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合集下载

仓央嘉措情歌集萃

仓央嘉措情歌集萃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集萃《仓央嘉措情歌》是后人从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创作的诗歌中,选出六十六首代表作所编纂而成。

《仓央嘉措情歌》多取比兴,直抒胸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为藏族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诗风。

它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誉大振。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的作品《仓央嘉措诗歌》,广泛流传,驰名中外。

仓央嘉措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

《情歌》藏文原著,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流传之广,藏族读者喜爱之深。

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法、日、俄、印地等文字译本。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

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在此之前,仓央嘉措生活在民间,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

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

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

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意缠绵的“情歌”。

《情歌》表现了出家修佛与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

如:若随美丽姑娘心,今生便无学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

(又译: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在佛教观念中,“佛、法、僧”被称为“三宝”。

就是说,佛、教义和僧人在佛教中,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别是对向自己传授法经典的喇嘛(佛的代言人),更要毕恭毕敬。

但是,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佛法和喇嘛的淡漠,而对于人世生活却是热烈追求。

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

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

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年轻诗人,他的情诗以深沉的感情、精湛的艺术表达,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他的情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读了他的情诗,我不禁感叹于他的才华与智慧。

《情诗》这部诗集收录了仓央嘉措创作的大部分情诗,每一首诗都似乎蕴含着仓央嘉措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集中的情诗凝结了仓央嘉措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他的诗句中透露出浓厚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

读了这些情诗,仿佛可以感受到仓央嘉措那颗热烈的心灵在内心深处的跳动,这种感觉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诗集中的情诗大都表达了仓央嘉措对于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在他的情诗中,爱情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他用诗歌去赞美和歌颂爱情的伟大与美好。

仓央嘉措的爱情诗如同一幅幅绚丽而又深邃的画卷,展现出他凌厉的笔触与深邃的思绪。

他的情诗中透露出对爱情的细腻理解和对爱人的无尽眷恋,读了他的情诗,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仓央嘉措的情诗中融入了对人性的理解和思考。

他对人性的思考不仅体现在对爱情的描绘上,也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感悟上。

他在一些情诗中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无奈,表达了对人生矛盾与困惑的思考。

他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世间百态的洞察力和真知灼见。

读了仓央嘉措的情诗,不禁让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独特魅力。

他的情诗中透露出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渴望,他用自己的诗歌去歌颂生活的美好,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这种年轻人的热情和激情让人感受到了仓央嘉措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他的情诗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仓央嘉措的情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

他的情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创作的表现,更是一种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他的情诗中蕴含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力,让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的情诗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热情,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力量。

阅读完仓央嘉措的情诗,我深深地被他的才华与智慧所打动。

他的情诗流淌着浓厚的思想和情感,读了他的情诗,仿佛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热情与渴望。

仓央嘉措情诗选集赏析

仓央嘉措情诗选集赏析

仓央嘉措情诗选集赏析仓央嘉措乡居山南错那,属门巴族。

该地抑制黄教,盛崇红教,且生殖崇拜盛行,凡此种种,皆与日后他在拉萨狂荡艳事有所渊源。

传闻仓央嘉措日间为活佛,夜则四出猎艳,且诉之诗篇,两百年来广为高原各族传唱。

原诗情韵颇似民歌,淳朴率真,多用比兴,转为绝句,貌似风雅,然其味减却大半矣。

东山崔嵬不可登,绝顶高天明月生,红颜又惹相思苦,此心独忆是卿卿。

愿与卿结百年好,不惜金屋备藏娇。

一似碧渊水晶宫,储得珍稀与奇宝。

西风吹谢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尘泣。

情犹未了缘已尽,笺前莫赋断肠诗。

欲题新词寄娇娘,风吹雨蚀半微茫。

我有相思千般意,百磨不灭铭肝肠。

锦葵原自恋金蜂,谁供花颜奉神灵欲舞轻翼入殿里,偷向坛前伴卿卿。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竟日冥思绝妙相,碧落黄泉两茫茫。

