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合集下载

种薯大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植生产的影响研究

种薯大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植生产的影响研究

种薯大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植生产的影响研究作者:陈文霞来源:《种子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传统的切块种植不具备整薯播种的优势,整薯播种的优点是提高植株抗性、节约成本、防止传播疾病及提高种植效率。

主要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大小的种薯对块茎产量和数量的影响,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密度;块茎产量;块茎数量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106-01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 B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之一。

相关统计表明,2017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20%和25%,但是单产却很低,尤其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我国马铃薯种植主要采用马铃薯切块薯播种,养分和水分的流失是其最大的缺点,同时也容易染病。

相关研究表明,块茎的产量和质量主要受种薯的大小和种植密度的影响。

本文以马铃薯的原原种和原种为研究对象,研究种薯大小和种薯密度对块茎产量和数量的影响。

1 产量与方法1.1 试验基地基本情况以某股份有限公司种薯生产田为对象。

1.2 试验设置在2016年选择3种直径不同的原原种和原种作为试验种薯,并分别设置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收获之后,选择中间两行3 m范围内的植株进行调查,主要统计主茎数量、块茎数量和重量。

2 试验结果2.1 种植密度和种薯大小对块茎产量的影响为了促进种薯生产,所以对种薯的密度设置得比较高,其中原原种的种植密度为7.5万~13.5万株/hm2,原种的种植密度为4.5万~12万株/hm2。

相关结果显示,种植密度的增加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大[1]。

2.2 主茎密度对产量和块茎平均重量的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主茎的密度息息相关,主茎密度和产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但是由于该研究设置的种薯密度比较高,因此产量和主茎密度的关系不大。

研究显示,原种的产量比一般种薯产量高,然而因为原原种的直径比较小,单株的主茎数也较少,所以即使有比较高的种植密度,收获的块茎平均重量也比较小。

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标准》 行。 执
2 结 果与 分析 21 综 合 农 艺 性 状 .
对 农 民 增 收 致富 起 着 关 键 作 用【 长 期 以来 , 铃 薯 产 业在 l 1 。 马
解 决 宁 南 山区群 众 温 饱和 保 障社 会稳 定 等方 面 都做 出了 重
要贡献 。 固原 市 也 将马 铃 薯 产 业 确 定 为 推 动 全 市 经 济 社会
铃 薯 的产 量 和品 质 。 针对 这 种现 状 , 开 展 了 此项 试 验 , 特
种植 的 马 铃 薯 出苗 率 高 1 . 百 分点 , 茎 数 多 01个 , 4个 主 . 单 株 块 茎 数 多 09个 , . 2种种 植 方 式 的马 铃 薯 株 高 相 同 , 露 但
地 平 种 垄作 种 植 比起 垄 地 膜覆 盖 种植 单 薯 重 高 30g 商 品 . ,
快 速 发 展 的 四 大 支 柱 产 业 之 一 。 而 当地 天 然 降 水 量 偏 然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 垄 地 膜 覆盖 种 植 比露 地 平 种 垄 作 起
少, 属于 典型 的半干 旱地 区 , 马铃 薯生 产常 受到 干旱 威胁 , 再 加 上 种植 方 式传 统 7 9 2 1 )3 0 6 - 1 0 7 5 3 (0 2 0 - 1 9 0
马 铃 薯 是 宁 夏 南部 山区 的 一 种 重 要作 物 , 种植 面 积 占
该 区作 物播 种面积 5 %以上 , 0 其产 值 占当地农 民 收入 的 1 , / 4
分别 中 耕除 草 1次 , 9月 3 0日小 区收 获计 产 并考 种[ ]田间 5。 - 6 记载及 考种参考 《 国家 马 铃 薯 品 种 试 验 调 查 记 载 项 目及
主, 土层 深 厚 , 壤 结构 好 , 质 疏松 , 气 性 好 , 机 质含 土 土 透 有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黑痣病发生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黑痣病发生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黑痣病发生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生长性状和黑痣病发生情况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较低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而较高的种植密度则会增加黑痣病的发生风险。

基于结果分析,建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以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种植密度和马铃薯生长的综合影响,以提高种植效益和疾病防控效果。

