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

合集下载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前 合并 心脏病 手术 患者 日益增 多 , 包括 高血 压 、 冠心 病、 瓣膜病 、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等 , 尤易见 于高 龄老人。老年
人心脏病非心脏 手术麻醉 的风 险 比较 大。因此 , 要熟 悉老年
后 注入局麻药 8 l局麻药为 1 m( %利多 卡因加 0 2 . %地卡 因) 。
异 。冠心病 及冠心病 高危 因素是术后发 生心脏意外的主要原 因 ,T段下降 、 s 心肌缺血等术后发生率高且频繁 。术后 1 h 0 左 右是围术期神经 内分 泌激 素变 化高峰期 。术 后硬膜外腔或静 脉持续镇痛均 能有效地减少心 肌缺血 的发生。这是 由于术后
绞痛 , 心衰病史 , 慢性 心肌缺血 , 室性早搏 >  ̄m n I 以上房 50 / i ,。 I
2 讨 论
合并高血压者应使血压控制在接近正 常范围 。频发室 性早搏
者, 应使用 抗心律失 常药 , 注重 改善冠脉 灌注 , 加心 肌氧 并 增
供 的治疗 。房颤患者 , 在改善冠脉血供 和心肌营养 的同时, 应 使心率控制在 10次/a 0 ri n以下 。对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 导 阻滞的患者 , 一般 不作 特别 处理 , 可先作 阿托品试验观察 。对 并存的呼吸 、 、 、 肝 肾 内分 泌和血液系统功能异 常改变者 , 也应
充分镇痛 , 可抑制交感神经反射 , 降低过度应 激反应。临床观
察证实 , 经硬膜外腔或静 脉行 P A, C 不仅可达 到满意的术后 镇
痛效 果 , 而且皮质 醇、 岛素 和血糖等 可基本维 持不变 , 胰 降低
应激反应 , 有助于心脏病 患者 非心脏 手术 术后机体 内环境 稳 定 , 于身体恢 复。 利
此后 行 全 麻 诱 导 , 导 采 用 眯 唑 安 定 0 0 m k 、 丙 酚 诱 . 4 /g 异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科】 ppt课件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麻醉科】  ppt课件
造成
✓ 每年60万例次心导管检查,25 ~ 30万例CABG,PTCA不断增加 ✓ 全美年手术约3000万例次,约1/3的手术病人患有CAD或处于
CAD的高危状态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是欧美发达国家所遇 到的重要临床问题
也将成为我国今后重要的临床问题
近40年来在此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1952 ASA确定围术期心梗是主要问题 61-76 心梗< 6月内手术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 77-82 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危险因素 82-84 特殊术前检查 EST,RN,DT 85-86 术中动态监测ECG和TEE 1987 术后危险因素动态观察研究
部分心脏病理情况可以治愈(如心律失常的病 人安装起搏器等) 3. 判断术前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否对病人有益
术前心血管评估的主要手段
术前心血管评估
病史
体格检查
特殊的心血管检查
其中病史、体检和ECG是术前心脏评估的基础
病史、体格检查和ECG检查可以
1. 确诊有症状的心脏病(如冠状动脉病变、瓣膜病变和心 律失常等)
4~6
16%, n = 19
2.3%, n = 86
0%, n = 18
>6
5.6%, n = 322
1.5%, n = 595
5.7%, n = 174
未知
----
----
3.3%, n = 60
高危病人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
以往观点
✓ 心梗后3 ~ 6个月禁忌进行外科手术
此观点存在较大问题
病人耐受外科手术程度的影响:心脏功能储备比时间间隔 更加重要
病人心脏储备功能可以通过评价病人剩余的心肌缺血程度 得到估计。通常采用临床症状、ECG、DTS和DSE等判定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注意要点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注意要点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注意要点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时需要进行非心脏手术,如骨科手术或腹部手术。

在这种情况下,麻醉医师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麻醉医师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

在手术前的评估中,麻醉医师应该详细了解病人的冠心病的情况,包括病史、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等的检查结果。