奈何红颜一时现,不需枯坐与焚香。

暗香袭处佩环鸣,美眸善睐未分明。

临去莞尔还一笑,忽与余兮两目成。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掌上明珠价几何,无心未曾思量著。

一朝归携他人袖,那时伤情泪痕多。

洞房一夜照花烛,卿卿嫁作他人妇。

相思如狂心如灰,为情憔悴向谁诉? 侯门一入似海深,欲讯卿卿问鬼神。

此情惘然逝如梦,镜花水月原非真。

明眸皓齿艳无双,比拟圆月两相仿。

惆怅婵娟多寂寞,欢情只供一夜长。

曾慕鸳鸯效双栖,南谷林深叶迷离。

除却鹦哥谁人晓,莫将幽情向人啼。

日暮瞒得众人行,却向宠犬语叮咛。

慎勿说道人已去,归时禅院近黎明。

昨趁夜色赴幽期,鹅羽纷纷晓来迷。

端居布拉达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

仙羽如雪暂徘徊,欲将此身借翼载。

不学令威控鹤去,理塘相见即归来。

未知来生相见否? 陌上逢却再少年。

欲语幽情期红裙,平林漠漠柳枝深。

除却当时画眉鸟,风情许知一佳人。

姹紫嫣红一时凋,舞衣不称旧舞腰。

争教蜂蝶两相断,袖底羞见檀郎招? 绿窗深情不忍离,去离徊徨意转迷。

久拟深山学修法,又延行程到后期。

仓央嘉措最美的十首情诗歌曲

仓央嘉措最美的十首情诗歌曲

仓央嘉措最美的十首情诗歌曲范文一:仓央嘉措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藏族诗人,他的诗歌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他的情诗尤为经典,被誉为“最美的情诗”。

以下是我认为仓央嘉措最美的十首情诗歌曲:1.《再别康桥》这首诗以“再别康桥,别时茶烟起,惜别君方无恙,出门俯天泪两行”为开头,感人至深。

通过康桥这个景点,表达了别离的伤感之情,而“茶烟起”却又充满了浓郁的离愁别绪。

2.《梦回唐朝》“梦见君王天下,刀山火海中行,登天路上人归去,唐风明月依旧。

”这是一首表达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的诗,其中“唐风明月依旧”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对于故国的深深怀念。

3.《情人》“今夜情人眼里月,明月与他人归矣,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十三开。

”这首诗充满了爱恋之情,不留遗憾的倾诉情感。

4.《折断的竹枝词》“折断的竹枝,诉不尽离愁。

温柔一片,也化作了悲凉。

”这首伤感至极的诗,好像是仓央嘉措借割断的竹枝吐露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深深的忧伤。

5.《沉醉东风》“这东风,不知去向,却似回首,也在这里,对我温柔。

”这首诗充满了醉人的东风,令人陶醉其中。

6.《夜雨情枫叶》“夜病轻寒横,雨落枫叶黄,心意已无外,依依独望江。

思君人难得,眉间梦潇湘,明日风雨别,归来空应忙。

”这首诗表达着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美得让人沉醉。

7.《莘庄夜泊》“莘庄夜泊,浪涛喧闹,攀岸柳,闲听南浦舟。

望楼阁,烛火辉辉,思念前世,空自缠绕。

”这首诗以莘庄夜泊为背景,表达了寻思既往时光和思念的深情。

8.《梦回南柯》“半夜梦回南柯,惊屋梦魂断续。

触得怨家红烛冷,把人愁得,无语凝噎。

”这首诗情感强烈,其中“红烛冷”更是让人感到令人心碎的离别和孤独。

9.《山行》“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句既充满了渔村山水的意境美,又表达了人们心中的闲适和安乐。

