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发展史回顾
数码相机发展史

数码相机发展史1996年,佳能、奥林巴斯纷纷推出了自行研发的数码相机,随后,富士、柯尼卡、美能达、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东芝、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也先后加入到数码相机研发和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一年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数码相机。
因此这一年成为了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也有人将这一年称之为数码相机全民普及化的一年。
1996年成为数码相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从此,数码相机进入了以数量级发展的新时代。
1997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MVC FD7数码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常规3.5英寸软盘作为存储介质的数码相机。
索尼也由此开始大力进军数码相机业。
同年11月柯达公司发布了DC210数码相机,这款数码相机使用了109万的正方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而且还开始在数码相机上采用变焦镜头,使得数码相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突破。
如果说1996年是数码相机开始百家争鸣的年代,那么1997年就是技术全面革新的一年。
同样也是在1997年,奥林巴斯这个老牌光学厂商率先推出了“超百万”像素的CA-MEDIAC-1400L型单反数码相机,引起了行业内的巨大轰动。
因此在1997年的美国PMA 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上,数码相机作为新鲜事物,大量出现在这个原本以传统摄影器材为主的展会上,给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相机与计算机相结合、数字图像输入输出等都成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不少IT厂商也开始介入数码相机的生产。
各大公司纷纷推出高像素、低价格的普及型数码相机,不少数码相机的售价都保持在100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相机价格仅仅为200美元。
这为普通家庭购买数码相机创造了大好条件,同时也翻开了数码相机普及化发展的新篇章。
1998年的数码相机市场,绝不仅仅只是把数码相机看作新鲜玩具那么简单了。
1998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大发展的一年,大量低价“百万像素”数码相机成为了整个市场的一大看点。
同时,“百万像素”数码相机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产品。
相机演变

概述:从1839年达盖尔发明照相机,到2012年的今天,相机已经经历了173年的历程,如果今天就是“终结之日”,那么相机的历史也到此为止了,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相机是怎么走过这173年的吧。
摄影之父——法国人尼埃普斯早期的摄影器材,这个巨型暗箱还不能称为照相机1825年,人类第一张被保存下来的感光影像人类对于摄影的尝试,从19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最早被留下的影像,要到1825年,法国人尼埃普斯用感光的方式复制了一个17世纪的荷兰版画——牵马人,这是最早的可保存感光影像。
2002年,这张照片在巴黎苏富比(Sotheby)拍卖会上以330,000欧元的价格被法国国家图书馆获得。
尼埃普斯1826年的作品,人类第二张可保存的照片在尼埃普斯拍摄照片的试验成功后,尼埃普斯与达盖尔等人成立了小组继续探索摄影术,无奈尼埃普斯于1833年逝世,接下来的任务就落在了达盖尔的身上。
相机之父——法国人达盖尔----达盖尔相机1839年,达盖尔终于试制成功了银版照相机,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就这样诞生了。
银版让曝光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了20分钟。
达盖尔相机的肖像作品达盖尔拍摄的街景,已经比尼埃普斯的漂亮多了1850年的达盖尔相机,已经开始使用皮腔了19世纪的“套机”当时的套机,类似于现在摄影师的一摄影包装备,不过当年要是没有辆马车的话,就别指望拿这个出去照相了。
这个时期的摄影师-----James Clerk Maxwell1861年,彩色照片。
虽然彩色胶片到20世纪才被发明,但是早在1861年,James Clerk Maxwell 就成功拍摄了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1年,最早的彩色照片1878年,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成功研制了早期的胶片不管双轨还是单轨,大画幅相机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变化最初的单反相机20世纪:胶片全盛可以手持的大画幅相机1914年,柯达口袋相机,相机终于可以装进口袋了---奥斯卡·巴纳克1924-1925年,徕茨公司的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发明了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徕卡照相机。