本研究为优化马铃薯种植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密度、生长性状、黑痣病、影响、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研究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其生长性状和产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马铃薯的数量,根据种植密度的不同,可以调节植株之间的间距,影响植株的养分和水分吸收情况,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

通过研究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黑痣病发生的影响,可以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马铃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黑痣病发生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的实验组,比较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黑痣病的发生率,从而为马铃薯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不同种植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性状变化情况,如株高、叶面积、茎粗等指标的影响;2.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黑痣病的影响,探讨种植密度与病害发生的关联性;3. 探讨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选择,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4. 为种植密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促进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黑痣病发生的影响,可以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病害发生,增加经济效益。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水平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常使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是一个高需肥的农作物,它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合理施肥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1、氮肥施用量氮肥是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既能够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又能够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但当氮肥施用量过高时,会导致马铃薯生长过旺,茎叶发达,繁茂性增强,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块茎发育。

因此,在不同生长期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

钾肥是马铃薯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它能够促进土壤养分的吸收和代谢,提高马铃薯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适量施用钾肥,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增强块茎的黏性,软致度和抗病性,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但如果过量施用钾肥,会造成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影响硼、锌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吸收,进而影响马铃薯品质和产量。

种植密度是指根据不同的地域、土壤和品种特性而设定的不同间距,每块地上种植马铃薯的个数。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1、适宜的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和地域土壤情况,制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起到促进马铃薯生长和块茎发育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在30-50万株/公顷之间,可以促进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如果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马铃薯间互相竞争,茎叶繁茂,不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和块茎形成。

过密的种植密度会使马铃薯之间产生光合作用上的竞争,阴影面积增大,同时水分、养分等资源争夺激烈,因此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增加,也会导致疫病等的发生,从而对马铃薯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种植密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施肥和调整种植密度,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生产。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马铃薯是我国优质的蔬菜类作物之一,对其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一、不同覆膜时期的影响1、萌芽期覆膜可提高土温,加快马铃薯的萌芽速度,同时避免了温度波动引起的病害和干旱。

在萌芽期覆膜,可使马铃薯提前返青,增加光合作用时间,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增加马铃薯的生长势。

覆膜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总产量和商品率。

2、生长期在马铃薯生长期覆膜,既可减轻旱情对马铃薯的影响,又可增加土壤温度,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植物光合能力。

对于寒冷地区而言,生长期覆膜可提高土壤温度3℃-5℃,有利于晚熟品种的生长。

在生长期覆膜,马铃薯的单果重和总产量均有所提高。

3、成熟期成熟期覆膜可增加土壤温度,早日达到地上部枯萎,并促进马铃薯熟化的过程,提高马铃薯商品率。

成熟期覆膜可使马铃薯的商品率提高4.65%-5.59%,总产量提高8.94%-9.90%。

二、不同种植密度的影响1、较低密度的影响较低的种植密度可使土地上空气流动更顺畅,有利于植物透气性和光合作用,同时植株之间的相互阻挡减少,根系更加充分,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

同时,较低的种植密度可加大植株尺寸和单果重,从而提高总产量。

较高的种植密度可加强马铃薯之间的竞争,限制其生长发育,同时分蘖增多,植株数量增加,产量也相应提高。

但是,较高密度下植株间的资源竞争会增加,导致植株的生长减缓和单果重减小,从而导致总产量的下降。

综上所述,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都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和覆膜时期,以求达到最佳的产量和质量效果。

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

Z a i p e i j i s h u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种薯的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会对马铃薯的生产和后续种植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整薯播种、切块播种以及播种时间和地域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块茎大小和产量的影响,探索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质量的途径。

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作物,马铃薯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口粮,也是非常重要的农产品,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马铃薯种薯的生产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一、不同播种方式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1、整薯播种不同的播种方式会对马铃薯的出苗和生长阶段造成一定影响,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的积累量有显著差异。

整薯播种一般都采用小整薯播种方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增强马铃薯种薯的抗旱能力,保证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能够提早发芽和出苗。

