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
ICU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口腔护理
人工气道的患者每日三次的口腔护理也 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谢 谢!
物品准备
用物及插管前的准备
四、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 1、确定导管位置不移位
▲ 成人一般为22±2㎝(左右支气管分叉即 隆突上1-2㎝)。
▲ 固定并记录好插管的长度。 ▲ 气管切开时,系带松紧度为一个小手指的尺度。 ▲ 注意体位变,头部、四肢的活动度,防止意外
拔管。 ▲ 在麻醉清醒后需要注意沟通。 ▲ 凡插管后的病人要适当的进行约束、镇静,防止
气管壁内的动脉压为30—35cmH2O 静脉压为18—20cmH2O 淋巴管压为5—8cmH2O
当气囊压 超过淋巴管压时,可引起淋巴回流受阻,局
部粘膜水肿。
超过静脉压,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淤血。
超过动脉压并持续一段时间,局部缺血性
坏死而出现气道并发症。
充气量
经验判断:7-10ml(教科书3-5ml)。硬度如:口
湿化效果的评价
●满意 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听诊气管内无 干鸣或大量痰鸣,呼吸通畅,病人安静。
●湿化过度 痰液过度希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痰 鸣多,病人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 可出现缺氧性发绀 、SpO2下降,心率、血压的 改变。
●湿化不足 痰粘稠不易咳出或吸出,气管内有干鸣, 导管内可形成痰痂,病人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 难,烦躁、发绀、SpO2降。
病人不耐管而自行拔管。
意外拔管的原因
患者方面的原因有
谵妄: 意识障碍:患者因意识障碍、烦躁而自行拔管。 疼痛: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CO2潴留,而出现头痛、烦躁。 与患者相关的其他因素:环境陌生、限制探视。
医院方面的原因有
危险因素:ICU特殊的环境。 相关因素:工作忙、缺乏经验、未镇静处理等。 技术层面的因素:未充气时行通气、放气时吸痰 、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人工气道是一种用于帮助患者进行呼吸的医疗器械,常用于重
症监护室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工气道护理措施:
1. 气道通畅保持: 定期检查气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使用吸引器将分泌物抽出,以防止气道堵塞。
2. 气囊管理: 对于患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定期
检查气囊压力和使用气囊漏气工具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3. 持续监测: 监测人工气道的位置和深度,确保其处于正确的
位置。
监测呼吸频率、呼吸音以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 口腔护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清洁口腔,预防口腔
感染,并定期更换气道装置。
呼吸机使用护理
呼吸机是一种用于维持患者正常呼吸功能的机械设备,常用于
重症监护室或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呼吸机使用
护理措施:
1. 合适的设置: 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包括
吸气压力、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
确保呼吸机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2. 呼吸机管路管理: 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干净、完整无损,及时更换老化的管路,防止感染和氧浓度降低。
3. 血气分析: 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提供患者所需的合适通气支持。
4. 监测呼吸机报警: 定期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工作,监测报警
系统是否灵敏,防止呼吸机故障或患者出现异常时无法及时报警。
,对于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的使用护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正常。
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

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是指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插管和管理的一套综合措施。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气道,以帮助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和气体交换。
针对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需有科学的策略和方法,下面将从护理、感染控制、患者安全等方面介绍相关的内容。
护理方面,人工气道的护理重要性不可小觑。
护理人员应进行规范的操作和监测,确保气道通畅和患者安全。
首先,在插管前需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包括气道通畅度、气道分泌物、咽喉病情等情况,以便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插管过程中要注意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防止误吸。
在插管后要及时调整插管位置,确保插入深度合适,同时通过观察患者胸廓和腹部的运动等来判断气道通气情况。
对于插管后的护理,要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抽取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感染控制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人工气道患者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侵袭,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需进行正确的洗手或消毒手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在更换插管中的呼吸机回路时,要注意保持回路的无菌环境,避免污染。
进一步,要注意患者口腔的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避免细菌滋生。
另外,护理人员要定期更换气囊和导管,以防止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对于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的患者,可以选择质子泵抑制剂或胃肠道道冲洗来预防肺炎的发生。
患者安全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护理人员需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首先,要定期监测气囊压力,控制在压力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其次,护理人员要注意定期监测呼吸机设置,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另外,要保持患者的体位调整,避免压疮的发生。
此外,在协助患者进行吞咽和呼吸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性,合理安排各项护理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的护理与管理策略应包括护理、感染控制和患者安全等方面。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
将特制的气管导管经口 或鼻插入患者气管内,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
在气管前壁上切开一个 小口,插入气管套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人工气道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呼吸道梗阻
如喉部肿瘤、喉痉挛等引 起的呼吸道梗阻。
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肺炎等。
镇静或麻醉状态
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感染的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人工气 道和呼吸机管道,保持患者口腔卫生 ,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的处理
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采取抗感 染措施,如使用抗生素、加强口腔护 理等,控制感染扩散。
患者心理问题的处理
心理问题的识别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处理
清洁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人工气道及其附件 ,防止感染。
更换人工气道
根据需要,及时更换人工气道或其 附件,确保气道通畅。
防止感染和并发症
无菌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根据病情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 素,降低感染风险。
观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如
排痰能力。
康复训练
0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步行、上
下楼梯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04
人工气道护理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气道堵塞的预防和处理
气道堵塞的预防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检查并清洁 人工气道,避免分泌物和异物堵 塞。
气道堵塞的处理
一旦发现气道堵塞,应立即采取 措施,如吸痰、调整人工气道位 置等,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人工气道的护理

