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与结直肠癌手术实践
结肠癌规范化手术

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篇一:结肠癌的规范化用药结肠癌的规范化用药 2008年全球约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20万,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0%,其相关死亡人数超过60万[1]。
结直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十分常见,粗发病率达40/10万-66/10万,占所有新发病例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
虽然结直肠癌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产生的负担依然沉重,但是近二十年在其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5年生存率由过去的50%提高到了63%,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上述成绩很大程度归因于结直肠癌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合理的规范化用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一直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基本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90年代中后期,新的高效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以及分子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相继研发上市,使得结直肠癌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文将对上述六种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药物即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案、剂量用法及相关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总结,为结直肠癌的规范化用药提供指导和参考。
1.1 5-FU5-FU是尿嘧啶5位上的氢被氟取代的衍生物,进入细胞后转化为单磷酸脱氧氟尿嘧啶(FdUMP),后者可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的活性,进而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转变为脱氧胸苷酸(dTMP)干扰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的合成,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Buyse等对25项随机对照研究将近100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含5-FU的辅助化疗比单纯手术治疗略有生存优势[2]。
INT0035随机对照研究入组了1200例II期或III 期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左旋咪唑(LEV)组和5-FU/LEV组。
第8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8 年 3 月第10卷第1 期JDigOncoKElectronicVersion), March 2018,V〇1lO.N o.l•指南解读•第8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袁玉杰1袁杨东杰1袁彭建军1袁包勇2袁戴伟钢1袁侯洵1袁陈剑辉1袁陈创奇1袁蔡世荣1袁何裕隆1渊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综合中心,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结直肠癌诊治经历了从早期的经验医学到现在的规范化多学科综合诊治过程。
国内的结直肠癌诊治受到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0指南以及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的影响。
然而,同样作为东亚人群,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对于我国结直肠癌诊治工作则更具参考价值。
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诊治研究的不断深人,在此形势之下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也应根据相应研究结果做出调整。
日本大肠癌研究会在2009年制定第7版规约之后的第7个年头再次进行更新并推出第8版规约。
第8版《大肠癌诊疗规范》做出的一系列调整也会为我国的结直肠癌诊治带来新的启发和指导。
本文解读新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试图从理论和技术上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结直肠癌外科实践的规范与转变。
【关键词】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指南Surgical practice and common sense in interpreting the Japanese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colorectal cancer (the 8 th Edition) YUAN Yu-jie1, YANG Dong-jie1, PENG Jian-jun!, BAO Yong2, DAIWei-gang, HOU Xun1, CHEN Jian-hui1, CHEN Chuang-qi1, CAI Shi-rong1, HE Yu-long1.1. Department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2.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 院HE Yu-long, Email: heyulong@[Abstract] Thetransform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colorectalcancerfromempiricalmedicinein early period to a standardized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was affected by the American NCCN guideline, the European ESMO guideline, and the Japanese guideline. However, as the East Asian population, the standard of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Japan was of greater reference value for us.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Japanese Society for 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has renewed and launched the eighth edition in2016. The seventh edition was launched in 2009. A series of changes made in the new Japanese guidelinewill also bring new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Inthis paper, the new Japanese guideline is interpreted in detail. We try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ory and technology.[Key words】Colorectalcancer; Diagnosis; Treatment; Guideline指南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点:提高诊治水 平,改善诊治结局,整合医疗资源,使患者最大获 益。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外科治疗-结肠癌