小整薯自身具备较强的种性并且较为适合做种,在播种时也不需要提前进行切块消毒晒干处理,避免了薯块内部水分流失。

小整薯的播种方式可以保障幼苗的健康发育,让主茎根系的生长更为完善,能够提升马铃薯植株吸收营养和水分的效率。

对于马铃薯种薯生产来说,小整薯播种可以减少切块工作,让马铃薯种薯成长稳定品质较高,使淀粉、蛋白质和还原糖的含量较多。

2、切块播种切块播种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播种方式,与小整薯播种方式相比,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着一些劣势,尤其在部分土壤条件较差,气候多变的地区,如果种薯自身的抗旱能力还比较弱,很容易导致马铃薯出现腐烂或生长不良等现象,从而降低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

但面对我国社会和市场需求,切块播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利用马铃薯的芽眼,实现一薯多种的效果,节省了大量成本。

切块播种应根据马铃薯芽眼数量和重量进行划分,也应注意切块的大小,过小的块茎所带的营养和水分就会越少,将会影响到幼苗发育和抗旱性,并且使用切块播种方式容易出现较高的病株率,因此需要农户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方式。

宣薯2号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

宣薯2号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

宣薯2号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初探摘要:为了探索马铃薯(宣薯2号)单窝种植最佳密度与产量的影响,2014年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播种试验,其试验结果为7000窝 /666.7㎡产量最高为2266.78㎏/666.7㎡,其次是8000窝/666.7㎡产量为㎏2133.44/666.7㎡,第3是9000窝 /666.7㎡产量为1733.42㎏/666.7㎡,第四是6000窝/666.7㎡产量为1683.42㎏/666.7㎡,最少是5000窝产量为1666.75㎏/666.7㎡。

通过这次试验可作为指导碧江区马铃薯合理种植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密度;产量种植密度普遍偏西是限制我区马铃薯产量高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准确掌握碧江区脱毒马铃薯栽培最佳种植密度,2014年我站特安排了脱毒马铃薯不同密度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及来源参试品种为宣薯2号,由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引进。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碧江区桐木坪乡卜口村石月村民组周国云家责任地里,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海拔580m,土壤为潮沙泥土,前茬作物水稻。

1.3试验设计试验设计5个处理:A、5000窝/666.7㎡;B、6000窝 /666.7㎡;C、7000窝/666.7㎡;D、8000窝/666.7㎡;E、9000窝/666.7㎡。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种植方式:每小区栽植4垄(单垄双行,垄宽60㎝,垄沟30㎝)。

设置区间走道0.5m,四周设保护行,同时开好排水沟,沟深30cm。

1.4试验经过。

蔬菜收获后翻犁,开好三沟“边沟、十字沟、厢沟”再开沟起垄,试验地复混肥50㎏(15:15:15),牛圈肥1500㎏作基肥,2014年12月25日播种,用5㎏滑石粉、70%(50g)甲霜锰锌粉剂拌种,充分拌匀后及播种,每穴播放有芽眼的种薯1块,垄面细土盖好后,用精异丙甲草胺脱水喷施一次,然后覆土覆膜。

在立年的2月15日均都出了苗,2月18日破膜引苗。

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作者:张伟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20期摘; ; 要:由于马铃薯是以块茎作为繁殖器官的作物,因而容易导致马铃薯块茎蕴含马铃薯致病病毒,不利于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马铃薯的种性退化,最终会使马铃薯作物出现严重的减产问题,降低马铃薯作物的生产质量。

因此,为了提高马铃薯的生产质量和产量,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找提高马铃薯生产质量的有效措施。