数码发展史

1995年:卡西欧计算机公司推出QV-10数字相机。
1997年:日本FUJIFILM(富士胶片)公司率先推出120万像素的 DS-300数码 相机,它采用富士4×5相机机身,具备大量专业功能。
第一节 摄影的诞生及其发展
四、摄影的发展
1998年:Nikon(尼康)推出COOLPIX系列,首次使用(CF) 存储卡。 1999年:日本尼康公司推出Nikon D1。
2001年:佳能公司推出EOS 1D数码相机。
2005年:数码相机像素之争已经基本结束,而数码相机的大屏幕化, 触摸、手写功能、轻薄等方面将成为各数码相机厂商竞争的热点。
八、柯达的普及革命
乔治·伊斯门
1888年第一台“柯达”摄影机 和柔软、可卷绕的“胶卷”
九、柯达彩色摄影技术
1925年,柯达推出彩色摄影技术
1925年,柯达推出彩色摄影技术
十、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59年,第一架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Nikon F 。单反相机的鼻 祖
十一、数码相机
柯达 史蒂文·赛尚1975第一台数码相机
十二、数码单反相机
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架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美能达α7000。
• 1841年,英国人塔尔博特发明了碘化银摄影法,从负性相纸 印制出照片——现代摄影从此诞生。 • 1842年5月5日,汉堡发生大火,德国人比欧乌永用银版摄影 术拍摄大火遗迹,他的《汉堡火灾废墟》成为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新闻照片。 • 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珂罗町湿版法。湿版法的优点 是底片影像轮廓清晰细腻,曝光时间只需要几秒钟,影像很 容易被印到感光纸上。 • 1855年,一位叫罗杰、劳顿的英国人,利用珂罗町湿版法将 克里米亚战争的场景拍摄下来。
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便携式数码相机适用于旅游、家庭、聚会等场景, 方便随时随地记录美好瞬间。
3
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技术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像素和画质 不断提升,同时其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人 脸识别、智能美颜等功能。
04
现代照相机的技术进步
高像素与高分辨率
高像素
高像素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使照片更加丰富和立体。现代照相机已经可以轻 松达到数百万甚至千万像素,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数字摄影技术的优势
02
数字摄影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易于传输、可后期处理等优势,
使得摄影艺术创作更加灵活多样。
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
03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摄影技术逐渐普及,成为现代
摄影的主流。
数码单反相机的出现
数码单反相机的特点
数码单反相机具有高像素、大画幅、可换镜头等特点,能够拍摄出 高质量的照片。
暗箱技术
暗箱技术是摄影技术的前身,它利用 透光原理将实物影像投射到墙壁或屏 幕上,为摄影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启示。
湿版摄影法
湿版摄影法的发明
1851年,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这种摄 影技术使得拍摄出的照片质量片载体,需要使用易燃的液体进行显 影,因此操作起来比较危险。
4K与8K视频拍摄功能
4K视频
4K视频拍摄已经成为了现代照相机的 基本配置,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画面, 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8K视频
8K视频拍摄则更进一步,能够呈现出 更加细腻、真实的画面,尤其在高清 视频制作和特效制作时,能够提供更 加丰富的细节和质感。
05
未来照相机的展望
人工智能在摄影中的应用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1.起源与发展单反相机,全称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最初的原型是1913年由德国的莱茨公司推出的徕卡相机,它使用的是固定式半透镜,通过反射式拍摄方式实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逐渐成为摄影领域的主流。
在单反相机的发展历程中,各大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推动着单反相机的进步。
例如,1959年,佳能推出了第一台可换镜头的单反相机——Canonflex,标志着单反相机正式进入可换镜头时代。
2.光学原理革新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是基于半透镜的反射式成像。
