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纺织纤维及其产品开发(上)
染整技术与纺织产品开发创新研究

染整技术与纺织产品开发创新研究摘要:基于新社会形态下,纺织行业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所以,为强化纺织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其在社会领域内的应用占比,我们可从染整技术与纺织产品开发的角度入手,积极把控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在生产活动中的能源消耗,从而辅助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染整技术,其次阐述了染整技术与纺织产品开发创新联合应用。
关键词:染整技术;纺织产品;开发创新引言:纺织企业在发展时不可缺少染整技术的应用,其为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需不断地分析市场环境,利用染整技术与纺织产品的开发及创新方式,确认自身的发展方向,了解产品需适应的市场目标,从而结合用户的需求,执行对应的生产活动。
如此,企业方能提升产品开发的效果及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力。
一、染整技术分析(一)印花技术工作人员运用颜料、染料,让色浆附着在纺织物上,则可得到精美的图案。
其中,印花有毛条印花、织物印花以及纱线印花等,具体需要使用哪种印花,操作者需根据场景选择。
(二)整理技术工作人员在使用整理技术时,可让纺织产品在化学药剂作用、物理作用下,改进自身的形态、光泽等外观表现,使纺织产品的拒油性、拒水性以及服用性得以强化。
(三)染色技术操作者结合纺织产品的材料特性,让它在染料的作用下,改变纤维的状态,使纺织产品改变颜色,以达到染色目的。
(四)前处理技术工作人员在处理纺织产品时,无须执行烧毛、退浆操作,采用煮练、柔软处理、漂白的方式,实现对其的前处理。
同时,若纺织产品是汗布,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碱缩,提高它的弹性、密度,然后,实行对其的堆置收缩、浸轧碱液及洗涤去碱。
(五)物理整染技术操作者运用高频场发生器,控制整染环节的高频电磁波范围在10MHZ-50MHZ之间。
适当地添加高频,强化处理效果并减低纤维的损伤量。
使纺织品在生产环节的废水量减少,也可增加节约助剂的应用,满足生产活动的要求。
二、染整技术与纺织产品开发创新联合应用截止于2020年,国内纺织品的企业增加值可达到377.6亿元,同比增长为2.9%,其中化纤产品的同比增长为6%,这也说明,纺织行业的链条密切,企业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增加染整加工技术的应用,提高环保染料的利用率,才能降低在染整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或人体带来的影响,拓展自身的发展渠道。
PTT纤维的产品开发

龙丹
PTT纤维简介
PTT可俗称为弹性涤纶。(没有任何氨纶的 加入)。PTT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 酯(英文为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纤 维的英文缩写。最早是由Shell Chemical(壳 牌化学公司)与美国杜邦公司分别从石油 工艺路线及生物玉米工艺路线通过PTA与 PDO聚合、纺丝制成的新型聚酯纤维,Shell 的商品名是Corterra。Dupont的商品名是 Sorona。
PTT纤维的应用领域
地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衣料
非织造布
应用领域
工程塑料
其他
地毯领域
PTT纤维在地毯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它有如下优点适用与地毯领域:
优异的回弹性 优异的抗污性 优良的蓬松性
耐磨性好 铺地性能优异 柔韧性优
低静电性
可回收
合成地毯纤维性能的比较
衣料领域
PTT在高速下纺成的POY(预取向丝)具有优良 可拉伸性。 PTT可在较高速下变形DTY(变形丝),它具有 极好的手感和悬垂性。 因此,PTT纤维在衣料领域尤其是运动服、 游泳衣等方面很有发展前途。
PTT面料有以下优点
• (1)色牢度高; • (2)舒适性好,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抗静 电性,适合人们对弹性面料的要求; • (3)手感柔软,仿棉手感; • (4)外观悬垂性好; • (5)容易护理,耐用性好。