全面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积极探索了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马铃薯种薯;播种方式;种植密度;生产;影响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020-02; ; ; ;中图分类号: S532; ; ; ;文献标志码: B马铃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农作物,但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马铃薯的繁殖器官是块茎,在日常生活中常将马铃薯切成块状,经过处理再种植,这些块茎中非常容易出现马铃薯致病病毒,严重时会导致马铃薯出现减产问题。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马铃薯作物的生产质量和产量,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发现,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起到提高马铃薯生产质量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证明,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会对马铃薯种薯生产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1; ;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发展现状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马铃薯正是众多农作物中的一种,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进行不断研究和发展,使脱毒种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有效提升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的整体水平,保障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健康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其适宜温度在15~20 ℃、土质肥沃和气候冷凉的地区生长,而新疆昭苏垦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条件能够适应马铃薯的生长习性,成为非常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 种 植 结构 调 整 和人们 消费 水平 的提 高 , 马 铃薯 已成 为 我 国农 业 最 具 发展 前 景 的 作 物之 一 … 2 0 年3 1 日,我 国农业 部 有关 领 导 和专 家 在研 07 月 5 讨全 国马 铃薯 产 业 发展 规划 时 提 出 “ 国 马铃薯 种 全
( 1广西农业信 息中心 ,南宁 5 0 2 ;2广西农业科 学院,南宁 302 50 0 ;3广西农 业技术推广总站 。 307
南宁 50 2 ;4广西大学农 学院 ,南宁 5 0 0 ) 30 2 305
摘要 : 为寻找适合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 , 0 年从青海 引进5 2 9 0 个青 薯系列马铃薯 品种进行不同种
引进 适 宜 的高产 品 种及 配套 的种植 密 度提 供参 考 。
作者简介: 李惠贤( 97 )女 , 16 一 , 广西平南人 , 高级农艺师 , 主要从事农业信息与技术推广工作 。 为通信作者 , m i l y2 @13 E a :i x7 6 . l u
CO o m
李惠贤等:5 个青薯 系列马铃 薯品种 不 同种 植密度 对生长性 状及 产量的影 响试验
的生长性状综合表现最好 , 能获得较 高的产量。 关键词 : 冬种 ; 马铃薯 ; 免耕栽培 ; 种植密度 ; 生长性状 ; 产量
中图 分 类 号 :5 2 4 ¥3. 4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8 6 ( 0 00 — 9 0 0 10— 112 1 )9 0 1 —4
Qnsu7w ser a e n u dsi bef lni obecopn c ra f un x Qn su8h dm d i h a al vr t adf n ut l o pat gi du l rpigr eaeso G a gi igh a o — g y iy o a r n n i . ea l t e h oha sur gadm tr s gs s ogr tm hg e n m e f evsadavnaeo i il, rt pa i t t t q a n n a e t e,t ne e , i r u br ae n datg f g ye e nh g b i u a r s h ol hh d
重 点要 放 在南 方冬 作 区” 广 西 地处 亚 热带 地 区 , 。 阳 光 雨 水 充 沛 , 闲 田较 多 , 适 合 马 铃 薯 的生 长 发 冬 很
育 , 典 型 的 马铃 薯 冬 作 区[3 是 21 ,。近 年 来 , 过 大 力 通 推广 马 铃薯 稻草 覆 盖 免耕 栽 培技 术 , 西 马铃 薯 产 广
L i x a I Yo g x a ”,L e -b o ,L ANG i ln IHu - in ,L U n - in IW n a 。 I Ha - i g ,YANG e — a g , W i fn 4 ZENG n ,L U e -q Ya I W n i
植密度对免耕 马铃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 青薯7 出苗快而整齐 , 号 属早熟品种 , 适合在双季稻区推
广种植 ; 青薯8 号出苗也较快且整齐 , 在现蕾期与成熟期 的株 高均 比较适宜 , 较粗 , 茎 叶片数较 多 , 具有夺高产的生长 优势 , 是免耕马铃薯高产栽培 中一个 比较理想的品种 ; 种植 密度 为2 ~ 2c x 0c 70 0 d a O 2 m 3 m(4 0  ̄ h左右 ) , 时 免耕马铃薯
