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踏查吉林市农业受灾情况并接受国内主要媒体记者集体采访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踏查吉林市农业受灾情况并接受国内主要媒体记者集体采访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踏查吉林市农业受灾情况 并接受国内主要媒体记者集体采访
省农委副主任于文 波在 吉林市政府副 市长仇福华 、市物 价局局长朱克娜 、 市农委副主任 朱文 彬 、 吉县副县长付彦平 永 等领导陪同下 ,踏查吉林市 部分 乡镇农业 受灾情况并接受 国 的集体采访 。于文 波副主任向媒体记者 简要介绍 了今 年我 省
9月 2 0日, 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作会议在长春市召开 。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 , 结 总 交流经验 , 安排部署工作 , 明确 目标任 务 产业 , 长期以来 , 特别 是近年 来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人参产业的发展 , 各相关部门密切配 合 , 了大量工作 , 得了积极的成效 。今年 省委省政 府把加 做 取
合吉林实 际 , 具有前暗I 指导 睦和可行性 。同时 , 生、 对有关指标
体系、数据 蔺戈 省现代农业 发展 的基本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
很好 的意见和建议 。
原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 立诚教授 、吉林省农业 科技学
于强副主任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 并表示 院院长栾立明教授 、 省委财经办王 占学副 主任 、 农大农学 吉林 院院长王丕武教授、 吉林省农科院环资中心博士李刚研究员、 会后省农委将对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疏理和总结 , 加强与 省土肥站站长杨大成研究员、省种子总站站长丁万志研究员 相关部I ]的工作对接与协调 , 修改好和完 善好规划 。 ( 农 委 发展 计 划 处 供 稿 ) 省 以及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 站长 梁志 业研究 员等农业专 家应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 产的基本情况 、 全省农业受灾情况 , 重 点介绍了 当前我省粮 食作物 良好的长势情况 ,今 年后期如果 没有重大 自然灾害 , 全省粮食生产一定能够取得好收成 。于文 波副主任的介绍使在场 的媒体记者和 国家发改委价格 司有 关 领导较为振奋 , 他们表示吉林省作 为全 国粮食主产省份 , 年 今 粮食生 产在受灾之 年仍将取 得好收 成对于稳 定粮食价格 , 抑 制通货膨胀预期具有积极意 义 , 要进一 步加 大力度 , 积极宣传 推介吉林省粮食生产对于稳 定粮价的利好信息 ,引导社会各

2006年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介绍(第二部分20个主推技术)

2006年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介绍(第二部分20个主推技术)

块 、 块一 亩地 . 将 蜂卡撕 分成小 块 , 一 先 用 秫 秸 皮 或 玉 米 叶主 脉 ,把 蜂 卡别 在 放 蜂 点 玉 米 植 株 中部 叶 片 的 背 面 距 离 基 部
13 。 /处
该 项 技 术 是 以 土壤 测 试 和 肥 料 田 间
试 验 为 基 础 , 据 作 物 的需 肥 规 律 、 壤 根 土
制 在5 %以 下 , 亩 挽 回粮 食 2 k l , 5 g2上 投 ,
入 产 出 比1 2 以 上 。 :2
适 宜 我 省 粮 食 作 物 及 其 它 优 势 作 物 产 区推 广 。06 2 o 年计 划推 广 1o 万亩 , 00 预计 可增 产粮R4L 斤 , ,公 f 增加 产值3 元 以上 。
( ) 术 要 点 二 技
挽 回 产 量 损 失 5 7 , 挽 回 玉 米 损 失 %- % 亩
3k . 增加效益3元左右。 0g亩 0
( ) 宜 区 域 、 模 、 计效 益 一 适 规 预
适宜在 我省 玉米 主产 区的长 春 、 四
1划 定 施 肥 分 区 : 县 为单 位 划 分 . 以
内喷 粉 。 ( ) 意 事 项 三 注
养分含 量受 到施肥 等多种 因素 的影响 ,
即 使 开 展 过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的 耕 地 ,也 要 根 据 土 壤 养 分 变 化 的周 期性 规 律 ,周 期 性 地 开 展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工作 。
必 须 采取 联 防 的办 法 进 行集 中防 治 。
1 0 万 亩 ,预 计 可 挽 回 玉 米 产 量 3 00 亿 , 增 加 效 益 2 亿 元 以上 。 . 8 ( ) 术 要 点 二 技

