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控制臂资料

合集下载

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发明专利]

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299299.5(22)申请日 2017.12.08(71)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72)发明人 黄川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代理人 康海燕(51)Int.Cl.B60G 7/04(2006.01)B60G 7/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57)摘要本发明保护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及汽车,包括控制臂焊接总成和衬套总成,控制臂焊接总成包括连杆和焊接在连杆两端的套环,衬套总成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在套环中。

即本发明对现有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进行了两个部分优化:一是将传统的控制臂总成的衬套总成的外骨架的外表面设计成带外螺纹结构,将套环设置成具有与其配合的内螺纹结构。

套环和衬套总成采用螺纹装配形式,可以自由装配、拆卸,可多次重复装配,不产生塑性变形。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107984996 A 2018.05.04C N 107984996A1.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包括控制臂焊接总成和衬套总成,控制臂焊接总成包括连杆和焊接在连杆两端的套环,衬套总成装配在套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总成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装配在套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总成的外骨架外表面是带外螺纹结构,套环内有与其配合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总成的外骨架的一端为六角法兰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的外周侧有用于配合扳手或虎口钳的平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总成外骨架的六角法兰面根部有倒角。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悬架控制臂总成。

《2024年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范文

《2024年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范文

《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逐渐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作为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悬架控制臂的设计与制造对汽车的操控性能、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某型汽车的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某型汽车的前悬架控制臂主要采用铸铁材料,通过锻造和机械加工而成。

其结构主要包括连接部分、支撑部分和安装部分。

连接部分负责将控制臂与转向节和减震器连接;支撑部分则负责支撑车身并传递路面反馈;安装部分则用于固定控制臂在车身上的位置。

此外,为满足各种行驶需求,前悬架控制臂在设计上还需考虑到多角度的弯折和扭力承受能力。

三、当前结构存在的问题虽然某型汽车的前悬架控制臂在常规使用条件下表现出色,但在长期使用和高强度驾驶环境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某些部位易发生疲劳裂纹,影响行车安全;控制臂重量较大,导致整车重量增加,影响燃油经济性;某些结构细节的设计不够合理,可能导致车辆操控性能和稳定性的降低。

四、结构优化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结构优化方案:1. 材料优化:采用轻质材料替代铸铁,如铝合金或高强度钢材,以降低控制臂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2. 结构改进:在易发生疲劳裂纹的部位增加加强筋或改变结构形式,以提高其抗疲劳性能和强度。

同时,对安装部分和支撑部分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车辆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3. 细节优化:对控制臂的细节设计进行优化,如优化连接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使其更符合力学原理,提高其传递力和扭矩的效率。

五、结论通过对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我们找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优化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降低整车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汽车底盘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汽车产品。

汽车控制臂知识讲解

汽车控制臂知识讲解

汽车控制臂知识讲解汽车控制臂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支撑车身和转向控制。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控制臂承受着巨大的力和压力,因此其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控制臂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钢铁或铝合金。

它是连接车轮和车身的重要连接件,通过连接车轮悬挂系统和车身底盘,使车轮能够上下运动,并且能够转向。

控制臂的设计是基于汽车悬挂系统的类型和车辆的用途而定的。

一般来说,汽车悬挂系统可以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两种类型。

独立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轮独立运动,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而非独立悬挂系统则是车轮之间通过控制臂相互连接,使其协同工作,提供更好的悬挂支撑力。

控制臂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支撑车身。

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控制臂能够吸收和分散来自车轮的冲击力,保持车身的稳定性。

同时,控制臂还能够降低车辆的噪音和震动,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控制臂还承担着转向控制的重要任务。

通过控制臂的连接和转动,驾驶员可以实现对车轮的转向控制。

控制臂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转向灵活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控制臂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操控需求和行驶安全性。

为了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控制臂通常采用双臂结构。

双臂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和刚性,增强车轮的悬挂稳定性。

此外,双臂结构还能够降低车轮的滚动摩擦,减少车辆在转弯时的侧滑和翻滚风险。

控制臂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等因素,以确保控制臂能够承受来自车轮和道路的各种力和压力。

