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含遥感)
地热能资源分区评估和开发影响环境污染预警方法

地热能资源分区评估和开发影响环境污染预警方法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地热能资源的分区和开发,并准确预测开发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影响,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方法和预警体系。
本文将介绍地热能资源分区评估的方法以及开发对环境污染的预警方法。
地热能资源分区评估是对地热能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估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分析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水热地球化学特征和地下热流场分布等因素,对地热能资源进行划分和评估。
在地热能资源分区评估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水文地质数据,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来确定热资源量和品质。
首先,地质特征对地热资源分区评估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决定了地下岩体的渗透性和储集性,是地热能资源分布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地层的分析,可以确定地热资源的分布范围和类型。
其次,水热地球化学特征是进行地热资源分区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地下水热系统中的水热地球化学特征对地热能资源的质量和可开发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地下水的抽取和分析,可以获取地下水的温度、pH值、电导率等信息,从而评估地热能的利用价值和潜在环境影响。
最后,地下热流场分布是地热资源分区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下热流场是地球内部热能的传输通道,也是地热能的重要来源。
通过地下热流场的分析,可以确定地热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规模。
除了地热能资源分区评估外,还需要建立开发对环境污染的预警方法。
地热能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为了减少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建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
在地热能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实时监测技术对环境污染风险进行预警。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源和超标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可以利用数学建模和模拟技术进行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和预测。
通过对地热能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建模和模拟,可以预测开发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等级,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

[论文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利用存在问题[论文摘要]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对我国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指出地热资源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地热资源评价在地质勘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地质勘察工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地热资源评价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地热资源评价的规范要求。
1. 规范的背景和目的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规范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旨在提高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规范要求对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预测和利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可靠。
2. 管理体系和责任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应由专业的地质勘察机构或者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
评价工作应由具备一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进行,并且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评价内容和方法地热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地热能源的热储条件、热流体性质、热动力特征和热能量等。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热试验与监测等技术手段。
评价结果应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报告中应包含详细的评价数据和分析结果。
4. 数据采集和处理地热资源评价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
数据的采集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 评价结果的分级和应用地热资源评价结果根据资源的可开采程度进行分级,主要分为探明储量、潜在储量和可能储量。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地热能源开发的参考依据,对于地热能源的开发规划、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6. 质量控制和评价为了确保地热资源评价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评价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
质量控制应包括从数据采集到评价结果报告的全过程,通过抽样检验等方法,检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信息共享和保密地热资源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公开,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数据应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
但同时也需要保护评价结果中的商业秘密和隐私信息,对于涉及商业利益的信息应进行保密。
地球的地热能资源评估

地球的地热能资源评估地球的地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好地利用地热能资源,评估其潜力和可行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地球的地热能资源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地球地热能资源的分布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球的内热和太阳能的照射。
地热能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火山地区、地热区和地热田等地带。
据相关研究显示,地热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潜在储量巨大,并且相对稳定可靠。
二、地热能资源的评估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地热能资源的潜力,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地热能资源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热勘探:通过地面观测、地球物理探测、钻探等手段,获取地下地热能的相关信息,如温度、压力等。
2. 热流场建模:基于地热勘探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地下地热能分布和传输规律,以确定地热能资源的潜力和分布特征。
3.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评估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如地热潜力评估、资源量评估、经济可行性评估等。
三、地热能资源的应用领域地热能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用于发电、供热、温室农业和地热泵等方面。