• (二)cT1N0M0期结肠癌 • 如果有以下情况,推荐追加肠段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 • (1)具有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特征,如分化程度差(低分化
腺癌、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等)、有脉管浸 润。
• (2)非完整切除,标本破碎,切缘无法评估。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外科治疗-结肠癌
• (二)cT1N0M0期结肠癌 • 如行内镜下切除或局部切除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 (1)肿瘤最大径<3 cm。 • (2)肿瘤浸润肠周<30%。 • (3)切缘距离肿瘤≥1 mm。 • (4)肿瘤活动,不固定。 • (5)T1期肿瘤。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外科治疗-结肠癌
• (三)T2~4N0~2M0期结肠癌 • (3)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建议联合器官整块切除。术前影
像学报告为cT4期的结肠癌,需经多学科讨论,建议行新辅助 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后再施行结肠切除术。
• (4)腹腔镜辅助的结肠癌切除术建议由有腹腔镜手术经验的
内科治疗
• 内科药物治疗的总原则: • 推荐对临床确诊的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RAS、
NRAS基因突变检测,以指导肿瘤靶向治疗。
• BRAF V600E突变状态的评估应在RAS检测时同步进行,以对
预后进行分层,指导临床治疗。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内科治疗
• 内科药物治疗的总原则: • 推荐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或微卫星不稳定
切除,建议常规清扫两站以上淋巴结。
• (3)推荐锐性分离技术。 • (4)推荐遵循无瘤手术原则。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NCCN、NICE指南及中国卫生部诊疗规范的比较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我国常见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其发病率的不断增加, 如何规范CRC的临床诊疗行为, 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 长期以来, 我国医师多参考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诊治指南,英国的结直肠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研究所(NICE)指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0年10月我国卫生部颁布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即《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上述指南及规范进行比较和解读.核心提示:卫生部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了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诊疗规范, 符合我国CRC疾病谱的诊治特点。
因此,临床医师要在参照指南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使广大CRC患者从指南规范治疗中获益,促进我国CRC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 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尤为显著, 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CRC的诊疗行为, 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010年我国卫生部特制定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我国与西方人在人种特点、医疗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
为此, 我们在临床诊疗中以卫生部CRC诊疗规范为蓝本, 参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的进展开展工作。
但正如指南制定的工作会议及国内同道的交流中发现的一样,临床实践工作有其复杂的一面, 因而, 在某些诊疗细节中仍值得商榷。
该规范和国外指南如NCCN、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研究所(NICE)指南的区别在于,本规范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结直肠专科医师的需求和CRC的诊疗现状, 并在未来的临床诊疗中具有部分法律法规效应, 而NCCN、NICE指南则侧重于技术层面的建议。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导语: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列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为了规范结直肠癌的诊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一、诊断1. 临床观察:对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腹部触诊,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重点询问家族史和肠道疾病史。
2. 高危人群筛查:根据年龄、家族史、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粪便DNA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3. 影像学检查:包括盆腔超声、腹部CT、胸部CT以及骨扫描等,以评估肿瘤的分期及转移情况。
