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浅谈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浅谈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浅谈

建筑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 常见的基本空间形态 (1) 下沉式空间 ( 也称地坑 ) .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在统一的室内的空间中就产生了一个界限明确、富有变化的独立空间。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的要低,因此有一种隐蔽感、保护痞和宁静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人们在其中休息、交谈也倍觉亲切,在其中工作、学习,较少受到干扰.同时随着槐点的降低,空间感觉增大,井对室内外景观也会引起不同凡俗的变化,井能适用于多种性质的房间.田 4 — 25 为两个下沉式空间的例子,根据具体条件和不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下降高度,少则一二阶,多则四五阶不等,对高差交界的处理方式也有许多方法,或布置矮墙绿化,或布置沙发座位,或布置干柜,书架以及其他储藏用具和装饰物,可由设计师任意创作.高差较大者应设围栏,但一般来说高差不宜过大,尤其不宜超过一层高度,否则就会如楼上,楼下和进入底层地下室的感觉,失去了下沉空间的童义. (2) 地台式空间.与下沉式空间相反,如将室内地面局部升高也能在室内产生一个边界十分明确的空间,但其功能,作用几乎和下沉式空间相反,由于地面升高形成一个台座,在和周围空间相比变得十分醒目突出,因此它们的用途适宜于惹人注目的展示和陈列或眺望.许多商店常利用地台式空间将最新产品布置在那里,使人们一进店堂就可一目了然,很好地发挥了商品的宜传作用.图 4 —26(d) 为美国纽约诺尔新陈列室,以地台方式展出家具,这些色彩鲜明的家具排列紧密,俨然一幅五彩缤纷的立体抽象图案.现代住宅的卧室或起居室虽然面积不大,但也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台布置床位或座位,有时还利用升高的踏步直接当作座席使用,使室内家具和地面结合起来,产生更为简洁而富有变化的新颖的室内空间形态 ( 图 4 —26b 、‘ ) 。此外,还可利用地台进行通风换气,改善室内气候环境。图 4 — 26(d) 为起居主地坪升高,一般为 40~50cm ,最冷的空气在所占地板下面循环.公共建筑,如茶室、咖啡厅常利用升起阶梯形地台方式,以使顾客更好地看清室外景观. (3) 凹室与外凸空间。凹室是在室内局部退进的一种室内空间形态,特别在住宅建筑中运用比较蕾遍。由于凹室通常只有一面开敞,因此在大空间中自然比较少受干扰,形成安静的一角,有时常把天棚降低,造成具有清静、安全、亲密感的特点,是空间中私密性较高的一种空间形态.根据凹进的深浅和面积大小的不同,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布置,在住宅中多数利用它布置床位,这是最理想的私密性位置.有时甚至在家具组合时,也特地空出能布置座位的凹角。在公共建筑中常用凹主,避免人流穿越干扰,获得良好的休息空间.许多餐厅、茶室、咖啡厅,也常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对于长内廊式的建筑,如宿舍、门诊、旅馆客房、办公楼等,髓适当间隔布置一些凹室,作为休息等候场所,可以避免空间的单调感( 图 4 — 27) .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主要特色景观的分析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与精神,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关键词】园林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 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 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 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 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 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现代大学及我所设计的校园实例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应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应是便于信息交流、促进交往、激励学习的环境,也应是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协调及空间功能相呼应的环境;然后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最后使大家认识到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校园明晰结构构成要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the campus example which the union modern university and I design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should be teaching space extending with develops, should b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he promotion contact, the drive study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is coordinated the environment which with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y and the spatial function echoes; Then visit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raws the conclusion, finally makes everybody to realize only then manifests the school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cultural inside story as well as the modernity, can create exquisitely in the hand down a tradition foundation pleasant, can dri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s uplifting work, study and rest environment. Keywords: University-campus, Humanities-campus, Defined structure, Integrant part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结合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探讨环境景观对营造校园特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生态、人文、开放的设计理念。从景观结构、景观空间、景观植物等方面入手,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校园景观人文生态开放环境特色 校园是教育环境,是育人环境,它包括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含义,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精神,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气质,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校园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识形态》中谈到:“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所以在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中,除了满足教学功能需求,师生活动需求外,还应将环境美的整体创造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1项目背景 湖南城市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大陆地区以“城市”命名的第一所本科院校,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益阳师专合并组建而成。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在益阳市朝阳开发区的梓山湖畔新征1360亩地建设新校区。

