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老王》优秀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一辈子很辛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
他的眼睛不好,生活很是凄凉悲苦。
但是他的心极好,老实厚道,总为他人着想。
正是这个“小人物”在十年动乱中,给人带来了一点正气,一点为人之道。
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心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
2.理清文中事件,感受人物的善。
3.学习重点语句的含意,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理清事件,感受人物的善。
教学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语言、写作特色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引入新课。
2.简介作者及背景。
3.检查预习情况。
二、初识老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老王的画像,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走近老王1.根据预习,看看图片给你的信息是否正确?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老王的处境。
2.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苦(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3.用一个字表现老王的为人?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4.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的人”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四、善待老王面对老王的不幸,作者一家为他做了哪些事情?五、怀念老王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的心的老王就这么去了,作者认为她作为一个幸运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很是愧怍,为什么?六、关注老王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有着许许多多像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作为幸运者,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
假如你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拦住了你,他衣衫褴褛,向你哀求一些施舍,这时你会怎么做?七、本堂课小结八、仿写:请大家仿照句式,把你的心愿写出来。
九、板书设计老王杨绛老王(苦----善)同情、关爱不幸者“我”家(善----愧)九、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1)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瞎眼的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
多美的诗句,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
写出了瞎眼乞丐的无助与茫然。
多美的举动,身为大文学家的雨果没有忽视卑贱的乞丐,而且施以援手。
我相信他的举动让瞎眼的乞丐知道生活中是有黑暗,但也有温暖。
雨果送给他的不仅仅是诗句,送给他的是温暖,是春天!过渡: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和这个乞丐一样渴望得到春天的老王,有没有人送给我们的主人公老王一个春天呢?二:整体感知----等待春天的人听课文录音思考:1、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说老王是渴求春天的人吗?请找找,老王的处境如何?(请跳读课文1---4段,找出老王的处境)姓名职业家庭成员外貌特征家庭住址明确:不知道名字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概括的说物质上贫寒,精神上“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饱经沧桑、吃尽人间疾苦、凄凉、痛苦等。
师:ppt所以请用一句话概括,老王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艰苦、悲苦、凄苦用一个字概括:苦过渡:我们的生活被太多假象所蒙骗,以至于缺少了真爱与关怀,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街边的乞讨,都是有组织的集团操纵,为此人们忽略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
2、那老王是一个值得给予春天的人吗?浏览剩下段落,课文选取了老王的哪些事情?从中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拿起笔在课文中划记出作者描述的几件事情。
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公开课《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初步掌握小说的内容;2、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故事背景,导入新课1870年7月19日一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
《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
面对侵略,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
二、整体感知1、简介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引导学生找出记叙文六要素和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3、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4、学生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三、再读、分析课文1、学生三读课文,根据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情节:上学路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下课↓上课前、上课中四、四读课文,围绕变字研究人物形象1、分析文章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小弗郎士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弗郎士动作、心理的句子,然后分析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并自行归纳总结。
3、学生总结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思考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读课文,依照分析小弗郎士的方法分析韩麦尔先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1、学生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自行归纳。
2、学生再读课文,想象揣摩: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个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老王》,了解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老王》是著名作家杨绛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与老王相识、相处的过程,展现了老王善良、诚信、谦卑的品质。
2. 人物分析:老王是一个穷苦人,身患残疾,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善良、诚信、谦卑的品质。
3. 情节梳理:作者一家与老王的相识、相处过程,包括老王为作者家送冰、送香油等事件。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把握老王的形象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作品,感受语言的美感,体会作品情感。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分析作品主题。
3. 写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杨绛及其作品《老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作品,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
3. 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老王的形象特点及其所蕴含的主题思想。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所展现的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6. 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学生能熟练掌握《老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环节,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创作。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老王公开课优秀教案【篇一:《老王》公开课教案】《老王》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教学重难、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名人的一言一行十分的关注,那是当然,名人嘛,最能吸引我们的眼球。
但我们接触得最多的却仍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
你是否曾关注过他们?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女士就曾经关注过一个车夫,并为他写下了散文《老王》。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杨绛来关注老王的命运。
二、作者简介三、课前预习(一)生字注音(二)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四、文本研习(一)“画”说老王看课文插图,你觉得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以“从他的()看,他是一个()的老人。
”的句式回答。
123(二)认识老王速读课文1-4段,作者给了我们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分别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姓名:老王职业:蹬三轮车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便就没了。