试验 设 品种 和种 植 密度 2 因 素 。 品种 设 青 薯 个 1 8 青 薯 2 、 薯6 、 薯 7 、 薯 8 5 处 理 ; 6、 号 青 号 青 号 青 号 个
( - 2c 3 m p r r e ee n ae i e i d. 2 2 mx0c ) e o db tr dgv g r e s 0 fm t a h h yl
Ke s n - i a ec l v t n p a td n i ; g o o i a t ye d y wo d : n e ln i ; oao v r t ; o t lg u t ai ; ln e st a r n m c t i il n i e l i o y r ;
广 西农 业 科 学
2 1 , 19 : 1 ~ 1 004( )9093
Gu n x rc lua ce c s a g iAgiutrlS in e
5 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对 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李惠贤 ,刘永贤 ,李文宝 ,梁海玲, 杨 为芳 艳z , ,曾 ,刘文奇
2 1 年4 9 0 0 月 日统 一 收 获测 产 。
1 3 观 察 记载 项 目 . 从 马 铃 薯 苗 期 到 成 熟 期 分 别 调 查 测 定 马铃 薯
出苗 率 、 高 、 粗 、 片数 、 长 、 株 茎 叶 苗 分枝 数 等 生 长性
状 , 成熟 收获 期分 区收 获计 产 。
・ 91 ・ 1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材料 .
作 基 肥 :0 0 1 1 2 1 年 月 71 4 %三 元 复 合 肥4 0k / 3用 5 5 g
h + 素4 g h 对 水 追 施 作 苗 肥 ;0 0 1 2 a尿 5k / a 2 1 年 月 83 1 用 4 %三 元 复 合 J 3 0 k a 尿 素 3 g h + 酸 5 ] 0  ̄h +  ̄ 0k / a 硫
4A cl rl o ee G agi nvrt, ann 30 5 C ia ut a C l g, u nx U iesy N n i 5 00 , hn) u l i g
Ab t a t:T e p e e tsu y w s c n u td t n u i h y ed n i tr p tt a it swh c o l e c l - sr c s h r s n t d a o d ce o f d o th g - i li g w n e oa o v r i i h c u d b ut i ee i
Efe t fd fe e a tn e ste n a r no i r i nd f c s o i r ntpl n i g d n ii so g o m c t a t a s
yedo v n s usre oaov reis il ff eQigh eisp tt a it i e
供 试 马 铃 薯 品种 有 青 薯 1 8 6 、青 薯2 、青薯 6 号 号 、 薯 7 、 薯 8 等 5 品种 , 为从 青 海 省 引 青 号 青 号 个 均
进 的青 薯 系列 品种 。 1 2 试 验 方法 . 试 验 在 广 西农 业 科 学 院农 业 资 源 与 环 境 研 究 所 试 验 地进 行 。供试 土壤 为潴 育 性 水 稻 土 , 碱 解 含 氮9 . mg k 、 效磷 6 . mg k 、 效 钾 3 86m / 8 /g速 5 64 / g 速 2 . g 土 壤 肥力 均 匀 , 灌 方便 , 作 为免 耕 玉米 。 排 前
a d i w s t e mo t s i b e v rey fr n — i a e c l v t n.T e e v r t s wi ln i g d n i f 7 0 0 p a t/ a n t a h s u t l a t o tl g ut ai a i o l i o h s ai i t p a t e st o 4 0 l s ee h n y n h
( G a g i g c l r fr ai e t , a n g5 0 2 , hn ; u n x A a e yo gi l r ce c s 1 u n x A r ut a I om t n C n r N n i 3 0 2 C ia 2G a g i cd m f r ut a S i e, i u ln o e n A c ul n
vt i o tl ea dsi b r l t gi G a giFv oa ai i o igh e e e t dcdf m a dwt n —ia n u al f a i unx. ieptt vr t sf m Qn susr s r ir ue o e h lg t e o p nn n o ee r i w eno r

钾 10 k h 对 水 追 施 作 现 蕾 肥 ;月 11用 硫 酸 钾 8 a 3 3 2 0k / a 水 追 施 作 膨 大 肥 。2 0 年 1 月 3 、2 7 gh对 09 2 日 1 月 7日以 及 2 1 年 1 3 00 月 0日分 别 沟 灌 1 跑 马 水 。 次 2 1 年 1 9日喷施 银 法 利+ 聚稀 糖 防 治病 毒病 。 0 0 月2 葡
Qnh in2 0 , n fcso ieet lni e si narnmi t i n i do eevr tsw so sre. iga i 0 9 adee t f f rn pat gdnie O goo c r t ady l ft s a ei a bevd d n ts as e h i e T ersl h w d ta sel g f ai i i su7 ad Qn su 8 e egdee l wt hg e ia o bly h eut so e ht edi so r t sQn h n igh m re vny iI ihgr nt na it s n v ee g l m i i.
Na n n 3 0 7 C i a 3 Ag c l r l e h oo y E t n in Ge e a tt n o u n x , a n n 3 0 2 Chn ; n i g 5 0 0 , h n ; r u t a c n l g x e so n r lS ai fG a g i N n i g 5 0 2 , i a i u T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