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基础理论和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选育原种
1. 选择具有短生育期、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作为原种。

2. 在无病虫害、土壤肥沃的条件下进行育种,确保原种的优良特性。

二、播种
1. 选用良种,使用种粒热处理方法,保证播种质量。

2. 播种前进行土壤松翻,均匀施入有机肥料,保证作物的生长需要。

三、田间管理
1. 定期给予水稻农田适量的化肥,根据生长期合理施肥。

2. 对水稻田间杂草进行及时清除,保持田间整洁。

3. 定期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方法。

四、收获
1. 在水稻成熟期,根据水稻颗粒的颜色、成熟度等指标,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收获。

2. 使用适当的收获机械,保证收获效率和质量。

五、加工
1. 对收获下来的水稻果实进行烘干、打谷等加工工序。

2. 对加工前后的水稻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原种的纯度和质量。

六、储藏
1. 将加工完成的原种进行密封存放,保证原种的质量不受影响。

2. 定期对储存的原种进行检查,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水稻原种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水稻种子生产基本技术—花期预测方法

水稻种子生产基本技术—花期预测方法

求叶龄平均值, 计算出叶速度
根据出叶速度 查转折点,转 折点即为幼穗 分化始期。
观察日期 7/3 7/8 7/13 7/18 7/23 7/28 8/2 8/7 8/12 8/17
明恢63出叶速度变化 出叶速度(天/叶) 4.55 3.33 4.55 3.85 5.56 7.14 5.00 8.33 7.14 7.14
1994 2002 2010
0
日期
3、花期预测
根据父母本历年的播始历期、幼穗分化历期和当年父母本的实际播 种期,可以初步推测父母本当年开始进人幼穗分化的日期。
花期预测方法-出叶速度法
出叶速度法是利用水稻进入幼穗分化后的出叶 速度比营养生长期明显减慢的特性来预测花期 的方法。
一、理论基础
在天气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水稻幼穗分化期每出一片叶的天数比营养生长期要 多2~3 天。稻株从营养生长转人生殖生长时,其出叶速度出现明显的转折点, 其转折点就是幼穗分化的始期。
8 6 4 2 0
7/3
7/8
7/13
7/18
7/23
7/28
8/2
8/7
8/12
8/17
8/22
根据需要定点 单株,求叶龄 平均值,计算 出叶速度
五、播始历期推算法
➢ 播始历期推算法是根据亲本播始历期的变化规律推算父母本的始穗期, 进而预测花期的方法。
2000—2009 年陆 18S 各播期的播始历期表现(湖南郴州)
花期预测方法-播始历期推算法
播始历期推算法是根据亲本播始历期的变化规 律推算父母本的始穗期,进而预测花期的方法。
一、理论基础
一个亲本在同地、同季、相同的培管条件下,其不同年际间的播始历期相对稳 定。

水稻课程讲课心得体会总结(2篇)

水稻课程讲课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在我国,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作为农业科学的重要分支,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水稻课程的学习,通过系统学习水稻栽培技术,我对水稻种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水稻课程讲课心得体会的总结。

一、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性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稻是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的基础,保障水稻生产稳定,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稻种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水稻课程学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水稻课程学习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对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课程内容涵盖了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实地考察,我掌握了水稻栽培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强调生态农业理念水稻课程中,教师强调了生态农业理念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

生态农业旨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深入了解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水稻课程让我深入了解了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包括水稻种子萌发、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结实等阶段。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田间管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

课程中,教师详细介绍了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5. 水稻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繁多,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产量。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1. 水稻形态特征水稻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水稻的茎直立,高度在30-200厘米之间,叶子狭长而尖,叶鞘紧贴于茎上。

水稻的根系发达,具有多根性。

水稻的花结为穗状花序,穗状花序由许多小花组成,小花呈两性花。

水稻的果实为谷粒,谷粒表面光滑,色泽丰富。

2. 水稻的种质资源水稻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共有60000多种水稻的品种,可以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三大类。