在拍摄时,光线通过镜头射向半透镜,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取景器中,另一部分光线透过半透镜射向传感器。
这一光学原理决定了单反相机具有较大的视野率、真实的视觉效果和优秀的成像质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也不断得到改进。
例如,现代的单反相机采用新型的防抖技术、高清晰度传感器和先进的镜头镀膜技术等,使得拍摄效果更加出色。
3.自动化与电子化随着自动化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早期的单反相机需要手动调节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而现代的单反相机则具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等功能。
此外,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电子取景器、可调节的液晶显示屏等电子化功能。
4.数码时代的来临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也逐渐进入了数码时代。
最初的数码单反相机是采用传统的胶片感光元件,后来逐渐被电子传感器所取代。
数码单反相机不仅具备拍摄高质量图片的能力,还可以录制视频、进行高速连拍等功能。
此外,数码单反相机的存储介质也由传统的胶片转变为SD卡等电子存储介质。
5.智能与互联随着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智能化和互联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功能,可以方便地将照片传输到智能手机或电脑上。
此外,一些单反相机还具备智能拍摄模式,如人脸识别、运动检测等智能化的功能。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

数码相机的发展史进入新世纪,数码相机这一产品的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握有一台数码相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成为家庭必备日用消费品之一,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码相机开始涉足专业摄影领域。
一、数码相机的概念数码相机又名:数字式相机,英文全称:Digital Camera,简称DC。
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
与普通照相机在胶卷上靠溴化银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原理不同,数字相机的传感器是一种光感应式的电荷耦合-{zh-cn:器件;zh-tw:组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
在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以前,通常会先储存在数码存储设备中(通常是使用闪存;软磁盘与可重复擦写光盘(CD-RW)已很少用于数字相机设备)。
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产品。
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
光线通过镜头或者镜头组进入相机,通过成像元件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过影像运算芯片储存在存储设备中。
数码相机的成像元件是CCD或者COMS,该成像元件的特点是光线通过时,能根据光线的不同转化为电子信号。
数码相机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三、数码相机的发展简史1.诞生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
到了1956 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
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
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
数码相机概述

• • • • • • • • • • • •
数码相机的原理
3)数据压缩 • 由于数字照片的文件都很大,目前数码相机的存储卡 一般都在100兆以下,为了尽可能地使存储卡保存更多的图 片,绝大多数相机存储的都不是原始数据,而是使用压缩 芯片将原始数据压缩成为文件的格式,从而大大节省存储 的空间。由于JPEG压缩拥有很好的效果,因而被广泛地使 用。 • 4)矩阵校正 • 由于Si对单色光的响应的差异,如图2-8所示。对蓝光的 响应范围较短,而在红外波段的响应较好,这样通过彩色 掩膜以后传感器对R, G, B的响应图2-8(a)所示。为了消除 红外光的影响,一般的传感器的芯片上都采用红外滤波器 (IR-Cut)来调整传感器对光源的响应,为此在图像的还原过 程中必须对数据进行校正。图2-8(b)给出了矩阵校正的示 意图。
数码相机概述
数码相机发展史
数码相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构想,八十年 代进行研制,并开始用于军事,后来逐步向民用领域扩展, 到九十年代初,即己投入市场,九十年代中己被广泛使用, 目前已相当普及。预计二十一世纪初,数码相机将在摄影 中占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 数码影像技术,最初是由美国柯达公司、日本富士公 司、尼康公司、佳能公司、索尼公司和荷兰的飞利浦公司 六家在感光材料领域、照相机领域和家用电器领域里卓有