4.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学分级,确定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二、治疗1. 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癌肿的位置和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肠道吻合术、直肠切除术等。
对于早期癌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
2. 化疗:手术后的化疗可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新辅助化疗或姑息化疗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3. 放疗:结直肠癌的放疗主要用于术前辅助治疗、术中放疗或姑息治疗,可以通过减少局部复发和控制疾病进展来提高患者生存率。
4. 靶向治疗:EGFR抗体、VEGF抗体等靶向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5. 免疫治疗:PD-1抗体、PD-L1抗体等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用在结直肠癌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三、术后辅助治疗1. 化疗:对于高危患者,术后化疗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主要通过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
2. 靶向治疗:EGFR抗体、VEGF抗体等可以用于KRAS野生型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贾贵清;赵高平;罗斌;李杭;王康【摘要】目的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侧方淋巴结情况分为MRI阳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17例、MRI阴性(淋巴结长径<5 mm)组23例.两组均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根治术(Dixon),观察并记录两组清扫侧方淋巴结区域时间、清扫淋巴结数、侧方淋巴结转移数量、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数,记录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排尿障碍和淋巴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59.88 min,清扫侧方淋巴结267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5枚,淋巴结总转移率5.61%,7例患者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平均住院时间7.73天,术后分别有2例患者发生淋巴漏、3例患者发生排尿障碍.与MRI阳性组比较、MRI阴性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降低(P均<0.05),两组间侧方淋巴结清扫时间、清扫侧方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后淋巴漏及排尿障碍发生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安全、便捷、可操作性强.MRI检查中侧方位淋巴结长径≥5 mm的直肠癌患者应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8(058)03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侧方淋巴结清扫【作者】贾贵清;赵高平;罗斌;李杭;王康【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2结直肠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男性占第3位,女性占第2位,病死率排第4位,发展中国家呈发病上升趋势[1,2]。
大肠癌规约解读

日本大肠癌规约解读刘荫华病理解剖学研究已明确,对于中位直肠癌,需切除肿瘤远端4~5 cm的肠管;对于低位直肠癌,切除肿瘤远端1~2 cm的肠管是可以接受的(但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切缘阴性)。
但直肠癌近端肠管切缘的界定,结肠癌远、近端肠管切除安全距离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化尚待深入讨论。
截至201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专家组建议:对于可切除性结肠癌,推荐的手术方法是整块切除和充分的淋巴结清扫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推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同时,需将直肠系膜内结构整块锐性切除。
在结直肠癌TN M分期标准中,根治性手术能切除的淋巴结定义为“区域淋巴结”,切除范围以外的淋巴结称之为“非区域淋巴结”,划归远处转移(M1a)。
2010年10月卫生部公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结肠癌手术的建议为:切除足够的肠管,清扫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T2~4N 0~2M0期结肠癌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相应结肠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清扫;区域淋巴结清扫须包括肠旁、中间和系膜根部淋巴结三站。
但权威性指导意见对何谓“足够的肠管”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并未详细说明。
2009年最新出版的《佐林格外科手术图谱》(Zollinger’s atlas of surgical o peration)在结直肠外科解剖章节中阐明,区域淋巴结清扫应包括临近肠管的直接淋巴引流区和肠系膜上、下血管的淋巴引流区,同时,为达到淋巴引流区广泛、整块的切除将牺牲更多的血供。
因此,保证吻合部位肠管有生机和接近正常的坚固度成为“切除足够的肠管”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但临近肠管直接淋巴引流区及肠系膜上、下血管淋巴引流区如何界定?同样缺少细则说明。
自1977年日本结直肠癌研究会制定《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至今,已历时35年,完成7个版本的更新,该规范以解剖学为基础,依据大量的研究,确定了结直肠淋巴结群名称及分类,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解剖部位的认定,为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准确的位置界定。
第7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与结直肠癌手术实践

专家论坛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9-0709-05第7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与结直肠癌手术实践刘荫华1,姚宏伟2【摘要】在结直肠癌个体化诊治过程中,外科手术技术规范化备受临床关注,自1982年英国Heald教授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为提高肿瘤环周切缘安全、降低局部复发率作出重要贡献。
