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教学策略调查研究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教学策略调查研究
07 , .7 效度系数为 0 6 , . 3 检验 表明 : 效度系数在 0 0 . l的水平
过程。教学设计 是将 教学理论 转化 为教学 实践必不 可少 的

个环节。关 于实习生在 教学设计 方面的情 况 , 本次调查从
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
实 习生 教 学 设 计 的 频 数 统 计
问卷 的 9 .% ; 8 9 调查 实 习基 地 的 小 学 生 、 学 生 各 5 中 0人 , 收
对话 、 合作 、 共建 , “ 把 知识与技 能、 过程 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与 价值 观” 真正统一起 来 , 每一位学 生在知识 和能 力方面获 使 得新发展 。鉴于此 , 文通过对忻州市农 村中小学扶贫顶 岗 本
第2 6卷
第 4期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I GURN OF AL XI H0U T AC NZ E HERS U VE Ir NI RS1Y
V 1 2 No 4 0. 6 00年 8月
扶 贫 顶 岗 实 习 支 教 学
et 略 调 查 研 究 3策 ,
从调查数据反 映 出, 在备 课这 个环 节 中, 大多 数实 习生 都 比较注重对各种课程资源 的挖掘 , 对课 堂教学 的每个 环节
收 稿 日期 :0 0— 5— 8 21 0 0
进行设 计。在考 虑到教师如何 把知识传授 给学生 的同时, 也 能 注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 并能积极利 用现代化的教学设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教 育部、 财政部 20 0 7年度人 才培养模 式创新 实验 区项 目“ 方师 范院校人 才培养模 式综合 改革” 地 子项 目( 高函[0 7 2 教 20 ] 9号 ) 究成 果。 研 作者简介 : 弓巧平( 95一) 女 , 17 , 山西原平人 , 州师范学院教 育系讲师 , 育学硕士 , 忻 教 从事教育 史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从理论、实践方面认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实践活动

从理论、实践方面认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实践活动
成 绩 管 理 人 员的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职 业 道 德 教
践 活动 , 大学 生们既认 识 了国情 、 省情 、 乡情 , 育了爱心 , 培 又升华 了品 德, 锤炼 了意 志 , 实现了德育和人格进步 。对此 , 陈至立同志予以充分肯 定 :忻州师 范学 院做 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 的事 。 “ 他们的做 法为深化师范院校 的教学改革 , 强大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 , 加 解决贫 困地 区教 师队伍建设 问题提供 了实践经验 , 值得进 一步 总结推广” 。 二 、 贫 顶 岗实 习支 教 的 实 践 需 要 和 理 论依 据 扶 改革 开 放 3 0年 , 国 出现 _经 济 成 分 多 样 化 、 益关 系 多 样 化 、 我 『 利 社 会 组 织 形 式 多 样 化 、 业 方 式 多 样 化 、 活 方式 多样 化 格 局 。 国社 会 急 就 生 我 剧转型 出现 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 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 多方 面的严峻挑战 。 键问题是 , 关 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 致使理论教育在 不 断 变 化 的现 实 面 前 显 得 苍 白 无 力 , 乏 针 对性 、 效 性 和 说 服 力 、 染 缺 实 感 力, 而社会实践则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 良好 的途径 。加强高校思想政 治理 论课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 首先 ,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教学是社会实践 的需要 。邓小平指 出, 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 , 向世界 , 面 面向未来 。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 三 个面 向” 就必须面 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的实际 。 , 我国的现代化建 设 是 在 世 界 政 治 多 极 化 、经 济全 球 化 和社 会 信 息 化 的 大 背 景 下 进 行 的 , 这样就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 中, 学生的知识更 多地来 自社会 。 社会 上的各种 不同的荣辱观 、 是非观 、 价值观等不可避免 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这 些严 峻的考验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仍 然“ 重课 内, 课外 ” “ 轻 、重理论 , 轻实践 ” “ 、重说教 , 轻养成 ” “ 教化 , 、重 轻 内化” 停留在“ , 填鸭式” 的纯理论灌输 , 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理想的环境之 中, 脱离现实世界 , 忽视现代社会对 人的 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 那么在 解决现实问题时 . 就会 显得软弱无力 。 所以 , 在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中必 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 使理论 与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 ,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 务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 作者不断 I : 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思想政 治教育 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情 、 社情 、 民情 , 树立科 学的世 界观 、 正确 的人生观 、 价值观 , 培养“ 四有 ” 新 人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教学存在着教学 内容滞后 . 教学方法比 较单一 以及简单 的政治说 教 ,一言堂” “ 堂灌” 照本宣科 、 “ 、满 、 古板僵 化 等 问题 , 已经无法适应 当前 客观形势 的发展和学生思想 的实际状况 。 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 的课 堂教授 , 他们迫切希望开拓新的教学途 径 。 锦 涛总 书记 在 全 国加 强 和 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育 工 作 会 议 上指 胡 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 与社会实践相结 合, “ 既搞好 课堂教育, 又注重 引 导大学生深入社会 、 了解社会 、 服务社会 。” 然而 , 提倡实践教学 以来 , 由 于学校 、 社会和学生 等多方 面的原因 , 大学生参 加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够 广泛 、 入 , 别是专业 实习和毕业 实习因种种 条件限制 , 深 特 面临许多 困 难, 有的流于形式 , 乏针对性 、 缺 实效性 实践 教学环节薄弱 , 成为影响高 校 师 范 教 育 的 瓶颈 因 素 。 因此 , 拓 新 的 丰 会 实 践途 径 势 在 必 行 。 开 _ 卜 最后 ,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 出困 是 境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

