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直肠淋巴流向()

合集下载

结肠的应用解剖

结肠的应用解剖
结肠的应用解剖
(一)、结肠的位置形态 结Fra bibliotek按其分布和形态:盲肠、升结 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 按发生学:
• 右半结肠:从盲肠至横结肠近端2/3,来源 于中肠
• 左半结肠:从横结肠远端1/3至直肠,来源 于后肠。
• 成人结肠全长120~200cm,平均约150cm。
• 最宽:盲肠,约7cm • 最窄:乙状结肠末端,约2cm。直乙交界处,
• 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营养整个结 肠
• 右半侧结肠的血液来源是由肠系膜上动脉 的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介长动脉 等分支供应
• 左侧的结肠血液供应由肠系膜下动脉的做 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供应。
• (四)、结肠的淋巴
• 来自结肠各部的淋巴回流伴随相应的血管 供应
• 结肠淋巴分壁内丛,中间丛和壁外丛
肿瘤好发部位。
• 横结肠是结肠中活动度最大的部分,最低 位可达脐下,甚至可下降到盆腔。
• 乙状结肠的长度变化很大,短的13~15cm, 长的超过60cm,平均25~40cm,活动度也 很大,过长的乙状结肠,特别是系膜的根 部较窄时,容易发生肠扭转。
• 结肠与腹膜 • 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位于腹膜外,三面
• 升结肠近段 • 盲肠升结肠交界处
• 3、结肠的活动度
• 乙状结肠和横结肠的活动度最大,因为被 腹膜完全包裹,行肠镜检查是进镜难度较 大。结肠脾曲和肝曲的活动度最小,升结 肠和降结肠次之。
• 4、结肠的组织学特点 • 结肠在组织学上分为4层: • 浆膜层 • 肌层 • 粘膜下层 • 粘膜
• (三)结肠的血管
• 结肠淋巴引流方向有一定顺序,常由壁内 丛至壁外丛到结肠上淋巴结,再到结肠旁 淋巴结,然后经各结肠动脉附近的中间淋 巴结至中央淋巴结。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第⼆章消化系统学习任务消化管壁的⼀般结构;⾷管⾄⼤肠的主要结构及功能特点;唾液腺的⼀般结构,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胰腺的结构及功能;肝⼩叶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门管区的结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物,吸收营养物质。

第⼀节消化管消化管由⼝腔、咽、⾷管、胃、⼩肠和⼤肠等管道构成。

除⼝腔和咽外,其管壁结构由内向外⼀般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消化管壁的⼀般结构(⼀)黏膜黏膜(mucosa)是管壁的最内层,由上⽪、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图2-1)。

1.上⽪衬在管腔的内表⾯,胃、⼩肠和⼤肠为单层柱状上⽪,以消化和吸收功能为主。

消化管的两端(⼝腔、咽、⾷管和肛管的下1/3)为复层扁平上⽪,以保护功能为主。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细⾎管、神经、散在的平滑肌纤维、⼩消化腺和⽑细淋巴管。

胃肠此层有⼤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以及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3.黏膜肌层(musclaria mucosa)由薄层平滑肌束组成,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图2-1消化管⼀般结构模式图(⼆)黏膜下层黏膜下层(sa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

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纵⾏或环⾏的皱襞(plica),有扩⼤黏膜表⾯积的作⽤。

(三)肌层肌层(laminamusclaris)除⼝腔、咽、⾷管上1/3和肛管下1/3为⾻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

肌层⼀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有些部位环⾏肌局部增厚形成括约肌。

(四)外膜外膜(tunicaadventitia)为纤维膜或浆膜。

纤维膜(fibrosa)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邻近器官相贴,与周围组织⽆明显界限。

浆膜(serosa)见于胃、⼤部分⼩肠与⼤肠,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组成,具有湿润、光滑的特点,有利于胃肠的蠕动。