了各个公司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所以照相机的各项先进功能都得到 了毫无限制的发挥。例如尼康相机1/8000秒的快门,佳能相机的眼控
对焦和两种相机都有的连续拍照、自动对焦、先进的各种模式的测光 功能和与闪光灯配合的各种自动功能,都可以在数码相机上得到充分 的应用。
数码相机发展史
•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入了数码相机研发的行列。 • 德国的禄莱公司、徕卡公司、爱克发公司、 • 日本的奥林巴斯公司、爱普生公司、美能达公司、卡西欧
简述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简述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照相机是一种用来拍摄和记录图像的器材,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经过多年的发展,照相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简要介绍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照相技术早期的照相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原理,最早的照相机是由法国人尼埃普斯·尼埃普斯于1826年发明的。
这种照相机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将图像记录在铜板上,但是处理过程复杂且时间较长。
随后,英国人威廉·福克斯·塔尔博特于1839年发明了更为实用的胶片相机,使得照相技术得以普及。
2. 涂片相机的出现随着照相技术的不断发展,涂片相机在19世纪中叶出现。
这种相机使用可曝光的干板胶片,使得照相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涂片相机的出现也推动了照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3. 柔片相机的引入20世纪初,柔片相机逐渐取代了涂片相机成为主流。
柔片相机使用可卷曲的胶片,使得更多的照片可以存储在一个胶卷中。
这种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拍摄和使用。
4. 单反相机的诞生1936年,德国莱卡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单反相机,这标志着相机技术的重大突破。
单反相机采用了可交换镜头的设计,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选择不同的镜头。
这种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拍摄灵活性。
5. 自动对焦技术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自动对焦技术的应用使得相机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自动对焦技术通过感应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实现了相机对焦的自动化,使得用户只需按下快门即可完成拍摄。
6. 数码相机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逐渐兴起。
数码相机直接采用电子传感器记录图像,通过数码存储介质存储图像数据。
相比传统的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具有更高的拍摄效率和更方便的图像处理功能。
7. 智能手机的崛起21世纪初,智能手机的崛起使得相机功能进一步融入到手机中。
现在的智能手机配备了高像素的摄像头和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和分享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码相机发展史回顾197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倒不是因为中超形象大使贝克汉姆先生出生在那一年,而是在1975年里出现了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那就是数码相机,我们屈指一算从1975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38年的历史,虽然数码相机在整个相机发展史上所占的比重只有2成,但是他带来个改变要超过以往所有时间的总和。
这种改变虽然巨大,但是很多人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所以说我们今天就来简单讲述一下这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悠悠历史38年长河始形成38年岁月看似短暂变化剧刚才我们也说了,相机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了38年的历史,且不提当年的数码相机是否昂贵,单是从庞大的体积和缓慢的反应速度来看都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小型化是数码相机在整个发展史当中一直在进行的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相机的尺寸始终是往小了发展。
38年中像素和速度的提升非常迅猛除了小型化以外,像素的提升,速度的提升,功能的提升可以算是数码相机这些年进步的3大重点,目前像素已经达到了8000万的高度(一次曝光相机),速度则做到了每秒钟60张,功能从拍摄功能、视频功能再到分享功能无一不全。