支教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支教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支教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2023年,随着全球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志愿者开始参加支教实习计划,到偏远的乡村地区去支教,帮助当地的孩子们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参加支教实习计划的志愿者,我在实习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希望可以给其他人参加支教实习计划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语言障碍。

在我所支教的小学,大部分孩子都是使用方言交流的,而我只懂普通话,这导致我在课堂上不是很理解孩子们的意思,也难以跟孩子们进行有效的交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在支教前我提前学习当地的方言和习俗,这让我有了更好的沟通基础。

在课堂上,我采用一些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图片、肢体语言、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我也请当地的老师帮忙,由于他们熟悉方言,在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上也习惯了使用当地的方言,他们帮我解释了一些难懂的词语,也让我在进一步沟通上更加顺畅。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管理和教育学生。

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们不仅要负责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和知识点培养,而且还要负责他们的品德教育和行为管束。

在实际实习中,我发现很难让孩子们乖巧听话,如何管理孩子们成为了一大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我也通过一些方式去尝试。

我采用奖罚制度来管理学生。

通过设计一些小礼品激励孩子们在学习和表现上的进步,同时,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和表现不好的孩子也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我坚持及时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注和爱,对于学生的各种需求和问题给予关注和帮助,尽量做到宽容和理解。

最重要的还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帮忙共同维护孩子们的教育成果。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

支教工作其实是一项较为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志愿者具备较为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能力。

而在实际实习中,我发现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及时调节自身的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为例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以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支教为例


