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肠、直肠淋巴流向(1)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一)头部的淋巴结头部的淋巴结多位于头颈交界处,由后向前依次有就淋巴结、乳突淋巴结、腮腺淋巴结、下颔下淋巴结和额下淋巴结等,收纳头面部浅层的淋巴,直接或间接汇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1. 枕淋巴结occipital lymph nodes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点的表面,收纳枕部、顶部的淋巴管。
2.乳突淋巴结mastoid lymph nodes位于耳后、胸锁乳突肌上端表面,也称耳后淋巴结,收纳颅顶及耳廓后面的浅淋巴管。
3.腮腺淋巴结parotid lymph nodes分浅、深两组,分别位于腮腺表面和腮腺实质内,收纳额、颞区、耳廓和外耳道、颊部及腮腺等处的淋巴管。
4.下颔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位于下颌下腺附近,收纳面部、鼻部和口腔器官的淋巴管。
5.颏下淋巴结submental lpoph nodes 位于颏下部,收纳颏部、下唇内侧部和否尖部的淋巴管。
(二)颈部的淋巴结颈部的淋巴结分为颈前和颈外侧两组。
l.颈前淋巴结anterior cervical lytllPh nodesl分浅、深两群,位于舌骨下方及喉、甲状腺、气管等器官的前方,收纳上述器官的淋巴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淋巴结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包括沿浅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浅淋巴结及沿深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深淋巴结。
(1)颈外侧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s: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颈部浅层的淋巴管,并汇集乳突淋巴结、枕淋巴结及部分下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2)颈外侧深淋巴结deep lateral cervical lpoph nodes:数目多达10~15个,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上始于颅底,下至颈根部,少数淋巴结位于副神经周围,在颈根部的淋巴结常沿锁骨下动脉及臂丛排列。
淋巴循环ppt课件

2019
-
14
淋巴循环系统/身体基础循环按摩法
淋巴引起的各种病变
淋巴管炎
由感染引起。如果为骤然的发病,则皮下会产生一大片红斑,炎症明 显易见,;如果为逐渐的发病,则皮下会有索状肿胀的情形,这二者 几乎都伴有淋巴腺肿胀,可用抗生素治疗。 慢性淋巴管炎多半会引发淋巴浮肿,使人体内相关的淋巴区域肿胀。 如果因肢体上的淋巴管发育不健全,或是恶性疾病、外科手术、放 射线影响等导致的淋巴循环受阻,皆会使淋巴通不到淋巴腺作正常 的运作,而引起一个或多个肢体之肿胀,罹患淋巴浮肿。 又称为传染性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由FB病毒所引起。患者以儿童及青少 年为主,潜伏期由一至六个星期不定。 发病时,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的淋巴腺会肿痛,可能伴有喉咙痛及扁桃 体炎症状,约有百分之十五的患者会出现细小红疹,脾脏及眼睛周围会 有肿大的状况。 儿童约在二至四星期内可痊愈,年纪较大的患者则需六到八星期的时间。 在此期间不能从事剧烈的体力运动,以避免腹部受伤饿引致脾脏破裂。
-
9
淋巴循环系统/身体基础循环按摩法
颜面毛细淋巴管
颜面布满细致的毛细淋巴管网, 走向是自眼睛内侧向颚部根 (耳下)拉线分成二半。 因此,向一边部分的鼻、上下 唇、颚部、脸颊的一部分淋巴 液,就向下颚下淋巴结、颚下 淋巴节方向流动,剩下的另一 部分的额头、眼睛四周、脸颊 上部淋巴液,则分别各向左、 右浅层、深层耳下腺方向流动。
2019
-
7
淋巴循环系统/身体基础循环按摩法
全身的淋巴管
通过皮肤及肌肉等身体的浅层部 分淋巴管,汇集在浅颈淋巴节、 腋窝淋巴节及浅鼠蹊淋巴节等处。 而位于身体深层部分的内脏淋巴 管,则汇集在肺门淋巴节及肠间 膜淋巴节。二者在右淋巴节主干 管及胸导管相接。
11、淋巴系统N

(1)胸骨旁淋巴结 (2)肋间淋巴结 (3)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的淋巴结
