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北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大庆城市管理中非油气资源利用的思考

关于大庆城市管理中非油气资源利用的思考

关于大庆城市管理中非油气资源利用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采取调查、统计、比较的方法,就大庆市非油气资源现状、城市管理过程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与办法等展开认真的研究。

论证了优化资源开发必须要转变观念、强化意识、科学规划、有效开发,并且要对现有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进行调查、摸底、和研究。

从而揭示了城市管理中的资源开发利用只有按照科学的规律、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改革、实践、总结、提高才能够实现本质创新,城市管理中的优化资源开发利用也只有通过观念创新、科学努力、才会持续发挥效益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管理;优化努力;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te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009-020 引言城市管理是一项关系众多环节与联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城市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强力的组织、先进的文化、创新的意识、科学的决策、严细的管理、和扎实有效的优化努力去建设持续发展的、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不能不考虑资源问题。

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要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资源潜在的价值,并通过对资源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打造区域经济优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的现代化石油城,是一座资源丰富、功能完备、不断进步的城市。

然而,石油是非再生资源,总有一天是要枯竭的。

因此,作为资源性的城市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及早认识、及早研究、及早动手,要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去寻找新的可利用资源、搞好评估定位、抓好科学决策、确定开发目标,把替代产业做实、做好、做强、做大,以确保大庆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大庆现有可利用资源状况1.1 油气资源大庆油田区内目前年产原油可达3 000多万t,年产天然气 1 000多万t,外围油田年产原油可达1 000多万t。

但目前原油含水量比较高,矿化度指标为5 000mg/l~13 000㎎/l。

大庆目前油气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大庆市矿产资源规划.doc

大庆市矿产资源规划.doc

(2005—2015年)大庆市矿产资源规划大庆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五月(2005—2015年)大庆市矿产资源规划规划编制单位:大庆市国土资源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规划编制人员:崔威王景路张建庆缪晓宇秦玉乐刘媛媛规划编制时间:2006年5月目录一、总则 (1)(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 (1)(二)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 (2)(三)规划适用范围、期限、基准年 (4)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形势 (4)(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4)(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5)(三)矿产资源需求和保证程度分析 (10)三、规划目标 (13)(一)2010年规划目标 (13)(二)2015年远景目标 (15)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 (15)(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5)(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8)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 (22)(一)总的要求 (22)(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23)(三)生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24)(四)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25)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监测 (25)(一)矿产资源储量动态变化、勘查和开发利用状况的调查与监测 (25)(二)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及恢复治理的调查与监测 (26)(三)矿业秩序、矿业权市场建设的调查与监测 (26)七、规划实施管理措施 (27)(一)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 (27)(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立法,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 (28)(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 (29)(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9)附表1 大庆市矿产资源储量表附表2 大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3 大庆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4 大庆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附表5 大庆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附表6 大庆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附表7 大庆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附表8 大庆市主要矿产资源最低开采规模表附表9 大庆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附表10 大庆市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2005—2015年)《大庆市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说明附图:大庆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1:250000 大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250000一、总则(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1、编制规划的目的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大庆石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部分主讲教师及其学术研究方向简介z

大庆石油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部分主讲教师及其学术研究方向简介z
王德民(院士博导)
吴文祥(博导教授)
康万利(博士教授)
化学驱油技术研究
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采油原理与应用技术等;各种化学驱油方法的注入剂的研制。
刘永健(博导教授)
陈涛平(博士教授)
范洪富(博士教授)
稠油热采及物理法采油技术
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提高采收率技术,稠油裂解催化剂研究;利用震动、电磁场、加热等方法,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栾庆德(教授)
刘树林(博导教授)
崔旭明(副教授)
钻采机械设计及理论
地面机械设计及理论(抽油机、钻机等)、井下机械设计及理论(抽油泵、抽油杆与螺纹、定向井工具等)、机械装备失效与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
张永弘(教授)
任福山(教授)
李其(副教授)
实验力学及应用技术
断裂力学与疲劳分析技术、光弹力学及应用技术
郝文森(教授)
吕延防(博导教授)
付广(博导教授)
张云峰(博士副教授)
天然气地质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主要开展天然气运移路径及效率的物理模拟、盖层封油气机理、盖层封闭性及其演化、断层封闭机理及其评价、油气成藏系统及其演化、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区预测与评价的研究。
马世忠(博导教授)
刘吉余(博士教授)
柳成志(博士教授)
蒋明虎(博导教授)
王尊策(教授)
赵立新(博士)
旋流分离理论与应用技术
地面油水分离技术与应用、工业污水分离技术、井下油水分离技术。
刘巨保(教授)
李国义(副教授)
李崇志(副教授)
计算力学及应用技术
井下管柱力学与数值仿真、石油设备有限元分析
朱军(博士教授)
姜民政(副教授)
系统工程理论及节能技术