( 三 ) 企 业 模 块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 改 革 、认 真组 织 军 事 训 练 、系 统 开 展 社 会 实 践 、加 强 实 践 育 人 队 伍 建
设 、积极发挥学生 主动性 、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等要求 ,并对 实践育 人工作组织领导进行 了安排布置 ,可见教育部对高校实践教学 的重 视非 同一般 ,并将其推到 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前线。 … 二、行 政管理 专业 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 忻州师 范学 院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 ,结合学院发展战略和行政 管理 专业 自身特点 ,确立 了由学校 、政府和企业为主要平 台的公私协 同创新 实践教学体 系,被教育部评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 实验区 ,同时 由于服务基 层给社会带来积极贡献并 于 2 0 1 2年 9月获 得国务 院表彰 ,并授予 “ 全 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 ,取得一定实效 ,下面将 以该校实践教 学体 系为例展开论述 。 ( 一 ) 高 校 模 块 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 台的建设 主要 基于校级 、院 系和 专业三个层面。院级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创新实践、公益实践 、劳动实践和 教育实践四 个部分。 其中 创新实践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 目等;公益实践包括 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项目、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项 目等 ;劳动实践 指每学期 每位学生有 l 周的劳动课 做为理论 学习的必要补充 ;教 育实践包括军事 理论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与实践紧密结合 的实践教育活动 。 系级层面包括社会调查实践 、全程实践教学、技 能训练 、社 团实践 等环节 。社会调查实践 已经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中的一部分 , 要 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发现社会 问题并研究解 决对策 :全程实 践教学指从大一起针对专业培养 目标展 开实践活动 ;技 能竞 赛是指基于 专业层面的技能训练活动 ;社 团实践指 系团委领导 下的各种 学生组织 、 社 团组 织 展 开 的 实 践 活 动 。 专业层面主要指从专业的培养方案层 面设 置的实践 教学环节 ,主要 包括课程实习 、技能训练 、模拟实践 、毕业实 习。课程 实习主要针对课 程教学的 内容开设一定 学 时比例 的实践教 学 内容 ,使 理论 与实践 相结 合 ;技能训练主要采取专项 培训 的方 式对 口才、计 算机 、辩 论 、面试 、 会计等能力进行培养 ;模拟实践主要通 过情景模 拟、实 验模 拟的方式锻 炼学生专业技能 ,如通过电子政 务实验平 台让学生 模拟公 务员的角色 , 掌握政府 内部办公系统的功能设 置、操作 等情况 ;毕业 实习主要包括毕 业论文写作和毕业见习两部分。 ( 二 )政 府模 块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而言 ,政 府是行政 管理最好 的实践教学场所 ,但 由于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而导致专业实践 环节的缺失 。忻 州师范学院通过扶贫实习顶岗支教 的方式 与政府建立起 紧密的联系 ,从 1 9 9 7 年9 月正式启动该项 目至今 ,学 院每年选派 2批学生 ,每 批半年 , 已连续派出 3 3批共 3 0 0 0 0余名大学生 ,到忻 州市全部 l 4县区以及河津 、 盂县 、大同 、海南等地近 7 0 0多所农村 中小学进行实 习支教 ,取得 了良 好的效果 ,并受到教育部 的高度赞 扬 以及全 国 的大力 推广 。2 0 0 9年始 , 学院根据非师范专业的实践需要 ,扩大与政府的合作力度,特别从政府各部 门如民政 、 信访、政协 、 气象局 、国土资源局等抽调 出 部分实习岗位安排行 政管理专业进行实践,并以合同、 协议的 方式确保此项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 续发展。此项合作正好响应了国家 “ 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 。

高等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相关问题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相关问题研究

To a t lN 2 8 2
高等师范院校扶贫顶 岗实 习支教相关问题研究
徐 海 英
( 忻州师范学院, 山西 忻州 040 ) 300
摘要 : 范院校 在农村 学校进行扶 贫顶 岗实习支教 的改革措施对 改革人 才培养模 式、 师 服务农村基 础教 育、 支持新农村 建 设具有重要 的实践意义。本文将探讨师 范院校扶贫顶 岗实习支教 中存在 的一 些问题 , 进一 步对顶 岗实习工作 提 出具体 的建