卡纳琳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幻灯结直肠癌

卡纳琳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幻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手术术式包括:
❖局部切除术 ❖肿瘤肠段切除术 ❖根治术 ❖联合脏器切除术 ❖姑息性肿瘤切除术 ❖全结肠、次全结直肠及全结直肠切除术 ❖结肠癌扩大根治术
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原则:
❖全面探察 ❖避免医源性扩散 ❖整块切除,即将原发肿瘤及其所属淋巴结和
淋巴结之间的淋巴通路连同包在其外面的一 定范围的正常组织一起从健康组织中完全切 除 ❖彻底清扫淋巴结
❖可纵向沿黏膜下浸润而向上、下蔓延 ❖向肠壁深层浸润,穿透肠壁可直接浸润到周
围组织器官
结直肠癌的扩散和转移
2、淋巴转移
❖主要的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率约为40%-50%,其中早期转移
率约为10% ❖少数情况下淋巴结转移可呈跳跃性转移
结直肠癌的扩散和转移
3、血行转移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肝、肺、骨、肾上 腺、肾、卵巢、脑等
结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方向 (上方)
N1肠旁动脉50% N2直肠上动脉20% N3肠系膜下动脉旁10% N4主动脉旁 5%
结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方向 (侧方)
直肠中直肠下膀胱下 髂总髂间髂内外闭孔 下段直肠癌5cm
结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方向 (下方)
直肠肛管癌5.5%-23% 系膜远侧端4-8cm 坐骨直肠窝 肛门皮下 腹股沟
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详细的腹腔探察对决定术式至关重要, 腹腔探察的目的是确定病期,判断肿瘤 能否切除,或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对不 能切除的病例选择适当的术式,最大可 能干净彻底地切除肿瘤,又最大限度地 保留肛肠功能及最大限度地保留机体的 免疫机制,避免因术式不合理而造成的 不必要并发症及后遗症
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四、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最有效手段 在直肠癌手术中,清楚分离癌旁周围组织是重

21 结直肠肛管疾病(杨传永20100425)

21 结直肠肛管疾病(杨传永20100425)

增生 恶变 向肠壁穿透 转移至区域淋巴结

全身转移
结直肠癌的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浸润肠壁一周约需要1~2年。
淋巴转移(主要途径)
血行转移:转移至肝、肺、骨、脑等。直肠癌主要向上转移
中下段直肠癌以向上方和
侧方转移为主;
肛管附近的肿瘤才出现三 个方向转移;
结直肠肛管的生理基础

结肠的功能 吸收水分、葡萄糖、电解质和部分胆汁酸。 储存和转运粪便。 分泌碱性粘液和数种胃肠系激素。 直肠的功能 排便、吸收、分泌功能。
可吸收少量的水,盐,葡萄糖和一部分药物;
分泌粘液,以利排便; 肛管功能 仅是排泄粪便。

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临床分期
0期 Ⅰ期 Ⅱ期 Tis T1 T2 T3 T4 任何T 任何T 任何T N0 N0 N0 N0 N0 N1 N2 任何N M0 M0 M0 M0 M0 M0 M0 M1
Ⅲ期
Ⅳ期
TNM分期和Dukes分期的比较
TNM 0期 Ⅰ期 Dukes A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B期
C期 D期
结直肠癌的诊治现状

25%的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有潜在转移 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可指导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 全身化疗 Stage I 24%
Stage IV 22%
Stage II 26%
手术+辅助治疗
Stage III 29%
新辅助治疗+手术
结肠癌的临床表现
右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癌

腹部隐痛
血便或粘液便
Dukes A 可达90% Dukes B 60%-80%

人卫第九版普外科课件-第三十七章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第一、二、三节

人卫第九版普外科课件-第三十七章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第一、二、三节
齿状线
外科学(第9版)
(二)直肠
侧面观 直肠的位置
一、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比邻关系 • 前有膀胱、前列腺或子宫和阴道 • 后有骶骨 • 两侧有支配性功能和排尿的神经及重要血管
直肠的位置
外科学(第9版)
(二)直肠
一、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直肠系膜 是指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直 肠的、行成半圈1.5~2.0cm厚的结缔组织, 内含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 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右半结肠
左半结肠
• 吸收为主, • 储存为主
水分、无机 盐、气体、 少量糖
• 粪便呈半固 体、固体状
• 粪便呈液体、
半液体
肛管直肠
• 控制排便; 直肠下端 (肛管以上 3cm以内直 肠)是排便 反射的重要 部位
结直肠粘膜、 肛腺
• 分泌黏液
第二节
结、直肠及肛管检查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 直肠指检步骤及注意事项
外科学(第9版)
(一)结肠
一、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结肠组织学结构
外科学(第9版)
(二)直肠
一、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直肠解剖结构
• 长约12~15cm • 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 • 外科临床工作中亦有将直肠分为上、中、下段
(齿状线上15cm、10cm、5cm) • 解剖标志:直肠瓣、肛柱、肛瓣、肛窦、肛乳头、
直肠系膜
外科学(第9版)
一、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二)直肠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为当前直肠癌根治术金标 准
外科学(第9版)
(二)直肠
一、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直肠肛管疾病考试试题(题库版)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直肠肛管疾病考试试题(题库版)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直肠肛管疾病考试试题(题库版)1、单选男性,23岁。

