塔朗菲认为机械论的观点主 要错误是:
1、简单相加的观点,即把有机体 分解为各 要素,并采用简单地相加来说明有机体 的属 性;
2、机械观点,即把生命现象简单地比 作机 器; 3、被动反映的观点,即把有机体看作 只有 受到刺激时才能反映。
返回
生物机体论
生物机体论主要观点: 1、系统 观点,即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并把系统 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
返回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 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综合应用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 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对系统的结构、要素、 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 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1957年古德和迈克尔出版了《系统工程学》 标志了它的诞生。
复合系统 —— 既包含人造系统又包含自然系统。 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大多复合系统。 返回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开放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都有交换。有活力有 生命的系统如:商业系统、生产系统或生态系统, 都是开放系统。只有开放系统才有可能在环境发生 变化时,开放系统通过系统中要素与环境的交互作 用以及系统本身的调节作用,使系统达到某一稳定 状态。但并不是说开放系统都是进化的。 封闭系统: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有能量和信息的交 换。如密闭罐中的物体。 孤立系统:则没有任何交换。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 退化系统。 返回
返回
有序性、层次性和等级
高级的复杂的系统不仅是有序的,而且往往具 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很高的目的性。一般系统论的 一个重要成果是把生物和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 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行政系统分为科、 处、局、部、委…;军事系统分为排、连、营、团、 师、军…,表现出系统的层次性。根据系统层次的 有序程度和目的性程度可以划分不同的等级。一般 来说,结构层次复杂有序,目的性很强,则系统等 级就高。比如说人比动物等级高级,就在于人因获 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动物强了多,则人的目的 性远远比动物强。 返回
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
返回
控制的概念
控制 —— 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对 象的功能,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 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的作用。
控制对象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 而控制实质上意味着在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空间中进行有方向性的选择,所以控制作 用是带目的性的能动作用。
返回
系统的行为和目的
正反馈 —— 反馈信息与原信息起相同的作 用,使总输入增大。系统目标偏离。加剧 系统不稳定。 负反馈 —— 反馈信息与原信息起相反的作 用,使总输入减小。系统目标偏离减小。 系统稳定。负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
返回
闭环控制系统
一般控制系统为闭环控制系统,如图:
返回
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稳定性定义:当一个实际的系统处于一个平 衡的状态时,如果受到外来作用的影响时,系统经 过一个过渡过程仍然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我 们称这个系统就是稳定的,否则称系统不稳定。
返回
环境适应性
一个系统和包围该系统的环境之间通常 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 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相应地引 起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变化。 为了保特和恢复系统原有特性,系统必须 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反馈系统、 自适应系统和自学习系统等。不同的系统 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不同的,但也不是非常 高级的系统才有适应能力。
返回
系统与要素关系
⑴整体的性质不一定是要素具备的。如 H2O的性质与H或O都不同。
⑵要素的性质影响整体。如一台机器中, 一个部件出错,机器就会不正常。 ⑶要素性质之间相互影响。改变要素间的 相互作用是改变系统性质的方法之一。
返回
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大于钢筋、水 泥、沙石的强度之和。
例
②拿破仑说数量小时较多数法国人不敌少数马克 留木人,数量大时较少法国人可以战胜较多数马 克留木人。
系统——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要素——系统中原子系统即基本组成部分。 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的方式。它表现为各要素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组合形式。
功能——是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功效。 是系统对外的表现。
返回
2、系统基本特征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 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 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系统论显然把那些不具备这些属性的 集合体不看成系统。常常把一团散沙和系 统相对立。
2、动态观点,即生命机体是一个能保持动态稳定 的系统;生命过程是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活 的东西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3、等级观念,即有机体是按等级组织起来的,生 物系统是分等级的,从活的分子到多细胞个体,再 到超个体的聚合体,可谓层次分明,等级 森严。 返回
1、系统的基本概念
③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
④上网游戏、吸毒、赌博等往往是哥儿们相互影 响上隐的。 ⑤"三个和尚没水吃",其原因是他们的能量消耗 在内耗上。 返回
功能和目的性
大多数系统的活动或行为可以完成一 定的功能,但不一定所有系统都有目的, 例如太阳系或某些生物系统。一个水桶具 有储水的功能,但它没有思维,本身没有 目的。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主 要就是为了笕食存活。人类具有思想,行 为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可见较为高级的系 统才有目的性。人造系统或复合系统都是 根据系统的目的来设定其功能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图
返回
“宝瓶口” 引水口
“飞沙堰” 溢洪道
照片
弧
灌溉
“鱼嘴”分水 提把岷江水一 分为二
排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