松辽盆地油田开发建设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大庆油田为例

松辽盆地油田开发建设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大庆油田为例

松辽盆地油田开发建设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大庆油田为例郭昂青【摘要】松辽盆地中的大庆油田是我国主要油气生产基地,不但油气资源丰富,地下水和地热资源也非常丰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高强度开发建设,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率已达90%以上.大庆油田的地质环境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①含水层环境的破坏污染;②土壤环境的破坏污染;③对地层原始压力的影响;④地面隆起和沉降变形;⑤热储体系和地热资源的破坏.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开展调查评价监测和研究工作,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6(025)002【总页数】5页(P176-180)【关键词】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地质环境;负面影响【作者】郭昂青【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北部,跨北纬45°05'~47°00',东经124°19'~125°12'.油田南北长140 km,东西宽70 km,总面积约6000 km2,含油面积2334.4 km2.大庆油田主体—大庆长垣为大型背斜构造带,包括喇嘛甸等7个背斜构造油田,含油面积1433 km2,地质储量42.4×108t.长垣以外有杏西等45个油田,含油面积901.3 km2,地质储量2.75×108t.大庆油田是上述一系列油田的总称.大庆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至2007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108t,天然气储量2400×108m3.截至2014年,累计生产原油22.8× 108t,天然气1266.16×108m3.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强度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综合含水率已达90%以上.经计算,大庆油田地热异常区地热能资源总量为2.9048×1021J,折合标准煤988×108t.地热水资源量为2.44×1012m3,地热能可采资源量为8.9277×1019J,折合标准煤,30.4×108t[1].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2.34× 108m3/a,而开采量已超过5.0×108m3/a,处于严重超采状态.1.1 区域地质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面积26×104km2,属中、新生代形成的大型陆相湖成盆地.盆地周边被丘陵和山脉环绕,西邻大兴安岭,北与小兴安岭为界,东部为张广才岭,南接康平-法库丘陵地带.盆地大体以松花江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大庆油田探区,面积为11.6×104km2;南部为吉林油田探区,面积为6.9× 104km2.松辽盆地是拗陷和断陷相叠置的大型复合式含油气水热盆地,以板块构造观点,属于克拉通内复合型盆地[2].盆地断陷阶段,构造运动以断裂作用为主,形成了一系列断陷盆地.这些彼此分隔的断陷盆地中不同程度地发育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河流沼泽相为主的地层,厚度较大,自下而上分别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楼库组.盆地拗陷期,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沉降幅度与沉积范围均规模巨大,先后沉积了以河湖沉积为主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与嫩江祖.盆地萎缩阶段,构造运动趋于缓慢上升状态,沉积范围明显缩小,先后沉积了以河流相为主的四方台组、明水组和新生界.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上古生界夹有花岗岩、火山岩的变质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发育,但以白垩系为主,厚达5000 m以上,为陆相沉积,是主要含油气热层系.盆地的构造特征是:北部为倾没区,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隆起区,西部是平缓斜坡区,中间是大面积拗陷区.大庆油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盆地的一部分,位于盆地中央拗陷区北部[3],沉积了厚达6000多米的沉积物.勘探资料表明,在大庆油田地区分布着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这种陆相沉积地层为石油、天然气、地热和地下水资源的生成和赋存创造了条件.1.2 含油气组合特征油气藏的形成不但需要生油气层,还需具备储油气层与盖层,这3个要素合起来为含油气组合.松辽盆地的含油气组合共4个,即上部、中部、下部和深部含油气组合(见表1).1.3 热储体系特征根据松辽盆地的演化史、地层发育特征,并经勘探证实,热储层主要为姚家组、青二三段、泉一三四段、登三四段,且形成了上部、中部、下部、深部4套热储体系(见表1).1.4 含水层系统特征大庆油田分布多个含水层系统,主要开采层位有:白土山组砂砾石承压含水层;泰康组和大安组砂砾岩承压含水层;明水组含砾砂岩承压含水层.特别是泰康组和白土山组含水层,都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水量丰富、补给源充足、易开采等特点,水质基本达到油田注水、工农业及民用水质标准,目前已做为油田地下水开采的主要目的层.2.1 地下水超采大庆油田主要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资源,到目前为止共建成水源46座,钻各类生产井793口,日综合供水能力137.04×104m3.地下水年允许开采量2.34×108m3.目前,实际年开采量超过5.0×108m3,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其中大部分为油田注水用.最深供水井为529.30 m,含水层为白垩系明水组.油田开发建设对含水层地质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深层地下水一直是大庆油田生产和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特别是油田西部地区,自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地下水担负着油田的主要供水任务.