结构的设计应根据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转向需求进行优化,以提供最佳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制造工艺的选择和控制则直接影响着控制臂的质量和可靠性。

汽车控制臂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其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

《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范文

《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范文

《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辆性能和舒适性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前悬架控制臂作为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于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舒适性及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某型汽车为例,深入探讨其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

二、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某型汽车的前悬架控制臂是典型的钣金冲压件,其结构主要包括臂体、轴承座及连接耳等部分。

1. 臂体部分:主要负责支撑与传递载荷,其结构形式与材质直接影响到悬架系统的刚度与强度。

臂体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以承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载荷。

2. 轴承座部分:与转向节等部件相连,承担着将转向力传递至车轮的任务。

轴承座的结构设计需满足强度、刚度及耐磨性要求。

3. 连接耳部分:连接臂体与车辆其他部件,如减震器等。

连接耳的设计需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三、前悬架控制臂的优化方法针对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方法:1. 材料优化: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替代传统钢材,以降低整体重量,提高刚度与强度。

同时,采用热处理工艺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2. 结构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控制臂进行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针对应力集中、易磨损等部位进行结构改进,提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与耐久性。

3. 工艺优化:采用先进的冲压、焊接等工艺技术,提高控制臂的制造精度与质量。

同时,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

4. 润滑与防护:对轴承座等易磨损部位进行润滑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对整体结构进行防腐、防锈处理,提高耐候性能。

四、优化效果分析经过对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可以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与舒适性:优化后的控制臂具有更高的刚度与强度,可有效抵抗各种载荷,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同时,优化后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吸收路面冲击,提高乘坐舒适性。

2. 降低油耗与排放:优化后的控制臂重量更轻,可降低车辆的整备质量,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汽车悬架控制臂的开发

汽车悬架控制臂的开发

汽车悬架控制臂的开发一、引言1. 设计一个控制臂时,输入条件(1) 载荷条件:一般来讲,系统的载荷已知,但是零件的载荷难于确定(2) 控制臂的最大工作空间:进行控制臂尺寸设计的基本考虑点(3) 软件的选择:可以进行拓扑优化(Hyper-works, Ansys等)(4) A solider modeler:具有高级设计特征,来Capture拓扑优化以后的复杂特征(5) 形状优化软件:减轻重量,同时保持较低的应力水平。

2. 设计流程二、引言对各个步骤的详细解释Step 1A:确定控制臂的设计空间重要性:设计空间的大小与优化结果有关过小:优化的结果只是最优解的一个子集扩大:在一些载荷工况下面,这个部件可能和其它的部件重合。

方法:利用Pro/E 的Behavioral modeling (BMX) 确定设计空间Step 1B: 确定控制臂的载荷利用ADAMS建立悬架的模型,汽车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

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已知,控制臂和车身或者转向臂的连接点已知。

由此可以确定作用在控制臂上的力。

(仅仅用于初始计算,由于控制臂的形状为初步的)Step 2 初步设计控制臂过重,利用了最大的设计空间,但是连接点的设计要准确。

Step 3: 拓扑优化目标:刚度最大,一阶固有频率最大等等。

约束:重量最轻,减小最大应力等等。

软件:Optistruc、Ansys等Step 4: 利用拓扑优化的结果进行二次设计(1) 考虑制造过程:锻造、铸造还是机加工。

(2) 在进行新的建模时,如何利用拓扑优化的结果Step 5 形状优化(Overall shape optimization)在进行拓扑优化时,没有加应力约束,此时需要进行形状优化。