籼稻主要产于亚洲东南部地区,适应长日照和高温多湿的生长条件;粳稻主要产于亚洲国家和地区,适应于丰水充沛的气候和环境;糯稻主要产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

3. 水稻的主要培育原则水稻培育的原则主要包括选择优良种质,进行杂交育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等。

这些原则都是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水稻的育种方法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自交育种、杂交育种、同源系选择和分子育种等。

自交育种是指在自花授粉的情况下进行选种和繁殖,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两个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同源系选择是指通过多代自交育种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同源系,分子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育种选择和识别。

这些育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5. 水稻的优质育种水稻的优质是指水稻的风味好、口感佳、糙米产率高、淀粉含量低等特性。

水稻的优质主要与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有关。

水稻的优质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的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选育,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6. 水稻的抗逆育种水稻的抗逆育种是指培育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和抗逆性的水稻品种。

抗旱水稻是指可以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涝水稻是指可以在涝灾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病虫害水稻是指可以在病虫害侵害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逆性水稻是指具有抗灾性和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水稻株型是指水稻植株的形态特征及其与生长发育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水稻产量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稻理想株型指的是能够实现高产稳产的水稻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理想类型。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是通过研究水稻株型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学原理和育种方法,培育出适应高产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品种。

水稻株型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水稻株型育种的基础。

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不同株高、穗长等株型形态特征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找出水稻产量与株型形态特征相关的主要因素,为选择适应高产栽培的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光合作用是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基础。

通过研究不同光合作用效率的水稻品种,找出与光合作用效率相关的株型形态特征,为筛选适应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水稻品种提供基础。

气候条件是影响水稻株型形态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稻品种的株型形态特征和产量差异,为选择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提供理论支持。

水稻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对株型形态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下水稻品种的株型形态特征和产量表现,为选择适应高产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品种提供相关信息。

遗传变异的利用是指通过对水稻基因组的研究,筛选和利用存在的遗传变异,培育出具有理想株型形态特征的高产水稻品种。

通过遗传育种的方法,选择具有相应特征的水稻材料,进行交配、筛选和后代测试等过程,最终得到理想株型表现的高产水稻品种。

选育和交配组合的优化是指通过对水稻品种进行大规模种质资源筛选和组合,利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变异性,通过合理的组合与选择,培育出具有理想株型形态特征的高产水稻品种。

总之,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是通过研究水稻株型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学原理和育种方法,培育出适应高产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品种。

通过遗传变异的利用和选育及交配组合的优化等方法,实现水稻株型的改良和优化,提高水稻产量和水稻品质。

水稻遗传育种与新品种开发

水稻遗传育种与新品种开发

水稻遗传育种与新品种开发一、水稻遗传育种简介水稻作为全球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水稻遗传育种是通过种间杂交、亲本选择、杂交制种和品种纯化等手段来培育高产、抗逆性强、优质、早期选育的水稻品种。

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水稻遗传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中高通量及高密度分子标记技术(如SNP、SSR、InDel 等)和基因组学技术(如单倍体识别、全基因组重测序、基因组编辑等)成为水稻遗传育种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稻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1. 提高水稻品种的抗逆性水稻是一种常被水淹和干旱等逆境侵袭的作物。

在遗传育种中,通过选择抗逆性强的亲本和施肥、土壤改良等手段来培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

2. 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高产、优质是水稻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通过优秀的亲本选择、杂交制种和品种纯化等手段,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提高水稻品种的早期选择水稻遗传育种中,早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等手段,可以预测植株的性状、品质、产量等因素,从而实现早期的种质筛选和优化选择。

三、水稻新品种开发水稻遗传育种是实现新品种开发的核心手段之一,通过引入先进的遗传育种技术和高效的品种选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新品种开发的速度和效率。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水稻新品种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1. 自交系选育自交系选育是一种常见的品种开发方法。