非织造布
目前PTT纤维的应用还集中在非织造布领域 。PTT基非织造布可以以PTT短纤维(纯纤或 混纤)通过针刺或水刺缠结技术制得,也可 以采用纺粘法或熔喷法直接制得。
其他领域
• 由于PTT纤维模量小,回弹性好,还可以用作安全网,也 可以用于薄膜。虽然PTT薄膜的耐热性比PET薄膜的差,但 是PTT薄膜耐冲击性好,透明度高,耐用性和耐气候性好 ,在对耐热要求不高的领域中比PET薄膜具有更大的竞争 优势。
开发新型服装面料的途径与手段

开发新型服装面料的途径与手段开发新型服装面料的途径与手段 104开发新型服装面料的途径与手段北京月艮装学院杨梅郭凤芝自2o世纪8o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着装观念也发生r变化,对穿着提出7更多.更高的要求,更加崇尚s追求舒适,健康以及自我体现,在这种新形势下,服装磊料的开发旱已突破7保暖,遮盖,防身等原始功效,进蔬走向了美化生活,特别是追求服装匠料的功能化与智能化,暇装磊料的这种发展趋势促进7新型服装磊料的开发,也成为服装及磊料行业重点关注的课题, 1新型服装料Jr发的途径在科技发展的现代,开发新型服装面料,首先对产品的风格,面貌,手感等概念要有新的理解,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纺织面料的分工交叉_毛纺织品进入夏季服装面料市场;绢纺织品进入冬季服装面料市场化学纤维新品种的出现,整个改变了原有产品的风格面貌.对于新型服装面料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美学方面:手感,悬垂性,光泽,柔软性,重量和图案等;服用性能方面:洗可穿性,延伸性,防水性,保形性耐磨性等从纤维角度考虑:开发新面料的方法,可从纤维的纤度断面形状和表面反射效应等因素的改变着手,还可以把新纤维进行混纺另外还可采用纤维后续深加工的方法,包括:纺纱和织造湿整理(如碱减量,牛仔布的酶一石洗处理树脂整理等干整理(如桃皮绒效果整理轧光整理);成衣整理(如纯棉衬衣免熨整理)等等.下面重点介绍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手段.2新型服装断料lJF发『fl座别化纤维及新原料的应刚2.1差别化纤维的应川所谓差别化纤维,就是利用对常规纤维进行物理,化学改性的手段而制造的具有某种特性和功能的纤维.差别化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化学纤维材料的性能与品种,同时提高相应纤维制品的相关性能,开发新产品.2.1.1细H纤维和"新合纤"的发展细旦纤维的研究开发,是从涤纶长丝开始的.最初的成果是涤纶长丝的碱减量方法,这种方法在降低涤纶长丝线密度的同时,改善了涤纶仿真丝织物的光泽,手感和悬垂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能采用常规熔纺法稳定生产0.4—1.1dtex的细旦涤纶长丝.到70年代,用剥离法和海岛法两种复合纺丝法制取0.1dtex左右的超细旦纤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超细旦纤维刚性小,纤维柔软易弯曲,其纤维间有微细组织.比表面积大,毛细管效应强;长径比大,曲率半径小,回弹性低,集中应力分散.对生物有特异性,用途广泛,开发前景广阔,但其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目前,超细旦纤维在高密防水透气用品,桃皮绒织物,运动装,毛巾类织物,合成革及人造麂皮, 洁净材料和过滤材料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新合纤"是在超细旦纤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后加工技术生产的新型合成纤维及其织物.新合纤的出现,代表了合成纤维从本质上摆脱了模仿天然纤维的时代,而进入了合成纤维自身发展的新时期.2.1.2高收缩纤维高收缩纤维主要通过纺丝工艺的高速来获取.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其超分子结构与常规纤维存在很大差异,结晶度低,无定形区含量高,沸水收缩率可达20%一40%,有的甚至可达60%一80%,用于服用面料的生产可以得到具有明显凹凸外观或者蓬松感觉等新风格,新特性的面料.2.2新型纱线,纺纱技术的应用2.2.1花式纱线的应用花式纱织物在国际纺织业中发展很快,在梭织方面可作大衣西装裙子等面料,针织方面有时装毛衫外套帽子等.花式纱一般由芯纱,饰纱和固纱组成,芯纱位于花式线中间,是构成花式纱强力的主要部分,饰纱包在芯纱外面,是花式纱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花式纱的风格色彩,手感,弹性等主要由它决定,固纱缠绕于饰纱外面加以固定饰纱.