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 (GB 6447-86)

(Rules For Abstracts And Abstrac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0120560.html,/libzx/lwxzdh/xgwj/bz-bxgz.htm)

1.引言

1.1.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文摘编写的规范化。

1.2.本标准适用于编写作者文摘,也适用于编写文摘员文摘。

2.名词、术语

2.1.文摘abstracts

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价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2.2.报道性文摘informative abstracts

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

2.3.报道指示性文摘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s

以报道性文摘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

2.4.作者文摘author’s abstracts

由一次文献的作者自己撰写的文摘。

2.5.文摘员文摘abstractor’s abstracts

由一次文摘作者以外的人员编写的文摘。

3.著录

3.1.一次文献上的文摘,凡登戴于题名与正文之间的,不加著录事项;凡刊登在文摘页上的,必须逐条带有主要的著录事项。

3.2.检索工具上的文摘,必须逐条带有完整的著录事项。

3.3.必须统一遵照GB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4.文摘的详简度

4.1.文摘的详简须根据一次文献的内容、类型、学科领域、信息量、篇幅、语种、获得的难易程度和实际需要确定,其中文献内容是决定性因素。

4.2.报道性文摘和报道指示性文摘一般以四百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文摘一般以二百字左右为宜。

4.3.英、俄、德、日、法以外语外的一次文献可适当详摘。

5.文摘的要素

5.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5.2.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5.3.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5.4.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5.5.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一般地说,对于报道性文摘,5.2、5.3、5.4宜写得详细,5.1、5.5可以写得简单,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省略;对于指示性文摘,5.1宜写得详细;5.2、5.3、5.4、5.5可以写得简单,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省略。

6.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

6.1.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入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价。如一次文献有明显原则性错误,可加“摘者注”。

6.2.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3.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

6.4.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6.5.书写要合乎语法、保持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尽量同作者的文体保持一致。

6.6.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落。

6.7.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6.8.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否则不用引文。

6.9.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尚未规范的词,以使用一次文献所采用者为原则。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的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10.商品名需要时应加注学名。

6.11.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

6.12.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6.13.要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和标点符号。

3、如何写摘要(重要)

摘要写作注意事项 现在,论文头部一般都要求出现“摘要”部分。但是很多作者写的摘要都不合格,大部分写成了前言、序言、引语之类的东西。有的论文的摘要甚至与文章的内容没有多少关系,象是在挂羊头卖狗肉。 论文的摘要,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1.“摘”意味着其语句应是从正文中摘录出来的,“要”意味着摘录 的语句是正文的精华。因此,摘要是对正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简明扼要,其内容应该覆盖正文的各个部分,最忌讳罗罗嗦嗦、含糊不清、废话一大堆。 2.论文写作时,要求先写正文,再写摘要。文章都还没有定型,怎么 写得出摘要来呢?摘要写作切忌写得象序言、前言,废话连篇, 不得要领。 3.论文的摘要,其主要的成分、句子,应在正文中出现过的,挑选出 来整理、连接一下即可,用不着作者去全部用另外的语言写一 段“摘要”。 4.论文的摘要也应讲究意思完整、语言流畅,用词准确,做到有头有 尾、有条有理,让人看得清楚明白。 摘要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格式: 首先用1-2行非常精炼的语句作为引言(绝对不要超过两行),引出论文的研究内容,有时候,引言也可不出现。本文首先介绍了……;接下来,分析了……,研究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后,介绍了(或总结了) ……。摘要一般要求5-7行左右。 案例1(反面案例): 网络游戏开发技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摘 要: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1997年在我国诞生以来,一直快速发展。网络游戏如此吸引人,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当一回英雄的梦想能实现。伴随着青少年网民数量、游戏数量、网络游戏玩家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点评:这个摘要与游戏开发技术一点关系都没有,废话连篇,不知所云! 案例2(反面案例): 企业信息化人才需求分析调研(学年论文) 摘 要: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对信息科学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信息人才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得人才者得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0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GB 13660-92 201×7Strongly basic styrene type anion eschange resins 国家技术督司1992-09-01批准1993-07-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0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粒径为0.315~1.25mm、以季胺基为主要活性基团的201×7 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2 引用标准 GB 1631 离子交换树脂产品分类命名及型号 GB 5475 离子交换树脂取样方法 GB 5476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方法 GB 5757 离子交换树脂含水量测定方法 GB 5758 离子交换树脂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GB 8330 离子交换树脂湿真密度测定方法 GB 8331 离子交换树脂湿视密度测定方法 GB 11992 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GB/T 12598 离子交换树脂强度测定方法渗磨法 GB 11991 离子交换树脂转型膨胀率测定方法 3 产品型号和主要用途 20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型号按GB1631编制。该产品主要用于制备纯水和提炼放射性元素等。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淡黄至金黄色球状颗粒。 4.2 出厂型式:氯型。 4.3 理化性能:理化性能应符合表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的测定 目测。 5.2 试样预处理 采用GB 547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预处理。 5.3 含水量的测定 采用GB 5757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4 质量全交换容量、体积全交换容量、中性盐分解容量的测定 5.4.1 质量全交换容量和中性盐分解容量的测定,采用GB 11992中规定的方法进 行。 5.4.2 体积全交换容量按式(1)计算: Q Q X v w =-ρ()1 (1) 式中 Q v ——体积全交换容量,mmol/mL ; Q w ——质量全交换容量,mmol/g ; ρ——湿视密度,g/mL ; X ——含水量,%。 5.5 湿视密度的测定 采用GB 833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6 湿真密度的测定 采用GB 833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7 粒度的测定 用孔径为0.315mm 和1.25mm 的筛子,采用GB 5758中规定的方法筛分后,按 式 (2)和式(3)计算: P V V V V 10120 100%=--? (2) P V V 210 100%=? (3)