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已在大庆长垣两侧形成了两个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4].长垣西部开采白土山组和泰康组含水层中地下水,2009年开采量1.06×108m3,漏斗面积3600 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35.15 m.长垣东部开采明水组含水层中地下水,2009年开采量0.27×108m3,漏斗面积1340 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5.5 m.(2)地面沉降变形自1972年以来,大庆油田西部水源地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逐渐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下降漏斗,至2001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41.7 m,这给土层内部应力累进性转变提供了条件.大庆油田地面沉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地面沉降变形区与地下水下降漏斗中心部位完全吻合,这充分说明了地面沉降是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变形的强度随着距离漏斗中心位置不同而变化.实测证明在漏斗中心部位沉降量最大,西部漏斗中心部位沉降量已达99 mm,东部漏斗中心部位沉降量达71 mm❶倪长海.大庆市地面变形规律及危害.2005..(3)水质变化随着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下降也相应增大.在许多水源地,如前进、齐家、让胡路、喇嘛甸、红卫星等水源地下水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地下水中Cl-、SO42-、TDS、硬度、Fe和Mn均有升高的趋势.当地下水开采量增至45×104m3/d时,TDS急剧增加,表明深层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❷慕山,等.大庆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2001..地下水超量开采改变了地下水的动力条件,加剧了不同含水层之间水量与物质组分之间的交换,增大了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2.2 油田勘探开采(1)钻井大庆油田截止到目前共施工油气水井约100 000余口,油气水井密度约16.7眼/km2.深度300~6300 m,一般1200~2100 m.油气层开采深度一般1150~2000 m.在油气水井施工中完全揭穿了上部各层含水层,一方面使各层含水层之间有了水力联系,另一方面也使油气层与含水层有了物质和能量交换,致使局部地下水水质发生了变化.受油田开采的影响,在主要水源地多井出现甲烷检出的现象.据水质监测资料,1993年大庆石油管理局所辖的12个水源地中有9个水源地共计18眼井有甲烷检出.检出井数最多的是西水源(4眼)和南水源(4眼),甲烷浓度最高的是前进水源的3-1号井,浓度为4.80 μg/L❸慕山,等.大庆市水环境研究与管理.1998..齐家水源地硫化氢气体含量最高达150 μg/L,游离CO2达到118.8 mg/L❷.这些物质在深层地下水中的富集,已成为突出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2)泥浆泥浆在钻井过程中,能够悬浮和携带岩屑,清洗井底,有利于钻头直接接触井底岩石,提高钻井速度,还可以冷却、润滑钻头,防止井壁坍塌,但也可侵入含水层、油气层和热储层,使之受到污染和堵塞.一般情况下,钻井泥浆的主要成分有水、油、黏土、加重材料、泥浆处理剂、堵漏材料等.主要成分取决于钻井泥浆类型以及加入的泥浆添加剂.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钻井工艺对泥浆的要求越来越高,泥浆体系日益增多,配方越来越复杂.泥浆配方中都含有重金属、油类、碱和其他化合物.主要污染物包括烃类、盐类、各种有机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某些重金属(如汞、铬、铜、铅、砷).各种泥浆的使用均能对含水层、热储层、油气层造成污染和堵塞.大庆油田一般每钻一口井需配置70 m3泥浆,根据不同地层和不同井段,需配置不同性质的泥浆.现大庆油田已施工油气水井约100 000余口,泥浆的使用量应在700×104m3以上.当钻遇含水层时,泥浆就会侵入污染堵塞含水层.由此可见,泥浆对含水层的污染应该是较严重的,影响含水层结构及水质安全.石油开发过程中的废弃物有废弃泥浆、钻井岩屑及落地原油.其中,废弃泥浆和落地原油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较严重和普遍.3.1 废弃泥浆油田钻井废弃泥浆是油气井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液体污染物.它是一种含有矿物油、酚类化合物及重金属的复杂多相体系,其浸出液有较高毒性.油气田钻井生产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废弃泥浆,废弃泥浆直接排放,经长期堆积和雨水淋滤渗入地下,会对周边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潜在的危害.废弃泥浆产生量大,产生的地域广,污染面积大而且分散.废弃泥浆组成复杂,一般呈碱性,pH值在8.5~12之间,有时可达13以上,外观呈黏稠流体状,颗粒细小、级配差不大、黏度大、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含油量高,部分废弃泥浆含油量达10%以上;固体含量高,主要为膨润土和有机高分子处理剂、加重材料、岩屑等.此外由于废弃泥浆中含有机和无机类添加剂,其中的重金属、COD、石油类有害物质浓度较高,个别污染指标超出国家排放标准百倍[5].废弃泥浆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机物及理化性质皆明显高于土壤背景值,当它们进入土壤中,将会造成一定污染.废弃泥浆堆积在井场周围,占用大量耕地和草地,并成为新的污染源.大庆油田产生废弃泥浆约190×104m3,其中约有1/3直接排放到地表,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3.2 落地原油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试油、洗井、油井大修、堵水、松泵、下泵等井下作业和油气集输,均有原油抛落于地面,平均作业一口井残留在地面的落地原油约1.0 t.其中约60%回收利用,约40%在土油池内,很少一部分散落在土油池外❶李长兴,等.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对环境影响研究.1995..截至目前大庆油田共施工油气井约70 000余口,落地原油产生量约70 000 t,其中残留在土油池中约28 000 t.据顾廷富研究结果,井场产生的落地原油呈放射状分布,90%左右石油污染物集中在0~40 cm深度范围内,落地原油横向迁移范围确定在150 m以内,单口油井污染面积达0.071 km2;土柱淋滤模拟实验中,83.4%的落地原油残留在土壤0~10 cm深度,原油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纵向迁移差别不大,纵向迁移范围在70 cm以内❷顾廷富.