利用部分花式纱构成织物,无须采用复杂的组织就可以使织物达到风格特殊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织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花式纱的种类很多.常见的主要有圈圈线,竹节纱大肚纱彩点线,包芯纱线,雪尼尔线和非传统意义上的纱线.这些都可以在开发新面料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2.2舣组份纺纱的川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优势互补.例如:采用化纤长丝为芯,通过适当的张力从细纱机前罗拉处喂入,长丝在纱的中心,增加了该纱的强度,羊毛纤维包在四周,其纱线结构是羊毛纤维呈须条状态的复合,织物弹性,柔软性及悬垂性方面与羊毛产品更为接近,这种双组份纺纱的应用,因其优异的纱线性能及较强的品种适应性成功地打破了阻碍高支轻薄型产品发展的瓶颈"制约,为新面料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2.:.3赛洛纺纱(SirosI)u~1)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的 130多个纺织厂正在应用赛洛纺纱技术进行生产.赛洛纺纱是一种集细纱,并线,捻线为一体的新型纺纱方法,其纺纱原理是将2根粗纱平行地引入细纱机牵伸区内,以平行状态被牵伸,从前罗拉握持点输出后形成保持一定间距的2根纤维束,形成1个三角区并汇集到1点锭子和钢丝圈的回转给纱线加捻,并卷取到纱管上,其特点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用粗纱直接纺出适于织造的股线,可以纺制薄型或超薄型面料.2.2.4利川水溶维纶纤维其它纤维的伴纺水溶维纶是聚乙烯醇(PVA)纤维.选择合理的PVA伴纺比例,是产品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关键.PVA比例过低,纱支提高不大,达不到生产高支轻薄面料的目的:比例过高.纱支提高大.但易出现织造加工困难,且退维后织物中纱线均匀度,织物风格,质量等指标难以保证.水溶伴纺首先在毛织物生产中取得了成功,由经验推算可得PVA伴纺以10%-20%为宜,其伴纺机理是用10%-20%的水溶维纶毛条与羊毛条进行混并纺纱制成织物, 然后在染整阶段把水溶维纶去除,可使羊毛支数提高20%左右,从而得到高支纱毛织物.采用该技术加工出的产品,具有柔软,轻薄,丰满,蓬松的特性.用高支纱织成的面料,已成为高档内衣T恤,休闲服,套装及时装的热销产品.目前人们还直接用水溶维纶纤维伴纺棉及其它原料,生产风格各异的新型面料. 2.3新环保后整理技术的应,fJ在纺织品进行后整理时,应使用环保型整理剂.环保型整理剂是以天然动植物为原料,经加工纯化而制取的整理剂,用于织物整理使其获得优良自然的效果.2.3.1t-:物酶处理技术采用生物酶对纺织品进行湿加工,不但服用性能得到提高,不损伤皮肤,而且生产能耗低,废液易生物降解,符合生态要求,属绿色技术.生物酶在绿色纺织品加工中应用,包括以淀粉酶为主要反应进行酶退浆;采用活力高和耐温性好的果胶酶代替高温强碱煮烘;采用无氯漂白,开发过氧化酶进行双氧水漂白;利用蛋白酶进行羊毛防毡缩加工替代氯化一树脂整理等.通过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性能稳定,有特定用途的新型酶制剂,有利于绿色纺织品的生产加工.2.3.2生态染色印花技术染色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一环,如何在染色过程中避免污染,研发新型生态染色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措施.下面介绍3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生态染色技术:一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SFD).它是采用二氧化碳来代替以水为介质的染整加工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无水染色,彻底消除印染废水的产生,保护了水资源;省去还原清洗和烘干工序,降低了能源消耗;染色过程无有害气体排放残余染料可循环使用,提高了染料利用率.此外,染料扩散速度快,可以很快吸附到纤维表面,从而大大提高了上染速度,匀染性和透染性均很好.二是超声波染色.即染液通过超声波作用后产生气穴作用,温度随之升高而快速溶解,染料因而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使上染速度得到了加快,从而改善了纺织品的透染程度.