吉林地区棚膜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吉林地区棚膜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大棚抗风灾 、 雪灾 的能力差 。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水平较
棚1 3 0 3 栋, 新增蔬菜生产能力 2万 t , 全市棚膜蔬 菜基 地 面积累计发展 到 2 6 0 O h m 。棚膜规模 在 1 0 0栋 以上 的蔬 菜园 区达 到 2 7个 。规模 化经 营水平得 到 明显提 升 ,形成 了以节 能型 日光 温室 和塑料大棚 为主体多种 类型 、 形式 的保护地设施生产体 系。 1 . 2 棚 室( 设施 ) 建设标准逐步提 高 吉林市 以前 的大棚 多数是竹木结 构 ,温 室多采用
钢架或无 缝钢 管结构 , 设施举 架高 , 有 利于 机械作 业 , 采光好 、 结构坚 固 、 保温效果 好 , 重点 推广应 用棚 膜蔬 菜节能增温 、 膜下滴灌 ( 微灌 ) 等配套技术 , 使棚 膜生产 达到稳产 、 高产 、 高效 的 目的。 1 . 3 品种 日渐丰富 、 配套栽培技 术逐渐 完善 积极 引进开发棚膜蔬菜新 品种 ,温室大棚种植 绿 叶菜类 、 茄 果类 、 瓜 类 以及食 用菌等蔬 菜 , 通 过 引进开 发棚膜蔬菜新 品种 , 大力 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 术 、 标 准 化生产技术 、 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 、 生物 防治病 虫害技 术、 渗灌 滴灌栽 培技术 , 使 棚膜蔬菜产 量 、 质 量和 效益
用较 少
少, 温湿 度不好 控制 , 到 了冬季 , 除少 部分棚 室用 作育 苗外 ,大部分处 于闲置状态 ,棚室 的经济效 益难 以发
挥 。近年来 , 棚室 的结构发生 了很大变化 , 温室的墙 体 采用双层砖墙 内夹保温板 , 屋面双膜双覆盖 。 大棚采用
吉林地 区尽管棚室蔬菜面积逐渐扩大 ,种植 品种 日渐 丰富 ,但 目前棚 室蔬菜仍 以黄瓜 、番茄为 主 , 占 7 0 %以上 。 棚室专用品种较少 , 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仍以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途径论文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途径论文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途径摘要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的概况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和技术措施,以为今后吉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乃至生态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玉米秸秆;资源概况;利用现状;利用途径;吉林省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28-011 吉林省秸秆资源概况吉林省为我国农业大省,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主产区,也是秸秆资源特别丰富的省份。

秸秆资源以玉米秸秆为主。

据统计,目前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5%,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6%;玉米播种面积已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12%左右,产量已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出口占全国50%以上。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多的省份,多年平均总产量保持在1 500万t左右,其次是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玉米产量都在1 000万t左右。

总之,东三省以及内蒙古是中国最主要的玉米供应地和出口基地,其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

2011年吉林省玉米大丰收,出产玉米2 650万t。

据资料显示,玉米秸秆和籽粒比为1.6∶1,出产秸秆4 240万t。

按照80%可收集资源计算,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为3 392万t,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松原、四平和白城等中西部地区。

单位土地面积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为7.97 t/hm2,其中松原10.43 t/hm2、四平9.15t/hm2、白城8.47 t/hm2、长春8.16 t/hm2。

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吉林省水稻、玉米、大豆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主要用于燃料和废弃燃烧,分别占秸秆全部可收集资源量的58.60%和5.98%;少部分用于秸秆还田和圈养畜牧饲料,分别占4.04%和10.67%;用于工业用途的造纸、压制密度板、食用菌基料比重很小,合计不足1%。

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目前,随着煤碳、液化气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处理玉米秸秆方式转变为田间放荒为主,辅以农村家庭土灶燃烧,这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对环境也构成了严重污染,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要求。

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研究

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研究
s e n t i a l t o ma i n t a i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r e s o u r c e s u t i l i z a t i o n.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i r c u l a r a g r i c u l t u r e c a n o b t a i n t h e l a r g e s t e c o n o mi c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b e n e it f s wi t h t h e mi n i mu m c o s t s ,h a v i n g s i g n i i f c a n t me a n i n g f o r t h e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r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l i f e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最后 提 出发 展 循 环 农 业相 关 建议 。 关键词 : 循环农业 ; 生 态农 业 ; 吉 林 省 中 图分 类 号 : X 1 7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S t u d y o n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y i n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吉林 省循 环农 业发 展 的研 究
刘艳 君 , 吴 兵 , 包 丽艳 , 姚艳玲
( 1 .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2 . 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追溯东北农耕文明的渊源探访吉林省的古代农业遗址

