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非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参考答案: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类认识活动结构中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非理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理性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性是指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形式;狭义的理性则是指作为认识过程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仅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狭义的理性与感性相对;广义的理性包含狭义的理性,它与非理性相对。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非理性因素,本身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和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些非理性因素给人的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提供了动力、动因和调节控制的机制。

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关键是理解它们之间所存在的辩证关系。在认识过程的辩证内容的理解上,曾经出现过忽视或者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过分地强调理性认识和理性因素的作用的倾向。但是近年来随着哲学认识论研究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影响,又出现了过分地强调非理性因素作用,从而淡化理性因素地位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其特点是割裂了理性认识因素与非理性认识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但承认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在对待非理性因素问题上,既看到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它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同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理性认识的因素和直觉、灵感、顿悟等非理性认识因素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包含的、互相转化的。当理性因素的运用到一定的程度时,思维过程的矛盾和冲突被进一步揭露和展现时,沿着原来的逻辑思路无法进行时,转变思路和重新选择新的逻辑起点,直觉、灵感、顿悟的思维形式就发生了作用。所以,理性因素的作用是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基础和平台。当直觉、灵感、顿悟的思维形式发生作用以后,仍然需要条理化、分析和推理性的工作。因此,非理性因素的思维形式必须转化为理性思维的形式。有时候直觉思维的目的是将那些相互断裂的逻辑链条连接起来。如果直觉思维的结果仍然是直觉,那么这种思维的结果是不能被传递和理解的,它永远只能停留在直觉者的头脑里,而不能转变为理论认识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强调人应当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这与非理性主义把非理性因素看成是人的本质,把人的感觉、欲望、情绪、本能等看成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并且否定或贬抑人的理性、理性私情的作用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过程,人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共同对人的认识起推动作用。

因此,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必须以辩证法的理论为指导才不会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一)主要著作索引:

1、胡敏中.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2、张洞.理性思维的轨迹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

3、夏军.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

4、郝立新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欧阳康.社会认识论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6、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7、胡敏中.非理性:创造认识论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何颖.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9、韩震.重建理性主义信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10、陈中立.反映论新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及其在现时代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二)主要论文索引:

1、夏军.非理性及其研究的可能性.中国社会科学,1993(4)

2、张海源.思维运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理论探索.1995(1)

3、李景耀.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1)

4、宋俐娟.试论非理性因素的认识论意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5、庄惠娟.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995(4)

6、魏小萍.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与人们的社会存在.哲学动态.1995(7)

7、许玉乾.哲学发现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云南社会科学.1996(2)

8、权立枝.试论非理性因素在主体选择中的地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1)

9、王维杰.非理性因素的生成机理及其对实践主体的影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10、权立枝.谈谈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4)

11、赵东海牛婷.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12、李铁强.创造性思维中的非理性因素.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5)

13、杨彬.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及其对实践主体的影响.北方论丛.2002(1)

14、王埃亮.刘海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15、郭玉坤.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3(2)

16、宁俊社.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7、杨福荣.非理性因素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18、杨文华.论创新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1)

19、尹建明.决策活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0、黎学军.论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的影响.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三)要论摘编

1、宋俐娟.试论非理性因素的认识论意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该文认为,认识的主体系统,即认识主体所具有的各种精神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两个方面。理性因素在主体精神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认识能力是对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补充,在认识主体系统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主体认识的综合过程中,既具有非理性因素影响其理性因素的一面,也有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影响的一面。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影响是首要的,但在人的意识中,以情感和意志为主的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和运用,往往通过其选择、诱导、动力、调节作用而施加影响。它们不仅以相互影响发生者联系,而且以相互渗透发生着联系。

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渗透着非理性因素。主体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总是首先通过主体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为了完成揭示事物本质的抽象思维,主体只有道过自身的意志行动才能实现。另一方面,非理性因素中又渗透着理性因素。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中,尽管主体的情感、直觉、信念、潜意识等多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却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上的反映,而是积淀着知识、经验、价值观念、社会属性等人类理性因素在其中的一种对客体的体验。认识辩证运动过程总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的过程。

2、李景耀.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5(1)

该文认为,人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是一对客观存在的东西。在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一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又始终受理性因素的指导和支配。非理性的本能要求、情感、意志离不开理性的引导。如果情欲不加以控制、感情用事,就不可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甚至会误人歧途,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同时,理性必须以人的基本要求、积极情感和意志作为动力。如果人的非理性的本能要求、情感经常处于被压抑状态,就不会有真正的理性精神。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成果,如科学发现、文艺创作等,主要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也包含着理性因家和非理性因素的综合统一作用,体现了创造主体的欲望、追求、信念、意志、灵感、直觉及种种情绪的困扰和冲动。理性因家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和发展。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构成了主体认识能力的两翼,二者相互契合、相互渗透,理性每前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交融非理性因素于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