10.《凉生秋思》“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只是泪千行。

”这首诗像一把细腻的光线,照进心底,让人沉浸在凄凉的情感中。

拉巴金宗歌曲

拉巴金宗歌曲

拉巴金宗歌曲有:1.《高原红》o解释:这首歌描述了高原上的红色,象征着高原人民的热情和坚韧。

拉巴金宗深情的嗓音与高原的广阔和深邃完美融合,带给听众一种宽广而又深情的音乐体验。

2.《卓玛》o解释:“卓玛”在藏语中意为女神或度母。

这首歌颂扬了卓玛的美丽、智慧和善良,是拉巴金宗向藏族女神致敬的一首歌曲。

3.《仓央嘉措情歌》o解释: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

这首歌根据他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向往和无奈。

拉巴金宗的演唱为这首古老的情歌注入了新的生命。

4.《天边》o解释:这首歌描述了天边的美景和人们对远方的向往。

拉巴金宗以其特有的嗓音唱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5.《藏家小伙》o解释:这首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藏族小伙子的形象,展现了他的勇敢、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首歌,拉巴金宗希望展现藏族青年的风采和精神。

6.《回到拉萨》o解释:这首歌表达了对拉萨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

拉巴金宗以其深情的嗓音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7.《格桑花开》o解释:“格桑花”在藏语中意为“幸福花”。

这首歌寓意着幸福和希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拉巴金宗的演唱为这首歌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8.《经幡飘飘》o解释:经幡是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吉祥、祝福和祈祷。

这首歌描述了经幡在风中飘扬的景象,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9.《雪山雄鹰》o解释:这首歌以雪山雄鹰为象征,歌颂了藏族人民的勇敢、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拉巴金宗的演唱为这首歌曲注入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力量。

10.《梦中的香格里拉》o解释:香格里拉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象征着理想的天堂和乐园。

这首歌描述了梦中的香格里拉的美丽和神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拉巴金宗的演唱为这首歌曲注入了梦幻般的色彩和情感。

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

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

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

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欢迎阅读!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1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2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3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4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仓央嘉措最感人的爱情诗5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仓央嘉措很肉麻的一首诗,美得让人心醉

仓央嘉措很肉麻的一首诗,美得让人心醉

仓央嘉措很肉麻的一首诗,美得让人心醉本文导读:他是雪域最大的王,也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是仓央嘉措。

14岁时被摄政王指定为灵童,是他逃不过的命运,而后成为几方的牺牲品,24岁病逝于押解途中。

而后关于他有过许多美丽的传说,说他并没有死,只是逃走了,种种美好的愿望流传于民间,是世间对他最美的祝福。

在其24岁的生命中,情与佛纠缠了其一生,当爱而不得,无计可逃时,诗成了他唯一的慰藉,于是一部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问世了。

全集共有66首代表诗作,是为数不多的既能得到文史专家们认可,又能得到民间百姓的喜欢的作品。

历数一下这本诗集中的网红诗句,从“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到“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他经历了怎样的情感纠葛世人不知,只是这美得令人心醉字句,让世人传了300多年,而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仓央嘉措情歌》中的一段诗。

因为诗集是用藏文刻写的,所以如今我们读到了所有版本都是翻译而来,翻译者的水平也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而今天这段诗一直有几十个版本,其实两有两个版本流传度最高,我们一一来品一下,相差到底有多大:先看第一个版本:若随美丽姑娘心,今生便无学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负姑娘一片情。

再看第二个版本: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其实两种译法表达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一个是于道泉译本,一个是曾缄的译本。

从两个译本的接受度来看,第二版的更为经典。

第一个版本的译法上现代诗,第二个版本则是七言古诗的作派。

从这第二版中,我们看到了仓央嘉措内心的纠结,多情出自他的本心,他无法抑制;修佛是他的命运,他逃脱不了,在发出“世间安得双全法”的感慨时,他心中想的是不负如来不负卿。

全诗寥寥几句,充满着矛盾和无奈,而对女子的深情,也被写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最后14个字,可谓字字肉麻,打动了多少女子的心,令人心醉。

据记载当年诗人化名达桑旺波,每晚在拉萨街头流连,他心中的姑娘名叫玛吉阿米,在姑娘面前他不再是那个傀儡王,而是世间最多情的少年郎。

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

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

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仓央嘉措内心世界的真实、大胆、叛逆的个性在他的情诗中表现得一览无余,淋漓尽致。

读者欣赏了他的情诗,都有哪些感慨?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仓央嘉措情诗读后感篇一去年栽下的秧苗,如今已长成禾束。