Step 6:利用形状优化的结果进行第三次设计12% 的weight reduction; 13% stress reduction。

Step 7:考虑控制臂的柔性,确定作用在控制臂上的载荷控制臂的柔性可以改变作用在上面的载荷。

悬架的结构元件

悬架的结构元件

第七节悬架的结构元件一、控制臂与推力杆独立悬架中用纵臂、横臂或者斜臂(统称控制臂)中的三者之一,将车轮(或车轴)与车架(或车身)连接起来。

有些悬架在车轴与车架(车身)之间布置有纵向或横向推力杆。

控制臂或推力杆在车轮(或车轴)与车架(或车身)之间传递力和力矩,并决定了它们的结构形式。

对于仅沿轴线方向传递拉力或压力,并伴随有纵向弯曲作用的推力杆,大多数用端部有接头的简单钢管制造,并应当保证有足够的纵向弯曲应力。

少数情况下,也可以用能获得比拟大的纵向弯曲强度、断面为异形的板材制造。

如用两个槽形断面的梁组合成一个工字型的梁。

为了保证顺利的装配和补偿制造与安装时可能产生的误差,有时要求推力杆具有调节长度的功能。

如果两个推力杆连接成一体并有一定的夹角(图6—41),基于上述相同的理由,还可能提出改变两个臂之间夹角的要求。

图6—41所示结构中,接头与推力杆经螺纹联接,使两者相对转动就能到达调节长度的目的,而松开夹紧螺栓2,又能调节两个推力杆之间的夹角。

控制臂在比拟复杂的受力状态下工作,要承受牵引力、制动力、侧向力和力矩等。

为了提高控制臂的刚度,臂的横断面应该采用具有较深结构的构件或者用封闭式的箱形断面结构(图6—42)。

有的控制臂传递来自车轮方向的纵向力作用,其受力状况如图6—43所示。

为了减小车身上固定支点的力,要求支点间有足够大的距离。

图6—44所示为单纵臂后悬架,其上作用有弯矩和转矩。

在地面垂直反力F:作用下,单纵臂受转矩T=F Z h作用,式中h为力F Z到纵臂断面轴线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侧向力Fy作用下对纵臂也产生转矩作用。

为此,要求纵臂有足够的扭转强度,此时用封闭的箱形断面最合理。

控制臂可以用钢板冲压、模锻或者铸造。

大批量生产时,常用冲压、模锻的生产方式制造;小批量生产时,那么采用钢或铝合金铸造,后者有较小的质量。

二、接头控制臂或推力杆常通过位于它们端部的接头与其它件实现联接。

这些接头应满足下述一些要求:应当有较小的摩擦;在使用期间不需要进行保养,以减少使用本钱或降低劳动强度;接头应有一定的弹性;具有隔音性能。

《2024年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范文

《2024年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范文

《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篇一一、引言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舒适度直接关系到用户的驾驶体验。

前悬架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部件,其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对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某型汽车的前悬架控制臂进行结构分析与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二、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某型汽车的前悬架控制臂主要由轴承、连接杆、支撑架等部分组成。

其中,轴承负责支撑和连接车轮,连接杆则将控制臂与车身连接起来,支撑架则为控制臂提供稳定的支撑。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悬架控制臂需要承受来自车轮的冲击力和侧向力,因此其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然而,该型汽车的前悬架控制臂在结构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连接杆与轴承的连接部分较为薄弱,容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和断裂。

此外,支撑架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以应对各种路况下的冲击和振动。

三、前悬架控制臂的优化方案针对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 增强连接部分的强度:通过优化连接杆与轴承的连接结构,增加连接部分的厚度和强度,以减少磨损和断裂的可能性。

同时,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连接部分,提高其抗拉强度和耐磨性。

2. 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通过改进支撑架的结构设计,增加其刚度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更为稳固的支架结构,或者增加支撑点的数量,以提高整个前悬架系统的稳定性。

3. 轻量化设计: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基础上,对前悬架控制臂进行轻量化设计。

采用轻质材料制作控制臂,减少其重量,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性能。

4. 优化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如数控加工、焊接等,提高前悬架控制臂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同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四、优化后的效果评估经过对某型汽车前悬架控制臂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可以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前悬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后的前悬架控制臂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更好地承受来自车轮的冲击力和侧向力,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汽车悬架控制臂

汽车悬架控制臂

汽车悬架控‎制臂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控制臂( C o n t r o l a r l T l ,也称摆臂) 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

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

控制臂( 包括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

汽车摆臂分‎为前摆臂和‎下摆臂,前摆臂是悬‎架的向导和‎支撑,其变形影响‎车轮的定位‎,降低行车稳‎定性;而下摆臂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车身‎,减震器并且‎缓冲行驶中‎的震动。

