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学前导引】

本文是唐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对上。疏,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据史载,这篇奏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四月上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威力,唐太宗君臣亲身体验过。贞观初年,他经常考虑怎样以亡隋为鉴戒,不蹈其覆辙。但是随着内外治安已取得成就,唐太宗和部分重臣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生活也渐趋奢侈,对人民的剥削也加重起来。贞观十一年这一年,魏征一连上疏四篇都是规劝太宗要以亡隋为戒,仍然保持贞观初年的作风,戒骄戒奢,修德图强。其中以这篇最受人重视。这篇《十思疏》奏进后,太宗曾亲写手书作答,其中有“披览忘倦,每达宵分”“公之所陈,朕闻过矣”等语。《贞观政要》还载,太宗将魏征所上奏疏,使人书写在屏风上,朝夕阅读,引以自戒,后来有人评论这篇奏疏说:“非魏征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能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贞观政要》和《旧唐书·魏征传》都收录了这篇奏疏的全文。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所讲的治国之道与为人之道。

2.重点掌握“安、信、求、实”等文言实词和“以、哉、所”等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页 1 第

3.能熟练地翻译和背诵全文。

【基础知识精讲】

·背景资料

1.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

写作

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

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页 2 第

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字词储备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4.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尽情。

③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④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⑤何必劳神苦思何必,古义:为什么一定。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5.词类活用

①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使……牢固。

②知止以安人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③择善而从之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页 3 第

6.后代沿用的一些成语

①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②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③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④择善而从: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

⑤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课文剖析

1.内容结构梳理

全文共分三段,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

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页 4 第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页 5 第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2.

写作

方法借鉴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