通过长期的自交,可以获得稳定、纯合、优质的自交系品种。

与此同时,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自交系产量偏低、耐逆性差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其他遗传育种手段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自交系选育的进展。

2. 外源基因导入外源基因导入是另一种重要的新品种开发方法,它是通过将其他物种的优良基因导入到目标物种中,以增强其生长发育和抗逆能力。

外源基因导入具有难度大、时间长等特点,但在选育高效、抗逆稻品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稻生长模型:构建、理论基础与应用

水稻生长模型:构建、理论基础与应用

水稻生长模型:构建、理论基础与应用水稻生长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1.模型概述水稻生长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水稻生长过程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生理生态模型、生产管理模型和基因型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和代谢等过程进行量化描述,实现对水稻生长过程的精准预测和优化管理。

水稻生长模型在优化农田管理、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模型理论基础水稻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态过程,涉及到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和代谢等多个环节。

为了建立水稻生长模型,需要了解这些过程及其相关的数学方程。

例如,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稻通过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物质积累过程中,水稻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组织和器官;代谢过程中,水稻对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这些过程可以用一些数学方程进行描述,如物质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等。

3.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构建和应用水稻生长模型,需要采集一些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水稻生理数据等。

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降雨量等;土壤数据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含水量等;水稻生理数据包括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和氮含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测量和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清洗,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模型参数估计在构建水稻生长模型时,需要估计一些参数,如模型中的常数项、系数项等。

这些参数的估计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参数估计方法,如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法等;另一类是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该方法将参数视为随机变量,运用贝叶斯定理对参数进行统计推断。

不同估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

5.模型验证与修正构建完水稻生长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首先,可以使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就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水稻育种应用知识点总结

水稻育种应用知识点总结

水稻育种应用知识点总结一、水稻遗传育种原理1.遗传基础水稻的遗传基础是指水稻植株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基因、染色体等。

通过了解水稻的遗传基础,可以为水稻的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2.基因型和表型水稻的基因型是指水稻植株基因的组合形式,而表型是指水稻植株的外部形态和生理特征。

水稻的基因型决定了其表型,通过对水稻的基因型和表型进行研究,可以为水稻的育种选择提供指导。

3.遗传变异水稻的遗传变异是指在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的不同遗传类型,在育种过程中可以利用遗传变异来选择适应性更强的水稻品种。

4.遗传性状水稻的遗传性状包括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等,通过对水稻的遗传性状进行研究,可以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

二、水稻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水稻的自交不纯性进行育种。

通过选用具有不同遗传优势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

2.自交育种自交育种是指利用水稻的自交纯合性进行育种。

通过对同源亲本进行自交,可以筛选出具有纯合性状的水稻品种。

3.重组育种重组育种是指利用水稻材料的重组能力进行育种。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进行基因组重组,可以培育出具有新的遗传特点的水稻品种。

4.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水稻育种。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可以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转基因水稻品种。

三、水稻育种技术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水稻植株的选种进行育种。

通过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植株进行选种,可以培育出优良的水稻品种。

2.杂交组合优势杂交组合优势是指杂交后所产生的优势性状。

利用水稻的杂交组合优势可以培育出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的水稻品种。

3.种质资源利用种质资源利用是指利用水稻的种质资源进行育种。

通过对水稻的种质资源进行挖掘和综合利用,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的水稻品种。

4.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水稻育种。

通过对水稻的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可以提高育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氧气:秧田水中含氧量很低,不足0.3%,水 稻幼苗期被水淹后,易形成有芽无根苗,苗也 不壮,抗性弱;三叶期后,根部通气组织形成, 对缺氧的环境适应性增强。 D土壤营养:氮素对秧苗生长的影响最大,应 适时早施(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施用); 磷、钾肥能提高发根力,特别在低温下效 果更好,所以低温季节育秧更应施用P、K肥。

(二)早、中稻和晚稻
早、中稻和晚稻是水稻适应不同 光照条件产生的变异类型。 全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在120天 以内的叫早稻。 在120天到150天的为中稻。 150天以上叫的晚稻。

