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的后现代性元素分析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一、后现代主义及其解构性最初的后现代主义现象基本指出现在建筑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主要是由于一些建筑师们开始对那种执着于全球性风格而导致人文关怀缺乏的不满,而开始大胆发展出一种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建筑风格。
随后,后现代主义向其他文化领域渗透,像哲学、心理学、宗教、法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思想。
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各国理论家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现在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普遍理解是相对于现代主义来讲的,后现代主义是对于现代主义的批判,是一种不断超越的情绪。
关于解构德里达将“解构”理解成是对“结构”的消解和分解,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由此产生新的意义。
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1]可见,解构性就是强调分解和打碎,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时间和空间的可切割和分离,将整体任意切割成单独的个体,再进行拼贴。
二、解构经典人物经典人物总是在人们的脑海中有着一个大致的轮廓概念,有着典型的性格和典型外貌特征。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
”这是《西游记》原著里对猪八戒外貌特征的描写,这也形成了大家对于猪八戒第一印象,肥头大头,好吃懒做,贪吃贪睡,贪图美色。
而在2017年上映的《悟空传》里以猪八戒为原型的天蓬却是一位白面小生,不仅武功高强,对于心爱的姑娘痴情专一,与原著里那个肥头大耳的形象相去甚远。
在《西游记》原著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里曾对唐僧的外貌做过如下描写,“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
”可见唐僧是风姿英俊的,86年版《西游记》汪粤所扮演的唐僧在观众心中形成了一个经典形象,唐僧就是如此温文尔雅,相貌堂堂的。
而在1995年的《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变得婆婆妈妈啰里啰嗦,在2013年上映的《西游·降魔篇》唐僧成为了一个有着爆炸头不修边幅的年轻驱魔人。
后现代主义电影再认识

《戏剧之家》2018年第10期 总第274期77影视观察后现代主义电影再认识程舒婷(江汉大学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作者简介:程舒婷,女,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影视传媒艺术。
【摘 要】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电影在世界各地到处开花结果,对今后世界各国电影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对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认识开始谈起,了解新浪潮和意识流电影,认为新浪潮运动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前奏,而意识流是后现代主义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中国电影的不断革新多少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新浪潮;意识流电影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77-02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相当广泛而又模糊的概念。
欧美各国和我国学者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层次的讨论,但是最终也没有合适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在第二次大战后,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产生的,以现代主义为基础,并又超越和突破现代主义,具有彻底的反传统文化,缺乏深度,创作方法多元化的特征。
这种思潮对今后艺术界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认识后现代主义电影目前对于后现代主义电影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它并不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一种世界观,是对“元叙事的怀疑”,对既定权威的不信任和解构。
实际上,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现代主义的末端,而是现代主义的最初状态。
所谓的“反电影”就是不按照传统常规的电影模式套路,以一种不同于此的先锋姿态来制作电影。
其主旨精髓就是突出个人意志和主观精神色彩,以反传统文化的立场来解构对传统电影艺术的认识和思考,因此,我们可以说具有“反电影”特征的电影属于后现代电影的范畴。