通过评估,麻醉医师可以更加了解病人的心血管功能,从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其次,麻醉医师应该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

对于冠心病病人,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麻醉医师可以根据手术的类型和病人的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在全身麻醉中,麻醉医师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

而在局部麻醉中,麻醉医师需要特别注意病人的心血管功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另外,麻醉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心肺功能。

冠心病病人的心肺功能通常较差,容易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等症状。

因此,麻醉医师应该不断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心电图和动脉血气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此外,麻醉医师还需要注意对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处理。

麻醉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血管收缩和血流供应不足的情况,麻醉医师可以通过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措施,减少冠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

最后,麻醉医师应在麻醉结束后进行良好的恢复与监护。

冠心病病人术后恢复期较长,麻醉医师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心电图、呼吸、血液循环和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之,对于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病人,麻醉医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技术,并密切监测病人的心肺功能。

同时,预防和处理冠心病引起的并发症,以及精心的术后恢复与监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减少患者的风险,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心脏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心脏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心脏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知识点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A1型题1.1961~1976年麻醉术前评估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主要研究成果:A.ASA确定围术期心肌梗死是一个重要问题B.术前评估近期心肌梗死是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C.围术期动态ECG,TEE监测确定危险因素D.术后危险因素动态观察研究E.上述所有方面2.术前应用洋地黄的相对适应证除外:A.有心力衰竭史B.快速房颤C.冠心病D.急性肺水肿E.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3.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常提示心功能差,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也增多:A.35%B.15%C.25%D.45%E.55%4.以下关于动态心电图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A.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心肌缺血B.心率变化C.心律失常D.心肌肥厚E.心肌梗死5.高血压病患者的术前准备,以下哪项正确:A.单纯慢性高血压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较差B.高血压并存心肌缺血者,择期手术应列为禁忌C.长期用抗高血压药治疗,如血压稳定,术前3d可以停药D.高血压患者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应继续应用至手术日,其麻醉危险性主要决定于重要脏器是否受累及其严重程度E.术前血压应降至正常水平才能手术6.关于体能状态,下述哪条错误:A.老年人体能与青壮年相同B.若体能状态<4METS则提示患者体能状态差C.体能活动一般可大于7METD.中等体能状态为4~7METSE.阿托品不能增强体能状态7.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的是:A.冠状动脉造影B.心脏危险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C.心脏超声图D.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E.NYHA心功能分级8.在麻醉前用药中,对心率影响最小的抗胆碱药是:A.阿托品B.格隆溴铵C.东莨菪碱D.戊乙奎醚E.山莨菪碱9.阿托品不宜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扩瞳眼底检查B.验光C.虹膜睫状体炎D.青光眼E.心动过缓10.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应尽可能推迟至多长时间后进行:A.1个月以后B.2个月以后C.3个月以后D.6个月以后E.12个月以后二、A2型题11~14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60岁。

