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现实主义大师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赏析
大卫科波菲尔叙事视角及特点

大卫科波菲尔叙事视角及特点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展开,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出生到成长的故事,描写了他经历的磨难、成长的经历以及对爱与友情的追求。
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亲身经历的叙述:大卫科波菲尔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叙述故事。
小说一开始,大卫就自称为一个“孤儿”,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
由于作者将自己与小说主人公的姓名相同,读者很容易将小说视为作者自传体小说,认为大卫的故事是作者自己的经历。
因此,这种亲身经历的叙述使得小说更加贴近现实,给人一种真实感。
二、感情真挚的描写:大卫科波菲尔以感性的视角叙述故事,他细腻地描绘了自己的情感变化、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他真挚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他的成长过程,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例如,在描述自己童年时的遭遇时,大卫以动人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渴望得到关爱的心情。
三、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不仅关注了自身的成长经历,还深入地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不公与黑暗面。
他描绘了工厂劳动者的生活困境、贫民窟的恶劣环境以及废校的现象。
通过这些描写,他不仅呈现了一个个个体的遭遇,更让人们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并反思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
四、多重视角的叙述:虽然大卫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故事,但他并不是唯一的叙述者。
小说中其他的人物也有机会用他们的眼睛来看待事物,从而达到多角度的描写。
例如,大卫的好友斯特洛普先生、他的后妈请教士兹班顿以及他的朋友亚格尼丝等人都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了他们对大卫的观察和理解。
这种多重视角的叙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故事,看到不同人物的成长和转变。
总体而言,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非常接近作者自身的经历。
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其现实主义特点主要表现为:(1)强烈的批判性狄更斯以写实的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狡诈展示了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境遇,以及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维多利亚盛世”的繁荣时期,但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上流社会的人们生活极其奢华,朱门酒肉;而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则生活困顿,难以维持生计——大卫的经历也一直游走于社会两级之间的鸿沟。
(2)充分展现了金钱的罪*恶《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
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
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
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3)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理想作品着力于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美好的社会和更理想的人生。
表现出对小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改善他们境遇的善良愿望。
小说在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方面的价值还在于对人性的肯定和赞扬,描写真实而伟大的爱。
劈果提及他们的家人没有很多的金钱,但他们对大卫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忠诚和关爱。
老劈果提在大卫无助的时候帮助他,痛苦的时候安慰他,一直挂念着他并时常看望他。
老船长劈果提则心胸宽广,即使女儿出走,也仍然一如既往地爱着她,为了找回她走遍了欧洲。
人性的光辉在他们身上尽显本色。
安妮丝也是人性美的化身,她既美丽又体贴,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结合,是理想的妻子。
《大卫科波菲尔》赏析

《大卫科波菲尔》赏析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大卫科波菲尔》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人物刻画以及情节结构等方面。
1. 主题探讨《大卫科波菲尔》通过讲述主人公大卫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辉煌和挫折。
作品中主要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的不公、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成长中的痛苦与困惑。
这些主题贯穿整个故事,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2. 人物刻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不仅在剧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人格特征。
主人公大卫是一个善良、敏感且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的成长经历中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最终通过坚持不懈和积极向上的努力,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负面人物,如大卫的继母墨丘利夫人,她阴险狡诈、自私冷酷,给大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3. 情节结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节结构丰满而精彩,通过描绘大卫从孤儿院到成年期的经历,展现了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变故和挑战。
小说以大卫的自传体式叙事,呈现了他从少年时代的無助和迷茫,到后来通过对待他人的善良和正直,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的过程。
同时,狄更斯通过善于营造紧张的情节推动,使得读者能够被故事吸引并产生共鸣。
4. 文学风格狄更斯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同样也体现在《大卫科波菲尔》中。
他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重视,将读者带入了小说的情境之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
同时,狄更斯对话的刻画也极富特色,运用不同的口音和语气,使对话更为真实。
此外,狄更斯在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幽默元素,既为故事增添了趣味,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洞察力。
总结:《大卫科波菲尔》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主题的探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以及文学风格的运用,成功地展示了一个少年逐渐成长为成熟人的过程。
《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特色赏析

教材解析CAI JIE XI《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在小说中,作者记录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现状,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给无数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中的语言既细腻生动,又贴近现实生活,还十分幽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
一、贴近生活狄更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海军职员的家庭,他很小的时候便开始独自谋生。
他在皮鞋店里打过工,在法律事务所当过誊写员,在自食其力的同时刻苦地学习写作。
他时常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非常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使用了大量生活化的语言,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在读者的眼前。
比如“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
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这样的语言就非常贴近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大卫成为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伙计析XI后,暂时寄居在米考伯先生的家中。
因为米考伯欠了很多人的钱,所以几乎每天都有债权人上门来讨债。
债权人的话是如此的粗俗、直白,却贴合生活实际。
作者将其完整地记录在小说中,展现了米考伯一家的窘境,增强了小说的可信度。
又如“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儿外……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家什么吃的都没有了”,米考伯太太为了能让大卫帮助自己,将实情告知了大卫,没有丝毫的掩饰,也不觉得难为情。
米考伯夫妇深陷债务危机,不得已只得靠变卖剩余的家产来维持生计。
作者借米考伯夫人之口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种种压迫。
从米考伯夫人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她的辛酸与无奈。
狄更斯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对现实生活中各个行业的人的语言进行了提炼,并将其融入小说之中,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二、细腻生动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来讲述主人公的遭遇,使得小说的语言更加细腻生动。
如“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小说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大卫科波菲尔》作品赏析笔记