后现代电影在创作中,反对华美主义、反对集体英雄主义、反对大团圆的结局,反对电影生产必须按照组织严密、符合格式的、可备广泛接受的生产模式。
让受众产生质疑的态度去认识影片,倾向于以生活中的琐碎事件组合、小人物情感经历、以小见大的方式来构建影片。
《爱情公寓》里后现代元素分析及其思考

《爱情公寓》里后现代元素分析及其思考作者:杜爽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5期摘要:《爱情公寓》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后现代元素的运用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轻松、欢乐、丰盛的娱乐大餐。
剧作运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演将后现代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传达出年轻人在新时代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爱情公寓》;后现代;元叙事;混仿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33-01一部由女性交友社区网站爱情公寓投资的爆笑青春偶像剧——《爱情公寓》,得到了以80后群体为主的年轻受众的热烈追捧。
在各类影视剧激烈抢夺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没有耀眼明星出场造势,亦没有开播前仪式化的火热宣传,情景喜剧《爱情公寓》成功地运用后现代风格打造了媒介文化奇观,树立了新时代中国情景喜剧新的里程碑。
一、“元叙事”模式渐行渐远应该说,后现代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苏珊-桑塔格所谓的“新意识”,全面攻击现代主义的先锋与主流地位,并强调“高雅”与“低俗”之间的界限没有任何意义。
自然,生发于现代主义并占主流地位的“元叙事”难免受到猛烈的抨击与批判。
何为元叙事?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说:“元叙事或者宏大叙事,确切地说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即权威话语。
”《爱情公寓》明显挣脱了“宏大叙事”的框架,看不到以追求意义与深度、英雄主义、二元对立评判标准自鸣得意的现代主义的“影子”。
无论从选题还是叙事方式都消除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走进观众内心。
该剧讲述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是自己身边的故事一般——零距离、零隔阂、零差异。
二、“去中心化”的喜剧人物设置后现代主义被视为宏大叙事与普遍真理的掘墓者,必将开启一个尊重差异、文化多元的新时代。
在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得以呈现,而“边缘”也取得了与“中央”同等的地位。
《爱情公寓》在人物设置方面就体现了“无人是中心,人人是中心”的理念。
公寓内四男三女均是故事的主角,每段故事都围绕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展开,7人都参与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后现代性叙事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后现代性叙事魔幻现实主义特征中不乏后现代性。
譬如:夸张、非理性、荒诞、时空错置、陌生化、颠覆性等。
从后现代主义是多元论这一层面来看,魔幻现实主义亦呈多元论特征。
这一点在魔幻现实主义影片中表现尤为突出:对“中心”进行解构,风格化的画面、戏剧元素、动画特效、交叉叠化、拼贴等都与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体现魔幻的元素趋于一致。
温迪·B·法里斯在《魔幻现实主义:理论、历史、社区》之“谢拉扎德孩子:魔幻现实主义及后现代小说”一文中把如马尔克斯、萨尔曼·拉什迪等称为后现代魔幻现实主义者,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中组成部分。
“但无论如何,魔幻现实主义的范畴可以被有利可图地扩展到描述西方当代叙事的一个重要主体,正如我所建议的,构成后现代主义流中的一股强大的潮流。
”本文对中西几部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进行分析,抛开其他后现代的特征,仅从主体存在、主体异化等方面探索魔幻现实主义影片中的后现代性叙事。
一、魔幻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中的“本体论”:主体存在本体论的根本是“存在”,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是研究物体的分类问题。
之后哲学界对物体—观念—联系之间展开研究,随着物体与环境的变化,“存在”的涵义越来越丰富。
本文所关注的影片中主体存在的问题,是从主体的现实存在与观念去探索隐藏在背后的东西,探讨形而下世界的形而上根据。
抑或说是探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背后那个抽象的、精神或物质的基础。
假若正如布莱恩·麦克黑尔(Brian McHale)所主张的那样:现代主义是认识论的,涉及知识的问题,而后现代主义是本体论的,涉及存在的问题,那么魔幻现实主义影片中对本体论的思考——主体存在问题就具有后现代性了。
后现代主义的实体哲学家们力图通过在不同环境下的哲学行动来重新定义存在,主要依赖于生物学、生态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动物在自然和人工提供的环境中的认知情况。
颠覆与重构《蓝丝绒》主要人物体现的后现代元素.