大庆油田落地原油对土壤及地表植物影响的研究.2006..大庆油田开发区和石油化工区,主要污染物为石油总烃,酚类,硫化物❶.落地原油污染已成为油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庆油田是早期注水开发的大型陆相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由于油层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均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正常压力层和异常压力层并存的情况,在平面上形成了正常压力区与异常压力区交错分布的复杂情况.油田在原始状态下,各油层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油层压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当油田注水开发以后,地层压力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油层形成长期注大于采的情况时,地层压力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形成高压层,甚至是异常高压层;而当油层形成长期采大于注的情况,地层压力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形成欠压层,甚至是异常欠压层;而对于注采平衡或接近平衡的油层,地层压力变化不大,则为正常压力层[6].大庆油田现有注水井29 724口,日注水量155.0× 104m3,其中水驱注水井22 001口,分层注水井20 729口❸孔德涛.大庆油田注水井管理的主要做法.2010..油田注水开发后,油层压力受注水开发的影响,油层压力比原始静压高10~15个大气压,最高可达25~30个大气压,形成高压区[2].由于50多年注水开发,大庆油田地下地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部分区块地层压力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在石油开发过程中,注水和采油都将导致储层孔隙压力的变化,从而使储层骨架承受的有限压力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储层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传递到地表就会导致地面发生垂向变形.大庆油田从1976年开始进行高压注水开采.高压注水时如果油层物性差,连通性不好,就会在高压注水过程中形成高压区块,或者在井间、层间产生异常高压带.区块内压力上升,砂岩颗粒骨架膨胀,吸水层厚度增加,造成地层抬升隆起.大庆油田地面隆起变形主要沿大庆长垣构造即油田主采区的界限范围分布.核心部位隆起大于120 mm,局部地段达500 mm,最大可达2000 mm❶倪长海.大庆市地面变形规律及危害.2005..由表1可以看出,大庆油田含油气组合与热储体系基本上一一对应,含油气组合与热储体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地质体,即含油气组合中有热储体系,热储体系中也有含油气组合.大庆油田开采所施工的油气井和注水井均穿透了上部和中部热储体系的盖层,部分穿透了下部和深部热储体系盖层,对热储的封闭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形成了烟囱效应,并且消耗了大量的地热能资源.具体表现在油田采出水所消耗的地热能.油田采出水是指在原油开采过程中所携带出来的地下热水,这些热水经过处理降温后又被重新注入地下进行驱油,也就是水驱.目前,大庆油田原油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特别是第一至第六主力采油厂,原油生产中伴随原油的采出水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7].资料表明,萨尔图、喇嘛甸、杏树岗油田是产出水的主要产区,占全油田产出水的96.4%.据统计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到六厂,1978年产出水量为1.75×108m3,2006年为3.98×108m3,2010年为4.33×108m3,2012年为4.85×108m3.原油储集层一般都处在地壳增温层中,埋深较大,大地热流作用导致地层温度较高,油田采出水在地下伴随着原油在地层中吸收了储集层中大量的热量,和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时的温度一般在40℃左右,蕴含着丰富的热能[1].若按提取10℃温差热能计,目前大庆油田每年消耗水热能相当于69.4×104t标准煤,地热能资源损失很大.由此可见,大庆油气田的高强度开采,对热储体系和地热资源的原始地质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庆油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强度开采,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含水率已达90%以上.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地质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和地下水质量变差、土壤环境破坏污染、地层原始压力变异、地面沉降和隆起变形、热储体系的封闭性破坏和地热资源的损失浪费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应立即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及时开展调查评价监测和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相关文献】[1]王社教,朱焕来,闫家泓,等.大庆油田地热开发利用研究新进展[J].地热能,2014(2):6—8.[2]董平恩,王廷怀,余海洋,等.黑龙江省志·石油工业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89.[3]时永发,刘海生,汪宗浩,等.大庆市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88:54.[4]田辉,郭晓东,刘强,等.大庆市地下水开采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探讨[J].地质与资源,2012,21(1):139—142.[5]林仲,李雪凝.油田废弃钻井泥浆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38(5):47—48.[6]高志华,翟香云,王建东,等.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异常地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1):51—53.[7]钟鑫.大庆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前景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4(2):38—40.。