《大卫科波菲尔》作品赏析笔记摘要:一、引言二、大卫科波菲尔作品概述三、人物角色分析四、文学技巧与风格五、作品的主题与现实意义六、作品评价与影响七、结论正文:一、引言《大卫科波菲尔》是查尔斯·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孤儿成长历程中的种种艰辛与奋斗。
作品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第一人称视角,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众生相,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二、大卫科波菲尔作品概述小说从大卫科波菲尔的童年时期开始,描述了他遭受继父虐待、母亲改嫁的痛苦经历。
成长后的大卫投身于社会,成为一名律师,又在爱情与事业上经历了种种波折。
在朋友的帮助下,大卫终于找到了真爱,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
三、人物角色分析1.大卫科波菲尔: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勇敢面对困境、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年轻人。
2.贝西:大卫的初恋,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后来成为大卫的妻子。
3.史蒂芬:大卫的好友,一位充满正义感的人,帮助大卫度过了许多困难时期。
四、文学技巧与风格狄更斯在作品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以大卫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性光辉与黑暗面的19世纪英国社会。
幽默与讽刺的手法贯穿全文,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作品的主题与现实意义《大卫科波菲尔》的主题是成长与奋斗。
作品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不懈努力,告诉读者要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美好的生活。
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
六、作品评价与影响《大卫科波菲尔》被誉为狄更斯的巅峰之作,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自问世以来,该书深受读者喜爱,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结论《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与现实意义的作品。
通过对大卫科波菲尔成长历程的生动描绘,查尔斯·狄更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19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
大卫科波菲尔叙事视角及特点

大卫科波菲尔叙事视角及特点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小说,出版于1850年。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展示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
通过这一叙事视角,狄更斯成功地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强调了个人意志和奋斗的重要性。
下文将从叙事视角和特点两方面,对大卫·科波菲尔进行探讨。
首先,大卫·科波菲尔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
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大卫将读者引入了他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
他坦率地描述了自己在寡母和后来的继母手中的不幸遭遇,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他的叙述充满了感情和细腻,吸引了读者对他的关注和同情。
同时,通过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大卫的成长历程更加真实和直观,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他的成长和变化。
其次,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具有特定的主观色彩。
他的叙述受到他个人经历和观点的影响,使之充满了情感和个人色彩。
他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遭遇进行了主观的反思和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在描述自己与祖母的关系时,他表达了对祖母深深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而在描述与继母的冲突时,他则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这种主观色彩使得叙述更有个性,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尽管叙述带有个人情感的色彩,但大卫也试图客观地呈现他周围的人物和环境。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个角色的性格和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真实。
他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如贫困和劳动条件的恶劣,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义的批判。
这种客观性增加了叙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被他的叙述所吸引和接受。
最后,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具有时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他通过回忆和回顾的方式,展示了自己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
他将事件和情节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组织,使得叙述更加清晰和连贯。
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大卫·科波菲尔》赏析

阅读指南提及查尔斯·狄更斯,高尔基曾说,他“不仅是一位反映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在作品中呈现了19世纪中叶英国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下面,笔者就从写作视角与主题思想两个角度对作品进行赏析。
一、写作视角作者选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让“我”这个见证者来讲述故事,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作品富有真实感。
“我”可以随意吐露心声,让读者感受到孩童的率真,并了解童工的真实遭遇及他所接触到的周围的人的状况。
小说中的大卫虽然比同龄人成熟,但毕竟只是一个孩子。
他对生活仍然抱有期待。
即使生活给他一点小小的馈赠,也会让他倍感开怀。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星期六的晚上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我回家时口袋里有六七个先令,一路上可以进那些店铺看看,琢磨琢磨这笔钱可以买些什么,这是件很适意的事。
”对一个成年人而言,“六七个先令”或许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大卫而言,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可以让他高兴上一阵子。
他总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努力地取悦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
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展现了主人公的脆弱。
“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这一点,就像我渴望上天堂一样,脑子里记得一清二楚!”大卫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
为了生存,他必须忍受各种痛苦,与各种人物打交道。
作者借此表达了角色内心的愤慨、痛苦与悲伤。
大卫在孩童时代便失去了父亲,接着又被继父赶出家门,靠给人做工勉强维持生计。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如货行老板、货行伙计、房东夫妇……可是这些人自己也过得很不如意,自然不会再去关注这样一个孤儿。
社会在大卫的眼中是冷酷无情的。
他不但需要自食其力,还要忍受他人的白眼、嘲讽、奚落、伤害。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艺术特色王美钥 长沙理工大学摘 要:小说主人公大卫的一生正是狄更斯一生的写照,他们同样拥有着坎坷的童年、波折的求学经历、以及痛苦的童工经历、工作经历和不幸的婚姻生活。
这位现实主义作家,通过独特的描写视角、扁平人物的形象塑造、浪漫主义的环境静物描写手法,通过揭示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道德与情感的追求,展现了小说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143-01一、创作风格1.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查尔斯•狄更斯 (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处于“维多利亚盛世”,工业化得到惊人发展的时期,带来了物质繁荣和社会转型。
资本家唯利是图,金钱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人民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对儿童成长的关心与教育,甚至出现很多童工的现象,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孤儿大卫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塑造了不同阶层,尤其是劳动人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
2.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独特的描写视角、仔细的观察,塑造了一系列扁平人物,将人物的外貌、动作、言行举止、内心变化表现的生动形象、惟妙惟肖,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将人物性格、个人境遇、悲欢离合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与浪漫主义的氛围有机的结合,展现了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将错综复杂、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连成一体。
二、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艺术特色1.独特的心理视角《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是以孩童的独特视角来展开故事的,使事物本来的面目失真,具有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