2009年,德国Hohenberger教授在研究结肠系膜解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概念,为规范结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笔者复习并解读2009年第7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试图从理论和技术上对结直肠癌手术细则进行探讨。
【关键词】结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Surgical practice and interpretation of Japanese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7th Edifion) LIU Yin-hua*,YAO Hong-wei.*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Beijing100034,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AO Hong-wei,E-mail:yaohong⁃wei@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aliz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lorectal cancer,clinic atten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paid on the normalization of surgical operation techniques.In1982,Professor Heald from the U.K.proposed the procedure of total mesorectal excixon(TME)which contributes a lot to increase the safety of 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and to reduce regional relapse rate.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on the anat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esocolon, Professor Hohenberger from German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in2009,which provided a significant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normalizing the dissection of regional lymph nodes of colon cancer.Authors of this article reviewed and interpreted Japanese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7th Edition,2009), trying to explore surgical details of the colorectal cancer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病理解剖学研究已经明确,对于中位直肠癌,需切除肿瘤远端4~5cm的肠管;对于低位直肠癌,切除肿瘤远端1~ 2cm的肠管是可以接受的(但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切缘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NM 分期与“ 日式”规范—— 分久必合 2010 年,
• TNM 分期系统更新为第7 版[3],代表了肿瘤诊治理念 的荟萃。其中对区域淋巴结(N 分期)制订了详尽的量化 标准,包括淋巴结清扫总数不得少于12 枚;N 分期从 N1a~1c(淋巴结转移数≤3)和 N2a~2b(淋巴结转移数≥4 )的更新。但是,最新版分期标准并未对区域淋巴结的位 置进行准确描述。与此相反,1977 年至今,日本《大肠癌 诊疗规范》以解剖学为基础,不断完善对于区域淋巴结准
以外的淋巴结称之为“非区域淋巴结”,划归远处转移( M1a)。
• 2010 年10 月国家卫生部发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对 于结肠癌手术建议如下:切除足够的肠管,清扫区域淋巴 结,整块切除。分期为T2~4,N0~2,M0 结肠癌首选的手 术方式是相应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区域淋巴结清 扫必须包括肠旁、中间和系膜根部淋巴结3 站。最新版《 黄家驷外科学》依旧维持了对结肠淋巴结的定义,包括区 分为结肠上淋巴结(肠壁脂肪垂内)、结肠旁淋巴结(边 缘动脉附近及动脉与肠壁之间)、中间淋巴结(位于结肠 系膜中部动脉旁的淋巴结)及中央淋巴结(供应该段结肠 的主干动脉根部)
• 在肠系膜下动脉系统,肠旁淋巴结(第1 站)切除范围与 前者理论相同,但是,沿直肠上动脉分布淋巴结、直肠中
动脉及骨盆神经丛内侧淋巴结也被划归为肠旁淋巴结。中 间淋巴结(第2 站)切除范围除沿供血有关的主要和次要 动脉分布的淋巴结以外,在直肠还应该包括肠系膜下动脉 干周围淋巴结(图1,No.252 淋巴结);而中央淋巴结清 扫(第3 站),特指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至左结肠动脉起 始部之间沿肠系膜下动脉走行的淋巴结。
• 图3 不同供血方式与结肠旁淋巴结范围
1.3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范围的界定
• 肠系膜上动脉系统、肠系膜下动脉系统对于中间淋巴结和 中央淋巴结的界定有所不同。在肠系膜上动脉系统内, 肠
系膜上动脉主干发出的各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 动脉, 结肠中动脉)起始部分布的淋巴结被定义为中央淋
巴结,包括回结肠动脉根部淋巴结、右结肠动脉根部淋巴 结、结肠中动脉根部淋巴结。沿各支动脉分布的淋巴结被 定义为中间淋巴结,包括回结肠淋巴结、右结肠淋巴结、 结肠中动脉右支淋巴结和结肠中动脉左支淋巴结(图 4a) 。
• 病理解剖学研究已经明确,对于中位直肠癌,需切除肿瘤远 端4~5 cm 的肠管;对于低位直肠癌,切除肿瘤远端1~ 2 cm 的肠管是可以接受的(但需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证实切 缘阴性)。但是,直肠癌近端肠管切缘的界定,结肠癌远
、近端肠管切除安全距离以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化 尚待深入讨论。
• 截至2012 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专家 组建议:对于可切除性结肠癌,推荐的手术方法是整块切 除和充分的淋巴结清扫[1];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推荐 TME术式,同时,需将直肠系膜内结构整块锐性切除,包 括相关血管、淋巴管以及脂肪组织和直肠系膜的脏层筋膜 [2]。在结直肠癌TNM 分期标准中,根治性手术能够清 扫的淋巴结定义为“区域淋巴结”,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
• cm 切除肠管,距离肿瘤边缘>10 cm 一侧,应切除10 cm 肠管)。
图5 结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示意图
• (2)中间淋巴结清扫(第2 站),清扫沿肿瘤供血有关的 主要和次要动脉分布的淋巴结。(3)中央淋巴结清扫( 第3 站),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发出与肿瘤供血有关的结肠 动脉(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亦或结肠中动脉)起始部 分布的淋巴结。