大庆概况

大庆概况

大庆概况一、历史沿革大庆地区清初为蒙旗杜尔伯特的游猎地,一直设有定居村落。

1897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此建立了萨尔图站。

1904年开始放荒招垦,村屯渐多。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安达任民镇设臵了安达抚民府,1913年改为安达县。

伪满时萨尔图被改为兴仁镇。

1946年解放后恢复萨尔图名字。

1947年人民民主政权在萨尔图一带建立了几个牧场,1955年合并为红色草原牧场。

同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开始在安达县大同一带进行石油资源钻探。

1959年9月26日,在大同北面高台子附近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适逢建国10周年,因此把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1960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松辽油田基地建设,决定成立安达市(地级),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隶属松花江专区。

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萨尔图。

1964年6月23日,撤销安达市,设立安达特区,为了保密,对外仍称安达市。

1979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安达特区更名为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齐齐哈尔市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绥化地区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管辖。

二、行政区划和人口大庆市现辖5个区、4个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6个镇、32个乡、3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居民委员会、483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人口280.2万元,其中市区人口132.5万人。

三、自然地理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

市区地理位臵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

全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总的特点是: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风多,全年无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4.2℃,平均无霜期143天;雨热同季,年均降水量427.5毫米,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建设大庆市地域文化数据库的研究

建设大庆市地域文化数据库的研究

建设大庆市地域文化数据库的研究王亚南【摘要】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形成了独具矿区城市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

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地整合,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数据库,必定会对大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地域文化;数据库;建设;大庆市【作者】王亚南【作者单位】大庆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74(235)1 引言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渗透在一个民族的灵魂之中,它作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是衡量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的根与灵魂,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地域文化建设的进程也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程度。

通过地域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实现大庆市地域文化资源共享,为区域的经济、文化、教学与科研提供基本的文献信息保障;激发市民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区域认同力、凝聚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夯实城市文化底蕴,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是指由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制度范式等多种因素的相互渗透、融合而成的,指导支配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和经济方式,并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文化[1]。

2 大庆市地域文化数据库的内涵大庆市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它的诞生和存在都具有一种特殊性。

在油田开发与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矿区城市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

2.1 自然文化2.1.1 湿地文化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松嫩”两江在大庆市的南部和西部边缘流过,其境内流经长度390公里,年径流量572.8亿立方米。

由于嫩江的迁移改道及风蚀作用与引嫩工程,在大庆境内形成众多的积水洼地,这些积水洼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在大庆境内形成大小湖泡200多个,因此,大庆市有着“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的美誉。

增强型地热系统_干热岩_开发技术进展_许天福

增强型地热系统_干热岩_开发技术进展_许天福

1增强型地热系统的概念地热能由于其清洁可再生性和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已经成为位居水力、生物质能之后的世界第3大可再生能源。

地热资源作为世界各国重点研究开发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主要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