三是数码喷射印花技术.即印花图案经过计算机分色处理后,按照预先确定的列阵直接通过计算机控制印花喷嘴动作,向织物表面喷射不同颜色的色墨或染料微滴,以形成所需的花纹图案.这种印花技术具有工序简单,灵活性强,经济效益好.印花品质高,环保性能好等诸多优点,被誉为是纺织印染技术的革命.结束语新型服装面料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以高科技新材料为基础,是纺织设计和印染后整理效果的统一体现并需先进的纺织染设备和染化料助剂作保障.作为纺织工作者要本着务实,求新求异,求变的精神设计开发新面料,逐步提高我国的面料总体水平.为把我们纺织大国建设成纺织强国而努力.l05。
纺织行业纺织新材料方案

纺织行业纺织新材料方案第一章纺织新材料概述 (2)1.1 纺织新材料定义 (2)1.2 纺织新材料分类 (3)1.2.1 天然纤维新材料 (3)1.2.2 化学纤维新材料 (3)1.2.3 复合材料 (3)1.2.4 功能性新材料 (3)1.3 纺织新材料发展趋势 (3)1.3.1 绿色环保 (3)1.3.2 高功能 (3)1.3.3 多功能 (3)1.3.4 智能化 (3)第二章生物基纺织新材料 (4)2.1 聚乳酸(PLA)纤维 (4)2.2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纤维 (4)2.3 聚乙烯醇(PVA)纤维 (4)2.4 生物基复合材料 (5)第三章高功能纤维 (5)3.1 碳纤维 (5)3.1.1 概述 (5)3.1.2 制备方法 (5)3.1.3 功能特点 (5)3.1.4 应用领域 (6)3.2 芳纶纤维 (6)3.2.1 概述 (6)3.2.2 制备方法 (6)3.2.3 功能特点 (6)3.2.4 应用领域 (6)3.3 玻璃纤维 (6)3.3.1 概述 (6)3.3.2 制备方法 (6)3.3.3 功能特点 (7)3.3.4 应用领域 (7)3.4 高强度聚乙烯纤维 (7)3.4.1 概述 (7)3.4.2 制备方法 (7)3.4.3 功能特点 (7)3.4.4 应用领域 (7)第四章功能性纺织新材料 (7)4.1 防水透气材料 (7)4.2 抗菌材料 (8)4.3 热湿舒适材料 (8)4.4 阻燃材料 (8)第五章智能纺织新材料 (8)5.1 形状记忆材料 (8)5.2 自修复材料 (9)5.3 相变材料 (9)5.4 导电材料 (9)第六章绿色环保纺织新材料 (9)6.1 再生纤维 (9)6.2 生物降解纤维 (10)6.3 无害染料 (10)6.4 环保助剂 (10)第七章纺织新材料制备技术 (10)7.1 溶液纺丝法 (10)7.2 熔融纺丝法 (11)7.3 湿法纺丝法 (11)7.4 生物合成法 (11)第八章纺织新材料应用领域 (12)8.1 服装行业 (12)8.2 家居行业 (12)8.3 医疗行业 (12)8.4 军事及航空航天领域 (12)第九章纺织新材料市场前景与挑战 (12)9.1 市场前景分析 (12)9.2 技术创新与研发 (13)9.3 政策法规与标准 (13)9.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3)第十章纺织新材料产业发展策略 (13)10.1 产业技术创新 (14)10.2 产业链整合 (14)10.3 人才培养与引进 (14)10.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4)第一章纺织新材料概述1.1 纺织新材料定义纺织新材料是指在传统纺织原材料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出的具有特殊功能、优异品质和广泛用途的新型纺织原料。
新型纺织纤维复合材料——乌拉草纤维

浓缩与充分发挥原始天然 生态 乌拉草的性能 ,并在此 基础上根据 中医 内病外治的原理 , 通过乌拉草 中所 含有极为丰富 的游 离氨 基酸 , 可 通过人体的体温 , 被皮肤所吸收 , 其营养成份对皮肤起到保养作用 。 二、 乌拉草纤维 的组成成分分析 经过试验分 析得知,未经脱胶处理 的乌 拉草纤 维的化学成 分组成 与麻纤维相似, 主要成分都是 纤维素, 含有果胶 、 其 还 木质 素、 脂蜡 质 、 半纤维素 、 灰分等物质 。 这里根据 G 5 8 — 6 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 B898 《 法》 对乌拉草纤维进行取样分析。由实验测得乌拉草纤维的化学组成与 苎麻 、 亚麻及大麻的化学组成 的数 据对比见表 1 由表 1 中的数 据分析
拉草纤维 、 纺布和 生物降解树脂 PS 无 B 组成 的绿 色复合材料 , 分析了材
料的力学性 能和土 壤生物降解性能 。研究 中使用 纺织工厂废 弃的片状 裁断无 纺布和乌拉草 纤维, 使用纤 维状生物 降解 树脂 P S 成 型前按实 B.