具体应用领域包括:1. 地热发电:通过地热发电厂,将地下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地热发电具有环保、可靠的特点,适合用于替代传统能源。
2. 地热供热:利用地下的热能为居民和工业提供供热服务。
地热供热不仅可以提供稳定的供热温度,还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 温室农业:利用地热能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地热温室农业可以实现全年无休的农作物种植,提高粮食和蔬菜的产量。
4. 地热泵:通过地热泵系统,利用地下的热能进行室内空调和热水供应。
地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四、地热能资源的未来发展前景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地热能的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遥感技术在鲁西南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鲁西南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的应用侯珂【摘要】遥感技术是地热资源调查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利用ETM6波段进行亮温计算得到地表亮温图,并对其进行密度分割和均值滤波处理提取地热异常点;依据地表植被在地热异常区存在长势差异,通过TM437假彩色合成图像提取该信息得到初级地热异常区;利用遥感图像超出可见光范围的多波段信息"概括"作用,识别与地热形成密切相关的隐伏断裂构造,叠合亮温图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关联分析,预测地热存在有利区圈划出孙庄-东马店异常区、李庄异常区、春秋庄—陈庄异常区共3处地热异常靶区,为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8(013)00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地热异常;热红外;地表植被效应【作者】侯珂【作者单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0 引言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发现,据《地热地质勘查规范》,金乡县境内部分地区已符合评价热储的规定条件。
遥感技术是地热资源调查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发现常规野外调查中不能直接见到的与地热形成密切相关的隐伏断裂构造,同时通过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亮温初步获取地热异常区。
在此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初级地热异常区,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关联分析,预测地热存在的有利区,为研究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县城的东部、北部及南部地区,西起歇马亭—张庄—桃园镇—苏庄一线,东至江庄—高河店—刘楼—周花楼一线,南起三杨—祭田庄—周花楼一线,北到任庄北—丘井—江庄一线,面积约145km2。
研究区范围拐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7′17″~116°23′33″,北纬35°00′00″~35°08′10″(图1)。
图1 工作区地质图Fig.1 The workspace geological map1.1 构造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Ⅰ级)—鲁西中台隆(Ⅱ级)—济宁—成武断束(Ⅲ),分别属于嘉祥凸起、济宁凹陷和金乡鱼台凹陷,构造格架为近SN 向与近EW向断裂切割形成的似菱形块体。
dz_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dz_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国家能源局于2020年3月31日发布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地热资源评价及估算的原则、要求及程序。
《规程》旨在制定地热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规范,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开展地热资源的勘察、开发利用及管理,推动地热能发展。
一、地热资源评价原则1.科学性:地热资源评价应依据现有的科学原理、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资料,分析测量计算,以达到准确地估算地热资源量。
2.客观性:地热资源评价应以客观真实的地质现象为基础,采用数值技术、地质学技术推断评价地热资源,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验证,以达到准确高效的评价目的。
3.价值性:地热资源评价应采取综合评价法,将地热能的技术特性、发展潜力等情况综合考虑,采取综合分类法,进行综合结果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地热资源。
1.熟悉地热资源的地质事实和工作要求,准确真实地反映地热资源状况;2.明确评价目的,明确地热资源评价等级标准,指定内容要素,综合评价各变量实力;3.采取多种评价技术,叠加综合评价,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结果拟合;4.采用多种地学技术,并与实测资料相结合,叠加验证;5.根据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地估算地热资源量。
三、地热资源估算规程2.依据地热资源估算标准,划分普查区域,根据实测成果,结合地质图、地理空间素养等,分别估算普查区域地热资源量;3.普查结果,逐级缩小普查区域,与底层地质特性结合,逐步估算目标区域地热资源量;4.根据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确定工程投资压力、技术可行性等,辅助地热资源利用方案制定;5.根据地热资源估算结果,审阅地热能利用施工方案,确定地热资源估算及利用方案。
地热能资源的勘查与评价技术研究

地热能资源的勘查与评价技术研究一、现状分析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被广泛应用于供暖、发电等领域。
然而,目前我国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较为不均衡,集中在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地热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地热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且存在着对环境造成的一定影响。
地热能开发技术相对滞后,对勘查和评价技术的需求亟待提高。
二、存在问题1. 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查主要采用传统的地质勘查方法,如地质、地球物理等勘查手段,但存在精度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
2. 地热资源评价标准缺乏统一。
地热资源评价标准因地域、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导致地热资源利用的不确定性增加。
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环节存在瓶颈。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设备设施陈旧等问题,限制了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地热资源勘查技术研究。
应引入先进的勘查技术,如遥感、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提高地热资源勘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统一地热资源评价标准。
应建立统一的地热资源评价标准体系,根据地质特征、地下水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为地热资源的合理评估提供依据。
3. 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
应加大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地热能的开发效率和利用价值。