世界上目前开采和利用地热资源主要是水热型地热,占已探明地热资源的10%左右[1]。

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

干热岩普遍埋藏于距地表3—10km 的深处,其温度范围很广,在150—650℃之间[2]。

现阶段,干热岩地热资源是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保守估计地壳中干热岩(3—10km 深处)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

干热岩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十分丰富。

若将它开采出来加以应用,可以满足人类长期使用。

据麻省理工学院(MIT )2006年报告,只要开发3000—10000m 深度2%的干热岩资源储量,就将达到200×1018EJ ,是美国2005年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2800倍[3]。

据美国地热能市场评估报告数据(2007),美国国内地热项目开发的数目增至193个,正在开发的地热能量1035MW ,而地热潜力估计12271369MW [4],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 ,EGS )是在干热岩技术基础上提出的,美国能源部的定义是采用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低渗透性岩体中经济地采出深层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如图1所示。

据美国能源部的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评估报告(2008),需要对EGS 技术中3个关键方面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许天福1,张延军1,2,曾昭发3,鲍新华1收稿日期:2012-09-11;修回日期:2012-10-10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2AA0528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72)作者简介:许天福,教授,研究方向为多相流反应溶质运移和EGS ,电子信箱:tianfu.good@ ;张延军(通信作者),教授,研究方向为岩石力学和EGS ,电子信箱:zhangyanj@1.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002.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长春130026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摘要增强型地热系统(EGS ),又称干热岩,是一种从低渗透率和低孔隙度的岩层(干热岩)中提取热量从而获取大量热能的一种工程。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作者:王潇唐明杰吴华桥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个方面论述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对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地热开发利用管理建议,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地热能;开发利用;问题;建议前言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

作为绿色清洁的新能源,地热资源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使用方便、洁能环保、医疗保健等特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加强规范管理,可进一步促进供暖、房地产开发、医疗、宾馆、洗浴、旅游、特色养殖等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1.1地热发电用于发电的地热流体要求温度较高,一般在180℃甚至200℃以上才比较经济,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藏、川西一带,总发电潜力5800MW/a,其地热发电基本原理与火力发电相同,即通过能量转换定律将地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其带动发电机组发电。

我国自1970年10月第一座实验性地热电站在广东丰顺建成投产以来,相继建成了湖南灰汤、西藏羊八井、西藏那曲及西藏郎久等地热电站。

地热发电运行成本低,电力便于输送,不受热田位置限制,又属于高品位的能食,没有环境污染,所以地热发电的利用价值明显高于其他的利用形式。

1.2地热供暖主要在北京、天津、西安、郑州、鞍山等大中城市以及黑龙江大庆、河北霸州、固安、牛驼镇等油区城镇,开发利用60—100℃的中低温地热水,主要用于楼房采暖。

