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时计划
题目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水平: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珍爱和平,激励学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难点: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归纳知识
教学流程
今天,我们通过解决第二单元测试卷的单项选择题来复习第二单元所设计的内容
一、复习过程
1、学生念题,并给出给出答案,师生共同分析试题判
断答案准确与否
2、教师分析答案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
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复习,我们知道自己所存有的问题是,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看书,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解决问题。

四、附板书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开国大典
二、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三、民族区域之治
四、土地改革
五、一五计划
六、抗美援朝
七、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件1中图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课件1中图版
中,国家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 最初的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 合营。这一过程,使资本家企业逐步转变为国家 资本主义企业
• (2)完成: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
(1)积极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全民所 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 制形式,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拒绝对优势地位,各 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逐渐确立。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有利条件:实行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 必要性:人们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 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问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
• 目的: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 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 方式: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建立 农业生产合作社
• 作用: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工业
指标都大幅度超标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 了初步改观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要内容: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 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 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还明确规 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 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建设成就:1、我国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汽车;2、我国 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3、 第一家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建成投 产;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沟通了南北交通;5、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新授课课件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新授课课件

改造方式
农业
公私 合营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
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建立。
重庆群众庆祝对私营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
1 诞生的时间
华 人
2 哪次会议通过

3 宪法的性质或地位

和 国
4 宪法的内容
宪 法
5 宪法的意义

学习测评
D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B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恢复
3.阅读分析材Βιβλιοθήκη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 (1)这是哪个建筑物上的碑文?这个建筑物是在哪次 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 (2) “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一千八百 四十年”分别代表哪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 (3)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斗争”主要有哪些?
材材料二料:一新:中国《的中名华称为民中国华临人民时共约和法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为材基础料的二人材:民料民《一主中专:国政第的人一国民家部政…资…治产协阶商级会民议主共宪同法纲领》 材材料三料:三宪材:法料规《二定中我:华国临实人时行民人宪共民法民和主国专宪政,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有关历史知识正确回答问 题:
•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1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1

B.我国解放后土地改革开始到完成的时间是1953年
到1957年
C.沈阳第一机床厂制造出了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三大改选
(1953-1956年)
时间:1953年-1956年
三 大 改 造
农业
小农 经济
农业合作社 (改造成)
集体 经济
内容
手工业
个体 所有制
经济
行使 立法权
行使 行政权
最高司 法机关
司法
最高法院 检 察院
行使 司法权
民族 政策
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练习
选择题:
1、下列描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A. 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A.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 1953年提出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源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
(一化三改)

内容
1.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一化) 2.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变革生产关系-三改)

实施背景 政权得以巩固后,农业落后,工业水平低下

实施时间 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也称《五四宪法》)
思考问题: 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制订的《共同纲领》,在新中 国的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中起 到了重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 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就 需要在法律上作出新的规定。为此,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对社会 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实用课件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实用课件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A.农.农民民个个体体所所有有,,个个体体经经营营 B.集体所以,集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D.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农民与建国初土改后的农 民相比,主要的不同是
A.成了国家的主人 B.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C.摆脱了封建剥削 DD.走.走上上了了社社会会主主义义道道路路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1951年) 政治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巩固政权,取得和平环境 土地革命的完成(1952年)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3年)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经济上:国家财政经济的
根本好转
合理调整工商业
加强对农业和工矿企业的领导
二、路线、计划指导、法律保证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制定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土改活动基本结束 C.第一个五年句话基本完成 DD.公.公有有制制经经济济占占主主要要地地位位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B.变.变革革生生产产关关系系的的社社会会主主义义革革命命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个体劳动者互助合作
1950~1956年,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BB.封.封建建土土地地所所有有制制——农农民民土土地地所所有有制制——社社会会主主义义集集体体所所有有制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下列与农业合作化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中共公布了过渡时
期总路线 B.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改造 CC.农.农业业合合作作化化完完成成后后,,农农村村的的土土地地所所有有制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1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1川教版

三、三大改造
手工业:
个人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合作化
合作社集体所有
没收
举山 行西 庆省 祝太 合原 作市 化手 的工 游业 行者
毛主席接见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官僚资本主义) 政府及大官僚个人所有 (经济)
上海市棉布业店员们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苏联的帮助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王崇伦
1927~2002.2.1 辽宁辽阳人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共党员
增 劳 产 动 技 节 竞 术 约 赛 革 新 运 动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主要任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课堂小结
第一个 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时间、内容和特点) 2.“一五”计划的制定(时间、重要任务) 3.“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原因、重要成就)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时间,性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意义
三、三大改造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用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农业:有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互助组 社 会 主 义 萌 芽 性 质 初级社 高级社
半 社 会 主 义 性 质
社 会 主 义 性 质
乌 鲁 木 齐 和 平 乡 农 民 努 尔 报 名 入 社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三大改造 四、课堂小结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
吗?
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
形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司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司合 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 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世 纪 年 代 中 ︑ 印 ︑ 美 钢 和 电 产 量 比 较 图
20 50
美国1950年产量
2 949千瓦时
538.3千克
印度1950年产量 中国1952年产量
2.37千克 2.76千瓦时 4千克 10.9千瓦时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赎买的形式有两种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 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 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
导行阶段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原因:当时的个体农业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对粮食和原料作物日益增长的需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参考课件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参考课件
资本主义工商业
3、三大改的方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改造方式
农业
公私 合营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参加农业生 产合作社
参加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庆群众庆祝对私营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6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 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 一五计划:
以重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第一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二、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1956年底 2、三大改的对象:农业、手工业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自主先学,在书上做标注。 • 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 熟读导学案上基础知识
2 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
3 1953—1957.156.重工业.工业化
4 1957.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 义工业化
5 195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