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建设科学化四点思考
党校思考题

简答题1、简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①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党②是密切联系群众,具有严格纪律和优良作风,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并做出最大牺牲的党③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④是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着人民的希望的党这样一个久经考验、坚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党,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简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②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③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影响、制约最低纲领的实现;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④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①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最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②党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员同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是同甘苦、共命运的关系,党为人民服务是主动的、自觉的、不带任何条件的和全心全意的③党既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又善于领导人民前进。
4、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主要由哪三个有机部分构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毛中特(下)课后思考题答案(1)

第七章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意义:(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目标: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_六个坚持_推进执政党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石_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_决定_

2010.108执政党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概括出了“六个坚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同时十七届四中全会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从理论、制度、方法三个层面明确了“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和“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三条基本路径。
如果说“六个坚持”作为执政党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那么,“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方向,集中体现了“科学建党”的新理念,凸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对推进执政党建设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一、“六个坚持”奠定执政党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石“六个坚持”是继党的十六大科学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党执政55年的主要经验、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后,第一次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总结的基本经验。
这“六个坚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方向、主线、核心、动力和保证,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理解和把握“六个坚持”,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基本角度:首先,从“实然性”的角度看,“六个坚持”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六个坚持”从哪里来?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来自实践、来自我们党执政和自身建设的经验。
关于党内监督制度科学化的若干思考

