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二版答案孙肖子第3章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第二版 答案 孙肖子 第9章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第二版 答案 孙肖子 第9章

所以
2 1 U CC Pom 2 RL
U (BR)CEO 2Pom RL 2 1616 22.6V
最大管耗 PCM=0.2Pom=3.2 W 功率管最大耐压
U(BR)CEO≥2U==45.24 V
功率管最大集电极电流
I CM U CC 22.6 1.4A RL 16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图 P9-5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解 (1) 最大输出功率Pom:
2 1 U CC 1 1515 Pom 14.06W 2 RL 2 8
(2) 效率η
2 2U CC Pom π PE , 78.5% πRL PE 4
(3) C1的作用是隔直流, 通交流。
为得到最大交流输出功率, 输入电压ui的幅度。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图 P9-7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7)
1 U C2 U CC 6V 2
调整R1或R3电阻可满足此要求, 即使UC2=6 V。 (8) 为保证功放具有良好的低频响应, 电容C2应满足
1 1 C2 1.99103 μF 2πRL f L 2 3.1410 8
选取2000 μF/6 V的电解电容即可。 (9) 克服交越失真, 应调整R2电阻, 须将R2增大。
直流电源供给功率
2U om 2 2 1015 PE U CC 16.9W πRL 3.14 8 单管的管耗
1 1 Pc ( PE Po ) (16.9 12.5) 2.2W 2 2
效率
Po 12.5 74% PE 16.9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基(第二版)础答案

电子技术基(第二版)础答案

电子技术基础1.1 检验学习结果1、什么是本征激发?什么是复合?少数载流子和多数载流子是如何产生的?答:由于光照、辐射、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的现象称为本征激发;同时进行的价电子定向连续填补空穴的的现象称为复合。

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后,由于空穴数量大大增加而称为多子,自由电子就是少子;掺入五价元素后,由于自由电子数量大大增加而称为多子,空穴就是少子。

即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概念是因掺杂而形成的。

2、半导体的导电机理和金属导体的导电机理有何区别?答:金属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载流子,因此金属导体导电时只有自由电子一种载流子;而半导体内部既有自由电子载流子又有空穴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两种载流子总是同时参与导电,这一点是它与金属导体导电机理的区别。

3、什么是本征半导体?什么是N型半导体?什么是P型半导体?答:原子排列得非常整齐、结构完全对称的晶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掺入五价元素后形成N型半导体;掺入三价元素后形成P形半导体。

4、由于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电子,因此说这种半导体是带负电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虽然N型半导体中有多子和少子之分,造成定城的离子带正电,但是整个晶体上的正、负电荷总数在掺杂过程中并没有失去或增加,所以晶体不带电。

5、试述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的特点。

这两种击穿能否造成PN结的永久损坏?答:电击穿包括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前者是一种碰撞的击穿,后者属于场效应的击穿,这两种电击穿一般可逆,不会造成PN结的永久损坏。

6、何谓扩散电流?何谓漂移电流?何谓PN结的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说说PN结有什么特性?答:由多子形成的导通电流称扩散电流,由少子形成的电流称为漂移电流;当PN 结的阳极P接电源正极,阴极N接电源负极时称为正向偏置,反之为反向偏置;PN结具有“正向导通、反向阻断”的单向导电性。

1.2 检验学习结果1、何谓死区电压?硅管和锗管死区电压的典型值各为多少?为何会出现死区电压?答:二极管虽然具有单向导电性,但是当正向电压较小时,由于外加正向电压的电场还不足以克服PN结的内电场对扩散运动的阻挡作用,二极管仍呈现高阻态,所以通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几乎为零,即基本上仍处于截止状态,这段区域通常称为死区..。

【2024版】模拟电子技术课件第三章

【2024版】模拟电子技术课件第三章

60A
此区域中 : 2
40A
IB=0 , IC=ICEO ,
1
20A
VBE<死区电
IB=0
压,称为截止 3 6 9 12 VCE(V)
区。
输出特性三个区域的特点: (1) 放大区: BE结正偏,BC结反偏, IC=IB , 且 IC = IB
(2) 饱和区: BE结正偏,BC结正偏 , 即VCEVBE , IB>IC,VCE0.3V
1、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发射结正 偏,集电结反偏。
2、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 于放大区。
3、输入回路将变化的电压转化成变化的 基极电流。
4、输出回路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 变化的集电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 出交流信号。
放大 电路 分析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
估算法 图解法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vi=0时
入时
RL IE=IB+IC
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静态工作点
RB
RC
C1
IB
(IB,VBE)
VBE
+VCC
IC C2
T VCERL
( IC,VCE )
(IB,VBE) 和( IC,VCE )分别对应于输入输 出特性曲线上的一个点称为静态工作点。
IB
IC
IB
Q
IC
VBE VBE
Q IB
VCE VCE
共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
___
IC
IB
工作于动态的三极管,真正的信号
是叠加在直流上的交流信号。基极
电流的变化量为IB,相应的集电 极电流变化为IC,则交流电流放 大倍数为: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第二版 答案 孙肖子 第10章

