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管理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管理策略

胡静

随着“90后”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面对新一代极具特色的青年,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身边的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班主任难当,集体活动难组织”等等一系列的抱怨。“90后”在学校里,成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学长们眼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古怪、异类、不合群体,他们非主流,他们浸泡网络、满嘴的网络语言,追求时尚,爱慕虚荣,甚至以丑为美,以恶为善,混淆是非荣辱;他们喜欢个性,个性是属于真正自我的东西;他们执着,他们喜欢投入地做好每一件事……他们与以往的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教育管理方面往往令人很挠头,也产生很多困惑。面对这些崭新的学生,当代大学老师在其管理上也需要抛弃以前的老思维,老办法,结合“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不断创新。本文将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一、“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任性的背后是深深的孤独和脆弱

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现在工作的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90后”一代的父母在事业上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他们所创造的家庭财富也比前辈们多很多。这些都意味着“90后”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社会的特殊人群:独生子女居多的他们物质条件丰富,生活安逸,他们不愁吃穿,可惜父母整天在忙,也没有兄弟姐妹和他们嬉戏作伴,只有电动发音的芭比娃娃、汽车、厨房等陪伴长大,当然这些东西也没有人和他们争抢,所以一切都是“我的”,所有一切也都听“我的”,他们很少知道“分享”的含义。这自然形成了“自我”的习惯,任性的性格。他们比温室里的花朵还娇弱,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肯分享,集体观念不强,因此时常得罪旁人。他们经不起风吹雨打,因小事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90后”学生自我任性的表象背后是他们深深的孤独与寂寞。

2、叛逆另类的背后是对自由的渴望

“90后”学生的父母敢于拼搏,创造了很大的家庭财富,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生活的更美好,对孩子寄托了更大的期望,认为自己给予了丰富物质条件的孩子是幸福的、幸运的,应该更加努力。各种特长班、补习班这些所谓的家长们送给孩子的礼物,其实成了“90后”一代套上的一个又一个枷锁。他们不否认那些优越的物质条件,可在他们看来,大人们给了太多,也干预了他们的生活太多,唯独少给了一样最需要的东西——

—自由!家长们的兴趣取代了他们自己的原生兴趣,家长们的好恶就是他们的好恶,使他们从小开始就迷失了自我。中小学时候没有办法反抗,而结束了高考,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自由便成了“90后”的主旋律:他们叛逆,是因为他们喜欢自由,不喜欢被约束,不愿意做被提线的木偶,实在是被约束太久了;他们另类是因为他们喜欢个性,喜欢自己给自己做主,个性是属于真正自我的东西,他们不愿意随波逐流。

3、冲动迷茫的背后是坚韧与单纯

“90后”的大学生不用为生活发愁,长辈、父母都宠着护着,对忍耐、礼让、畏惧、顾虑除了字面意思其他几乎没有亲身体会,他们敢想敢做敢犯错,毫无顾忌与犹豫,他们敢用自己来赌博,赌上一切,也赢得一切。他们很爱自己的父母,很重视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要是自己认定的朋友,就会用一切去付出。他们与父母老师之间淡化辈分观念,更喜欢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身份去和大人们交流沟通。有时言者无意听着有心的几句话会让大人觉得他们没大没小,不懂得尊重别人,但这决不是他们的本意。这些在家长老师心目中永远长不大的“90后”孩子,有着别人所不知道的坚持与毅力。汶川大地震后,举国同哀,虽不能远赴灾区,但在校园里,到处可见“90后”忙碌的身影,开广播,呼吁全校师生捐款;拉条幅,倡导社会人士献爱心,稚嫩的脸皮下饱含对祖国人民深切的爱,青涩的嗓音下是一代人对社会的爱意,他们用实际行动说明了爱国。老师总是拿着一些关于学生的缺点瑕疵前来兴师问罪,但可曾看到他们的旷课有的时候是为了陪伴同学,安慰家人,可曾看到考试前他们整天整夜不睡,捧着书本默默努力?我们必须承认“90后”冲动、迷茫的背后也有着他们独一无二的单纯与坚韧。

二、“90后”大学生的管理策略

1、转变思想,与时俱进

与周围的老师深入交流,他们关于“现在的学生难管,班主任难当,集体活动难组织”等等的抱怨多来源于将现在的“90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05)