剪一长10cm,宽2.5cm的白布纹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后固定,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再用一寸带在气管插管处打结,绕过耳后(一侧耳上一侧耳下),在左侧或右侧打结双层固定。
胶布及寸带每日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1
2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先用一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和牙垫,再用两条长胶布交叉固定于患者面部,最后用一寸带在气管插管处打结,绕过耳后(一侧耳上一侧耳下),在左侧或右侧打结双层固定。经口气管插管必须用牙垫,防止病人双齿咬合时,夹闭气管插管。
因此,吸痰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非常重要
吸痰通常是指吸出人工气道内的痰液,但完整的吸痰还应包括吸除鼻腔和口腔的分泌物。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地方法,可以清除呼吸道和套管内的分泌物,以免痰液形成结痂阻塞气道。
02
正确判断吸痰时机
吸痰的步骤
吸痰注意事项
吸痰的常见并发症
判断痰液黏度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人工气道护理
防止气道阻塞
吸痰
人工气道的湿化
防止气压伤
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人工气道的固定
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固定
准备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的两侧,将长的一根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系带松紧度以容纳一个小手指为宜。过松易致导管脱出甚至意外拔管,过紧容易导致患者不适,注意一定要打死结,以免自行松开,导致套管固定不牢脱出。
吸痰
吸痰时机
肺部听诊方法持续评估 根据痰液量、性质决定 根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观察呼吸机报警情况 行胸部物理治疗后 根据患者咳嗽情况及患者要求 根据疾病判断 ARDS、颅内高压者控 制吸痰次数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

人工气道和呼吸机使用护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在医疗领域中是至关重要的设备和手段,它们能够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然而,要确保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患者的安全,离不开精心的护理。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一)气管插管的护理1、固定确保气管插管的位置正确且固定妥当是关键的第一步。
通常会使用胶带或专用的固定装置将插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部,同时要注意避免过紧导致皮肤损伤,也不能过松致使插管移位。
2、口腔护理由于患者无法正常闭口,口腔容易干燥,滋生细菌。
所以需要每天进行多次口腔护理,使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清洁口腔,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气囊管理气囊的压力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一般维持在 25 30cmH₂O。
压力过高可能会损伤气管黏膜,过低则容易导致漏气和分泌物的误吸。
(二)气管切开的护理1、切口护理切口处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敷料。
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2、内套管清洁定期取出内套管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分泌物堵塞和细菌滋生。
3、痰液吸引当患者有痰液积聚时,要及时进行吸引。
吸引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黏膜。
二、呼吸机的护理(一)参数设置与监测1、初始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设置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压力、呼气末正压等参数。
2、实时监测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呼吸机的各项参数,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
(二)气道湿化1、湿化器使用使用合适的湿化器,保证送入气道的气体有足够的湿度,以防止气道黏膜干燥和痰液黏稠。
2、湿化液选择通常选择无菌蒸馏水作为湿化液,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湿化液的量和速度。
(三)预防感染1、呼吸机管道更换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一般为 7 天左右,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2、过滤装置清洁定期清洁呼吸机的过滤装置,防止细菌和灰尘进入气道。
3、环境消毒保持患者所处的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一、室内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室温22摄氏度,相对湿度在
60%。
床边备无菌吸痰管、生理盐水、吸引器、氧气呼吸囊、一
次性手套。
二、体位根据病情而定,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头颈和长
身,避免活动导致套管刺激气道或套管引发呼吸困难。
患儿或
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者应约束其上肢,以免发生意外。
三、气管插管者应保持固定胶布的清洁,定时检查气管插管的深
度,过浅应及时调整,调整深度时必须先将气囊内气体抽出,
调整完毕后再充气。
四、气管切开者应注意创口及套管内有无出血,有无皮下气肿血肿,
如有出血现象应仔细查找原因,予于处理。
创口敷料应保持清
洁干燥,定事更换,痰液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五、人工气道在不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管口应盖双层湿盐水纱
布,防止灰尘异物吸入,并改善吸入气体的湿度,根据病情给
予雾化。
六、长期卧床病人应做好防褥护理。
每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促进
痰液的排出,根据病情实施体位引流,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06。
人工气道管理

生命之道
我们护士该做些什么呢?
中间导管
外露管道 内侧气囊
人工气道管理中存在问题
1
意外脱管
3
口腔溃疡
5
痰/血堵塞
7
套囊漏气
2
位置不正确
4
气道出血
6
呼吸机相关肺炎
8
院内感染
人工气道管理的目标
维持人工气 道正常功能
保持呼吸道 的持续通畅
预防可能引 起的并发症
课堂目录
课堂目录
人工气道环境管理
A
B 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
C 人工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D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E
VAP的预防要点
学习目标
掌握 人工气道固定的方法。 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的方法。
熟悉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要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的要点。
了解 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
01 人工气道环境管理
环境整洁 布局合理
高颜值ICU
穿着得体 符合规范
02 人工气道导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导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
人工气道导管的固定
胶布固定 寸带或绳带固定 固定器固定
气管插管固定器(思乐扣)
固定位置注意保 护皮肤及粘膜
根据插管的位 置深度 每班进 行评估,并记录
搬动、翻身、剧 烈咳嗽时要密切 关注,防止滑脱
固定松紧适宜 动态调整
导管固定 注意事项
导管的固定与病 床 呼吸机管路
等密切相关
03 人工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气道分泌物清除—吸痰的指征
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痰鸣音 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 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 氧饱和度下降 血压及心率的改变