教顺利实施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详细的 有关 支教学生 和教师 的安全预 案 。支 教师 生所处 大
多为贫 困落后 的 山 区 , 境艰 苦 , 通 不便 , 息 闭 环 交 信
塞, 这些都 为安 全埋 下 了不 小 隐 患。加 之 实 习生 人 数不断增 多 , 安全因素 比例也 不断扩 大 , 不 如交 通途
性格是 不确定 的 , 频繁更换 教师 , 他们很 容易变 得浮 躁 。支 教学生熟 悉 当地 生活环境 和 当地教师在 教学
上 的相 互沟通 与学 习 , 只有在 一 年 或者 更 长 时 间 也
关支援农村基础教育和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 作 的文件精 神 , 忻州 师 范 学 院依 据基 础 教育 师 资培 养规律和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实际需要 , 19 从 97 年 以来 , 先后组织 近 4 0 7 0余 名大学 生赴贫 困山 区农 村顶岗实习支教 , 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受全方位锻炼, 同时直 接服务 地方 基 础 教育 。实 践证 明 , 岗支 教 顶 效果 良好 。但 是 , 根据 我们指 导教师 的调查 了解 , 我
育与教 学方面 存在 的严重 缺陷 和弊端 。 4 实 习生 岗前 岗后教 育配套 问题 . 我 院在顶 岗实 习工作 中历来 重视 岗前 的教 育 , 忽视实 习生 返校后 工作 经 验 的总结 、 共性 问题 的解

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探究

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探究

第26卷 第3期2010年6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 F X I N Z HOU TEA C HER S U N I V ERSITYV o.l26 N o.3Jun.2010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探究李建军,杨国华(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摘 要:师范院校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解决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支教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2)派出学校调研不足,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3)支教学生思想没有受到重视;(4)地方政府合作不够全面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10)03-0001-03忻州师范学院自1997年实施 411工程,以及2007年扩大规模、本科生参加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以来,先后组织20多批、1万多名本专科大学生到忻州市山老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地区进行实习支教工作,为解决忻州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以及践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因工作需要,笔者于2007年初随忻州师院第21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师生赴原平市某农村进行了为期近5个学期的支教工作,定点对在当地实习的5批共计约150名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和周边贫困地区支教的忻州师范学院教师以及当地基层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员及相关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我们发现,在扶贫顶岗支教这一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1 指导教师理论准备不足忻州师范学院的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是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

本科学习阶段虽然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只限于考试及格,修够学分,再加上传统观念上对这些学科的不重视,根本谈不上探究性学习。

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支教工作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开展支教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以下是我认为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问题:
1.生活条件差:支教学生的生活条件通常比较简陋,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便。

2.专业支持不足:很多支教老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不够熟悉。

3.对接不够紧密:支教学校与本地学校对接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4.缺乏后续跟进:支教老师完成任务后,缺乏有效的后续跟进和反馈,无法很好地衡量支教成果。

建议:
1.提高生活条件:提高支教学生的生活条件,尽可能地提供干净舒适的
住宿环境和营养丰富的饮食。

2.加强教师培训:加强针对支教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

3.建立对接机制:建立支教学校与本地学校的对接机制,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支教和本地教育的互动。

4.设立跟进机制:设立跟进机制,对支教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支教活动做好准备。

总之,支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
攻坚。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成为了教育领域内备受瞩目的一个话题。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是指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将其派往基层学校或农村地区,担任临时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这一实践活动不仅给师范生提供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师范生通过实际教学实践,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师范生的到来也为基层学校带来了新鲜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其次,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中小学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与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开展,有助于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地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乡村孩子们的教育水平。

第三,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有助于培养乡村教育人才。

乡村地区对于优秀的教育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由于条件有限,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育人才留在乡村执教。

而师范生通过顶岗支教实习,能够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乡村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培养乡村教育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

首先,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期间,教学负担较重。

因为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师范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教案、备课等教学活动,这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较大的压力和负担。

因此,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师范生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提供合理的教学资源和帮助。

其次,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收入和待遇相对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3期2010年6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 F X I N Z HOU TEA C HER S U N I V ERSITYV o.l26 N o.3Jun.2010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探究李建军,杨国华(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摘 要:师范院校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解决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支教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2)派出学校调研不足,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3)支教学生思想没有受到重视;(4)地方政府合作不够全面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忻州师范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10)03-0001-03忻州师范学院自1997年实施 411工程,以及2007年扩大规模、本科生参加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程以来,先后组织20多批、1万多名本专科大学生到忻州市山老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地区进行实习支教工作,为解决忻州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以及践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因工作需要,笔者于2007年初随忻州师院第21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师生赴原平市某农村进行了为期近5个学期的支教工作,定点对在当地实习的5批共计约150名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和周边贫困地区支教的忻州师范学院教师以及当地基层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员及相关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我们发现,在扶贫顶岗支教这一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1 指导教师理论准备不足忻州师范学院的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是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