案例分析摘要写作要求

二、论文标题的拟定 论文标题即文章的名称,它应当能够反映文章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文字上要简短、直接、贴切、凝练、醒目和新颖,一般不超过25字。在贝卡心理咨询师成长计划(BCTP)的一次活动上郭博士对此做了精彩的说明。他说下面的名称并不不可,但并不完美,需要加以改进。 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有疑病倾向的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夫妻关系问题的案例报告 比较好的论文标题结构应该包括对象、诊断(问题)、疗法和性质四个部分。对象是指个案数量,一例或是数例,诊断是指一般心理问题,还是恐怖症,或者是社交恐怖症,疗法是指采用的干预方法,性质是指文章的性质,是案例报告,还是研究报告,或者咨询报告。像下面的标题就比较理想: 如: 一例由就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咨询报告 一例社交恐怖症认知行为治疗的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案例报告 三、摘要的撰写 在摘要的撰写方面,郭召良博士说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多,许多学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并不知道该如何来写摘要。 有的把摘要写成了引言: 本案例是介绍一个高中女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一个得了绝症过早去世的男孩,他们之间最纯真的感情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使得这个女生对生命产生了极度的恐惧和焦虑,通过咨询师的咨询帮助,了解到这个女生最痛苦最矛盾的心理,咨询师使用很多心理咨询手段,帮助这个女生可以正确的面对现实的生死的矛盾,走出困境。本案例分为七个部分:一般资料、主诉、咨询师了解观察到的情况、评估和诊断、咨询方案的制定、咨询过程、咨询效果评估。

有的将摘要写成了故事概要: 求助者李某的一位同事因肺癌病逝,两个月前李某担心自己也会得肺癌,进而失眠,食欲下降,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咨询方法,通过四次咨询,逐步帮助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知观念,求助者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还有人把概念解释放在了摘要中: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度紧张、恐惧、不安、头晕等情绪障碍,还可伴有睡眠困难、消化机能减退、身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录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本案例是一位初中毕业生因在考试中失利而引起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甚至连考试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等方法,经4次咨询,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昭良心理首席专家郭召良博士说,正确的摘要写法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简明扼要说明文章内容。 (2)反映文章结构和基本信息 具体而言应该包括: (a)个案人口学信息 (b)主要临床表现 (c)心理诊断结论 (d)心理咨询过程和方法 (e)心理咨询效果说明 比如,有个学员写了这样一个摘要: 本案例是介绍一个高中女生在成长过程中,因为一个得了绝症过早去世的男孩,他们之间最纯真的感情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使得这个女生对生命产生了极度的恐惧和焦虑,通过咨询师的咨询帮助,了解到这个女生最痛苦最矛盾的心理,咨