(1)纵隔前淋巴结 (2)纵隔后淋巴结 (3)气管、支气管 和肺的淋结: 肺淋巴结 肺门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四)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1、腹壁淋巴管和淋巴结
脐平面以上腹前壁 脐平面以下腹前壁 腹后壁深淋巴 腋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腰淋巴结
(2)腹股沟深淋巴结: 位于 股动、静脉根部周围排列 收纳 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 淋巴管和下肢的深淋巴管 注入 髂外淋巴结。
■
脾
□ 位置 左季肋区,平对第9-11肋, 长轴对应第10肋
□ 形态 扁椭圆形、前后端、上下 缘、膈脏面 上缘 — 脾切迹 脏面 — 脾门
□ 功能 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C 参与免应答
第十六章
淋巴系统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车俊敏
第十六章
淋巴系统
组成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淋巴液形成与回流 血液经动脉运行到毛 细血管动脉端时,其 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 血管壁滤出,进入组 织间隙形成组织液。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和配布特点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淋巴干
3、淋巴干
构成: 九条淋巴干:
成 对 淋巴干 颈 干 锁骨下干 支气管纵隔干 腰 干 肠 干
不成对
4、淋巴导管
(2)胸导管
长 30~40cm 行程 : 起自乳糜池,经主动 脉裂孔入胸腔,沿 脊柱右前方上升, 至第5胸椎附近转向 左侧上行,达颈根 部,呈弓状弯曲, 注入之前,还接纳 左颈干、左锁下干 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收集 :下肢、腹盆部、 左半胸、左上肢和左半 头颈部的淋巴,即人体 3/4的淋巴回流
结肠解剖与生理 ppt课件

• 结肠还会发生一种进行很快且前 进很远的蠕动,称为集团蠕动。集 团蠕动可使一部分肠内容物由横结 肠推移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集团 蠕动常见于进食后,由胃—结肠反 射所致。
结肠功能
•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 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 便。
• 结肠粘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 碱性液体,保护结肠粘膜,润滑大 便,以助排便.
结肠功能
• 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但有 细菌消化作用.
• 结肠内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占 70%,厌氧杆菌占20%,此外还有 链球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也有少量原生物与螺旋体.肠细 菌对产生生理需要的物质有重 要作用.比如食物内缺乏维生素 时,肠内可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 合,成维生素这些细菌消化纤维 素,合成各种维生素.比如维生素 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 h.维生素12等.比如长期用抗生 素,可导致维生素合成与吸收不 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肠系膜下V 脾V 系膜上V
门静脉
结肠淋巴分布
• 结肠淋巴组织以回盲部最多, 乙状结肠次之,肝区和脾区较 少,降结肠最少。
• 结肠淋巴结分成四组:①结肠 上淋巴结,肠壁肠脂垂内;② 结肠旁淋巴结,边缘动脉附近 及动脉与肠壁之间③中间淋巴 结。结肠动脉周围。④中央淋 巴结。肠系膜上下动脉周围。
• 结肠淋巴不仅流向结肠动脉根 部的淋巴结,而且与邻近动脉 弓附近的淋巴结沟通,因此在 结肠癌根治手术时,应将该部 位结肠动脉所供应的整段肠管 及其系膜全部切除。
结肠常见疾病
• 结肠息肉 • 溃疡性结肠炎 • 结肠癌
结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癌
结肠癌
淋巴系统