发现肛门口肿块2天,肿块呈紫色,疼痛剧烈,大便困难。

临床诊断为血栓性外痔。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局部封闭B.坐浴C.口服止痛药D(江南博哥).局部注射硬化剂E.血栓外痔剥离术正确答案:E2、单选下列不属于直肠癌手术“保肛”条件的是()。

A.肿瘤的大小B.肿瘤的病理类型C.肿瘤是否已发生肝转移D.肿瘤距肛缘的距离E.患者全身情况,包括胖瘦、骨盆的大小等正确答案:C3、填空题肛管直肠环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共同组成的肌环。

正确答案: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4、单选一男性病人,近3天来便后肛门外脱出一肿物,疼痛剧烈,排便、坐、走、咳嗽等均感疼痛而致坐卧不安。

最可能的诊断是()A.直肠脱垂B.直肠息肉脱出C.血栓性外痔D.肛管癌脱出E.混合痔正确答案:C5、填空题直肠最大的横襞位于右侧,距肛门约_____cm处。

正确答案:76、单选关于阴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外向内依次为皮肤、阴茎浅深筋膜及白膜B.阴茎背动脉、神经走行于白膜与阴茎深筋膜之间C.阴茎深筋膜包裹3条海绵体并形成阴茎悬韧带D.白膜包裹各海绵体并形成海绵体肌E.阴茎浅筋膜与Colles筋膜、Scarpa筋膜、阴囊肉膜相移行正确答案:D7、单选乙状结肠扭转时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扭转部位钡剂受阻,呈现()。

A."中断"B."杯口"C."鸟嘴"D."线状"E."倒3征"正确答案:C8、单选我国大肠癌最多发的部位在()A.盲肠B.升结肠C.横结肠D.降结肠E.直肠正确答案:E9、填空题直肠在第____骶椎平面的前面与乙状结肠相连。

直肠全长约____cm。

正确答案:第三骶椎、12~15cm10、单选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型中,不包括()。

《消化系统》问答题题库

《消化系统》问答题题库

问答题1.简答胃的位置和毗邻。

参考答案:答: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相近,在左侧与膈相邻,被左肋弓掩盖。

胃前壁的中间部分位于剑突下方,直接与腹前壁相贴。

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3.试述消化管壁一般结构。

参考答案:消化管一般结构:除口腔外,消化管管壁自内向外分为四层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1)黏膜:由内向外依次分为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

①上皮: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作用;胃肠道是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

②固有层由富有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小腺体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

③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2)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和黏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内5.食管的三处狭窄各位于何处?各狭窄距中切牙距离是多少?参考答案:答: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位于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左前方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在穿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体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6.Oddi括约肌是如何构成的?其作用如何?参考答案:答:Od&括约肌包括肝胰壶腹括约肌以及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平滑肌。

Oddi括约肌可调节平时和进食时胆汁的流向。

7.Briefly describe the parts of colon.参考答案:The colon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ascending, transverse, descending and sigmoid.8.Briefly describe the shape of stomach.参考答案:The stomach has two surfaces, a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face; two curvatures, greater and lesser curvature; and two orifices, cardiac and pyloric orifice.9.肝的体表投影如何?参考答案:答: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可用下述3点的连线来表示:①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②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的交点;③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李艳萍(广东省中医院外二科,广东 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分析采取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原因以及相应护理对策,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299例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发生淋巴漏的例数,采取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式,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

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淋巴管血管侵袭、癌结节均是影响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对采取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掌握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危险因素,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保证手术效果及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淋巴漏;原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6-0111-04右半结肠癌指的是处在腹部偏右侧部位结肠发生的结肠癌,可见大便次数增加,大便带粘液与血,继而容易出现腹胀、腹痛以及腹不排气梗阻等典型症状[1]。

在临床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过程,系统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术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实施结肠癌根治术的一个基本准则[2]。

而实施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过程,临床中在彻底清除腹腔淋巴结的同时,机体相应区域组织以及结构均会出现损伤以及破坏,甚至还有可能引起术后淋巴漏以及腹水等并发症,因此需加强相关的防范工作,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经周到的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3]。

本次研究中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漏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99例择期采取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