本科学习阶段虽然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但只限于考试及格,修够学分,再加上传统观念上对这些学科的不重视,根本谈不上探究性学习。

大学毕业读研,专业更细,更没有接触这些学科的可能性。

毕业上岗,单纯从事本专业的教学或者科研,即使是在本专业的范畴里也几乎没有系统的教育理念,育人和教书基本脱节。

或者说只教书,不育人。

小学、初中阶段,无论从课程特点、学生年龄结构自有其特殊性,这些正是大学生将要面对的问题,而这方面的知识恰是指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

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学生上岗前要精心备课,模拟试讲,评课指导老师能做的无非是对学生的教态、声音、语速、板书、感性的知识点或者知识重点的把握等层面上的内容。

谈不上指导学生从更高层面上如总体大纲概述,教学三维目标等方面把握教学。

当然,教学过程更是一个实践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但是指导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在尽量有限的时间内从总体上对学生所教学科有一个比较科学、比较概括的阐述和指导,学生在上岗后也就能对教材有一个总体把握,少走弯路,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是在大学里面进行的,对中小学的教学很多教师基本上没有涉及,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很好的思考。

1.2 派出学校对受援学校调研不足如果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地调动,适应教学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如果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

笔者曾和一些附近中小学的校长和顶岗支教学生进行过交流。

某校曾有两个中文系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两个学生在学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对扶贫支教工作的认识也比较积极,很想把自己所学知识教给学生,但是一个学生被安排教体育,另外一个教数学,而这两个学生所教课程正是自己最薄弱的学科。

每次上课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笔者见到两个学生的时候正值寒冬,在收稿日期:2009-11-15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子项目(教高函[2007]29号)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建军(1970-),男,山西静乐人,忻州师范学院公外部讲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那样的季节里看到孩子们一脸的无奈,心里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了。

在另外一所学校,笔者和校长有过一次交流。

学校确实比较偏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分配到他们学校的正式教师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请长假或者调离。

尽管这样,由于该校长比较敬业,素质很好,有一定的办学理念,所以规模不大的一个学校整体运行良好。

他们很渴望师院能给配备一些所需要专业的支教学生,进一步完善教学和管理。

但是几个学期的教师总是不很对口,让支教学生和学校都感觉比较尴尬。

尽管这样,校方还是很友好地对待支教生,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发挥自身优势,学生的面貌也还不错。

这样的情况具有普遍性。

1.3 支教学生思想状况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的支教学生都能够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心甘情愿地到受援学校完成教学或者管理任务,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都很好,确实对当地的教育发展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

有的学生在支教前就会托人找关系,或者想方设法不去支教,宁愿被安排在学校某个科室打水扫地接电话,或者到离市区或者县城较近的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学校,或者干脆找关系到医院开一个医疗诊断书,然后回家休息,或者到别的地方打工挣钱。

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不能如愿,上岗之后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工作被动,不服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的工作安排,还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对本人,受援学校和派出学校都有影响。

1.4 受援学校或基层主管部门与支教工作合作力度不大有这样一种现象,支教学生专业素质、教学管理态度和能力都很好,且能得到所教学生的认可。

但是,有的学生正是由于教得好、管得好,对学生充满爱心,结果受到受援学校同学科教师或者班主任的排挤。

很多受援学校教师一方面自身素质本身有限,客观上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好了没有奖金,教不好也没有责任,工资照发,职称于此无关。

多带一节课,多辅导一节自习,不如回家或到地里多干点活。

但是支教学生的认真和努力给了他们心理压力,便以种种方式排挤支教学生。

不少地方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克扣支教学生伙食费的现象。

有了这种情况,支教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5 部分支教学生学科范围狭窄,缺乏探究性教学的意识和行为笔者通过对支教学生听课、日常交流、与受援学校同行交流等形式了解到,很多支教生存在这样的问题,数理化教师对人文学科等领域的知识太少。