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 第二版 答案 孙肖子 第10章
(1) 求输出电压Uo的工作范围是多少? (2) 负载RL容许的最小值是多少?
第十章 电源电路
图 P10-6
第十章 电源电路
解 (1) Rw动端调至最上端时, 输出Uo最大, 最大值为
U om a x

12 R1
(R1

Rw

R2
)

12 3
(3
1 1)

20 V
Rw动端调至最下端时, 输出Uo最小, 最小值为
10-10 图P10-10是串联型开关稳压电源原理框图。 已知 输入电压Ui是直流电压, 开关调整管V的饱和压降和穿透电 流均可忽略不计, 电感L上的直流压降可忽略不计, 设UB 在开关转换每个周期内为高电平的时间是TK。
(1) 开关调整管V发射极UE的波形是什么? (2) 若取样电压UF升高, 则UB的脉宽TK将如何变化? (3) 在同样输出电压的条件下, 若三角波发生器输出UT 的周期T减小, 则开关调整管V的管耗将如何变化? (4) 求输出电压Uo。
第十章 电源电路
(4) 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分析、 计算; 理 解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5) 了解串联开关式稳压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了 解开关电源提高效率、 减小体积的原理); 了解各种集成 开关稳压器。
2. 重点、 难点 重点: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分析、 计算及集 成三端稳压器的基本使用。 难点: 桥式整流、 滤波电路和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 计算。
第十章 电源电路
10-2 在变压器副边电压相同的条件下, 请将桥式整流 滤波电路与半波整流电路相比较后, 回答以下问题:
(1) 输出电压有效值高出 (1倍、 1.2倍、 1.4倍); (2) 整流管的平均整流电流 (减半、 不变、 增大1 倍); (3) 每个整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 (增大、 减小、 不 变); (4) 纹波电压 (基本不变、 下降很多、 有所增大)。 解 (1) 1倍;(2) 增大1倍;(3) 增大;(4) 下降很多。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end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交流通路
3.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3.1 图解分析法
1.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 2. 动态工作情况的图解分析 3. 非线性失真的图解分析 4. 图解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3.3.2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 2.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3.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直流通路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直线 vBE VBB iBRb,两线的交点 即是Q点,得到IBQ。
•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出直流负载线 vCE=VCC-iCRc,与IBQ曲 线的交点即为Q点,从而得到VCEQ 和ICQ。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2. 动态工作情况的图解分析 • 根据vs的波形,在BJT的输入特性曲线图上画出vBE 、 iB 的波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3.3.1 图解分析法
1.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 采用该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必须已知三极管的输入输
出特性曲线。
共射极放大电路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3.3.1 图解分析法
1.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
• 首先,画出直流通路
• 列输入回路方程 vBE VBB iBRb
• 列输出回路方程(直流负载线) vCE=VCC-iCRc
没有输入信号电压时,BJT 各电极都是恒定的电压电 流(IB、IC、VCE),当输 入信号电压后,各电极电 压电流(iB、iC、vCE)都 在原来静态直流基础上叠 加一个交流量(ib、ic、 vce)。
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3. 静态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
截止失真的波形 (Q点过低)

精品文档-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二版)孙肖子-第1章

精品文档-模拟电子电路及技术基础(第二版)孙肖子-第1章

第一章 绪论 图1.2.1一般电子系统的组成框图
第一章 绪论 图1.2.1 信号获取: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或输入电路,将外界待观察 的信号(通常为模拟信号)变换为电信号,或实现系统与信源间
预处理:主要是解决信号的放大、衰减、滤波等,即通常 所说的“信号调理器”,经预处理后的信号,在幅度和其他方 面都比较适合做进一步的分析或数字化处理。这一部分的信号 仍多为模拟信号。
放大器是一个有源二端口网络,其一般符号如图1.4.1所 示。放大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待放大的信号源”,其中Us为.信 号源电压(复数相量),Rs为信号源内阻,Ui和Ii分. 别是. 放大器 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放大器的输出端口接相应的负载电阻 RL(也可以是一般的阻抗ZL),Uo和Io分别是. 放大. 器的输出电压 和输出电流。通常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有一个公共的电位参考 点,称之为“地”(如图1.4.1所示),隔离放大器除外。
第一章 绪论
从输出端口看,输出电压Uo与受控源AuoUi的关系也是Ro与
RL的分压,即
Uo
RL Ro RL
AuoU i
(1.4.2b)
Au
Uo Ui
RL Ro RL
Auio
(1.4.2c)
可见,只有当Ro<<RL时,Au才. 等于Auo.,所以,电压放大器的理
想条件是
Ri→∞
(1.4.2d)
(dB)
(1.4.3b)
如放大倍数的绝对值等于1000,则Au=20 lg1000=60dB。
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如图1.4.2所示。将信号源的输出
幅度及频率调节到合适的数值,并与放大器输入端连接,然 后用交流电压表或用双踪示波器分别测出输入电压Ui和输.出 电压Uo的幅.值,再求其比值即可。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1章习题解答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1章习题解答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1章直流电路习题解答1.1 在图1.1所示电路中,(1)选d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c V ;(2)选c 为参考点,求a V 、b V 和d V 。