第7 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直肠癌手术实践
眉山市中医医院外一科 张国柱副主任医师
前言
• 在结直肠癌个体化诊治过程中,外科手术技术规范化备受 临床关注,自1982 年英国Heald 教授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 除(TME),为提高肿瘤环周切缘安全、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出重要贡献。2009 年,德国Hohenberger 教授在研究结 肠系膜解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CME)概念,为规范结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重要的 技术参考。笔者复习并解读2009 年第7 版日本《大肠癌诊 疗规范》,试图从理论和技术上对结直肠癌手术细则进行 探讨。
• 权威性指导意见在宏观上强调了结直肠癌手术的重要性, 并战略性地规划了手术内涵。但是,“足够的肠管”以及 “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并无明确细则。
• 2011 年经典手术学在大肠的外科解剖一节重申重要观点( 1)大肠的淋巴分布与血供相一致,大肠癌沿主要血管的 淋巴转移是经典切除手术的基础。在处理恶性肿瘤时,对 潜在受累淋巴结充分切除常需牺牲更多血供。(2) 根治 性手术除了切除肿瘤,还应充分游离邻近肠管以切除直接
淋巴引流区,并包括肠系膜上、下血管的淋巴引流区。( 3)淋巴引流区应整块切除,同时还应切除肿瘤两侧外观 正常的大段肠管。(4)吻合部位的肠管要有生机、无张 力,肠壁要有“接近正常的连续性(near-normal consisten- cy)”。
• 上述观点阐明了区域淋巴结清扫应包括邻近肠管的直接淋 巴引流区和肠系膜上、下血管的淋巴引流区;同时,为了 达到淋巴引流区广泛、整块的切除将牺牲更多的血供。因 此,保证吻合部位肠管有生机和接近正常的连续性,也是 “足够肠管切除”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邻 近肠管的直接淋巴引流区以及肠系膜上、下血管的淋巴引 流区如何界定,经典的外科手术学中同样缺少细则说明。
1.3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范围的界定
• 在肠系膜下动脉系统内,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至左结肠动 脉起始部之间沿肠系膜下动脉分布的淋巴结被定义为中央 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沿左结肠动脉、乙 状结肠动脉分布淋巴结(左结肠淋巴结,乙状结肠淋巴结 ),左结肠动脉起始部至乙状结肠动脉最下支沿肠系膜下 动脉走行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干淋巴结)被定义为中间 淋巴结(图4b)。
• 需要特别说明,针对中低位直肠癌推荐D2 术式已经获得 广泛共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混淆“直肠上动脉起 始部结扎切断血管”与“D2 清扫”的关系,错误的将直 肠上动脉根部理解为中间淋巴结区域。笔者认为如下认识 更为合理:直肠癌D2 术式血管处理推荐在根部结扎切断 直肠上动脉,区域淋巴结应以肠系膜下动脉干为解剖标志 进行中间淋巴结(第2 站)清扫,清扫范围内相关血管应 达到脉络化。不推荐在根部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脉。肠系
红色:肠旁淋巴结 蓝色:中间淋巴结
黄色:中央淋巴结
图1 结直肠淋巴结群分类及名称
1.2肠旁淋巴结范围界定
正常情况下结肠淋巴沿5 种途径回流(图2):正常淋巴回流 (主要供血动脉方向回流);紧邻肠壁走行再向边缘动脉方 向回流;远端供血动脉方向回流;近端供血动脉以远方向回 流;中央淋巴结附近的分散回流。
确的定位诊断,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补充。今天,二者
正在逐渐靠拢。应该科学地认识到,肿瘤分期的价值在于
判断预后并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无论何种分
期系统,针对可切除病例都应进行必要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 因此,“足够的肠管”切除范围应联合参考“肠旁淋巴结 规范清扫因素+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清扫后肠管生机 因素+吻合部位肠管接近正常连续性因素”。绝非仅由肿 瘤切缘是否安全单一因素构成
讨论
• 毋庸置疑,结直肠癌手术应该遵循宏观的肿瘤治疗学原则 ,包括:优先在肿瘤供血动脉起始部离断血管;合理的解 剖层次与锐性分离技术;有研究证据支持的规范化区域淋 巴结清扫;肿瘤远、近端切缘以及环周切缘安全;追求R0 切除术;肿瘤与区域淋巴结的整块切除术以及肿瘤无接触 技术等。但是,仍有外科问题值得讨论。
一、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第7 版)解读
• 1.1结直肠淋巴结群的名称及分类 • 自20 世纪60 年代, 日本外科领域针对消化道肿瘤淋巴结
转移途径以及淋巴清扫范围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大量 文献见诸报道。以解剖学为基础,日本大肠癌研究会针对 结直肠淋巴结群以及淋巴结名称进行了详尽的定义和位置 描述(表1,图1)。
a.正常淋巴回流; b.紧邻肠壁走行再向边缘血管方向回流; c.远端供血动脉方向 回流;d.近端供血动脉以远方向回流; e.中央淋巴结附近的分散回流
图2 结肠淋巴回流途径示意图
1.2肠旁淋巴结范围界定
• 在此基础上,参考肿瘤与供血动脉的位置关系,对肠旁淋 巴结范围进行如下界定:(1)肿瘤由1 支动脉供血,并位 于动脉正下方,以超越肿瘤边缘远、近端各10 cm 确定其 界限(图3a)。(2)肿瘤由1 支动脉供血,动脉距离肿瘤 边缘< 10 cm,以供血动脉侧以远5 cm,另一侧10 cm 确 定其界限;(图3b)。(3)肿瘤由2 支动脉供血,2 支动 脉距离肿瘤边缘均< 10 cm,以各自超越动脉5 cm 确定
a.肠系膜上动脉系统
b.肠系膜下动脉系统
图4 肠系膜上、下动脉系统区域淋巴结
二、以解剖为基础,认识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
• 2010 年国家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指出,区域淋巴 结必须包括肠旁、中间和系膜根部淋巴结3 站。其系膜根 部淋巴结含义等同于中央淋巴结(图5)。在前述研究基 础上,肠系膜上动脉系统所属结肠实施区域淋巴结清扫的 范围应包括:(1)肠旁淋巴结清扫(第1站),根据实际 肿瘤血管供血情况不同,切除两端相应长度的肠管(肿瘤 由1 支动脉供血,并位于支配动脉正下方,应切除肿瘤边 缘远、近端各10 cm 肠管;肿瘤由1 支动脉供血, 距离肿 瘤边缘<10 cm,应切除供应动脉侧以远5 cm,另一侧10 cm 肠管;肿瘤由2 支动脉供血,2 支动脉距离肿瘤边缘均 <10 cm,应切除各自动脉以远5 cm 肠管;肿瘤由2 支动 脉供应,距离肿瘤边缘<10 cm 一侧,应超越动脉以远5
• 自1977 年日本大肠癌研究会制定《大肠癌诊疗规范》
• (第1 版)至今,已历时35年并完成7 个版本的更新。以 解剖学为基础,大量的研究确定了结直肠淋巴结群名称及 分类。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巴结解剖部位的 认定,为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了准确的位置界定 。笔者复习、解读2009 年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第7 版增补版)以期抛砖引玉,为阐明结直肠癌手术细则、规 范手术技术标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