颠覆与重构:《蓝丝绒》主要人物体现的后现代元素[摘要]大卫•林奇导演的《蓝丝绒》被称为美国19世纪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影。
其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构成了整部影片情节的跌宕起伏,故事的惊悚神秘。
林奇对这几个人物的性格进行了颠覆与重构,用镜头表现了他们本身的困惑、性格的多重性、不确定性、非理性和延异性等后现代元素。
本文依据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从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表现入手,解读三个主要人物表现出的这些后现代元素。
[关键词]《蓝丝绒》;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非理性;延异性一、问题的提出《蓝丝绒》是美国著名导演大卫•林奇1986年导演的一部影片。
该本文由论文发表网()提供片曾获当年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协会颁发的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成就奖、独立精神最佳女主角奖,被称为19世纪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电影。
首映20多年以来,虽然一直是影评家关注的对象,然而对这部电影的评论总离不开性、暴力、犯罪、邪恶等老生常谈的话题。
过多地讨论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忽略掉影片中人物所表达的内在含义。
《蓝丝绒》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构成了整部影片情节的跌宕起伏,故事的惊悚神秘。
表面单纯的大学生杰弗瑞、看似受害者的桃乐丝和变态的弗兰克,他们性格中都含有不确定性、非理性和延异性等后现代特征。
导演林奇对这几个人物的性格进行了颠覆与重构,用镜头表现了他们本身的困惑和性格的多重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入手,解析片中三个主要人物所体现出的后现代元素。
二、后现代不确定性、非理性和延异性后现代电影是后现代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后现代文学是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形象表达。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所体现的理性和社会进步的公正平等已不能充分彰显人们的个性,[1]原有的理性已被颠覆和非理性打破。
二战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精神也越来越困惑,高科技的发展让一切都成为类像和虚假,一切意义都在“延异”中发生变化。
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绝对意义与价值,消解中心。
后现代主义确实是一种解放运动,这种运动阻止我们天真地毫无经验地接受既定的东西,而是让我们探视整个社会思想体系。
颠覆传统模式 窥探微妙心理——分析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交合,中西文化的拼接,多种观念的冲撞构 心乃至无中心”的观点。在后现代主义文化
英国学者史蒂夫 ·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 影是脱离原来的位置的历史,是怀旧或“回
周星驰的电影便是在这种怪异的文化 象。也就是说,后现代注重的是人与人间的 溯性”电影,如《美国涂鸦》、 《星球大战》、《中
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发展沿革的过程中也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作为中国新兴 电影的代表人物——周星驰的电影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气息。他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 叙事模式和手法,从深层次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很恰当地展现了人物的思想状态和 情绪领域,在世界影坛上树立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摄制上,它往往把这种思想气质融入到电影 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 言上,这使得这种电影往往能显出一种强烈 的 实验 性质 和前 卫立 场。”[3 ]
二、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策略
文化意识必然会受到极大地冲击,随之而起 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
周星驰的电影也是广大影迷非常喜欢
的是一种新的平民意识……这种大众化、平 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狭义 的,其教育背景等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其
早已出现,据沃尔夫冈·沃斯奇认为, “后现 哈桑才会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一场“摧毁运 它看作是后现代的。那部片子模仿了其他影