图1.1 习题1.1电路图解 (1) 当选d 为参考点时, V 3ad a ==u VV 112cd bc bd b =-=+==u u u V ;V 1cd c -==u V (2) 当选c 为参考点时, 4V 13dc ad a =+=+=u u VV 2bc b ==u V ;V 1dc d ==u V1.2 求图1.2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指出每个元件起电源作用还是负载作用。

图1.2 习题1.2电路图解 W 5.45.131=⨯=P (吸收); W 5.15.032=⨯=P (吸收) W 15353-=⨯-=P (产生);W 5154=⨯=P (吸收); W 4225=⨯=P (吸收)元件1、2、4和5起负载作用,元件3起电源作用。

1.3 求图1.3中的电流I 、电压U 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

图1.3 习题1.3电路图解 A 2=I ;V 13335=+-=I I U电流源功率:W 2621-=⋅-=U P (产生),即电流源产生功率6W 2。

电压源功率:W 632-=⋅-=I P (产生),即电压源产生功率W 6。

1.4 求图1.4电路中的电流1I 、2I 及3I 。

图1.4 习题1.4电路图解 A 1231=-=IA 1322-=-=I由1R 、2R 和3R 构成的闭合面求得:A 1223=+=I I 1.5 试求图1.5所示电路的ab U 。

图1.5 习题1.5电路图解 V 8.13966518ab -=⨯+++⨯-=U 1.6求图1.6所示电路的a 点电位和b 点电位。

图1.6 习题1.6电路图解 V 4126b =⨯-=VV 13b a =+-=V V1.7 求图1.7中的I 及S U 。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前三章习题答案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前三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1.1 能否将1.5V 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解:不能。

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5V 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2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

求图T1.4所示电路中U O1和U O2各为多少伏。

解:U O1=6V ,U O2=5V 。

1.3写出图T1.3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该题与书上略有不同)解:U O1≈1.3V ,U O2=0,U O3≈-1.3V ,U O4≈2V ,U O5≈1.3V ,U O6≈-2V 。

1.5 电路如图P1.5(a )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 )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

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标出幅值(该题与书上数据不同)解:u O 的波形如解图P1.5所示。

解图P1.51.9电路如图T1.9所示,V CC =15V ,β=100,U BE =0.7V 。

试问: (1)R b =50k Ω时,u O =? (2)若T 临界饱和,则R b ≈? 解:(1)R b =50k Ω时,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和管压降分别为26bBEBB B =-=R U V I μAV2mA 6.2 C C CC CE B C =-===R I V U I I β所以输出电压U O =U CE =2V 。

1.11电路如图P1.11所示,试问β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 解:取U CES =U BE ,若管子饱和,则Cb C BECC b BE CC R R R U V R U V ββ=-=-⋅所以,100Cb=≥R R β时,管子饱和。