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第1章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它文字外)撰写。学位论文一般由十二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面;2.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中文摘要; 5.Abstract; 6.目录; 7.符号说明; 8.正文(第1章,第2章……); 9.参考文献;10.致谢;11.附录;12.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第2章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 2.1中文封面 分类号:暂空 密级:公开论文不需标注密级,非公开论文须标注论文的密级(限制、秘密、或机密)。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5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如本论文为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项目可在题目下一行用宋体12磅居中注明)。 培养院系:填写所属院(系)的全名。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名称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

专业学位名称(仅限于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填写所申请的专业硕士学位的全称,如工商管理硕士。 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教师的姓名、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年月:填写论文成文打印年月。 2.2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部分内容直接从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文件中下载,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2.3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部分内容直接从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文件中下载,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2.4中文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中文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硕士学位论文建议1000字以内,博士学位论文建议2000字以内。部分学生用外文撰写学位论文时,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应不少于5000汉字,硕士应不少于3000汉字。摘要中不可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论文摘要怎么写

论文摘要怎么写 导读:一、论文摘要定义: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二、论文摘要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三、论文摘要写作步骤: 撰写前,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目的要求简明指出此项工作的目的,研究的范围。方法要求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对象(分组及每组例数、对照例数或动物只数等)、材料和方法(包括所用药品剂量,重复次数等)。统计方法特殊者需注明。结果要求简要列出主要结果(需注明单位)、数据、统计学意义(P值)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结论要求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四、论文摘要格式: 学位论文应根据学校论文指导写作,需要发表到刊物上的论文,其摘要应根据具体期刊要求调整,一般论文可以在网上借鉴参考同类论文的'摘要格式。 五、论文摘要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 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 其是自我评价)。 (2)用简单而直接的句子。避免使用成语、俗语或不必要的技术性用语。 (3)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但也不要矫枉过正,将应有的字眼过份删除,如在英文中不应删除必要的冠词如a'' an'' the 等。 (4)尽量少用缩写字。在英文的情况较多,量度单位则应使用标准化者。特殊缩写字使用时应另外加以定义。 (5)不要将在文章中未提过的数据放在摘要中。 (6)不要置放图或表于摘要之中,尽量采用文字叙述。 【论文摘要怎么写】 1.论文怎么写 2.情书怎么写 3.写春风春雨的作文怎么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_7714-2005)-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文献类型标识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摘要的写法

2016-06-07 质化研究 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表达 作者:高建群,吴玲,施业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 摘要是现代学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可以省略。在当今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人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通过查阅文献的摘要可以快速而准确地鉴别一篇文献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因此,写好摘要对读者查阅文献的取舍尤为重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ISO 214—1976(E )中把摘要定义为“对文献内容的准确扼要而不加注释或评论的简略叙述,无论作者是谁,对此均不应有所不同”。因此,摘要是一篇不依附原文的独立短文,其富有自明性、独立性和完整性,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摘要既要包括原论文的全部重要内容,担负着吸引读者和提供论文足够信息量的功能,又要按一定的规范格式表达,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由此可见,规范的摘要对于增加期刊的摘引率、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论文中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文摘要怎样写,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和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这对作者正确写作论文摘要起到了规范、引导和指导作用,对规范期刊的文摘形式和提高文摘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摘要的写作曾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但是,这些研究和应用报道主要着重于探讨摘要的分类、摘要中涉及的人称问题、摘要的规范化、摘要的结构格式,或者多为对结构式摘要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应用的现状研究,而对其内在质量、信息量和情报价值研究较少。并且这些有关摘要的研究探讨及应用推广主要是在编辑的继续教育及应用实践中进行,而广大的学术论文作者却没有接触过有关摘要撰写的标准及专门的涉及摘要写作方法的文献,更谈不上接受专门的写作训练,仅是凭着他们个人的文化素养及自己对摘要写作的理解去撰写摘要,因此,写出来的摘要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较多。尽管编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把关,但缘于编辑自身素质及责任心的差异,因此从国内许多期刊上可以看出摘要的写作存在问题较多。针对这种现状,本文主要是站在学术论文作者的角度,根据学术论文内容的不同(按类型划分为研究报告型,综述型,论证型,发现、发明型,计算型),归纳并探讨相应的摘要写作方式,并给出典型示例,以期为广大的学术论文作者提供参考。 一、摘要的分类 摘要可根据写作方式与详略程度,分为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又称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它用来反映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如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手段、所得的结论或结果以及与他人成果的比较等。该类型的摘要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多为学术期刊所采用。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国家标准GB/T 13017修订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53032Z-1101,项目代号20030435-T-424。 2.背景 《指南》于1991年发布后,曾于1995年第1次修订为V.2版,现为第2 次修订的V.3版。从V.2到目前即将发布的V.3的逾十年间,科学技术和标准都已呈现出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使《指南》V.2版内容对照当前高新技术已显出很大的差距。首先,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而又不能制定可预测的长期规划时,自身必须具有一种自然和动态的演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偶然强加于企业的被动举动,这需要企业制订相应措施来应对。其次,我国目前在国民经济产值上虽然蒸蒸日上,但生产中的能耗、资源消耗、安全事故、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及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居世界相当落后的地位,这对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再次,我国日益认识到标准的重要作用,起动了国家标准战略的研究,而企业的标准化是标准化战略的基础和落脚点。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我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的标准修订课题组,并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做了调研工作,在鲍仲平同志的直接指