据统计,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近2.0×107m2。

在同比条件下,地热供暖成本比锅炉供暖可节30%。

1.3温泉洗浴和旅游度假利用地热进行浸泡洗浴,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北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研究 摘要:为综合研究大庆北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在明确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地热地质条件,并采用热储法对其地热资源进行潜力评估。结果表明,大庆北部地区地温梯度较高,莫霍面深度较浅,基底断裂发育,具地热资源形成的有利条件,蕴藏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热储层主要为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以及泉头组。研究区地热资源总量为316.37×1014kcal,相当于标准煤45.20×108t,可开采基础热能为53.31×1014kcal。 关键词:大庆北部;地热资源;资源量;潜力评价 地热资源是指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它集热能、热水和矿产于一体,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也是环保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大庆位于中国陆地地热水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1]的松辽盆地中北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合理配置资源,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庆地处高纬度地区,冬长夏短,取暖期长达半年,冬季供暖消耗大量煤炭,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生产和生活。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改善大庆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市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区位于大庆市北部地区,南起大庆市,北至林甸县,西起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东至大庆市边界,地理坐标:北纬46°20′00″—47°40′00″,东经124°40′00″—125°20′00″,研究区总面积9222.08km2。本次研究从大庆北部地区的地热地质条件出发,结合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试验测试等手段,明确主要热储层并进行地热资源量估算,研究表明,大庆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1 地质概况 1.1 地层 大庆北部地区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中生界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新生界古近系依安组,第四系泰康组、林甸组,具体地层及岩性详见表1-1。 表1-1 大庆北部地区地层岩性简表 1.2 构造 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的中北部,Ⅰ级大地构造单元为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亚Ⅰ级构造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Ⅱ级构造为松嫩中断(坳)陷带,Ⅲ级构造为中央坳陷区,Ⅳ级构造本区以齐家—古龙凹陷、龙湖泡阶地为主,东北部为黑鱼泡凹陷、克山依龙背斜带,东南部为大庆长垣、三肇凹陷,西北部为乌裕尔凹陷,西南部为泰康隆起带。松辽盆地是一个以古生界、前古生界为基底的大型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多期的构造活动使盆地内形成了有利于地热资源赋存条件,深、浅层的断裂发育,为地热资源的向上传导提供了便利[2-3]。侏罗纪—白垩纪的火山岩喷发,造成了喷发期局部地层的地热异常,盆地基底中广泛分布华力西、燕山期的花岗岩,第四纪以来的火山活动反映出松辽盆地现今深部地热仍较为活跃[4]。 1.3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研究区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系、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系三大类型,同时根据各含水层的埋藏条件、成因类型及水力联系,其中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系又分为第四系潜水含水岩组及第四系承压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系又分为第三系均匀层间承压水含水岩组及白垩系不均匀层间承压水含水岩组;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系又分为构造裂隙水含水岩组及风化裂隙水含水岩组。 本次工作在研究区三个地块进行地下热水取样及同位素分析,可以计算出地热水年龄并确定地下热水的运移方向。测得结果为:大庆区块> 43500年、林甸区块> 43500年、杜蒙区块38510年,进而计算出地下热水的运移方向及速率(见图1-1),杜蒙取样点至林甸取样点的运移速率小于10m/年,杜蒙取样点至大庆取样点的运移速率小于9.8 m/年。

图1-1 地下热水年龄及运移方向示意图 2 地热地质条件 2.1 地温场特征 松辽盆地地温梯度较高,平均为3.3℃/100m。通过本次工作收集的区内探井资料,计算出地温梯度在3.4~4.6℃/100m,平均可达4℃/100m。研究区地下500m、1000m、1500m、2000m不同深度下的平均地层温度分别为18℃~27℃、38℃~52℃、55℃~70℃、70℃~95℃(详见图2-1)。研究区大地热流的变化范围在40~90mW/m2,平均热流值为70mW/m2,高于世界平均大地热流值。区内莫霍面埋深介于29~33km之间,大部分的地区均小于31km,本区地壳相对较薄,莫霍面相对抬升,从而提高了地幔供热能量,这也是本区形成高地温场及丰富热资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2-1 地温分布等值线图 2.2 地热资源形成条件 (1)热源 地球的内热能是地下可利用热资源的主要热能来源,对地热资源形成起重要影响的热源是地幔供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岩浆体供热等[5]。研究区具有高热流、高地温和高地温梯度的特点,莫霍面埋藏浅,基底花岗岩分布广泛,使区内具有丰富的深部热源,为各热储层提供了统一的热源。 (2)热储层 考虑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行性以及远景发展的需要,研究区内有效热储不宜太深;考虑获得的地热流体温度不低于25℃,热储埋深也不宜太浅。按照这个要求,根据松辽盆地的演化历史和地层的发育特征,研究区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热储层主要为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以及泉头组。 通过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给出的热储层电性特征可知,区内热储层的岩性以砂岩、砂砾岩、粉砂岩为主。再结合大地电场岩性探测工作,可较为明确的了解各岩组热储层数量、厚度等信息(例如图2-2)。