四、结论地热资源的勘查与评价技术研究是地热能开发的重要基础,对于推动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推进技术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地热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地热能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加强对地热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地热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57·2018年第05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8)05-0057-02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尹玉龙(河北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河北邢台071800)摘要:地热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我国可以说是一个地热资源大国,尤其是低温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主要对我国的地热资源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潜力评估,首先从地热资源的分布与特征入手,给出了几个地热资源的潜力评估方法,然后通过山东省、河北省、贵州省的地热资源评估,我们发现这些省地热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地热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说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供暖或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总之,通过对地热资源进行研究来为我国的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估;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P314.1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8.05.05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多次地热资源勘探工作,发现西藏地区、东南沿海地带、华北平原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一次次的实地考察研究,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地热数据库。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随着社会需求进一步加大,地热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温室养殖、取暖等各个方面。
地热资源的丰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温泉,据部分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的温泉有3000多处,分布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地热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环境,为能源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区域性的地热资源调查进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地区的资源规划和复利用,且成型中存在部分泡沫被树脂溶解的风险。
两者均不能成功制备出产品,但陶瓷型芯具备后期开发的潜能,如果陶瓷型芯能够解决质量和溶解问题,可采用陶瓷型芯方式进行整体制备。
表3不同透气材料对产品影响吸胶毡透气毡300g/m 2短切毡单向膜真空袋膜抽完气体的时间10s 1min 1min 6s 20min 导流网注满时间40s 1min 20s 50s 50s Φ210无导流网注满时间4min 55s 5min 15s 7min 46s 8min 40s 掐胶时间6min 35s 6min 35s 8min 8s 9min 30s 管路出胶时间12min 30s13min 40s16s未出胶注:织物相同,为3K 碳纤布,树脂体系、铺层数,真空树脂导入成型、注射方式均相同,透气材料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7月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2)4 设计书编写 (2)5 资料收集与分析 (5)6 热红外遥感调查 (6)7 地热井调查 (12)8 温泉调查 (13)9 地热资源评价 (14)10 地热资源区划及开发利用区划 (19)11 成果编制要求 (23)附录A 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 (48)附录B 热矿水矿物原料提取工业指标 (48)附录C 名词与术语 (49)附录D 地热资源分级 (50)附录E 地热储量分级 (51)附录F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52)附录G 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 (55)附录H 填表说明 (5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要求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专门制定。
1.2本要求规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书编制、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调查、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地热资源评价与区划、报告及图件编制与提交等等工作的基本要求。
1.3本要求适用于项目并可供相关工作参考。
2 引用标准GB 11615-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DZ 40-85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D 2004-01 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GB 8537-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5084-19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TJ35-2005 渔业水质标准GB 2260-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7-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 17798-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DZ/T 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DDZ 9701 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DDZ 9702GIS 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GB/T 14950-1994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DZ/T 0151-19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DD 2001-01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3 总则3.1本要求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3.2《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通过区域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总结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对主要地热田和地热产地开展资源论证;对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和区划;总结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技术方法,制定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技术规范;提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区划意见。
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地热资源提供基础依据。
3.3《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设计书编制、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调查、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地热资源评价与区划、报告及图件编制与提交等工作应按本要求严格执行,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书面申请形式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经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协商后确定。
3.4本要求如与相关最新国家标准或规范不同,应以最新国家标准为准直接执行,并通过电话或其它形式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促进本技术要求更加合理和完善。
3.5项目工作中应不断更新地热数据,最终报告和图件均应体现最新地热数据。
3.6报告及图件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适应行政管理部门和专业研究单位的需要。