追溯东北农耕文明的渊源探访吉林省的古代农业遗址

追溯东北农耕文明的渊源探访吉林省的古代农业遗址追溯东北农耕文明的渊源:探访吉林省的古代农业遗址东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其丰富的农业遗址见证了古代农耕文明的辉煌。

作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代表,吉林省拥有众多的农业遗址,这些遗址不仅是研究农耕文明发展历程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古代农业生产方式与社会发展的窗口。

本文将追溯东北农耕文明的渊源,带领读者一同探访吉林省的古代农业遗址。

一、龙江文化遗址:东北农耕文明的起源之地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的龙潭文化遗址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之一,被称为龙江文化的发源地。

该遗址的发掘证实,约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的居民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种植小麦、粟、豆类等作物。

龙潭文化遗址的发现揭示了东北农耕文明起源的历史,这种农耕文明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敖东遗址:东北农耕文明的重要节点敖东遗址位于吉林省敖东镇,是东北地区最为典型的农耕文明遗址之一。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农耕工具、农作物种子以及古陶器等物品。

这些物品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东北地区早期农耕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敖东遗址的发现革新了人们对东北农耕文明的认知,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三、长白山遗址:东北农耕文明的山地特色长白山是吉林省的重要山脉,这里的农业遗址记录了东北地区山区农耕文明的特点。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长白山地区古代居民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作物,并采取了一系列适应山地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

长白山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东北地区古代农耕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舒兰遗址:东北农耕文明与城市发展的结合舒兰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其农业遗址反映了东北农耕文明与城市发展的结合。

考古学家在舒兰的农业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农田、灌溉渠道以及居民建筑遗迹。

这些遗迹证明了古代舒兰居民不仅依靠农耕文明获得生活所需,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城市特征的社会生活。

舒兰遗址的发现揭示了东北地区农耕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

积极探索吉林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积极探索吉林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国全 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推进现代化进程 提供 了坚强的体制保 障和物质保 障 , 支 撑着 中国经济 3 0年的高速增长 , 创造 了
世界 经 济 发展 史 上的 奇迹 。在改 革 开放 3 年之 际 , O周 十七 届 三中 全 会专 题 研 究 r 村 改 革发 展 ,对 今后 一 个 时期 “ 农 三
比重 由 17 9 8年 的 1 . 22 %提 高 到 4 .%, 82
中全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 的进程 中, 其
意 义完 全 可 以与 3 年 前 的 十 一 届 三 中 0
全会相媲美 。
三 中全会 对我 国农村 改 革 发展 的 历
正在成为国家重要 的肉类调 出省份 ; 农
产 品加 工 业 已经 成为 与 汽车 、石 化 三足
现 代化 , 面 临 着一 些 矛 盾和 问 题 , 也 主要
是农 村经 济 体 制 尚不 完 善 ,农业 生 产经
农 产 品加 工 业 国 内行 业 领 先 地位 。重 点 抓 好 龙头 企 业 建设 ,积极 打造 科 技 创 新
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 ,我省农 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处于历史
上 最好 时 期 ,其成 功 的原 因正 是得 益 于 坚 持改 革 开放 和 科学 发展 。下一 步 推 进 农 村改 革 发 展 , 还是 要 继续 解 放思 想 , 坚 持 改革 开放 , 推进 科 学 发展 , 进 社 会 和 促
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成效 显著 , 筹 城 乡发 展迈 出重 大 步伐 , 统
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七届 。
三 中 全 会 是 在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3 周 年 之 0 际 、农村 改 革发 展进 入关 键 时期 召 开 的