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荒僻小胡同里一个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地位卑微,谋生手段艰苦老光棍,孤独终老居住条件恶劣苦生理缺陷居住条件恶劣(三)评说老王快速阅读5-22段,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哪几个生活片段?分别体现了老王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片段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第一件事:送冰厚道老实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有良心,不贪钱第三件事:改装三轮体贴顾客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懂得感恩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善小结:生活——艰苦苦关爱老精神——凄苦王善老实厚道尊重思考: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是什么顺序?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全文,条理清晰。
八年级上册语文《老王》教案【三篇】

【导语】 《⽼王》这篇⽂章作于1984年。
这是⼀篇回忆性⽂章,作者记叙了⾃⼰从前同⽼王交往中的⼏个⽣活⽚段。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王》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导⼊ ⼈⼼与⼈⼼就好⽐是⼀座⼭与你⼀样,当你对着⾼⼭喊——我爱你!⾼⼭的回⾳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喊——“我恨你”,⽽⾼⼭的回⾳是“我爱你”。
所以,⼈与⼈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诚挚待⼈。
俗话说:“要想⼈敬已,先得⼰敬⼈。
”尤其是对待地位⽐⾃⼰低下、命运⽐⾃⼰不幸的⼈,就更应该伸出⼀双援助的⼿来帮助他。
那么,今天我们⼀起来学习杨降的散⽂《⽼王》,看看从这篇⽂章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 ⼆、设问导读 (⼀)、话说⽼王: 师:今天⽼师要给你们介绍⼀个⼗分不起眼的普通⼈,请看画像。
他叫⽼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有何依据? ⽣: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个历尽沧桑的⽼⼈。
⽣:从他破旧的⾐着看,他是⼀个贫穷的⽼⼈。
⽣: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个善良的⽼⼈。
…… (⼆)、问询⽼王: 师:这样⼀个⽼⼈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王,你是做什么的? ⽼王,你⽣活得怎么样? ⽼王,你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 (三)、⾛近⽼王: 1、师:⽼王是⼀个普通⼈,写⽼王的作家可不是⼀个普通⼈。
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对陌⽣的⽼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近⽼王,解开⼼中的谜团。
3、⽣:读课⽂。
三、点拨导思 (⼀)、评说⽼王: 师:刚才看了⽼王,现在⼜读了⽼王,⽼王是不是你⼼⽬中的那个⽼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王在你的⼼⽬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王是⼀个______的⼈,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王是⼀个社会地位卑微的⼈。
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胡同、破破落落的⼤院、塌败的⼩屋⾥。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王》,让学生了解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体会作者对老王这个普通人物的深刻关爱和尊重。
2. 培养学生对普通人物的关注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和尊重。
3. 学生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4. 学生表达能力培养,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关爱和尊重。
2.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提高朗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
3. 采用朗读练习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运用互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老王》,感受老王的人物形象。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及其意义。
4. 分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分享讨论成果。
5. 学生朗读练习,教师指导,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强调关爱和尊重普通人物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关爱和尊重普通人物的感悟文章。
8. 课后跟进,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2. 关注学生对老王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作者关爱尊重态度的理解,评价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把握。
3. 结合学生的朗读练习和互动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老王》文本。
2. 作者杨绛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
3. 相关评论文献,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1课时(40分钟)。
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阅读理解20分钟,讨论分析15分钟,朗读练习5分钟,小结总结5分钟。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王》,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剖析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关爱,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老王》2. 教学重点: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题的理解。
3.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文章深层含义,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老王》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探讨文章主题。
4. 分享成果: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深入剖析: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细节入手,深入剖析文章主题。
6. 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劳动人民的认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和关爱劳动人民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课后布置相关作文,检验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老王》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老王》的相关论文、评论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感受文章美感的提升道德情操。
七、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2. 课堂导入:通过简要介绍作者杨绛及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9、老王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及作者的“善良”。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朴素平实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我最喜欢的人”这一话导入,说出这个人的名字,说出喜欢他的理由。
的确,每一个成功者就某一方面而言,他本身就一本教科书,每一个与我们情投意合的
人,我们也也总能找到他吸引我们眼球的千万条理由。但是,你关注过身边的小人物吗?送
气的大伯、卖菜的大婶、扫厕所的奶奶……甚至是路边的乞丐,你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
幸福、他们的无奈吗?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老王》,也许你会有不少
感触。
二、简介作者
杨绛(jiàng)(1911—),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精通英语、法语、自学了西班牙语,她翻
译的《堂·吉诃德》曾被邓小平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还是一个著名学者。
(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
华,始终一如既往的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钱钟书生前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
三、学习字词及文体学法指导。
1、学习生字。
伛 荒僻 攥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惶恐 翳
2、了解体裁,朗读课文。
《老王》,是一篇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作者在叙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以请同
学们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件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内容。
四、研读课文。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请思考:
1、《老王》这篇文章中写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板书:老王 杨绛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情、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也就是中心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我们就以这句话作为切入点来学习文章内容。就课文而言,这里的“幸运的人”与“不
幸者”分别指谁?