减速器对下‎悬挂臂能起‎到好的辅助‎作用,它与减震器‎和弹簧的默‎契配合才能‎构成一套出‎色的悬挂系‎统(总成)。

A.控制臂球铰‎总成结构先介绍两种‎常见结构形‎式的控制臂‎球铰总成。

图1中球销‎6装在球碗2‎内,球碗2 为聚乙烯材‎料制成,避免了球销‎6直接与球座‎1接触。

防尘罩4 上端通过卡‎环5装在球销6‎上,下端通过卡‎环3装在球座1‎上,防尘罩4 通常为橡胶‎材料或者聚‎乙烯材料。

图2 中的球座2‎底部为开放‎式,利用铝制挡‎板1锁止球销8‎,和球碗7脱‎出。

球铰总成通‎常通过球座‎与控制臂臂‎体装配,装配方式为‎球座与控制‎臂臂体锻为‎一体,嵌入、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联接。

B.汽车控制臂‎的结构:1.横向稳定杆‎连杆2.横拉杆3.纵拉杆4.单控制臂5.叉( V)形臂 6.三角臂1.横向稳定杆‎连杆在悬架安装‎时,稳定杆连杆‎一端通过橡‎胶衬套或球‎铰与横向稳‎定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橡胶衬套或‎球铰与控制‎臂或筒式减‎振器连接,横向稳定杆连‎杆在悬架中‎对称使用,起提高操纵‎稳定性的作‎用。

两种横向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图,如图3 、图4所示。

图3 为双衬套稳定杆‎。

臂体2 为锻铝件,橡胶衬套1‎,3与臂体2‎装配时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1‎,3与臂体2‎无相对运动‎,图4为双球‎铰稳定杆,臂体2为钢‎制拉杆,球铰总成1‎,3的轴线与‎臂体2的相‎对位置根据‎需求可以设‎计为0°,90°,1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悬架控制臂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控制臂( C o n t r o l a r l T l ,也称摆臂) 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

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

控制臂( 包括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

汽车摆臂分为前摆臂和下摆臂,前摆臂是悬架的向导和支撑,其变形影响车轮的定位,降低行车稳定性;而下摆臂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车身,减震器并且缓冲行驶中的震动。

减速器对下悬挂臂能起到好的辅助作用,它与减震器和弹簧的默契配合才能构成一套出色的悬挂系统(总成)。

A.控制臂球铰总成结构先介绍两种常见结构形式的控制臂球铰总成。

图1中球销6 装在球碗2 内,球碗2 为聚乙烯材料制成,避免了球销6 直接与球座1 接触。

防尘罩4 上端通过卡环5 装在球销6上,下端通过卡环3 装在球座1 上,防尘罩4 通常为橡胶材料或者聚乙烯材料。

图2 中的球座2 底部为开放式,利用铝制挡板1 锁止球销8 ,和球碗7脱出。

球铰总成通常通过球座与控制臂臂体装配,装配方式为球座与控制臂臂体锻为一体,嵌入、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联接。

B.汽车控制臂的结构:1.横向稳定杆连杆2.横拉杆3.纵拉杆4.单控制臂 5.叉( V)形臂 6.三角臂1.横向稳定杆连杆在悬架安装时,稳定杆连杆一端通过橡胶衬套或球铰与横向稳定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橡胶衬套或球铰与控制臂或筒式减振器连接,横向稳定杆连杆在悬架中对称使用,起提高操纵稳定性的作用。

两种横向稳定杆连杆的结构图,如图3 、图4所示。

图3 为双衬套稳定杆。

臂体2 为锻铝件,橡胶衬套1,3与臂体2装配时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1,3与臂体2无相对运动,图4为双球铰稳定杆,臂体2为钢制拉杆,球铰总成1,3的轴线与臂体2的相对位置根据需求可以设计为0°,90°,180°。