导和亲自带领下,收集了大量标准和文献,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经过课题组的努力,2006年初基本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稿,3月向本院的院领导及各研究所做了汇报,相继走访了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对草案做了多次修改,于2006年6月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内容简介 1.本标准的定位 a)为编制先进、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指南》第三版采纳并融合了国际上最新管理理念和高技术水平的标准。 b)面向所有企业的中性标准 定位在实施系统集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同时也适用于不实施这些集成 的传统企业。既适合于制造业企业,也适用于服务业等其他企业,也可 以为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建立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2.技术创新 a)以企业建模标准体系(企业工程和集成标准体系)为指导ISO发布了企业建模的系列标准,包括“通用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 论”GERAM,其范围包括企业工程/企业集成所需的所有知识。要求把 改变过程中利用的多种学科的方法统一起来,例如工业工程、管理科学、 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法。GERAM框架的目的是要把基于产品模型和基 于业务过程设计的两种不同的企业工程方法统一起来。 b)以企业管理体系为指导 ISO已发展和制定出“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等成套的标准体系,此外还有“风险管理”、

毕业论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毕业论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得授予学位。 二.学位论文各部分书写的一般格式 1.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引人注目。题目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论文第一页为内容提要,300—400字,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3)英文提要:论文第二页为英文提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提要同。最下方一行为关键词(3—5个)。硕士学位论文可不写英文提要。 (4)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5)引言(或序言):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学科专业不同、论文的选题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7)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准确,认真阐述自已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在本领域的意义。(应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8)参考文献: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 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与摘要写作规范

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与摘要写作规范 (2009年6月修订)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具有创造性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具有新的见解,并据此申请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重要文献资料,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应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以及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学位论文的管理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学位论文的组成和排列顺序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扉页、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独创性声明和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表、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和作者简历等组成部分并按前后顺序排列。 1. 封面: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深绿色,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浅绿色,应用型硕士学位(专业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浅黄色,论文封面(见附件1)、书脊(见附件3-1)的要求如下: (1)论文题目应能概括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中英文对照,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2)指导教师以招生时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向学位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变动; (3)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目录和我院的培养方案填写; (4)密级:涉密论文,根据国家规定的密级范围和法定程序审查确定密级,并注明相应保密年限;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秘密★10 年(最长10年,可少于10年) 机密★20 年(最长20年,可少于20年) (5)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日期。 2. 扉页:附在封面后面,是包括封面全部内容的英文扉页。 3. 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附于英文扉页之后,注明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和成员以及答辩时间,被抽查进行匿名评审的论文只注明答辩委员会主席、成员和答辩时间。 4. 独创性声明和版权授权书(见附件2)附于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 5. 中文摘要(见附件3):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1000字以内。内容包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结果和结论,应重点突出其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6. 英文摘要(见附件3):与中文摘要对应。 7. 目录(见附件4):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一般列出三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分级标出。 8. 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9. 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

参考文献标准示例

参考文献及其著录标准、范围及示例 1.著录标准 (1)排列次序:依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出各条参考文献。 (2)具体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采用半角)无误。 (3)注意事项: ①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 ②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③外文文献中表示缩写的实心句点“.”一律略去; ④原本就缺少某一项目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⑤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⑥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 2.著录范围(共8类,示例见表1) (1)已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由国内外出版公司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ISBN号); (3)有ISBN号的会议论文集及论文集中的析出论文; (4)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7)报纸文章; (8)电子文献。 其他性质的资料可以作为正文的随文脚注。 非纸张型电子文献应注明载体类型,见后述。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根据GB3469 规定,对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应该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4.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字母作为标志: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示: [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journal 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可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论文摘要的写法