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一般内科情况差 PaO2<60mmHg, PaCO2>50mmHg, K+<3.0mmol/L, BUN>18mmol/L, Cr>260mmol/L, SGOT升高,慢 升高, 升高 性肝病及非心脏原因卧床 胸腹腔或主动脉 手术 急诊手术 总 计
3 4 53
心功能分级与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 心功能分级与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
心功能 Ⅰ级
临床表现
心功能与耐受力
体力活动完全不受限。无症状, 体力活动完全不受限。无症状,心功能正常 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 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 呼吸困难 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心功能较差。 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可出 心功能较差。处理恰 现疲劳、心悸、 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 当,麻醉耐受力仍好 绞痛, 绞痛,休息时无症状 体力活动显著受限。 心功能不全。 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 心功能不全。麻醉前 即出现临床症状, 准备充分, 即出现临床症状,必须静坐或 准备充分,麻醉中避 免任何心脏负担增加 卧床休息 心功能衰竭。 静坐或卧床时即可出现心功能 心功能衰竭。麻醉耐 不全的症状或心绞痛综合征, 受力极差, 不全的症状或心绞痛综合征, 受力极差,择期手术 任何轻微活动都可使症状加重 必须推迟
3.钙通道阻滞药 3.钙通道阻滞药
可出现撤药综合征。对已使用此类药的病人, 可出现撤药综合征。对已使用此类药的病人, 一般不主张术前停药, 一般不主张术前停药,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剂 量。
其他众多的心血管功能检查, 其他众多的心血管功能检查 , 如飘浮导 管检查等,均可提供大量信息。 管检查等,均可提供大量信息。 测定心脏指数( ) 左室射血分数( 测定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 EF ), 左室舒张末期压( 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 )。这些指标更能 准确判断心功能。 准确判断心功能。 通 过 检 查 了 解 心 脏 功 能 : 如 EF<0.4 , LVEDP>18 mmHg ,CI <2.2 L /m2 /min,或 , 影像检查示多部位心室运动障碍者, 影像检查示多部位心室运动障碍者 , 表示左 室功能差, 约相当于心功能分级的Ⅲ 室功能差 , 约相当于心功能分级的 Ⅲ 或 Ⅳ 级 。 X 线片心胸比值 .7 属于高危的征象。 线片心胸比值>0 属于高危的征象。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

在这种情况下,麻醉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在手术期间容易出现心脏并发症。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需要有明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血管功能。

麻醉医生需要获取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心功能状态,药物治疗情况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

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态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对于高危患者,应选择较为安全的麻醉技术,如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避免使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镇痛麻醉。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液体管理,确保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稳定。

手术前、中、后都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特别是手术中和手术结束后容易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对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药物治疗、液体管理、电复律等,确保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稳定。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恢复情况,特别是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对于有需要,需要在术后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和随访,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和随访。

希望通过这些原则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保护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编辑课件
围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
----------------能不能麻醉
麻醉处理
-----------------怎么麻醉
编辑课件
围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 (AHA)共同制定了相关指南1996
2007年ACC/AHA指南修订版 目的: 评估目前治疗状态 确定停药时间 评估围术期风险,制定治疗方案
编辑课件
术前需要评估和治疗的活动性心脏病
疾病
实例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 不稳定型或严重的心绞痛(CCA心绞痛分级ⅢorⅣ级)
合征
急性心梗(一周以内)或近期心梗(发生心梗一周到一个月)同时伴有心
肌缺血的危险因素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严重心律失常
(NYNA心功能4级);急性心力衰竭
高位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 型AVB, Ⅲ度AVB 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伴无法控制的室性心率(静息状态下室性 心率大于100bpm)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 新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
编辑课件
术前冠状动脉PCI注意事项
如果未来12个月需要实施非心脏手术,建议放 金属裸支架,并进行4-6周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如果已经接受了药物洗脱支架支架置入的病人, 通常至少需要双抗1年以上,如果必需实施急诊 手术,应停止噻吩吡啶(波立维),但阿司匹 林应继续治疗,术后尽快恢复使用。限期手术 停波立维5天以上,阿司匹林手术当天停药
• 医师必需准确的判断手术的风险以及进一步评估的必 要性.
编辑课件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 五步评估法
编辑课件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急诊手术 是
到手术室
围术期监护和术后风险 评估及危险因素处理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注意要点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注意要点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注意要点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注意要点主要包括:
1.评估患者的冠心病病情和心功能,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心功能检查等,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和术前风险评估。

2.在安排手术之前,患者需要停止使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一段时间,以避免术中或术后出血风险。

3.对于有冠心病症状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控制症状,如稳定心绞痛或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等。

4.进行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包括患者的全身状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5.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如局部麻醉、脊麻、全身麻醉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

6.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CO2含量,同时监测心电图、动脉压力曲线等,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7.麻醉药物的选择应避免对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如选择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药物,同时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心律不齐的药物。

8.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观察患者的苏醒情况和神经系统状况。

9.术后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以避免术后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的负荷。

10.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冠心病病人的非心脏手术麻醉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因此,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制定个体化的麻醉计划,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随时调整麻醉方法和药物使用,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的良好术后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