2.淋巴管 lymphatic vessel 2.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吻合而成, 毛细淋巴管吻合而成,管壁与静脉相似。瓣膜有引 流淋巴和防止淋巴液逆流的功能。淋巴管在瓣膜附 着处狭窄, 瓣膜之间的淋巴管段扩张, 着处狭窄, 瓣膜之间的淋巴管段扩张, 外观呈串珠 状。淋巴管分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两类。浅淋巴管 状。淋巴管分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两类。浅淋巴管 位于浅筋膜内, 位于浅筋膜内,与浅静脉伴行。内脏器官的浅淋巴 管位于黏膜和浆膜内。深淋巴管 管位于黏膜和浆膜内。深淋巴管 位于深筋膜深面 和内脏器官深部, 和内脏器官深部,多与血管神经伴行。浅、深淋巴 管之间存在丰富的交通。
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骶外侧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肠系膜下淋巴结 腰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骶正中淋巴结
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肝淋巴结 胆囊淋巴结 网膜孔淋巴结 腹腔淋巴结 幽门上淋巴结 胃右淋巴结 幽门下淋巴结 胃网膜右淋巴结 贲门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胰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胃网膜左淋巴结
沿腹腔干分布的淋巴结
膈面: 膈面: 切迹,上缘,下缘, 切迹,上缘,下缘, 前端, 前端,后端
脏面: 脏面: 后端,下缘,上缘,切迹, 后端,下缘,上缘,切迹, 腹膜,脾门,脾静脉,前端, 腹膜,脾门,脾静脉,前端, 脾动脉
胸腺thymus 四、胸腺thymus
胸腺位于胸骨柄后方和上 纵隔前部。上端可突入颈 根部,特别是小儿的胸腺。 下端伸入前纵隔,贴于心包 的前面。胸腺可分为左、 右两叶,每叶呈扁条状或锥 , 体形。两叶借结缔组织相 连。新生儿和幼儿的胸腺 重量为10~15g,性成熟后 可达25~40g,此后逐渐退 化萎缩,并被结缔组织代替。 功能:LP器官,内分泌功能,分泌胸腺素,使淋巴干细 胞转化为活性T淋巴细胞促进其成熟,提高免疫力。
淋巴系人体解剖学

一、淋巴生成淋巴生成模式图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 (静脉端)毛细血管 (动脉端)二、淋巴系统的组成(一)淋巴管道1、毛细淋巴管2、淋巴管3、淋巴干4、淋巴导管(二)淋巴器管淋巴结、扁桃体、胸腺、脾(三)淋巴组织存在于内脏器官壁内,如:小肠壁内的孤立及集合淋巴滤泡等。
(一)淋巴管道:1、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其内皮细胞 间隙较大故通透性大。
淋巴生成模式图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组织液毛细血管 (静脉端)毛细血管 (动脉端)毛细淋巴管的结构组织细胞内皮细胞2、淋巴管 lymphatic vessel浅淋巴管其主干与皮静脉伴行深淋巴管与深静脉伴行上肢的淋巴管腋动静脉腋淋巴结 肘淋巴结深淋巴管浅淋巴管 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浅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1)右颈干(2)左颈干 (3)右锁骨下干 (4)左锁骨下干(5)右支气管纵隔干(6)左支气管纵隔干 (7)右腰干 (8)左腰干 (9)肠干3、淋巴干 lymphatic vessel右淋巴导管 右颈干右锁骨下干 右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左颈内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 奇静脉胸导管乳糜池 左腰干 右腰干 肠干 下腔静脉左髂总静脉右髂总静脉上腔静脉(1)右淋巴导管:4、淋巴导管 lymphatic duct右 静 脉 角右颈干:右半头颈部的淋巴右支气管纵隔干:右胸腔器官的淋巴和部分胸腹壁淋巴← ←←右 淋巴 导 管右锁骨下干:右上肢及右胸部的淋巴←右淋巴导管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胸导管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奇静脉胸导管乳糜池左腰干右腰干肠干下腔静脉左髂总静脉右髂总静脉上腔静脉淋巴干和淋巴导管(2)胸导管 thoracic duct胸 导 管左颈干:左半头颈部的淋巴 ←←左锁骨下干:左上肢及左半胸壁的部分淋巴←左静脉角 乳 糜 池左支气管纵隔干:左胸腔器官的淋巴和 部分胸腹壁淋巴↑ 肠干:腹腔器官的淋巴左、右腰干:收纳盆部及双下肢的淋巴←←上腔静脉 右头臂静脉 右颈内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 