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医大毕业论文2篇

合集下载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中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医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医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更是对中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的贡献。

本文将以中医本科毕业论文为主题,探讨其范文的结构和内容。

一、引言部分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引言部分应该包括对中医学科的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的阐述。

例如,可以从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在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部分,可以明确阐述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例如,可以阐述研究旨在探索某种中药对特定疾病的疗效,或者通过临床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验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三、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是对中医学科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从中医的基本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进行论述,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支持研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部分是对研究方法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可以包括实验的样本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读,以验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讨论和结论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讨论和结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归纳。

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律和机制,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最后,需要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以及对中医学科的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六、参考文献中医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是对所引用文献的详细罗列和标注。

需要按照学术规范,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并注明作者、出版年份、文章标题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引用文献进行格式化处理,以确保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中医本科毕业论文是对中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一环。

中药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慢性疾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疾病;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价值。

一、引言。

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病情反复、难以根治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1. 调整机体内环境。

中医药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内环境失衡密切相关。

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调整机体内环境,改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疾病的目的。

2. 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中医药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与经络阻塞、气血不畅、瘀血堆积有关。

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促进病情康复。

3. 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药认为,慢性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疾病的目的。

三、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病情综合调理等。

这些优势使得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2.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如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

关于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是我国古代医学人员的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学毕业论文篇一:《浅谈中药饮片质量》1中药饮片质量的现状根据我国中医疗效的经验总结来讲,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着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讲,中医临床上,中药饮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材的来源不明第一,中药材的真假分不清楚。

1)药材品种易出现品种混淆现象。

如: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以及甘肃贝母等,通过市场上的有关调查,其中川贝母的来源就有二十几种以上,有的商品药材将浙贝母等数种贝母混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贝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西贝母素的含量竟然相差6.3倍。

2)药材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

例如:柴胡、炒白术、大黄、何首乌等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以黑柴胡和大叶柴胡等来冒充柴胡;以土大黄来冒充药用的大黄;制作番薯片来冒充制附子、制何首乌等。

3)以次充好。

例如:医药使用的金银花,在其上面喷洒高糖水、盐水、糖蜜混合水等;在法半夏中参入一些染过染色的小石子;在蝎子的腹腔内含有大量的泥沙等。

第二,中药材的产地出现不明现象。

中药材比起其他的生物制品来讲更加的具有地域性,很多中药材,尽管药材的品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产地的不同其质量相差甚远。

例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玉树的虫草等。

第三,原植物的生产、种植等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根据我国药材目前的生长、发展情况才看,我国中药材的生产之地主要是集中于欠发达的山区中,因此,原植物在种植、生长期间的管理很难达到规范化、正规化;过量的喷洒农药、施肥等,都会造成原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或者是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从而降低中药材的质量,最终导致中药饮品的质量降低。

第四,采集方面的问题。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毕业论⽂范⽂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

从⽂体⽽⾔,它也是对某⼀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定意义的论⽂。

⼀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学年(学期)进⾏。

中医毕业论⽂范⽂1 1、中药在美国的发展尚需⽕候 根据美国膳⾷补充健康和教育法案,中医药被限定在膳⾷补充剂的范畴。

根据这项法案,⽣产商不能声明某种膳⾷补充剂能够治疗某种疾病,只是说通过科学研究,对⾝体的某些结构或器官有改善和保健作⽤。

这种定性从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医药作为药品在美国市场的发展。

⽽相关专家认为中医药作为膳⾷补充剂更易进⼊美国市场。

总之,中医要想以药品的⾝份进驻美国看来还要有很长的路要⾛。

2、针灸在美国的发展持续升温 针灸作为最早被美国⼈承认并接受的中医疗法,它的独特魅⼒和神奇的功效⼀直在美国得到关注,并持续升温。

21针灸在美国的发展背景针灸是世界上最古⽼、最为⼴泛应⽤的医疗⽅法。

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

1971年,当纽约时报记者JamesReston写了有关中国针刺⿇醉的报导后,针灸在美国变得⼴为⼈知。

除了开始主要⽤于治疗疼痛症状,如头痛、⽛痛、关节痛、肌⾁痛、神经痛、⼿术后疼痛等,也⼴泛应⽤于其他领域,如癌症、⾎液病、哮喘等等。

⽬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从事针灸治疗和研究,研究项⽬有200多项,所治疾病数⼗种。

规模较⼤的中医、针灸学校现有20多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并在不同地区召开了⼀些国际性中医药或针灸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

全美现有30多所中医针灸学院,其中加州就有⼗⼏所,这些学院都是民间社团或私⼈举办。

学院在校⽣最多达500多⼈,最少仅⼏⼗⼈,学⽣来源主要是华裔,也有相当数量是⾮华裔。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

一篇标准的中医学论文范文(实用46篇)明确定位不仅仅局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对于所有中医院校而言,首先是要对自己学校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清湖教授指出,每个大学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本科学制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硕连读学制的目标是什么,本硕博学制的目标是什么。

各个学制之间的目标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各学制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根据自己的学校条件来对学生因材施教,探索出属于各学制的独特的培养模式。

循序渐进在对中医拔尖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不可追求过快的速度,追求过快的速度只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正如金字塔需要将地基稳固,再一层一层往上累积一样,如果地基未垒好就往上添砖加瓦,看似牢固的金字塔实则岌岌可危。

中医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地基,只有将基础理论掌握牢固了,才能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阶的知识。

因而要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课程,一步一步地稳固知识。

注重经典中医经典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它们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工具。