美人迟暮后的胴体,比南弓更为弯曲。

注:产自南方不丹等地,用于制弓的竹子。

岁月倏忽,时光荏苒。

去岁种下的秧苗,今日就已经粗可盈握。

美人昔日美好的娇躯,转眼就变成了佝偻如弓的样子。

时间的流逝无声无息,但却如白驹过隙,你还没来得及意识到,大好的年华便已经失去了。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世间最悲哀的莫过于“美人迟暮”,美人迟暮就是美人被时间所毁灭的悲剧。

时间是一把无情刻刀,它将一切带走,什么都不会留下。

那么如何战胜时间呢?诗人没有给予解答。

但这沉默未尝不能看成是最好的答案。

没错,爱情,这是唯一能战胜无情的时间的东西。

“天若有情天亦老”,虽然“岁月催人老”,可感情却可以使人虽老而无悔。

佛家讲慈悲为怀,讲大爱无疆,都是讲感情的作用,可以消弭人生的残酷。

仓央嘉措身为“活佛”,对佛经圣典自是知之甚详的,也正是在此悲悯天下的大慈悲的基础之上,他才更能意识到,爱情对于生命的意义是何等的重要。

若人皆无情,则人也将不可能存在。

人若不在了,佛又存于何处?“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不是无情的人,而是将爱情泛化,由爱某一个人变成爱所有生命的人而已。

因而,藉由对岁月迅速流逝的感叹,仓央嘉措无疑是在暗示着:珍惜现在,抓住当前,“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才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情怀。

此前,故作清高的卫道士们给这种情怀披上“无远大理想”、“耽于及时行乐”、“恶俗”的骂名,可设若将他们置于仓央嘉措的处境,能够洞察人生世间的得失无常,若他们还会坚持这一孔之见,那才真是可悲到了极点。

愚不可及的假道学,害人害己而不自知,即便人生百载,也是枉活一世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唯因有情,人才能不怕老去;唯因有情,人类才能与天地同寿,永生不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杨永红内容摘要:仓央嘉措的情歌历时300年而不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在诗歌特点上,不但其内容通俗易懂,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朗朗上口。

这也是仓央嘉措情歌易于被广大民众认同并被广为传播的原因之一。

现在,仓央嘉措的情歌不但跨越了时间,而且跨越了空间,在全世界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佛教思想亦在诗歌中有所展现。

哲思的冷峻、严谨和诗歌的深邃悠远的意境结合,理性的反思使人醒悟。

情歌也反映出作者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歌特点一、仓央嘉措简介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活佛,史称六世达赖喇嘛,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即清康熙廿二年(1683年),生于西藏门隅地区一个宁玛派门巴族家中,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

其父扎西丹增,原居错那宗。

其母为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

当时西藏的主政者第巴桑结嘉措在五世达赖喇嘛逝世后,为稳住当时极度混乱的时局,一面密不发丧,一面将仓央嘉措秘密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14年后,事情败露,桑结嘉措受到清廷严厉追究,而仓央嘉措被清政府正式立为六世达赖,15岁迎立于布达拉宫坐床。

仓央嘉措受第巴操纵成为傀儡,在布达拉宫接受严格的藏传佛教的教育,后因其反感第巴一帮人对其自由的限制而率性任情,为时局所不容。

而此时正值西藏多事之秋。

藏王和蒙古族厄鲁特部之间争夺西藏统治权,基督教势力进入古格,藏传佛教受到威胁。

伴随基督教会势力的入侵,西方各种势力进入西藏,西藏对古格王朝作战,布达拉宫正在修缮之中。

中外各种势力都已粉墨登物,准备争夺西藏统治权。

而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边疆出现危机,因而对西藏的统治也是鞭长莫及。

面对这样的局势,特别是第巴与蒙古王公拉藏汗的矛盾日益不可调和,仓央嘉措不合时宜的言行随即成为政敌的借口,当然包括他的诗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仓央嘉措虽是个受人操纵的傀儡,但他是一种力量和势力的代表,更是打败操纵者的一张王牌,政治斗争历来残酷。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仓央嘉措成为了牺牲品, 1706年被害于青海湖畔。