左头臂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左颈内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乳糜池 胸导管 肠干 左腰干 腹主动脉右腰干 下腔静脉体腔后壁的静脉、淋巴管和淋巴结(二)淋巴器官1、淋巴结 lymph nade 淋巴结门 输入淋巴管 输出淋巴管 浅淋巴结 深淋巴结输入淋巴管淋巴结的构造输出淋巴管生发中心 淋巴窦瓣膜2、全身主要淋巴结群头颈部的淋巴管淋和巴结腮腺浅淋巴结 乳突淋巴结枕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颈前淋巴结 颈总动脉 颏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颈部及舌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颈内静脉二腹肌淋颈外侧深淋巴结颈总动脉锁骨上淋巴结颈内静脉上肢乳腺的淋巴管和腋淋巴结尖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外侧淋巴结腋静脉肩胛下淋巴结中央淋巴结肩胛下动脉腋动静脉腋淋巴结浅淋巴管肘淋巴结深淋巴管上肢的淋巴结和淋巴管胸部胸廓内动脉胸骨旁淋巴结膈上淋巴结膈胸前壁及膈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支气管及肺的淋巴管和淋巴结右头臂静脉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下腔静脉胸主动脉 食管 支气管肺门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 纵隔前淋巴结颈总动脉腹腔淋巴结胃的淋巴管和淋巴结胰淋巴结幽门上淋巴结胃右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胃网膜右淋巴结贲门淋巴环胃左淋巴结脾脾淋巴结胃网膜左淋巴结腹部结肠上淋巴结中结肠淋巴结右结肠淋巴结回结肠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左结肠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乙状结肠淋巴结直肠上淋巴结大肠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盆部 盆部及腹股沟部淋巴管和淋巴结腰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 大隐静脉股动脉 大隐静脉 股静脉右髂总动脉下腔静脉 腹主动脉下肢下肢的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腘淋巴结位置:左季肋部 形态脾门:脾动脉 脾静脉 脾切迹3、脾 spleen 脾切迹上缘 后端下缘前端 后端 前端 脾门切迹 上缘 腹膜 下缘脾动、静脉膈面脏面本节重点:★淋巴系统的组成★胸导管的合成★重要脏器周围的淋巴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

A
29
第二节 消 化 腺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 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属管内腺, 而唾液腺、肝和胰则位于消化管之外,属管外腺, 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消化管。
A
30
一、唾液腺
1.唾液腺(salivary glands)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细,粉灰,血管少 集合
级数较多
肠系膜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
空肠(内面观)
环状襞
A
回肠(内面观)
22
小肠的组织结构
粘
粘
膜
膜
下
层
A
肌外 层膜
23
十 二 指 肠 空 肠
回肠
A
24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结肠特点: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回肠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结肠带
肠脂垂 结肠袋
A
25
1、盲肠Cecum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一、盲肠 二、阑尾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的中、外1/3交点处
A
26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阑尾腔阻塞:粪石、异物、寄生虫、痉挛等 引起,导致分泌物潴留和血管 受压、阻塞、缺血,粘膜损伤 脱落甚至管壁坏死。