在这3点当中,功能的提升可以说是数码相机普及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数码相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机功能的提升是数码相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了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并不在畅想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更多的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数码相机发展历程当中非常耀眼的产品,以及他们在历史当中的地位。
由于时间过于久远,收集的资料也不够全面,难免有些偏颇的地方,就请大家原谅了。
逐渐演变从样品逐渐实用数码相机开始完全可以说处于太古代,第一台数码相机就算是1975年柯达的实验品,拥有100?100的黑白分辨率,当然这台类似机床的数码相机就是一个纯粹的实验品,不过也正式宣告了数码相机在人类历史上的诞生。
柯达实验品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应该算是1981年索尼生产的Mavica,而且这第一台数码相机采用了可交换镜头设计,其传感器面积与目前的尼康1系统相似,约为12mm?10mm,具备570?490≈28万像素,拥有标准变焦,中焦,长焦这3枚镜头。
索尼Mavica之后各大厂商都推出了相当多的实验型号,1989年推出的富士DS-1P可以算是世界上首台使用闪存存储介质的相机,这一存储模式沿用至今,也成为了目前相机存储信息的第一方式。
当然此时的DS-1P 并非零售商品,绝大多数人都是无缘购买,还有就是富士DS-1P的外形总会让笔者联想起一种叫做刮胡刀的护理产品。
富士DS-1P柯达的DC40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款成熟的商业化小型数码相机,不过此时此刻已经到了1994年,虽然像素仍然停留在756?504≈38万的数字,也只有内置的4MB闪存,但是使用起来可以说十分方便,而且只要4节AA电池即可供电,这款外形奇葩的数码相机价格为699美元,非常具备吸引力。
柯达DC40苹果的QuickTake 100在1994年同时也出现了一款非常特别的产品,那就是苹果的QuickTake 100,这也是苹果历史上第一款数码相机,与当年其他品牌的类似产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苹果的数码相机项目在乔布斯上台之后全部被砍掉,如果保留的话相信现在我们绝对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现在想起来稍微有点可惜了。
元古代尝试前进特殊结构改倍率1995年出现了一款非常特别的单反相机,那就是尼康E2,实际上这是一台尼康与富士共同开发的相机,这台相机采用了极其特别的光学补偿机构,虽然只使用了2/3寸的CCD传感器,但是却没有焦距转换倍率,这种光学缩小装置也让感光度提升了不少,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系列的单反相机ISO都是从800起步(实际上只是50),尼康与富士的合作也再一次证明了基友的力量是无穷的。
尼康E2同类的光学缩小装置到2013年才在市场上流通,而且也是用在单反镜头转微单相机上,这都是后话了,不过尼康这个系列的相机的确还是出现了6台,也就是E2、E2s、E2N、E2Ns、E3、E3s,这6台相机都采用了相同的传感器,只是在功能上不断进步而已。
卡西欧QV-10和理光RDC11995年同时出现了一台相机,可以说是现在数码相机模式的鼻祖,那就是卡西欧QV-10,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内置的LCD屏幕的数码相机,也是第一台采用LCD屏幕取景的数码相机,我们可以看到光学取景器已经走向了没落之路,而这个趋势就是他引来的。
在QV-10之后理光也发布了一台使用相似传感器的相机RDC1,相对于卡西欧的产品增加了视频拍摄功能,可以说这也是数码相机历史上第一台可以拍摄视频的产品,虽然精度颇低,但也算开了一个好头。
多年后有人问过我,为什么陈冠希老师是理光的粉丝,那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再有人这样问我,我会告诉他,因为那时候只有理光可以摄像。
柯达DC251996年柯达发布了DC25这台颇为普通的数码相机,不过这台相机却具备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这台相机使用了现在仍然在沿用的CF卡,这也是数码相机正式确立存储卡体系的一台相机。
而1997年出现的索尼FD5则采用了3.5寸软件作为存储介质,在当时来看这也许是个先驱的想法,不过事实证明软盘没有未来,存储卡才是王道。
美能达EX15001998年美能达曾经推出了一款非常特别的可换“镜头”相机,他的本质是将镜头与传感器部分一同更换,这台相机名为EX1500,具备28mm定焦和38-105mm变焦2枚镜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组合来选择,美能达EX1500虽然有着有趣的设计,但美能达却没有继续推出改良机种,实在有点可惜。
古生代单反现身主流从此定下来1998年佳能推出了旗下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也就是传说中的佳能D2000,这台与柯达联手打造的数码相机只能用庞大来形容,当然要与过去的单反相比还是小多了。
D2000采用了尺寸高达APS-C的CCD传感器,200万像素也带来了非常不错的画质表现,在当时绝对给力。