老王是不幸者,
杨绛是幸运的人。
3、如何看待人物的“幸”与“不幸”。
①说说老王之“不幸”。
(生读第2自然段):身份卑微,孤苦伶仃。
(生读第3自然段):身患眼疾,谋生艰难。
(生读第4自然段):身居破屋,生活穷苦。
造成老王之“不幸”的仅仅就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或纯客观的因素吗?文中哪些地方暗示了老
王处境每况愈下的社会因素?
②说说老王是如何对待“不幸”的。
2
从不抱怨,默默承受不幸。老王生活艰难,却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同学们有感受到他这颗
心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老王的善心。
③老王之“善心”:
(生读第5自然段):以德报德,不让别人人吃亏;
(生读第6自然段):身处困境,却处处顾念他人;
老王对我的善意,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还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我,你觉得他的回报最感
人的是哪一件?(临死前送我香油和鸡蛋)
知恩必报,极有道德良心。
④说说作者之“幸”。
作者当时的处境如何?文中为何还说自己“幸运”?
文中提到“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大家熟悉吧?“文化大革命”时期是荒唐的动乱的年
代,作者夫妇被冠以“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下放劳动,生活也极其艰难。(文中为何还
说自己“幸运”?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不幸”?)
作者对自己的不幸淡然处之,与老王的不幸比较起来,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人。(在这
样的处境下她给了老王哪些力所能及的关照?)
⑤说说作者一家之“善良”。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女儿送鱼肝油;
关心老王的生活;
不白吃老王送的香油、鸡蛋。
两个人都是善良的人,他们相互关爱,可以说以善良去体察善良!
五、走进作者心灵。
(过渡语):同学们,写人的文章少不了人物形象的刻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你最深刻
的有关老王的形象描写。只有理解作者描写的深意,才能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是文章
的难点,也是重点。)
(齐读第8段)攻破难点。
设问:1、这样的形象,你有什么样感觉?
很可怕,很吓人的。
2、如此可怕的形象,是不是显得作者太无情了?
是的,如果作者对老王十分尊敬、十分感动,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描写,形象就会美化起来,
诗化起来。但那是常用的方法,在杨绛看来显得俗套。她这样写是因为她想把感动留到后面。
讨论:她当时是否知道老王是在死亡的前夕送她鸡蛋?
不知,是后来才知道的。
讨论:老王这种对别人的关心有没有条件?
没有,他都知道自己就要离世了,再也没有指望别人报答了。这个不幸的人,居然
把关顾幸运的人,当作生前最后必须做的奉献!
讨论:这样好的一个人,作者当时感觉到了吗?
没有。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却没有感觉。
连茶水都没请人家喝。
讨论:对于善良的作者来说,在充分理解了老王之后,你说她的心理会怎样?
惭愧。也就是作者文末说的“愧怍”!
3、同学们现在明白了作者为什么那样无情地刻画老王的形象了吗?就是想突出作者的“愧
怍”。
讨论:这样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比,知道怎样对比吗?
丑陋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崇高的心,内心的美在外表的丑陋的映衬下,会显得更令人惊
心动魄!
3
4、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在社会中,应愧怍的仅仅是作者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日是如何对待他们
的?你像作者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到下次捐款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斤斤计较要留点
钱买零食吃呢?)
作者这句话其实是在呼吁我们要关爱不幸者、弱者。
含义: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
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
以感到“愧怍”。
六、结束语:
同学们,一个人最美的是才能,而比才能更美的,是永远懂得施爱的心灵。我们应以纯
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尤其是不幸者,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那我
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美好。我们不是有句歌唱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
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