消化系统 解剖结构
A
1
一、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消化系统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消化系统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填空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18. A1型题25. X型题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结肠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
正确答案:(1)升结肠(2)横结肠(3)降结肠(4)乙状结肠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2.肛管内黏膜形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肛柱(2)肛瓣(3)肛窦(4)齿状线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3.出入肝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肝固有动脉左、右支(2)肝左、右管(3)肝门静脉左、右支(4)神经(5)淋巴管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4.肝左纵沟前端容纳____________,后端容纳____________;肝右纵沟前端容纳____________,后端容纳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肝圆韧带(2)静脉韧带(3)胆囊(4)下腔静脉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5.肝上面借____________分左、右叶,肝下面借“H”形的沟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叶。
正确答案:(1)镰状韧带(2)右叶(3)左叶(4)方叶(5)尾状叶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6.肝外胆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肝左管(2)肝右管(3)肝总管(4)胆囊管(5)胆囊(6)胆总管涉及知识点:消化系统7.胆囊三角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围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主淋巴结群的定义和统一的观点
(16)
(17)
• 日本以3站划分和统一为理解原则,分类这个方向的淋巴流向。 • 首先,沿着和肠管并行边缘动脉的结肠周围淋巴结,到达最下一 支乙状结肠动脉,即通过Sudeck点的直肠上动脉沿线淋巴结群( 即Gerota提出的直肠肛门淋巴结)也作为同一群处理,在解剖学 上是正确的。进而,直肠上动脉和直肠中动脉在肠壁内外具有丰 富吻合,所以这个动脉沿线的淋巴结也可归纳入同一组。 • 其次,肠系膜上下动脉是从腹主动脉的直接分支,,髂内动脉是 体壁动脉的内脏支,可以认为,沿肠系膜上下动脉淋巴结上的主 淋巴结位于这个动脉的起始部。一般认为,沿髂内动脉淋巴流向 解剖学上的的主淋巴结位于和穿透支分歧部的位置。据此,主淋 巴结群接纳几个流向有共同主淋巴结群的结肠旁淋巴结群和其与 主淋巴结群之间为中间淋巴结群的淋巴液。 • 虚线所表示的是系统之外淋巴流向,包括从结肠肝曲和脾曲走向 胃大弯淋巴结的淋巴引流,从肛管走向腹股沟淋巴结的流向,以 及膀胱侧腔走向闭孔神经周围淋巴结的淋巴流向。
大肠淋巴流向基本结构
• • • • • • • • • • • •
(4)
1、 横结肠左右肝曲附近流向胃大弯、脾门淋巴管。 2、从横结肠流向大网膜胃大弯淋巴管。 3、从升结肠、降结肠穿过融合筋膜,走向腹膜腔的淋巴管。 4、从肠系膜上静脉根部沿门静脉上行的淋巴管。 5、沿肠系膜下静脉走向胰腺后面的淋巴管。 6、从肠系膜下A主干部穿过后腹膜下筋膜沿腹主A上行的淋巴管。 7、融合的乙状结肠系膜流向后腹膜腔、髂动脉周围的淋巴管。 8、从直肠侧壁穿过直肠固有筋膜,直接到髂动脉周围的淋巴管。 9、从髂内动脉周围通过膀胱侧腔,到髂外动脉周围的淋巴管。 10、沿直肠下动脉到髂内动脉周围的淋巴管。 11、沿骶正中、骶外动脉上行的淋巴管。 12、跨越齿状线,在肠壁内互相吻合的淋巴管。
(6)
Jamieson对大肠淋巴流向的理解:组别
• 淋巴结分组依据: 并不是单纯根据位置关系的远近,而是根但还 要考虑对手术技术有较大的影响的地方。根据具体的手 术操作—清扫到达部位难易性,清扫以后的效果,更具 体地,一个组别淋巴结群以连续同样处理,并发现其术 后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区分的条件。