4 设计书编写以下内容对设计书编制提纲、工作程序、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设计书编制应按项目管理部门要求及时编制,以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4.1 设计书编写提纲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任务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第三节工作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本项工作需求第二章以往工作程度第一节区域基础地质工作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工作第三节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第三章地热地质概况第一节区域地质条件第二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三节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第四节地热资源分布概况第五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四章工作方法与工作标准第一节资料收集第二节遥感解译及热红外遥感调查第三节地热资源野外调查第四节水样采集与测试第五节地热资源评价第六节地热资源区划第七节报告编制第八节信息系统建设第九节工作标准第五章工作部署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原则思路与技术路线第三节年度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第六章实物工作量第七章预期成果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人员安排第九章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说明第十章经费预算第十一章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第一节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第二节经费、设备和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三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4.2 工作程序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计初审等。
4.2.1明确任务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下发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相关准备工作。
4.2.2 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设计编写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与资料。
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编写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4.2.3 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设计编写时,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根据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及时组织设计编写,按时保质完成设计及附图、表的编制。
4.2.4设计初审设计初稿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初审。
初审的重点是设计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实施方案能否满足项目任务书的有关要求。
设计编写单位应根据初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完善,提交设计的送审稿。
4.3 基本要求4.3.1 设计应充分体现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性质,并按不同阶段和性质编写设计:属于跨年度的新开项目必须编写项目总体设计,续作项目只须编写年度工作方案。
总体设计按不同专业设计书编写提纲编制,并在综述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和充分收集、分析前人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明确本年度工作方案(作为总体工作部署的一部分)。
年度工作方案应对项目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详细说明项目任务书下达的总体工作任务和已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上一年度批准的设计工作量以及实际完成情况(含工作量完成百分比)。
对没有完成的工作量应说明具体原因,并将未完成工作量纳入本年度统筹安排。
同时,对照本项目任务书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重点阐明上一年度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简述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取得的成果,并客观评述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年度工作方案有充分依据并具有可操作性,为本年度工作安排提供借鉴。
4.3.2 设计编写应按照各专业设计编写技术要求执行,凡未列出的专业类别可参照相关专业的编写要求。
4.3.3 设计的工作方案应充分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技术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实现优化组合,力争用最经济的工作量实现最佳工作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必要时,可以设计多方案供专家论证确定最佳方案。
4.3.4 设计必须符合任务书的要求,如有较大变更,按规定报批,根据批准编写设计。
4.3.5 设计编写前必须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
设计书要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要求内容完整、文字精炼、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附图附表齐全美观。
4.3.6地质调查项目按有关要求编制设计预算,项目设计预算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的结业证书的专业人员编制。
5 资料收集与分析5.1目的以任务书和设计书为依据,开展资料的收集工作,进行深层次开发分析研究,明确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控热构造、流体特征、动态特征、热储特征、地热成因、开发利用等。
5.2 资料收集主要内容5.2.1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包括以往的区域地层、构造以及深部构造等资料,尤其要掌握活动断裂的分布及其性质、岩浆活动情况。
5.2.2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以往的航磁、重力勘探、大地电磁、电法(超长波)测深、地震和测井等资料。
5.2.3 温度场资料包括现有的地热井测温、温度场空间分布(平面上、垂向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等资料。
5.2.4 动态资料包括现有的地热井、温泉的流量、开采量、温度、水位(压力)、流体质量以及开发利用的历史动态数据。
5.2.5 勘探和研究报告包括以往各地热田的勘探和研究成果报告、各地热井的成井报告以及各温泉的勘探研究报告等。
5.2.6 地热钻孔资料包括地层岩性、储层结构特征、初始流体特征、抽水试验、测温数据、岩石水理参数和热物理参数等。
5.2.7 温泉资料包括温泉的泉口高程、泉点类型、泉域面积、地热温标、泉口地质环境、交通条件、泉水用途、开发利用现状、盖层岩性、热储岩性、监测项目、取样情况、流体特征、热储特征等。
5.2.8 影像资料包括以往地热井、温泉开发利用的历史影像资料。
6 热红外遥感调查6.1 目的任务综合利用卫星遥感、航空热红外遥感及地面红外测温等手段开展区域下垫面特征调查,进行研究区下垫面光谱特征、热辐射特征等分析,结合地面岩石、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圈定高温地热异常带。
6.2数据选择6.2.1 美国陆地卫星数据Landsat的重访周期为16天,这使得其白天和夜间成像的TM6(ETM+)数据对于进行地表热异常提取以及地热资源预测是理想的数据源,其中TM6的空间分辨率是120m,对于面积较小的地表热异常不能探测出来,60m热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7、ETM+的地表热异常探测应用使得状况有改善,但该数据现在已经无法获取,只能应用历史影像资料。
6.2.2 地球观测系统EOS数据——ASTERASTER热红外谱区的波段数达到了5个,分辨率仅为90米,但其量化值为12bit;因此,热图像像元值的动态范围更大,温度信息更丰富,更有利于热信息分析提取,故用其进行地表温度反演比较合适。
6.2.3 中巴资源卫星数据中巴卫星遥感数据用途广泛,可用于土地利用、水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探矿、地质测绘、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海岸带探测等地球资源与环境调查各个方面,但是,IRMSS 热红外B9波段的空间分辨率比较低,数据的质量不是很稳定,对于大面积地表热异常的探测而言,其利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提高。
6.3 图像预处理6.3.1 几何纠正利用已有的地形图(1/5万)或地面控制点对所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