关于党内监督制度科学化的若干思考作者:肖光文,蔡春燕来源:《理论导刊》 2017年第11期摘要:党内监督制度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以制度从严管党治党的内在要求。
党内监督制度科学化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发挥党的监督制度体系整体优势,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针对当前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做到:形成党内监督制度认同意识,营造严格遵守党内监督制度的良好政治生态;健全和完善现有的党内监督制度,形成完整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理顺纪检机构的领导体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监督机构设置;改革创新党内巡视制度,提高党内监督水平。
关键词:党内监督制度;科学化;反腐倡廉;全面从严治党中图分类号:D2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11-0015-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研究”(2017YZD07)阶段性成果;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历程和经验研究”(TJDJ17-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肖光文(1982-),男,山东日照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蔡春燕(1989-),女,河北唐山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加强党内监督离不开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它是党内监督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新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略,需要构建结构严密、功能完备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以科学化的目标和方略推进党内监督制度完善与发展,明确规范党内监督体系,有效保障党内监督有序进行,不断提高从严治党管党的水平。
一、党内监督制度科学化的基本内涵目前,学界对于“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制度”等相关概念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对“党内监督制度科学化”概念的界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考题整理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考题目录第一讲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P22、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3、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地位及意义是什么?P2第二讲列宁的建党学说1、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恩的建党思想?P32、《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共产党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有哪些指导意义?P43、列宁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P4第三讲毛泽东的建党学说1、毛泽东是怎样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恩列宁的中国党建设的实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学说的?P52、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是什么?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P63、毛泽东在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中为什么会出现曲折?应当吸取哪些教训?P6第四讲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1、简述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产生和形成P62、简论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P7第五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的建设1、简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对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作用。
P82、为什么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什么作用?P83、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保持党执政的法理基础的关系。
P8第六讲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1、简论“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P82、综述民主革命时期党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P93、试论党的优良作风对党的建设的重大作用。
P9第七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的建设的几个问题1、面对即将执政的新考验,建国初党是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的?P92、简述八大对执政党建设经验的总结。
P93、简论八大后对执政党建设道路的探索及探索陷入迷误的原因及教训。
P10第八讲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几个问题1、简述新时期党的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和意义。
P102、简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推进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推进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张丙辰罗澄源(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050084)摘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也是提高部队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特点规律,理清思路对策,力求在学习理念上科学化,在学习氛围上最优化,在学习动力上长效化,不断提高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既是我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际举措,也是提高部队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确立学习理念、营造学习环境、定位学习目标、融入具体实践、完善制度机制等诸多因素。
只有认真研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特点规律,搞清该系统中不同因素、不同环节的内在联系,才能理清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稳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行为。
引导广大官兵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前提。
当前,在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应重点树立以下三种理念:一是研究性学习理念。
研究性学习理念是一种现代学习观。
它是以问题为牵引,围绕问题进行的学习、研究和思考。
其特点是把理论学习与理论应用结合起来,强调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一些部队党组织的学习效果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理论学习与部队实践紧密结合,是为学习而学习,甚至是“任务式”学习。
随着我军加速向信息化转型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不断增多,部队各级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增多。
只有树立研究性学习理念,才能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习计划,着眼解决问题确定学习内容,借助问题解决深化学习效果。
二是合作式学习理念。
合作式学习理念是一种信息时代的学习观,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各学习主体之间学习的交互性。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学习和实践建设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学习和实践建设的思考农工党中央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时提出了“以实施人才强党战略为主题,细化人才强党战略的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各级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我党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能的科学化水平。
”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农工党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不同层级,应该根据不同特点不同情况,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这样才能进一步储备更多更好的各级代表性人士。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为党派的组织细胞,是落实中共路线方针政策、农工党各项决定工作的有力保障。
在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包容性日益扩大、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日益拓展的条件下,建设党派学习型基层组织对于民主党派真正赢得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双重肯定与认同,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基层组织学习与实践建设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
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才能敏锐把握时代前进脉搏,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提高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做好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党员等工作,才能提升组织的活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正视的问题(一)政治交接传承不足。
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派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弱点问题,在新一轮的新老交替后,新生代知识丰富但经验缺乏,特别是缺乏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的方法和经验;经历的政治锻炼和考验也较少,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楚,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研究不多,缺乏反映社情民意的信心和勇气;较少的资历和威望也使得他们在组织中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不是很强;参政议政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这些体现了只从组织上进行了交替,真正的政治交接还需要加强。
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把握理论学习的关键——知、信、行的统一
• 路径: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 思考:知识如何变为信念?
——付出艰苦的精神劳动,掌握精神实质 ——联系实际思考理论,克服消极体验 • 注意:现实的不一定是合理的 用“两只眼睛”看生活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六、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1、对民主集中制的新认识
• 建设学习型政党组织是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 在党的建设上的运用;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反映了党的 建设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 学习型组织理论兴起的背景: • 背景:(1)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 (2)现代人本管理强调管理目标要通过团队学习 实现;要使团队成员达到对目标的认可——建立共同愿景
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要明确的认识: 大众化不是庸俗化、简单化,实际是给党的思想理论 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要求科学普及、推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之成为得到普遍认同、受到真诚信 仰、拥有广泛群众的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有过程、有层次的;呼唤着理论宣传工作的 改革
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结论: 历史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 会,同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压力,在新形 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 重大举措,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和科学态 度,是一种战略思考和远见卓识。
三、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
• 六十年实践,积累了执政党建设的丰富经验 六条经验: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伟大工程与伟 大事业联系;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为根本任 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创新、增强活力;从 严治党 如何认识:历史与现实、正面与方面、传统与创新 经验的重要意义:反映规律
四、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四中全会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四点思考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新理念,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任务,是提高治党治国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履行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建的重大战略举措。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形势、新任务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从战略高度把握这四个出发点。
一、推进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尊重党的建设规律的需要,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
1、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执政党的历史方位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又是在现实中发展的。
执政党的历史方位是在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发展的。
首先,要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判断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基本立足点;其次,党的历史方位是变化和发展的。
当前,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对当的所处的历史方位做了更全面的表述,因此角色的转变必须带动职能的转变。
党只有从转变的角色中去领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而尊重的
建设规律。
2、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科学判断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深入学习、科学掌握。
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二是联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
再好的理论不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都是空谈。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党必须密切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判断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
从而在科学判断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之上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二、推进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
推进世界政党的比较研究,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方式和途径,是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需要,是具有世界眼光、促进世界一体化的体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党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为比较研究在党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政党政治的普遍发展,任何意识形态、组织形式各异的政党越来越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规律,尊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可见,”世界政党比较研究对于党的建设这门学科成为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党建真正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建设科学化,本质上是要求党的活动符合政党活动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既包括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殊规律,也包括作为
一般政党的普遍规律。
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作为政党而存在的,具有一般政党的属性,以取得政权为目标,必须以一定的结构和方式组织起来。
因此如果忽视政党的一般规律,过于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无从谈起,就容易把我们的经验神圣化,难以借鉴其他政党的宝贵经验。
西方政党的发生、发展、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党的建设方面有一些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同样,如果只强调一般性,忽视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执政党的特殊性盲目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也难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发展道路,甚至可能给中国带来混乱。
简言之,认识和运用党的建设的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我们要在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前提下,既立足本国又持有全球化视野,积极吸取国外政党有益经验,建设和完善中国共产党。
三、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归宿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是执掌国家政权的价值所在。
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而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追求和归宿。
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锋队。
因此,它必须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
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今年是苏联共产党亡党和苏联解体20周年,我们要吸取苏共的惨痛教训。
相反,只有切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而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才能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开创更加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四、抓住制度化这一关键环节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只有把对党建的规律性认识外化为可操作的、系统的制度,才能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才能切实推进党内民主,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问题,党内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
一是激励不足,没有建立健全完备的激励制度;二是监督不够,制度落实难,并且存在下面一些问题:实体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不足、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等;三是制度执行还存在成本大、代价高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制度,不是竭力维护,而是千方百计逃避。
诚然,制度的完备是相对的,任何制度总会有或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多或少的漏洞。
但这并不足以成为阻碍制度建设的正当理由。
毋庸讳言,与革命时期、建国初期相比,我们当前的制度不能不说十分庞大,但贪污腐败却未见减少。
这从反面提醒我们,一定
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尤其是制度落实。
提高制度遵循、执行的效果,不仅要注重制度的系统性、操作性,更要倡导一种有利于制度遵循、执行的文化氛围。
只有小病就得到及时、有效诊治,才可能防微杜渐,才可能避免积小病成大病,才能形成有利于制度遵循、执行的文化氛围,减少制度执行的成本和代价,使制度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真正体现制度的强制性特点。
总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从推进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推进世界政党比较研究、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归宿、抓住制度化这一关键环节四个出发点来予以把握。
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形势、新任务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深层次的要求在当前的党建理论研究的具体反映。
参考文献:
[1]王长江.世界政党比较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李新生.正确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j].理论参考.
作者简介:马金祥(1987-),男,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执政党的建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