2场地自然特征分析 征地基地现状多为农田、旱地的平原和丘陵组成,分界线较为明显,平原海拔一般在42-60米之间,主要位于基地中部及东部;丘陵海拔一般在60-96米之间,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分布,基地内有多个散布的丘陵,对基地产生一定的分割,基地东侧地势较低且平缓,向西地势依次渐高。从整体看,基地西南向较高,东北有一定小山丘,对基地形成合围之势,为生态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3规划目标 以城市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为契机,创造益阳城市文化新景观,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突出生态型、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建设主题,营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大学校园。 4设计原则 4.1深刻理解学院特色和校园文化传统,强调空间的整体与延续。 4.2强调功能分区的合理性,注重学生对于各类环境空间的需求,根据大学生行为习惯特点组织各功能区,形成良好的专业校园氛围。 4.3强调校园环境品质的持续成长,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 5设计理念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The Design Space in Landscape Design ■ 史红岩 ■Shi Hongyan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感性与理性的认识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也逐渐成熟。而作为集艺术、工程、生态、人文、社会为一体的学科,景观设计也越来越纷繁复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空间设计,空间带给人不同的感知与体验。不同场所的空间特性,也传达给人们不同的情感。景观的活动功能在被使用中形成了空间的流动性,形成了视觉变化中的愉悦。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好空间设计。 [关键词] 景观 空间设计 场地定位 感知 功能 植物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the emotional and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 dscape design process is gradually mature. While as a combin- ation of art, engineering, ec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discip- leine, the landscape design is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complex.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space desi- gn because space brings people a different perception and exp- erienc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laces convey to people different emotions. [Keywords] landscape, space design, venue positioning, perc- eption, function, plant design 一、 契合场地定位 场地定位是对场地的性质、功能、区域文化、周边环境和所服务人群等特质的综合。设计中对场地定位的契合决定了景观要表达的思想和展现的风格,这就是景观空间的性格。景观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的实质景观环境与所承载表达的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只有通过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透彻地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状况。场地的性质可分为公共的和私密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庄严的和休闲的、商业的和非商业的等类型,而场地的功能、区域文化、周边环境和所服务人群又是和场地的性质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场地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景观空间性格,而不同的空间性格更是由各种景观元素在不同的尺度、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搭配方式等千变万化的组合中呈现出来的。因此,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时,只有先契合场地定位,才能为后续设计确立一个适合的方向,并在提供合理的功能、适宜的服务、承载和表达区域文化以及融入周边环境方面,能够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 空间带给人的感知与体验 景观带给人的感知和体验是多方位的,有壮美、有细腻;有浅显、有深邃;有庄严、有亲和;有沉静、有活跃等。不同的场地定义了不同的性格,我们的景观空间设计则更应该带给人和场地性格相适宜的感知与体验。 1. 视觉感知 通过构图、色彩、层次、竖向等设计手法的营 造,使空间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感知。如图1所 示,这是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的采石工业遗址, 它通过水平的湖面与壁立的悬崖带给人视觉的震 撼。镜湖的宁静、水润,与斑驳的崖壁、裸露粗犷 的矿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条木栈道打破了湖面形 成构图的均衡。设计师通过这一系列设计手法,以 东方式的山水文化令这个废弃的采石场得到了重 生。 图1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的采石工业遗址 2. 人文感知 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现代人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的合理空间,一个以社会群体部落为形象的活 动舞台,一个与地貌、人种、文脉、生态有着千丝 万缕联系的人的生存与思考空间。如2所示的美国 华盛顿越战纪念碑,设计师创建了这样一个场所。 远处方尖碑直冲天际,蓝天白云、现实中人们的面 孔和代表着逝去生命的名字一同倒映在这面如同镜 子一样的墙上。它模糊了时空的界限,承载了每个 人对越战的追忆、思考、悼念与哀痛,完成了从一 个景观场所到一个人文空间的升华。 图2 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碑 3. 环境氛围感知 植物造景、地形处理是现在绿地景观设计中运 用最多的手法。北京植物园北园,就通过地形塑造 带给了人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如月季园,建成后 宛如地中海风格的台地式庄园。不同色相、不同高 度的月季植株,分层植于台阶状的条形环状地带上。 中间的旱喷泉音乐广场、周边的花架和高大的乔木 与围合的半封闭空间,营造出了一片和谐安宁的气 氛,给人以安全、舒适、亲切的愉悦感。 4. 活动体验感知 活动体验感知是景观与使用者最为密切的互 动,也最容易增加人们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如巴黎 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以风、水、植物等多种景观元 素诠释了结构主义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设计 师同时又在生态与自然中植入了丰富且新颖的活动 体验。景观因为人的参与而充满了生机,这就是活 动体验感知带来的魅力。 三、 满足使用功能 景观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生态功能、观赏功能、 活动功能等。(1)生态功能主要是靠植物与水体完 成的。