图1.11 1.12 分别判断图P1.12所示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第二章2.1试分析图T2.2所示各电路是否能够放大正弦交流信号,简述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4) 了解各种单片集成电压比较器的特点、 主要参数和 应用。
(5) 了解模拟开关的功能和用途。 2. 重点、 难点 重点: 简单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弛张振荡器电路的 分析和计算。 难点: 简单比较器、迟滞比较器和弛张振荡器传输特 性及输出波形的分析。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f0
R2 4RCR1
100Hz
RC R2 1 0.5102 4R1 f0 2100
故选R=100 kΩ, 则
C
0.510 2 10 5
0.5107
0.05μF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3.3 习题解答
3-1 电路如图P3-1所示, 设输入信号为ui=2 sin250t(V)。 (1) 判断各电路功能; (2) 画出各自的输出波形。
3.2 习题类型分析及例题精解
本章习题类型主要包括分析计算题和综合设计题。 (1) 分析计算类题目一般给定电路, 要求: ·分析电路功能; ·绘制传输特性; ·绘制输出波形等。 因为大部分电路为非线性电路, 其暂态分析、 时域分 析方法比线性电路分析会困难些。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图3-4 传输特性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图3-5 输出波形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例3-3】 设计一个弛张振荡器, 振荡频率f0=100 Hz, 方波输出振幅Uo≤12 V, 三角波线性很好, 且振幅为6 V。
解 (1) 电路选择。 因为要求三角波线性很好, 所以选 用双运放构成弛张振荡器, 电路如图3-6所示。 因为要求方 波振幅Uo≤12 V, 所以选电源电压UCC=|UEE|=12 V。 因为要 求振荡频率f0=100 Hz, 频率较低, 故运放型号选 F007(LM741)。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例3-1】 设计一个电路, 将一个不规则的波形整形 成方波后, 再变换成尖脉冲, 如图3-1所示。
解 根据题意: (1) 用过零比较器, 将不规则的波形整形成方波。 (2) 用微分电路(RC)将方波变换成双向尖脉冲, 只要时 常数RC远小于ui过零的时间间隔。 (3) 用晶体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将正脉冲阻隔, 使负脉 冲通过, 如图3-2所示。
R2 R1 R2
uo2
0
当uo1=12 V时,
uo2
R1 R2
uo1
R1 R2
12
6V
可见 R1 1 R2 2
, 选R1=10 kΩ, 则R2=20 kΩ。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图3-7 方波、 三角波波形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② 积分时常数R、 C的选择。 因为
② 迟滞比较器引入了“正反馈”, 其比较电平与输出 有关, 且Ur=FUo, 其中F为正反馈系数; 传输特性为闭合 曲线, 存在“回差”, 故抗干扰能力增强, 翻转时边缘更 加陡峭, 但比较灵敏度降低了。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③ 无论输入信号的形状如何, 比较器的输出肯定是方 波, 其高低电平与电源电压有关。 专用集成电压比较器的 高低电平大多与数字电路兼容。 专用集成电压比较器可开 环运用, 也可引入正反馈而演变为迟滞比较器。
④ 在迟滞比较器基础上加入RC充放电电路, 并用RC
电路的电容电压来控制比较器的自动翻转, 便构成弛张振 荡器, 从而得到方波与三角波波形。
⑤ 弛张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一般取决于RC定时电路的时 间常数及迟滞比较器的比较电平。
⑥ 弛张振荡器的方波幅度取决于电源电压或输出限幅 电路。 三角波的幅度取决于迟滞比较器的比较电平。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图3-6 设计的电路图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2) 阻容元件值的确定。 ① R2、 R1的选择。 根据设计目标, 画出uo1、 uo2的波 形, 如图3-7所示。 结合电路图, uo1波形发生跳变时的uo2应满足下式:
uo1
R1 R1 R2
(2) 综合设计类题目一般提出设计目标, 如功能目标、 输出波形目标、 传输特性目标等, 要求设计电路结构, 确 定电路元件值等。 一般设计方案不是唯一的, 要选择其中 比较容易实现而性能又可以达到设计目标性能的电路。 解 题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简单比较器一定是开环运用, 其比较电平与输出无 关。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图 3-1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图 3-2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例3-2】 试利用专用集成电压比较器LM311, 将一 个受干扰的低频三角波(如图3-3 所示)整形成方波, 建议比 较器电源电压采用±5 V。
解 因为输入信号为受干扰的低频信号, 故应采用抗干 扰能力强的迟滞比较器, 引入正反馈, 使传输特性存在一 个“回差”, 如图3-4所示。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图 3-3 (a) 电路图; (b) 输入信号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取上拉电阻Rc=2 kΩ, R1=R2=10 kΩ, 取回差ΔUT=
2 V, 则正反馈系数
F
UR2 Uo
R2 R3 R2
1 5

பைடு நூலகம்
故R2=40
kΩ。
其传输特性及输出波形分别如图3-4和图3-5所示。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 模拟开关
3.1 基本要求及重点、 难点 3.2 习题类型分析及例题精解 3.3 习题解答
第三章 电压比较器、 弛张振荡器及模拟开关
3.1 基本要求及重点、 难点
1. 基本要求 (1) 了解电压比较器的基本特性; 理解电压比较器和运算 放大器的不同之处(包括功能、 电路和要求的不同); 掌握电 压比较器的开环应用, 亦即简单比较器(包括过零比较器和脉 宽调制器)的特点、 用途和传输特性, 能根据输入信号绘制其 输出波形。 (2) 掌握正反馈比较器(迟滞比较器)的特点、 传输特性及 其输入输出波形。 (3) 掌握单运放和双运放弛张振荡器电路的特点, 能定性 画出输出波形, 计算输出方波、 三角波幅度和振荡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