二、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转世活佛,也是藏族一位伟大的诗人。

虽然他只走过了人生的24个春秋,然而在他短暂的创作历程中,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精彩、唯美、脍炙人口的诗篇。

《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十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

这些诗歌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过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央嘉措情歌格外具有魅力。

关于仓央嘉措作品的汉译本颇多,比较有影响的是于道泉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共 66 节 62 首,刘希武《仓央嘉措情歌》共 60 首五言古绝,王沂暖《仓央嘉措情歌》共 74 首,庄晶《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共 124 首等。

本文以上述文本为依托,通过对仓央嘉措诗歌意境以及表现艺术等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1、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比兴是诗歌创作艺术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是早期文学创作中最广泛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不仅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而且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也在其他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得到了体现,《情歌》也正是运用这一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优秀代表作品。

关于比兴,前人论述颇丰,如刘勰即认为“比兴”的思维和手法必须建立在对外部事物观察、感触的基础之上:一是要观察事物外在特征,二是要感知事物内在的情感,从而完成审美意象的塑造。

因此,抓住事物特征,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

比和兴,都是要紧紧抓住两种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相似性特征,展开比喻、联想、象征等手法,从而揭示出事物的特征,达到塑造鲜明艺术形象的目的。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而清人刘熙载论述比与兴的关系时,不仅指出它们不同的特点,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诗序正义》云:‘比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后隐,故比居先也。

’”2参照上述诸说,结合个人的理解,我们大致可以作如下阐释:所谓“比”,就是以比喻、1(宋)朱熹集注.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比拟等为主要手段来描述诗歌的整体形象或主要部分,将说理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一种创作手法。

所谓“兴”,就是借助外物对诗歌的整体形象或主要部分起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起韵等作用的创作手法。

据此我们分析《情歌》在比兴手法上的运用之妙,就不难看出,其技巧是圆熟的,其形式是多样的,其内容是广泛的。

这些比兴手法在情歌中灵活运用,或着眼于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反复烘托渲染,创设出优美意境;或体察细腻心理,激发读者情思;或缘物寄情,或象征寄寓,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情歌》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仓央嘉措情歌》主要是以反映爱情为主题的歌诗或者说有大量篇幅以写“情”为主。

而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就大量借用了比兴手法来完成对作品的创作、完成对爱情主题的赞美。

也有个别作品表面上以表现爱情为主题,而实际上以比兴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及其对理想的追求态度,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例如仓央嘉措痛斥负情人的一首诗:从小相爱的姑娘,莫非是狼的后裔?尽管相爱同居,还想逃回山里。

仓央嘉措在此痛斥从小相爱的姑娘为狼的后裔,以狼的冷漠无情相比其负心薄幸,抓住狼性无情的特征,突出情人无情的本性,再现两者在同一特征上的相似,从而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心猿意马、三心二意的负心人形象,一方面对狼的无情特性观察入微,另一方面对姑娘的负心又感触至深,从而把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事物通过其无情这一共同属性结合起来,使两个形象异常鲜明,达到了极强的艺术感染效果。

再如:背后的凶恶龙魔, 没有什么可怕;前边的香甜苹果,一定要摘到它!这首诗以“香甜苹果”、“凶恶龙魔”来分别比喻姑娘和形形色色的恶势力,把诗人那种爱憎分明的情绪,刻划得淋漓尽致。

关键在于诗人抓住“龙魔”的凶恶特征,来比喻一切恶势力的“凶恶”本质,抓住苹果的香艳特质来比喻年轻姑娘的诱人气质,两个比喻,两相比较,诗人的爱憎就更加鲜明。

联系诗人生活的背景及其一生的遭遇来看,他表面上是康熙皇帝承认的“法王”,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实权,只不过是个傀儡;在生活上,又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与其所追求的个性解放相去甚远。