图2-2 岩性探测点与地热井结构柱状对比图(以YK2-8点为例) ①泉头组热储系统:由泉头组三段、四段地层构成,埋藏较深,沉积厚度一般为1800~2200m,地层温度较高可达63.1℃,热储较发育,以青一段泥岩地层为区域性隔水层与上部热储分开。 ②青山口组热储系统:由青山口组二、三段地层构成,埋藏较深,沉积厚度一般为1500~2000m,地层温度较高可达58.4℃,热储较发育,以姚一段泥岩地层为区域性隔水层与上部热储分开。 ③姚家组热储系统:由姚家组二、三段地层构成,埋藏较深,沉积厚度一般为1400~1600m,地层温度较高可达54.1℃,热储较发育,以嫩江组一段泥岩地层为区域性隔水层与上部热储分开。 ④嫩江组热储系统:由嫩江组二、三、四段地层构成,埋藏较深,沉积厚度一般为650~850m,地层温度较高可达45.4℃,热储较发育,以嫩江组五段泥岩地层为区域性隔水层与上部热储分开。 ⑤四方台组热储系统:沉积厚度一般为570~680m,地层温度较高可达35.6℃,热储较发育,以四方台组上层泥岩为区域性隔水层与上部热储分开。 ⑥明水组热储系统:由明水组一段地层构成,沉积厚度一般为310~470m,地层温度较高可达30.4℃,热储较发育,以明水组二段泥岩为区域性隔水层与上部热储分开。 (3)热流体通道 松辽盆地内发育着四组隐伏深大断裂,将盆地基底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网状块体,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最发育,控制了盆地主要构造框架,为地下热流、水流提供了运移通道。区内中浅层断裂呈密集条带状展布,平面上展布方向呈现北北东、北北西两组方向的断裂密集带,与基底深大断裂基本一致,与下部基底断裂相连构成了良好的流体输导系统。 (4)盖层 研究区收集的钻孔资料表明,明水组二段,沉积稳定,泥岩纯而且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封盖性能好,是非常好的区域性隔水层,由此,可将热储概化为以明水组二段为隔热盖层的热储体系。 3 地热资源量计算 3.1 计算公式 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2010),目前主要用热储法计算热储中储存的热量,估计地热田地热资源的潜力,可按下式计算: Q = Qr + Qw Qr = Adρr cr(1 – φ)(tr – t0) Qw = QLcwρw(tr – t0) QL = Q1 + Q2 Q1 =Aφd Q2 =ASH 式中:Q—热储中储存的热量,kcal; Qr—岩石中储存的热量,kcal; Qw—水中储存的热量,kcal; QL—热储中储存的水量,m3; Q1—截止到计算时刻,热储孔隙中热水的静储量,m3; Q2—水位降低到目前取水能力极限深度时热储所释放的水量,m3; A—计算区面积,m2; d—热储厚度,m; ρc—热储岩石密度,kg/m3; ρw—地热水的密度,kg/m3; Cc—热储岩石比热,kcal/m3•℃; Cw—水的比热,kcal/m3•℃; —岩石的孔隙度,%。 tr—热储温度,℃; tj—基准温度(当地年平均气温),℃; S―热储的弹性释水系数,无量纲; H―计算起始点以上高度,m。 用热储法计算出的资源量不可能全部被开采出来,只能开采出一部分,二者的比值称为采收率。采收率的大小根据热储的岩性、有效孔隙度确定。 Qwh = QR RE 式中:Qwh—可开采基础热能,即从井口得到的热量,kcal。; RE—采收率,无量纲 3.2 计算结果 将参数带入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见表3-1,研究区地热资源总量为316.37×1014kcal,相当于标准煤45.20×108t,可开采基础热能为53.31×1014kcal。 表3-1 大庆北部地区地热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根据地热流体的不同用途,《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11615-2010)对地热资源温度分级,并明确主要用途。参照表3-2,按温度指标进行评价。 表3-2 大庆北部地区地热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研究区明水组和四方台组热储温度在25≤t<40范围内,属于低温地热资源的温热水,可用于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嫩江组、姚家组和青山口组热储温度在40≤t<60范围内,属于低温地热资源的温热水,可用于医疗、洗浴、温室;泉头组热储温度均在60≤t<90范围内,属于低温地热资源的热水,可用于采暖和工艺流程。 4 结论 (1)大庆北部地区地温梯度较高,莫霍面深度较浅,基底断裂发育,具地热资源形成的有利条件,蕴藏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热储层主要为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姚家组、青山口组以及泉头组。 (2)研究区地热资源总量为316.37×1014kcal,相当于标准煤45.20×108t,可开采基础热能为53.31×1014kcal,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3)在研究区进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时,应合理规划、有序发展、综合利用,优化布井设计,严格控制地热开采量并防止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同时提高地热水的梯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防止出现热污染等环境问题,重视地热水尾水回灌工作,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琦.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定量评价系统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 [2]朱焕来.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3]邱楠生.中国大陆地区沉积盆地热状况剖面[J].地球科学进展,1998(05):34-38. [4]刘进.盆地基底古热流求取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06):16-17+21+ 119-120. [5]刘进,吴冲龙.胶莱盆地岩浆活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05):36-40. [6]汪佳.兰西地区地热田的形成及地热资源潜力评价[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5,34(02):57-61. [7]杨占兴,贾雁杰.大连市小平岛地热资源潜力研究[J].世界地质,2014,33(04):959-964. [8]翟志伟,施尚明,朱焕来.大庆长垣西部地区地热资源潜力分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04):834-8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