(三)水稻和陆稻

陆稻是由水稻演变来的适应干 旱地栽培的“地土生态型”,陆稻 与水稻相比,其发芽力强,耐旱力 强,米质较差。
暗反应:
CO2
糖类
四、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 1 双层膜:内膜为选择 性屏障。 2 基质:CO2同化;淀 粉形成 3 基粒:由类囊体垛叠 而成的绿色颗粒。
(二)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 萝卜素)
1 叶绿素:Chlorophyll,Chl
a.分类
Chla:蓝绿色,大部分用于捕光,少部 分用于转化光能 Chlb:黄绿色,全部用于捕光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及区划
我国稻区分布辽阔,南至海南岛(18°9′N), 北至黑龙江黑河地区(52°29′N),东至台湾, 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至东南沿海潮田, 高达2 600m以上的云贵高原,均有水稻种植。 我国稻作区划即以自然生态环境、品种 类型、栽培制度为基础,结合行政区划,划 分为6个稻作区(一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 (二级区)。
三、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 斯特利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 小白鼠分 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 里,蜡烛不久就熄灭 了,小白 鼠很快也死去了。 他把两盆植物分别放 到两 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 能够长 时间地活着,蜡烛没有 熄灭,小鼠活动正常。 植物可以在光下净化“坏 了”的空气 光合作用

(二)生育时期 1.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分期 (1)幼苗期 (2)分蘖期 (3)穗分化期 (4)结实期
2.从发育角度分期 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 3.从器官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期 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期; 生殖生长期。
五、水稻的温光反应
不同品种的生殖生长期即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成 熟的日数差别是不大的,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的不同, 主要是由于营养生长期的差异。水稻的营养生长期, 又可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变营养生长期” 两部分。
六、稻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
(一)种子萌动和幼苗生长 (二)叶的功能与生长 (三)分蘖的生长 (四)根的生长 (五)茎的生长 (六)穗的生长 (七)抽穗、开花、灌浆、结实
(一)种子萌动和幼苗生长
1.稻种发芽 (1)水稻种子的结构
图3-3 水稻颖果纵切面
(2) 种子发芽的条件 A 发芽的内因 发芽率: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发芽种子所占 的百分率。 发芽势:发芽势是指种子在最适宜的发芽条 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比率 。 影响发芽率的因素:主要是贮藏时间、贮藏 温度和种子含水量。
感温性
影响水稻可变营养生长期的环境因素中, 主要是温度和日照时数。 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 期,低温则可以延迟幼穗分化,延长营养生 长期。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感光性
预备知识
光周期现象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 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的发现
光周期现象是美国的Garner和Allard发现的。 1910‘s,Garner和Allard在美国马里兰州, 美国农业部Beltsville农业试验站工作,他们发现两 个难以解释的现象,一个是烟草品种马里兰猛犸象, 在夏季株高可达3~5米,但是不开花,如果在冬季 的温室里,株高不到1 米就可以开花。 另一个现象是,某个大豆品种,在春季的不同 时间进行播种,但在夏季的同一时间开花,尽管不 同播种期大豆的营养体大小不同。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3.西南单季稻稻作区
2.华中单、双季稻稻作 区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三、栽培稻的品种类型
丁颖根据我国水稻的起源、演变、生态 特征,将普通栽培稻进行分类: 籼稻与粳稻(亚种); 早、中、晚稻群(群); 水稻、陆稻、深水稻、浮水稻(型); 秥稻、糯稻(变种)
日中性植物
这种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没有特殊的要 求,在任何日照长度下均能开花,因此可四 季种植,这种植物开花受自身发育状态的控 制。 日中性植物包括早稻、番茄、四季豆、菜豆 等。
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以 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 长日照则能延长幼穗分化,延长营 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 “感光性”。