Jamieson对大肠淋巴流向的理解:组别
(7)
• Jamieson对当时进行的3站 划分是机械的: 以此图的乙状结肠为例, 支配动脉几乎机械地分为3 部分,结果是淋巴结被均分 为3等分,因此各部分分区 的界限不明确,划分的范围 模糊。尤其主淋巴结(main node group)淋巴结群的范 围不明了,甚至多少有点混 乱。
淋巴结的TNM分类
(14)
淋巴结的TNM分类
(15)
• 上图本身过于模式化,对血管走行、淋巴结位置 等的探讨没任何意义。 • 归纳起来,把结肠上淋巴结和结肠周围淋巴结作 为肠管周围主淋巴结群,使本来已经模糊不清的 主淋巴结范围更加混乱,因此,把支配动脉根部 主干总括在一起是容易理解的,主淋巴结群位于 所属淋巴结群最中枢侧。如果没有明确规定主淋 巴结群范围,那么与清扫有关的论述将是涣散无 中心的。
小结
(19)
• 基于淋巴解剖基础对淋巴引流进行3组划分,尤 其是以其主淋巴结为清扫目标,促进今天清扫手 术技术的发展。 • 肠系膜上动脉淋巴流向尚未达到目标,髂内动脉 系统已超过目标,肠系膜下动脉正好达到目标。
(1)
大肠癌根治术
原著 主译 高桥孝(日) 韩方海等
(2)
结肠、直肠淋巴流向
( 1)
张金杰
淋巴管、淋巴结和分组、分站
大 肠 淋 巴 流 向 基 本 结 构
(3)
• A:边缘动脉 • B:主干动脉 • C:肠系膜上、下 动脉起始部 • D:肛管下部流向 腹股沟淋巴结,不 伴随动脉的皮下淋 巴管 • A ′,B ′,C ′ :是与结肠上A、B 、C的动脉相对应 的直肠动脉
(10)
Jamieson对大肠淋巴流向的理解:分站
• 直肠上部:肠系膜下动脉 在左结肠动脉起始部末梢 侧切断,因为认为这个周 围为临床主淋巴结。 • 这里也忽略了到腹主动脉 旁进而到肠系膜更上方的 淋巴引流,是从手术操作 的难易,把这个部位定为 当时的主淋巴结。
(11)
小结
(12)
• 用色素注入法根据染色的淋巴结来确定解剖学的主淋巴 结,在加以动态观察的基础上,再考虑清扫技术上的难 易度,定义临床上主淋巴结的范围。 但是不考虑主淋巴 结范围有些不明了的问题,Jamieson的3站划分法有划 时代的意义,临床上是有价值的,是无可争议的。 • 我们面临的重要的问题是需从现在知识和清扫手技的发 展去考虑,哪里是解剖学的主淋巴结,哪里是现在的临 床主淋巴结,有时必须再次评价Jamieson的记述,始终 贯穿了3组3站的观点,把它应用到结肠、直肠淋巴流向 整体的理解上。
淋巴结的TNM分类
(13)
• Jamieson的大肠淋巴流向是3组3站总体的理解和 主站淋巴结群模糊不清为特征,但是现在还在不 变地继续引用,由UICC进行的TNM分类如下。 TNM分类法中淋巴结(N)的分站 : N1:结肠上淋巴结、结肠周围淋巴结转移在3 个以内; N2:结肠上淋巴结、结肠周围淋巴结转移在4 个以上; N3:沿血管干有转移淋巴结。
Jamieson对大肠淋巴流向的理解:分站
• 肝曲部:沿结肠中动脉流 向的主站淋巴结,一般认 为范围从胰腺下缘,结肠 中动脉起始部,到肠系膜 上动脉起始部附近。 • 实际清扫范围如图,仅在 结肠中动脉起始部附近, 仅完成临床主淋巴结末梢 侧部分的清扫就可以。
(8)
Jamieson对大肠淋巴流向的理解:分站
• 降结肠:左结肠动脉在肠 系膜下静脉走行水平切断 。这个部分主淋巴结在左 结肠动脉起始部周围。 • 这个部位没必要扩大清扫 范围,把和肠系膜下静脉 交叉附近淋巴结作为主淋 巴结。
(9)
Jamieson对大肠淋巴流向的理解:分站
• 乙状结肠:2条乙状结肠动脉分别 在从左结肠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分 出部切断,临床上认为这里有这个 部位的临床主淋巴结。 • 但乙状结肠的淋巴引流,往往越过 乙状结肠的动脉起始部到达腹主动 脉旁。因此,可以认为包括动脉的 起始部周围到腹主动脉旁的范围概 括为解剖学的主淋巴结更为合适。 但是考虑到当时外科技术的程度, 到达这个部位极其困难。从可以到 达的最中枢这个意义上讲,如图所 示,定为临床主淋巴结。
总结临床上的淋巴结群与解剖学上 描述的不同点
(18)
• 肠系膜上A淋巴流向主淋巴结位置移向包围结肠中A、右 结肠、回结肠动脉各自起始部周围,原来解剖学上淋巴 结位置移向末梢侧,这种移动纯粹是清扫手技上的问题 ,但清扫结果已得到认可。 • 沿髂内A淋巴结流向主淋巴结位置移向中枢,认为是髂 总A周围,由于髂内动脉周围清扫,髂总A周围清扫容易 ,髂内A周围清扫近年取得明显效果。 • 沿骶正中A、骶外侧A淋巴流向是原来系统的淋巴引流, 由于这个部位转移频率低,临床作为系统外淋巴结群处 理。而膀胱侧腔淋巴引流不沿动脉分布,本来应是系统 外淋巴引流,但从其转移频率、清扫难易度来看,临床 上作为主淋巴结来处理。
Jamieson对大肠淋巴流向的理解:组别
(5)
• Jamieson把淋巴结存在 位置分为4部分。
1、结肠上淋巴结:位于肠壁, 常沿肠脂垂分布。
2、结肠旁淋巴结:沿着结肠的 边缘血管弓和从弓上发出的短 直终末血管排列。 3、中间淋巴结:位于边缘血管 弓和结肠及乙状结肠血管起始 部之间。 4、主淋巴结:位于血管干根部 附近环绕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