甚者有,不读《伤寒》不知辨证,不读《金匮》不知病源的言论,经典作用可见一斑。

但学生目前学的东西过于繁杂,不仅有经典,还有英语、各种西医教材,这样反而导致学生的中医根基不扎实,导致进入临床后茫然不知所措。

因而,各大中医学校应立足于经典知识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加强临床任何一门医学都离不开临床实践,中医学也不例外。

中医学发展从古发展至今,仍能在医学界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原因就在于实际疗效。

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的理论根源,更是其发展的核心。

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证。

而现今的中医院校学生,往往被学业所累,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病人,更谈不上对病人进行辨证论治。

学校应通过设置一些中医基本技能训练或者临床各科技能训练,将课堂从教室移至医院,从而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临床,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中医学的历史、理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医学的历史中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学的记载。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这些理论体系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中医学的理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医学的核心。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都是由阴阳失衡引起的。

五行学说则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

经络学说则强调了人体经络的重要性,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

三、中医学的临床应用中医学的临床应用广泛而深入。

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听取患者的言语和呼吸声,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及通过脉搏的触诊,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中药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则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疗法则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特定部位,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患者的病情。

四、中医学的研究现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现代科技的应用为中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中药的微观结构,从而进一步研究中药的成分和药效。

同时,现代医学的研究也为中医学的理论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例如,通过研究人体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可以揭示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些现象和机制。

然而,中医学的研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

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

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中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中药的毕业论文范文一: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论文1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1.1实物标本的选择选择实物标本依托中国药典,以教材中收载的常用药材为主。

然而,将教材中的药材品种一一收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材标本。

在品种的选择上要力争具有代表性,如根和根茎类、茎木类、皮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其它类、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等都要涉及;且应根据分类学涉及代表科属的药材,如毛茛科选取了黄连、乌头、白芍、威灵仙等,分别涉及了黄连属、乌头属、芍药属和铁线莲属等;同时,根据地方使用习惯的不同,有意识收集本地习用品种,如紫萁贯众、断血流等;道地药材是中药鉴定技术中最具特色的,收集实物标本还应对道地药材有所侧重,如安徽的凤丹皮、宣木瓜、贡菊等。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编写《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实物标本目录,加大收集工作,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1.2实物标本的制作《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用实物标本编写目录后,根据目录进行收集和制作工作,主要有三种方法:⑴从市场采购。

利用去药材市场参观学习的机会,从市场采购典型的药材标本,主要是一些本地不产的药材,如人参、大黄等,且经过不同批次的采购能得到不同等级和规格的药材。

⑵与兄弟院校和同行之间交换、交流。

通过与同行之间进行教学标本的交换和交流,可以扩大药材标本的种类,减少收集标本花费的精力,有利于建立整套标本。

⑶实地采集和制作。

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将收集实物标本与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等结合起来,通过实地采集收集本地地产药材和习用品种。

例如,我校每年会到南陵丫山进行药用植物学采药实习,可收集到牡丹皮、半夏、鱼腥草、金荞麦、桔梗等地产药材。

同时,还可以利用野外资源调查的机会,搜集各地药材标本,如岳西的茯苓、僵蚕、灵芝,霍山的霍山石斛、天麻,滁州的菊花和全蝎等。

中医学毕业论文2

中医学毕业论文2

中医学毕业论文(2)中医学毕业论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自杀基因系统10% tk/GCV杀伤大鼠肝癌CBRH7919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中药复方治疗肝癌的疗效不可否认,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使其作用机制难以应用单一的药理途径阐明。

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个体化诊疗要得到推广,必须进行具有统计学说服力的临床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应使临床研究对象的选取进一步细化,在此基础上使中药复方规范化,同时通过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对中药治疗作用产生的人体综合生物效应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增强中药治疗肝癌有效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2.2单味中药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单体能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抗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癌基因表达、促进抑癌基因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等多个环节抑制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陈小义等[8]研究发现,0.01 mol/L及以上浓度蟾蜍灵对SMMC 7721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细胞生长相关基因P21wafl/cipl在蟾蜍灵诱导下表达上调,同时受P21wafl/cipl调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下降,二者呈负相关,提示中药可通过直接杀伤肝癌细胞和抑制其增殖而发挥抗癌效应。

黄应申等[9]以10 mmol/L脂蟾毒配基处理Bel 7402细胞24 h后,发现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脂蟾毒配基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入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增多,促进Caspase 3蛋白活化,抑制Bcl 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

黄炜等[10]探讨了18 β-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Bel 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揭示二者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

魏志霞[11]研究发现,川芎嗪可提高SMMC7721/多柔比星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增强多柔比星作用,表明从中药筛选出低毒的多药耐药逆转剂是可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医大毕业论文2篇中医学起源于汉族,是由汉族人民发展出来的,它本身也是汉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

随着高职中医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中医人才的需要。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1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

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

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

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

《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

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

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

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2.1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

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

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

《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

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2.2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

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

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2.3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

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

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

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

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

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3.1 辨证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3.2 专法治疗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

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

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

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

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

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

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

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

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3实验研究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

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

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

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

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 (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

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

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21,29(2):114-117.[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21,41(4):7-8.[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xx,8(4):301-302.[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xx,4(2):136-138.[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21,35(11):1633-1634.[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xx,24(10):2-4.[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11(1):84-86.[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21,24(5):819-820.[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xx,9(43):85-87.[15] 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18(1):18-20.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2浅论高职中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摘要:随着高职中医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中医人才的需要。

在中医教学中探索个性化教育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主体普遍具有的个性心理入手,分析了高职中医教育中注重个性化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原则,阐明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中医教育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近年来,高职中医院校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的中医专业人才,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人才的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和高职学生特点。

因此,在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1]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简单地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它具有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稳定性、积极性、完整性、发展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