脱 症,腰肌劳损和体弱 者肾虚 等疾患的辅助治疗和年老 体弱者 的腰 部
・ 专题研究 一其它
新型纺织纤维复合材料—一乌拉草纤维
天津 工业大 学纺织学院 冯超杰
摘
要: 乌拉草 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绿 色环保纤维。 文章介绍 了乌拉 草纤维的开发现 状、 成分分析 以及 乌拉草 复合 纤维的制备和性 能, 力图从 环保 角
度考虑对乌拉草 纤维的进一 步开发利用。
保健 。
( ) 养皮 肤 三 保
验要求直接将乌 拉草纤维和树脂纤维混合后 投入 注射成型机 ,在拟定
的成型温度和压力 下注射 成型. 制备 出的绿色 复合材料外观 良 , 好 其拉 伸强度和杨 氏模量 随纤 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 增大 .土壤生物 降解实验 表明 ,添加 了纤维 的绿色 复合 材料的降解速率 高于单纯 由生物 降解树 脂制备而得 的对 比试验 片, 说明纤维能够促进材 料的降解. 实验进 一步
日本功能性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展望(二)

日本功能性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展望(二)作者:刘树英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3期抗静电、导电新纤维材料抗静电与导电性纤维的最大用途是做地毯、防尘劳保服装、一般衣料和工业原材料等。
但是由疏水性聚合物制造的化学纤维易于因摩擦而积聚静电荷,电压可达到10kV以上,因此化学纤维纺织用品往往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受。
在散布有危险品的环境中,还可能引起火灾等静电产生的危害。
为克服合成纤维容易产生静电的缺陷,日本纤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有:东丽公司采用合成纤维,开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聚酯导纤维,1厘米纤维丝电阻为数万欧姆,并已经为研究开发提供了样品。
此外,东丽公司另一新产品是采用独立的高分子设计技术开发了兼备高变形跟踪性和高导电性的导电性聚酯聚合物,在此基础上采用精密复合纺丝技术,在纤维表面均匀地形成导电层,实现了优异的导电均匀性。
“Bare conductive”导电纤维是日本钟纺公司正在营销的主流产品,该纤维每厘米电阻为106~1011欧姆,是一种裸型导电纤维,采用白度离的金属氧化物来取代碳粒子,这种纤维抗静电性能优异。
钟纺公司新开发的“THE-RMOCATCH-II”白色导电纤维已引起业界普遍的关注。
该纤维的抗静电机理主要运用了电晕放电原理,使产生的空气电离与带电体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迅速移向带电体,最后使带电体的电荷被中和,从而将纤维中的静电去除。
“THERMOCATCH”对环境湿度没有依赖性:具有优良的洗涤/耐久性;由于内含导电无机微粒子(芯材),因而经后整理加工或多次洗涤后,其抗静电性能不受影响。
据报道,通常混纺纤维中只要混有3%“THERMOCATCH”,即可满足纤维制品抗静电性能指标;由于含有蓄热保温功能的无机材料,因而还具有较好的蓄热保温性;通过少量的混纤,即可与其他纤维一起制成具有抗静电、导电、抗起球、抗菌、防臭、消臭等复合功能性纤维材料,主要用于工作服、外衣、裙裤、防尘服、遮罩材料、毛巾、地毯等领域。
新型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中 图分 类 号 : T S 1 0 2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5 0 0 x . 2 0 1 4 . o 1 . 0 0 8
近年 来 .各 类 新 型 纤 维 材 料 正 以层 出 不 穷
蕉 、菠 萝 等纤 维 ;二 是 对 天 然 纤 维 的改 性 ,如 彩色 棉 花 、彩 色桑 蚕丝 、改 性羊 毛 ( 拉伸 羊 毛 、 丝 光 羊 毛 、防 缩 羊 毛 、彩 色 羊 毛 、膨 化 羊 毛 )