论文摘要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主要内容的短文。但是有些作者认为摘要仅仅是论文的装饰性部分,只重视对论文主要部分的写作而常常忽视对论文摘要的写作,或是写作不规范,这样一来就可能使其工作的价值大打折扣。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每天都会有十几万篇论文发表,为了节约时间,其他科技工作者在查阅参考资料时,并不会逐篇仔细阅读,而是利用一些检索线索如文献库或联机检索系统去查找,通过关键词去查找某一类文章,然后再查看论文摘要,最后才会决定是否阅读整篇文章。另外,检索类期刊和互联网上的电子期刊,一般也只能浏览文献的题目和摘要,若要阅读全文,还需另外查询或收费后再查阅。因此,论文摘要的影响力并不比论文本身小。另一方面,编辑在审稿时,摘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编辑对文章质量的初步判断,对于是否录用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摘要对于提高论文的投稿命中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应重视摘要的写作,写出文章的精华,使摘要成为文章的亮眼之处。现就摘要的种类、撰写方法、基本的写作原则和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供读者参考,以提高摘要写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1摘要的分类 根据论文内容的不同,摘要大体可分为三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1报道性摘要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通常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报道性摘要的写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的,即文献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即文献所使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即文献研究实验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即文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1.2指示性摘要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对于指示性文摘,目的宜详,其余则宜简。 1.3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不同类型的论文应选择不同形式的摘要,自然科技论文和社科论文因内容方面的特点不同,在摘要类型的选用上也就有一定差别。自然科技论文的创新点往往在方法和结论方面,而结果是随方法(或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是结论赖以分析形成的前提。因此,一般来讲,自然科技论文一般要求要写清楚摘要内容各项要素,较适合选用报道性摘要;社科类论文的创新点很少在方法方面,一般在角度和结论方面,其摘要一般强调观点性结论(极少时也强调方法),所以较适合采用报道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两类。 2摘要撰写步骤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摘要的写作时间通常在论文的完成之后,但也可以采用提早写的方式,然后再边写论文边修改摘要。

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及示例2018版-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一、简要说明 (1)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各篇文献要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并在文后根据引文序号依次列出。 (2)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不应多次编号。 (3)每条文献中各项必须齐全,并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忽略的项目:论文集编者姓名、论文集书名、专著和论文集的出版城市及出版社、起止页码等。 (4)非正式出版物、互联网主页(网址)、数据库(网址)不作参考文献,放在正文中。 (5)每条文献各项信息之间均用“半角(英文)标点+空格”分隔,而每项信息内如出现标点则应与文种匹配,即中文内容用中文标点,西文内容用西文标点。 (6)西文人名一律“姓”全拼在前,“名”缩写在后,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姓、名中间加空。“姓”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名”只写大写首字母,两缩写名间加空。外国人名中间有连字符的,照加,前空后不空;中国人名,中间一般不加连字符。 (7)引用多位作者合著的文章时,列前3位作者,加“等(et al)”。 (8)西文文章题目中,首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一律小写。 (9)西文刊名一般不缩写;如缩写须遵循ISO规范,不加缩写点且全篇所有文献均统一缩写。 (10)西文书名和论文集名中实词首字母一律大写,介词和连词为小写,但首词和4个字母以上的介词首字母应大写。 二、著录格式示例 1 期刊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例: 1 杨得庆, 隋允康, 刘正兴, 等. 应力和位移约束下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 应用数学和 力学, 2000, 21(1): 17-24. 2 Kucheiko S, Choi J W, Kim H J, et al.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Journal American Ceram. Soc., 1997, 80(11): 2937-2940. 注意: 引用增刊论文时, 卷号后注明“(增刊)”“(Suppl)”等。

