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实践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实践的探究

[摘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身体验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才能正确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重视自己能力的进步。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让他们得到实践锻炼,获得宝贵曲要践能力财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从一个懵懂的师范生,渐渐成为了一名甘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课改积极分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坚信,孩子来到您校上学,为的是从校门出来时能是个有文化素养、有教养的人;只有当他是思想家的时候,当他的思维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不依赖于他在课堂上学到的和正在学习的那些东西的时候,那时孩子才会成为好问的、求知欲旺盛的、勤奋的学生。”因此,从我开始工作的那天起,我就一直把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作为我的工作重点来进行的。

人们都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它也是一门课改中的新学科。它包含有人文、自然、社会这三大主线,和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这四大领域。它没有课程标准做依据,因此,要使综合实践课程能在学校内有效常态实施,就必须进行不断地探

索和研究。在这六年里,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鼓励学生亲身参加实践——学生成长的“摇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了,在学校里学生接触的这方面教育也不少,但往往只学理论,能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很少。我发现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于是,2004年开始,我们班里便成立了“环保小队”——“方舟小队”,由学生邓苑领队,带动全班学生搞了许多实践活动。

先是“小树伴我成长”活动,在沧口公园认养了一棵小树,每周定期去看护,使学生们爱绿、护绿的意识增强了,行为也更实际了。他们看着自己护养的小树一天天长大,心理甭提有多高兴了!这项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心。然后是开展了“水资源保护”的活动,它们利用休息日,组织队员调查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使他们增强了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对学生的思想又更深一步进行了教育,实践能力也更强了。

二、组织“三跨”研习——学生成长的“基地”

使同学们更加兴奋的是,我有幸指导组织了全国信息技术中心牵头的“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共同研究的问题是“环境保护”等。我一直持续认真做了四年的研究。在香港国澳大学陈有义博士创建的“kc”平台上,学生进行着异地交流,他们在与香港、北京、西部等地的交流中,获取了多元文化的积累,丰富了他们实践的经验。与以往不同的,不仅仅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参与的机会,更主要的是学生参与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研究,都是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里注重的就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们都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每次参加网络课时都非常积极踊跃。他们利用自己玩的时间,积极向我争取上网的机会,每次都尽心尽力地想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些能用网络技术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兴趣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查书、调查、访问、实地考察,也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提出问题,建立“脑海”图,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他们还通过“kc”平台与香港、北京学生进行了交流。与北京及香港、新疆等地的师生在网上研习的过程,有提问、根据已有经验直接回答、查找资料、分析处理资料、问题解答、提出建议及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的讨论。学生们都将书面笔记与网络笔记结合起来,除了每次上网解答异地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外,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多种渠道去调查,分析处理有关信息,找出答案再到kc平台上去响应笔记。看到他们的热情,我深感教育的魅力,其实教育只要能激发兴趣、有吸引力,学生都会乐此不疲的。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已经从一名不懂得提问、不懂得研究的孩子,成为了一名能积极学习、积极研究的有志少年。

“三跨”研习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掌握了许多教科书中学不到的知识,学会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责任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他们还了解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更加善于思考,喜欢将自己的观察、观点和经验

与同学们分享……在此期间,我努力探索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和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为我今后的综合实践学科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我还多次代表学校并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及经验在北京、香港的培训、结题会上进行交流。

三、影响学生走进社会——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天地

我还协助学生在2005年3月22日组织开展了“珍爱每一滴水”宣传节水、护水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将学到的“水资源”知识,用图片与文字形式,做成了展牌、倡议书,介绍给全校的师生们,并在兴国路社区,进行了宣传演讲,他们的介绍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扬,活动很有意义。同时。其他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现场采访。在活动现场,学生亲身经历了如何采访、调查,锻炼了他们的交往等多方面能力。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的节水意识增强了。校园里玩水枪、水气球的不见了,有的还经常在家里提醒家长要节约用水,见到浪费水的现象能及时制止……这些都是他们参与活动后的变化。不仅仅是节约用水,废弃物的使用、电力能源等如何节约使用,都成为了他们口头宣传的话题。

同时,研究“资源回收”小组成员们,还结合学校的“手拉手地球村”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动员、服务等活动。例如竞选出了“地球村”的村委会成员,并且开展了调查问卷、行动起来等活动。2006年3月,我还利用班队会开展了“我珍贵的收藏”主题班会,学生从自己家里带来了自己珍贵的收藏品展示出来,并且借

此进行了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教育活动。有一个一度让我头疼的问题生,带来了200多个他所收集的烟盒,告诉我他不但喜欢收集这些烟盒,还感受到了这是无数棵树木的杰作,让我深受感动,没想到他能给我这样的惊喜,能从自己的参与中,领悟到这么深刻,学生们真是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些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积极参与了实践活动,无论是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键是学生参与创建“和谐”社会的意识增强了。

四、积极参与实践——展示学生自我风采的“舞台”

课余时间,我与学生谈心时,他们常常会问我许多关于研究课题的问题,有时自己也会被问住,于是和他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寻找答案,也成了我的一种乐趣,原来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感觉是那么的美好,就像我也是个孩子一样,和他们争论,和他们研究。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还真要从活动中开始呢!

要问我,为什么这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我的理由就是“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很珍惜每一次我们合作的机会。无论学生参加哪一项实践活动,对于他们的综合能力,都是一种有效的锻炼。从德育、到智育,从理论到实践,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教育。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满意在心里。因为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能够适应社会、积极投身社会的人才,所以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充分展示自我风采。

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习不应该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