球铰总成1,3与臂体2焊接在一起。

2 .横拉杆在悬架安装时,横拉杆一端的橡胶衬套与副车架或车身连接,另一端的橡胶衬套与轮毂连接。

此类控制臂多应用于汽车的多连杆悬架和转向系统的横拉杆,主要承受横向载荷,同时对车轮运动导向。

两种横向拉杆的结构图如图5、图6 所示。

图5为不可调横向拉杆,臂体2 为钢制拉杆,橡胶衬套1 ,3, 外管与臂体2 焊接在一起。

图6 为可调横向拉杆,臂体由钢制螺纹拉杆2 、4 和螺纹导套3 组成,可以通过调节螺纹拉杆2,4 和螺纹导套3 的相对位置得到不同长度的拉杆。

3.纵拉杆纵拉杆多用于拖拽臂式悬架,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

图7 为纵向拉杆的结构图。

臂体2 由钢材冲压成形。

橡胶衬套1 、3 、4 外管与臂体2 焊接在一起。

橡胶衬套1 安装在车身中部的受力部位,橡胶衬套4与轮毂连接,橡胶衬套3 安装在减振器的下端,起支承和减振的作用。

4.单控制臂此类控制臂多用于多连杆悬架,两个单控制臂配合使用,可以传递来自车轮的横向和纵向载荷。

图8 为一种结构型式上悬控制臂的结构图。

臂体2 为锻铝件。

橡胶衬套1 与臂体2 装配时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1 和臂体2 之间无相对运动。

球铰总成3 为球座嵌铝板式,球座与臂体2 的装配方式为嵌入式。

在悬架安装中,橡胶衬套1与副车架或车身连接,球铰总成3与轮毂连接。

橡胶衬套1 也可以为液压衬套。

图9 为另外一种结构形式的单控制臂,也称为支承臂。

臂体 2 为锻铝件,橡胶衬套1 、4 与臂体2 装配时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 1 、4 和臂体2 无相对运动。

球铰总成5 的球座与臂体2 锻为一体。

在悬架安装中,橡胶衬套1 与副车架或车身连接,球铰总成5 与轮毂连接,臂体2 上的安装孔3 用以安装稳定杆,橡胶衬套4 与筒式减振器下端连接。

5. 叉( V)形臂图10、图11为两种叉( V)形臂的结构图。

此类控制臂多用于双横臂独立悬架的上下臂或麦弗逊悬架的下臂,臂体的叉( V)形结构主要传递横向载荷。

在悬架安装时,图1 0 、图11示的叉( V)形臂的橡胶衬套与副车架或车身连接,球铰总成与轮毂连接。

图10中,臂体3为钣金冲压件焊接成形。

橡胶衬套1,2 与臂体3装配时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1,2 与臂体3之间无相对运动。

球铰总成4 与臂体2 铆接在一起。

图11中,臂体2为锻铝件。

橡胶衬套1,5 与臂体2装配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1,5和臂体2 之间无相对运动。

球铰总成3 为球座嵌挡板式,球座与臂体2 装配方式为嵌入式。

对图1 1 所示叉形臂的结构,臂体2在锻造成形时,由于T形区金属流动比较大,锻造工艺要求较高。

6. 三角臂此类控制臂多用于前悬麦弗逊悬架的下臂,用来传递横向和纵向的载荷,控制车轮与车身的相对运动。

图1 2 、图1 3 为两种三角臂的结构图。

图1 2 为双衬套、单球铰三角臂,臂体2 为钣金冲压件焊接成形。

橡胶衬套1 、4 与臂体2 装配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1 ,4 与臂体2 之间无相对运动。

球铰总成3为球座嵌挡板式,与臂体2 装配方式为铆接。

图1 3 为单衬套、双球铰三角臂,臂体2 为锻铝件。

橡胶衬套4 内管与臂体2 装配时为紧配合,因此,橡胶衬套4 与臂体2 之间无相对运动。

球铰总成1 为球座嵌挡板式,球座与臂体装配方式为嵌入式;球铰总成3 为球座无挡板式,球座与臂体2 锻造为一体。

悬架安装时,图1 2 中橡胶衬套1 、4 与副车架或车身连接,球铰总成1 与轮毂连接;图1 3 中球铰总成1 和橡胶衬套4 与副车架或车身相连,球铰总成3 与轮毂相连。