如何写论文摘要和论文结论

如何写论文摘要和论文结论 如何写摘要: 1.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写随文摘要,摘要的主要功能有: 1)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越来越显示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同时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2.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着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文摘编写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014.1/.5(083.73) 文摘编写规则GB6447-86 Rules for abstracts and abstrac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引言 1.1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文摘编写的规范化。 1.2本标准适用于编写作者文摘,也适用于编写文摘员文摘。 2 名词、术语 2.1 文摘 abstracts 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2.2 报道性文摘 Information abstracts 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2.3 报道性/指示性文摘 Information-indicative abstracts 以报道性文摘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 2.4 作者文摘 Author's abstracts 由一次文献的作者自己撰写的文摘。 2.4 文摘员文摘 Abstracter's abstracts 由一次文献作者以外的人员编写的文摘。 3 著录 3.1 一次文献上的文摘,凡登载于题名与正文之间的,不加著录事项;凡刊登在文摘页上的,必须逐条带有主要的著录事项。 3.2 检索工具上的文摘, 必须逐条有完整的著录事项。 3.3 必须统一遵照GB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4 文摘的详简度 4.1 文摘的详简须根据一次文献的内容、类型、学科领域、信息量、篇幅、语种、获得的难易程度和实际需要确定,其中文献内容是决定性因素。 4.2 报道性文摘和报道/指示性文摘一般以400字左右为宜;指示性文摘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5 文摘的要素 5.1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

论文摘要的写法

论文摘要的写法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 报道性摘要: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

职业培训规范与国家标准的关系

1、职业标准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中实际上是两种标准并存: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建立于1956年,后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由劳动部组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三次修订。到90年代中期,修订完成了约4000个工种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1999年我国第一部《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要,在总结制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经验、借鉴国外方法的基础上,开始按照新的模式制定国家职业标准,迄今为止已制定完成了200多个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两种标准,一个是针对具体工种,一个是针对具体的职业,反映了特定的工种和职业的工作能力要求。特别是从1999年后按照新模式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突破了原先的学科导向,贯彻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工作现场的要求,在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这个制度过去主要在企业内部运行,达20年之久。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开始向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转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并重;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劳动法》,确立了职业资格制度的法律地位。1993年,劳动部发布《职业技能鉴定规定》,1994年3月,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至此,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始启动。同时,在我国运行了20年之久的企业工人技术等级制度,开始被改造为社会化管理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1994年6月,中央编制办批准成立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 在我国,法律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者行政法规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来实施。这是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制度特征。 近年来,在国家标准制定中逐步开始摈弃传统知识分析法,采用工作分析法。这是一个进步,但是也还留有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是基于职业活动本身而言的,因此,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的养成、提高和评价必须基于其完成工作任务的内含和质量。劳动者在职业领域中运用的工艺技术手段,是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质量的工具。工艺技术手段是动态的、千差万别并不断发展的,而职业的社会功能(以及与此对应的工作任务)则是相对静态的、具有同一性的。在许多情况,工艺技术手段的进步有可能导致其从业人员的具体操作活动(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趋于相对简单化。因此,按照特定职业的工艺和设备的技术含量来区分其从业人员的技能等级是对工艺技术手段和职业能力之间关系的一种误解。职业技能等级的确定,应当基于职业活动范围的宽窄、工作责任的大小和工作质量的高低;而工作范围、责任和质量的确定直接源于其职业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工艺和设备作为劳动者在特定职业范围

国家标准(GB)对撰写科技论文的要求和规定

科技论文的编写 1.科技论文编写的准备 2.科技论文包含的内容:标题、作者及作者单位、摘要(包括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前言、实验、结果 与讨论、致谢、参考文献与附录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编写论文的国家标准(GB) 3.1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 3.2文摘的编写规则(GB 6447-86); 3.3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 /T 1.1-2000); 3.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87); 3.5 国际单位制及应用(GB3100-93); 3.6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GB3101-93); 3.7 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 3.8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 3.9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 3.10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 3.1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 4.科技论文的定义 4.1 科学技术报告:它是描写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向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呈送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4.2学位论文:它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有 了新的见解、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它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为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能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5.科技论文的编写内容及结构 5.1前置部分 封面,题目页,序言或前言(必要时),摘要,关键词,目次页(必要时),插图和附表清单,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 5.2主体部分 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 5.3 附录部分 (必要时)附录A,附录B。 5.4 结尾部分 索引、封3、封底(必要时)。 6.科技论文的编写 科技论文常常因学科不同,研究项目、过程和结果不同等等,可以有多种写作方式和体例结构。因此很难列出一切科技论文共同遵循的千篇一律的体例章法。遵照我国的多项标准和论文中常见的项目按一般逻辑顺序逐一探讨。并且结合我多年编辑杂志的经验,向大家作一介绍,供编写论文时参考。 6.1 标题(title)(命题的原则) 标题的作用:供人们识别每一篇文章,具有“画龙点睛”之功。其作用有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