当水、风、沙、尘、热等自然能量流穿越景 观时,景观设计可以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通过 空间设计选择性地发挥传输和阻碍两种作用。今天, 人为造成的空气、水、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挽救地 球生态系统迫在眉睫,景观设计未来在这一领域将 会发挥巨大作用。(2)观赏功能是指景观带给人美 的享受。美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设计师应该通过不 同的空间设计反馈给人们不同美的感受。(3)活动 功能指人们与景观产生的有益互动,继而得到全身 心的放松,并从中受益。当设计者在满足游戏、娱 乐、体育锻炼等功能的同时,景观空间也随之呈现 出丰富的形态。 四、 通过植物设计营造空间 植物像其它建筑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 间、引导空间变化的作用。由于植物材料的多样性 和本身形态特征的影响,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变化, 呈现出了明显的多样化、时序性和生命力。 1. 植物空间形态的设计 构成植物空间的形态要素有:基面、垂直面、 顶面。正是这三种要素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形式 多样的植物空间。 (1)基面 基面形成了最基本的空间范围暗示,保持着空 间视线与其周边环境的通透与连续。园林植物空间 中,常常用草坪、模纹花坛、花坛、低矮的地被植 物等作为植物空间的基面。 (2)垂直面 垂直面是园林植物空间形成中最重要要素,形 成了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强烈地空间围合感,在植物 空间形成中作用明显强于基面。它主要包括绿篱和 绿墙、树墙、树群、丛林、格栅和棚架等多种形式。 (3)顶面 天空是园林植物空间中最基本的顶面构图因 素。另外,由单独的树木林冠、成片的树木、攀援 植物结合的棚架等也能形成植物空间的顶面。顶面 的特征与枝叶密度、分枝点高度以及种植形式密切 相关,并且存在着空间感受的变化。夏季枝叶繁茂, 遮荫蔽日,封闭感最强烈;而冬季落叶植物则以枝 条组成覆盖面,视线通透,封闭感最弱。 (下转第219页) 210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提供和谐、优质、自然的教学环境促进科学成果和教研成果的快速发展,成为每一个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大学校园景观也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时代的发展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文化的场所也是呈现特 有文化的载体。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高校特色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号观规划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校园综合性的特点,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提供和谐、自然、优质的高校校园环境,促进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从1999年国家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战略,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无疑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急于扩大学校的土地规模和校舍建设规模,而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紧,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1、当今高校景观设计的背景及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1对生态的问题忽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1. 2缺乏人性化设计。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基本的校园生活外,学生还要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规划校园环境时,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问的交流。 1. 3 欠缺文化元素。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标志,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就不到恰当的体现。 2、校园景观设计的评析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但如果校园景观设计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就要创造一个又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和谐校园。 2. 1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中外校园景观发展初探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校园景观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旨在学习国外先进理念,融合国内特色,为今后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校园;景观;使用者;情感;体验 近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起源于清末,中华积贫积弱,国人奋发意图西学自强,开启了中国的近现代大学的历程。1949年,我国高等院校达130所,这一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受美国学院派艺术校园规划思想的强烈影响,强调功能分区、院落布局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国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也主要向苏联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校园行政景观。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教育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约为1.8%,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5.5%,几乎已经普及了高等教育。 1国外校园景观理论研究演进 可大致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①强调分区。将校园区域分为纪念区域、学院区域、试验区域、宿舍区域、辅助性区域,是现代校园功能分区思想的雏形。②强调外部空间影响。认为构成令人记忆深刻的校园的要素不是巨大、独立的建筑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空间。③认为环境影响行为。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建筑研究实验主持学校环境研究,该计划的研究目的包括2个方面,探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具体研究学校环境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④强调使用者的参号性。将大学作为社区来设计,不追求外部空间的严整,而是根据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连续性,将校园环境用活动场所串联起来,创造校园街巷。 再来看国外大学校园形式的演变,19世纪北美大陆便产生了开敞式的校园建设形式,之后在19世纪末发展为自由式布局风格,认为校园环境应是自然、公园式。20世纪出现了2种风格的校园模式,小型学院大学和巨型大学校园。20世纪末,学院大学占据多数。 2国内校园景观理论研究演进 可大致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①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借鉴欧美近代高校院学派的规划体系,校园有明确的功能分区。②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形成了苏联模式的高校校园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③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校园规划开始以传统院落为基础,打破单一的对称式布局,分散型总体布置格局向整体综合型发展。