第三个发展时期 (1980年~ 1995): 杂交水稻实现“三系”配套, 并配制了一系列高产组合,大面积 应用于生产; 创建了一些综合配套高产高效 栽培模式,对提高水稻单产起了重 要的作用。


第四个发展时期 (1995年至 今):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出现和水稻 生产全程机械化初步实现。
(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成就 及稻作科学的发展
从1949年至今,我国水稻生产 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 (1949年~ 1961年): 单季稻改双季稻、籼稻改粳稻 等耕作制度的改革。

第二个发展时期(1962年~ 1979年): 继续选育普及矮秆优良品种, 并采用了与之相配套的优化栽培技 术,在改革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恢 复和发展了双季稻生产。
1937年,希尔用体外的叶绿体和水反应得到 了O2,为光反应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4Fe3++2H2O 光 4Fe2++4H++O2
叶绿体 ??
说明叶绿体在光下可分解H2O,产生电子,产 生还原能力,使物质还原,即光反应可产生电子 将物质还原。
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光 光反应
NADPH ATP NADP+ ADP+Pi
b.结构:四个吡咯环围绕镁形成卟啉环的头部,亲水,位于光合膜的外表面
还有一个叶绿醇形成的尾部,亲脂,插入光合膜内部。
(二)光合色素
2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二)叶的功能与生长
预备知识
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自养生物:利用外 界的无机物作为原 料合成有机物质。 自己制造食物。包 括植物和光合细菌。
生物
异养生物:从已经 存在的有机物中获 得营养,从食物中 获得能量。
一、光合作用概述
(一)定义及公式 1 定义: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 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一)籼稻和粳稻
籼稻与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形成的 两个亚种。 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处向 高处引种后,逐渐适应于低温气候下生长的 生态变异类型。 籼稻是最早由野生稻演变成栽培稻的基 本类型,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川地带, 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粒形细长,米质 粘性较弱,叶片粗糙多毛,颖壳上毛稀而短, 易落粒。
2 公式:
CO2 + H2O*
光 叶绿体
(CH2O)+ O2*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 环境保护:空气净化器,保持CO2和O2的 平衡。植物减少,CO2增加,产生温室效 应。
干旱沙漠化
冰川融解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2 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是合成有机物 的绿色工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 源泉。 3 蓄积太阳能:是人类大部分能源的来 源。如石油、煤炭等都来源于远古的植 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品。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1、水稻种植面积在我国粮食生 产中的位置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仅次于
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播种面积占粮
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
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 物之首,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全国约有2/3的人
长日照植物
这种植物在日照长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 才能开花。在临界日长以上,延长日照,缩 短黑暗,可提早开花。 如果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就不进行 花芽分化,不开花。 长日植物包括,小麦、菠菜、萝卜、甜 菜、豌豆、油菜等。
短日照植物
这种植物在日照长度短于某一定临界值时 才能够开花,对于这种植物适当缩短光照, 延长黒暗,可提早开花。 在临界日长内,延长光照,就延迟开花, 如果光照时数大于临界日长,就不进行花芽 分化,不开花。 短日照植物有大豆、紫苏、晚稻、苍耳、 菊、烟草、一品红等。
稻米的淀粉粒
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
米糠含有14%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 的脂肪和20%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 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谷壳可用来 制装饰板。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 可用于编成草苫。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一)世界水稻生产及其发展 全世界约有半数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亚洲稻谷消费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中国 和印度水稻收获面积占世界水稻总面积的一 半,稻谷总产量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56.5%。 世界各大洲均有水稻栽培,主要集中在 亚洲,占世界水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美 洲约占4%,非洲约占3%,欧洲和大洋洲各 占1%以下。
B 发芽的外因 水分: 吸水量达本身重的25%-30%时开始萌 发,吸水至饱和(达本身重的40%)时,最 适于萌发。 温度: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摊 晾练芽。 氧气:干长根,湿长芽。
(3) 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胚根突破谷 壳,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当胚 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 称发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