代”一词最早出现于1870年,英国画家约翰· 动”。
片,如《星球大战》、 《战舰波将金号》等。
瓦特 金斯 ·查普 曼提 出“ 后现 代绘 画”。 “1 9 17
后现代主义文化还具有反权威主义的
相关的性行为都疯狂地冲了上来。例如日本
主义特征上。后现代主义是与当今社会的高
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社会的一种 导演大岛渚的《感官王国》中赤裸裸的性描
后现代主义电影(一)后现代主义电影

后现代主义电影(一)后现代主义电影本文话题:后现代主义电影知识分子因为爱情都市情感电影大话西游后现代主义电影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后现代主义电影指带有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这种艺术风格上是无中心的、无根据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
在狭义上,后现代主义电影指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映和反思的电影类型,它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在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它是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在具体的电影摄制上,它往往把这种思想气质融入到电影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这使得电影往往能显出1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个人观点:简单的说,现代主义是希望人人都变成只具有人类“优点”的超人,而后现代主义则开始思考以前认为的一些“缺点”真的是缺点吗?开始思考什么样是真正的“人”。
后现代主义也模糊的具有地域差别性,如香港电影,表现的大都是细腻的情感,而且突显后现代语境下都市人的情感危机;英国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好象特别热衷于暴力、战争、吸毒、等社会阴暗面的主题,并通过这些主题的揭示表现出青年一代对社会秩序的反叛和人性本质的不信任;如美国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大部分注重的是科学创造或英雄塑造,反映出美国人对完美的幻想和对严重的工业社会这个现实的恐慌。
香港:1.一锅煮烂了的八宝粥:刘镇伟《大话西游》(以《大话西游》为例详细结构后现代主义电影)谈到香港的后现代电影,就不得不说《大话西游》,有人说周星驰的无理头是中国后现代的1种集中表示。
《大话西游》真正的名字应该是《西游记》,上集叫《西游记第一百零一回之月光宝盒》,下集叫《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从名字上我们即可看出,《大话西游》本意就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反叛,不过这个名至实归的片名也确实深入人心。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电影《第十一回》的影像文本探析

《戏剧之家》2022年第03期 总第411期163影视观察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电影《第十一回》的影像文本探析蔡芯蕊(南京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作者简介:蔡芯蕊(199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摘 要】由陈建斌执导的电影《第十一回》于2021年4月与观众见面。
《第十一回》在延续前作《一个勺子》的现实议题基础之上,掺杂了更多的后现代性表达。
带有明显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像文本是影片创作手法之一,这不仅体现了导演的作者性表达,同时将大量解读权利赋予观众。
本文将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视阈,从权威的解构、影像符码的消解、非常态的叙事时空以及开放性影像文本四个特征,对《第十一回》的影像文本进行探析,进而揭示后现代主义在影像中的表达及其审美的有效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视阈;影像文本;《第十一回》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2)03-0163-03电影《第十一回》讲述了一个带有荒诞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主角马福礼是一个背负着“杀人犯”恶名的小市民,三十年前因碍于面子承认了情杀,如今他的故事被剧团改编成话剧,在家庭压力下,马福礼决定阻止话剧上演并还原案件的真相。
影片一切因果矛盾都围绕三十年前一场拖拉机溜车命案展开,导演陈建斌以章回式的叙事结构,将全片分为十一个章节,讨论现实与戏剧、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影片中充斥的大量戏剧台词,舞台上下时空的交错,让观众体会到导演强烈的表达欲望。
此外,影片中包含反传统模式的叙事与大量现代化的视听语言,都体现了对于权威、传统价值观的消解。
影片在文本层面有十分强的解读性,同时也给予观众思辨式的审美体验。
一、权威的解构——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叛,倡导打破传统价值规范,解构权威。