④1984年何人可对校园规划的目标、空间、形态、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较早提出了交往和弹性设计的理念。 再看中国的校园景观空间形式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校园景观多为整体西化局部中式的形式,轴线对称、整齐的道路系统、规整宽阔的草坪秉承了西方校园景观形式。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又使得部分校园景观仍保留有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建设数量剧增,对校园景观的要求限定在时间紧迫和地块紧张2个方面,大学校园的整体风貌统一化、格式化,形成了不同类型大学相互雷同的形式主义校园空间布局。这一时期校园风格开始注重功能性与经济性,在北京诸多高校中都有体现。 3对比国内外校园景观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中轴线模式发展而来,从中心到周围的主次空间关系明显。且都提出了开敞型的空间环境,虽中国是引入的西方理念,但都主张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而不是将场地围合成一定的院落空间。 不同点:①园林空间的引入。在一些拥有比较独特的地形或景观条件的中国大学中,池塘、湖泊、茂林、山丘等自然景观往往得到保护和利用,环绕出自然化的园林空间,而这种空间在欧美的校园中几乎没有,都比较人工化,如修剪平整的草坪、几何形状的小路等,与不同国家文化底蕴的差异有关。②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拥有较为规整的交通线路,因而对校园景观的影响也显得整齐化,而中国的大学校园由于发展迅速,不断扩建,校园景观形成了一个校园中多种风格、多个校园中心区的复合性空间,与国内外经济政治发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 老化的桃花,丰富春花岛的赏花品种,延伸和扩展春花岛赏花面积。对三座砖房外观进行美化、花化处理,在砖房外种植粉色、黄色的藤本月季,使藤本月季缠绕攀爬在砖墙上,覆盖墙面,形成蔷薇花房的独特景观。 至此,大龙潭景区打造“春花岛、夏花谷、秋意湖、冬日彩”四季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已经充分展现在广大游客和市民面前。 3新种苗木与原有树种的兼容性 考虑到新种苗木与原有苗木的实用性及兼容性方面,新增苗木均为在柳州常用并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与原有苗木都能和谐共生。选用的蓝花楹、八月桂等乔木与原有台湾相思、小叶榕等在株形与叶形的风格上搭配适宜、相协调统一;增加中低层植物,如紫薇、紫花含笑、毛杜鹃等,补充原有绿地内层次不足、色彩缺乏的问题,新增苗木与原有苗木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 从2017年起,市政府提出打造“花园城市2.0升级版”,对全市街道、公园和景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改造。2年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柳州“花园城市2.0升级版”打造效果已经初露端倪,大龙潭景区在“花园城市2.0升级版”启动后再次提升,公园每一年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动工:2017年新建的八座星级旅游公厕投入使用,2018年侗寨用原烧烤场区域升级改造动工,轿顶山登山道开工建设并将交付使用,鲤鱼嘴贝丘遗址改扩建项目即将竣工,这些项目交付使用后,大龙潭的景观品质又将得到较大提升。 (责任编辑禾初)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周璐梁艳李诗佳程森胡轩豪金子力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高校校园是培养人才和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着景观效果单一、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对优秀的校园景观案例—— —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校园谷”、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中心校园景观、德国埃尔福特市古腾堡中学景观和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的研究,从设计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营造人性化的交流空间和挖掘校园文化三方面,对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利用率;交流空间;设计方法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又是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内的建筑、道路、草木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校园景观。校园景观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建设了一批高校园区和一大批巨型校园,其速度之快世界罕见[1]。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近年来,各地不断增设高校或扩大校园规模,掀起了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又一高潮。在取得数量方面巨大成就的同时,高校校园景观显现出的问题值得思考与总结。 2校园景观的重要性 2.1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建立校园的形象 校园景观对于学校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的名片。如武汉大学的“樱园”,因这一处景观使人们提起樱花便联想到武汉大学,并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说法,樱花景观已然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标志。2.2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愉悦使用者的身心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时间减少而课余时间增多,即学生处于室外环境的时间增多,因此建筑外环境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其身心愉悦,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2.3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 如上所述,大学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多是在课堂之外,于是大学校园成为学生们最好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面积虽小,绿地面积不大,植物种类却十分丰富,且多配置标识牌,使学生在校园外部活动时也能识别植物、学到知识。3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3.1规划设计模式单一,缺少景观特色 目前,多数高校的校园景观不受重视,规划设计模式千篇一律,对校园内的空地仅做简单的绿化处理,或摆放几组健身设施,使得校园内的景观效果单一,失去了校园本身的特色。 3.2室外交流空间利用率低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模式为穿梭、经过。校园内部设置的休息设施通常是闲置的,除上下课以外,学生在校园内部停留的时间较少。由于缺少良好的室外交流空间,学生很少在校园内部自发地进行娱乐活动,校园缺少活力。如何将学生由室内引向室外,提高室外空间的利用率,是每一个设计师应关注的问题。 4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4.1交通顺畅,人车分行,减少机动车对场地的干扰 大学校园师生众多,校园的交通规划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师生可以快速通达至校园各处,又要让穿梭于其中的师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35109253。作者简介:周璐(1990-),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景观设计 9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