这一切都使诗人愤懑满怀,把这种愤懑凝聚于“凶恶龙魔”四字来倾泻,是多么的贴切,而用“香甜苹果”来表达诗人对幸福与自由的渴望,又是多么的形象!在这里,“苹果”与“龙魔”已经完全上升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形成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因而也就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再如:花开季节过了,玉蜂可别悲伤;和情人缘尽了,我也并不悲伤!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玉蜂比喻渴求爱情的男子,用花朵比喻被追求的女子,而最为关键的则是,用季节的流变来表示时间的迁移,同时比喻相恋的缘分终尽。

全诗既有比又有兴,在一种淡淡的惆怅中也流露出一种恋爱的理性,由此更显男子对爱情追求的高洁。

这是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而塑造了一个理性的青年男子形象。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抓住玉蜂对花的依恋和青年人对爱情的依恋两者的相似性,从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青年形象,这就是比兴手法在此达到的艺术效果。

而另一首描写变心姑娘的诗,与这一首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应:野马跑到山上,可用绳索捉住;情人一旦变心,神力也捉拿不住!这首诗用野马的狂放不羁、难以驯服来比喻姑娘的变心,但两相比较,野马尚且可以用套索捉住,而姑娘的心却是难以捉住的,而且是用神力也无法完成的,说明一旦情人变心是多么的可怕!这就把一个狠心、绝情的女子形象深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情歌》中像这样抓住事物本质特征来塑造鲜明艺术形象的诗篇是比较多的。

2、情歌内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仓央嘉措的诗歌,有不少在叙事的同时,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通俗中透着深刻,给读者以启发。

如“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这首诗朴实无华却蕴含哲理,既抒己见又劝谕读者。

在漫漫红尘中,多少相遇的惊喜,多少相知的默契,多少爱恨的分离,……人世间有太多的无奈只能去深深的回味。

既然不能最终去相守,只有把美好的东西深藏心底。

又如“明知宝物得来难,在手何曾作宝看,直到一朝遗失后,每思奇痛彻心肝。

”仓央嘉措以描写爱情之笔,道出人们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待到失去时才发现其价值的悔恨心情,告诫人们不论对爱情、财物,还是时光、机遇,在拥有时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和把握,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使读者于形象生动之中得到理性的启发。

3、其诗作具有浓郁的佛学思想仓央嘉措受过系统严格的佛学教育,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所处的时代黄教格鲁派非常兴盛。

在第巴桑结嘉措的监督下开始学经活动,所学内容不分派别,并学习因明、诗歌和天文历算这些知识,还学会了射箭、跳舞这些技能。

他的宗教著作有七部,其中《仓央嘉措情歌》是其唯一被翻译成汉文的著作。

作为一代活佛,他的思想和观念不可能离开佛教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佛教的教义是其思想的源泉,也是他著作的核心和升华。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的活佛,佛理入诗是其意境的自然流露,例如他写道:“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亮出来了,未生娘底脸儿,在心中已渐渐显现。

”1仓央嘉措诗描写修持时观想本尊的境界,藏传佛教主张显密结合进行修持,藏传佛教注重修持的次第,修持是由染及净的过程,是摒弃心中的无明烦恼,逐渐显现寂静清净的本心的过程,众生的心被无明障蔽,只通过修持才能渐渐获得圆满智慧的本心,才能成佛。

修持过程通过观想本尊来完成,这首诗概括了藏传佛教的修持方法和过程。

活佛的言在此而意在外。

这种方法是汉传佛教所没有的。

“写成的黑色字迹已被水和雨滴消灭,未曾写出的心迹,虽要拭去也无从。

”2大乘中观派奠基人龙树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事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3中观学派认为一切事物的真实、常住不变的真理是“诸法实相”,“空”就是诸法实相,是大乘佛教的标识。

真如实相是一切事物本相的反映,是最高的普遍真理。

佛教的真理和实相之间是“有”和“空”的关系,一切“有”是假有、妙有,而只有“空”是真谛,一切世间法、有为法都是断见,无为法才是正见。

因为缘起而性空。

佛教的四谛苦、集、灭、道和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教的基本义理,是体现佛教思想特征的真理。

佛曰:命由心造,相由心生。

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