撒播希望的种子——访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赵仁贵

撒播希望的种子——访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赵仁贵

般来说 , 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 是决定 质、 配制新组合、 选育新品种, 满足玉米生产发展需求 ; 同时, 要 育种成败的关键 。育种实践表明 : 育种工作 者拥有种质资源的 转变观 念 , 为生产适于玉米机械 化 、 产业化需 要的杂交种提供
数量与质量 , 以及对其研 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主 亲本种质。 匕 综 所述, 新时期玉米的育种目标十分明确, 但是高 要条件 。从近代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看 , 次有突破 l成就的 产育种仍然是玉米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 高玉米 的抗病 每一 生 提 取得都离不开作物优 良品种的作用 ,而突破性品种 的育成 , 往 性是玉米育种的永恒 目 。 标 往与新的种质资源 的发现和利用有关 。 今后在作物育种上的重 作 为玉米生产 和育种大 省 ,吉林省 的生产模式 和育种 目
米 种质资源创新工作得到了加强 ,至 20 年国家种质库贮藏 01
的玉米 种质 资源达 19 9 。 63 份
吉林省 地处东北春播 玉米区 , 土壤肥沃 , 中部 位于世界 三 大玉米带之一 , 誉为“ 国黑土带 ”是我国玉米总产量最 多, 被 中 ,
单产水平最高, 玉米人均占有量 、 商品量、 出口量和外调量最多
作为玉米种植大省,吉林省公有科研院所育种实力雄厚,
种面积可能从 以前的 2 2 90万公顷降至 2 0 万 公顷 。 90 并且 由于 优良品种数量多 , 广面积大 ; 推 育种机构发展迅速 , 品种竞争激
依靠化 肥、 农药及其它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潜力十分有限 。 因此 , 烈 ; 省内生产应 用新 品种 更新速度 快 ; 杂交种推广形式 多样化 ; 必 须通过对玉米种质进行 遗传改 良、 育新品种 、 培 充分挖 掘玉 种子管理政策对路 ; 新品种保护力度加大 , 保护意识增强 。 虽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的中部,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示范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六大林区”、“八大草原”之一。

全省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3.7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8.98%,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

总人口273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279万人,占46.7%。

全省辖8市、1州和长白山工委会,60个县(市、区),624个乡镇,9321个行政村,有汉、朝、满、蒙、回等49个民族。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降水量西部为400毫米左右、中部为600毫米、东部为800毫米以上。

全年无霜期为135天。

吉林省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沉降,东部为长白山区,森林茂密,闻名遐迩的长白山,蕴藏丰富的森林、特产、绿色食品、矿产、水利水电和生态旅游资源,有野生动物1000多种、野生植物2700多种,素有“长白林海”和“动植物立体资源宝库”之称。

中部为松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连片集中,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商品粮集中产区;西部为草原、湿地生产态区,是牧业、杂粮杂豆、糖料、油料生产基地。

吉林省是全国商品粮大省。

盛产玉米、水稻、大豆和杂粮杂豆等优质农产品。

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和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省粮食总产已经达到550亿斤阶段性水平,最高年份达到568亿斤,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省份。

在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中,吉林省有13个县入选,其中排名在前10位的有6个县。

吉林省是绿色食品大省。

全省已认证绿色食品785个、有机食品271个、无公害农产品2090个,“三品”总量达到3146个,环境监测面积3900万亩,产量3340万吨,产值487亿元,带动从事“三品”生产农户278万户,户均增收2100元,全省共创建了12大类绿色、有机食品基地5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6个,建设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96个,示范面积达到4200万亩,占耕地资源面积的48.8%。

吉林省是新兴的牧业大省。

到2009年末,全省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分别发展到4425万头、1171万头、35万头和8.02亿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21.8万吨、142.73万吨、90万吨,人均肉类占有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人均禽蛋占有量跻身全国前5名。

畜牧业总产值847.22亿元,占据农村经济半壁江山。

吉林省是农产品加工业大省。

我们围绕农业上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强工兴农、协调发展的路子。

200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626亿元,2009年达到2150亿元,增长2.4倍。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继汽车、石化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吉林省是林业资源大省。

全省林地面积940万公顷,占总幅员的51.9%,森林覆盖率达42.5%,长白山森林面积、质量、蓄积量都排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

吉林省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

其中人参素有“百草之王”、“国之瑰宝”的美誉,产量占全国的85%。

吉林省是梅花鹿的繁育基地,鹿茸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度重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优质粮食、精品畜牧业、高效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劳务经济等主导产业,努力通过城乡互动、工农联动、项目拉动、改革驱动,做强主导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精特色产业。

吉林省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根本目标出发,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为基本着眼点。

按照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变化规律,立足城乡统筹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和人才。

大力提高粮食等优势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吉林农业和吉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吉林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