摘要:所谓90后,是指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人,现在这批人已开始陆续进入大学。从多数老师的角度看,90后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他们自我任性、叛逆另类、冲动迷茫;可从另一方面看,他们又极具创造力,内心充满爱,坚韧单纯。本文将试图从“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提出自己对90后大学生管理的一些看法,具体分三步走:一是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二是花苞心态,全纳的爱;三是低下身姿,亦师亦友。

关键词:90后;心理特点;与时俱进;花苞心态;亦师亦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6-75-02

75

--

(上接第95页),具有非财产性。但同时,器官作为一种生命之源,对患者而言,具有巨大的医疗价值;对医疗机构而言,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5]因此,对器官权的损害可以适用物质赔偿原则进行救济。

(三)器官权是一种支配权,权利人所享有的器官利益具体可表现为将器官授权摘取、捐献、移植和排除他人非法摘除、利用和干预的权利,以及因摘取器官人格(人格利益)受到损害要求补偿或者在需要移植他人器官时的优先权等权益。

参考文献:

[1]梁彗星,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50.[2]郑玉波.民法总则[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59,186一187.

[3]史尚宽.民法总论(第3版)[M].台北:正大印书馆,1980,261.

[4]史尚宽.民法总论(第3版)[M].台北:台湾正大印书馆,1980,223—234、258.

[5][美].罗纳德·波斯顿.美国财产法的当前发展趋势[J].外国法译评,1994,(03):64-69.

作者简介:

李晗光,南京大学法学院2008级在职法硕。

后”与历届学生的比较。然而现在的“90后”学生由于生活背景的极大不同,其所形成的心理特征也完全不一,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更是与众不同,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循循善诱的谈话等手段到了这些学生身上全部失效,只有他们认可的他们才会接受,老师的那点惯用“伎俩”他们早已识破,才不会理睬。针对这种现象,大学老师首先只有转变自己固有的思想,把现在“90后”学生从原来固定的学生管理模式中给解放出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征服学生;结合“90后”学生的心理特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理解他们的基础上来管理他们,才能管好他们,也就是老师的思想也需要与时俱进。

面对个性各异的“90后”大学生,甚至下面比“90后”更突显个性的下一代,在班级管理上,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理应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的真挚的情感关系,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花苞心态,全纳的爱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对待缺少爱的甚至性格有缺陷的渴望真爱的“90后”,我们需要应用赏识教育中所提倡的“花苞心态”,给予他们全纳的爱。优点是生命的花朵;缺点是生命的花苞。老师看90后大学生的态度,应该像园丁赏花,既用喜悦的目光欣赏盛开的花朵;又用期待的目光欣赏迟开的花苞;应该像父母看学走路的孩子,父母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充满期待和宽容,父母多么像奥运会中的啦啦队员,对孩子所有表现的评价永远是:太好了!无数次摔倒无数次鼓励,当孩子自然而然会说话、会走路的那一刻无比欣喜,仿佛天下最幸福开心的。为什么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孩子个个好,没有一个差,好得让父母都不好意思呢?是因为那时的父母都不怕孩子失败,甚至不怕到坚信“贵人语迟”的状态,没有恐惧感的父母才是天然的教育大师,他们对孩子的缺点和失败没有丝毫的功利心态,而是一种“花苞心态”。老师的亲和力本质上就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理想的追求。

3、低下身姿,亦师亦友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所以老师既要做孩子的老师,也要能低下身姿,做学生的朋友。老师在爱学生的同时,也只有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个体,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互相沟通,才能理解学生身上的缺点,并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给成功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给失败的学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对学生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

如今,在很多学校流行所谓的现代量化考核制度,说到底也就是扣分制度。例如,学生违反纪律扣分、卫生搞不好扣分、广播稿没交扣分等等。学生在班级集体中必须严格按照考核制度行事,步步小心,为了分数斤斤计较,唯恐做错一件事被扣分,而忽略了参加活动本来的意义。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人,而是一件件没有生命的物体,整个学生群体也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更不用说温馨和谐了,这与培养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并不适于可爱的“90后”。

综上所述,老师不能“老”,经验固然可贵,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新”的,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90后”大学生。唯有教育教学创新,老师在“90后“大学生的管理上才能得心应手,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刘秋燕.当80后教师遇上90后学生[J].师道,2008,(02).

[2]李小华.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成才之路,2008,(01).

作者简介:

胡静,女,江苏无锡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英语。

7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