的速 度 丰 富 着 传 统 纺织 业 ,并 不 断拓 展 纺 织 品 的应 用 领 域 。 随 着 人们 生 活 质量 的 改 善 ,舒 适 性 、功 能 性 和 环 保 性成 为 消 费 者 对 纺 织 品 的 新 要 求 。采 用新 型 纤维 来 开发 新 型 纱线 与 纺织 品 , 既 适 应 了消 费 者 对 纺 织 品 安 全 、卫 生 、 环 保 、 健 康 的需 求 .也 是 在 当 前 形 势 下 纺 织 企 业 调 整
阶段 或 产 业 化 的初 期 ,使 用 量 较 少 。 目前 作 为
纺织 纤 维 ,大 多 新 型 天 然 、环 保 类 纤 维 尚不 完 全 成 熟 。差 别 化 纤 维 包 括 各 类 异 形 纤 维 、复 合 纤 维 、超 细 纤 维 、抗 静 电纤 维 、抗 起 球 纤 维 、 自卷 曲 纤 维 、高 收缩 纤 维 、易 染 色 纤 维 、高 吸 湿 纤 维 、保 暖纤 维 、仿 生 纤 维 等 等 ,可用 于特
射 纤 维 、抗 紫外 线 纤 维 、医用 保 健 纤 维 等 ,可 用 于 功 能 性 纺织 服 装 产 品 的开 发 。各 类 差 别 化 功 能纤 维也 可 实现 如 防污 抗 皱 、抗 静 电 、阻燃 、
丝纤维变性及其产品开发1

丝绸SILK MONTHL Y 丝纤维变性及其产品开发(1)俞加林1,段亚峰2,李旭明2,司 伟1(1.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2.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系,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结合蚕丝纤维的结构、组成和性能特点,分析了蚕丝纤维改性的目标、方法途径和发展方向,阐述了复合缫生丝、蚕丝/氨纶包覆弹力丝、粗纤蓬松丝等改性蚕丝及其丝绸新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状况,介绍了真丝织物增重、抗皱、抗菌消臭等功能化改性新技术,认为蚕丝改性的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在蚕丝原有品质的强化与缺陷补正、多重纤维品质的组合与大众化、蛋白质分子设计基因重组综合技术与蚕丝全新功能的实现等方面。
关键词:蚕丝;纤维改性;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TS10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06)10-0044-03收稿日期:63作者简介:俞加林(—),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与纺织新产品开发的教学研究工作。
蚕丝纤维是一种由18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纤维条干均匀、柔软、纤细。
其独特的化学组成、三角形截面和多微孔网状结构,决定了蚕丝纤维自然高雅、光泽柔和、染色性好、吸湿透气、能吸收紫外线辐射、与人体肌肤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对皮肤病具有辅助疗效等优异的服用性能,被誉为“纤维皇后”。
用蚕丝纤维制成的丝绸服装,悬垂自然、轻薄飘逸、高雅华贵,历来是衣着消费的珍品。
但是,由于蚕丝单纤维纤细,化学组成中有大量亲水基团和光敏性双硫键的存在,使之遇水极易收缩变形,水洗或折叠后起皱;长时间处于日光照射或汗浸状态下,会褪色、泛黄,大分子降解引起强度下降;过于轻薄的丝绸服装还会在淋雨或大量出汗时沾身,外观和服用性能严重恶化。
所有这些,都导致真丝绸留给消费者一种“娇气,难伺候”的印象。
为了充分发挥蚕丝纤维的优良性能品质,克服其服用性能上的缺陷,长期以来,人们对蚕丝纤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改性研究和实践,使蚕丝这一高贵的纤维得以扬长避短,使丝绸产品始终能够作为纺织品家族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并实现丝绸服装由上流社会内衣、礼服消费向大众化外衣消费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