做班主任的理科教师甚至不能开一个理想的班会。

课堂欠缺穿透力。

一位体育教师教学非常严谨,人品很好,但是在其支教的前一个多月,怎么都没有办法教会当地小学生齐步走,刚开始的时候一直抱怨学生笨,教不会。

事实上笔者通过观察,该老师自己走的都不是很好,并且教法不当;笔者和这位支教学生活动时间打乒乓球,发现该同学才开始学怎么拿球拍。

问其原因,说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篮球;一位语文老师,同时担任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

一次他班里的学生做国旗下的演讲,老师负责撰稿。

结果发现,除了字写得不够规范,有好几处不该有的错别字以外,发言稿甚至文理都不甚通顺,而这种现象绝不是少数人的问题。

大多数支教学生对待支教工作都有正面的认识,教学热情也很高,舍得下辛苦,也给受援学校的学生带去不少新东西。

但是总体而言,教学和管理的理念还是比较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究其原因,部分是因为担心受援学校的领导、同事或家长不认可,怕有出风头之嫌,或者怕管理或者教学太活跃影响成绩而不敢冒险。

就笔者了解,相当一部分支教学生确实没有多少新的思想、理念。

仍然在实践当年他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的那些方法。

大量布置作业,一个生字写几十次,罚站,打手板,随意训斥。

虽然有爱心,但是表达方式难以从一个高的层面恰当表达。

2 基于以上问题的建议2.1 有针对性地对指导教师进行阶段性培训中学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对于各个层面的老师都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学校要帮助培训支教学生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第一的理念,尊重学生、尊重教学、尊重课堂。

让他们知道尊重和被尊重都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内心需求,而特殊的职业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必须以更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其次,要制定一个短期培训计划或者方案。

必须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既要有理论方面的指导,又要有直观,感性的案例。

既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又要严肃认真,讲求实效。

被培训者要做好笔记,写出有一定分量的心得感想或者论文。

2.2 以多种的方式进行调研,掌握受援学校的具体要求这方面的工作在前一个学期就应该展开,可以对下一个学期的情况进行摸底调研。

调研者可以是学校领导,本学期带队队长,指导教师,也可以是对下一批支教生的对点指导教师,甚至是本学期的支教学生。

这样做既能切实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又能让受援学校对我们的工作从感情上和工作上对我们的工作支持,受援部门的工作也能比较扎实有效地展开。

当然,客观上我们不可能满足受援学校的所有要求,即使这些要求完全出于工作,出于教学。

比如师范类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调较为严重,女生多于男生。

比如每个学期下乡支教的学生专业比例不等,可能真正需要的教师我们不一定能够完全到位。

但是可以通过交流沟通、了解情况,尽可能早动手,早培训,弥补这种客观不足。

从受援学校来说也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工作,也可以对整个学校或者联校的人事、课程等方面及早考虑、协调、安排。

对即将上任的支教学生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

不管是哪一个层面的人进行调研,都要注意调研不能流于形式。

之前要有安排、有计划、有任务,之后要有落实、有总结、有汇报。

2.3 对支教学生的培训要有详实的可行性计划对于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这一步工作必须是在前一段调研工作的延续。

只有这样,分配指导教师才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才2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26卷能有针对性。

指导的过程既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支教学生的专业进行指导,又要对在教学理念、人本思想、敬业精神和受援点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指导。

在此基础上,提前在适当的时间和上一批受援学生进行细致的对点交流。

对于将要面对的学生、班级、学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这样在上岗之后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管理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避免盲目和紧张。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整个交流交接过程还是显得仓促,流于形式,所以交接过程的一些环节也要量化。

2.4 培养支教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意识在顺利完成指定教学管理任务的前提下,使支教生能够较深刻地认识到支教过程已经是从学校走向了社会,要培养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与同事和领导的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有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让实习支教的学生在工作中成为一个学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