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消解一切固定结构,拆解一切“在场”,即给定的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贴 ” 、 “ 间 化 ” 、 “ 面 演 员 以及 道 具 处 在 同 一 个 空 间 中 , 感 夷的态度 : 大众 文化使道德 滑坡 、 拼 空 平 J I : W0 感 ” 、 “ 裂 感 ” … … 这 些 辞 藻 随 处 断 受着 同时发生 的视 觉与听觉 ,随着 时 价 值失落 、艺术 变节 ,他们视 商品交 可 见 ,在 无 法 定 义 的 “ 现 代 ”里 , 后 间一 道前进 。但在 电影 中,观 众观看 易为肮脏 的勾 当。与之相反 ,后现代 这 些 辞 藻 就 伴 随 着 “ 现 代 ” 成 为 了 后 文 时 ,有 演 员 和 道 具 存 在 的 真 实 拍 摄 场 主 义 的 产 生 与 “ 化 工 业 ” 的 出 现 有 人们 褒贬 的对 象。但是 当越来越 多的 景 已经不在 了 ,他们授 权给观 众观看 很 大 的 关 联 , 而 “ 化 工 业 ” 的 出 文 拥有 后现代性 因素的 电影 开始融入 主 的只 是他们 的影像 。也 就是说 “ 现 ,正是 文化 商 品化 的必然结果 ,同 电影 流 的时候 ,人们 忽然发现 ,他们也在 以远远 超越其他 艺术形 式的方式 ,或 时也 是大众传 播媒介 以及现代高 新技 表现社会 生活 的方方面面 ,也在探讨 者说 以一种更 为独特 的方式把我们 卷 术 的必然产物 。随着商 业性大众 文化
( )能 指 在 电影 中拥 有 独 一 特的地位
此 ,电影首 先是一种 能指的展 览。 以
能 指 为 中心 在 后 现 代 性 因 素 中 占 据 着
举足 轻重 的位 置 ,这在很 多 电影 中都
纵 观 整个 电 影 发展 的 历 程 。从 有体现 ,一组 组怪异 的画面 以拼贴 的 等作 了不 同程度 的消解与颠覆 而被学 最早 卢米埃 尔兄弟拍摄 的短片 中 ,能 形式 出现在 电影 中,无论 你 了解其 中
文l 性 元 素分 析
影 界 解
码
“0 2 世纪 9 年 代 以来 的电 影艺 0 术创作 ,因物欲 艺术创作 、另类艺术 创作 、私人化艺术 创作等 写作 姿态登 上影坛 ,对传统 的道德 、价值 、理性
追溯 电影中的后现 代性
不在 场 ,只有能 指 是在 场 的。 ” 因 化消 费和娱 乐 ,他们有 权利选择或者
拒绝 消费。在这 样的环境 中 ,艺术创 作首 先不再是 一种个性 的表达 ,而 要 受到 商业主义 和消费规律 的制约 。事
实 上 ,电 影 从 诞 生 之 初 就 是 以娱 乐 大
当代 电影 的趋 势—— 在 而 就 是 这 样 的 一 些 人 ,却 在 大是 大 非 后现代语境下追求理性 面前始 终站在正义 的~边 ,电影 的最
起来 。但 是 ,我' e 道在 电影这种 以 f d r i
科 学技 术 尤其 是微 电 子技 术 的
很 多年轻人 追捧 的对 象 ,却始终被 排 其 自身 为 中心 的 画 面 中 , 或 者 是 在 以 发 展 ,大 众 传 播 手 段 的迅 速 普 及 , 这 挤 在大雅 之堂外 ,得 不到学者们 的承 编码 为中心 的信息 中 ,能指 成 为了电 些 都 客 观 上 促 进 了 文 化 的 大 众 化 。 作 认 。在 讲 究 “ 质 ” 、 “ 度 ” 、 本 深 影 的 中心 。 电 影 与 戏 剧 、歌 剧 以及 其 为商 品社 会的 主要消费形式 ,大众 文 他 类型 的奇观形式 不 同,它是 由影像 代 ”显得有些 肤浅 ,不 入主流 。随便 构成 的 ,它提 供给 观众的知 觉是被 刻 翻 开 一 本 关 于后 现 代 主 义 的 作 品 , 写在一个 非真实 ;0< ~ 011zo 0 的空间里 ,一个被摄 0 00 ∞0 ∞ “ 质 ”、 “ 象”、 “ 物 表 多元 ” 、 制下来 的空间里 。在戏剧 中 ,观众 与 “ 历史 ”的传 统价值体 系里 , “ 现 后 化对现 实利益 的肯 定 ,对大 众 日常 生 活价值形 态的肯定 ,对世俗欲 望的肯 定 ,都 引起了拥有 较多 闲暇时间的 大
( )反 “ 大叙 事 ” 下 的 一 宏
良 苦 用 心
电 影 是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随 着 技 术 进 步 而 诞 生 的 , 它本 身 是 现 代 化 的 成
以前 电影所塑造 的那样 高大全 了。然
末 总是 不忘一个 团圆的结尾 和开心 的
结 局 。 对 于 现 代 受 众 来 说 ,他 们 对 高 大 全 的 英 雄 形 象 、 直 接 宣 教 化 的 内容 已 经 有 了抵 抗 式 和 协 商 式解 读 的心 理 和 能 力 了 , 所 以 相 对 于 “ 大 叙 宏 事 ” , 能 够 让 受 众 对 电 影 产 生 认 同 的
现代人 或现代 生活 中出现 的问题 ,甚 入 了想 象 中,它召集起所 有的知 觉 , 的兴起 ,艺术 开始 明确地承 认 自己完 至有 时候 他们 的探 讨更深切 ,更能打 但 是 立 刻 又 把 它转 换 成 了它 自身 的 全具 有商 品的性质。大 众需要 的是 文
动 人心 。
界 冠 称 为 ‘ 现 代 电 影 ’” n 一 时 指只是 其 自身 的所指 ,再 到后来 爱森 的意 思与否 ,它都 为观 众调制 了一种 后 ) 。 间 “ 后现 代 电影 ”被冠上 了贬 义 ,冲 斯坦提 出蒙太 奇理论 ,格 里菲斯 在叙 独特 的后现代 味道 。 击着 中国人的传统 道德与价值体 系 。 ( )后 现 代 主义 与 大 众 文 二 事 技 I 上 的 贡 献 ,电 影 能 指 的 存 在 开 j 而 以香港 电影尤其 以周星驰 的 “ 无厘 始 与 所 指 挂 钩 ,所 指 的 内 容 逐 渐 丰 富 化合谋 头 电 影 ” 为 代 表 的作 品 ,虽 成 为 当 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