佳能D20001999年尼康则拿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单反相机,也就是传说中的D1,D1采用了27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可以说是当时画质最为优秀的数码相机,而且D1的机身也是十分的紧凑,与当年的F5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个尺寸也被目前所有的旗舰级单反沿用下来。
尼康D1在2000年还算是颇为热络的康泰时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全画幅单反相机N Digital,这款相机使用了来自飞利浦的600万像素全画幅传感器,不需要考虑焦距转换倍率等问题,创下了当时数码相机之最,无奈康泰时后来活的实在是不咋样,这东西也就没卖出去多少台。
康泰时N Digital佳能D30和索尼CD1000紧接着的佳能D30也是于这一年发布,D30是第一款采用CMOS传感器的单反相机,具备310万像素,APS-C画幅,机身级别与目前的5D3较为相似,从这台相机身上也能看出佳能对于CMOS传感器的前瞻性。
2000年还有一台值得我们记住的机器就是索尼的CD1000,虽然这是一款相机,但是却采用了CD作为存储介质,其实索尼历史上尝试过相当多种东西存储,不过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CD作为一个要求稳定性非常严格的存储设备,显然是不适合放在数码相机上的。
尼康D1X之后的2001年比较瓶颈,只有一台尼康D1X使用了非常特别的长方形像素排列,53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在当时来看很不错了,不过这种方法让这台相机的纵向分辨率十分不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佳能1Ds、适马SD9和富士S2 PRO2002年我们迎来了几台具备历史意义的机器,比如佳能1Ds,这是历史上第一台具备实用价值的全画幅相机,适马SD9则是历史上第一台使用了X3传感器的单反相机,富士的S2 Pro则是历史上第一台使用2种像素尺寸的单反相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而且除了S2现在都有了相当长足的发展。
柯达DCS Pro 14n、奥林巴斯E-1、佳能300D和索尼F8282003年出现的机器可能更多的是市场上的意义,比如首台尼康F卡口的全画幅相机柯达DCS Pro 14n,当然这台机器除了低感画质其他实在是不值一提,4/3系统的起源机奥林巴斯E-1,佳能300D是世界上首款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索尼F828则使用了极其特殊的4色传感器,同时也算得上是旗舰级小型数码相机历史上的最高峰。
中生代全面进化速度开始被注意进入到2004年之后,数码相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之前的相机更多的具备试验形式,所有的数码单反机型也都有对应的胶片相机在同期进行研发,以保证技术上的同步。
但是2005年之后就连续出现了多款全部独立研发的相机,小型数码相机也逐步成型,抛弃胶片时代的思路。
尼康D2H尼康D2H是一款非常特别的相机,采用了400万像素的LBCAST传感器,具备当时十分优秀的高感表现,而且尼康D2H也是当时第一台支持WiFi的数码相机,新闻记者在使用时可以非常轻松的将照片远程传递回电脑,十分方便,这台相机目前仍然有人在使用,除了像素不高以外可以说还是很不错的。
笔者在翻阅资料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第一台支持WiFi的相机居然是一台如此专业的单反相机。
玛米亚ZD和爱普生R-D1在2004年其他的还有一些很各色的产品了,他们分别是世界上首款一体化的645数码单反相机玛米亚ZD,这台相机采用了2200万像素传感器,尺寸也高达135相机的两倍。
同年的爱普生R-D1则是世界上第一款旁轴相机,对于曾经的徕卡用户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
佳能5D2005年还同时出现了一台可以说跨时代的产品,那就是佳能的5D,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全画幅传感器下放到准专业相机的层次,5D的上市实际售价仅为20000元,而当时退市的1Ds也在40000元以上,如此的价格差异足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
徕卡R9在这一年徕卡也发布了一款名为DIGITAL MODUL R的数字后背,事实上这也是最后一个也是最成型的一个135单反相机用的数码后背,这个后背使用了倍率约为1.3X的1000万像素CCD传感器,可以用在徕卡R9上,让传统的胶片相机变成数码相机,不过这种东西被市场证明为不靠谱,后续也就没有再出现过。
柯达V705之后的2006年可以说是风平浪静,各种优秀产品还在出现,但是始终没有一个质变的点存在,只有柯达推出了一款颇有特色的小型数码相机,也就是V705,这款相机采用了极其特别的双镜头设计,一颗23mm的超广角加上39-117mm的3倍变焦组合成了一个非常实在的焦段,23mm的广角也是很久没人超过的数字。
新生代CMOS来临功能更多被注意2007年出现了一台在整个相机历史上很重要的产品,那就是尼康D3,尼康D3虽然使用了全画幅传感器,但是很新的工艺和仅有1200万的低像素瞬间掀起了人们对于高感的一种崇拜,当时ISO 6400可用是D3的口号,也是一种大家的向往。
尼康D32007就那么过去了,2008年出现的给力新品实在是不少,而且出现了我们现在颇为主流的一种机型,也就是没有反光板的大尺寸传感器可交换镜头相机,松下G1是先行者,而三星NX10则是APS-C无反相机的第一款,这2款相机以及其他品牌的衍生品成为了目前关注度很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