橡胶衬套1 的动态特性主要由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要求确定,橡胶衬套4 的动态特性主要由汽车的平顺性要求确定。

C.汽车的悬挂系统1.汽车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

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

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

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挂系统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悬挂系统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总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

从外表上看,轿车悬挂系统仅是由一些杆、筒以及弹簧组成,但千万不要以为它很简单,相反轿车悬架是一个较难达到完美要求的汽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挂系统既要满足汽车的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其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对立的。

比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汽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汽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的不良倾向,不利于汽车的转向,容易导致汽车操纵不稳定等。

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非独立悬挂系统和独立悬挂系统3.非独立悬挂系统非独立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两侧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架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

非独立悬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由于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较差,在现代轿车中基本上已不再使用,多用在货车和大客车上。

4.独立悬挂系统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

其优点是:质独立悬挂系统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

不过,独立悬挂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的缺点。

现代轿车大都是采用独立式悬挂系统,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独立悬挂系统又可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多连杆式、烛式以及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等。

a.横臂式悬挂系统横臂式悬挂系统是指车轮在汽车横向平面内摆动的独立悬挂系统,按横臂数量的多少又分为双横臂横臂式悬挂系统和单横臂式悬挂系统。

汽车悬挂(9张)单横臂式具有结构简单,侧倾中心高,有较强的抗侧倾能力的优点。

但随着现代汽车速度的提高,侧倾中心过高会引起车轮跳动时轮距变化大,轮胎磨损加剧,而且在急转弯时左右车轮垂直力转移过大,导致后轮外倾增大,减少了后轮侧偏刚度,从而产生高速甩尾的严重情况。

单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多应用在后悬挂系统上,但由于不能适应高速行驶的要求,目前应用不多。

双横臂式独立悬挂系统按上下横臂是否等长,又分为等长双横臂式和不等长双横臂式两种悬挂系统。

等长双横臂式悬挂系统在车轮上下跳动时,能保持主销倾角不变,但轮距变化大(与单横臂式相类似),造成轮胎磨损严重,现已很少用。

对于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挂系统,只要适当选择、优化上下横臂的长度,并通过合理的布置、就可以使轮距及前轮定位参数变化均在可接受的限定范围内,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目前不等长双横臂式悬挂系统已广泛应用在轿车的前后悬挂系统上,部分运动型轿车及赛车的后轮也采用这一悬挂系统结构。

b.多连杆式悬挂系统多连杆式悬挂系统多连杆式悬挂系统是由(3—5)根杆件组合起来控制车轮的位置变化的悬挂系统。

多连杆式能使车轮绕着与汽车纵轴线成二定角度的轴线内摆动,是横臂式和纵臂式的折衷方案,适当地选择摆臂轴线与汽车纵轴线所成的夹角,可不同程度地获得横臂式与纵臂式悬挂系统的优点,能满足不同的使用性能要求。

多连杆式悬挂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车轮跳动时轮距和前束的变化很小,不管汽车是在驱动、制动状态都可以按司机的意图进行平稳地转向,其不足之处是汽车高速时有轴摆动现象。

c.纵臂式悬挂系统纵臂式独立悬挂系统是指车轮在汽车纵向平面内摆动的悬挂系统结构,又分为单纵臂式和双纵臂式两种形式。

单纵臂式悬挂系统当车轮上下跳动时会使主销后倾角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单纵臂式悬挂系统不用在转向轮上。

双纵臂式悬挂系统的两个摆臂一般做成等长的,形成一个平行四杆结构,这样,当车轮上下跳动时主销的后倾角保持不变。

双纵臂式悬挂系统多应用在转向轮上。

d.烛式悬挂系统烛式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是车轮沿着刚性地固定在车架上的主销轴线上下移动。

烛式悬挂系统的优点是:当悬挂系统变形时,主销的定位角不会发生变化,仅是轮距、轴距稍有变化,因此特别有利于汽车的转向操纵稳定和行驶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